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去年6月份工作时,为自己的投研总监(投教)工作需要,所写的一篇文章。因为内容真的很干货,也是最实用的市场知识总结,所以就直接改了部分的语句,然后整理一下分享给大家。
一、什么是ETF?中国的ETF和美国的ETF的区别?(A股、港股、美股)
从专业学术定义,ETF即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是一种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基金份额可变的开放式基金。从其特性上来看,ETF这种形式结合了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的运作特点,投资者既可以向基金管理公司申购或赎回基金份额,同时,又可以像封闭式基金一样在二级市场上按市场价格买卖ETF份额,不过,申购赎回必须以一篮子股票换取基金份额或者以基金份额换回一篮子股票。由于同时存在二级市场交易和申购赎回机制,投资者可以在ETF市场价格与基金单位净值之间存在差价时进行套利交易。套利机制的存在,使得ETF避免了封闭式基金普遍存在的折价问题。
在实际二级市场投资者操作上,由于ETF的一级申购一般是金融机构或者高净值机构型客户(比如国外的一些大型家族办公室)参与的,所以一般的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中购买的都是这些机构转手的“二手货”,即ETF份额。这些机构(通常是基金公司)在ETF中最主要的收入是基金管理费以及结算差价。
什么是“结算差价”,打一个简单的比喻吧。2019年A股市场上为了响应机构化投资与对酒类板块的投资需求,鹏华基金推出了(到目前为止)唯一的酒类主题ETF(521690.SH/OF),跟踪的是中证酒指数收益率。在构建组合,或者维持组合追踪误差率的时候,这个基金的基金经理需要为组合增加100股茅台,假设每股1,000人民币(当时2019年下班年的均价),总市值是100,000人民币。那么这个基金经理将这部分资产打包交给交易商/经纪人(Broker,一般都是一个公司的或者相关的)去完成交易,Broker赚取佣金一类的,而基金经理赚取差价。一般结算都是按照每日收盘或者指数调整等情况,只要有时间,必然有差价。那么Broker只要花90,000人民币买来了这100股茅台的资产交给基金经理就可以完成组合的调整,同时将这100股茅台分为10,000份出售给散户(二级市场份额交易),总价依旧是100,000人民币。此外,ETF基金也收取认购费和管理费等其他必要费用收入。
这是在Investopedia上的关于ETF市场价与净资产值的解释。因为ETF是以份额(股份)的形式在二级市场上交易,那么随着二级市场上买卖双方的不断变化(一方面是ETF跟踪的指数的成分股价格变化,另一方面是自己本身的交易份额价格挂牌变化),价格是会有上下起伏的。一般是到收盘后时间,ETF的净资产价值做一次结算(图中时间为美国市场的ETF通常结算时间)。
参考美国知名老牌基金公司先锋基金(Vanguard)网站的一个关于ETF市场价格与净资产值的问答。作为半标准化的ETF基金(Semi-Standard)产品,尽管ETF跟踪某一个指数,但是其自身是一个一揽子证券的组合,有着自己组合的市场价值。那么所谓的“净资产值”(Net Asset Value,NAV)就是这个ETF基金或者这个基金其中的一个ETF组合的净值。通过资产负债表综合计算,更准确的一些认知是,这个净值是ETF扣除其必要费用后的,每份额净值(相当于每股净值)。至于所谓的“市场价格”,则是那些投资者们在二级市场上购买ETF份额时所付出的价格。在绝对市场有效性的情况下,这个NAV与市场价格的差值是无限接近,乃至等于0的,但是实际市场上,只要有时间差,就有价格差。
就普通投资者而言,对于ETF可以给基金公司或金融机构怎么带去收益的方面,了解至此就基本可以了。至于某些ETF品种(比如国内的上证50,或者美国的标普500追踪标的)因为可以通过场内外期权做对冲性组合操作等涉及金融衍生品的情况下,其中的利润操作空间就更大了,也更为复杂。
A股、港股和美股市场的ETF区别方面,从复杂角度来看,美股最复杂,A股正在彭博发展,相对简单,港股居中。美股涉及到《1940年投资公司法》和2019年《ETF Rule》,分为传统的被动型ETF与后续发行的主动管理型ETF。目前美国市场上的绝大多数ETF产品是在1940投资公司法的规整下的产品,即每日更新结算净值的。之后美国SEC为了一方面满足市场对于ETF的需求量而简化手续,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防止跟风或反向操作ETF行情的极端不理性市场而在2019年推出新的ETF规则,新规之下的主动管理型ETF非透明持仓公布设置为季度和月度(一同那些公募基金一样)。这类主动型产品中基金经理的主动权更大,相对的管理费用也更高。
