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改变之前的预判,之前我认为市场对口罩的需求是短期的,现在我认为这个需求会向着中长期过渡。
改变预判
之前口罩刚开始“一罩难求”的时候,我认为不需要去炒作口罩股,因为这个需求是短期的,多则二三个月,少则一两个月,这个需求就会衰减,最终回归常态。
然而,我现在认为市场对口罩的需求增长不会快速回落,口罩市场再也不会回归以前的水平。国人将会长期对口罩维持一个较高位的需求水平。
预判的改变,基于以下几点。
第一,根据疫情发展。
第二,国人经历了一次“口罩教育”,以后面对任何传染性疾病,哪怕是普通流感,都会倾向于戴口罩。
举例子,以前许多国人有“口罩羞耻”:认为自己戴口罩很奇怪,不好意思。但是现在,长达数月的强制口罩佩戴,使得很多人已经不再认为戴口罩“丢人”。
而经过电视新闻不遗余力的科普,人们也认识到,口罩对预防疾病的巨大作用;更认识到口罩是一次性产品,需要勤更换。
这类似于一场大型的全民科普、全民营销,口罩走进千万家生活,而且不会完全消失。
在日本,冬季人们习惯性佩戴口罩来预防普通流感,这种现象以后也许会在国内出现。
第三,中国人经此一疫,对口罩有强于实际消费需求的囤积欲望,进一步放大需求。
第五,全国对传染性疾病的防疫投入加大,重视程度提高,口罩成为长期战略性需求。
2003年有SARS,现在有新冠肺炎,未来也许会有其他传染病出现或者卷土重来,构建完善的防控体系,成为必要,而口罩等防疫物资是其中重要一环。
第六,作为世界工厂,在完全满足国内市场之后,口罩出口前景也可观,世界范围内,对防疫用品的需求也在增长。
综上,在需求端上,口罩行业基本面改变了,所以预判改变。
供给端分析
口罩供给端近期也发生了重大改变。
上述对需求的分析,显然不是零野一个人的看法,否则各行各业也不会出现转行做口罩的风潮了。
比如小米,根据路透社报道,小米申请50亿元贷款,用于包括口罩和温度计等医疗设备的生产销售。
五菱都开始做口罩了。其建成口罩生产线,肯定不是为了就做这几个月生意,而是做成一门长期生意。
这其实是个不错的思路,汽车行业遭受重创,整合资源开辟新大陆未尝不可。
口罩生产的最关键设备口罩机,现在更是一机难求。
据财新网报道,广东省工信厅发文提出,对口罩机等重点急需设备和关键部件等装备企业,进行生产奖励。奖励以设备实际发货或交付时间为准,奖励金额最高可达设备售价的50%。单个企业奖励金额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
口罩机属于专业化生产,现货并不多,以往基本上订货到收货也需要2个月左右,而现在,因为产能原因,可能5月份之后才能拿到货。
但是各大企业依然趋之若鹜,因为大家对这个行业的前景已经达成了一定共识。
短期内,口罩的供给还是会比较紧张,长期上,口罩供给肯定会大大增加。
供给和需求会达到一个新平衡,口罩款式、种类都会更多,价格可能结构性上浮。
口罩股
普通人想投资口罩生产,门槛还是比较高的。
除了设备现在有钱也买不到,相关手续也比较复杂,从开厂到投产,时间上也来不及。
零野想到最触手可及的,就是投资口罩股。
从2020年1月1日开始,可以明显看到,口罩概念股在1月23日暴涨,涨幅大幅超越沪深300指数。
近期,随着好消息的到来,口罩板块回落,但是股价依旧高于1月23日前的水平。
建议持续关注,逢低可以考虑入场。
目前,A股口罩概念股有44只。1月23日以后,涨幅排名前三的分别是道恩股份、天华超净、泰达股份。跌幅最大的是联络互动。
这三只龙头股区间内的涨幅都达到了62%以上。
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如果想获取44只股票全名单和1月23日之后涨跌幅排名,关注零野并私信【口罩】哦!
