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A股终于迎来一场史诗级暴涨!
11月4日,A股呈现出“高开高走”,尤其午后迎来集中爆发,各大主流指数均出现上涨,其中上证指数上涨2.43%,深证指数上涨3.20%,创业板指数上涨3.16%,真是“久违”的大涨行情。
盘面上,核心赛道食品饮料、有色金属、电力设备和煤炭领涨,行业具有普涨的特性。外资继续保持高净流入状态,全天净买入接近100亿,创9月9日以来新高。两市成交额也再破新高,达到10816亿。
今日这一波大涨让整个市场情绪亢奋起来,纷纷传出“牛回,速归”的声音。
究竟这一波大涨未来能否持续?是否市场到了转折点?牛市回来了么?中国基金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融通基金、博时基金、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华安基金、恒生前海、广发基金、诺安基金、招商基金、中欧基金、银华基金、西部利得、富荣基金、南方基金、国泰基金、易米基金、创金合信、财通基金等18家基金公司。
这些基金公司认为,目前估值处于低位、美联储加息靴子落地、北上资金大幅流入、政策预期变化强化市场信心等多重原因,促使了今日的市场大涨。短期或震荡,但是中长期或可以乐观起来,后市新能源、军工、汽车、食品饮料、旅游、信创等都被看好。
多因素引发市场反弹
政策预期变化强化市场信心
目前估值处于低位、美联储加息靴子落地、北上资金大幅流入、政策预期变化强化市场信心等多重原因,促使了今日的市场大涨。
博时基金就表示,今日A股大幅上涨,或是因为以下几点:首先,A股经过前期的回调,整体估值处于历史偏低的位置,性价比相对较高,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其次,美联储11月“加息靴子”落地,基本符合市场预期,美联储加息力度的不确定性暂时解除,风险偏好有所提升;再者,北向资金今日大幅净流入近百亿元,也有助于提振市场情绪。
招商基金则认为,今日A股市场消费与成长板块均出现较大涨幅,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第一、国家层面提出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推动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消费和投资、内需和外需、自立自强和开放合作良性互动和高水平动态平衡。
第二、美联储11月加息靴子落地,当前美债利率倒挂加剧,衰退风险预期下美联储加息预期或有所缓和,今日北向资金大幅净流入,推动前期深度调整的白酒、旅游餐饮、美容护理等消费板块大幅反弹。
第三、近期多家新能源车企公布10月销售数据超市场预期,缓解了市场对新能源汽车销量下滑的担忧。此外,部分中企被要求剥离在加拿大的锂矿投资,提升了国内锂矿供给趋紧、价格上涨的预期。上述两大因素的推动下,今日新能源板块中锂矿相关行业大幅反弹。
而上海某大型公募基金公司相关人士解读大涨认为,一是《人民日报》刊发刘鹤署名文章《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提振A股情绪。文章提到“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持续释放现代化建设蕴藏的巨大消费和投资潜力”,提振A股情绪以及白酒等消费板块。
二是海外紧缩预期继续升温,美债继续上行,导致A股低开。英国央行加息75个基点至3%,为去年12月开启本轮加息周期以来第八次加息,也是1989年以来最大幅度加息。叠加昨日鲍威尔鹰派发言持续发酵,美债收益率持续上行,2年期美债收益率涨9.7个基点报4.731%,10年期美债收益率涨4个基点报4.158%。美国三大股指全线收跌,道指跌0.46%,标普500指数跌1.06%,纳指跌1.73%。冲击A股市场,今日A股低开。
三是北向资金今日单边净买入99.93亿元,创9月9日以来新高,提振市场情绪。北向资金全天大幅净买入99.93亿元;其中沪股通净买入37.75亿元,深股通净买入62.18亿元。
银华基金研究部认为,第一,疫情防控相关的积极预期是今日市场上涨的主要因素,人民日报报道专家访谈“新冠后遗症的症状绝大多数都是短暂的,而且症状轻微,大多数也都是跟心理健康和精神健康相关的问题。”叠加近期郑州卫健委对新冠后遗症的积极报道,以及彭博社报道航班熔断机制可能调整,市场投资者逐渐对未来疫情防控形成优化的预期,市场反应也较为积极,消费者服务和食品饮料等主要消费板块涨幅较大。
