期货日报电子版股票三个基本术语简述:IPQ、再融资与解禁减持
IPO是上市公司发行首次新股,投资者认购新股的过程;
再融资时已经上市一段时间的公司,再次增发股票给投资者和投资机构认购;
解禁是IPO和再融资过程中产生的部分股票,有一段锁定期不能随意卖出,也就是禁售期,
禁售期结束之后,之前禁售的股票自然解除锁定状态,可以在二级市场上卖出,
如果相关机构和大股东选择暂时不卖,就只是解禁但没有减持,
如果相关机构和大股东选择卖出的话,就是比较典型的减持行为。
市场对上述三项行为当中,
反应激烈程度的排序基本上是减持>再融资>IPO,
为什么解禁减持的反应激烈程度最高?
主要是因为,IPO、再融资和减持虽然都是发行股票或者卖出在二级市场上变现,
但是IPO和再融资是以公司名义进行的,变现得来的钱归公司所有,
可以用在偿还贷款、扩大生产、聘请高级人才和员工等等一系列对公司发展有利的事情上,
如果公司因为拿到这笔钱之后发展的好的话,那么股价也会因此受益而上涨,大家一起开心;
如果公司拿到这笔钱之后运行的不够妥善,业绩没有增长,那么公司和投资者一起扛。
而减持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不属于公司行为,主要是大股东和机构的行为,
变现得来的资金,用于自己消费也可以,或者投资到其它地方也可以,
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笔钱运行的好与坏和上市公司就没有太大关系了。
所以,从这里我们能看到IPO和再融资虽然中短期给市场造成了压力,
但是长期有给投资者造成更好回报的可能性存在,
而减持基本上只造成压力而不会给投资者制造更好的回报。
另外大股东和机构急于减持,也可能从侧面说明目前的股价比较高,或者高于其应有的价值,
这时变现能给大股东和机构带来超出应有价值的额外收益,
或者说减持者觉得未来一段时间内股价继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才会急于减持变现。
这样一来,大股东和机构的大比例集中减持就会对股价造成比较直接的压力。
解禁之后,大股东和机构不急于减持的话,对市场暂时不构成压力,
解禁之后,大股东和机构急于减持的话,对市场和股价有直接压力。
那么如何判断大股东和机构在解禁之后是否会急于减持呢?
这个我们之前说过,解禁之后减持可能性高,股价受影响大的有几个比较明显的特征,
一是解禁之前股价经历过比较大幅度的持续上涨,
二是解禁的股份比较分散的被多个大股东和机构持有,
三是解禁的比例比较高。
一最好理解,价格高的时候变现最为有利,
二是因为多个股东和机构在解禁之后有“赛跑”关系,
先卖的通常会比后卖的更容易卖上好价钱,多个股东和机构在解禁后就会争先卖出,
以便尽量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通常会使得股价波动比较剧烈。
三是因为解禁比例小的话,也不那么着急卖,或者卖出容易影响到大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
但是解禁比例较高的话,先买一部分可能既不大幅影响控制力,又能尽早变现。
所以,在像今年11月、12月和明年1月这种解禁大月当中,
遇到符合上述三种情况两项以上的个股,
投资者还是应该考虑在解禁期到来或者大股东宣布要减持以后,先暂时回避一下风险。
那么除了上述三种情况之后,
还有哪些因素可以帮助大家判断解禁和减持压力会集中在哪些个股上呢?
首先业绩稳定,公司实控人个人能力和实力比较强,减持意愿不强烈,
其次是央企和国企,不少解禁股的持有者都是社保或者国资委的,
这种情况下,解禁之后社保和国资委一般不会像民营企业有那么强的减持意愿。
最后是“科技类”民营企业或者一些“概念性”比较强的民营企业,一般减持意愿比较强,
因为不少“科技类”企业和“概念性”较强的上市公司,
股价虽然不低,但是真正拥有的“硬核”的核心技术可能不够强,
但是由于A股之前“硬核”科技公司不多,这种公司受到了市场额外的热情和青睐,
而随着科创板的启动和更多科技类公司上市,之前的那一批就不在是被市场独宠的了,
于是就会出现,解禁之后现在不卖,将来就很难再卖上好价钱的情况,
所以减持意愿就会额外的强烈一些,这种个股解禁比例较高时也应该刻意回避一下。
阿里最近要二度赴港上市,预计明天有可能公布这次的发行价和申购时间,
之前有申请和开通港股账户的投资者可以参与一下打新,
(文章来源:互联网整合)
以上就是“期货日报电子版股票三个基本术语简述:IPQ、再融资与解禁减持”的全部相关内容了,喜欢的话可以继续关注南极财经网其他的股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