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的多吗,退市风险警示的股票就马上退市吗

2022年注定成为A股上市公司的退市大年。2021年报披露已经收官,数据显示,触发强制退市条件的上市公司高达42家,创出历史新高,也远远高于2021年的20家。个人以为,2022年退市公司数量创纪录,是退市制度不断深化改革的必然结果。

退市的多吗,退市风险警示的股票就马上退市吗

42家退市公司中,沪市有18家,占沪市*ST公司数量的45%;深市有24家,占深市*ST公司数量的35%。值得注意的是,42家公司中有40家触及财务类退市情形,占比达到95%。此外,1家触及重大违法退市,1家触及面值退市。数据表明,触及财务类退市的上市公司占据绝对的比例。这一现象的出现,无疑是退市新规发酵导致的。

“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 扣非前后净利润为负”,这是2020年出台的退市新规中新增的组合类财务退市指标,该退市指标的针对性非常明确。事实上,42家退市公司中,多家都是由于触及该条款而面临退市的风险。比如沪市退市的18家公司中,触及该条款的多达15家;深市24家退市公司中,触及该条款的有14家。

在退市新规出台之前,沪深股市存在为数不少的或业绩长期亏损、或财务状况严重不良、或成为“僵尸”公司的企业。从本质上讲,这类上市公司绝大多数不具备投资价值,而只具有壳价值。在制度建设存在短板的阶段,壳公司常常成为市场炒作的对象与目标。既加剧了市场的投机行为,也放大了个中的投资风险。

A股上市公司的退市,堪称历经曲折。自2001年PT水仙开启A股公司退市先河以来,至2007年,虽然期间退市的公司不多,但每年也或多或少有公司退市。但从2008年至2012年,五年时间内竟然没有一家上市公司退市,显然既与相关上市公司钻了制度的空子有关,也与退市机制形同虚设、监管缺位有关。从2013年开始,随着监管部门对于退市制度的重视,以及退市制度进行改革,上市公司退市工作重新启动。特别是近几年来,通过对退市制度不断完善,上市公司退市步入常态化,每年退市的上市公司逐渐增多。比如从2019年至2021年,退市公司数量分别为11家、16家、20家。

2022年退市公司数量创新高,既是退市制度完善的结果,也是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且,可以预见的是,退市常态化背景下,每年被强制退市的上市公司将不在少数。

如果2022年退市公司达到42家,虽然创出历史新高,但与挂牌的上市公司数量相比,退市率则不足1%。相对于境外成熟市场动辄3%、6%,甚至8%的退市率而言,不足1%的退市率也明显是“小巫见大巫”。数据也从侧面说明,在提高退市率方面,A股市场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

随着注册制试点从科创板扩展至创业板,注册制在A股市场全面铺开将是可期的。注册制建立了更加包容的上市制度,相对而言,企业上市变得更加容易了。在注册制为更多企业上市“创造”了条件,企业上市入口更加多元的同时,进一步提升退市率,加速出清壳公司、僵尸公司、劣质公司亦时不我待。

事实上,即使2022年A股公司退市数量创出历史新高,对于退市制度进行深化改革同样有必要。一方面,股市中存在数量不少的“铁公鸡”。股市“铁公鸡”或多年不分红,或很少分红,这样的上市公司存在于市场上并没有任何的意义,反而挤占了市场资源,增加了监管成本。因此,无法回报投资者的上市公司,理应从市场中退出。

另一方面,质地平平、业绩与成长性均不佳的上市公司,也应成为出清的对象。客观上讲,这样的上市公司在市场上大量存在。与股市“铁公鸡”一样,这样的上市公司并没有多大的投资价值,往往只有投机价值。但市场的投资行为,不利于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

此外,财务造假退市的门槛过高。从监管部门每年通报的案例看,财务造假行为发生于多家上市公司。但是,2020年出台的退市新规,对于财务造假退市设置了非常高的门槛,个人以为是值得商榷的。个人建议,只要上市公司存在主观上的造假故意,并在客观上实施了财务造假行为,无论涉及的金额大小,都应该成为强制退市的对象。

退市的多吗,退市风险警示的股票就马上退市吗

上市公司退市日渐常态化,强力打击“应退难退”

3月12日,证监会发布康得新因重大违法违规濒临退市消息;而在此前的一天,121岁的秋林集团也公告离场。

接二连三的上市公司退市,公众反映愈加平静。自2019年证监会开启完善退市制度改革以来,退市已非罕见现象。2020年退市常态化趋势明显,全年共31家公司退市,其中强制退市为16家。