第二、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德国联邦总理朔尔茨于11月4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此行还包括大众、宝马、西门子、阿迪达斯等12家全球知名企业组成的经济界代表团成员,双方对中德关系均有较为积极的表态。在逆全球化趋势和中美关系朝不利方向变化的背景下,中德合作对于提振市场信心有较为积极的作用,中国的大市场优势对于大多数海外经济体仍有较强的吸引力。
第三、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发文《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论述了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的历史逻辑和时代背景、重大原则要求和主要任务,文章对于经济发展前景起到一定的信心提振。
第四、经历近期调整后,A股主要指数的估值再度创下数年新低,在估值被极限压缩后,积极催化剂往往带来市场更强的反弹。截至10月31日,沪深300的未来12个月的动态市盈率已跌至8.4倍,为近3年新低,位于2010年以来16%的分位数,对应股权风险溢价上升至8.9%,已突破2018年底处于历史偏低水平。创业板指前向市盈率也回落至22.7倍,约处于历史20%的水平,前期估值相对较高的状态明显缓解。
国泰基金表示,今天市场各风格集体上涨,且又是由大消费风格领涨,主要还是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一是持续调整后A股继续反弹动能;二是政策预期变化强化市场信心;三是人民币升值、外资回流推动A股风险偏好修复。
富荣基金表示,市场的普涨行情在消息面上主要有两点,一方面,人民日报昨夜以及今日盘中发表的文章强化了投资者对经济增长的信心。叠加人民币汇率日内升值逾700点,北向资金大幅回流A股,疫后修复的大消费板块领涨两市,驱动酒店旅游、饮料等领域集体走强。另一方面,受国家领导人会面消息提振,市场预期中国重新开启积极的外交活动,外围环境有所缓和。
板块上,今日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设备板块涨幅同样靠前。行业头部企业公布10月份新能源车的销售数据大幅超出市场预期,叠加加拿大限制锂矿出口、硅片降价等利好,推动了整个电力、新能源设备以及有色金属板块的上涨。
此外,嘉合基金分析上涨原因认为,第一是外围环境有所缓和,内部稳增长信心强化。二是疫情管控政策有望持续优化。三是首轮中概股的审计工作有望提前结束。
当前市场见底信号明显
或可以适度乐观起来
谈及目前市场格局,不少基金公司认为,短期或震荡,但是中长期或可以乐观起来。
融通逆向策略基金经理刘安坤分析,当前市场见底信号明显,反弹动力较为充足。一方面,截至10月底的测算,中证800指数动态估值与ERP均已逼近今年4月末的水平;另一方面,从资产定价角度看,全A指数已经触及10%名义经济增长率下的理论长期支撑线,意味着指数继续向下的空间并不大;另外,市场几个重要的交易信号出现底部特征,比如普跌(前期的强势股与弱势股一起下跌)、缩量(成交量以及换手率的压缩)、情绪(情绪指标到达底部拐点)。基于此,刘安坤判断,当前见底信号明显,市场反弹动力较足。
展望后市,刘安坤判断,从指数空间与交易信号上看,市场已经没有继续悲观的理由。A股的二次筑底期或已经到来,但需强调的是:二季度指数见底后的反转,有宏观变量快速反转以及清晰的主线带动,本次或区别于4.26大反攻的V型反转,四季度指数形态可能更接近弧形底。驱动市场回升的动力转向慢变量比如内需、信用,这也就意味着后期磨底时间延长、上涨斜率放缓。
财通基金表示,基于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和弱复苏的宏观环境,对后市保持乐观。从景气度角度来看,无论是欧美还是我国,整体上都处在通胀的背景下。随着时间的推移,CPI-PPI剪刀差将持续收敛,其中,CPI的向上动力可能会更强,这一现象可能是今年宏观和流动性方面可能存在的最大变化。如果看未来半年到一年,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稳增长措施出台,国内相关行业还有较大的上行空间。