游资大撤退,“口罩经济”正退烧,从一罩难求到无人问津
文 | 华商韬略 张伟
从最初的“一罩难求”,到现在的无人问津, 因疫情突然走俏的“口罩经济”正日渐退烧。
随着目前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口罩需求进一步减少。口罩生产厂家的产能出现了明显的供大于求的局面。疫情期间激进的口罩产业链,市场理性慢慢复归。而狂飙突进的后遗症,也正在显现。
【口罩经济:曾经的造富新风口】
突如其来的疫情,带火了口罩。 从只限于特殊人群的劳保用品到全民日常生活的刚需,在疫情日期,口罩成了紧俏的抢手货。巨大的市场缺口,焦灼的恐慌情绪等多重因素的叠加, 让抢购口罩成为常态。
彼时,全国口罩的产能严重不足。相较于平时,市场上口罩的价格翻了数倍,更关键的是有价无市。毫无疑问, 那时的口罩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造富风口”。
风口之上,资金早就闻风而动。大量热钱纷纷涌入到口罩产业链中。
由于监管宽松,技术门槛较低,很多小作坊起家的入局者成为口罩产业的“新势力”。
企查查数据显示, 今年2-4月,口罩和熔喷布相关企业,平均每月注册数量分别约为2万家和2千家。3月口罩相关企业注册量,环比2月上涨388.2%。
口罩经济的入局者,不仅有“土法炼钢”的小作坊,还有制造能力强劲的正规军。无论是造车的比亚迪,还是生产空调的格力,甚至连生产玻璃的南玻,都迅速上马口罩生产项目。数据显示,有10余家A股上市公司被纳入口罩生产概念股,至少6家相关概念公司涨停超过10天。多家上市公司明确表示,口罩等产品销售迅速增长,带动第一季度经营业绩快速增长。
风口之上,率先入局者充分享用了市场红利。坊间传言,在3月份口罩供不应求时,上马一条口罩生产线,三天之内就能收回成本。
口罩“概念”还催生了很多富豪,其中奥美医疗创始人崔金海的身家也因为口罩的助力水涨船高。 2019年,崔金海以34亿元人民币的财富,位列“胡润百富榜”第1204位,而据“2020胡润全球富豪榜”显示, 崔金海身家已增加到80亿元,翻了近三倍。
除了奥美医疗,鱼跃医疗从2020年1月20日到2月28日的市值涨幅位居第二,达到62%,市值350亿元。 对照2019年、2020年“胡润百富榜”,鱼跃医疗创始人吴光明身家增加6.6亿美元。
口罩生意的火爆,还催生了口罩产业链的狂飙突进。
口罩生产的核心设备口罩机,一机难求。在当时,溢价甚至高达十倍。
熔喷布是口罩的重要原材料。熔喷布价格从疫情之前不到2万元每吨,至2月底,上涨至 20 多万每吨。最 高的时候每吨52万,涨幅20余倍。
当时,口罩是世界上最好的生意,没有之一。口罩经济甚至蔓延到微信朋友圈里。
一位曾经自称是拥有“比特信仰”的价值投资者发票圈称:口罩,有货,2万片起包邮。
常年卖面膜口红的微商小妹,一改往日的“喜提和谐号”广告文案风格,直接上口罩图片,简单粗暴地留下电话号码。
【狂欢落幕:热钱退场,一地鸡毛】
口罩行业的入局者称:“风口下面,往往是悬崖。”
随着国内疫情控制的向好,以及来自各个大小企业产能火力全开式的加速生产,国内口罩产能也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口罩生意,从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
价格暴跌三分之一,缺乏相关资质的口罩生产厂家无法顺利出货,熔喷布价格瀑布式暴跌……种种迹象表明:口罩生意,不再是“印钞机”。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场上翻江倒海两个月的热钱,也在吃饱喝足后,选择了退场。
商信息显示,截至今年6月5日,企业经营范围含关键词“熔喷布”的吊销注销企业数量45家。企业经营范围含关键词“口罩”的吊销注销企业数量超1万余家。
天眼查数据显示, 2020年5月,口罩相关企业注册量有所下降,月新增10283家,同4月相比环比增长-70.84%,2020年5月,熔喷布相关企业注册量为1728家,同4月相比环比增长-57.60%。
业内人士认为,对于游资的此次大撤回,监管从严或者是导火索。近期,相关部门加强对该行业的管控,重点强化非医用口罩出口质量监管。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很多后知后觉的入局者纷纷表示后悔 。而市场的凉意,也反映到微信朋友圈中。币圈的“价值信仰者”和微商小妹,也下架了口罩生意。
——END——
图片均来自网络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口罩股票有哪些龙头股
口罩上市公司龙头股有: 合锻智能:口罩龙头。2020年3月3日公司在互动平台称,口罩机已实现量产;微纳复合防护抗菌新材料样品已完成口罩打片,正在送检中。 锦泓集团:口罩龙头。公司南京子公司自2020年2月3日起承担了当地政府指定的口罩应急生产任务。 银宝山新:口罩龙头。“智能测温门”是公司针对疫情控制开发出的高科技产品,用于提高体温检测效率,公司共开发生产六款智能测温门,已投入市场;公司开发出用于生产医用口罩或普通防护口罩的2款平面口罩生产线。 口罩概念股其他的还有: 东旭光电:2020年3月16日公司在互动平台称,我司全资子公司江苏亿泰依托多年积累的高端装备生产经验,迅速研发出全自动口罩生产线和口罩消毒设备,目前已对下游客户供货。 韶能股份:2020年3月9日公司在互动平台称,公司目前生产及销售口罩机。 仁和药业:据官网资料显示,公司有产品KN95防雾霾口罩,批准文号XK02—001—00299。 泰达股份:泰达股份为国内最大的口罩滤布生产企业,是目前国内惟一能够生产出符合美国N95级和欧洲P1、P2级标准口罩布的生产厂家。 拓展资料:注意:龙头股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龙头股的地位通常可能只能维持一段时间。龙头股是指某一时期在股票市场中对同行业板块的其他股票具有影响和号召力的股票,它的涨跌往往会对同行业板块的其他股票的涨跌起到引导和示范的作用。 龙头股分两种:一种是基本面龙头,也就是说看公司的基本面,规模、盈利能力等处在行业的前列,在行业内数一数二。另外一种就是技术面龙头,也就是说在股票市场上表现最强的个股。有时候这两个是分开的,但是有时候是一体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