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创孙宏斌捐款,孙宏斌29亿借给融创

近日,房地产市场迎来特大利好,地产股也纷纷迎来大涨,11月14日,资本市场房地产板块普涨, A股多股涨停, 港股个股最高涨幅超110%。在房地产产业链条上,相关公司也跟着上涨。 保险、银行、证券三大金融板块也涨势汹汹。这对于现在非常不景气的地产行业来说,真的算得上是“久旱逢甘霖”了。受如此大的利好,地产股也是迎来了大幅度上涨。很多头部房企都涨幅都超过了30%。

融创孙宏斌捐款,孙宏斌29亿借给融创

俗话说:“信心比黄金更值钱”。很多房企由于前期债台高筑,现如今已经信用破产,这个时候即便是有再大的利好,也很难翻身,除非有真金白银注入。地产股飘红源于近期楼市源源不断的利好政策,特别是在金融、债券等方面的支持,缓解了房企现金流压力,大大提振了房地产行业的信心。

融创孙宏斌捐款,孙宏斌29亿借给融创

这个时候,曾经的大房企也不应该躺平了,也到了“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时刻,只有毫无保留地把手上所有子弹都打出去,才有可能让自己都企业软着陆。年关难过,年年过。2022年的春节对许家印来说特别难。从2020年恒大传出债务危机,到2021年被实锤,许老板没有玩嘴,身体力行,卖了私人飞机,抵押了香港别墅,转让了广州大平层,这都是他个人财产。不过换来的现金不到百亿,对万亿债务规模来说,仍是杯水车薪。

融创孙宏斌捐款,孙宏斌29亿借给融创

很多人都认为,无论是恒大还是融创,他们都是有限责任公司,负债是企业的,资产是个人的。当一家公司社会影响力达到一定程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变成了“无限责任”,正应了那句话: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责任大到一定程度,也就变成了“无限责任”。捅出了两万亿的篓子,甚至一个广东省都消化不了,这个时候选择一走了之,是不可能的。

融创孙宏斌捐款,孙宏斌29亿借给融创

个人认为,相比于恒大,融创的问题要小得很多,首先融创这些年并没有盲目搞什么多元化扩张,当然了,除了真金白银的投资了乐视200亿,这几年也应该消化完了,而投资贝壳找房融创也赚了不少。截至2022年10月底,融创中国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1530.6亿元,可以说,如果融创今年都销售额能够和去年一样,或许不会运营那么困难。

融创孙宏斌捐款,孙宏斌29亿借给融创

孙宏斌会把分红收益的100多亿现金,全部拿出来救融创吗?孙宏斌这些年前前后后从融创分走了130亿的分红,这还不算孙宏斌的其他收入,去年年底已经拿出了40个亿来救融创了,只可惜区区40个亿真的是不够花。任何个人的能力再强,在面临大的历史趋势面前,也总是显得很渺小。毕竟现在融创光有息负债这一项就高达3000亿。

融创孙宏斌捐款,孙宏斌29亿借给融创

目前,融创中国还未披露公司2021年年报和2022年半年报情况。融创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手上的资产卖不出去,一边手上有大量的土地储备,另一边有大量的有息负债。去年上半年融创还拿出1000个亿来购买土地,现如今基本上全成了包袱。而孙宏斌手上套现的百亿现金如果拿出来了,或许能够让很多买了融创的业主拿到房子,也算是弥补这些年决策上的失误了。

融创孙宏斌捐款,孙宏斌29亿借给融创

孙宏斌会把分红收益的100多亿现金拿出来救融创吗?大家对这件事怎么看呢?欢迎大家在留言区相互讨论。

融创孙宏斌捐款,孙宏斌29亿借给融创

曾力挺贾跃亭的孙宏斌开始催款,贾跃亭要坐实老赖之名吗?

乐视,孙宏斌150亿元入局,救了贾跃亭。

如果用这样一个比如,会非常恰当。乐视网是一个大坑,这个大坑,本来有10米深,但贾跃亭这人最大的本事,就是“做PPT”。好比10米深的坑,贾跃亭其实是在坑的中间,甚至还上来的位置,弄了一点支撑,贾跃亭站在这个点本来不敢动,一动就陷到坑底。然后,老乡孙宏斌过来,老贾就说:麻烦老哥拉小弟一把。孙宏斌当时的确出于义气,但也发现光伸手够不着,自己就跳下来,然后贾跃亭上来了。本来,孙宏斌觉得自己的150亿,这么也能够让自己也上来,想着不仅能够上来,还可能自己也顺带把坑填填平。

