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再现“A吃A”,最新案例为中联重科(000157)拟约7.8亿元受让汽车电子企业路畅科技(002813)总股本的29.99%股份,路畅科技控股股东将变更为中联重科,路畅科技自2月8日起复牌。
2月7日晚间,中联重科、路畅科技双双披露交易公告称,2月7日,中联重科与路畅科技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郭秀梅及其配偶朱书成签署《股份转让协议》,中联重科拟受让郭秀梅持有的路畅科技3598.80万股股份(占《股份转让协议》签署日目标公司总股本的 29.99%),每股转让价格为人民币21.67元,不低于《股份转让协议》签署日前一个交易日(即2022年1月24日)目标公司股票收盘价的90%,中联重科应支付的标的股份转让价款总额为人民币约7.8亿元。本次停牌前,路畅科技每股股价为25.05元/股,此次郭秀梅转让价格相比市价略有折价。
本次交易前,郭秀梅持有路畅科技7898.7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65.82%。本次股份转让完成后,郭秀梅还将直接持有路畅科技4299.97万股股份,约占公司总股本的35.83%。2月7日,郭秀梅出具《关于深圳市路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之表决权放弃承诺》,根据该承诺,自该承诺生效之日起,郭秀梅自愿且在该承诺约定的弃权期限内不可撤销地放弃所持有的全部剩余股份。前述交易完成后,中联重科将成为路畅科技的控股股东。由于中联重科无实际控制人,故路畅科技将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状态。
后续中联重科将视届时情况,依据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之要求向公司全体股东发起部分要约,拟收购股份的比例不低于公司总股本的18.83%。根据《股份转让协议》的约定,承诺方将根据中联重科的要求积极提供支持和配合(包括但不限于促使公司董事会就要约收购出具致全体股东的报告书并在公司董事会上对该议案投赞成票、接受中联重科发出的要约邀请等),以确保中联重科在要约收购完成后持有的公司股份比例不少于48.82%。
路畅科技主营汽车智能化及智能出行产品及解决方案,主要产品为智能座舱、智能辅助驾驶及车联网相关产品,同时公司子公司还投入研发了智能驾驶和无人驾驶解决方案、智能化出行解决方案等产品,投入和开展了新材料领域的业务。2021年前三季度,路畅科技实现营收2.62亿元,同比下滑35.10%,净利润552.5万元,同比增长115%。2020年、2019年,路畅科技净利润分别为7919万元、亏损3.52亿元。
中联重科2021年半年报显示,其汽车起重机产品持续保持市场领先,30吨及以上汽车起重机销量居行业第一,大吨位汽车起重机同比增长超过100%;履带起重机产销规模再创新高,国内市场份额位居行业第一。
郭秀梅、朱书成承诺,路畅科技的全资子公司南阳畅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2022年度、2023年度和2024年度每一年经审计的合并报表归属净利润总额应不低于人民币2500万元,另外,各方承诺将尽最大努力促使路畅科技汽车电子业务于业绩考核期内每一年度经审计的营业收入总额不低于人民币1.5亿元,且经审计的合并报表归属净利润总额不低于目标公司2021年度经审计的合并报表归属净利润总额。
双方均表示,通过本次交易,中联重科将成为路畅科技的控股股东,有助于未来发挥公司与路畅科技的业务协同效应,提升交易双方的业务拓展能力和竞争实力。本次交易完成后,中联重科将充分利用自身运营管理经验,进一步优化路畅科技法人治理结构,提高路畅科技的经营及管理效率,促进路畅科技持续稳定发展。本次交易不以终止路畅科技的上市地位为目的。
中联重科7.8亿重金布局工业互联网
公告显示,中联重科拟通过本次交易成为路畅 科技 的控股股东,后续公司将视届时情况,拟继续收购比例不低于目标公司总股本的18.83%,确保公司持有股份比例不少于48.82%。
对于这一举动,中联重科的解读是,收购股份的目的主要为了协同发展,工业互联网转型是公司近几年的主要战略目标之一,而路畅 科技 的业务涉及智能制造、 汽车 智能化解决方案等工业互联网业务,因此比较看好其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中联重科的目标是在2023年成为全球工程机械之王。而当前,机械龙头企业凭借其资金、技术优势均已展开工业互联网布局大计,中联重科在未来两年将如何打破传统制造,实现预定目标?
