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很帅的分析师
善于挖掘什么值得买的穆迪
今天我打算聊聊
港股投资策略
先说个1月19日中午出来的新闻:字节跳动的投资部门解散了。
《财经》转述了36氪的报道,说网上有消息提到,这可能是因为最近有新政策,要求用户过亿或年入过百亿的平台,投融资需要前置审批。
后来字节也跑出来对澎湃新闻回应说,确实在「减小协同性低的投资,将战略投资部员工分散到各个业务条线中」。
换句话说,战略投资的部分还在,财务投资就不做了。
不过就算政策是真的,审批也不代表100%通过不了(虽然据我所知,部分要牌照的领域对平台确实卡得挺严的)。
加上之前市场对互联网平台公司投资的那部分,本来就没给到很高的估值,所以腾讯阿里京东等股票都对这个消息没啥反应。
确实,今年还没开始几天,我的港股账户又新低了。
被跌得怀疑人生之后,我脑海中冒出了这样的疑问——
今年的港股还有希望吗?不会还是去年那副德行,跌跌涨涨,反复震荡吧?面对这么磨人的港股,今年应该怎么操作呢?
在研究了各大机构今年的港股策略之后,我稍微放宽了心。
一句话总结一下结论——今年的港股可能存在机会!
Part 1
港股的估值并不高
从估值的角度来看,港股有不少公司已经调整到了相对安全的区间,适合作为长期持仓的一部分。
我们具体来看两个估值指标——
首先自然是我们最常看的市盈率ⓘ,这个数越高说明估值越高。
目前(截至1月19日),恒生指数(包括在香港主板上市的市值最大和成交最活跃的公司)不算贵,市盈率(TTM)现在只有10.76,处在2001年以来的40.3%分位数,也就是比差不多六成的时间点都便宜。
另外还有一个港股特有的、很有意思的估值指标——AH股溢价率。
一般来说,如果一家公司同时在内地和香港(H股)上市,在A股的价格往往会比在H股的价格高。
这个现象背后,有两地交易成本、流动性不同的缘故,还有一个缘故就是港股有不少是外资,对中国品牌没那么熟悉,在定价上A股会有品牌溢价。
不过,AH股溢价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所以我们可以用AH股溢价率的变化去衡量两个市场相对估值的变化。
我们一般会直接参考恒生AH股溢价指数,指数越高,代表A股相对H股越贵(溢价越高),换句话说,就是H股相对A股越便宜。
1月19日的恒生AH股溢价指数是141.08,已经处于港股通2014年开放以来的相对高位。
换句话说,两地上市的企业平均下来,A股股价要比H股贵41%左右。
从恒生指数估值和AH股溢价率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跟自己比、还是跟A股比,港股现在都处于一个相对低估的区间。
腾讯、阿里、京东、百度、小米等大厂们也觉得自家股票低估了,不约而同地宣布了大额回购计划。
比如腾讯从去年8月份开始进行回购,暂停了一段时间后,1月5日开始又连续进行回购。
根据广发香港的研报,腾讯历史上7次重要的回购,在回购半年或一年后,股价都会有不错的涨幅。
Part 2
前期风险释放彻底
其实港股这么便宜,也是前段时间跌出来的。
2021的港股可谓是「牛头熊尾」:春节前一路高歌,春节后连连回撤。
这主要是因为市场对两个风险点感到担心,不过好在这些风险最近都得到了缓解。
我来逐一展开——
风险点1:美联储回收流动性
从去年3月份开始,美债收益率上升,市场开始担忧美联储宽松的货币政策要转向。
下半年随着美国通胀越来越严重,市场对美联储拧紧水龙头的预期也越来越浓。
而港币是跟美金绑定的。
换句话说,美联储如果加息,香港地区也得跟着,不然港币会贬值,资金会外流。
而且港股是一个高度机构化的市场,港股通(内地资金买港股的主要渠道)开了也没几年,所以大多数股票定价权还是掌握在外资手里。
不过目前看来,这个风险点并不用过度担忧——
一方面,这个担心已经反映在股价上了。
美联储从去年11月开始已经正式启动Taper(缩减购债规模),市场也有预期今年大概率会有1到2次加息。
而且复盘历次美联储加息后的港股表现,其实港股只会短期震荡,长期走势并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另一方面,香港地区的「央行」——香港金融管理局其实从去年7月份开始,已经在拧紧水龙头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就算美联储开始收紧,港股受到的影响相对有限。
风险点2:外资畏惧监管风险
去年,国内监管来了套「组合拳」,把互联网行业锤了一遍,又给地产公司套上了「三道紧箍咒」,还直接出台「教育双减」政策,把校外培训行业几乎整没了。
之前外资本来就担心美国那边要拧紧水龙头,随时准备跑,我们政策直接不客气地送了外资一脚。
所以港股估值较高且受监管冲击最为严重的资讯科技业(-32.26%)、医疗保健业(-27.48%)、地产建筑业(-18.80%)纷纷大幅下挫(数字为2021年全年行业跌幅)。
不过这个风险点也消化得差不多了。
一方面,监管开始有所缓和。
去年12月份出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
「必须坚持稳中求进,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要把握好时度效,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
换句话说,部分领域过于激进的政策,要适当地往回拉一拉。
就在前两天,大大也发声要支持数字经济——
截图/ 人民网
所以平台企业方面,随着政策风险常态化,我仍然持有之前在《互联网大厂们还有救吗?》那篇中的观点:互联网大厂们还是可以配置一部分的。
外资们的想法也很一致——
像是巴菲特的老搭档芒格,从今年一季度开始抄底阿里,已经把阿里买成自己的第三大重仓股。
我们以前介绍过的 木头姐 ⓘ 则在7月份清光所有中概股之后,又重新买入了京东和百度。
另一方面,外资主导港股定价权的局势也有所动摇。
港股通开通以来,南下资金在港股中的成交占比持续提升。
截至2021年11月,占比已经达到了23.65%。
今年随着国内流动性充裕,而国外流动性收缩,内资对港股的配置能力会进一步增强。
从这个角度来看,港股通的公司会更吸引(并不是所有港股都可以通过港股通买,有个名单)。
Part 3
具体该怎么买?
