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宽基ETF今年以来涨幅榜:
常见行业ETF今年以来涨幅榜:
今天亏损4900多元,亏损比例0.33%,今年以来累计亏损4.47%,实盘以来累计盈利45.93%。ETF量化百万实盘的所有操作都是由量化交易程序自动完成的,没有任何人为干扰。
今天A股市场探底回升,最终收盘,科创50上涨0.5%,中证500上涨0.21%,中证1000上涨0.19%,其它常见宽基指数下跌,其中创业板50下跌超过1%。
上午百万实盘随着市场下跌不断卖出,最低把仓位降低到10%。下午市场反弹,随后买入了10%的科创50和10%的沪深300,把仓位增加到30%。
新奔跑二号调仓如下:
中午版:继续持有酒、传媒、恒生和证券。
中午版:继续持有酒、传媒、恒生和证券。
【百万实盘今日详细交易记录】
开盘仓位50%,持有40%的上证50和10%的奔跑二号。
10:15卖出10%的上证50,仓位下降到40%。
10:55卖出10%的上证50,仓位下降到30%。
11:25卖出10%的上证50,仓位下降到20%。
13:00卖出10%的上证50,仓位下降到10%。
13:55买入10%的科创50,仓位增加到20%。
14:30买入10%的沪深300,仓位增加到30%。
收盘仓位30%,持有10%科创50、10%的沪深300和10%的奔跑二号。
今日盈利:-4945元
今日收盘总资金:145.93万元
当前回撤:8.45%
实盘开始时间:2020年4月27日
实盘初始资金:100万
实盘以来最大回撤:2021年8月4日总资金为159.39万元,为本次回撤的最高点,2022年4月26日总资金为131.7万元,是本次回撤的最低点,回撤比例约17.37%。
【宜昌白云飞投资体系】
1、买什么?“指数基金 动量轮动”,买涨得最好的指数基金,永远只骑快马。
2、怎么买?“趋势跟踪”,跟随价格,涨了就买,跌了就卖,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
3、买多少?“适当分散”,通过多品种多周期的分散让资金有序进出。
4、如何执行?“量化交易 机械执行”,把投资策略固化成数学模型,用模型代替人为的主观判断,然后严格按模型给出的信号机械执行。
为了方便大家一起研究轮动策略,我们建立了云飞量化模拟系统,系统解决了宜昌白云飞投资体系中的“指数基金,动量轮动,趋势跟踪,量化交易,适当分散,机械执行”等所有环节。
量化交易情况下,散户还有机会盈利吗?
这几天,朋友圈流传一份前量化私募交易员讲量化内幕的文章,我是半夜看的,正好最近量化也比较火,而我恰好有几个同学正好是这个领域的:一个是上海某大型私募的交易员,一个是我高中同学、国内TOP5数学系本科后来在美国名校读金融数学后留下来做量化的,还有个国内顶尖大学理工男副业自编软件炒股的。我找他们聊了下,大体上认可了这篇文章里的说法,并且我自己也有一些感受,先说结论:
量化作为一种策略或工具是不错的,甚至会是一个趋势,但只能赚取市场平均的收益,要赚取庞大的超额收益,不可能仅靠量化。
一、量化策略不可能完美
用数学的方法炒股,并期望取得稳定收益的,无非是理工男的一种傲慢心理:感觉世间万物都能被某种数学的方式表达并且可预测,还不够,还要靠这个盈利。我曾经也是个技术控,但年纪越大越觉得人类其实很渺小的,别说自然界,股市这样的复杂系统不光涉及很多可量化的因子,还涉及人类群体性这样的很难量化的因子。所以大逻辑上,妄图用量化的方式去预测不可量化的系统,本身就是错的。
这点,交易员写的文章里也提到了:国内量化策略同质化严重,而且当采用相近策略的基金共同交易时,交易窗口变得很拥挤。其结果就是比如大家都会在开盘买入某个股票且无视价格,因为策略选出的票几乎都类似。
其实不光国内,我国外那个同学也提到,华尔街的量化也很内卷,这导致国外的市场波动一点不比国内小。
二、量化过于注重短周期,在加速市场轮动的同时与市场固有周期始终存在错配
文章提到,量化策略的周期一般是2、7、13、19等,周期普遍比较短。这点,我的几个朋友也表示,不同策略的周期差异很大,有些量化混合人工的低频策略,持股周期也不短,但不可否认的是,纯量化的策略周期一般不超过一周。这是一个惊人的换手率。
从2020年起,我感觉市场的风格化极其明显,到了今年,板块轮动极其迅速,一般一个季度就炒作一个板块:一季度的白马、二季度锂电和芯片、三季度周期股,四季度现在来看估计是医药和大金融了。
不光板块轮动很快,单票从底部到顶部再回落的速度也超乎以前:你打开云天化、云铝股份这些股的日K线图就可以感受到了。我不敢说这几个典型的K线图就是量化做出来的,但不可否认,量化追涨杀跌、短期限的特性强化了这种票的走势,也就是涨时涨过头、跌时跌过头,似乎已经跟股票本身的估值无关了。
但是,市场固有的周期并不会因为量化策略的加入而变快。
猪有4年周期,铜、铝等周期品种就更明显了,铜本身有投资开发周期,巨长无比;普通工业品、酒这样的消费品也都有一定的产能、库存周期。往大了说,就是各行各业都有它逃不掉的周期属性,或强或弱而已。
这就导致,量化策略的周期与行业周期是完全无法匹配的,所以量化策略只能起到一个煽风点火的作用,对于行业的深度研究并获取一线信息才能真正把握住行业大机会,而这,也是我认为人工还是可以战胜量化的,散户还是有机会的。
量化交易情况下,散户还有机会盈利吗?
