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查App显示,6月27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公告显示,“汇源果汁”所属公司北京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重整计划获法院裁定批准。
据媒体报道,上海文盛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文盛资产”)作为重整投资人计划投入16亿元,成为汇源的控股股东。16亿元投资中,除部分资金用于支付汇源破产费用和偿还小额债权外,90%以上资金用于汇源的生产经营升级和强化。文盛资产还将为汇源设计最佳的证券化方案,力争三到五年内实现A股上市。
天眼查显示,上海文盛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9月,法定代表人周智杰,注册资本约11.42亿人民币。该公司通过直接或间接持股,拥有上百家公司的实际控制权。破产重整信息显示,该公司作为申请人曾申请多家企业破产审查、强制清算等,被申请的企业包括北京首都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青岛澳柯玛集团总公司、万宝电器集团公司、中国天诚(集团)总公司等。
目前,北京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的股东仍为河北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该公司存在多条限制消费令、失信被执行人以及终本案件信息,未履行总金额1.48亿元。
本文源自金融界
昔日“果汁大王”汇源重整迎来转机,债务之外能否救活是关键
近日,北京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下称“北京汇源”)重整计划获批,上海文盛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文盛资产”)将成为新控股股东,并计划投入16亿资金,来撬动身背80亿元债务的汇源。同时,国中水务(600187.SH)也发布公告称,承认有意参与汇源重整。在业内看来,久病的汇源终于迎来了转机,重组方希望用杠杆完成蛇吞象,但最终汇源能不能被救活,并不仅仅是债务的问题。
汇源重整迎来转机
根据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北京汇源的重整计划正式获批,文盛资产成为汇源的新任控股股东,重组后的北京汇源将持有“汇源果汁”核心商标品牌和生产资产,这也意味着历时一年半的汇源重整终于有了明确的方向。
文盛资产是一家特殊机会投资管理公司,业务范围涵盖不良资产投资与服务、困境企业重组、困境地产重组及违约债券投资等,截至2021年底,累计资产管理规模(债权本息)1232亿元人民币。
汇源品牌创立于上世纪90年代,曾被誉为中国的“果汁大王”。2007年2月,汇源在香港上市,并创下港交所当年最大IPO纪录,一度风光无限。但2011年之后,汇源面临业绩增长放缓,净利润不断萎缩直至亏损,并遭遇巨额债务压顶,最终在2020年12月29日被北京市一中院宣布破产重整。
而汇源果汁的转折点,则是与2008年的那场可口可乐公司收购案有关,当时可口可乐欲以24亿美元代价全额收购汇源,汇源也对旗下业务侧重进行了调整,加大了全产业链的布局力度,但最终这一交易在2009年被监管部门叫停。
据文盛资产官方透露的信息显示,虽然交易被叫停,但“汇源体系”为上述交易投入巨额资金建设的全产业链布局为后续经营埋下了债务隐患。北京汇源作为“汇源体系”核心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承担了较多融资功能,为关联方融资提供了巨额担保。承受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并叠加多轮疫情影响,关联方债务违约,汇源发生流动性风险,债务风险全面爆发。
汇源公司破产重整专项审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7月16日,北京汇源公司母公司资产总额为10.9亿元,负债总额为124.7亿元,资产负债率为1141%,资不抵债金额为113.7亿元,若在模拟清算状态下普通债权的清偿率仅为6.1%。
如何翻身仍待观望
根据文盛资产官网公布的计划,在投入16亿资金后,文盛资产并不急于用资金还债,只有部分资金用于支付汇源破产费用和偿还小额债权,90%以上资金用于汇源的生产经营升级和强化。
文盛资产称目前汇源总负债规模约80亿元,在债务处置上,职工债权和税款债权以现金方式一次性全额清偿;有财产担保债权以留债方式全额清偿;100万元以下的小额普通债权以现金方式一次性清偿,超过100万元的普通债权以债转股方式全额清偿。
