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9日至10日,证监会召开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工作座谈会,提出“深改12条”,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大幕由此开启。2022年9月9日,“深改12条”提出已满三年。
三年来,监管部门持续推动各项改革措施有序落地,渐次花开:注册制改革稳步推进,多层次市场体系不断健全,上市公司质量稳步提升,法治建设蹄疾步稳,对外开放走向纵深,投资者结构逐步优化……
覆盖面包容度显著提升
“深改12条”中,第一方面重点任务便是“充分发挥科创板的试验田作用”。三年来,科创板“试验田”作用持续发挥,注册制改革经验复制到创业板和北交所。此外,资本市场发行承销、信息披露、并购重组、再融资、退市等基础制度不断完善,市场广度深度持续拓展,投融资功能显著增强。
与此同时,多层次市场体系不断健全,区域性股权市场和新三板联动增强,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各具特色,差异化发展,创投和私募股权机构作用凸显,期货和期权产品破百,资本市场覆盖面和包容度显著提升。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亦是“深改12条”的重点。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为纲领,监管部门细化落地举措,在把好“入口关”的同时,聚焦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解决大股东违规占用担保等突出问题,强化退市监管,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良性市场生态加速形成,上市公司整体质量稳步提升。
机构投资者力量壮大
良好的法治环境是中长期资金入市的保障。三年来,资本市场法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法治环境不断改善。新《证券法》、《刑法修正案(十一)》先后实施,欺诈发行、信披违法、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等违法成本显著提升。
在资本市场法治化水平提升的背景下,中长期资金入市亦顺理成章。随着险资和年金基金权益类投资比例上限提升,外资持续净流入,资本市场中专业机构投资者力量持续壮大。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境内专业机构投资者和外资持有流通股市值占比达到了22.8%。
“机构投资者占比提升是股市健康发展的表现之一。”上述星石投资人士表示,和海外市场相比,国内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还有不小的提高空间,后续机构投资者的议价权可能会进一步提升。
与此同时,三年来,资本市场制度型对外开放稳步推进,吸引更多境外资金进入中国市场。外资持股比例放开,一大批外资金融机构跑步入场;A股纳入MSCI等国际知名指数且纳入因子不断提升;境内外交易所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扩围,境内拓展至深交所,境外拓展至瑞士、德国市场;ETF纳入沪深港通标的,内地与香港互联互通进一步深化。
改革需久久为功
目前,“深改12条”中大部分措施已经落地,剩余部分也正在推进中。专家认为,下一步资本市场深改重点在于全面注册制改革、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高水平双向开放等方面。
郭雳认为,资本市场的改革需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如上市公司质量的提升,目前依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中介机构的执业水平取得一定改善,但打造中国特色优质券商仍须努力……改革需要不断与时俱进。
“12条内容涵盖了资本市场发展的各个领域,部分内容需要长期推进,如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加强债券市场建设等。”魏凤春表示。
明明则认为,未来资本市场改革可能会侧重以下方面:一是稳步推进全面注册制改革,释放市场活力;二是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强化特色板块功能,促进衍生品市场和股票市场的良性互动;三是持续推进资本市场法治建设,保护投资者利益;四是加大开放程度,打造更加国际化的资本市场;五是助力科技创新,培养良好的创新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