上海某大型公募基金公司相关人士也认为,稳增长政策有望持续发力,国内经济持续修复,继续看好A股的投资价值。俄乌局势紧张程度进一步升级,欧洲能源危机加剧,美联储今年第六次加息靴子落地,美元指数与10年期美债收益率维持高位,外围市场扰动持续。从国内来看,疫情反复和地产行业风险影响修复动能,但9月份信贷社融超预期,货币政策维持宽松,叠加前期财政资金的陆续到位、稳岗稳就业政策的发力,经济呈现复苏态势。资本市场来看,股市流动性有望维持合理充裕,长期继续看好A股优质资产投资价值。
银华基金研究部认为,近期市场快速反弹后情绪有所改善,估值指标仍在历史区间低位,积极催化因素出现后反弹仍然有望延续。
综合来看,前期A股部分指标具备偏底部特征,当前的估值和股权风险溢价可能预示中期市场具备一定吸引力。当前时点来看,尽管内外部可能仍有一定不确定性,投资者的预期改善需要更多积极催化因素支持,如前期政策发力向实体经济传导能否更加顺畅,尤其是国内房地产和消费等政策支持的成效体现、海外紧缩和地缘风险的影响能否明显缓解。中期来看,中国内需潜力大、政策约束相对少、改革与挖潜空间足,只要政策适度发力,从6-12个月的角度市场机遇大于风险。配置上,预计政策支持领域仍有相对好的表现,成长板块注重结构机会。
“展望未来一年或更长的时间,我们判断 A 股的投资时钟有望指向成长股板块。这一期间,房地产行业的衰退、全球经济的下行,中国经济很难迎来新一轮繁荣期,大概率还将探底或磨底。但是,美国十年期国债利率很可能已经见顶,或即将见顶。随着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拐头,成长股的春天大概率来临。” 嘉合基金相关人士则表示。
而中欧基金表示,经济活动恢复有赖于更强力的刺激政策出炉,在此之前市场的配置价值更多体现在当前偏低估的估值水平,而市场一致预期变化后,尤其在 A 股市场机构化率持续提升之下,市场 投资者的交易策略更趋于理性,这使得短期内同向交易的发生频次在上升。
而从长期来看,新的经济政策和产业结构导向边际调整的可能性、共同富裕等政策下的投资机会以及国内老龄化和海外地缘政治风险将成为未来较长时间关注的核心因素。明年中 国 GDP 增速将大概率高于今年,意味着当前持续挑战历史低位的估值水位具有较强的投资指导作用。考虑到市场调整末期普遍较高的波动率,可密切关注经济拐点,以及拐点验证后的市场弹性。
虽然政策的调整时点较难以研判,但更加科学精准必然是疫情防控一致性预期所在。以审慎的态度面对在股市大幅上涨之后才出现的“利好”,短期可维持组合的适度防御性。在政策转机 确定后可逐步提升弹性,建议关注对经济表现较为敏感的可选消费领域,其中尤其关注估值相 对有优势的家电、消费电子和传媒行业。
国泰基金更是直言,对于未来市场的表现,继续重申前期的观点,权益类资产具备中长期的投资价值,主要权重指数进入击球区,近期处在年底的政策布局期,市场波动或仍大,在性价比高位上,投资者应关注前期超跌后的结构性机会。
恒生前海基金表示,当前市场处于底部和风险偏好改善期,建议应该逐步乐观起来。本周五市场的再度大涨反映了当前风险偏好的大幅改善。以外资为代表的投资者信心明显修复。展望未来,我们预计前期疫情带来的悲观预期有望逐步改善,我们对A股未来的前景保持乐观。具体到各板块,食品饮料、商贸零售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消费板块预期有望持续恢复,此外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医药等领域也持续受益。
不过,博时基金也表示,短期来看,A股市场暂无显著的增量资金,后续趋势性大幅上涨的概率较低;由于当前A股市场的整体估值相对偏低,后续下跌的空间或也相对有限,大概率还是呈现宽幅震荡的走势。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浪潮中,科技、新能源、高端制造等板块仍将受益,可适当关注相关行业板块优质龙头企业的机会。
此外,南方基金表示,A股市场方面,反弹后估值仍处历史低位,维持战略乐观,但短期行情或来回拉锯。当前上证指数、中证1000、中证500市净率分别位于近十年0.7%、25.0%、4.5%分位点,市盈率分别位于22.5%、12.4%、21.1%分位点。本周市场在从“估值极限压缩”的悲观情绪向“经济预期好转、政策利好行业”演变较快。但考虑到美联储鹰派表态下美国经济“硬着陆”风险加剧,欧洲经济持续走低,后续我国外需可能面临一定压力,市场的演进或将呈现出预期短期化、行情来回拉锯的状态。部分共识度较高的行业可能呈现“高拥挤度、高波动率”状态。
新能源、军工、食品饮料、旅游等被看好
谈及后市看好行业或者板块,新能源、军工、汽车、食品饮料、旅游等都被看好。
