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韩国新冠肺炎疫情还是不可避免地大面积爆发了!
截至2月24日晚,日本国内共确诊新冠肺炎病例850人,累计死亡病例4例。日本政府专家认为,日本多地出现无法确认感染路径的病例,今后可能会迅速蔓延。如果疫情进一步扩大,日本医疗体系可能发生崩溃,社会和经济活动则将陷入混乱。
2月25日上午9时,韩国发布疫情数据,最新新增84例确诊病例,累计确诊病例已经达到977韩国已出现8例死亡病例。而一周前,韩国的确诊病例还只有28例。
日韩新冠肺炎疫情危机加剧,引起昨夜外围市场恐慌。
美股三大股指全线收跌,跌幅均超3%;欧股同样全面受挫,德、英、法、意各国主要指数跌幅在3%-5%不等。大宗商品方面,美、布两油跌近4%。
在周边市场一片风声鹤唳之下,国内投资者本能地关注着日韩疫情加剧对中国产业链可能造成的潜在的危与机。
日韩疫情爆发对国内产业链潜在冲击
日本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
据国泰君安分析,中国对日进口,在零部件、中间品方面进口依赖相对较高。若疫情爆发,将会引发日本产能萎缩,未来或对中国国内汽车、设备制造、半导体、化工等行业产生冲击。受到影响的具体大类产品有:
1) 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件附件大类产品中:中国对日本进口依赖较强的产品集中于工业机器人、机械铲、引擎、电蓄电池、点火启动设备。
2) 车辆、航空器、船舶及运输设备大类产品:中国对日依赖集中于铁路、电车机车或机车车辆的联接装置与转向架、船舶、汽车、车辆齿轮箱、发动机零部件等。
3) 光学电子设备、医疗等仪器大类产品:中国对日依赖集中于照相机、摄影实验室仪器、牙科配件、光学元件等。
从产业链角度看,日本的计算机电子光学设备、电气设备、基础金属、橡胶塑料、机械设备、汽车与运输设备行业位于中国上游。
疫情危机一旦传递,那么,中国有两条产业链受的影响较大:
一是汽车链条,连带橡胶、化工、金属制品行业;
二是高技术制造链条,主要包括电气设备、机械设备以及电子光学设备行业。
中泰证券认为,双边贸易而言,日韩对华出口最多为机电产品,主要是集成电路和半导体元器件;日韩从华进口最多的也是机电产品,主要为电话机等终端产品。中日韩贸易往来、产业链关系非常密切,日韩的新冠疫情或将对我国的企业生产与产业链发展存在一定影响。
日韩疫情或推动国产替代加速
日韩疫情爆发,甚至可能在海外引起新一波蔓延趋势成为不争事实。同时,对中国甚至全球产业链,均有不同程度冲击。但另一方面,也为中国相关公司提供国产替代与技术升级的机会。
天风证券认为,如果日韩疫情扩散,将对全球产业链形成二次打击,特别是供应链较长且分工复杂的汽车和电子制造,其产业链大部分由中日韩三国承接,日韩疫情的加剧可能打断东亚制造业产业链的生产计划,并影响到中国的产业链下游企业,但也可能加速部分领域的国产替代。
具体而言,日韩疫情对国内产业的影响可以分为正面与负面两部分:负面部分,将对全球产业链形成二次打击,最直接冲击到中国产业链下游企业;正面部分,国内部分偏上游产业链,其主要竞争对手在日韩,疫情促进相关企业产品的市场需求提升,同时加速国产替代。
另外,中泰证券指出,从日韩成熟的终端需求来看,国内居民赖以信任的日韩商品或许因为疫情而受到影响,这或许造成我国比如医美行业、食品行业等的进口替代效应。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疫情后,诸多国家的产业链的政策调整主要为
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情况看,旅行、运输、建筑等传统的依托空间、物理方式提供服务的行业受到较大冲击;以线上化服务为主的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保险服务受影响相对有限。2018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主要为其他商业服务,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运输服务,旅行服务,四类服务合计占比超过70%;旅行服务占我国服务贸易进口的一半以上;运输服务,其他商业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进口占比分别为20.63%、9.01%、6.78%、4.53%;金融保险服务、建筑服务进出口占比均相对较小。