想到这里,我估摸着孙宏斌还可能跳了跳,哪知这一跳,才知道这个坑下面还深着呢,支撑点散了架,孙宏斌就直接摔到坑底了。

孙宏斌现在的问题是:靠融创的力量,救不了乐视了。但如果不救,很简单,自己原来投了150亿元,极有可能颗粒无收。

老孙都这么大年纪了,说真话,这跟当年坐牢不一样,现在的老孙也有点输不起了。

但贾跃亭呢?虽然有一些乐视的股票被冻结,但在乐视,原来靠减持套现了100个亿,当初面对质疑,贾跃亭回应是说,无息借给乐视发展。但现在查出来,就贾跃亭真正兑现的,可能就二三十个亿,也就是说,就算今天乐视退市了,崩盘了,但贾跃亭至少手里还持有可能不下60亿的现金。否则贾跃亭在美国一天也混不下去。

你可能说大叔说得好像和问题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我请你试着想一下,你借了一大笔钱给朋友,到期了朋友不还,说没钱。但你在朋友圈天天还看到他胡吃海喝,日子潇洒的跟神仙似的,而你这边却因为伸出援手,已经焦头烂额,你会怎么想?

孙宏斌现在的想法,自然跟我描述的一样,就是特希望,贾跃亭能不能把手里的钱,过来支援一下,至少也得把眼前的难关过了。但贾跃亭呢?不好意思,乐视多大的窟窿,问题严重到什么程度,心里跟明镜似的,好不容易上了岸,还再重新下水?按照老贾的性格,估计是不可能了。

所以,算不算老赖,其实贾自己清楚就好。

贾跃亭晒的图片,不知道孙宏斌怎么想?我估计要咒贾跃亭18代以上——

还没看懂这场戏吗?孙盯上贾很久了,找不到突破口进入,乐视财务危机就是机会!孙的算盘就是跟收万达一个套路!乐视只是资金断链,还是有优质资产,孙上来就切掉了没前途的资产就说明了一切,他自己的钱就投在乐视影业跟电视上,这些东西退一万步说亏也亏的起,赚了就是一本万利!不良资产全请了,那是老贾的,他欠的钱你们找他!万达借钱给孙收购自己,孙等于没花什么钱就给自己赚到钱了,万达倒了也有其他投资方背着自己没损失还有的转,这就是借鸡生蛋,只是这只鸡不是银行!然后用这套路来收乐视。贾的算盘是,我都要死了,要开始找退路了,孙心黑正好着了贾道,贾算好了,他套现几百亿,先借你100亿收购自己,让自己脱身,就算你孙不还100亿我也脱身了,还赚了几百亿全当100亿买自己的命吧!结果孙想再从贾那拿后面的借款,就先还了贾100亿,贾笑的花都开了,100亿又回来了,好借好还个屁,再也不借了,我都脱身了,你孙也没价值了,然后就出现了孙后来催贾履行承借,贾就是不借了!万达要是现在要孙还钱,融创就死了!都觉得自己白手套玩的好,结果王健林才是赢家,贾也赢了,不过肉割的还是很疼,贾发员工工资就是为了把这 游戏 玩好到自己撤底脱逃,或者良心不安吧!孙也是可怜,要是银行和王健林这时弄他,他就是第二个贾,不过还有人会做孙来救他吗?

贾跃亭vs孙宏斌:乐视连续跌停恐爆仓,谁才是年度最坑合伙人?

「跌停不可怕,可怕的是看不到希望。如果人生可以重来,我希望从来没有跳进乐视这个大坑」,一个散户的告白。

贾跃亭与孙宏斌,两个好兄弟好老乡(曾经的「伯乐与千里马」),从惺惺相惜到如今的互相伤害,不免让人唏嘘。乐视的故事还在继续,但毫无疑问这场斗争没有赢家。

想当初,一个地产大亨,一个互联网大佬,交集不多。但见面的时候两人相谈甚欢,一见如故,孙宏斌仅用了36天时间就决定投资乐视150亿,在乐视资金链最紧张的时候缓解了贾跃亭的燃眉之急,这才是真正的「雪中送炭」。

好景不长,易到危机,巨额外债,上市造假等负面接踵而至,贾跃亭无奈辞去乐视职务远赴美国造车,所有的烂摊子就落在了孙宏斌一个人的头上。比较讽刺的是孙宏斌多次在公开场合称赞贾跃亭「企业家精神」,「有担当不容易」。

于是,两个人的命运开始发生了变化,一个「金蝉脱壳」,一个当了「接盘侠」。

估计孙宏斌也没想到,以为自己找到了「躺着下金蛋的母鸡」,没想到掉进了「一个深不见底的大坑」,命运真是造化弄人啊。

没办法,孙宏斌也只好「哑巴吃黄连」,自己先顶上。但没想到这个窟窿真的太大了,不堪重负的孙宏斌甚至在新闻发布会上抹泪,面对孙宏斌得无计可施,贾跃亭也是自身难保,不仅惹了一身官司,而且还挂上了「老赖」的名号。

时间一长,孙宏斌与贾跃亭这对「蓝颜知己」在关系上产生了隔阂,演化到后面变成了敌对关系。孙宏斌不再煽情,贾跃亭不再退缩,双方争夺的焦点在于贾跃亭手中的股权,孙想要乐视「完全去贾化」,而贾亦不肯妥协。