通过以上清偿方式,文盛资产称汇源债权清偿率将有望从模拟清算下的6.1%,提升至全额清偿;并将为汇源设计证券化方案,力争三到五年内实现A股上市。
而这一方案也得到了大部分债权人的认可。
此外,文盛资产拉来了一家A股上市公司——国中水务,作为潜在的合作方。
6月30日公告显示,国中水务承认有意参与汇源的重整,表示已与文盛资产就汇源饮料重整计划签署了《项目合作协议》及《保密协议》,并在2022年4月22日支付文盛资产履约保证金3亿元。
不过,国中水务的实控人为姜照柏,其也是鹏欣集团董事长,鹏欣集团旗下业务中包括了大农业板块,其中涉及到粮食、肉牛、生猪、乳业等多个业务,并拥有鹏欣资源(600490.SH)、鹏都农牧(002505.SZ)和润中国际(00202.HK)另外三家上市公司。
在2021年年报中,国中水务称希望在传统水务业务之外,进行业务拓展,向新兴农业、 科技 农业种植或养殖、绿色品牌 健康 食品、新兴农业基建环保等新兴农业布局发展。
在消息传出后,国中水务股价连续3个交易日连拉涨停板。
国中水务也提醒投资者,上述协议仅为双方意向性投资,不保证最终能参与此项目。而且如果国中水务最终确定参与了汇源的重整,也是受让文盛资产设立的出资持股平台股权,用于投资持有重组后的汇源饮料的股份,并不控制持股平台,不直接持有汇源饮料股份。此外,重整计划必须面对执行期限内宏观经济波动、行业竞争和市场价格等变化的风险,若文盛资产无法解决前述问题,则存在对汇源饮料的重整无法达到预期的风险。
在沈萌看来,汇源面临的问题并不只是债务问题,经过近几年波折,汇源面临着品牌老化、产品脱节等诸多问题,推动可持续盈利能力的恢复、进而实现业绩翻身的压力很大。
朱丹蓬也表示,目前虽然汇源在果汁市场上仍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但处置债务活下来只是第一步,目前国内果汁乃至整个饮料行业都竞争激烈,推陈出新速度很快,后续汇源要如何整改,品牌和产品如何实现创新升级,都需要进一步观望。
汇源果汁陨落:被申请破产重整
汇源果汁陨落:被申请破产重整
汇源果汁陨落:被申请破产重整,7月19日消息,天眼查App显示,北京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新增破产重整信息,此前,据天眼查App显示,7月2日,汇源集团控股的另一家公司,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新增一条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超15.9亿元
汇源果汁陨落:被申请破产重整1
7月19日消息,天眼查App显示,北京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新增破产重整信息,案号为(2021)京01破129号,申请人为山东德源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经办法院为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公开资料显示,北京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12月,法定代表人朱燕彤,注册资本约3.2亿元。经营范围含生产果蔬汁饮料系列食品;售自产产品等。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河北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全资持股。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已有数十则终本案件、限制消费令等。
其实,曾创下行业销售量第二,占据国内果汁市场45%的占有率的果汁大王的落幕早有预示。当年,汇源在2007年赴港上市时,创下了当年港交所的IPO最大金额,可2009年被可口可乐收购一事失败后,汇源股价腰斩,营业额不断下滑,其创始人更是被列为失信人名单中。
而此前,据天眼查App显示,7月2日,汇源集团控股的另一家公司,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新增一条被执行人信息,案号(2021)京04执314号,执行标的超15.9亿元,执行法院为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于1992年创立。近12年来,累计研发、生产、销售了水果原浆、浓缩汁、果汁、婴幼儿食品等十几类400多个品种的产品。该公司由河北威陵集团股份公司持有51%的股权,汇源集团总公司持有49%的股权。
汇源果汁陨落:被申请破产重整2
作为“国民果汁”,汇源果汁承载着一代人的回忆。
然而除去公司退市,汇源果汁创始人朱新礼也从2018年的胡润百富榜上沦为现在的“老赖”,不禁令人唏嘘。
一代果汁大王,家喻户晓“民族品牌”为何会沦落至此?
