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a股为何不见技术性牛市,a股等待已久的技术性反弹

快评a股为何不见技术性牛市,a股等待已久的技术性反弹

 遭遇史詩級「拋售潮」后,港股市場連續上演大反攻,恒生指數、恒生科技指數的最新收盤點位,相較于這一輪回調的最低點,累計漲幅分別達20.7%、30.6%,均已經進入「技術性牛市」。但是上證綜指仍不見「技術性牛市」,本輪漲幅只有7.3%。而其背後是內地市場信心仍未恢復,3000點糾纏多空勢均力敵。(王長久)

快评a股为何不见技术性牛市,a股等待已久的技术性反弹

科创板的到来,是不是意味着牛市将不远了?

目前科创板的推进速度非常快,原先市场各方都认为6月份才能够落地。但若以目前这种速度推进,5月份左右科创板就能够实行。而对于科创板的横空出世,很多投资者认为,这是对A股市场构成超级利好,因为政策要为科创板的建立营造大牛市氛围,只有A股持续走牛,科创板推出才能更加接“地气”。
不过,我们认为,科创板的到来,可能在该板块中出现几只明星股,也会让早期尝鲜的投资者获得丰厚利润。但是,科创新不可能给A股市场带来牛市行情,而恰恰相反。科创板的推出反而会加速A股市场的技术性牛市走到尽头。
首先,科创板的推出会分流股市很大一部分资金,对于创业板和中小板形成比较大的影响。本来资金都流向创业板和中小板。但是,由于科创板的推出,其估值更趋合理性,所以更能吸引外围资金的进入。科创板除了对创业板、中小板构成资金分流的作用,还会对主板市场的资金分流作用也是显则易见的。
再者,科创板推出后会挤压同类的中小板、创业板的估值水平。对于科创板来说,企业上市主要是实行注册制,在注册制下的股票,估值普遍不会很高,一般都只有几倍或十几倍的市盈率,而中小板、创业板因长期实施审核制,物以稀为贵,再加上盘子小,所以估值远远高于科创板。
而当科创板推出后,会给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的估值形成下拉效应,并且促使其回归合理估值区间。事实上,推出科创板并没有错,实行注册制也没有错,而问题是,由于 历史 遗留问题,导致中小板、创业板的股票估值明显高于科创板。这肯定会把中小板、创业板的高估值拉下来,股民受到损失在所难免。
再次,科创板将被推出后,将实行注册制,而注册制将会引来其他一些制度的落实,比如退市制度、集体诉讼制度、取消壳资源等。同时,也在倡导投资者价值投资,彻底告别过去在二级市场上短线博弈,而是选好了低估值股票,不离不弃,长期持有。
因为,注册制对投资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你选对了好股票,若长期持有,投资者可通过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股价上涨实现财务自由。而如果你买错了股票,股价就会一跌再跌,直至长期亏损退市。投资者也可能亏得一无所有。
科创板即将推出,但是这与A股市场的走出大牛市没有必然联系。相反,科创板推出后的赚钱效应,反而会分流股市的资金、拉低A股市场的估值,并且在建立完善退出机制后,还会对于股市投资者,如何鉴别选对好的上市公司,提出更高的要求,因为一旦踩上问题股的地雷,或者买到了业绩变脸上市公司的股票,都会给投资者的财产带来重大损失。所以,科创板的到来,对于A股长期 健康 发展是非常有益的,但是对于A股市场带来短期阵痛恐怕是难以避免的。
随着近期紧锣密鼓的政策性利好,股市定位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这个提升是跨越式的,属于重磅利好的性质。目前源自金融改革开放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均属于制度安排方面的重大改革,也是能引发一轮牛市的因素, 其中制度方面的重点改革当属科创板和注册制。
那么科创板和注册制的推出会有多大的影响?从这点出发,我们不妨参考下台湾股市如何实行注册制及之后市场的表现
回想当年推行股权分置改革时候的情况,当时投资者担心股票全流通后,股价会大幅下跌,但整个股权分置改革下来,股市不仅没有出现暴跌,反而稳步向上,个股更是牛气冲天。
最后牛市是诸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科创板和注册制的到来,只开启了牛市的钥匙,因为推出后被广泛接受成功的标志就是股市涨,但这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而操之不及,一切交时间验证吧!
我是跑赢大盘的王者,打字很累,最近评论点赞很少,希望各位朋友多多动动小手,您的评论点赞就是最大的理解与支持。
首先说一下个人观点,虽然很多人认为目前运行的是牛市行情,但我认为目前只是一个周子浪反弹,而且很有可能科创板的落地,就代表着这波反弹的结束。