退市制度是注册制改革重大配套制度

10月5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健全上市公司退出机制,严格退市监管,完善退市标准,严厉打击恶意规避退市行为。2020年10月31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再次强调,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2020年11月2日下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机制实施方案》要求坚持市场化法制化方向,完善退市标准,简化退市程序,拓宽多元退出渠道,严格退市监管,完善常态化退出机制。

“应该说,科创板注册制运行一年半,效果良好。退市制度当属与注册制改革的重大配套制度。注册制管入口,退市管出口,两者最好能够同步健全且相得益彰。”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表示,退市制度是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制度,一个稳定 健康 发展的资本市场,必然要畅通入口和出口两道关,形成有进有出、良性循环的市场生态。

“只有出入口都良好有序地运转,才能发挥整个生态系统的新陈代谢、优胜劣汰的功能。通过淘汰这个系统里的问题企业,才能将金融资源更好地配置到优质企业,从而促进经济的转型升级。”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金融系主任、副教授叶小杰解释。

“健全退市机制,首先就是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有利于动态出清低质量高风险的‘问题公司’,使优质上市公司获得更多要素资源。”赵锡军表示,而从完善市场功能方面来看,健全退市机制有利于提高市场定价的有效性,使市场估值体系更加合理,避免劣币驱逐良币,强化市场约束,稳定投资预期,投融资预期,增强市场信心。

而从优化市场生态看,健全退市机制,有利于严肃市场纪律,及时清除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害群之马”,更好体现扶优限劣的监管导向,提升资本市场治理效能,更有效的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促进形成公平竞争,自我净化的市场生态。

“一直以来, 社会 各界都在诟病我国上市公司的违法成本低。新《证券法》大幅提高了上市公司的违法成本,加大了针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但是,如果没有退市制度的震慑,上市公司可能过一段时间又‘卷土重来’,无疑削弱了执法效果。”叶小杰表示。

多元化、常态化退市改革已见成效

A股市场30年 历史 ,退市制度的推进可以说是一部“艰难史”。

尽管推进艰难,但自1999年《证券法》的初步确立退市制度框架以来,证监会仍先后进行了4次退市制度改革,基本形成了涵盖财务指标类、交易指标类、规范运作类、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指标体系和主动退市机制安排。

而自2019年以来,健全退市机制、完善退市制度步伐加大、步履加快。而且本轮退市制度改革特别强调,要加强相关司法保障,坚持法治导向,坚持应退尽退,对严重违法违规、严重扰乱资本市场秩序的公司坚决出清,对相关责任人严肃追责。

证监会明确提出拓宽多元化退出渠道的改革思路,加大退市监管力度,退市工作成效显著。退市走向常态化的同时,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市场生态正逐步改善。“欺诈退”、“业绩退”、“破面退”、“主动退”、“重组退”等多元化退市方式多元呈现。

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共有31家公司通过多种渠道实现退出。其中有16家A股上市公司被强制退市,另外有15家公司通过并购重组等渠道退市。

而2020年也必将成为中国退市史上被特殊铭记的一年,诸多混迹于资本市场多年的“奇葩股”在这一年离场。如,90元高价发行的“风电第一股”ST锐电、曾破1700亿市值的“股王”乐视网、曾连续创下29个跌停纪录的*ST保千、欺诈发行的金亚 科技 等等纷纷退市。

在退市名单中,不乏长期混迹于资本市场的劣迹斑斑、声名狼藉的个股,更不乏所谓的“股王”、“大牛股”。这些退市企业基本与财务造假、违规担保、侵占上市公司利益、欺诈发行、重大亏损等关键词具有密切相关性。

证监会表示,应退尽退并不是简单地追求退市数量,退市也不是唯一的惩戒手段,严格执法要做到有错必罚也要坚持过罚相当。

强力打击“应退难退”现象

“注册制改革大背景下,前端入口拓宽的同时,迫切需要加快畅通出口,这既是化解上市公司存量风险的重要制度安排,也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是激发市场活力的必然要求。”专业人士表示。

但是,与成熟市场相比,我国资本市场退市不系统、不坚决、不彻底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沪深交易所平均每年仅6家上市公司退市,年平均退市率不足0.36%,远远低于成熟资本市场退市比例。其中,主动退市、市场交易类强制退市的案例更为少见。