港股中的ETF虽然在管理方面没有那么复杂,但是在交易币种上,分为港元交易、人民币交易和美元交易。一部分基金公司发行的追踪某个大市或者行业/产业指数的ETF会分为港元、人民币和美元交易三种,一般人民币交易的会以“-R”作为名称后缀,美元交易的会以“-U”作为名称后缀。之所以会出现3个币种的交易资产,不是因为这个基金公司或者这个ETF产品自己主动复杂化分类,而是香港是一个国际市场,其二级市场资产被视为中国资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的资本有以美资为主力的国际资本,也有不断南下的大陆人民币资本,更有已经本土化的外来资本以及香港本地资本。此外,在某些基金产品的规则上,对于不同来源的资金的交易者所能交易的币种也有限定。但对于这类资产的最重要参考是两个:底层(跟踪指数成分股)组成和汇率变动。
A股市场上,目前主要投资者(散户)需要分辨的A/C两类ETF产品。部分后缀名为R或者其他的(R理论上应该是养老金产品-Retirement),不是普通投资者能够在二级市场上参与交易的,因此不需要予以考虑。简单而言,A是买卖一次收取一次费用,而C类一般在申购赎回上不收费,收取销售服务费(按持有时间收费)。投资入市的小散(普通交易者)而言,一般选择C类。对于定投者或者长期看好该行业板块的投资者而言可以考虑A型。
我们拿一个ETF来做一个例子吧。比如华夏创蓝筹ETF联结基金A/C(后面会简介“联结”的意义)。招募书上的收费模式如下:
C类的销售服务非是管理费、托管费等基金费用的每日计提摊销,即基金会逐日累计提计,按月支付给托管人。不过因为这笔费用是从资产力直接支付出去的,很多散户也不会去关注这个基金费用支出。算法也很简单:当日NAV×费率/365(闰年366)天×持有天数。假设在没有折扣的前提下,以恒定10万元净资产计算(不计算单独的管理费和托管费),AC两类下的费用收取情况:
由此可以看来,短期投资更适合C类,长期投资更适用于A类。此外,在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的基金销售平台上,费率都会有一定的折扣,最理想的情况是这个等值日被缩短一半左右。对于定投者来说,还是选择A类更为合理。
所谓“联结”:这个是我国的ETF申购制度决定的,直接申购ETF的不是金融机构就是大户(高净值用户),所以为了分散份额到二级市场上给散户,就有了“ETF联结基金”这种产品。其90%左右的份额都是用于购入其所对标追踪的指数ETF,对散户而言,购入这个就等于购入ETF,一般很多媒体上所谓的排名里面很多都是联结ETF,只不过为了节省空间,去掉了这2个字罢了。进一步,在我国有纯被动的指数型ETF,也有给予基金经理更多一些操作空间(一般至少也要85%的资产模拟跟踪标的指数)的指数增强型(Enhanced-Index Fund)ETF,在牺牲一定市场稳定性的同时,去追求一定的超额收益。相对主动管理的成分更多了,管理费等费用也就提高了。
此外,A股市场还有一个独创的“LOF”,即Listed Open – ended Funds。这类基金是一种可以同时在场外市场进行基金份额申购、赎回,又可以在交易所进行基金份额交易和基金份额申购或赎回的开放式基金。其和ETF的区别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A. 申购、赎回的标的不同。LOF是基金份额与现金的交易。ETF是基金份额与“一篮子”股票的交易;
B. 申购、赎回的场所不同。ETF通过交易所进行。LOF可以在代销网店交易,也可以在交易所进行;
C. 对申购、赎回的限制不同。ETF要求的数额较大,在50万份以上。LOF在申购、赎回上没有特别要求;
D. 基金投资策略不同。ETF通常采用完全被动式管理方法,以拟合某一指数为目标。LOF既可以采用主动方式,也可以采用被动方案;
E. 在二级市场的净值报价上,ETF每15秒提供一个基金净值报价。LOF通常1天只提供一次或几次基金净值报价。
ETF相对于LOF的优势:
牛市时,整体市场走过,场外资金入市增多。因为LOF是场内外均可交易,所以在增多的场外入市资金的情况下,原本持有LOF基金份额的投资者的收益相对会被摊薄,同时该效应也会略微影响其对对标指数的追踪能力。但由于ETF其实申购是一揽子股票换取基金份额,ETF在申购资金增加时,通过其所持有股票,整体收益也在相对增加,不会产生对原有投资者的摊薄效应。