首先第一点从技术上来看,上证股指至2440点周背离之后,形成了周子浪反弹,这波周子浪反弹是8~12周,目前来看12周的可能性非常高,虽然最近一段时间上证股指的攻击力度非常猛,但也仅仅是加速赶顶的格局,整体结构上已经进入了末端,并不具备趋势逆转的能力,除非在12周股指冲过了3587点,才能说明趋势发生逆转,但目前来看,这种可能性几乎为0,所以说这里根本没有牛市行情。

第二点,目前科创板的推进速度非常快,原先很多人认为6月份才能够落地,目前以这种推进速度来看,5月份左右科创板就应该能够实行,科创板的落地一定会分流很大一部分资金,对于创业板和中小板形成比较大的影响,一旦创业板和中小板失去资金的关注,加上创业板和中小板自身定位的偏差,将很有可能急转而直下,重新走入下降通道,再次进入反复折返跑的结构中,从这一点上来看,科创板的落地也不会带来牛市行情。

科创板落地和上证股指反弹周期既存在着一定的巧合,也存在着必然联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不能认为科创板落地就是A股市场的牛市,更多的应该是逆向思维,而不能随波逐流。

感谢评论点赞,欢迎留言交流,如果感兴趣点个关注,分享更多市场观点。

首提科创板是在2018年时候,预计在2019年创立成功,而提出要创立科创板的时候股市还处于熊市行情;但股市在2019年1月4日股市开始上涨至今,已经走出了牛市氛围。千万别认为这是由于科创板的创立利好刺激股市来牛市的,如果这样认为大错特错,这纯属巧合而已。 总之可以肯定一点科创板的创立不管股市是处于熊市还是牛市,科创板在今年是肯定会出来的,反之科创板的到来但不能意味着股市牛市不远了,这是两码事不能混淆了 。
其实明确一点就是科创板的创立不但不能催化股市来牛市,反而还会拖累股市来牛市的时间。科创板其实是利空股市的,因为由于科创板的创立会分离股市资金,同时也会影响股民投资者的信心,让部分股民投资者的关注点在科创板身上,直接或者间接性的影响股市行情。

股市是熊市还是牛市是有其自然因素来决定的,主要是受到政策性的影响,已经投资者的气氛,和超大资金的推动等等的共同体合力来决定股市是牛还是熊。并非由于科创板的到来,就意味着股市牛市不远了,两者没有直接关系。

看完点赞,腰缠万贯,感谢阅读与关注。

科创板已经披露“首发”9家受理企业,分别为今晨半导体、睿创微纳、天奈 科技 、江苏北人、利元亨、宁波荣百、和舰芯片、安瀚 科技 、武汉科前生物。

现阶段科创板也处于“热火朝天”之态,更是达到了“科创板IPO”概念,32家概念股,其中的概念股有的三个月上涨幅度达到122%,涨幅超40%的成分股达到19家。足见得“火爆”程度。

那么,科创板的到来,是不是意味着牛市将不远了?

个人认为:科创板的到来,不能说明牛市要来了,股市也有自身的运营规律。
一、类比创业板当年登陆。
2009年9月13日,召开首次创业板发审会,首批7家企业上会。2009年10月23日,首批上市28家创业板公司,10月30日,创业板正式上市。创业板指数2010年6月1日正式编制与发布。

从当年的创业板上市情况类比现在的科创板,情况还是有着一定的相似。

2009年科创板首批上会7家,首批上市28家。现在“首发”9家受理企业,未来几个月内预计有着更多的企业“冲击”科创板。

2009年9月13日之后的股市走势是如何的呢?