疫情对服务贸易的影响主要来自各国出台的防控、管控措施对人员、交通跨境活动构成的阶段性限制,后续将视各国疫情控制情况逐步恢复。(二)疫情对全球重点产业链和我国相关进出口行业的影响分析1. 疫情影响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国际需求,油价下行有利于产业链下游降成本(1)在疫情蔓延以及沙特、俄罗斯石油价格战共同影响下,国际油价下行,产业链下游企业成本下降近期,石油市场供需双向利空,国际油价大幅下行。上游供给端,俄罗斯拒绝欧佩克再度深化减产建议,沙特宣布石油增产降价,全球石油供给预期大幅增加;下游需求端,在世界经济增长缓慢石油需求本就低迷的基础上,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加深世界经济下行预期,石油需求持续承压。3月9日国际油价暴跌,16日跌至每桶30美元以下。中游运输环节,原油运费随着油价大跌连续上涨,截至13日,中东—宁波运价指数三日内大涨90点。同时,作为重要大宗商品,石油价格影响全球金融市场,全球股市震荡,多国股市触发熔断机制。从对我国企业影响看,石油是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之一,进口成本下降,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有利于经济恢复。一是利好炼化企业,受益于我国成品油“40美元下地板价”的定价机制,产品价格跌幅小于原料价格跌幅;二是利好交通运输物流企业,原油价格下跌使燃料价格下降,给受疫情冲击较大的交通运输物流业带来直接利好;三是利好油气运输企业,油气运输船东企业将从业务量增加和燃料成本降低中双向受益。另外,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油气进口国,我国未来一段时间预计将加大原油进口、提升油气储备。(2)疫情影响天然气消费,油价下跌考验天然气经济性从已有影响看,疫情前全球天然气市场已出现供给过剩,疫情的出现则进一步加剧了天然气消费弱势。天然气消费与石油价格高度相关,竞争领域为交通燃料、工业燃料等,低油价将使天然气的经济性遭遇考验。从未来影响看,新冠疫情同样主要影响天然气市场需求端,如果全球疫情在二季度得到有效控制,则对全球经济短期产生一定负面影响,需求有所下降;如果疫情持续发展甚至跨年传播,则在全球经济衰退甚至经济危机背景下,天然气需求将大幅下降。一是企业停工停产将导致工业销气量大幅下降;二是限制人员聚集将导致餐饮、酒店、洗浴商业用户用气量下降;三是公交车、出租车停运、减运以及物流企业延期开工将导致车用气需求大幅下降。从对中国企业影响看,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叠加石油降价对天然气的替代效应,下游工业、发电、化工和商业用户天然气消费增速将出现下降。在疫情未爆发前,中石油等多家研究机构预测2020年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增速将会进一步放缓至7.6%,叠加疫情和油价影响,预计2020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增速或将降至6%左右。天然气生产、进口和城市燃气企业都将受到影响。2. 钢铁行业内外部需求受疫情冲击较大,有色、铁矿石呈现小幅波动(1)疫情蔓延冲击部分国家钢铁供需根据世界钢协数据,2019年日本粗钢产量位居世界第3(99.3百万吨)、韩国位居第6(71.4百万吨),东南亚地区为全球钢产量新兴市场。截止目前,欧洲、韩国、日本、印度、东南亚等国家因疫情对钢铁行业造成的影响较小,但若疫情没有得到较好控制,恐对未来生产产生影响。分区域来看:欧盟是钢材净进口国,近年钢锭、板材、长材的净进口呈上升趋势,区域内产品竞争力下降,一旦下游需求减少,当地钢企产品很难与外来钢材竞争,很难通过替代进口缓解内部需求下降的压力;日本钢企出口占比较高,国内钢材需求减少将推动供给的小幅收缩,疫情对日本国内经济及消费带来更大压力;韩国钢企产品竞争力强,近年来国内钢材出口占比持续攀升,部分产品进口持续下降,韩国国内需求的下降将驱动钢企加大出口、替代进口;印度及东南亚区域整体受疫情影响较小。截至3月9日,全国35个主要市场样本仓库钢材总库存量为2536.98万吨,周增幅为6.54%。对比历史数据,本轮库存增长周期并未结束,预计库存拐点不会迅速出现。如果境外疫情扩散超出预期,全球经济增长将受到很大拖累。我国钢材出口压力将主要表现在钢材的间接出口方面,诸如船舶、集装箱、汽车、家电等耗钢较多的机电产品出口将遭遇冲击。