这几天,朋友圈流传一份前量化私募交易员讲量化内幕的文章,我是半夜看的,正好最近量化也比较火,而我恰好有几个同学正好是这个领域的:一个是上海某大型私募的交易员,一个是我高中同学、国内TOP5数学系本科后来在美国名校读金融数学后留下来做量化的,还有个国内顶尖大学理工男副业自编软件炒股的。我找他们聊了下,大体上认可了这篇文章里的说法,并且我自己也有一些感受,先说结论:
量化作为一种策略或工具是不错的,甚至会是一个趋势,但只能赚取市场平均的收益,要赚取庞大的超额收益,不可能仅靠量化。
一、量化策略不可能完美
用数学的方法炒股,并期望取得稳定收益的,无非是理工男的一种傲慢心理:感觉世间万物都能被某种数学的方式表达并且可预测,还不够,还要靠这个盈利。我曾经也是个技术控,但年纪越大越觉得人类其实很渺小的,别说自然界,股市这样的复杂系统不光涉及很多可量化的因子,还涉及人类群体性这样的很难量化的因子。所以大逻辑上,妄图用量化的方式去预测不可量化的系统,本身就是错的。
这点,交易员写的文章里也提到了:国内量化策略同质化严重,而且当采用相近策略的基金共同交易时,交易窗口变得很拥挤。其结果就是比如大家都会在开盘买入某个股票且无视价格,因为策略选出的票几乎都类似。
其实不光国内,我国外那个同学也提到,华尔街的量化也很内卷,这导致国外的市场波动一点不比国内小。
二、量化过于注重短周期,在加速市场轮动的同时与市场固有周期始终存在错配
文章提到,量化策略的周期一般是2、7、13、19等,周期普遍比较短。这点,我的几个朋友也表示,不同策略的周期差异很大,有些量化混合人工的低频策略,持股周期也不短,但不可否认的是,纯量化的策略周期一般不超过一周。这是一个惊人的换手率。
从2020年起,我感觉市场的风格化极其明显,到了今年,板块轮动极其迅速,一般一个季度就炒作一个板块:一季度的白马、二季度锂电和芯片、三季度周期股,四季度现在来看估计是医药和大金融了。
不光板块轮动很快,单票从底部到顶部再回落的速度也超乎以前:你打开云天化、云铝股份这些股的日K线图就可以感受到了。我不敢说这几个典型的K线图就是量化做出来的,但不可否认,量化追涨杀跌、短期限的特性强化了这种票的走势,也就是涨时涨过头、跌时跌过头,似乎已经跟股票本身的估值无关了。
但是,市场固有的周期并不会因为量化策略的加入而变快。
猪有4年周期,铜、铝等周期品种就更明显了,铜本身有投资开发周期,巨长无比;普通工业品、酒这样的消费品也都有一定的产能、库存周期。往大了说,就是各行各业都有它逃不掉的周期属性,或强或弱而已。
这就导致,量化策略的周期与行业周期是完全无法匹配的,所以量化策略只能起到一个煽风点火的作用,对于行业的深度研究并获取一线信息才能真正把握住行业大机会,而这,也是我认为人工还是可以战胜量化的,散户还是有机会的。
量化交易情况下,散户还有机会盈利吗?
这几天,朋友圈流传一份前量化私募交易员讲量化内幕的文章,我是半夜看的,正好最近量化也比较火,而我恰好有几个同学正好是这个领域的:一个是上海某大型私募的交易员,一个是我高中同学、国内TOP5数学系本科后来在美国名校读金融数学后留下来做量化的,还有个国内顶尖大学理工男副业自编软件炒股的。我找他们聊了下,大体上认可了这篇文章里的说法,并且我自己也有一些感受,先说结论:
量化作为一种策略或工具是不错的,甚至会是一个趋势,但只能赚取市场平均的收益,要赚取庞大的超额收益,不可能仅靠量化。
一、量化策略不可能完美
用数学的方法炒股,并期望取得稳定收益的,无非是理工男的一种傲慢心理:感觉世间万物都能被某种数学的方式表达并且可预测,还不够,还要靠这个盈利。我曾经也是个技术控,但年纪越大越觉得人类其实很渺小的,别说自然界,股市这样的复杂系统不光涉及很多可量化的因子,还涉及人类群体性这样的很难量化的因子。所以大逻辑上,妄图用量化的方式去预测不可量化的系统,本身就是错的。
这点,交易员写的文章里也提到了:国内量化策略同质化严重,而且当采用相近策略的基金共同交易时,交易窗口变得很拥挤。其结果就是比如大家都会在开盘买入某个股票且无视价格,因为策略选出的票几乎都类似。
其实不光国内,我国外那个同学也提到,华尔街的量化也很内卷,这导致国外的市场波动一点不比国内小。
二、量化过于注重短周期,在加速市场轮动的同时与市场固有周期始终存在错配
文章提到,量化策略的周期一般是2、7、13、19等,周期普遍比较短。这点,我的几个朋友也表示,不同策略的周期差异很大,有些量化混合人工的低频策略,持股周期也不短,但不可否认的是,纯量化的策略周期一般不超过一周。这是一个惊人的换手率。
从2020年起,我感觉市场的风格化极其明显,到了今年,板块轮动极其迅速,一般一个季度就炒作一个板块:一季度的白马、二季度锂电和芯片、三季度周期股,四季度现在来看估计是医药和大金融了。
不光板块轮动很快,单票从底部到顶部再回落的速度也超乎以前:你打开云天化、云铝股份这些股的日K线图就可以感受到了。我不敢说这几个典型的K线图就是量化做出来的,但不可否认,量化追涨杀跌、短期限的特性强化了这种票的走势,也就是涨时涨过头、跌时跌过头,似乎已经跟股票本身的估值无关了。
但是,市场固有的周期并不会因为量化策略的加入而变快。
猪有4年周期,铜、铝等周期品种就更明显了,铜本身有投资开发周期,巨长无比;普通工业品、酒这样的消费品也都有一定的产能、库存周期。往大了说,就是各行各业都有它逃不掉的周期属性,或强或弱而已。
这就导致,量化策略的周期与行业周期是完全无法匹配的,所以量化策略只能起到一个煽风点火的作用,对于行业的深度研究并获取一线信息才能真正把握住行业大机会,而这,也是我认为人工还是可以战胜量化的,散户还是有机会的。
量化交易情况下,散户还有机会盈利吗?