“本周的市场走向也决定着未来四季度乃至明年一季度的大方向,包括汽车、餐饮供应链、白酒和旅游股都表现强势,近5日涨跌幅均超过10%。受益于美股加息落地和国内开始使用吸入式新冠疫苗加强免疫,港股的消费股和科技股也表现强势,恒生科技指数和香港酒店、餐馆与休闲指数一周内上涨17%。”易米基金相关人士认为,展望A股市场,疫情复苏和国内经济环比改善仍然是主线,可关注之前疫情受损严重的行业,例如餐饮供应链行业和社会服务行业。
而行业选择上,融通基金刘安坤建议采取“哑铃型”布局思路,围绕变局下的“两个确定性”展开:第一,低位价值确定性:央企地产、黄金、电力、医疗服务、医疗器械;第二、景气度确定或政策确定性,比如新能源、军工。
南方基金认为,行业配置上把握一条主线一条支线:主线围绕“安全”相关行业展开。二十大召开后,“安全”主题重要性再度提升,市场对此类行业远景价值的共识快速建立。建议关注高端制造业国产化、国产软硬件体系、半导体产业链替代三条主线。支线为企业盈利下行周期中后期,盈利下行周期中,充分回调的中下游制造业逐渐进入性价比区间。
创金合信认为,市场预期国内弱复苏进程有望加快。今日A股气势如虹,各板块普涨,上证综指回升到3050,创业板指大涨3%,在美股近期接连下跌的过程中,A股体现出一定的“独立性”。持续反弹的核心还是要关注有效重振内需政策的明确信号。建议关注围绕安全主题展开的板块,如半导体设备、军工、工业母机以及信创等。
国泰基金表示,板块上,在宏观大波动中的环境中,由于长期因素尚未全面反转,我们建议在配置中还是更关注当前能够独立提供确定性的方向,一是成长中的“安全”议题,二是存在硬供给约束的能源主线。
安全主线:全球政经局势高度的不确定性使得国家安全得到更多的重视并加速落地。且安全的概念更是具体而非抽象的,涉及到提升我国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领域、维护人民安全和巩固社会稳定的领域、产业链安全的相关领域。我们关注后续政策在细分赛道上的落地和发酵,相应板块关注医药、半导体、军工、新能源。
能源主线:重点关注煤炭、油运、电网投资等。受俄乌冲突和今年气候影响,全球对新老能源的需求和稳定性诉求都在不断提升,从而对产业有促进作用。
风险方面,我们将持续关注全球流动性和国内疫情形势上的变化,来更新市场走势及风格的判断。
招商基金展望认为,A股短期进入了“不确定落地、政策真空以及估值相对便宜”的阶段性窗口期,但考虑到地缘政治冲突等外部风险仍存,我们或可围绕政策内需“找机会”,重点关注以下方面:一、实物资产通胀与大宗商品相关领域:煤炭、石油石化、农林牧渔等行业;二、自主可控与转型升级相关领域:军工、通信、计算机(信创)、机械高端装备(光伏设备、风电设备)、新材料(钢铁、有色、化工)等行业。
在投资配置方面,华安基金表示可以重点关注均衡偏成长风格,尤其是”大安全”相关产业,重点覆盖以下四个方向:第一,自主可控(计算机、军工、医疗设备等),受益于软件信创等国产化率有望提升、军事建设重要性有所提升;第二,制造业赛道(储能、风电、光伏等),主要因为储能增长空间较大,同时风电招标带动新一轮行业增长;第三,传统能源(煤炭、电力公用事业等),因为低碳转型使得传统能源成为产业链紧缺环节,有望维持较高的盈利增速和股息率;第四,出行产业链(酒店、航空等),从中长期看,疫情反复推动酒店、航空行业供给出清,龙头企业有望受益于集中度提升。
西部利得展望后市,市场的快速反弹,提升了市场情绪,投资者信心有所修复,关注后续的边际变化,市场震荡向上趋势有望延续。结构上看,围绕安全和发展的投资布局逐渐形成:安全方面关注各个领域推进的速度;发展方面既有经济修复的领域,也有经济增长引擎方向的领域,需要更多耐心的选择和布局。综合来看,机械、电子和军工等围绕安全领域的投资机会值得期待,制造、科技和消费等发展领域的中长期投资机会更加确定。主题方面关注基建、房地产、周期和数字经济等领域短期边际变化带来的博弈性机会。
此外,诺安基金表示,10月份散点疫情多发,多项高频数据显示整体需求偏弱。预计后续政策还将持续在稳增长发力保障四季度经济平稳收官。市场方面,短期情绪化交易加速释放。市场估值已具备一定吸引力,带来右侧更好买点。配置上,可继续坚持均衡配置,围绕明年有估值切换空间和政策确定性强的品种展开。
恒生科技一日涨幅超7%
看好后市机遇
在A股大涨的同时,港股也出现大涨,尤其是恒生科技指数一日涨幅超7%,恒生指数和恒生国企指数涨幅也超过5%。
广发恒生科技QDII-ETF基金经理刘杰表示, 当前恒指、恒生科技指数估值处于历史底部,隐含较多短期非理性因素,在经历10月份非理性因素的释放后,市场结构性机会增加。进入到11月份,恒生科技相关成份股均出现高开,众多公司均正式启动“后双十一”活动,短期提振中概互联网港股板块市场情绪。
