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A股、港股大涨主要受以下消息面刺激:
其一,在周末地产救市16条重磅政策后,昨天三部门允许优质房企使用预售监管资金,有利于优质房企盘活预售监管资金,为优质房地产企业提供流动性支持。
不过由于有很多资金提前埋伏进地产板块博弈政策,再加上上周五地产板块的高潮,会有很多资金选择兑现,而地产板块基本面的好转又会吸引长线资金增配,这里面就有短线资金和配置资金交锋,导致板块量能迅速放大,且波动加大。
今天地产板块分歧加大,再加上电子、大消费、新能源等板块的分流,地产板块冲高回落后维持震荡,地产ETF涨幅为0.96%。
其二,昨天G20峰会中美领导人会晤,虽然没有什么突破性进展,但双方开始管理分歧,防止冲突进一步加剧,有利于市场风险偏好回升。今早人民日报再提“动态清零”,石家庄在昨天“戏剧性放开”后,今天增设免费核酸点,缓解了市场关于疫情不可控的担忧。
其三,11月14日,蚂蚁消费金融股东鱼跃医疗发布关于调整对参股公司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增资的公告。鱼跃医疗公司拟以自有资金人民币5.2395亿元认购蚂蚁消金新增注册资本5.2395亿元。本次增资完成后,上市公司持有消金公司的股权比例仍为4.99%。
重庆蚂蚁消金的增资,被认为是蚂蚁集团整改的重要环节和进展,市场猜测这是蚂蚁上市前的重大突破,今天港股阿里巴巴涨超10%,带动互联网平台、中概股大涨,恒生科技盘中涨近8%。
其四,巴菲特三季度41亿美元抄底台积电,再加上市场报道半导体行业产能过剩到明年有望缓解,库存改善,半导体板块掀起涨停潮。
其五,根据中国证券报报道,北京证券交易所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各券商做好北交所融资融券业务上线准备工作,做好投资者宣介和市场动员,做好信用账户交易权限开通,积极筹备北交所融资融券业务,确保业务规模、业务质量达到预期。
再加上近期个人养老金政策的快速推进,今天牛市旗手证券板块暴动,板块涨幅超过3%,财达证券、光大证券涨停,哈投股份、光大证券、东方证券等跟涨。
最后看下盘面,截止收盘,上证指数涨幅为1.64%,创业板指涨幅为2.38%,科创50涨幅为2.85%。两市成交额为1.06万亿,北向资金净买入81.54亿。
这里不得不要提一下北向资金,外资在九月份、十月份大幅卖出,一度将前几个月买的都给清仓了,但最近三个交易日连续三天大幅买入。不像内资那样博弈预期,外资的逻辑很简单,看到趋势反转(人民币升值、国内经济有望复苏)就买入。
我们之前一致强调,决定A股能否反转的两个因素为:内部经济复苏和外部美联储加息预期,其中内部经济复苏又和地产、疫情政策紧密相关,从外资的视角来看,地产和疫情政策同时扭转,经济下行压力有望解除。
再加上上周美国10月份CPI超预期回落,美元阶段行见顶回落,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乐观情况下,国内经济复苏周期叠加人民币升值周期,A股、港股牛市可期。
风险提示: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读者需独立思考。
巴菲特抄底“被套”带来的反思
追随者的必修课:巴菲特抄底“被套”带来的反思
偶像巴菲特的运气其实真的太好了,除了他自身的超人素养之外,他遇人贤淑(除了老婆)、投资走运(赶上了超长牛市)。无论如何,巴老都是不可磨灭的基本面投资者标杆。
以下zz from 21cbh.
—————————————–
没有人会怀疑巴菲特过往投资的成功,除了暂时还没有发生奇迹的这一次投资。
伴随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三季度净利润下跌77%,原本被顶礼膜拜的“股神”开始遭遇了众多的质疑。在质疑者看来,巴菲特的抄底行为,在美股乃至全球股市均单边下跌的趋势下,显得如此的“不合时宜”
质疑者声称,巴菲特抄底后已经惨遭“腰斩”,其理由是股神在股灾中主要的两笔投资:高盛股价已跌至55.18美元,相比巴菲特注资时的115美元股价,暴跌了近55%;通用电气股价已跌至14.45美元,创下11年新低,相比巴菲特注资时的22.25美元也损失了超过35%。而在高盛和通用电气,巴菲特所持有的是优先股。
巴菲特的“交割单”
那么细究巴菲特在二级市场抄底后,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收益情况?