从监管风险考虑的话,互联网行业监管风险虽然有所缓和,但假如稍微出个跟互联网相关的规定,估计整个持仓都会扑街。
而且港股除了互联网,还有很多不错的标的,所以分散一下行业和公司布局还是挺重要的。
另外就是从流动性的角度来看,美国对中概股的监管越来越严,未来几年很可能会有大量中概股回归港股、二次上市。
这对现有的市场资金起到抽水的作用:资金会抛掉现有港股,跑去买二次上市的新股。
而我们前面提到的港股通里的公司,对流动性风险比较免疫:毕竟内资随时可以接盘嘛。
所以我仔细研究之后,找到了一个符合我各项要求的指数——「恒生港股通新经济指数」。
那么问题就来了——
新经济的概念最早由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当时提出的目的是要培育新动能,促进中国经济转型。
而新经济的涵盖面是很广泛的。
它不仅仅是指三产中的「互联网 」、物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和业态,也包括工业制造当中的智能制造、大规模的定制化生产等。
跟恒生指数相比,它剔除了银行、保险、地产等传统行业的大块头公司。
跟恒生科技指数相比,它不单单配置了互联网,还配置了生物医药、高端制造、新能源汽车、消费等行业。
这些行业要么涉及国计民生、要么涉及卡脖子,技术自主化,长期来看还是确定性很高的。
从持仓比例来看,也不会太过集中。
指数目前有50只成分股,单一股票最高占比不能超过10%。
指数净值波动不会过于被一只股票的涨跌影响。
而最最吸引的是,这个指数里的所有标的都是港股通里的。
一来南向资金定价权重比较高,二来流动性缺失的时候也有内地资金可以补上。
当然,这个指数并没有躲过去年的暴跌,目前估值也挺低的。
目前它的滚动市盈率分位数比恒生指数还低,只有36.23%,安全垫很厚。
目前跟踪这个指数的只有嘉实港股通新经济指数A(501311)。
照例一张图总结一下——
「Greed is good.」
「很帅的投资客」的所有内容皆仅以传递知识与金融教育为目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一切请以最新文章为准。
⚠️ 风险提示:监管超预期;新冠疫情反复。
相关阅读:
《互联网大厂们还有救吗?》
本文分析师/ 穆迪,狐狸
图片与编辑/ 狐狸,小屋,冬川,Ether
Icon/ freepik from flaticon
主创/ 肖璟,@狐狸君raphael,曾供职于麦肯锡金融机构组,也在 Google 和 VC 打过杂。华尔街见闻、36氪、新浪财经、南方周末、Linkedin等媒体专栏作者,著有畅销书《风口上的猪》《无现金时代》。
参考资料/
《李克强:发展“新经济”是要培育新动能,促进中国经济转型》《腾讯回购开展超五个月 机构以史为鉴:未来或有出色表现》《中国银行个人金融全球资产配置白皮书》《张忆东最新发声:港股今年将有反弹小牛市,行情主心骨重塑时难有真牛市,先进制造是长期机会》
港股互联网板块的ETF产品现在还能买吗?
虽然3月份以来港股互联网板块强势反弹,但是个人认为,目前回弹的幅度还远远没有到顶。要知道港股互联网板块的龙头公司,诸如腾讯控股、美团等这些公司的股价基本较2021年年初的高点打了半折,真的是太便宜,基本面也没有系统性风险,所以看好板块机会的完全可以入场。在标的选择上可以关注港股通互联网ETF(159792),这只基金产品由富国基金发行管理,跟踪港股通互联网指数(代码:931637.CSI),在3月港股互联网板块爆发的时候表现也很抢眼,可以先建个底仓,后续看走势慢慢加。百度下有很多相关信息。
五家中概股遭强制退市,港股互联网是否还需要坚持?
港股互联网需要继续坚持,因为港股市场和美股市场本身就不一样,我们没有必要把美股市场的规则放到港股市场上,同时也没有必要对港股市场上的股票过于失望。
对于很多看好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小伙伴来说,在很多人购买了中概股的股票之后,很多人已经出现了重大亏损。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因为中概股基本上没有太多反弹的迹象,所以很多人对中概股非常失望,有些人甚至表示自己也想找机会把港股上的互联网股票清仓,我个人其实并不支持这种行为。
一、这个事情是怎么回事?
这个事情是关于美股市场上的中概股的消息,因为很多股票没有符合美国证监会的具体规定,已经有5家中概股被强制退市了。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几乎所有的中概股都受到了相应行情的影响,有些中概股甚至已经在短短半年间跌去了90%以上的市值。
二、我认为港股的互联网股票可以继续坚持。
之所以会这样说,我主要有2个观点:第一,港股市场不同于美股市场,港股市场不会推出强制要求互联网公司公布自己数据细节的条款。第二,港股市场的体量非常大,我们完全可以把港股互联网股票的回调当成正常波动,没有必要产生太大的恐慌情绪。
三、港股的互联网公司都有着优秀的基本面。
我们要知道港股的上市条件比美股稍高,这意味着登陆港股的互联网公司的运营情况基本都非常好,诸如腾讯这样的股票更是有着优秀的基本面。如果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基本面没有问题,我个人认为投资人没有必要因为市场情绪而清仓,我们要尽可能耐心一些,同时提高自己的抗挫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