短期来看,预计部分非理性情绪释放后,市场关注点将回归中国经济以及企业的基本面。目前恒生指数2023/2024年彭博一致预测PE仅为7.4/6.7倍,恒生科技指数2023/2024年彭博一致预测PE仅为15.8/11.6倍。当前恒生指数12个月前瞻PE处于2009年以来最低水平,距离2008年低点仅高于不到10%;当前恒生科技指数12个月前瞻PE亦处于历史最低水平。
中国科技互联网企业基本面正逐步走出低谷,2023-2024年收入增速回升与利润率中枢上移有望共振,带动业绩恢复较高增长。2021年一季度以来,受宏观经济短期放缓、行业监管以及企业扩张周期错配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科技互联网企业基本面预期逐季下修。然而可以观察到,恒生科技指数中多数重点成分股在2022二季度业绩录得超预期表现,短期不利因素叠加下收入仍可维持一定韧性,集体策略性降本控费托底利润向好。展望后续,我们认为短期不利因素的影响终将减弱,收入加速的拐点随宏观需求逐步改善而渐行渐近,成本费用的严格管控可支撑短期利润韧性,2023-2024年收入增速回升与利润率中枢上移有望形成共振,带动基本面回归较快增长。当前彭博一致预测恒生科技指数2023/2024年每股收入分别 13%/ 12%,每股收益分别 40%/ 36%。
恒生前海基金也认为,本周港股大幅走高,港股的触底反弹,我们认为主要因素包括市场对国内政策方面的预期愈发强烈,其中包括对疫情政策的预期。尽管近期各地疫情仍然呈现多点散发态势,但在疫苗、特效药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上的实质进展,并且在媒体宣传上态度更趋于温和,助推市场整体风险偏好上升。另外,围绕中概股的中美审计问题可能将取得进展,相信在情绪上对港股科技板块以及中概股都将有正面提振。资金面上,我们预计部分非理性情绪释放后,市场关注点将回归中国经济增长趋势以及企业的基本面,而较高的做空交易占比亦更容易出现集中平仓而进一步加强市场反弹的力度。
展望未来,预计短期市场或将筑底回升。我们看到前期港股成交量大幅萎缩,市场表现大部分由流动性和情绪所左右,做空交易占比已经来到历史最高区间。而反观近几日,尽管港股市场波动仍然较大,但每日成交量已基本恢复至1000亿港元以上,叠加南向资金大幅流入,表明市场情绪或正在改善。后续观测重点在于美联储的加息是否边际放缓(或美国CPI降幅是否好于市场预期),这或将影响海外资金在四季度的流动方向,进而最终影响香港市场的定价。另外,国内方面,市场对于后续的政策预期愈发强烈,关注重点仍是重要会议之后相关政策的动向,以及其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效果落地。
恒生前海基金仍然看好大科技板块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其中,TMT行业中的互联网企业,在稳定经济、刺激消费、帮扶中小企业和拉动就业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且具备投资稀缺性,充分体现了港股的配置价值。另外,我们还看好新能源车产业链,其产业趋势长期且确定性较高,渗透率提升空间仍然很大。配置策略上,我们将坚持聚焦大科技主题进行布局,优选竞争壁垒强、竞争格局突出、具备长期投资逻辑的龙头公司。
编辑:小茉
两市持续上涨 私募仓位升至过去一年最高
截止3月5日收盘,A股已成功站稳3000大关。A股狂飙之下,机构的子弹不断上膛。据各方机构测算数据显示,无论是公募还是私募,目前的整体仓位都已升至高位,在现有水平上进一步加仓的空间已不大。在不少市场人士看来,这意味着A股进一步向上的助推力量有所减弱,而部分较早加仓者,兑现浮盈的需求也在上升。【 私募仓位大幅上升 集体看多春季行情 】
不过,亦有机构人士认为,A股的放量上涨有望吸引更多场外资金加速入场,新增资金将较好地对冲浮盈筹码抛售带来的压力。
公私募基金仓位高企
A股重返3000点之际,公私募仓位亦随之不断抬升。
据国金证券测算统计,截至3月4日,公募股票型基金的平均仓位为87.92%,较2月25日的89.1%下滑了1.18%,同2018年底相比提高了2.57%;混合型基金的平均仓位为67.38%,较2月25日的68.56%下滑了1.19%,同2018年底相比提升了7.27%。
具体到基金公司而言,较2018年末相比,仓位上升最多的前十家公司依次是东海、国融、弘毅远方、中科沃土、凯石、太平、华润元大、浙商资管、新疆前海联合及天治,主要以小型基金公司为主。大中型基金公司中,新华、中邮、建信、财通、富国、兴全等加仓幅度较大,在11%至19%之间。
可以看到,尽管公募仓位在上周有所下滑,但相较去年末已明显提升。与历史水平相比,目前公募仓位处于中高水平,可加仓空间较小。