这几天,朋友圈流传一份前量化私募交易员讲量化内幕的文章,我是半夜看的,正好最近量化也比较火,而我恰好有几个同学正好是这个领域的:一个是上海某大型私募的交易员,一个是我高中同学、国内TOP5数学系本科后来在美国名校读金融数学后留下来做量化的,还有个国内顶尖大学理工男副业自编软件炒股的。我找他们聊了下,大体上认可了这篇文章里的说法,并且我自己也有一些感受,先说结论:
量化作为一种策略或工具是不错的,甚至会是一个趋势,但只能赚取市场平均的收益,要赚取庞大的超额收益,不可能仅靠量化。
一、量化策略不可能完美
用数学的方法炒股,并期望取得稳定收益的,无非是理工男的一种傲慢心理:感觉世间万物都能被某种数学的方式表达并且可预测,还不够,还要靠这个盈利。我曾经也是个技术控,但年纪越大越觉得人类其实很渺小的,别说自然界,股市这样的复杂系统不光涉及很多可量化的因子,还涉及人类群体性这样的很难量化的因子。所以大逻辑上,妄图用量化的方式去预测不可量化的系统,本身就是错的。
这点,交易员写的文章里也提到了:国内量化策略同质化严重,而且当采用相近策略的基金共同交易时,交易窗口变得很拥挤。其结果就是比如大家都会在开盘买入某个股票且无视价格,因为策略选出的票几乎都类似。
其实不光国内,我国外那个同学也提到,华尔街的量化也很内卷,这导致国外的市场波动一点不比国内小。
二、量化过于注重短周期,在加速市场轮动的同时与市场固有周期始终存在错配
文章提到,量化策略的周期一般是2、7、13、19等,周期普遍比较短。这点,我的几个朋友也表示,不同策略的周期差异很大,有些量化混合人工的低频策略,持股周期也不短,但不可否认的是,纯量化的策略周期一般不超过一周。这是一个惊人的换手率。
从2020年起,我感觉市场的风格化极其明显,到了今年,板块轮动极其迅速,一般一个季度就炒作一个板块:一季度的白马、二季度锂电和芯片、三季度周期股,四季度现在来看估计是医药和大金融了。
不光板块轮动很快,单票从底部到顶部再回落的速度也超乎以前:你打开云天化、云铝股份这些股的日K线图就可以感受到了。我不敢说这几个典型的K线图就是量化做出来的,但不可否认,量化追涨杀跌、短期限的特性强化了这种票的走势,也就是涨时涨过头、跌时跌过头,似乎已经跟股票本身的估值无关了。
但是,市场固有的周期并不会因为量化策略的加入而变快。
猪有4年周期,铜、铝等周期品种就更明显了,铜本身有投资开发周期,巨长无比;普通工业品、酒这样的消费品也都有一定的产能、库存周期。往大了说,就是各行各业都有它逃不掉的周期属性,或强或弱而已。
这就导致,量化策略的周期与行业周期是完全无法匹配的,所以量化策略只能起到一个煽风点火的作用,对于行业的深度研究并获取一线信息才能真正把握住行业大机会,而这,也是我认为人工还是可以战胜量化的,散户还是有机会的。
量化交易情况下,散户还有机会盈利吗?
这几天,朋友圈流传一份前量化私募交易员讲量化内幕的文章,我是半夜看的,正好最近量化也比较火,而我恰好有几个同学正好是这个领域的:一个是上海某大型私募的交易员,一个是我高中同学、国内TOP5数学系本科后来在美国名校读金融数学后留下来做量化的,还有个国内顶尖大学理工男副业自编软件炒股的。我找他们聊了下,大体上认可了这篇文章里的说法,并且我自己也有一些感受,先说结论:
量化作为一种策略或工具是不错的,甚至会是一个趋势,但只能赚取市场平均的收益,要赚取庞大的超额收益,不可能仅靠量化。
一、量化策略不可能完美
用数学的方法炒股,并期望取得稳定收益的,无非是理工男的一种傲慢心理:感觉世间万物都能被某种数学的方式表达并且可预测,还不够,还要靠这个盈利。我曾经也是个技术控,但年纪越大越觉得人类其实很渺小的,别说自然界,股市这样的复杂系统不光涉及很多可量化的因子,还涉及人类群体性这样的很难量化的因子。所以大逻辑上,妄图用量化的方式去预测不可量化的系统,本身就是错的。
这点,交易员写的文章里也提到了:国内量化策略同质化严重,而且当采用相近策略的基金共同交易时,交易窗口变得很拥挤。其结果就是比如大家都会在开盘买入某个股票且无视价格,因为策略选出的票几乎都类似。
其实不光国内,我国外那个同学也提到,华尔街的量化也很内卷,这导致国外的市场波动一点不比国内小。
二、量化过于注重短周期,在加速市场轮动的同时与市场固有周期始终存在错配
文章提到,量化策略的周期一般是2、7、13、19等,周期普遍比较短。这点,我的几个朋友也表示,不同策略的周期差异很大,有些量化混合人工的低频策略,持股周期也不短,但不可否认的是,纯量化的策略周期一般不超过一周。这是一个惊人的换手率。
从2020年起,我感觉市场的风格化极其明显,到了今年,板块轮动极其迅速,一般一个季度就炒作一个板块:一季度的白马、二季度锂电和芯片、三季度周期股,四季度现在来看估计是医药和大金融了。
不光板块轮动很快,单票从底部到顶部再回落的速度也超乎以前:你打开云天化、云铝股份这些股的日K线图就可以感受到了。我不敢说这几个典型的K线图就是量化做出来的,但不可否认,量化追涨杀跌、短期限的特性强化了这种票的走势,也就是涨时涨过头、跌时跌过头,似乎已经跟股票本身的估值无关了。
但是,市场固有的周期并不会因为量化策略的加入而变快。
猪有4年周期,铜、铝等周期品种就更明显了,铜本身有投资开发周期,巨长无比;普通工业品、酒这样的消费品也都有一定的产能、库存周期。往大了说,就是各行各业都有它逃不掉的周期属性,或强或弱而已。
这就导致,量化策略的周期与行业周期是完全无法匹配的,所以量化策略只能起到一个煽风点火的作用,对于行业的深度研究并获取一线信息才能真正把握住行业大机会,而这,也是我认为人工还是可以战胜量化的,散户还是有机会的。
量化交易情况下,散户还有机会盈利吗?