跨界工业互联网
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曾在去年两会期间在媒体采访中表示,工业制造当前正处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依托工业互联网发展工业,是实现工业强国的关键。
其实,早在2015年,中联重科就已经开始借“云”转型,谋变“互联网+”。而在2018年,中联重科在工业互联网更是取得突破性进展,成立了工业互联网高 科技 公司中科云谷,其基于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兴数字技术,以工业互联网高 科技 公司为定位,赋能传统产业领域、驱动传统商业模式变革。
据了解,基于中联重科十余年的 探索 与积累,中科云谷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经连接超过20万台套价值千亿级别的设备资产、采集超过9000余种数据参数、存量数据已达到PB级别,具备为设备制造商、政府监管部门、金融机构、设备使用者、维修服务商等提供设备连接、工业互联平台、大数据分析、微服务应用APP等多层次工业互联网价值服务的能力。
未来,中科云谷也将以应用场景为核心,聚焦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慧城市、产业金融等重点领域全面发力,为客户提供自主、领先的垂直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与解决方案,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工业APP解决企业经营、城市建设、农业种植、应急救灾等典型业务场景中的关键痛点。
深入推动数字化转型
当前,中联重科正积极推进“装备制造+互联网”的转型升级,以4.0智能产品作为载体,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深度融合传感、互联等技术连结设备、企业与客户,不断挖掘创新的经营模式。
2018年,中联重科推进智能化4.0产品的优化与上市,仅半年时间就开发出了9款4.0智能化工程机械产品,ZTC251、ZTC800智能 汽车 起重机搭载大数据及单机智能技术,远程故障诊断、设备管理被集成于手机APP,实现了施工安全、精准、高效,深受市场好评。
另外,中联重科与人工智能公司Landing.AI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中联重科高起点跨入人工智能技术领域,成为国内首家AI农业装备制造企业,为转型升级提供发展新动能。
中科云谷的打造,在继承和发展中联重科工业互联网优质基因的同时,提升了中联重科一直以来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领先优势,并将加速推动中联重科从“设备生产商”向“制造服务型企业”的转型升级。
据悉,目前中联重科数字化转型年均投入4亿至5亿元,其中每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关键技术研发投入超过4000万元,工业互联网应用产品开发费用超过2500万元,大数据和工业机理模型研究应用开发投入超过1800万元,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器和数据存储每年扩容费用1000多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中联重科旗下年产值千亿规模的智慧产业城也正式开工,这意味着中联重科2021年四季度的产能将在原有800亿的规模基础上再叠加至少1000亿,有望在2022年突破2000亿产值规模。
中国工程机械龙头公司有望凭借国际化、数字化、电动化等优势走向全球龙头工程机械行业地位。
龙头企业“各显神通”
专家认为,就目前工程机械行业进入到了后期博弈的红海竞争环节,在进入后期红海竞争阶段之后,部分企业选择转型探寻工业互联网“蓝海领域”
与中联重科同属机械行业龙头企业的三一重工,从2008年开始就已筹划进军工业互联网,其孵化的树根互联依托三一重工在机械领域的背景,主要以机器为对象做万物互联,建立机器的数字模型,包括各种装备、机械等,同时以机器为中心,形成全生命周期管理也是其核心能力之一。
据悉,树根互联以PaaS平台为核心,在自研产品的基础上连接各个环节上很好的合作伙伴,一起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整体方案。同时,“根云平台”更是融合了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把工厂打造成一个完整的智慧体。
此外,还有另外一家企业徐工集团于2014年孵化工业互联网公司——徐工信息,也是工程机械行业的代表。目前,徐工信息着力于5G技术与汉云平台的融合发展,主要聚焦于三个场景:5G智能终端应用试验、5G通信的遥操作技术、5G智能工厂典型应用打造
而中联重科工业互联网目前正积极推进“2+2+3”战略转型,即立足产品和资本两个市场,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产业和金融两个融合,做强“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智慧农业”、“新型建筑材料”三个板块。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总工程师付玲表示,中联重科自主打造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推进工业企业与互联网融合的核心承载平台,承担着实现中联重科“产品在网上、数据在云上、市场在掌上”新商业模式转型升级的重要使命。
不难看出,国内机械龙头企业均已率先发力工业互联网,并且具备一定的优势。第一,工程机械龙头企业具备丰富的工业经验;第二,在接入能力上具备优势,其覆盖的工业协议和通讯协议足够广泛,并且数据的流向具备双向性;第三,具备跨行业、跨领域的实力。
未来,随着国家对工业互联网的进一步布局和相关政策的支持,以及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中小企业也会搭上工业互联网快车,为客户及自身的发展创造更多更大价值。
中联重科是不是国有企业
截至2020年10月,中联重科是国有企业。
中联重科通过重组并购,参与到传统国企的改革、改组、改造之中,在老企业植入新机制、新技术,取得了经济和社会的双重效益。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新一轮改革中,中联重科的体制创新被国务院国资委树立为混合所有制的“样本”。
扩展资料
中联重科的前身是原建设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是中国工程机械技术发源地。中联重科被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等国家部委认定为全国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工业产品生态设计试点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中联重科开创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整合海外资源的先河;利用资本杠杆,在全球范围内整合优质资产,实现快速扩张,并构建全球化制造、销售、服务网络。
参考资料来源: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官网-中联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