私募加仓同样积极。据融智评级研究中心数据统计,目前股票策略型私募基金的平均仓位为71.99%,相比上个月同期的60.85%,环比上升了近11%,相比于去年9月份的最低仓位52.61%,更是上升了将近20%,整体平均仓位迅速放大到过去一年的最高水平。不过,相对而言,私募可加仓幅度要高于公募。
具体仓位分布来看,调查显示,27.82%的私募目前处于满仓状态,相比上个月的22.48%基本持平;84.96%的私募基金在5成仓或者5成仓以上,高仓位的私募占比相比上个月大幅上升,基本处于历史高位水平;另外只有15.04%的私募基金处于半仓以下,其中只有0.75%的私募处于空仓观望状态,创近一年新低。
“今年这波行情完全是逼空式行情,不加仓根本难以跟上指数涨幅,所以基本上大家都有一定程度加仓,但有时候未必事事能全”,3月4日,沪上一位公募基金经理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其负责的两只基金中,一只年内收益已经超过25%,但另一只却几乎无增长。
两只基金收益差距之所以如此之大,主要是由于其中一只基金年初即大幅加仓股票,而另一只基金在2018年因重配债券躲过了股票大跌,今年未能及时调整产品定位,没有配置股票,无奈错过今年权益市场行情。
上述基金经理表示,“以目前的市场状态而言,机构大幅下调仓位的概率较小,毕竟很多时候做投资要顺势而为,以A股近期成交量屡破万亿来看,市场还处于火热阶段,虽然后期还有社融数据、企业盈利数据等市场变量因素,但至少在这个节点而言还不到下车时机。”
后续子弹驰援
在机构仓位已然高企的背景之下,场外是否仍有子弹可期?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多家基金公司处了解的情况来看,虽然部分基金公司旗下少数产品短期内获得大量资金申购,但大规模的基金净申购现象并未出现。
以非货币ETF基金来看,截至3月4日,年初至今份额增加最多的前5只基金依次是国泰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华宝中证全指证券ETF、国泰中证军工ETF、南方中证500ETF以及浦银安盛中证高股息ETF,合计净申购份额为26.87亿份。
而同期内,工银上证50ETF、华安创业板50ETF、华夏上证50ETF、易方达创业板ETF分别遭遇了66.16亿份、49.84亿份、33.7亿份和25.99亿份的净赎回。两相对比之下,资金在市场回暖之下赎回权益ETF的动作较申购显然更为猛烈。
不过,在基金发行市场方面,确实有一定回暖。近期包括华夏、嘉实等大型基金公司打造的明星产品纷纷提前结束募集,其中华夏科技成长仅募集5天时间,据悉募集金额在10亿以上,虽不及市场火热时期动辄数十亿的申购,但仍然体现了投资者积极度的提升。
3月4日,华南一位资深公募人士指出,“权益类新基金的成立以及存量基金的净申购,还是会带来一定新增资金,另外货基和债基的赎回也是值得关注的变量,但从目前来看,权益类公募获得的增量并不算大。我认为近期入场的增量资金主要还是以散户直接入市和其它机构资金入市为主。”
以北向资金来看,3月4日再度净流入35.4亿元,年内净流入资金增至1276.4亿元,这部分资金构成A股重要增量资金之一。
此外,不少踏空资金后续会否进入市场,被认为是决定A股能否进一步向上的关键。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看,虽然沪指已然连续拉高,但部分踏空者还是决定开始行动。
百 亿级私募加速布局
在市场见底回升的过程中,不少百亿级私募开始积极看多,加码布局A股。
基金业协会相关信息显示,今年以来秉承价值投资理念的知名私募高毅资产已连发10只产品,包括高毅—晓峰1号睿远30号、高毅世宏精选赋能1号、高毅晓峰2号致信40号等。
除了高毅,私募巨头景林资产今年新成立了1只产品——景林全球基金专享私募证券投资子基金JS1期。据了解,景林资产注重价值研究,强调以实业家和PE心态做投资。此外,百亿级私募映雪投资今年以来也发行了2只股票策略私募基金,分别是映雪吴钩36号及映雪吴钩33号。
值得注意的是,兴全基金原总经理杨东去年3月登记成立的上海宁泉资产,今年以来也成立了3只股票策略产品,包括宁泉春晓1号、宁泉春晓2号、宁泉致远12号等。目前,宁泉旗下产品数量已多达15只,布局可谓神速。
除了发行新产品加速布局市场,百亿级私募也在不断加仓。私募排排网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百亿级私募整体仓位不断上调。1月4日至2月22日,百亿级私募整体仓位从75%升至78.5%。其中,百亿级私募整体仓位在2月上旬曾一度达到巅峰,高达86%。