乐视复牌意味着孙与贾的全面摊牌。最坏的结果是,贾跃亭质押的乐视网股权爆仓,乐视网市值跌去9成以上,面临退市危机,孙宏斌趁机低价收割「带血的筹码」,然后孙宏斌上位大股东,贾跃亭被「扫地出门」。

坑无处不在,创业亦是如此。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尽量避开,正所谓「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看完孙贾两人的「创业恩仇录」,相信你我都感概良多。

1.创业一定要「舍得」,必要时刻「弃车保帅」

贾跃亭最大的败笔在于不「舍得」,前期的盲目扩张给后期资金链危机留下了隐患,乐视在遭遇巨大的债务危机后,贾跃亭做事太过于优柔寡断,仍然坚持「乐视大生态的版图,一个都不能少」的想法,结果,贾跃亭为他的软弱付出了代价。

其实,当时乐视有很多的优质资产,如果先变卖一些资产和亏损的业务稳住金融机构和债主,也不至于引来债主的挤兑和优质资产冻结。必要时刻一定要懂得「弃车保帅」。

而贾跃亭为了自己的造车梦,宁愿「弃帅保车」也不肯放手,一步错步步错。

2.创业一定要「感恩」,兄弟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

在贾跃亭远赴美国造车后,孙宏斌在公开场合依然在帮贾跃亭说话,本不属于自己的责任还是毅然决然的扛下来了,而贾跃亭在美国口口声声两个字「负责」,却自始至终没有提过孙宏斌的名字,更别说感谢了。

不管是孙宏斌最开始的「雪中送炭」,还是在乐视危机后的「稳住大局」,作为老贾的好兄弟真的是做到仁至义尽了,即使在资产重组协商的时候还留有余地,老贾套现了好几百亿,可孙宏斌前前后后是投进了几百亿,怎么算孙还是亏的……

就算是这样,老贾依然不肯妥协,还以为乐视网的股权能值什么钱,这也别怪孙宏斌「先礼后兵」了,爆仓以后还是得交出手里的筹码!

3.创业可以疯狂,但不能不理性

曾经,有高管在融创入股乐视前夕提醒过贾跃亭,孙宏斌进入乐视「醉翁之意不在酒」,搞不好会「引狼入室」。当时贾跃亭哪里顾得了那么多,现金流如此紧缺,好不容易抱住一个「金主」,不要白不要嘛!

结果呢,现在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不仅乐视大股东的身份保不住,乐视网也要拱手送人了,而且还有一屁股债。

换个角度思考,其实孙宏斌也是不理性的。孙宏斌连续在收购绿城、佳兆业、金科上败北,实在是心有不甘。刚好因乐视地产的缘故,相中了乐视控股这块「大蛋糕」,36天就完成对一个上市公司的背景调查并投资数百亿,这决定多么草率!

孙宏斌这么快入主乐视主要还是感性因素战胜了理性,一句「相信老贾」的背后,其实另有打算。

商场如战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合伙人选择一定要擦亮双眼,宁缺毋滥。

否则,遇到「贾跃亭们」「孙宏斌们」这样的年度最坑合伙人,那就真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咯!

贾跃亭老赖之名早已坐实,但是孙宏斌内里的苦水可不能随便倒出来,做生意,搞合作都是你情我愿的事儿。尽管现在乐视一团糟,但是孙宏斌表面上的风度不能失,要是如同市井妇人一般,估计孙宏斌又会成为下一个倒在网友键盘下的人。

孙总和十八万乐视股民的心声应该都是:世界上最难走的路,就是贾跃亭的套路。

2017年的1月15日,贾跃亭与孙宏斌两人并肩坐在一起,身后的大屏幕上写着:同袍偕行,共创未来。孙宏斌表态称“有些人认识很多年你还是觉得陌生,有一些人一见面经过短时间的交往就觉得很亲,像兄弟。”

彼时,乐视控股正在经历资金链断裂和供应商逃债丑闻,乐视影业注入上市公司受阻,乐视网股价在2016年下半年复牌后一路下跌,但贾跃亭的信用还没有破产。

孙宏斌说他第一次跟贾跃亭谈了六七个小时,谈完之后,就有投资冲动了。正因如此,融创出资150亿入股乐视的买卖,双方也只用了36天就拍板了。

在一次采访中。孙宏斌说的最关键的是这句:“以前,我完全不知道互联网是门什么生意,我花了很长时间来搞清楚什么是生态,最终我弄懂了乐视的资金流向,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现在看起来,孙宏斌显然是太自信了,自以为看懂的,都看错了。