这几天,朋友圈流传一份前量化私募交易员讲量化内幕的文章,我是半夜看的,正好最近量化也比较火,而我恰好有几个同学正好是这个领域的:一个是上海某大型私募的交易员,一个是我高中同学、国内TOP5数学系本科后来在美国名校读金融数学后留下来做量化的,还有个国内顶尖大学理工男副业自编软件炒股的。我找他们聊了下,大体上认可了这篇文章里的说法,并且我自己也有一些感受,先说结论:
量化作为一种策略或工具是不错的,甚至会是一个趋势,但只能赚取市场平均的收益,要赚取庞大的超额收益,不可能仅靠量化。
一、量化策略不可能完美
用数学的方法炒股,并期望取得稳定收益的,无非是理工男的一种傲慢心理:感觉世间万物都能被某种数学的方式表达并且可预测,还不够,还要靠这个盈利。我曾经也是个技术控,但年纪越大越觉得人类其实很渺小的,别说自然界,股市这样的复杂系统不光涉及很多可量化的因子,还涉及人类群体性这样的很难量化的因子。所以大逻辑上,妄图用量化的方式去预测不可量化的系统,本身就是错的。
这点,交易员写的文章里也提到了:国内量化策略同质化严重,而且当采用相近策略的基金共同交易时,交易窗口变得很拥挤。其结果就是比如大家都会在开盘买入某个股票且无视价格,因为策略选出的票几乎都类似。
其实不光国内,我国外那个同学也提到,华尔街的量化也很内卷,这导致国外的市场波动一点不比国内小。
二、量化过于注重短周期,在加速市场轮动的同时与市场固有周期始终存在错配
文章提到,量化策略的周期一般是2、7、13、19等,周期普遍比较短。这点,我的几个朋友也表示,不同策略的周期差异很大,有些量化混合人工的低频策略,持股周期也不短,但不可否认的是,纯量化的策略周期一般不超过一周。这是一个惊人的换手率。
从2020年起,我感觉市场的风格化极其明显,到了今年,板块轮动极其迅速,一般一个季度就炒作一个板块:一季度的白马、二季度锂电和芯片、三季度周期股,四季度现在来看估计是医药和大金融了。
不光板块轮动很快,单票从底部到顶部再回落的速度也超乎以前:你打开云天化、云铝股份这些股的日K线图就可以感受到了。我不敢说这几个典型的K线图就是量化做出来的,但不可否认,量化追涨杀跌、短期限的特性强化了这种票的走势,也就是涨时涨过头、跌时跌过头,似乎已经跟股票本身的估值无关了。
但是,市场固有的周期并不会因为量化策略的加入而变快。
猪有4年周期,铜、铝等周期品种就更明显了,铜本身有投资开发周期,巨长无比;普通工业品、酒这样的消费品也都有一定的产能、库存周期。往大了说,就是各行各业都有它逃不掉的周期属性,或强或弱而已。
这就导致,量化策略的周期与行业周期是完全无法匹配的,所以量化策略只能起到一个煽风点火的作用,对于行业的深度研究并获取一线信息才能真正把握住行业大机会,而这,也是我认为人工还是可以战胜量化的,散户还是有机会的。
量化交易情况下,散户还有机会盈利吗?
这几天,朋友圈流传一份前量化私募交易员讲量化内幕的文章,我是半夜看的,正好最近量化也比较火,而我恰好有几个同学正好是这个领域的:一个是上海某大型私募的交易员,一个是我高中同学、国内TOP5数学系本科后来在美国名校读金融数学后留下来做量化的,还有个国内顶尖大学理工男副业自编软件炒股的。我找他们聊了下,大体上认可了这篇文章里的说法,并且我自己也有一些感受,先说结论:
量化作为一种策略或工具是不错的,甚至会是一个趋势,但只能赚取市场平均的收益,要赚取庞大的超额收益,不可能仅靠量化。
一、量化策略不可能完美
用数学的方法炒股,并期望取得稳定收益的,无非是理工男的一种傲慢心理:感觉世间万物都能被某种数学的方式表达并且可预测,还不够,还要靠这个盈利。我曾经也是个技术控,但年纪越大越觉得人类其实很渺小的,别说自然界,股市这样的复杂系统不光涉及很多可量化的因子,还涉及人类群体性这样的很难量化的因子。所以大逻辑上,妄图用量化的方式去预测不可量化的系统,本身就是错的。
这点,交易员写的文章里也提到了:国内量化策略同质化严重,而且当采用相近策略的基金共同交易时,交易窗口变得很拥挤。其结果就是比如大家都会在开盘买入某个股票且无视价格,因为策略选出的票几乎都类似。
其实不光国内,我国外那个同学也提到,华尔街的量化也很内卷,这导致国外的市场波动一点不比国内小。
二、量化过于注重短周期,在加速市场轮动的同时与市场固有周期始终存在错配
文章提到,量化策略的周期一般是2、7、13、19等,周期普遍比较短。这点,我的几个朋友也表示,不同策略的周期差异很大,有些量化混合人工的低频策略,持股周期也不短,但不可否认的是,纯量化的策略周期一般不超过一周。这是一个惊人的换手率。
从2020年起,我感觉市场的风格化极其明显,到了今年,板块轮动极其迅速,一般一个季度就炒作一个板块:一季度的白马、二季度锂电和芯片、三季度周期股,四季度现在来看估计是医药和大金融了。
不光板块轮动很快,单票从底部到顶部再回落的速度也超乎以前:你打开云天化、云铝股份这些股的日K线图就可以感受到了。我不敢说这几个典型的K线图就是量化做出来的,但不可否认,量化追涨杀跌、短期限的特性强化了这种票的走势,也就是涨时涨过头、跌时跌过头,似乎已经跟股票本身的估值无关了。
但是,市场固有的周期并不会因为量化策略的加入而变快。
猪有4年周期,铜、铝等周期品种就更明显了,铜本身有投资开发周期,巨长无比;普通工业品、酒这样的消费品也都有一定的产能、库存周期。往大了说,就是各行各业都有它逃不掉的周期属性,或强或弱而已。
这就导致,量化策略的周期与行业周期是完全无法匹配的,所以量化策略只能起到一个煽风点火的作用,对于行业的深度研究并获取一线信息才能真正把握住行业大机会,而这,也是我认为人工还是可以战胜量化的,散户还是有机会的。
量化交易情况下,散户还有机会盈利吗?