“一些已经丧失持续经营能力的公司,长期滞留资本市场,壳价值居高不下,严重制约了资源配置效率,也聚集了大量风险,少数严重违法违规的公司没有及时出清,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监管公信力。”赵锡军如是表示。

而出现上述问题原因也很复杂。赵锡军认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时间不长,新兴加转轨的特征明显,上市公司仍属稀缺资源。上市企业对地方经济就业影响较大,地方政府、普通投资者相关方均不希望公司退市,各方认识不统一,较难形成合力。

“由于退市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所以牵绊较多,往往面临着各种博弈,因此出现了该退难退的现象。”叶小杰表示,投资者也会造成相当大的障碍,以往公司面临退市时,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考虑会以各种方式阻挠退市。

对于上述问题证监会也公开表明了“强硬”态度,3月12日,证监会发言人表示,会同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对退市过程中出现的对抗监管、不正当维权甚至煽动群体性事件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确保退市改革平稳推进。

投资者保护机制跟进挽损

上市公司退市,诸多投资者可能因此会遭受损失。

赵锡军认为,此前,退市机制的历次改革多局限于退市标准本身的修补,在行政处罚、民事赔偿、刑事责任、信用惩戒方面缺乏立体化的保障机制,导致投资者保护、中介机构责任追究,违法违规行为惩处等方面缺乏配套支持,往往出现中小投资者为退市“买单”的情况,给 社会 稳定和市场运行造成较大压力。“而中央深改委通过的《实施方案》从顶层设计上补齐了此前短板,是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制度安排,令退市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进一步得到明确。”赵锡军如是表示。 证监会表示,在退市过程中,证监会将始终把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作为首要考虑,尽最大努力帮助投资者挽回损失。随着新《证券法》、刑法修正案(十一)的发布实施以及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制度规则的落地,证券投资者保护体系和民事赔偿机制进一步健全。

“证监会将积极支持投资者通过单独诉讼、共同诉讼、申请适用示范判决机制、普通代表人诉讼及特别代表人诉讼等司法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投资者保护机构可以依法适时启动证券纠纷特别代表人诉讼,并提供其他相应法律服务。”证监会发言人如是介绍,下一步,将加快推进先行赔付、责令回购、证券纠纷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落地实施。持续做好示范判决、多元纠纷化解等工作。

退市的多吗,退市风险警示的股票就马上退市吗

劣汰才能优胜 兼论退市机制的重要性!

  在6月份以来,宏观层面其实有不少的好消息。包括中美大阪峰会重启经贸磋商,贸易摩擦出现短期缓和。美联储主席暗示7月降息,新一轮全球宽松周期重启在即。而国内的年中资金难关平稳度过,包商银行托管事件逐渐平息,货币利率一度创下多年新低。

  但是,为什么有这么多宏观利好,上周连美股都再度创出了历史新高,而A股反而出现了明显的回调?

   一、股市回调担忧供给。

   IPO 规模创新高。

  一个可能的解释是,上周的IPO发行规模大幅放量。上周共有21家企业首发募集资金,募资总额达到297亿。

  虽然7月份才开始了两周,但7月以来的IPO企业数量已经达到25家,创下17年12月以来的新高。IPO募资总额达到366.5亿元,创下15年6月以来的月度新高,这也是11年2月以来月度IPO规模的次高值。

  因此,市场可能在担忧IPO的放量会分流股市的投资资金。

   股票总供给未增加。

  但其实对IPO分流资金的担心有点过虑。从过去几年的数据来看,股市中融资的最大头并非IPO,而是股票增发。根据Wind统计,16年以来我国的月均股权类融资规模为1188亿,其中IPO融资138亿,而增发融资高达933亿,其余是配股、优先股等的融资。

  而今年7月以来的股票增发融资规模只有14.4亿,相比于以往大幅缩水,因此即便考虑到IPO首发规模的大幅增加,在综合考虑了上市公司的所有融资之后,今年7月以来股票融资的企业数量和金额其实并不算多。今年7月前两周的股票类融资募资总额是404亿,折合成月度金额为894亿,其实远低于今年6月的1719亿。

   二、优质供给从不嫌多。

   股市跌要怪供给吗?