2019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占全部出口总值的58.4%。机电产品出口受限对我国钢材的总量消费构成较大压力。而对于我国钢材的直接出口,减弱的空间则不是很大。原因在于受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影响,近年来我国钢材出口已有较大幅度减少。据海关统计,2019年全国出口钢材6429.3万吨,同比下降7.3%。即便遭遇疫情冲击,对钢材供求总量平衡影响有限。但需要注意的是,从出口地区来看,2019年中国的前两大贸易伙伴分别是欧盟和东盟,对其出口额比上年分别增长8%和14.1%;作为第四大贸易伙伴的日本,对其进出口额也增长0.4%。目前疫情扩散点主要在上述地区,未来钢材出口的压力犹在。此外,下游需求减少,钢材库存增加将造成钢材价格下跌。现阶段钢铁行业经营风险或将持续走高,钢贸、中小钢企经营状况需要引起关注。(2)有色金属价格预期已部分兑现,国内库存拐点尚未到来自疫情爆发以来,受市场避险情绪影响以及对节后需求恢复的担忧,国际国内市场有色金属价格迅速下跌。以铜为例,春节期间伦铜自6200美元/吨跌至5500美元/吨,节后由于我国疫情防控有力,市场预期回暖,铜价小幅修复,但2月中旬海外疫情逐渐爆发,3月价格战引发原油暴跌,对全球衰退的担忧使得铜价迎来新一轮下挫。中长期看,各有色金属市场供需和价格变化的主逻辑仍将回归基本面和宏观大背景。综合判断,全年来看,铜价在疫情期间向下调整后受供给端约束支撑将维持上行态势,黄金价格短期震荡上行后料难以维持上涨趋势。铝、铅、锌行业供给存在一定过剩,疫情冲击下预计价格重心下移趋势或将更加明显。从现状来看,有色金属主要的矿产地,如南美、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尚未出现严重的疫情,矿山生产较平稳。日本、韩国、欧洲和美国冶炼与加工产能相对密集,目前虽然部分国家疫情严重,但正常的生产活动并未受到明显干扰,供给相对平稳。但海外疫情的蔓延也有不确定性,部分区域性的交通限制将干扰行业贸易链。在有色金属的全球产业链中,中国扮演重要的消费者角色,各品种占全球金属消费量的40%-60%左右。我国矿产资源相对贫乏,但冶炼产能体量巨大,大部分金属资源处于净进口状态。铜、镍供需匹配情况相似,均属于国内矿产资源贫乏,冶炼产能较大,但仍不能满足消费需求,矿石、中间品和冶炼成品均呈现净进口;铝、锌、锡矿山资源相对丰富,但仍不能自给自足,需进口原矿来满足冶炼需要,冶炼产能体量较大,基本能够满足国内需求,因而冶炼成品进口需求少;铅的矿产、冶炼产能与消费相对配套,国内供需偏向闭环。受疫情影响,有色金属的季节性累库时间延长,目前库存峰值并未出现。以往年的累库周期推断,库存可能在3月中下旬见顶。(3)矿山供应和钢厂补库的时间差或影响铁矿石价格春节后开市以来,国内钢铁产量下降、钢材价格明显回落,但铁矿石指数价格持续处于高位且波动较大。节后至今铁矿石期货主力合约价格迎来两次上涨,涨幅约12%。此轮铁矿石期货上涨主要驱动因素是市场情绪,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市场复工的预期乐观,导致铁矿石价格在节后低开后迎来一轮上涨并触及高点684元/吨,随后受到国际疫情蔓延、原油价格大跌的影响,市场恐慌情绪又导致铁矿石价格出现一轮低开。而近日市场传出淡水河谷有停工的可能性,又引得价格出现上涨。从长远看,供应方面,一季度澳大利亚受热带气旋影响,主要港口发运量下降,预计3月份仍有出现热带气旋的可能,利多铁矿石价格,但中长期来看,矿山发货量将逐渐恢复正常,甚至可能出现增加。需求方面,节后港口铁矿石库存增加205万吨,和往年节后同期相比,今年增量明显下降。节后总库存12557万吨,库存绝对量处于偏低水平。随着交通运输改善,预计长流程钢厂高炉开工率将逐步提高,对铁矿石的需求将增加,钢厂可能会进行补库。3月份矿山发货正常和钢厂补库,可能会出现时间差,发货正常先于钢厂补库,供大于求,利空铁矿石,钢厂补库先于发货正常,供不应求,利多铁矿石。不过,疫情在全球多个国家蔓延,如果不能得到迅速有效控制,市场恐慌心理可能造成大宗商品价格下跌。铁矿石作为钢铁产品的主要原料,对钢铁企业有着重要作用。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铁矿石原料成本在钢铁总成本中的比重约在40%左右,而且由于我国的铁矿多为贫矿,不宜开采,所以有70%的铁矿石需求依赖于国外进口。进口铁矿石的价格变动直接关系到我国钢铁企业经营状况。3. 