从整体业绩来看,今年以来百亿级私募业绩喜人。2018年12月28日至2019年3月1日,百亿级私募的整体收益高达9.13%。其中,不少百亿级私募旗下的“爆款”产品年内收益率更是超过10%。比如,今年以来,拾贝投资2号资产管理计划、深国投—星石1期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及平安信托—淡水泉成长一期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收益率分别高达11.43%、13.7%、10.44%。(上海证券报)
私募预计A股风格将向蓝筹转换
在近期市场做多热情持续升温的背景下,银行、保险、地产等蓝筹板块持续走强,板块内多只权重龙头个股表现强势。对此,多家一线私募机构分析认为,从板块轮动、MSCI将逐步提高A股纳入因子等因素来看,未来一段时间内,A股市场整体运行风格有望逐步向蓝筹方向进行切换。
权重板块接力走强
在上周以来沪深股市持续震荡推升的背景下,银行、保险、地产等蓝筹板块整体表现较为突出。一方面,大金融板块内的券商、银行、保险等权重龙头股近期股价持续表现强势,整体表现相较于近期做多气氛浓厚的中小板和创业板,并未表现出明显的滞后;另一方面,自上周五至本周一(3月4日),权重蓝筹板块的接力拉涨,也成为了推动上证指数攻破3000点整数关口的最大推手。
其中,本周一万科、保利地产、金地集团等龙头地产股顺利“接棒”,成为大蓝筹板块的领涨主线。在此背景下,以中国平安、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等为代表的银行股、保险股,近期纷纷刷新股价的历史新高或逼近历史高点;而地产行业中的多数权重龙头个股,也大多刷新了近一年的股价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2月以来A股市场中小市值个股整体股价弹性相对较高的背景下,上周以来,权重蓝筹板块的股价走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后来居上”的特征。仅从上周(2月25日至3月1日)来看,中小板指、创业板指当周分别大涨4.41%和7.66%,而同期上证50、中证100等两大权重指数,当周的涨幅也分别高达7.49%和7.01%。
蓝筹风格或重回市场
2月以来,中小板、创业板曾经保持了较长时间的领先。而在上周权重板块发力之后,不少私募机构对于未来一段时间内市场风格能否向蓝筹方向切换,整体持较为积极的观点。
耀之资产董事长王小坚表示,从MSCI将A股纳入因子大幅提升和外资长期增量资金入场的角度来看,大消费和金融龙头将会持续成为外资首选,如食品、家电、银行、非银、医药等。以全球市场估值的横向对比来看,A股市场相关板块的“性价比”较高。在此背景下,经过前期中小市值个股的阶段性强势之后,未来市场运行风格将有望向绩优蓝筹等外资增量的方向转移。
值得注意的是,在经过2019年以来A股市场的一轮全面普涨之后,目前在后期个股选择上,私募更加关注业绩表现。私募排排网上周发布的一份调查显示,3月份私募集中看好的板块主要包括消费、基建和大金融等板块,并且相对更加看好其中的绩优股。(中国证券报)
18家公司商誉超公司净资产 年末警惕减值风险
随着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活跃,“商誉”也随之再度进入投资者的视线中。近期,就有多家A股上市公司公告购买资产,并明确表示将产生新的商誉。
按照相关规定,上市公司应当至少在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商誉减值测试。证监会发布了《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商誉减值》,就提示商誉减值风险。而一些公司的商誉减值风险不容忽视。
近期多家公司买资产
产生新商誉
企业扩张时,很多时候不可避免地要采取并购资产的形式,这种扩张方式本身无可厚非。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便形成商誉。而上市公司为了获得某项资产,在进行并购时,往往会采取溢价方式取得,这就使得商誉的产生成为普遍现象,而随着上市公司并购案例的不断增加,A股市场新的商誉仍在不断产生中。
如蓝黛传动、三垒股份等上市公司近日均涉及购买资产或股权,并在相关公告中明确提及将形成商誉。
蓝黛传动近日公告称,拟向晟方投资等33名交易对方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台冠科技89.6765%的股权,并向不超过10名(含10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