  由于中国股市长期表现不佳,未能体现出经济晴雨表的特征,因而大家容易把股市下跌与股票的供给关联,每一次A股到了熊市的时候,就会有暂停IPO的呼声出现。

  但如果认为股市下跌是因为供给太多导致的,而已经上市的存量股票其实也可以随时卖出来,那么理论上美国股市的市值最大,股票的潜在供给也最多。目前美国股市三家交易所的总市值高达44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00万亿人民币,远超A股目前54万亿人民币的市值。但是美国股市的长期表现远好于A股,其标普500指数在金融危机以来的底部涨幅高达350%,而中国上证指数的底部涨幅仅为76%。

  而且,如果认为供给多会导致股票下跌,那么会得出结论就是市值越大的股票供给越大,那么其涨幅就越小。

  但是从美国来看,其市值最大的五家公司简称为FAAMG,也就是Facebook、Apple、Amazon、Microsoft、Google,其中最大的微软公司市值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最小的脸书公司市值也接近6000亿美元,而这五大公司今年以来的平均涨幅为33.5%,超过标普500指数20%的涨幅。

  从中国来看,今年上证50指数涨幅为26.6%,超过上证指数17.5%的涨幅。而且不止是今年,自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上证50指数的底部涨幅高达129%,远超同期上证指数76%的涨幅,这说明并非是市值越大涨幅越小。

   A 股缺乏优质供给。

  因此,A股长期不涨并不是因为供给太多,而恰恰是因为缺乏优质的供给。

  比如说中国的阿里和腾讯位列全球前十大市值公司,但是这两家公司都是在境外上市。而这两家公司的股价涨幅均远超同期A股的上证指数。

  事实上,在美国股市中,信息技术行业的市值占比接近1/4,其前五大市值企业均为科技企业。然而中国A股前十大市值企业几乎全部都是金融和能源企业,而没有一家科技企业。原因在于中国优秀的科技企业许多都在海外上市,这就使得A股的投资者无法享受到中国科技企业成长的回报。

   注册制引来源头活水。

  为何科技企业喜欢选择在美股上市,原因在于科技企业在发展初期往往存在巨额亏损,而A股过去要求只有盈利企业才能上市,而美股没有盈利要求,因而美股成为中国科技企业的上市首选地。

  但其实盈利要求的是上市以前,而并不能保证上市以后的盈利、乃至股价上涨。比如美团点评18年亏损额达到115亿,但其今年以来的股价涨幅高达48%,因为市场预计其可能在2020年盈利。而07年回归A股上市的中国石油当年盈利高达1360亿,但就此定格为其历史盈利最高点,其上市后的股价也成为历史最高点,目前的股价已经接近历史新低。

  此外,科技企业发展需要资金支持,因而创始人往往会出售股份来融资,但为了保留对公司的控制权,因而会设计成同股不同权的结构。也就是创始人持有少数股份,但保留多数投票权,而投资者持有多数股份,但只有少数投票权,以此来兼顾对公司的控制以及融资发展的需要,诸如阿里巴巴等科技公司都有同股不同权的设计。但是A股之前不承认同股不同权,而美股则认可这一架构,所以阿里巴巴最终选择了到美股上市。

  而这一次科创板的设立,注册制是最大的亮点,其中的突破就是容许了亏损企业上市、同股不同权这两大科技企业的核心诉求,因而这意味着未来中国的优秀企业,诸如字节跳动、滴滴等可以考虑在科创板上市,而无需非要去美国上市。

   三、劣质供给一个也多。

  诚然,优质的供给从不嫌多,但是劣质的供给却是一个也嫌多,而19年A股市场遭遇了财务造假的巨大考验。

   劣币着实不少。

  最著名的就是“双康”,康美药业和康得新。就在19年4月30日,这两家公司同日公告爆雷。康美药业在4月30日公告了一份《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告》,公开承认由于公司核算账户资金时存在错误,造成货币资金多记达299亿。而康得新发布了《关于公司2018年度财务报告非标审计意见的专项说明》,其中负责公司审计的瑞华会计师事务所表示,对康得新公司122.1亿元的银行存款余额,无法判断其真实性、准确性及披露的恰当性。

  在5月17日,证监会微信公众号发文表示,18年底证监会日常监管发现,康美药业财务报告真实性存疑,涉嫌虚假陈述等违法违规,当即对公司立案调查。现已初步查明,康美药业披露的2016至2018年财务报告存在重大虚假,涉嫌违反《证券法》第63条等相关规定。一是使用虚假银行单据虚增存款,二是通过伪造业务凭证进行收入造假,三是部分资金转入关联方账户买卖本公司股票。