暂不提上述较为争议的两笔投资,如果以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公司发布的三季度报告所公布的全部为增持或新买进的股票而言,按照12月4日的美国收盘价计算,以“腰斩”来形容,恐怕也并不太过分。
康辉能源(ConocoPhillips),一家在全世界49个国家拥有办事机构的国际能源公司,三季度,伯克希尔公司增持了其40.66%,约2427万股的股份,占伯克希尔公司三季度组合的2.54%。以ConocoPhillips (COP)三季度72.74美元-90.46美元的区间价计算,则巴菲特平均增持成本约在80.2美元左右;截至12月4日,ConocoPhillips收盘价报49.76美元,较平均增持成本价下跌了38%。
美国合众银行(U.S.Bancorp),全美排名前五的大型银行,三季度巴菲特增持了6.27%,约430万股,占其三季度组合的0.22%。以U.S.Bancorp(USB)三季度25.43美元-37.53美元的区间价计算,则巴菲特平均增持成本约在31.1美元左右;截至12月4日,U.S.Bancorp收盘价报27.91美元,较平均增持成本价下跌了10%。
NRG能源企业(NRG Energy Inc),得克萨斯州第二大电力生产商,三季度巴菲特增持了54.41%,约176万股,占其三季度组合的0.06%。以三季度,NRG Energy Inc.(NRG)26.41美元-46.97美元的区间价计算,则巴菲特平均增持成本约在35.5美元左右;截至12月4日,NRG能源企业收盘价报23美元,较平均增持成本价下跌了35%。
伊顿公司(EatonCor.),一家燃油液压系统的美国制造商,三季度巴菲特买入其290万股,占其三季度组合的0.23%。以三季度(NRG)57.41美元-81.71美元的区间价计算,则巴菲特平均增持成本约在71.1美元左右;截至12月4日,伊顿公司收盘价报43.46美元,较平均增持成本价下跌了39%。
从上面的投资成绩单看出,以三季度巴菲特在美国市场的抄底的股票来计算,他可谓是深度套牢,总亏损额约在8亿美金左右。但在唯一一笔与中国有关的投资——比亚迪上面,却是账面收益颇丰。
9月27日,巴菲特旗下的中美能源与中国最大的充电电池制造商比亚迪电子公司达成协议,以2.3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后者9.9%的股份,约合每股8港元的价格认购其2.25亿股。截至12月4日,比亚迪每股报11.72港元,较巴菲特买入价已经上涨了 46.5%,账面盈利1亿美金。
今时不同往日?
显而易见的是,在巴菲特频频出手之后,至少在美国市场上,并没有成为引领投资者风向标。
美国投资策略有限公司投资部、上海鑫狮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裁迈克吴认为,由巴菲特鼓吹的“抄底风”没有使得标的股票从所谓的底部摆脱出来,反而是进一步创下新低,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大量持有这些标的股票的机构们基本上没有认同巴菲特的价值理念,反而是作出了卖出的选择。
对此,有“中国版巴菲特”之称的同威资产管理公司的李驰不以为然。
“全世界永远都与巴菲特不一样,去年卖中石油时的一切情形尚历历在目,熊市让人们迅速知道了要真正拿自己的真金白银重仓去实践‘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别人贪婪时我恐惧’何其不易!”
而从“股神”投资的历史来看,公众对其被套乃至长期套牢的评论是其一直无法回避的话题。
1973年审慎评估过才出手的华盛顿邮报也不乐观,买入后不久便跌二成左右;1987年买入所罗门兄弟公司优先股,而买入两年后几乎因公司丑闻而全部亏光;1988年股灾后买入的可口可乐,在买入之后不久就下滑了30%;即便是为中国投资者津津乐道的中国石油H股,其初期的账面亏损也达3年之久。
可也正是上述几只被“套牢”的股票,在数年后带给了巴菲特的丰厚回报,为其投资经历增添了传奇色彩。
问题在于,历史的经验能否在今日照搬?