(ETF数量有限,在上交所网站上可以查询相关信息。市面上大量的由银行、券商、基金公司等发行的产品,比如在天天基金网上大家可以看见的,都是LOF—也标注了LOF,比如易方达中小板指数LOF、博时主题行业混合LOF、大摩资源有选混合LOF、国金上证50增强指数增强型LOF等等)
至于“FOF”,没有市场知识的参与者会被混淆,其实完全不是一个概念。FOF=Fund of Fund,直译是“基金的基金”,意译就是母基金,以其他证券投资基金为投资对象的基金,其投资组合由其他基金组成。比如一些国家产业与战略投资基金,还有一些知名的母基金投资公司(一般是巨型国资或外资金融投资机构)。
基金业从业资格考试中,对“母基金”做了如下定义:股权投资母基金是以股权投资基金为主要投资对象的基金,母基金通过集合多个投资者的资金,形成集合投资计划,再投资于多个股权投资基金。母基金最早是以一级市场为主要投资对象,近年来二级市场的投资业务也在不断增加,并有着以下优势:价格折扣;加速投资回收;投资于已知资产。实际操作中,母基金与其他基金联合投资时,往往扮演一个跟投的角色,由那些基金去负责具体的投资管理工作。母基金通常会投资较多的(15~25只)基金用于实现风险分散。其中的一个特例是政府引导基金,通常是帮扶创业项目,以引导社会资本为目的,不直接参与创投业务,仅以参股、融资担保和跟进投资的方式参与其中。
二、ETF适合什么投资者?(机构?散户?小白?)
发行ETF是一种机构化和有效化的市场表现,是金融机构与散户共赢的模式之一。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发行ETF份额给它带来了很强的入市资金与流动性。不是说主动管理基金“百无一用”,而是主动型基金很考验基金经理。名经理、强业绩当然能吸引很多投资者抢购份额,强势行情的时候(比如去年5~7月那波A股行情)也能做到抢购一空的盛景。但是一当行情陷入僵局,或者走弱的时候,如果基金经理的水平“不好”(在此不讨论基金倒仓、基金经理利益输送等不合规操作行为)的时候,主动型基金最会被散户所痛斥。尤其是当抱团股瓦解的时候,这个市值和业绩就很难看,对于后续的基金发售行情会有较大的不利情绪影响。
至于ETF基金,很大程度上这个锅就给了市场去背。总而言之基金经理说构建产品的时候是看好这个市场/行业/产业的,指数成分股构成也是相对客观理性的(充分反应合理市场),目前的行情是市场出现了波段(波谷),板块轮动,资金面问题等等因素,从行业板块的前景以及增长性来看,行情不就就会来到。一方面降低基金公司的解释成本,另一方面也确实通过跟踪指数的方式分散了人为风险。相比主观性的择股择时风险,投资者对于市场性的风险接受度更高,而且确实只要市场一直保持活性,也有更大的希望回本甚至获得收益。
对于市场而言,通过合理的指数设计以及ETF产品发行,通过二级市场低门槛入场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吸引散户资金以机构化的方式入市,加强市场的有效性。
此外,目前A股市场的沪深港互挂ETF,以及标的美股市场的如纳斯达克ETF等也给普通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投资外部资产的机会。A港两市多元化的ETF品类,比如债权类、商品类、跨境类和混合类等均为投资者拓宽了资产配置模式。美股市场上,标的全球各类指数的ETF产品更是提供了一个广谱投资空间。
三、普通投资者里面哪些更关注ETF?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关注ETF投资首先要关注的是该ETF产品的追踪标的。不管是A股、港股还是美股市场上的ETF选择,投资者首先要明确的是自己想投资/配置股票型、债券型、商品型、货币型还是混合类的ETF产品。
对于多数普通投资者而言,其目标是股票型(或者债券中的偏股型)产品,那么就要关注股票型ETF中的大致分类:大市/规模指数类、行业指数类、策略指数类、风格指数类和主题指数类的ETF等。
其中,大市/规模指数类理解最为简单,比如沪深300ETF、恒生指数ETF、标普500ETF等等。通常以市场指数或者规模性指数(比如MSCI系列中的新兴市场、亚太市场或者中国市场)为追踪标的,投资者对于这类产品的认知更多是基于对所属指数的大市行情认知。
行业指数类又相对复杂一些。从定义来看,所谓的行业指数类ETF就是跟踪一个行业或者产业的指数基金。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这种ETF中的选择看似简单,实则有一些技巧。首先,我关注一个行业,但是这个行业或话题由于其本身涵盖的分支行业过多(太泛)或者相似性较高,又或者太窄涵盖的成分股数量太少以至于不能形成一个指数ETF(比如,A股市场要求,组成一个ETF必须至少包含20个成分股)。