2009年8月4日至9月1日出现的阶段下跌,之后便是回涨走势,9月中下旬出现了短线回调,回调之后继续出现上涨,直到2009年11月末才出现了阶段下跌。

那么,再来看现阶段的行情:

2019年1月4日出现低点以后便是开始上涨,至今仍旧处于上涨趋势之中,热度未曾下降。

也就是说,两种情况有些相反,一个是之前下跌,一个是之前上涨。那么,存在“登陆”以后的情况可能也就不相同。

再就是,创业板登陆之后的行情,并没有进入股市的牛市行情。

那么,我们再来看股市当时的走势方面,当时创业板登陆的时候,股市出现了一波急速下跌,有着回涨的需求,且上证指数MACD周线级别处于绿柱区间。

现在科创板上市的时候呢?股市出现了一波急速上涨,且上证指数MACD指标处于周线级别的红柱区间。

个人认为,类比创业板登陆时间,现在科创板登陆股市,可能会出现短线的回调。
二、股市自有运行规律,是“经济的晴雨表”,一个板块的上市,有促进作用,但不主导市场。
从现在的股市来看,仍旧处于相对底部,并且股市的牛熊市有着自身的走势规律。

A股具有明显的走势特征,个人总结为“大起大落,久盘于底”。也就是说,呈现的单边大幅上涨,单边大幅下跌,更长时间的底部横盘震荡。

2005年至2007年,股市走出了一波单边式大幅上涨,“ 历史 强牛”。

2008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世界爆发经济危机,A股也受到波及,进入大幅下跌,熊市。

2009年虽然有着股市的“大反弹”,但从阶段上看,2009年至2013年呈现的是阶段底部。

2014年至2015年6月,股市再一次进入单边式上涨阶段,“杠杆牛”。

2015年6月至12月,“股灾”发生,单边式下跌,熊市。

2016年之后呢?股市有没有再一次的出现大幅上涨?并没有。也就是说现在2019年,仍旧处于相对底部区间。

而现在处于的相对底部区间,下一阶段又是单边式上涨,也就具有一定的牛市底部的潜力。
总结来讲:科创板的登陆,并不能意味着牛市的到来。股市,也有着自身的规律、运行。一个板块的到来,只能是影响行情,却不能成为一个行情的主导。
作者不易,多多点赞,十分感谢!

确切的说,注册制带来了牛市,而不是科创板,和2005-2007牛市股权分置改革一样,这将带来一波牛市。

股权分置改革类似于融资,注册制也是融资,新投资人讨厌被圈钱,因为他们觉得这是向投资人索取。然而A股事实证明,A股没有索取的功能,比如不能发IPO的那些年,一直是熊市。市场只有被需要,市场才会活跃,才能有大把资金进来,才会吸引人气。

科创板能不能盘活注册制,要看其吸引的企业是否是好企业,有好企业,就有投资人,就有成交量。比如蚂蚁金服如果能在科创板上市,必然能吸引很多人去科创板开户。实际上这种引力并非是因为股价,而是因为好企业天然吸引投资人。

同样的,如果科创板成功实施了注册制,这个制度又会回到主板,逐步改造主板结构,牛市伴随大型企业上市,以前的主板巨无霸大多数是国企。然而当年腾讯去港股,阿里百度去了美股,大家发现,A股天然缺陷让A股投资人措施了BAT,而BAT即使是早期的投资人,大多数也是国外的资本。我们白白将机会拱手让出,资本市场没有给投资人提供价值,资本市场也逐渐变得无足轻重,反而楼市,越来越成为经济的支柱。

长此以往,必然是不对的。注册制让A股重新变得重要,并且再次和实体经济链接,这种链接未来必然需要实体经济提供回报的。但在此之前,必然是先要让资金进来。

牛市需要的好公司,政策支持,外资进入。在注册制推进下,几乎都可以达到,所以注册制是本轮牛市的基础,可以说并不夸张。

科创板的到来,并不是意味着牛市就不远了。为什么呢?