细数巴菲特历经的两次危机,“1987年股灾”,从现在看来更多是一次偶然事件,当时的美国实体经济根本就没有出现危机。事实上,美国股指在1988年就已经恢复到股灾以前水平,并开始了90年代的一段黄金岁月。
2000年网络科技股泡沫破裂,但在格林斯潘的持续降息的调控下,美国实体经济反而是迎来了繁荣(即使现在对持续降息政策已经有所质疑),“但此次的金融危机已经是渗透到实体经济,并将持续影响美国的消费体系,而恢复将是一个很长的时间。”
“而当遭遇真正意义上的、类似1929年的经济衰退时,即使是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在那次股市持续低迷中,也遭遇了几乎破产的危机。”
上海睿信投资董事长李振宁则并不愿意将如今的金融危机与1929类比。
他说:“1929 年没有凯恩斯主义,当时危机是建立在市场万能的理论上,过分相信市场的自我修复功能。但现在形势已经不同了,发达国家政府平抑经济波动的能力已经大大提高。现在去评论巴菲特看对看错为时过早,因为股市从历史的角度看永远都是上升的。”
追随者的反思
慢即快,少即多。
打开李驰的博客,跃然纸上的除了其一贯的投资相对论的论调,还有巴菲特的新书《滚雪球》的特大封面。
对于巴菲特价值投资,李驰没有掩饰其作为信徒的虔诚。在11月27日,李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对记者所提出的针对巴菲特一系列的质疑不以为然。
在李驰看来,巴菲特的投资不存在“抄底”的概念。“如果符合安全边际和自己的价值评断标准,如果可以用4毛钱买1块钱的东西,为什么不投资?”
早在8月初,上证综指接近2700点左右时,李驰就开始大举建仓A股,尤其对金融股青睐有加。
“它们业绩透明,穿着得太暴露了。”
“我们所建仓的公司,永远的都是蓝筹,永远的都是最优秀的公司。因为只有这样,即使是被套,也还是安全的。”当时的李驰,回答记者时仍是表现得意气风发。
但在12月2日,李驰的博文更像是对其一直所坚持的理念的反思:“等待是价值投资的精髓,但如何等待何时出手真需要终身学习!”
“今天回头看,在去年下半年绝对贵的市场买相对便宜的资产一样形成巨大潜在风险。飞逝的时间是让一切风险释放的催化剂。绝对高的安全边际,是一切投资的绝对生命线。现在这一刻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但一份资产究竟多少价格算是便宜?”
在博文中,李驰对于前期暴跌的海通证券感慨良多。“ 热闹的市场大大打折卖的东西有人抢,海通增发,钱少还买不到,但事后证明它们一点也不便宜;冷清的市场,优质资产在市场已经打折卖了,但更多的人依然在等更便宜更安全时再出手。而且市场冷清时出手被套几乎是没有人幸免。”
而在博文结尾,李驰更是少见的透露出其在当前熊市中的谨慎。“不断犯错,也似乎已经成为市场与我们自己的常态。但在市场上永远不要犯致命的错误,留得青山在,一定有柴烧。”
在另一私募名家李振宁眼中,巴菲特的操作模式则不是其他人能够模拟的。“从他的资本来源上说多为自由资金,伯克希尔本身是上市的投资公司,不存在其他机构时刻要面对的赎回问题,所以再长时间的等待都并非完全不可接受的。”
而对于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李振宁表示,“巴菲特的神话诞生在一个属于美国的世纪,他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但这个时代也许正在发生变化。我同意索罗斯的判断,二战后60年的全球牛市已经结束。而随着企业生命周期在缩短,股市波动也将加大,投资者也将面对新的问题与困难。”
“巴菲特指标”预示A股进入大底阶段
“股神”巴菲特运用独特的“巴菲特指标”作为其判断股市整体风险大小的投资指标,根据其本人以往投书美国媒体所言,这一指标指的是上市公司股票总市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值。巴菲特认为,如果这一比值处于70%至80%的区间内,买进股票就会有不错的收益;而如果在这个比值偏高时买进股票,就等于在“玩火”。正因为如此,在近期美股的“巴菲特指标”上升至接近140%的历史高位,超过2000年前后互联网泡沫破灭前的水平时,巴菲特执掌的伯克希尔公司持有现金的金额达到了创纪录的1100亿美元。显然,满手现金的巴菲特认为已经连续走牛超过9年的美国股市,存在一定程度的见顶风险。