  而在7月5日,康得新公告称收到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显示康得新涉嫌在2015年至2018年期间,通过虚构销售业务等方式虚增营业收入,并通过虚构采购、生产、研发费用、产品运输费用等方式虚增营业成本、研发费用和销售费用,通过上述方式共虚增利润总额达119.2亿元。康得新所涉及的信息披露违法行为持续时间长、涉案金额巨大、手段极其恶劣、违法情节特别严重,证监会拟对康得新及主要责任人员在证券法规定的范围内顶格处罚并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而且不止是“双康”,今年以来新城控股、博信股份、ST天宝、*ST鹏起等,分别公告了实际控制人、董事长被刑事拘留或者是被采取强制措施,其背后的原因都涉及到了违法行为。

   劣币驱逐良币。

  而大部分涉嫌违法的企业都有类似的特点,就是融资规模巨大。康得新上市以后的股权类融资高达100亿,债券融资也有120亿,目前市值只有125亿。康美药业上市以后的股权类融资达到163亿,债券类融资更是高达516.5亿,目前市值只剩180亿。而“双康”当年都是著名的白马股,在顶峰时的市值均超过1000亿,目前均已经跌去80%以上。*ST鹏起上市以来累计股票融资42.6亿,目前市值只有36.5亿。*ST中科上市以来累计股票融资9.6亿,目前市值12亿。

  相比之下,A股中的股价之王贵州茅台,其上市以来的累计股票融资仅为22.4亿元,而目前市值高达1.2万亿,而港股中市值最大的腾讯控股,上市以来的累计股票融资为15.7亿人民币,而目前市值高达3万亿人民币。

  如果放任这些劣质企业持续上市,而这些企业又在源源不断的融资,就使得宝贵的金融资源被被浪费,社会财富被蒸发,导致了劣币驱逐良币。

   四、关键在于退市机制

   美股的成功在于大量退市。

  如何区分优质和劣质企业?在上市时其实根本无法区分。因而即便是在股市最为成功的美国,也难以避免会出现财务欺诈事件。比如说2001年时著名的安然欺诈事件,其在2000年时名列世界500强中的第16位,但在2001年承认做假账,从1997年到2001年间虚报利润5.86亿美元,并且未将巨额债务入账,随后在2001年末安然公司的股价跌至1美元以下,市值由巅峰的800亿美元跌至2亿美元以下,而在2002年初,纽交所称由于安然公司股价连续30天低于1美元,因而将安然股票从交易所除名。

  美国股市最大的优点,其实是在于其严格的退市制度。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1997年时美国上市公司的总数为8851家,而到了2018年下降至4397家,过去21年的上市公司总数减少了一半左右,平均每年减少212家,而考虑到美国每年IPO上市的公司数量约在100多家,这意味着过去21年美国每年退市的公司数量超过300家,折算成年均退市率高达5%以上。

  Wind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18年,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的上市股票数量保持在2500家左右,而平均每年退市160家,退市率超过6%。

  而A股市场自成立29年来,目前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总数为3648家,而退市股票仅为122家,平均每年退市的公司数量仅为4家左右,过去10年A股的年均退市率只有0.2%。

   严格规则退市,鼓励自愿退市。

  在美股,退市主要分成两类,一类是自愿退市,另一类是规则退市。

  根据美国Macey等在2008年的研究《Down and Out in the Stock Market: The Lawand Economics of the Delisting Process》,从1998年到2004年的7年间,纽约证交所自愿退市多达1032家,平均每年自愿退市100多家,而规则退市只有349家,平均每年被迫退市50家。而在NASDAQ七年退市的4133家公司中,自愿退市与规则退市大体各占一半。

  而在规则退市当中,因为“1美元退市标准”所导致的被动退市占据一半的比例。这其实是将退市的决定权交给投资者用脚投票,用市场化的力量来决定退市。

  中国的退市规则几经改进,在2012年时就引入了1元退市规则,也就是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就会触发退市,但是当年的闽灿坤B用六合一缩股,成功地摆脱了退市的命运,这使得这一退市规则过去形同虚设。

   退市规则全面从严。

  而在2018年,我国发布了最新版的退市规则,细化了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的实施标准和程序,同时切实提高了退市效率。而在2018年,出现了因为股价低于1元而退市的第一股中弘股份。