时代拐点:可口可乐收购失败
汇源果汁由盛转衰,始于12年前可口可乐的收购,确切的说是一次夭折的收购。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如同众多中国传奇商业故事的主人公一样,他果断辞职下海,想方设法让县城一个濒临倒闭的罐头厂起死回生,并成为家喻户晓的民族品牌。
2008年,可口可乐收购被汇源果汁创始人朱新礼看作是解决汇源产品单一问题的绝好契机,并且可以一石二鸟地帮助汇源果汁走上国际舞台。可口可乐方面,对此次收购也是志在必得,开出179.2亿港元的高溢价价码。
经营了16年的汇源果汁,与百年企业可口可乐,看起来似乎是天作之合。可惜天不遂人愿。汇源的“卖身”,激起舆情波澜,反对之声不绝。这场跨国婚姻最终因涉嫌垄断而夭折,也成为汇源果汁由盛至衰的转折点。
在收购谈判期间,可口可乐认为双方销售渠道存在严重重合,为了配合可口可乐的收购,汇源果汁砍掉了16年建立起的销售体系,裁撤商超渠道、省级经理以及大量基层销售。
收购案流产后,汇源果汁不得不仓促招人,但想要从头再来却没有这么容易。汇源果汁的销售体系在收购中已经元气大伤,多年也没恢复过来。
在销售渠道上“自断双臂”之外,汇源果汁产品单一问题也随着时间日益凸显。朱新礼开始进行融资贷款,扩充工厂产能。这一做法不但没有推陈出新,解决产品的更新换代问题,还让汇源果汁背上盲目扩张的资金负担。
接下来,汇源果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电视广告营销,不但没有改善业绩,反而加重了经济负担。
至2017年,汇源果汁的负债已经高达114亿元。
“如果2008年交易成功,我们已是千亿级公司了。当然这些事就叫命中注定,我一点都不埋怨。”即使多年后谈起,朱新礼仍旧心有不甘,这个67岁两鬓斑白的老人,还在为汇源的生存与发展四处奔波。
举债疯狂投资,汇源果汁陷入深渊
众所周知,汇源果汁热衷于电视广告的狂轰滥炸。正因为如此,汇源果汁的营销费始终居高不下。
以2008年和2009年为例。汇源果汁这两年的净利润分别为0.89亿元和2.33亿元,但是营销费用的支出分别高达6.04亿元和8.46亿元。
随着公司业绩的恶化,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变得越来越紧张。不得已,汇源果汁走上了发债融资的道路。2013年,汇源果汁增发4.47亿新股和6.55亿可转换优先股;2014年,汇源果汁再次发行1.5亿美元的可转化债券。除此之外,汇源果汁还不断通过质押和出售资产维持现金流。
但同时,汇源果汁在投资上却频频犯错!比如,突击并购了深陷亏损的三得利,购买了其在中国的饮品业务;比如,投资5亿元用于葡萄深加工项目,先后并购了十几个欧洲葡萄酒庄;再比如,出资30亿元参与中石化销售公司的股权改革,但后者并没能如期登陆资本市场。
再加上前面提到的未经审批且未签协议的42.75亿元短期关联贷款,导致汇源果汁的资金链进一步恶化。
还必须提到的`是,在公司主业遭受严重困难的背景下,汇源果汁依旧在营销费用上豪掷千金。
试想,这样的操作岂能不榨干了汇源果汁?
公司治理危机:无人能救汇源
汇源果汁算一家好公司吗?至少在2010年后,这个问题需要打上问号。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政府补贴的金额为1.08亿元,占当年净利润54%;2011年政府补贴为2.01亿元,占净利润的64%。也就是说,汇源果汁严重靠着地方政府的输血。
换言之,如果剔除掉政府的补贴和变卖资产的收益,那么汇源果汁早就深陷亏损的泥潭!
另外,在公司的治理上,汇源果汁也是一塌糊涂。
除了前面提到的42.75亿元违规关联贷款,暴露了朱新礼一言堂的“家长制”作风之外,还先后爆出朱新礼的儿子不愿意接班、女婿丑闻、职业经理人换了一拨又一拨的笑话。
根据相关报道,从2013年至今,汇源果汁光行政总裁就先后更换了5人。今年1月,更是爆出1名执行董事和2名非执行董事集体请辞的尴尬景象。
由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在汇源果汁因收购案陷入困境后,公司创始人朱新礼举债投资的战略进一步加剧了公司危机。再后来,由于公司治理结构上存在缺陷,频繁的人事更迭让汇源果汁翻盘的可能性变得更加渺茫。
说到底,都是自己作的。
汇源果汁发展到今天,值得很多中国企业家去思考——当公司到达一定高度后,如何让公司走向现代化治理,保持基业长青,同时,又有好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