“巴菲特指标”预示A股进入大底阶段
如果说“巴菲特指标”预示美股风险的话,那么对A股来说,这一指标则预示着长线投资价值的来临。早期A股因为上市公司数量有限,尚无足够的代表性,而在目前主要大型公司都已经上市的情况下,这一指标就具有相当程度的代表意义。根据交易所的公开数据,目前沪市的总市值约为28.76万亿元,深市总市值约为18.71万亿元,二者合计大约是47.47万亿元,而2017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82.71万亿元,单纯计算A股总市值的“巴菲特指标”只有57.39%,不仅远远低于美股,也大大低于巴菲特指出的70%至80%的大底区间。
不过,如果分子单纯计算A股的总市值也不太精确。中美两国的差别在于,美国主要上市公司大多在美国本土上市,而中国除了A股之外,还有大量在香港上市的H股、红筹股,以及在美国等上市的海外中概股。在港上市的部分,根据港交所的统计,今年7月底港股总市值为32.9595万亿港币,而内地在港上市企业占了66.6%,初步换算是21.95万亿港币,折算成人民币大约是19.25万亿。海外中概股则比较分散,根据国泰君安证券今年三月份的研报,今年三月在美上市的中资民企股市值约为6.1万亿人民币。如果将A股、H股和海外中概股粗略加总,大约是72.82万亿人民币,算下来“巴菲特指标”大约是88%,虽然没有到80%以下的水平,但依然远远低于美股。
而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大陆经济增速较快,“巴菲特指标”的分母也并非静止不动,随着时间推移将会显著增长,如果总市值没有相应增长的话,“巴菲特指标”也会随之下移,更加凸显投资价值。今年上半年,中国大陆的GDP增速为6.8%,按照这一增速的话,2018年GDP将达到88.33万亿元。如果三部分合计的总市值维持72.82万亿元不变,2018年末“巴菲特指标”将下降到82.44%,2019年末更有望跌破80%大关。因此,从“巴菲特指标”的角度看,A股确实又进入到了一个大底的阶段,至少是底部的左半侧。
外资不断逢低加码买入A股
和“巴菲特指标”互相印证的,则是A股的市盈率、市净率等估值指标,在全球股市中也处于价值洼地的状态,接近历史上重要底部的水平。也正因为“巴菲特指标”的低估,外资在今年A股的回调过程中,不断逢低加码买入。目前,外资持股占A股流通股市值的6%,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而就在本周,MSCI进行纳入A股的第二步,通过季度指数评审之后,纳入A股比例提高至5%,并于9月1日正式执行。与此同时,继MSCI之后,另一家国际指数富时罗素有望将A股纳入,权重有望超过MSCI中A股的比例。在国际指数编制公司争先向A股伸出橄榄枝之后,外资涌入A股的态势仍将延续,甚至有望在中美估值差的引导下,出现从美股向A股、港股移动的趋势。
当然,“巴菲特指标”预示大底渐近,并不表示A股立刻见底回升,马上重回牛市,特别是在部分新兴市场出现金融危机、美股面临最长牛市可能终结的情况下,A股“磨底”仍然是免不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A股内部的结构化变动仍将持续,高估值、纯题材炒作的个股不可避免将走向价值回归,能成为市场中流砥柱的,唯有外资和内资长线机构投资者青睐的低估值、能带来持续回报的优质公司。因此,在底部构建的过程中,原本就处于弱势的散户投资者,更应当减少操作,通过蓝筹股指数基金来分批布局,收获中长期A股确定性较高的胜利果实。
专家论市>>>
郭施亮:沪市创新低在即 救还是不救?
徐彪:市场估值分析陷入困境 虽然很低了但还能更低
投资策略>>>
两百余只股票跌破每股净资产 “捡便宜”机会是否来临
积极布局心不慌 机构偏爱低估值确定性标的(附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