比如第一种情况,我们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经常会看到A股大金融护盘挽尊,拉盘充点数等行为,一旦当这种行情趋势出现的时候,我们大概会去想赚一波政策性市场红利。但是金融这个挺大的,实际在我们的券商行业分类,以及ETF中,除了只有一个金融ETF以外,更多的是被分为银行类、非银金融类(进一步细化则是券商类)。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判断这个波段式非银金融还是银行在拉,非银的话是保险还是券商在拉。A股市场目前一共也只有59只行业类ETF,我们不能指望覆盖全分支行业。
有心的投资者可以去看一下中证指数网。沪深市场有两个指数体系,一个是中证指数体系,另外一个就是国证指数体系,从体量(比如跟踪的基金)以及指数数量来看,目前是中证要明显大于国证。但是中证指数公司设置了那么多的各类指数,不是所有的指数都有对于的金融产品去发行跟踪,实际上,估计大致有跟踪产品的指数只有1/3~1/2的比例。
第二种情况下,就用前面的金融例子,A股市场没有专属于保险板块的ETF(貌似中证指数在这方面也没有什么工作量)。当保险板块成为拉盘主力的同时,如果仅在行业主题类ETF中选择,我们只能退而求其之去选择非银金融。
从选择上来看,所谓的策略类、风格类和主题类ETF的方式区别不大。从其本质来看,即所跟踪的指数来看,这些指数都是比较“具有个性”的。比如策略类我可以弄一个红利指数、成长股指数等,风格类我可说是价值股投资,主题类则更自由,从新能源新材料,到高息股大湾区,基本上你能想到的股市热点,都会被找到。
因此,在这一类的ETF选择上,就比较考验投资者的能力了。这个能力也不算真的很复杂,就是要了解你所感兴趣观察的指数ETF,它跟踪的指数是什么,然后通过分析成分股,来评价这个指数对于这个话题主题描述的客观性,进一步分析这类产品在当下的市场行情中,和你理解的趋势话题有没有偏差。这需要投资者一定的市场经验积累,或者参考一些专业人士的指导。因为如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资源、军工、影视等题材还是比较容易去理解,但是杭州湾、大湾区一类的话题其所对应跟踪的指数就很可能不够客观。
以上为A股市场的ETF选择基本方法与逻辑进行分析,该逻辑与理论方式基本上是可以推广至港股市场和美股市场的应用。
港市市场因为本身ETF数量就少,到目前为止(截至去年6月)只有128只上市发行。从成交量以及重复性(不同币种同一ETF基金)来看,可供投资者选择的就更少了。对于港股ETF的选择,其实投资者最直接的方式是找一个好一点的股票软件,或者财经网站,直接拉出清单,先按照成交量、换手率等市场活跃度指标来筛选排序一下。然后根据自己所意向的种类,比如新能源、云计算、黄金等主题,然后去通过ETF名字、其跟踪指数以及跟踪指数的成分股客观性去筛选。
美股市场上投资者所需要做的工作相比A股更多。因为A股目前一共上市有383只ETF,而美股市场则有近2600只ETF存续上市。不仅是A股或者港股这种的分类方式,美国市场前文提过,还包含了多市场以及单市场分类。其中多市场,有亚太市场、全球新兴市场、拉美市场以及欧洲(欧美)市场等等。所设计的主题,更是繁多,商品类,债券类,股票类,混合类大类中,按照我们的原则去分类,基本上市面上很多细分的炒作热点,历史上一阵火热的热点都会存在。所以对于美股市场,最简单的方式是投资指数ETF,即大市指数,比如美股三大股指,也可以是罗素2000,或者是MSCI China/新兴市场等。至于选择哪家基金公司的产品,一般普通投资者个人选择都是选择那些大型老牌的基金公司,这些公司的评级以及排名,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去查询,另一方面可以咨询专业人士。
实际上,作为美国市场的多数普通投资者,绝大部分投资都是交给专业人士的。无论是401K计划中自己公司的年金计划被专业金融机构接单构建组合产品,还是自己的余钱交给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网点专业化的投资顾问。去年年初的所谓的“散户化”现象,一方面是金融分析与投资顾问活动互联网化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是过热市场引起了部分散户资金跟风。对于主流投资模式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
四、投资ETF应该注意到哪些?(A股、港股、美股)
关注指数本身的客观性,涵盖性,以及成分股构建方式。此外,对ETF产品的考量,第一点就是追踪误差。尤其是纯被动的指数ETF,我们买入其的目的无非就是想投资这个市场或行业板块的大趋势,那么需要基金经理那么大的自由度干什么呢?