首先,科创板的开设是为了解决 科技 类型的中小企业发展融资的难题,目的是支持科创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为未来的中国经济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其次,科创板的开设可能在未来会分流一定的资金。

其三,我国股市的牛市与科创板并没有关系,我国股市的牛市过去主要取决于政策,现在主要取决于上市公司质量的提高,取决于有多少上市公司能成长,能发展壮大。目前看来我国证券市场大部分上市公司并不具备这个条件,我国目前的上市公司大部分质量低下,没有成长性,也没有竞争力,当大量的上市公司质量不高的情况下,市场机构庄家只能是短期炒各种概念和题材,这种短线的投资炒概念和炒题材的偷袭行为成就不了牛市,也很难产生牛市,牛市需要一大批股票能持续上涨,需要大部分股票的持续上涨建立在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基础之上。

其四,现在股指期货对外开放后,国内外的机构可以通过做空股指期货获利,在这种情况下,当股指涨幅较大时,国内外的机构就有了做空的空间,就会选择做空股指期货获利。因此,目前的条件下,指数也不可能持续大幅上涨。

其五,我国的牛市是在政策的支持下,运用具体的政策工具和措施发动的,目前还没有这个迹象。

综上所述,目前谈我国股市的牛市还太早。

科创版跟牛市有关系。逻辑思维出问题了吧 科创版与牛市风马牛不相及。

股市涨不涨跟投资者信心有关系。投资者信心来自哪里。来自于对资本市场改革的认可。现在投资者担忧什么。担忧IPO和减持。科创版来了IPO和减持担忧就消除了。担忧经济下滑和贸易摩擦。科创版来了。经济就好了贸易摩擦就烟消云散了。

笔者不知道楼主是不是想多了。竟然有这样的结论。能够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理由吗。
科创版是支持 科技 创新企业的。有利于 科技 创新企业融资做大的。但是也会对市场资金造成分流。也会对原来 科技 创新企业估值构成影响。主要拖累估值水平降低。

这样的科创版跟牛市关系联系何在

科创板上市对A股来说:短、中期就是利空,科创板分流了市场上的资金,挤压了市场上的估值水平,但就中、长期而言,科创板注册制的实施反而倒逼了A股的改革。是否重现A股在股权分置改革后所带来的6124点的大牛市,还很难说。但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就是科创板的注册制也是为A股实行注册制改革所进行的一次尝试,当然这只是一次尝试,成功与否暂且不说,注册制是否适应A股市场还有待商榷。16年的熔断机制就不适应A股市场,所以在实质性的利好没有兑现前,我们并不能单凭是改革试点和我们认为的利好,就判断A股牛市要来了,这是一种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但是股市变革的曙光己经显现,这是一个有着确定性的机会,目前我们要做的就是提高自己在各方面的技能,做好准备,分享下一个时代的改革红利。

快评a股为何不见技术性牛市,a股等待已久的技术性反弹

2021年A股驱动靠业绩 结构性行情仍在

农银汇理基金赵诣:2021年会处于一个疫情的恢复期,由于海外情况仍不明朗,整体来看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货币政策边际上不会更宽松,但不会出现“急转弯”,这也意味着市场将从选赛道、提估值回归到业绩的兑现度上来。

诺德基金罗世锋:基于我们对产业链的紧密跟踪以及产业和龙头企业发展趋势的判断,2021年仍然看好餐饮产业链、医疗保健、新能源等细分领域,这些领域仍然处于高景气度状态,中长期角度看具备较高的投资价值。

广发基金郑澄然:2021年A股预计仍会有结构性行情,但整体估值进一步扩张的空间有限。从企业盈利来看,中性假设下A股非金融的归母净利润有望实现20%左右的增长。受益于经济复苏的顺周期行业,有望在盈利支撑下走出结构性行情。

华商基金梁皓: 中长期角度,以A股各行业核心龙头标的为代表的中国资产将是国内外资金加强配置的重点领域。A股市场增量资金还能否延续2020年相对积极的态势,是2021年影响市场的重要因素。

汇丰晋信基金陆彬:一是看好新能源 汽车 ,行业右侧加速向好,基本面未看到大的风险;二是以化工为代表的低估值周期行业;三是国防军工;四是金融地产方向,以银行保险为代表的大金融行业可能会走出慢牛行情。

2021年,A股市场将如何演绎?哪些赛道可能领跑?市场风险在何方?