  今年以来已经有7只股票退市,而且*st长生等多家公司都发布公告,称其受到中国证监会的立案调查,如果因此受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并且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中被认定构成重大违法行为,或者因涉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被依法移送公安机关的,公司将因触及欺诈发行或者重大信息披露违法情形,公司股票交易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因而今年的退市率有望创出十年新高。

  而在科创板方面,则将实施最为严格的退市制度,设立了重大违法指标、交易类指标、财务类指标和规范类指标等四大退市指标,尤其是增设了市值指标,也就是连续20个股票交易日市值低于3亿元将终止退市,而且取消了暂停上市、恢复上市制度,此外因为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将永久性退出市场。

   五、优胜劣汰才有希望。

   处罚给力、才能保护到位。

  我国一直都有退市制度,但为何还是有人铤而走险,财务造假的数额触目惊心,一个关键问题在于违法成本太低。

  以康得新为例,尽管财务造假上百亿,但是其实际控制人钟某仅被处以90万罚款和终身禁入措施。原因是,按照现有的证券法193条,发行人、上市公司或者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披露信息,或者所披露的信息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三十万元以上六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因此90万罚款已经是现有证券法下能给出的顶格处罚。

  但是考虑到康得新过去的累计股票债券融资达到220亿,股票市值从峰值下跌的损失近千亿,而且其大部分股票都是由公众持有,因此康得新给投资者造成了数百亿的损失,这和区区几十万的罚款相比相差太远。

  而在美国2001年的安然财务造假被曝光之后,安然公司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罚款5亿美元,其时任CEO被判刑24年并罚款4500万美元,财务欺诈策划者被罚款2380万美元,公司创始人被罚款1200万美元。其会计师事务所安达信被判处司法公正罪后宣告破产,从此全球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变成四大。而三大投行花旗、摩根大通和美洲银行因为涉嫌欺诈,向安然公司的破产受害者分别支付了20亿,22亿和6900万美元的赔偿罚款。安然公司的投资者通过集体诉讼获得了71.4亿美元的和解赔偿金。

  因此,要想真正减少财务造假等违法行为,应该严惩违法者,同时加大对投资者的赔偿等保护制度,而我国相关的法律制度正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

  今年我国正在修订《证券法》,根据新浪财经援引证券时报,证监会原主席肖钢表示,证券法修订应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投资者保护需加强;二是要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加大处罚力度;三是在发行、交易等证券市场运作机制改革方面进行完善,为未来注册制全面实行提供法律保障。

  根据新浪财经援引证券时报,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副局长黄明近期表示,赔偿救济制度是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非常重要的制度安排。为此,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一是积极开展支持诉讼。二是积极推动先行赔付。三是创新实践示范判决。四是研究建立责令购回制度。五是推动建立证券集体诉讼制度。

   优胜劣汰就有希望。

  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在A股市场大家担心股票供给增加?原因是担心劣质供给,如果上市公司中有了太多的康美、康得新之类,就会极大损害上市公司整体的投资价值。而如果这些公司迟迟不能退市,那么市场可能会出现逆向选择,炒作垃圾资产。

  在通达信软件系统中,有一个著名的ST板块指数,类似于就是垃圾股指数,其在08年的最低值只有294点,而在2015年最高达到2809点,金融危机以后的底部最高涨幅超过8倍,远超上证指数,垃圾股的暴涨其实就意味着市场在投机,而优质的资产被抛弃。

  但自从2015年以来,ST板块指数已经跌去了70%。而在19年以来,在大盘指数整体上涨近20%的背景下,ST板块指数下跌了10%,这说明对垃圾股的炒作正在持续退潮,这是可喜的变化。

  过去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存在着各种刚性兑付,债券不违约,而股票也极少退市,这看似在保护投资者,其实是在鼓励投机和违规,导致了资源错配,资本市场的投资价值也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而在2018年,中国债券市场违约金额突破了1000亿人民币,今年的包商银行托管事件意味着银行领域的刚兑也被打破,而在退市新规下股市的退市力度也明显加大,这就有助于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

  因此,一方面,科创板的注册制引入源头活水,另一方面,严格退市制度出清劣质供给,那么中国资本市场就有望迎来新生,形成资本市场把资金提供给优秀企业、而优秀企业则为投资者创造财富的良性循环。

郑重声明: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退市的多吗,退市风险警示的股票就马上退市吗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