这几天,朋友圈流传一份前量化私募交易员讲量化内幕的文章,我是半夜看的,正好最近量化也比较火,而我恰好有几个同学正好是这个领域的:一个是上海某大型私募的交易员,一个是我高中同学、国内TOP5数学系本科后来在美国名校读金融数学后留下来做量化的,还有个国内顶尖大学理工男副业自编软件炒股的。我找他们聊了下,大体上认可了这篇文章里的说法,并且我自己也有一些感受,先说结论:
量化作为一种策略或工具是不错的,甚至会是一个趋势,但只能赚取市场平均的收益,要赚取庞大的超额收益,不可能仅靠量化。
一、量化策略不可能完美
用数学的方法炒股,并期望取得稳定收益的,无非是理工男的一种傲慢心理:感觉世间万物都能被某种数学的方式表达并且可预测,还不够,还要靠这个盈利。我曾经也是个技术控,但年纪越大越觉得人类其实很渺小的,别说自然界,股市这样的复杂系统不光涉及很多可量化的因子,还涉及人类群体性这样的很难量化的因子。所以大逻辑上,妄图用量化的方式去预测不可量化的系统,本身就是错的。
这点,交易员写的文章里也提到了:国内量化策略同质化严重,而且当采用相近策略的基金共同交易时,交易窗口变得很拥挤。其结果就是比如大家都会在开盘买入某个股票且无视价格,因为策略选出的票几乎都类似。
其实不光国内,我国外那个同学也提到,华尔街的量化也很内卷,这导致国外的市场波动一点不比国内小。
二、量化过于注重短周期,在加速市场轮动的同时与市场固有周期始终存在错配
文章提到,量化策略的周期一般是2、7、13、19等,周期普遍比较短。这点,我的几个朋友也表示,不同策略的周期差异很大,有些量化混合人工的低频策略,持股周期也不短,但不可否认的是,纯量化的策略周期一般不超过一周。这是一个惊人的换手率。
从2020年起,我感觉市场的风格化极其明显,到了今年,板块轮动极其迅速,一般一个季度就炒作一个板块:一季度的白马、二季度锂电和芯片、三季度周期股,四季度现在来看估计是医药和大金融了。
不光板块轮动很快,单票从底部到顶部再回落的速度也超乎以前:你打开云天化、云铝股份这些股的日K线图就可以感受到了。我不敢说这几个典型的K线图就是量化做出来的,但不可否认,量化追涨杀跌、短期限的特性强化了这种票的走势,也就是涨时涨过头、跌时跌过头,似乎已经跟股票本身的估值无关了。
但是,市场固有的周期并不会因为量化策略的加入而变快。
猪有4年周期,铜、铝等周期品种就更明显了,铜本身有投资开发周期,巨长无比;普通工业品、酒这样的消费品也都有一定的产能、库存周期。往大了说,就是各行各业都有它逃不掉的周期属性,或强或弱而已。
这就导致,量化策略的周期与行业周期是完全无法匹配的,所以量化策略只能起到一个煽风点火的作用,对于行业的深度研究并获取一线信息才能真正把握住行业大机会,而这,也是我认为人工还是可以战胜量化的,散户还是有机会的。
量化交易情况下,散户还有机会盈利吗?
这几天,朋友圈流传一份前量化私募交易员讲量化内幕的文章,我是半夜看的,正好最近量化也比较火,而我恰好有几个同学正好是这个领域的:一个是上海某大型私募的交易员,一个是我高中同学、国内TOP5数学系本科后来在美国名校读金融数学后留下来做量化的,还有个国内顶尖大学理工男副业自编软件炒股的。我找他们聊了下,大体上认可了这篇文章里的说法,并且我自己也有一些感受,先说结论:
量化作为一种策略或工具是不错的,甚至会是一个趋势,但只能赚取市场平均的收益,要赚取庞大的超额收益,不可能仅靠量化。
一、量化策略不可能完美
用数学的方法炒股,并期望取得稳定收益的,无非是理工男的一种傲慢心理:感觉世间万物都能被某种数学的方式表达并且可预测,还不够,还要靠这个盈利。我曾经也是个技术控,但年纪越大越觉得人类其实很渺小的,别说自然界,股市这样的复杂系统不光涉及很多可量化的因子,还涉及人类群体性这样的很难量化的因子。所以大逻辑上,妄图用量化的方式去预测不可量化的系统,本身就是错的。
这点,交易员写的文章里也提到了:国内量化策略同质化严重,而且当采用相近策略的基金共同交易时,交易窗口变得很拥挤。其结果就是比如大家都会在开盘买入某个股票且无视价格,因为策略选出的票几乎都类似。
其实不光国内,我国外那个同学也提到,华尔街的量化也很内卷,这导致国外的市场波动一点不比国内小。
二、量化过于注重短周期,在加速市场轮动的同时与市场固有周期始终存在错配
文章提到,量化策略的周期一般是2、7、13、19等,周期普遍比较短。这点,我的几个朋友也表示,不同策略的周期差异很大,有些量化混合人工的低频策略,持股周期也不短,但不可否认的是,纯量化的策略周期一般不超过一周。这是一个惊人的换手率。
从2020年起,我感觉市场的风格化极其明显,到了今年,板块轮动极其迅速,一般一个季度就炒作一个板块:一季度的白马、二季度锂电和芯片、三季度周期股,四季度现在来看估计是医药和大金融了。
不光板块轮动很快,单票从底部到顶部再回落的速度也超乎以前:你打开云天化、云铝股份这些股的日K线图就可以感受到了。我不敢说这几个典型的K线图就是量化做出来的,但不可否认,量化追涨杀跌、短期限的特性强化了这种票的走势,也就是涨时涨过头、跌时跌过头,似乎已经跟股票本身的估值无关了。
但是,市场固有的周期并不会因为量化策略的加入而变快。
猪有4年周期,铜、铝等周期品种就更明显了,铜本身有投资开发周期,巨长无比;普通工业品、酒这样的消费品也都有一定的产能、库存周期。往大了说,就是各行各业都有它逃不掉的周期属性,或强或弱而已。
这就导致,量化策略的周期与行业周期是完全无法匹配的,所以量化策略只能起到一个煽风点火的作用,对于行业的深度研究并获取一线信息才能真正把握住行业大机会,而这,也是我认为人工还是可以战胜量化的,散户还是有机会的。
量化交易情况下,散户还有机会盈利吗?