机械设备行业短期内受影响较大,中长期向好态势不变机械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主导性和基础性行业之一,机械制造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在机械制造行业中,进出口占比比较大的有仪器、仪表行业及工程机械行业。目前,新冠疫情正在世界蔓延,我国机械制造企业采购的欧洲主要原材料及零部件包括车底盘、发动机等,一般提前半年下单备货,短期供货基本不受影响。但如果全球疫情影响持续时间长达数月,将导致德国等欧洲国家主要厂商陆续停工,则可能导致供应链受影响。全球疫情仍在延续,全面恢复到正常的生产经营状态还需要一定时间,加之前期停工停产已造成的损失,预计一季度机械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将出现较大程度的回落。面对部分中小企业短期经营困难,有关部门集中发布了多项扶持政策,预计2020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将呈现前低后高、逐步回升的走势,如疫情能早日结束,龙头企业的经营指标仍将保持小幅增长
疫情下的企业生存现状
在刚刚过去的一个多月里,深圳因遭受疫情冲击,全市经历了一场“疫情阻击战”,截至目前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然而,在本波疫情期间,深圳许多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到了不小困扰。为进一步了解疫情对中小企业经营带来的影响和企业面临的困难和诉求,证券时报联合深圳市创业投资同业公会开展了2022年疫情下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状况调查,通过对创投机构被投企业这一群体的调查来管窥当前疫情散发下的中小企业运行现状。
本次接受调查并成功收回问卷的企业有97家,约43%为科技企业、29%为制造业企业,另有约23%的企业为消费、互联网和医疗健康类企业。在企业规模方面,有48%的企业员工人数为100~500人,另有26%企业的员工人数在500以上。从业务模式来看,55%的受访企业业务模式为纯线下业务,有38%的企业业务模式为“线上+线下”。
调查结果显示,有高达93%的受访企业表示疫情对其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主要体现在停工停业拖延生产进度、原材料等供应链供给跟不上、订单执行延后等。问卷调查以外,证券时报记者还分别对医疗、消费、科技、高端制造、素质教育培训机构等行业做了访谈。
接受记者访谈的企业,谈及当前面临的问题也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停工停产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二是市场需求一定程度上出现萎缩;三是有资金需求却融资难。企业呼吁,政府加大对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科创型企业的减税降费措施,从而缓解企业在科研投入方面的压力,此外,建议进一步推动银行对中小企业的纯信用贷款,缓解中小企业在发展阶段的融资难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包括深圳多地政府纷纷出台纾困中小企业的措施,有力地维护和稳定了经济社会发展秩序,并提振了市场主体的发展信心。
停工停业拖累生产进度
“疫情对我们的影响是最直接的,线下全部停课,课程内容也不适合线上授课,所以整个运营是完全停滞的。”UBTV小主播深圳前海&后海校区创始人何逸告诉记者,目前机构有学员300人左右,粗略统计,停课一周,损失大约五六万,停课一个月就要损失约30万元了。
受到深圳年前年后的新一轮疫情冲击,何逸的培训机构今年以来没有开过张。她表示,如果3月份情况没有好转,就只好继续休息。按照劳动法规定,休息期所有员工工资第一个月全额发放,第二个月起按照深圳市基本工资标准发放基本工资。“我和房东沟通了,如果3月还不能上课的话,他可能会适当降租。”
何逸表示,作为企业肯定会积极配合抗疫,但也希望政府能更加精准地防疫,逐步有序地放开,保证企业能正常运营。“我们没法停工太久,最多一两个月,否则之后很多东西要再调动起来就很麻烦,这个是重点。”