借用《泡沫》里的一句歌词无比贴切:美丽的泡沫,虽然一刹花火,你所有承诺,虽然都太脆弱。显然贾跃亭对孙宏斌许下的全是泡沫。

在2017年的上半年,易到易主、资产冻结、供应商堵门讨债……无数负面齐刷刷向乐视扑来。

那个曾经高喊“为梦想窒息”的贾跃亭,此时在美国洛杉矶豪宅中,轻轻点击了微博发布按钮: “我会承担所有的责任,会对乐视的员工、用户、客户和投资者尽责到底。”

之后的故事像拙劣编剧写的肥皂剧一般发展,贾跃亭的口号:负责到底、下周回国……

那个要让乐视换新天的孙宏斌,如今只能告诉自己和投资人,“人生总有遗憾,要愿赌服输”。

现在的乐视复牌也不见一点好的态势,没有谁再敢来捧这块烫手山芋,孙宏斌的钱能要一点是一点,商人的“利”字可脱不离。

作者:慧子 出品:懂财帝

催款是可能不得已,迫于外部环境和监管的压力,做个姿态或履行个程序。但是要看清楚了,这类孙宏斌,贾跃亭们打心眼底是根本瞧不起普通百姓寻常人家的,虽然可能普通百姓是他最终的衣食父母,他需要的仅仅是你要为他的梦想窒息而已。他们熟识环境,只认权势,极端相信自己的智商,认为自己是 社会 精英和资本的代表,所有成功都是因为自己的优秀,与其他无关,人格和精神上是极端利己主义者,为实现欲望不择手段。是国内近二十年 社会 经济发展模式和历程的一种类型的样本,与成熟工业化国家的优秀企业家是截然不同的两类人。

这是因为孙宏斌入主乐视之后,乐视的情况依然不好过。同时,贾跃亭姐弟兑现借款并没有实现,贾跃亭姐弟承诺73亿,但是实际借11万。

你要知道,企业是法人的地位,那就是可以作为一个经营主体。经营主体是能够换人的,孙宏斌确实是力挺了贾跃亭,还拿出来150亿去拯救乐视。

但是问题是乐视没有活过来,剩下一些优质的资产就被整合起来了,然后孙宏斌就成为相当重要的高管甚至是主要负责人了。

此前的乐视网已经不是贾跃亭的了,但是乐视网确实也陷入了钱荒之中去。之前贾跃亭和他的姐姐承诺给乐视网借款73亿元,但是贾跃亭已经远走了美国去造车了,并没有兑现73亿的承诺,实际上只是借给11万,根本不够用。所以乐视网是以公司主体的身份向贾跃亭催促,兑现承诺的。

老赖不是这样说的,老赖是借钱不还,借了别人钱不还,因为变成了老赖。贾跃亭是承诺给乐视网借款,但是没有借出,或者说不足数。

但是,贾跃亭也上了老赖的名单了,因为他旗下很多业务确实欠了很多的供应商的钱,因而上了老赖的名单的。

孙宏斌他自己说的:愿赌要服输~

资本市场都是不见血无硝烟的战场,自从贾跃亭走后,事态的发展是

1:孙进入乐视,

2:孙发现乐视负债严重,有被贾欺骗的嫌疑,

3:孙依然支持贾,为梦想而窒息,去专门主管乐视 汽车

4:孙收购万达广场

5:孙改组董事会,

6:乐视 汽车 现身美国街头,疑为上路测试!

7:孙公开发言,要求贾回国开董事会!

8:乐视推迟复牌,三季报严重亏损!乐视改名新乐视,

9:据传乐视 汽车 美国工厂关门了,乐视 汽车 黄了!

10:网传孙其实是美国人,是美国国籍。11:最新消息,有人说贾并不是老赖,已经还了160亿欠款!

12:有人猜测,这本来就是一场资本骗局,因为现在一个躲在美国,一个是美国国籍!

其实我内心曾经是非常看好乐视的,因为当时互联网是被BAT三分天下的,我也很想乐视做起来,因为市场参与竞争的人多了,对我们消费者来说是好事,乐视做手机做电视(什么都是超级的 ),做 体育 ,做影视,做播放器,要搞乐视生态圈。。。。。。那想乐视是这样的结局!想当时乐视上市创业板,号称创业板的龙头,可是现在,有多少散户被套在高高的山顶,有多少投资者的钱化为泡影!

资本市场是冷血的,还是希望郭嘉能加强监管,让实业做到脚踏实地,实业兴国,诚信兴国!祝郭嘉繁荣昌盛,自强不息!