对于指数增强型的ETF,追踪相同指数的,我们就需要以类股票的方式去评价。毕竟给予了基金经理一定的操作空间,那么我们就希望能够在分享市场/行业红利的同时,获取一定的超额收益。我们可以观察YTD收益率,也可以观察3个月或一定时间内的收益率。此外,我们也可以借助行业的波动性(波段)与趋势,来设一定一个观察时间窗口,然后去看ETF的夏普比率(单位风险下的收益)与ROE等衡量指标。对于科技类板块,或者就是创业板指数,也可以去关注一下PE,主要是PE历史高低点和当前PE百分位,来看行业或市场是否过热。当然这个也要结合趋势来看,有些市场一直是一个中长期的资金增量市场。
我们对于指数类ETF的指数,也可以用这些金融财务比率做简析。很多时候,对同一个主题概念的投资会有几个相近的指数,那么我们就选取这几个指数在上一次波段或者趋势中的表现,当然是越近期越好。一方面是市场的惯性,另一方面则是指数也会根据时间做季调或者半年调,尽量选取成分股还未调整的时候去做分析,会得到更客观的结果。因此,除了对于基金本身,我们对于指数本身也可以选择出最符合我们要求的投资标的。
这种逻辑,对于A股、港股和美股均通用。
至于FF3因子或者FF5因子一类的模型,实际意义上更符合与评价和筛选主动型基金。对于纯被动或者较为被动的指数加强型基金来说,一方面普通投资者难以获得那些数据用于建立公式操作,另一方面也是显得比较“大材小用”。
五、投资ETF的忌讳点
最重要的一个就是,ETF不能当做个股炒。还记得去年6、7月那波行情,以及今年早期的一波行情起落中,尽管越来越多的90后年轻群体加入了金融投资市场,但是他们有时也被一部分媒体成为“韭零后”。
虽然他们相信了机构化趋势(或者自己的本金确实实力有限),选择的都是主动或者被动型基金(一般多为场内)投资。但是他们把基金当做股票炒,短频快交易此起披伏,最后潮水短暂褪去时,又被套住最后不得不割肉。
我们此前分析过,相比于美股,A股是一个回归性市场,无论是大市还是板块,都是呈现波段趋势式波峰波谷回归。所以既然是选择基金式投资,尤其是被动式投资板块或者主题,那么就应该掌握趋势,而非作打板的追涨杀跌式交易。不一定需要去相信“时间的力量”,因为这个更作用在个股上(比如最近由上海语文高开作文题引出来的一个笑话,在03年时买入大量贵州茅台股份,现在资产6,000万)。对于板块式投资,更重要在于把握趋势波段,在趋势波段中寻找市场的价值。当然,对于长期的增长性行业,比如芯片,亦或者是光伏新能源,那么可以考虑长期定投结合大趋势择时的方式,即享受行业增长的慢牛红利,又能赚取波段的超额收益。港股目前的主流板块受A股影响比较重,且目前沪深港互挂产品的量会越来越多,思路和逻辑也可以参考这种。
六、截至2021年6月底的常见A股ETF清单整理
郑重声明:
本文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分享,依据客观市场资料、公开信息以及数据,所做的合理客观分析,不作为任何直接投资的依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