这几天,朋友圈流传一份前量化私募交易员讲量化内幕的文章,我是半夜看的,正好最近量化也比较火,而我恰好有几个同学正好是这个领域的:一个是上海某大型私募的交易员,一个是我高中同学、国内TOP5数学系本科后来在美国名校读金融数学后留下来做量化的,还有个国内顶尖大学理工男副业自编软件炒股的。我找他们聊了下,大体上认可了这篇文章里的说法,并且我自己也有一些感受,先说结论:
量化作为一种策略或工具是不错的,甚至会是一个趋势,但只能赚取市场平均的收益,要赚取庞大的超额收益,不可能仅靠量化。
一、量化策略不可能完美
用数学的方法炒股,并期望取得稳定收益的,无非是理工男的一种傲慢心理:感觉世间万物都能被某种数学的方式表达并且可预测,还不够,还要靠这个盈利。我曾经也是个技术控,但年纪越大越觉得人类其实很渺小的,别说自然界,股市这样的复杂系统不光涉及很多可量化的因子,还涉及人类群体性这样的很难量化的因子。所以大逻辑上,妄图用量化的方式去预测不可量化的系统,本身就是错的。
这点,交易员写的文章里也提到了:国内量化策略同质化严重,而且当采用相近策略的基金共同交易时,交易窗口变得很拥挤。其结果就是比如大家都会在开盘买入某个股票且无视价格,因为策略选出的票几乎都类似。
其实不光国内,我国外那个同学也提到,华尔街的量化也很内卷,这导致国外的市场波动一点不比国内小。
二、量化过于注重短周期,在加速市场轮动的同时与市场固有周期始终存在错配
文章提到,量化策略的周期一般是2、7、13、19等,周期普遍比较短。这点,我的几个朋友也表示,不同策略的周期差异很大,有些量化混合人工的低频策略,持股周期也不短,但不可否认的是,纯量化的策略周期一般不超过一周。这是一个惊人的换手率。
从2020年起,我感觉市场的风格化极其明显,到了今年,板块轮动极其迅速,一般一个季度就炒作一个板块:一季度的白马、二季度锂电和芯片、三季度周期股,四季度现在来看估计是医药和大金融了。
不光板块轮动很快,单票从底部到顶部再回落的速度也超乎以前:你打开云天化、云铝股份这些股的日K线图就可以感受到了。我不敢说这几个典型的K线图就是量化做出来的,但不可否认,量化追涨杀跌、短期限的特性强化了这种票的走势,也就是涨时涨过头、跌时跌过头,似乎已经跟股票本身的估值无关了。
但是,市场固有的周期并不会因为量化策略的加入而变快。
猪有4年周期,铜、铝等周期品种就更明显了,铜本身有投资开发周期,巨长无比;普通工业品、酒这样的消费品也都有一定的产能、库存周期。往大了说,就是各行各业都有它逃不掉的周期属性,或强或弱而已。
这就导致,量化策略的周期与行业周期是完全无法匹配的,所以量化策略只能起到一个煽风点火的作用,对于行业的深度研究并获取一线信息才能真正把握住行业大机会,而这,也是我认为人工还是可以战胜量化的,散户还是有机会的。
量化交易情况下,散户还有机会盈利吗?
这几天,朋友圈流传一份前量化私募交易员讲量化内幕的文章,我是半夜看的,正好最近量化也比较火,而我恰好有几个同学正好是这个领域的:一个是上海某大型私募的交易员,一个是我高中同学、国内TOP5数学系本科后来在美国名校读金融数学后留下来做量化的,还有个国内顶尖大学理工男副业自编软件炒股的。我找他们聊了下,大体上认可了这篇文章里的说法,并且我自己也有一些感受,先说结论:
量化作为一种策略或工具是不错的,甚至会是一个趋势,但只能赚取市场平均的收益,要赚取庞大的超额收益,不可能仅靠量化。
一、量化策略不可能完美
用数学的方法炒股,并期望取得稳定收益的,无非是理工男的一种傲慢心理:感觉世间万物都能被某种数学的方式表达并且可预测,还不够,还要靠这个盈利。我曾经也是个技术控,但年纪越大越觉得人类其实很渺小的,别说自然界,股市这样的复杂系统不光涉及很多可量化的因子,还涉及人类群体性这样的很难量化的因子。所以大逻辑上,妄图用量化的方式去预测不可量化的系统,本身就是错的。
这点,交易员写的文章里也提到了:国内量化策略同质化严重,而且当采用相近策略的基金共同交易时,交易窗口变得很拥挤。其结果就是比如大家都会在开盘买入某个股票且无视价格,因为策略选出的票几乎都类似。
其实不光国内,我国外那个同学也提到,华尔街的量化也很内卷,这导致国外的市场波动一点不比国内小。
二、量化过于注重短周期,在加速市场轮动的同时与市场固有周期始终存在错配
文章提到,量化策略的周期一般是2、7、13、19等,周期普遍比较短。这点,我的几个朋友也表示,不同策略的周期差异很大,有些量化混合人工的低频策略,持股周期也不短,但不可否认的是,纯量化的策略周期一般不超过一周。这是一个惊人的换手率。
从2020年起,我感觉市场的风格化极其明显,到了今年,板块轮动极其迅速,一般一个季度就炒作一个板块:一季度的白马、二季度锂电和芯片、三季度周期股,四季度现在来看估计是医药和大金融了。
不光板块轮动很快,单票从底部到顶部再回落的速度也超乎以前:你打开云天化、云铝股份这些股的日K线图就可以感受到了。我不敢说这几个典型的K线图就是量化做出来的,但不可否认,量化追涨杀跌、短期限的特性强化了这种票的走势,也就是涨时涨过头、跌时跌过头,似乎已经跟股票本身的估值无关了。
但是,市场固有的周期并不会因为量化策略的加入而变快。
猪有4年周期,铜、铝等周期品种就更明显了,铜本身有投资开发周期,巨长无比;普通工业品、酒这样的消费品也都有一定的产能、库存周期。往大了说,就是各行各业都有它逃不掉的周期属性,或强或弱而已。
这就导致,量化策略的周期与行业周期是完全无法匹配的,所以量化策略只能起到一个煽风点火的作用,对于行业的深度研究并获取一线信息才能真正把握住行业大机会,而这,也是我认为人工还是可以战胜量化的,散户还是有机会的。
量化交易情况下,散户还有机会盈利吗?