从流动性驱动到业绩驱动

赵诣:2021年会处于一个疫情的恢复期。海外情况仍不明朗,经济的恢复会比较漫长。货币政策边际上不会更宽松,但会像经济工作会议讲的“不会出现‘急转弯’”,这意味着市场将从选赛道、提估值回归到业绩的兑现度上来。

陆彬:2021年将是风险与机会并存的一年。首先,从风险的角度来看,当前市场的风险溢价水平在 历史 负0.5倍标准差以下,整个市场存在一定的估值压力。2021年市场主要风险可能来自行业估值的上升。

从机会的角度来看,过去几年少数优质龙头公司的结构性牛市特征非常明显,我们从不少行业仍能找到较多投资机会。目前能够看到的机会既包括一直以来长期看好的成长股机会,如新能源相关行业,也包括制造业和顺周期的机会,例如国防军工和化工行业等。

郑澄然:2021年宏观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经济复苏叠加再通胀。中国经济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三个方面:一、上半年仍存在的供需错配带来的出口强劲,拉动相关制造业投资;二、消费和线下服务业继续修复;三、基建和地产投资走弱,但考虑到地产库存水平仍然较低,在销售维持的情况下,地产投资有望呈现一定的韧性。通胀方面,CPI和PPI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上行,但幅度可能不会太大。货币政策则会维持当前“温和退出”的基调。

综合经济基本面和货币政策来看,2021年A股预计仍会有结构性行情,但整体估值进一步扩张的空间有限。从企业盈利来看,中性假设下,A股非金融的归母净利润有望实现20%左右的增长。其中,受益于经济复苏的顺周期行业有望在盈利支撑下走出结构性行情。

梁皓:经济工作会议给出了重要指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 社会 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这意味着,相比2020年2%左右的实际GDP增速、13%的社融增速,2021年更高的GDP增速、中枢下行的社融增速可以使杠杆率水平保持相对稳定。在这一定调下,主动的紧信用已经没有特别大的意义,货币政策更多是疫情期间非常规性刺激政策的有序退出,对市场的影响偏中性。

金融条件将确定温和转紧,A股2020年估值大幅扩张的行情面临较大挑战。考虑到全球经济在疫苗落地后逐步复苏、我国产业升级的长期趋势,2021年市场可能更多是结构性机会。

疫情是主要影响因素

郑澄然:如果经济复苏趋势能够延续,上市公司盈利增速预期能够得到兑现,那么A股的估值压力就可以得到释放,这是2021年重要的利好因素。此外,“十四五”规划具体内容逐渐明朗,符合产业政策导向、具有供给壁垒的新兴产业方向需求存在超预期的可能,这是潜在的利好因素。

梁皓:中长期角度,以A股各行业核心龙头标的为代表的中国资产将是国内外资金加强配置的重点领域。国内存款搬家,北上资金卡位核心资产的趋势仍未结束,2019年以来资金的大幅流入直接抬高了A股的估值中枢,宏观流动性温和转紧的环境下,A股市场增量资金还能否延续2020年相对积极的态势,是2021年影响市场的重要因素。

货币政策、经济复苏节奏等

成潜在风险点

赵诣:2019年和2020年公募基金都获得了较好的投资回报,这也意味着往后一段时间出现震荡调整都是 健康 市场所可能呈现的状况。长远来看,随着国内优秀企业不断在国内上市,竞争力持续加强,将有助于市场长期稳定向好。

2021年流动性不会再像疫情期间一样宽松,这对估值的扩张会有一定的抑制,意味着需要通过业绩的持续增长来消化过高的估值。从这个角度看,选股的难度会变大,成长股在2021年相对过去两年会平淡一些,个股的选择更加重要。

郑澄然:潜在风险可能有几个:一是疫情的反复和疫苗接种的效果仍然存在不确定性。目前一致预期是海外能够在二季度实现较大面积的疫苗接种,在此基础上,推演出海外经济2021年二季度之后出现明显修复。如果疫苗接种进度不及预期或者疫情本身出现超预期情况,那么2021年全球经济复苏的逻辑可能会被破坏。