老赖不老赖,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人家的日子过得总比老百姓舒服。更重要就是有人想借贾这个平台赚钱,而贾利用自己平台圈钱成功,其实都是在互相利用而已罢了,当然谁都不会想到平台就这么快倒塌。如果,再能圈到五百或者千个亿,可能飘摇不定的平台还能喘气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贾跃亭由最初的创业,发展到庞氏骗局的过程,是一个渐变过程。圈外人看得很清楚,但圈内人却被迷住了眼。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贪婪。那些上当的明星是贪婪,而孙Xx也犯了同样的毛病。催款是徒劳的,白费气力,不如自己另开新路,愿赌服输。指望贾XY还款,那是白日做梦……

这么简单的事,咋都看不出来?!孙当初借钱的时候不知道贾在外面欠了这么多钱,孙原计划在贾这块乐视的大蛋糕上狠狠的咬一口。 时间推移,慢慢知道贾在外面有一部分的借钱的时候他必须要挺他。但随着不断的深入了解,外面关于贾关于乐视又笔又一笔的债务露出水面,孙清醒了,原计划破灭。孙只想收回投资(借款),但贾不傻,好不容易套现的怎舍得回头?贾算准了孙是不敢先翻脸的,因为毁了贾的名誉,也就毁了自已的投资,更毁了孙自已。说难听的,事搞大了孙会比贾先倒下。因为当初没人敢投这么多钱给贾,孙凭什么敢投?!这样的投资背后的金主是非常质疑的,孙也只是高级打工仔而已。最终纸是包不住火的,这次事件的曝光热度,孙、贾在全世界也借不到投资了,结局会很难看很难看。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是,知道结局会死,但挣扎会死的更快,只能沿着事情发展一步步走向万万劫不复。