陆女士是深圳石岩的一名外贸企业主,春节后因受深圳石岩片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她所在的工厂停工停产了十来天,直接经济损失大几十万,抛开人工房租这些,在停工期间,她最担心的是影响货品的交期,外贸订单完全按合约办事,没有回旋的空间,如果逾期将支付赔款甚至取消订单。因此在石岩2月中旬可以复工后,她迅速带上所有员工,再从劳务中介处请了临时工,夜以继日地生产,终于赶出了货,这才松了口气。
陆女士与何逸持同样态度,她本人对疫情防控最主要的诉求是“要快”,出现问题后能尽快扑灭,如果时间拖长了,企业耗不起。她也听说一些底子较薄的同行,遭遇停工停产后处境非常困难,“因为疫情影响,我这几年在日常经营时要时时考虑风险管理的收益,重视现金流的管理,没有以前那么激进了。身边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朋友从求发展到求生存在转变。”
深圳一手机产业链上游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他的工厂100多人,若停工一周,将损失200万的业绩,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如房租,人工等)。相比经济损失,他更担心的是流失客户,一旦他停工,客户会把订单转给其他同行生产,此前碰到这种情况时,即使不赚钱甚至赔本,他也会马上把订单发到其他没有停工的企业,“开发一个客户很难,流失一个客户却很容易。”该负责人表示。
不过,停工停业毕竟非常态,大多数企业主认为,扛过去了又是“艳阳天”。何逸预计今年一季度仅能完成原计划营业收入的30%,但她对前景表示乐观,认为创业要看长远,需求和消费并没有减少,只是暂时延缓。“强者生存,近期我已经知道有一小部分机构关闭,意味着能活下来的机构竞争压力就会变小。而且,疫情期间,我们一直跟家长有很好的交流,信任度和口碑反而提高了。”
需求萎缩业务拓展受阻
相对于停工停业所带来的短期冲击,更令企业主担忧的是,疫情导致的长期需求萎缩。在某些行业,这种现象已经发生。
“除了新冠检测相关的企业,整个体外诊断行业受疫情影响,全行业的业务应该萎缩了40%以上。”加美生物创始人刘小龙判断,这是一家成立于2017年的体外诊断(IVD)企业,2021年6月开始销售产品。刘小龙表示,疫情下医院服务受限,还有一些医院和科室出现阶段性停诊,医院病人因此减少许多,医院对体外诊断方面的医疗器械需求也相应减少。
据记者了解,当前除与疫情相关的医疗器械及耗材需求大幅增加之外,医院对其他医疗器械的需求确实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成立于2017年的世格赛思,主要从事微创医疗器械研发、制造和销售,创始人冯耿超向记者表示,现在许多非急病、重病的患者都会延缓手术计划,外科手术量就出现下降,进而使得医院对外科手术耗材的需求量也减少了。“原来一个医院可能有100位住院病人,现在只有70~80位,需求确实是萎缩的。”
而实际上,除了与疫情相关的医疗行业之外,许多行业都尚未从2020年疫情中完全恢复过来。“我以前每年换一个最新款的手机,但现在的手机已经用了3年了。”深圳的曾先生是一名消费电子产业链下游供应商,他所在的行业订单减少,从而导致竞争加剧,价格战激烈,与此同时,生产、服务研发、供应链等各方面成本却不断上涨,导致利润一降再降。
曾先生告诉记者,反复爆发的疫情对各行各业都带来持续深远的影响,进而影响了人们的消费热情。由于消费需求不振,整个产业链都受到影响,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同时造成流动性紧张。他近期刚收到一张3个月的承兑汇票,是去年8月份就交货的订单,这意味着他从交货到收款,需要9个月时间,付款周期被拖得很长。为了应对付款周期拉长所造成的资金缺口,他已将家庭名下的所有商品房抵押贷款,他向记者表示:“目前仍有一定的资金需求,但信用贷款太贵,企业利润不足以支撑。即使是3.75%左右的经营抵押贷款,仍占了企业利润的绝大部分。”
曾先生表示,目前大量商兑汇票横行,既没有提高社会效率,反而对企业的流动性带来严重的伤害。企业经营需要正常的现金流,对于很多稳健经营的企业来说,只要每月及时收回货款,基本不需要银行信贷支持,更不需要纾困。
“我们的产品销售其中一个销售对象是民航业,如今疫情冲击最大的就是民航,这部分业务去年占比会有30%~40%,现在我们做了业务调整,目前只占10%左右了。”超节点创新科技(深圳)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刘晓涛对记者表示,民航业务板块的收缩,就必须扩大其他板块的业务量,才能保持整体业务量不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