二是全球政治局势的不确定性。拜登上台后,市场预期中美关系可能出现阶段性缓和。如果外部贸易环境发生变化,则可能对 科技 等产业带来影响,这也是潜在的风险。

三是政策和经济可能出现阶段性错位。当前经济复苏趋势较好,政策在温和退出。到2021年二季度之后,如果出现经济复苏放缓,是否会有相应的政策进行应对,可能会阶段性扰动市场情绪。

梁皓:2019年以来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已经出现了系统性的抬升,部分行业龙头估值处于 历史 高位, 历史 经验看,在较高估值水平下,市场可能会放大宏观、中微观层面的一些利空因素,波动加大,短期跌幅超出预期。站在当前时点,宏观层面美联储对通胀的态度、国内紧信用的进程,中微观层面行业的高频数据、个股的业绩表现都有可能在某个时点成为风险释放的“催化”因素,但站在中长期角度看,事件性的杀估值在短期情绪释放过后或为较好的介入机会。

看好餐饮产业链、医疗保健、新能源等

陆彬:一是看好新能源 汽车 。行业右侧加速向好,基本面未看到大的风险,在估值较高的背景下,要结合基本面和估值的动态策略体系捕捉机会。二是以化工为代表的低估值周期行业。经济持续复苏,化工行业周期属性在弱化,在供给侧改革的影响以及安全环保等因素多重限制下,行业优胜劣汰加速,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壁垒更加坚固,当中可以找到不少估值相对较低、成长性较好的机会。三是国防军工。四是金融地产方向。以银行保险为代表的大金融行业可能会走出慢牛行情。

赵诣:过去两年,“消费+ 科技 ”的成长股表现非常好,随着后疫情时代宏观经济增长的恢复,流动性边际上不会再放松,对成长股高增长的持续性、确定性的要求会更高。

以一个更长维度看,依然非常看好新能源领域。虽然很多人觉得2020年涨幅已经很大,但美、中、欧三大经济体疫情后都在持续加码投入。无论光伏还是新能源车,我国都拥有全球最完整,也最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将受益于全球的大发展。

郑澄然:首先看好符合当前产业政策方向的行业。“十四五”规划建议稿、中央政治局会议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产业政策基本围绕“双循环”展开。 科技 创新和内需提振是比较明确的方向,符合产业政策导向的行业包括大消费领域的行业和高端制造以及 科技 创新相关领域。

其次是受益于全球经济复苏的行业。2020年中国经济复苏超预期的点主要在出口,背后是全球的供需错配。中国疫情防控得力,供给快速回复。但海外疫情反复以及财政支持方式不同,消费能力没有受损但供给能力迟迟没有恢复。这种供需错配下,很多中国制造业企业快速抢占全球的市场份额。我们希望找到的是本身就具备全球竞争优势的企业:短期的供需错配会加速其市场份额的获取。而疫情后,海外供给的修复也不会导致其份额回吐。这类行业包括电子元件、化工、家电、 汽车 零部件等。

罗世锋:2021年仍然看好餐饮产业链、医疗保健、新能源等细分领域,这些领域仍然处于高景气度状态,从中长期角度来看具备较高的投资价值。

梁皓:市场经过两年上涨,整体估值有较大抬升,2021年需要看得更长远一些,优选有长远发展前景、成长性好、有核心壁垒的企业进行配置。虽然短期涨幅较大,但长期来看,这些公司仍然具有创造良好回报的潜力,比如医药、新能源车、食品饮料等领域的一些公司。

“黄金赛道”或出现分化

赵诣:之前消费+ 科技 的成长股与周期+金融的价值股的估值差和涨幅差距较大,随着经济增速的预期变好,市场将进入一个再平衡的过程。

陆彬:2021年我更看好新能源行业。我们通过行业比较,比如从消费电子领域来看,经过过去10年的普及,智能手机的渗透率已经非常高,行业增量很少,更多是通过品类创新来提高盈利能力或者去争夺同行的市场份额来提升业绩。消费板块过去5年持续走牛,市场上很多投资者对这个行业有明显偏好。但从我们的分析来看,某些消费板块的短期业绩爆发力和未来发展的持续性并没有那么明确。