蓝黛传动称,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将形成金额较大的商誉。
三垒股份28日晚间发布的收购相关公司股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称,公司拟以其新设的控股子公司收购天津美杰姆公司100%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将会形成数额较大的商誉。公司在可行性报告作出的风险提示中称,如果美杰姆每年度实现净利润未达评估预测数,则商誉可能存在减值迹象,将直接影响美杰姆及上市公司的当期利润。
不久之前,证监会发布了《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商誉减值》,提及在商誉减值的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上,要注意四个方面。
一是要定期或及时进行商誉减值测试,并重点关注特定减值迹象,包括:对因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不论其是否存在减值迹象,都应当至少在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
公司应结合可获取的内部与外部信息,合理判断并识别商誉减值迹象。当商誉所在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出现特定减值迹象时,公司应及时进行商誉减值测试,并恰当考虑该减值迹象的影响。
公司应合理区分并分别处理商誉减值事项和并购重组相关方的业绩补偿事项,不得以业绩补偿承诺为由,不进行商誉减值测试。
二是要合理将商誉分摊至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
三是在商誉减值测试过程和会计处理中,按规定步骤进行商誉减值测试并恰当计提了商誉减值损失,合理估计相关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的可收回金额,恰当利用资产评估机构的工作成果。
四是在商誉减值的信息披露中,公司应在财务报告中详细披露与商誉减值相关的、对财务报表使用者作出决策有用的所有重要信息。
警惕商誉减值风险
临近2018年底,上市公司即将交出全年的经营答卷,而其中,商誉对部分上市的业绩影响不容忽视,以往年份已出现不少因大额商誉减值导致公司出现巨亏的案例。
2017年度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坚瑞沃能。2018年4月19日,坚瑞沃能发布业绩修正公告称,公司预计2017年度亏损36.89亿元。而在之前,公司预计2017年度盈利5亿元~6.25亿元,从预计盈利到修正为预计巨亏,主要差异在于商誉的减值上。最终公司公布的2017年报显示,公司巨亏36.84亿元,光是对因收购深圳沃特玛公司产生的商誉一项,就计提减值46.14亿元。可以说,商誉的大额减值是导致坚瑞沃能当年度巨亏的主要原因。
据数据显示,2017年报的报告期,A股上市公司计提的商誉减值损失合计约366亿元,规模相对于同期上市公司的总资产而言,比例并不太高,不过涉及的公司数量却接近500家,覆盖面较广。包括坚瑞沃能在内的78家上市公司当期计提的商誉减值损失均超过亿元。而2018年中期,也已有包括南京新百、宁波东力在内的近40家上市公司计提了商誉减值损失。
另据统计,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共有超过2000家上市公司账上存在商誉,商誉余额合计达1.45万亿元。
从商誉的绝对规模来看,中国石油、美的集团、潍柴动力、青岛海尔、中国平安、广汇汽车、海航科技、紫光股份、纳思达、华能国际、上海医药、锦江股份、中信证券等13家公司的商誉余额均超过百亿元,居于市场前列。
不过,商誉的相对规模,恐怕更能反映商誉减值时对公司造成的潜在风险。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共有134家公司商誉余额占到股东权益(即净资产)的一半以上,其中紫光学大、凯瑞德等18家公司商誉余额规模超过了公司同期的股东权益。
业绩承诺到期之后 上市公司商誉面临集体减值!
防范上市公司商誉减值风险 基金紧盯财报规避业绩黑天鹅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