融创孙宏斌捐款,孙宏斌29亿借给融创

孙宏斌的顺驰融创

融创自2005年初已经开始频繁的调整。年初按西南、华东及华北的区域划分,成立区域集团,但2005年上半年仅实现38.4亿元销售回款的现实使融创迅速将下半年的发展战略调整为提高利润率水平。此时的汪浩,还在解决顺驰的变化与成长的问题。如果说此时的孙宏斌把挽救顺驰的希望完全寄托在汪浩身上的话,面对汪浩在顺驰所采取的解决方案和自己为融创开出的药方完全不同,不知他当时作何感想。在2006年孙宏斌宣布重新主持顺驰时,他肯定了汪浩过去一年的工作。
之后,他宣布撤消顺驰三大区域集团,转为总部直接管理模式。而在融创,孙宏斌早在2005年已完成这一战略调整。此外,早在2005年已经开始在融创强调的成本和利润率概念,也在孙宏斌重掌顺驰后才被“复制”过来。但是,这些使融创成功“刹车”的举措,对顺驰已几乎没有作用。
回头再看顺驰和融创的发展历程,更像孙宏斌一次惊险的房地产企业的运作“实验”。在挑战国内房地产业的发展速度及现金流周转率的“试验”中,孙宏斌以顺驰为主要对象,在成功向万科宣战并多番攻城掠地之后,他以为这一模式已接近成功,于是将刚刚成立的融创也拉入这一快速奔驰的跑道。
当发现顺驰和融创都已如脱缰野马般不听使唤时,融创被孙宏斌所“垂青”,成为其挽救之策的试验之所。在给融创狠下几帖“猛药”之后,融创的运营开始逐渐步入正轨,于是,这几帖“猛药”被作为已试验成功的对症之策,运用于顺驰。顺驰最终被出售的命运,并不能说明孙宏斌的“实验”失败;但融创的存活,也无法证明孙宏斌的成功。在2006年中,孙宏斌曾在融创内部有过一次发言,这次发言被融创内刊整理并部分发表。这次发言孙宏斌颇有些替自己辩护的意味:“人原本生活得很好,原本可以不冒险,但因为选择了梦想,而遭受到困苦和失败。虽然中国人讲求成王败寇,但为了梦想和理想而拼搏,即使没有成功,也值得所有人尊重,因为这个世界就是靠这些有梦想的人去推动的。”但经历了两次起伏的孙宏斌,也在反思自己,“我们在变化中得到不断成长,日益成熟。成熟就是能够把握平衡,不走极端。”“同时,成熟还意味着发展风险和发展速度的平衡,在发展过程中,把控风险”。
孙宏斌的激情以及“偏执”的性格烙印依然深刻。在融创的公司文化中,“使命般的激情”作为公司核心价值观的第一句被提出,而“对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对核心价值观的偏执和执行,对违反核心价值观的人和事的零容忍”也在公司文化中被强调。但是,除此之外,融创遗留的孙宏斌张狂个性的痕迹,已无处搜寻,仅公司董事长、总裁的职位上,孙宏斌的名字依旧赫然在列。 孙宏斌给顺驰取名意在又快又顺,在其成长前五年还算平滑快速前进。但在临死前3年,顺驰开始大跃进式扩张,其商业模式在纸上谈兵时经过精确计算,结论是可以快速复制。而现实中,中国房地产行业是标准化程度极低,在一个充满不可预见性的不太标准化行业,试图快速地精确复制,只能找死,而且是自寻速死。
2008年的房地产话题依然热得发烫,但这跟孙宏斌已经几乎毫无关系。不管他曾经将房地产业搅得如何的天翻地覆,如今都不得不呆在被媒体遗忘的角落。整个2008上半年,这位媒体曾经的宠儿只被真正关注过一次,还是因为路劲地产的单伟豹跳出来要跟他打官司。当然,这不是媒体残酷,而是市场无情。与孙宏斌的走冷不同,“顺驰”热度不减,但与2004年决然不同的是,如今的顺驰不再是报道对象,而是引用语,作为“因扩张过速而资金链断裂”的失败案例代号,“下一个顺驰”在2008年房地产市场上足以与“拐点论”、“百日剧变论”等关键词并驾齐驱。
事实上,“顺驰”一词的历史穿透力还会更强。因为房地产改革是改革开放30年规模最大,发展最快,也最有看头的市场,地产英豪的传奇故事是一波接一波。但在各路地产英豪中,速度极富冲击力,模式极具颠峰性,结局极具历史性的只有孙宏斌与他的顺驰。 孙宏斌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系,智商奇高,谋略颇大。25岁时就成为联想少将,负责全国IT分销网的建设,比杨元庆资历都老,影响都大。但1990年因“经济问题”与柳传志发生冲突,获罪入狱,一呆将近四年。聪明过人的孙宏斌既有胸怀,又有眼光。1994年3月出狱后,主动请柳传志吃饭认错,但他没有重操IT旧业,而是准备进军房地产。
在柳的资助下,孙宏斌4月就在天津创建顺驰房地产销售代理公司,8月即获得“先达小区”的独家销售代理。半年后,即1995年初就在柳传志和中科集团董事长周小宁的支持下,成立天津中科联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成功切入房地产开发业务,7月即开发出第一个项目“香榭里”小区。
7个月,这个速度比房地产行业从拿地到开发的平均周期18个月快了一倍以上。这位IT起家,受过摩尔定律熏陶,又在监狱中苦等过四年光阴的人,一开始就亮出了自己了绝招之一:速度。只是此时的孙宏斌还只是房地产市场一位默默无闻的新来者,没人理会他。
天津同行最先感受到了这一招的凶狠。房地产周期主要受制于拿地和筹钱,为打通这一关节,孙宏斌1996年不惜让出董事长位置,请来人脉丰厚的张贵宗(前气象局办公室主任)。顺驰果然从此项目不断,实力悄然大增。之后的故事已经为大家所熟知。1998年,孙宏斌看准国家停止福利分房的政策后,开始大干,当年一举拿下面积14万平方米的名都项目,声震津门。2000年8月拿下万科与泰达都不敢碰的梅江地块,并成功开发出蓝水项目,不久又拿下面积170万平方米的“超级大盘”太阳城,基本确立津门老大地位。