这几天,朋友圈流传一份前量化私募交易员讲量化内幕的文章,我是半夜看的,正好最近量化也比较火,而我恰好有几个同学正好是这个领域的:一个是上海某大型私募的交易员,一个是我高中同学、国内TOP5数学系本科后来在美国名校读金融数学后留下来做量化的,还有个国内顶尖大学理工男副业自编软件炒股的。我找他们聊了下,大体上认可了这篇文章里的说法,并且我自己也有一些感受,先说结论:
量化作为一种策略或工具是不错的,甚至会是一个趋势,但只能赚取市场平均的收益,要赚取庞大的超额收益,不可能仅靠量化。
一、量化策略不可能完美
用数学的方法炒股,并期望取得稳定收益的,无非是理工男的一种傲慢心理:感觉世间万物都能被某种数学的方式表达并且可预测,还不够,还要靠这个盈利。我曾经也是个技术控,但年纪越大越觉得人类其实很渺小的,别说自然界,股市这样的复杂系统不光涉及很多可量化的因子,还涉及人类群体性这样的很难量化的因子。所以大逻辑上,妄图用量化的方式去预测不可量化的系统,本身就是错的。
这点,交易员写的文章里也提到了:国内量化策略同质化严重,而且当采用相近策略的基金共同交易时,交易窗口变得很拥挤。其结果就是比如大家都会在开盘买入某个股票且无视价格,因为策略选出的票几乎都类似。
其实不光国内,我国外那个同学也提到,华尔街的量化也很内卷,这导致国外的市场波动一点不比国内小。
二、量化过于注重短周期,在加速市场轮动的同时与市场固有周期始终存在错配
文章提到,量化策略的周期一般是2、7、13、19等,周期普遍比较短。这点,我的几个朋友也表示,不同策略的周期差异很大,有些量化混合人工的低频策略,持股周期也不短,但不可否认的是,纯量化的策略周期一般不超过一周。这是一个惊人的换手率。
从2020年起,我感觉市场的风格化极其明显,到了今年,板块轮动极其迅速,一般一个季度就炒作一个板块:一季度的白马、二季度锂电和芯片、三季度周期股,四季度现在来看估计是医药和大金融了。
不光板块轮动很快,单票从底部到顶部再回落的速度也超乎以前:你打开云天化、云铝股份这些股的日K线图就可以感受到了。我不敢说这几个典型的K线图就是量化做出来的,但不可否认,量化追涨杀跌、短期限的特性强化了这种票的走势,也就是涨时涨过头、跌时跌过头,似乎已经跟股票本身的估值无关了。
但是,市场固有的周期并不会因为量化策略的加入而变快。
猪有4年周期,铜、铝等周期品种就更明显了,铜本身有投资开发周期,巨长无比;普通工业品、酒这样的消费品也都有一定的产能、库存周期。往大了说,就是各行各业都有它逃不掉的周期属性,或强或弱而已。
这就导致,量化策略的周期与行业周期是完全无法匹配的,所以量化策略只能起到一个煽风点火的作用,对于行业的深度研究并获取一线信息才能真正把握住行业大机会,而这,也是我认为人工还是可以战胜量化的,散户还是有机会的。
量化交易情况下,散户还有机会盈利吗?
这几天,朋友圈流传一份前量化私募交易员讲量化内幕的文章,我是半夜看的,正好最近量化也比较火,而我恰好有几个同学正好是这个领域的:一个是上海某大型私募的交易员,一个是我高中同学、国内TOP5数学系本科后来在美国名校读金融数学后留下来做量化的,还有个国内顶尖大学理工男副业自编软件炒股的。我找他们聊了下,大体上认可了这篇文章里的说法,并且我自己也有一些感受,先说结论:
量化作为一种策略或工具是不错的,甚至会是一个趋势,但只能赚取市场平均的收益,要赚取庞大的超额收益,不可能仅靠量化。
一、量化策略不可能完美
用数学的方法炒股,并期望取得稳定收益的,无非是理工男的一种傲慢心理:感觉世间万物都能被某种数学的方式表达并且可预测,还不够,还要靠这个盈利。我曾经也是个技术控,但年纪越大越觉得人类其实很渺小的,别说自然界,股市这样的复杂系统不光涉及很多可量化的因子,还涉及人类群体性这样的很难量化的因子。所以大逻辑上,妄图用量化的方式去预测不可量化的系统,本身就是错的。
这点,交易员写的文章里也提到了:国内量化策略同质化严重,而且当采用相近策略的基金共同交易时,交易窗口变得很拥挤。其结果就是比如大家都会在开盘买入某个股票且无视价格,因为策略选出的票几乎都类似。
其实不光国内,我国外那个同学也提到,华尔街的量化也很内卷,这导致国外的市场波动一点不比国内小。
二、量化过于注重短周期,在加速市场轮动的同时与市场固有周期始终存在错配
文章提到,量化策略的周期一般是2、7、13、19等,周期普遍比较短。这点,我的几个朋友也表示,不同策略的周期差异很大,有些量化混合人工的低频策略,持股周期也不短,但不可否认的是,纯量化的策略周期一般不超过一周。这是一个惊人的换手率。
从2020年起,我感觉市场的风格化极其明显,到了今年,板块轮动极其迅速,一般一个季度就炒作一个板块:一季度的白马、二季度锂电和芯片、三季度周期股,四季度现在来看估计是医药和大金融了。
不光板块轮动很快,单票从底部到顶部再回落的速度也超乎以前:你打开云天化、云铝股份这些股的日K线图就可以感受到了。我不敢说这几个典型的K线图就是量化做出来的,但不可否认,量化追涨杀跌、短期限的特性强化了这种票的走势,也就是涨时涨过头、跌时跌过头,似乎已经跟股票本身的估值无关了。
但是,市场固有的周期并不会因为量化策略的加入而变快。
猪有4年周期,铜、铝等周期品种就更明显了,铜本身有投资开发周期,巨长无比;普通工业品、酒这样的消费品也都有一定的产能、库存周期。往大了说,就是各行各业都有它逃不掉的周期属性,或强或弱而已。
这就导致,量化策略的周期与行业周期是完全无法匹配的,所以量化策略只能起到一个煽风点火的作用,对于行业的深度研究并获取一线信息才能真正把握住行业大机会,而这,也是我认为人工还是可以战胜量化的,散户还是有机会的。
量化交易情况下,散户还有机会盈利吗?