郑澄然: 科技 和消费都经历了一轮估值扩张,估值分位处于相对高位。以过去5年的估值分位数来看,以食品饮料、家用电器为代表的消费类行业估值处于5年来几乎是最高的估值水位。 科技 股内部分化比较明显,通信行业估值已经出现明显回落,半导体相关行业的估值相对较高。

消费和 科技 行业要么是远期盈利确定性高,要么是远期成长空间大,这背后是较好的商业模式和供给壁垒。长期看,这些行业所处的都是相对优质的赛道,虽然短期估值较高,但如果盈利可以兑现或者估值有所回调,配置价值还是比较高,毕竟在经济增速中枢下行的背景下,成长性和盈利的稳定性值得一定的估值溢价。

梁皓: 科技 和消费是承载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过去5-10年A股中正是消费和 科技 两大行业长周期跑赢了市场。

消费的细分行业很多,有两块特别重要——食品饮料和医药。先来看食品饮料,国内高端白酒行业空间持续快速增长,竞争格局非常稳定,龙头公司有很强的品牌溢价,护城河不断加强,且这个格局短期看不到发生改变的可能。而医药板块涉及的领域特别广,既有消费属性又有 科技 属性。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比例的逐步提升,以及消费升级带来的一些诸如身高干预、医美之类的新需求,医药一些细分子行业的龙头有望持续跑赢市场。

科技 板块,如电子、半导体、新能源车等,都是符合国家 科技 战略升级方向的行业。我们正处于新一轮产业技术周期的起点,5G和AI等领域的技术进步将切实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将为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车等众多行业带来巨大的投资机会。

用长维度来投资

赵诣:在“房住不炒”的大前提下,居民的个人资产配置权重在发生变化。公募基金良好的业绩表现吸引着投资者个人资金转移。二者互为因果促进了权益基金的发展。从本质上来看,公募基金是普通投资者资产配置中优质的投资产品,建议投资者以一个更长的维度来投资基金。很多统计结果都得到类似的结论:持有周期越长,越能赚取相对更丰厚的回报。

无论什么类型的基金,都不意味着这些基金产品会一直只涨不跌。投资者如果投资的时间较长,就能够在出现波动时拿得住,涨起来的时候真正获取行业上涨带来的收益。希望投资者可以和我们一起,以一个长期维度来投资,共同见证中国资本市场的成长。

罗世锋:近两年随着理财刚兑打破,居民财富配置开始逐步向权益基金转移,同时权益基金也给投资者带来了较好的投资回报。从收益率来看,近几年公募权益基金的收益率整体较高,大幅超越大盘指数的涨幅,财富效应也进一步强化了居民资产配置的趋势。背后的原因是我国资本市场不断走向成熟,机构投资者的比例逐年提升,同时外资持续流入国内市场,使得A股整体投资理念也逐步向价值投资回归。未来这些趋势仍有望延续,权益基金的蓬勃发展大概率将是未来相当长时间的主要趋势。

梁皓:居民存款搬家,理财方式相对有限是权益基金爆发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背后更核心的背景是过去几年A股市场涌现出了一批行业格局不断改善,公司研发、治理水平非常突出的优秀公司,在科创板、注册制推出后,A股市场的“优质供给”不断丰富,这和十年甚至五年前的市场局面有着天壤之别。在优质供给的吸引下,考虑到我国居民资产中权益资产的占比仍然较低,有理由相信目前这一趋势仍可持续。

陆彬:首先是权益型基金业绩整体表现出色,而这背后是整个A股市场较好的表现,虽然指数涨幅不高,但呈现出了结构性牛市。而且资本市场改革推进,A股的好公司越来越多,居民资金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入市,这都造成了2020年精彩纷呈的行情。

其次,“炒股不如买基金”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基金经理的专业能力得到更多投资者的认可。投资靠的是对行业的深度理解和前瞻把握,我们去年三季度对新能源行业做了很多调研,认识到行业基本面并没有问题,而且即将迎来改善,基本面和价格之间存在很大的预期差,最后比较好地把握了新能源的行情。

未来,我们非常看好优秀的主动管理人给投资者带来的价值。希望投资者相信长期专业的力量,选择好的基金产品、好的基金管理人来帮大家做投资。

本文源自中国基金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快评a股为何不见技术性牛市,a股等待已久的技术性反弹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