孙宏斌
从1998年到2002年,顺驰天津开发了近30个项目。虽然孙宏斌没有赚到大笔利润,但对地产模式带来了巨大震动。孙宏斌带来的第一大震动是速度。他彻底打破了房地产平均开发周期18个月的惯例,一举缩短到7个月。与速度紧密相关的是模式。以今天的研究来看,顺驰的速度从战略上源于孙宏斌急切的称王之心,从战术上则源于他老练的IT模式。 孙宏斌的房地产开发模式后来被称作“现金—现金”模式或者“地产戴尔”模式,这一模式的核心是利用很低的自有资金启动项目,迅速转入土地开发进程,然后以销售回款支撑后期建设与城建配套等,再用毛利作为新的自有资金启动新项目,如此循环,极速滚动。按照他的模式,只要每一个时间点拿捏得当,每一步战略执行到位,这一模式不仅行得通,而且威力巨大。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首先,孙宏斌凭借这一模式,4年就从天津一个普通的代理商变成名震津门的开发商,6年就成为天津房地产开发商老大。而从1998年到2002年,孙宏斌四年开发出30多个项目。
其次,2002年,国土资源部签发11号文件《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叫停沿用多年的土地协议出让方式,孙宏斌看到该文件为开发商的全国扩张扫清重大障碍后,迅速将这一模式复制到全国。离开天津的2002年,顺驰规模不过10亿,到2004年,顺驰就已经逼进百亿,不到三年,翻了10倍,差一点就掀翻万科,坐上全国老大的交椅。
论智论勇,孙宏斌都堪称中国房地产业的超一流人才,但不幸的是,这个超一流人才偏偏犯了一个三流,甚至不入流的错误,那就是毫无风险意识,更不要说像华为那样时刻准备过冬的危机感。
房地产业有四大风险,一是政策风险,二是市场风险,三是执行风险,四是系统风险。
从政策上,因为市场的敏感,中国房地产的政策层出不穷,开发方向(如90/70)、土地转让方式、预售许可时间、土地款交付时间与比例、贷款利率等政策的调整,每一招都直截开发商的现金流。市场风险与执行风险同样能要顺驰的命,像如今这样股市大跌、房价下拐、信贷紧缩、消费者观望等全线崩溃的系统风险更是如此。
在孙宏斌的模式中,他根据城市和项目大小把进攻路线分成M1、M2、M3、M4四条,东线进攻不利,西线驰援,南线不力,北线救主,但他从没考虑如果全线溃败还怎么玩。
忽略或轻视这些风险是孙宏斌在做顺驰过程中犯下的最大错误,就好像他以过人的智慧设计了一辆极速战车,但忘记了前进的路上不仅有坑有河,还有悬崖深谷,结果栽得头破血流。 孙宏斌有理由怪罪房地产的12年单边上涨行情,但反对的理由也很简单,地产英雄大部分都是孙宏斌的同路人,从富力的李思廉与张力,碧桂园的杨国强,合生创展的朱孟依,雅居乐的陈氏五兄弟,到龙湖的吴亚军,恒大的许家印等,基本上都是1994年前后出发的。
孙宏斌与他们真正的区别其实并不是孙宏斌不计风险,而是人生理想不同。一般地产商都想创富,而孙宏斌是想称王。早年孙宏斌跟随柳传志做联想,负责分销渠道时,就已经王气毕露,企图功高震主,另立王朝,但柳传志发现及时,处理果断,孙宏斌不仅称王未成,反而获罪入狱四年。出狱之后的孙宏斌不仅急需用顺驰的成功来证明自己,弥补失去的光阴,他一定还想向世人证明:孙宏斌就是王。
2003年,在中城房网重庆会议上,孙宏斌曾当面向王石下战书,要成为中国房地产的一哥。孙宏斌在北京昌平金池蟒山会议中心为顺驰高层连续开会17小时,做了题为《鸿鹄之志向,蚂蚁之行动》的演讲,其实就是称王宣言,而看似口无遮拦的百亿计划,其实就是一个应景而设的登基仪式。为了称王,孙宏斌在两个方面向利润做出了重大妥协,一是不惜代价拿地,二是合作开发。
在拿地方面,莽山会议之后,顺驰一年时间拿地近千万平方米,仅需要支付的土地款就高达100亿元,尤其是轰动京城“北京世纪第一拍”,更显出其王心之急,霸心之重。高价拿地的直接后果是顺驰的房价往往明显高于其周边其他项目,管理成本占总成本也高达8%~9%,远高于2%~3%的行业平均水平。更不可思议的是,在一贯被认为是暴利的房地产行业,顺驰2003年和2004年的净利润率据称只有3~4%,而万科从来不会低于15%,富力与中海更是超过30%。但孙宏斌偏偏不看重利润,只要能当上老大,挣多挣少,他不在乎。
合作开发的后果同样严重。因为这不仅会分流利润,还有造成管理混乱,更重要的是难以达成战略共识,完美方案往往被执行得牛头不对马嘴。当然,孙宏斌不是丝毫没有意识到合作的副作用,为了抵消这一点,他大胆启用年轻人,因为与老将相比,年轻人更勇猛、善学,执行命令不打折扣。在顺驰的团队中,鲜有40岁以上者,后来的董事长汪浩更是只有34岁,开全国地产业之先河。孙宏斌的新兵战略也是用意明显,以最快的速度复制顺驰模式和体系,而不是产品。这并不是致命的,致命的是他对速度的追求越来越高,以至于后来根本没有足够的老兵来带新兵,结果顺驰很快变成一帮乌合之众的名利场,孙宏斌的雄韬伟略到他们手里已经演变成吹牛扯蛋。
孙宏斌的命运颇有戏剧性,他为公司取名顺驰,本身也具备称王的很多素质,但他的称王战略偏偏与中国最有名的一句称王口诀背道而驰。孙宏斌如今正以融创为平台,谋求东山再起,但如果不改霸王之术,他恐怕还会落个悍将之命。 孙宏斌曾有一段话:“人原本生活得很好,原本可以不冒险,但因为选择了梦想,而遭受到困苦和失败。虽然中国人讲究成王败寇,但为了梦想和理想而拼搏,即使没有成功,也值得所有人尊重。因为这个世界就是靠有梦想的人去推动的。”