这几天,朋友圈流传一份前量化私募交易员讲量化内幕的文章,我是半夜看的,正好最近量化也比较火,而我恰好有几个同学正好是这个领域的:一个是上海某大型私募的交易员,一个是我高中同学、国内TOP5数学系本科后来在美国名校读金融数学后留下来做量化的,还有个国内顶尖大学理工男副业自编软件炒股的。我找他们聊了下,大体上认可了这篇文章里的说法,并且我自己也有一些感受,先说结论:
量化作为一种策略或工具是不错的,甚至会是一个趋势,但只能赚取市场平均的收益,要赚取庞大的超额收益,不可能仅靠量化。
一、量化策略不可能完美
用数学的方法炒股,并期望取得稳定收益的,无非是理工男的一种傲慢心理:感觉世间万物都能被某种数学的方式表达并且可预测,还不够,还要靠这个盈利。我曾经也是个技术控,但年纪越大越觉得人类其实很渺小的,别说自然界,股市这样的复杂系统不光涉及很多可量化的因子,还涉及人类群体性这样的很难量化的因子。所以大逻辑上,妄图用量化的方式去预测不可量化的系统,本身就是错的。
这点,交易员写的文章里也提到了:国内量化策略同质化严重,而且当采用相近策略的基金共同交易时,交易窗口变得很拥挤。其结果就是比如大家都会在开盘买入某个股票且无视价格,因为策略选出的票几乎都类似。
其实不光国内,我国外那个同学也提到,华尔街的量化也很内卷,这导致国外的市场波动一点不比国内小。
二、量化过于注重短周期,在加速市场轮动的同时与市场固有周期始终存在错配
文章提到,量化策略的周期一般是2、7、13、19等,周期普遍比较短。这点,我的几个朋友也表示,不同策略的周期差异很大,有些量化混合人工的低频策略,持股周期也不短,但不可否认的是,纯量化的策略周期一般不超过一周。这是一个惊人的换手率。
从2020年起,我感觉市场的风格化极其明显,到了今年,板块轮动极其迅速,一般一个季度就炒作一个板块:一季度的白马、二季度锂电和芯片、三季度周期股,四季度现在来看估计是医药和大金融了。
不光板块轮动很快,单票从底部到顶部再回落的速度也超乎以前:你打开云天化、云铝股份这些股的日K线图就可以感受到了。我不敢说这几个典型的K线图就是量化做出来的,但不可否认,量化追涨杀跌、短期限的特性强化了这种票的走势,也就是涨时涨过头、跌时跌过头,似乎已经跟股票本身的估值无关了。
但是,市场固有的周期并不会因为量化策略的加入而变快。
猪有4年周期,铜、铝等周期品种就更明显了,铜本身有投资开发周期,巨长无比;普通工业品、酒这样的消费品也都有一定的产能、库存周期。往大了说,就是各行各业都有它逃不掉的周期属性,或强或弱而已。
这就导致,量化策略的周期与行业周期是完全无法匹配的,所以量化策略只能起到一个煽风点火的作用,对于行业的深度研究并获取一线信息才能真正把握住行业大机会,而这,也是我认为人工还是可以战胜量化的,散户还是有机会的。
量化交易情况下,散户还有机会盈利吗?
这几天,朋友圈流传一份前量化私募交易员讲量化内幕的文章,我是半夜看的,正好最近量化也比较火,而我恰好有几个同学正好是这个领域的:一个是上海某大型私募的交易员,一个是我高中同学、国内TOP5数学系本科后来在美国名校读金融数学后留下来做量化的,还有个国内顶尖大学理工男副业自编软件炒股的。我找他们聊了下,大体上认可了这篇文章里的说法,并且我自己也有一些感受,先说结论:
量化作为一种策略或工具是不错的,甚至会是一个趋势,但只能赚取市场平均的收益,要赚取庞大的超额收益,不可能仅靠量化。
一、量化策略不可能完美
用数学的方法炒股,并期望取得稳定收益的,无非是理工男的一种傲慢心理:感觉世间万物都能被某种数学的方式表达并且可预测,还不够,还要靠这个盈利。我曾经也是个技术控,但年纪越大越觉得人类其实很渺小的,别说自然界,股市这样的复杂系统不光涉及很多可量化的因子,还涉及人类群体性这样的很难量化的因子。所以大逻辑上,妄图用量化的方式去预测不可量化的系统,本身就是错的。
这点,交易员写的文章里也提到了:国内量化策略同质化严重,而且当采用相近策略的基金共同交易时,交易窗口变得很拥挤。其结果就是比如大家都会在开盘买入某个股票且无视价格,因为策略选出的票几乎都类似。
其实不光国内,我国外那个同学也提到,华尔街的量化也很内卷,这导致国外的市场波动一点不比国内小。
二、量化过于注重短周期,在加速市场轮动的同时与市场固有周期始终存在错配
文章提到,量化策略的周期一般是2、7、13、19等,周期普遍比较短。这点,我的几个朋友也表示,不同策略的周期差异很大,有些量化混合人工的低频策略,持股周期也不短,但不可否认的是,纯量化的策略周期一般不超过一周。这是一个惊人的换手率。
从2020年起,我感觉市场的风格化极其明显,到了今年,板块轮动极其迅速,一般一个季度就炒作一个板块:一季度的白马、二季度锂电和芯片、三季度周期股,四季度现在来看估计是医药和大金融了。
不光板块轮动很快,单票从底部到顶部再回落的速度也超乎以前:你打开云天化、云铝股份这些股的日K线图就可以感受到了。我不敢说这几个典型的K线图就是量化做出来的,但不可否认,量化追涨杀跌、短期限的特性强化了这种票的走势,也就是涨时涨过头、跌时跌过头,似乎已经跟股票本身的估值无关了。
但是,市场固有的周期并不会因为量化策略的加入而变快。
猪有4年周期,铜、铝等周期品种就更明显了,铜本身有投资开发周期,巨长无比;普通工业品、酒这样的消费品也都有一定的产能、库存周期。往大了说,就是各行各业都有它逃不掉的周期属性,或强或弱而已。
这就导致,量化策略的周期与行业周期是完全无法匹配的,所以量化策略只能起到一个煽风点火的作用,对于行业的深度研究并获取一线信息才能真正把握住行业大机会,而这,也是我认为人工还是可以战胜量化的,散户还是有机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