20年前,孙宏斌的梦想是“做一家全国性的大公司”,这个梦想曾经推动着他勇往直前,不惧风险,但又不是鲁莽草夫。孙宏斌有着对市场优于常人的敏感–柳传志评价他是极少数“能审时度势、一眼看到底”的人,只不过这种敏感提前踏空了市场的节拍。
1994年,孙宏斌创建顺驰,以房地产中介的方式进入地产界。同年8月,为了获得比常规更快的发展,孙宏斌向柳传志借款50万元。随后,顺驰在天津开始迅速扩张,并成为当地绝对的“大哥大”。当时的顺驰是用了近乎10年的时间,才占据了天津市场10%的份额。
一切皆因“招拍挂”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2002年6月,顺驰成功竞得天津塘沽一地块,综合费用甚至比协议价还要实惠。仅仅3个月,在这块地上开发的“莱茵春天”就开盘销售。这让孙宏斌看到了高周转与招拍挂相结合的市场契机。
2003年8月,在一次业内会议上,孙宏斌在既定的发言中突然话锋一转,称顺驰的中长期战略是要做全国第一。他顿了顿后说道:“也就是要超过在座的诸位,包括王石。”坐在台下的王石拉长脸予以反驳,“提醒”他要注意风险。
2003年,地产老大万科销售额只有63.8亿元,当时的王石已经开始预测楼市拐点。而孙宏斌却放言,他不信未来5年中国地产业出不了一家年销售额500亿元的企业。
从2003年到2004年,顺驰先后从华北、华东和华中等拍得10余块土地,行动迅速令人咋舌,“天价地制造者”的大手笔更是惊人。顺驰的销售额也随之扶摇直上,从2001年1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127亿元。“孙宏斌就是一个到处拿地的偏执狂。”这是多年以后,一位房地产资深人士回忆起孙宏斌最深刻的印象。最疯狂时期,孙曾经创下一年拿地6000亩的历史纪录。
5年之后,如孙宏斌所预测,中国果然出了一家年销售额500亿元的企业。这家企业不是顺驰,仍然是老大万科。也正如王石所预测,2004年,国家开始对房地产进行调控,这让同年计划赴港上市的顺驰惨遭夭折。直至2007年,由于资金链过于紧绷,孙宏斌最终将顺驰的控股权低价转让给路劲,他本人抽身潜心发展融创。 关于顺驰“灾难性”的骤变,现任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名誉会长的聂梅生曾表示:“别人都用一个瓶子一个盖或者两个瓶子一个盖地周转,但孙宏斌是十个瓶子两个盖地玩,这能不出问题吗?”
言语中,聂梅生流露出惋惜。“只要再撑一段时间,孙宏斌就会像2008年走到资金链边缘的许多企业一样,绝处逢生。”如今在业界叱咤风云的龙湖地产也曾徘徊在生死边缘,龙湖一位内部员工向记者回忆道:“2008年,龙湖几乎都发不出工资来,内部传闻称,高层已在谈收购,但后来‘四万亿’刺激计划一下子让龙湖活过来,飞速发展至今。”有时候,地狱与天堂就在一念之间。只不过,在顺驰的前世,“幸运”没有来到。
多年以后,再谈起顺驰,孙宏斌冷静地说,中国MBA案例教学,几乎每个大学都有顺驰失败的案例,这挺荒唐的。“顺驰是有做错的地方,但也不全是不好,现在的高周转、招拍挂、现金流(管理)等,别人都是跟我学的。”
“我打心里觉得一个人也好,一个企业也好,吃过亏,有过挫折之后真的是一个特别好的事。确实吃过亏、有过挫折以后是一个经验积累。”痛定思痛的孙宏斌说,“这些坎坷之后,我的性格并没有变,变的是我对做企业的认识。”
基于新的认识,东山再起的孙宏斌极度强调公司运营的安全性、稳健性和纪律性。
正在快速成长的融创中国,如今账面上有超过100亿元的现金,销债率(销售额/净负债)接近2,几乎是行业的最好水平;2013年,孙宏斌要求融创更加重视现金流管理,融资的资金成本不能超过13%。他为融创定下了铁的纪律:在拿地时谨慎,绝不盲目争抢“地王”。
2012年7月10日,备受业界瞩目的北京万柳地块开拍。由于央企身份备受争议,融创中国的联合体合作方保利地产暂时退出万柳地块竞争,只剩下融创孤军奋战。在与中赫置地经历了200轮的“贴身肉搏”后,融创最终不敌对手,与万柳地块失之交臂。竞拍结束后一小时,孙宏斌更新了一条微博,公开回应“失地”称:“我说我们喜欢这块地,但从来没有志在必得的地块,合适就拿不合适就不拿。”
在疯狂的抢地面前,孙宏斌选择了忍耐。他们所谓的拿地纪律是指:针对具体城市的具体地块,对土地的毛利率以及内部回报率设定严格测算,一旦超过该红线,无论多喜欢,融创立刻停止再举牌,其中,毛利率的红线最低不能低于30%。
鉴于顺驰当年在全国摊子铺得过快过大最后倾覆的教训,在区域战略上,融创开始坚持“区域深度聚焦”,只布局京、津、渝、沪、杭五大区域,缩短管理半径,在一线城市回暖的2012年,区域聚焦的策略让融创赚得盆满钵满。
“对我自己来说,没变的是理想、激情,变了的地方就是要讲究平衡,不走极端。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不需要承担任何风险。承担风险和控制风险是一个矛盾。”孙宏斌说。
2012年12月31日,中国房地产企业2012年度销售TOP50榜单出炉。融创中国全年销售额上升为356亿元,位列12位;2011年,融创中国位列18位;2010年,其排名还远在30名之外。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融创孙宏斌捐款,孙宏斌29亿借给融创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