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12月,倪志兵以数千元资金首次入市,他用日记形式记录“股海”操作,迄今股市资金累积到近500万元。他写股海日记的习惯也坚持了二十多年,基本上参与和见证了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30年激荡历程。赏读倪志兵的“股海日记”,一定程度可以还原这个时代已经发生、正在发生的变化。
近日,证券时报记者在上海对倪志兵进行了访谈。从他身上,我们很容易管窥中国股民群体那种略带敏感又复杂多变的共性特征,以及对股市的好奇、兴奋、失落、彷徨等几乎贯穿始终的情感轨迹。在采访中记者感受到,倪志兵的经历和感悟,不仅浓缩在他的日记本里,也在不断影响着他的家人、同事、朋友甚至初次谋面的人,比如记者本人。
1992年“正式下股海”
据介绍,记者眼前的这些记录文字,曾以连载形式发表在报纸上,部分也有出版成书。在倪志兵的股市日记“开篇”中,记者看到,1992年12月15日,在他就职的上海某市级机关单位,同办公室的一位女同事对他说:“有个证券公司来电,让你去领股票磁卡。”那时,倪志兵的心情竟然是“紧张”的,因为那个年代“办股票磁卡是防扩散的事情”。
日记中他写道——晚上我在家里,把压在写字台玻璃底下的马克思写给恩格斯信中的一段话反复读了两遍。马克思说:“假如我最近几天有钱的话,我就可以在这里的交易所赚到许多钱,现在伦敦又到了可以靠机智和少量资金赚钱的时候。”
在与记者面对面交流时,谈到这个当初激励他勇敢入市的“伟人谈话”,倪志兵仍是津津乐道。而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的股票市场开始萌芽,虽然报纸上对此有所宣传,但倪志兵最初是拒绝介入的。对此他一度认为“一个自觉的党员干部是不能去做股票的”。所以,第一次大规模的股票认购证发行,被他本能地拒绝了。
或许是革命导师的思想直接影响了他,1992年倪志兵正式入市。这时,他的观念才有了根本改变,后来就办了股票交易帐户。因为对做股票一窍不通,他刚开始准备着输钱,但又觉得输要输个明白,应该留下买卖股票的记录。于是,从他买第一只股票开始,《股海日记》也随之诞生。
记者了解到,在多年后参加一次媒体主办的“我与资本市场征文”活动时,倪志兵写道——尽管我的《股海日记》是我个人在股市操作的记录,其实,字里行间也同时记录下了我国证券发展的历史。我买的第一只股票二纺机是在(上海)文化广场买的,而文化广场的股票临时委托柜台正是我国股票市场发展中的一个“脚印”,她被股民们称为“散户小户交易的天地”。
对于刚刚开始记的《股海日记》,倪志兵认为“我更多看到的是自己对股市充满着的好奇,还有一份想赚钱的猴急,完全是一个不成熟股民的原生态。”
赚到“第一桶金”
记者在梳理倪志兵日记时发现,在进入股市的头一年,他买过的股票包括二纺机(今市北高新)、金杯汽车、异型钢管(今ST沪科)、氯碱化工、真空电子(今云赛智联)、原水股份(今城投控股)等,也参与购买了1993年上海第二批股票认购证。
有目共睹,从1990年首批上市的“老八股”到如今超过4000只股票,A股总市值从彼时23.82亿元增长到近80万亿元,投资者数量从(中登公司有记录以来)2005年初的7221.05万户发展到最新的17462.6万户(截至2020年10月末),中国股票市场历经惊人巨变。
1993年10月4日倪志兵在日记中写道——“今天股市的闹猛是在意料之中。节前,深圳宝安持有延中实业在外发行5%股票的消息,像是点燃了一枚爆竹的引线终于炸响。”
公开资料显示,当年9月30日,中国宝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持有上海延中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今方正科技)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超过5%,这一事件揭开中国收购上市公司的第一幕。
在股市摸爬滚打近1年的倪志兵,由于爱学习肯钻研,已经懂得如何把握市场个股机会,以及如何像马克思那样“靠机智和少量资金赚钱”。
他告诉记者,迄今对当时的一幕仍记忆犹新,1993年9月30日,他在证券交易大厅听到深圳宝安收购延中实业的事情,便急速回家,找出刊登有《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规定》那一天的报纸,目不转睛地看了起来。关于这件事,他在日记中写“我把这一章节的条款反反复复看了几遍,觉得宝安收购延中,延中股票必然引起紧俏”。随后他再次赶回证券公司,在9月30日收市前以15.6元买进300股延中实业股票。随后的交易日,他再度斥资大举买入1500股。
倪志兵对这件事印象深刻,他说,仅4个交易日,延中实业股价就涨到38元以上(现行股票涨跌停板制度从1996年12月16日开始实施),他将持有的1800股悉数抛出,净赚38000元。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这不啻于一笔巨款。
然而,对他来讲这还算不得是“第一桶金”。据介绍,2006年7月倪志兵以均价17元重仓买进G上港,这3万股合计51万元。用这么多资金买一只股票,在他做股票的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随后2007年,倪志兵又陆续重仓参与S*ST华塑和万科A,最终获得丰厚回报,总计盈利约150万元。后来总结时,倪志兵将这三只股票的交易称为“三大战役”,这也帮他赚来第一桶金。更重要的是,他在5900点时果断清仓出局,保住了这轮牛市的胜利成果。
倪志兵或许是那个年代率先冲进中国股市那部分人的一个缩影。
良好的操作习惯
倪志兵表示,《股海日记》中最具价值的是他对股市的深入思考以及对成功操作的总结。尤其是关于2007年牛市“逃顶”,他在日记中写道:“是良好的操作习惯让我躲过了股灾”。对此他认为,所谓良好的操作习惯有两点,一是“拉肚子式清仓”,二是“一只股票赚了再买第二只”。他很看重自己这个做股票的经验 ,因此在《股海日记》摘录出版成书时,取名为《我是散户,我就这样赚钱》。
据广发证券(港股01776)上海漕溪北路营业部负责人介绍,倪志兵是他们这里第一个开通融资融券账户的客户。不过,据倪志兵自己介绍,他迄今为止只做过一笔两融操作。对此他有自己的想法——“既然是信用账户,就不应该要抵押担保。”此外加上操作不便利等一些其他原因,他便不再采用信用交易,而仍是只用自有资金进行股票交易。
虽然是一个散户,倪志兵对公司调研却比较看重。据回忆,韶钢松山是他第一家去现场调研的上市公司,为此还专门写了书信表述自己对企业生产经营的见解。除此之外,他还调研过湖南天雁、爱康科技、宁波热电、吉林化纤、利源精制、精工钢构等上市公司。他认为,选股票就是“选董事长”,这需要对公司长时间的观察和研究。搞调研出身的他深知,买股票“知之才能持之”。
关于技术分析,他给记者提示了三句话,一是“懂技术”。不懂技术分析就买股票,多少有点盲目;二是“不唯技术”。他坚信“总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支配着市场”,对此要有足够的敬畏之心;三是“注重当下”。股市眼前怎样,是你必须清楚的,是你一切操作的基石。
倪志兵对一件事念念不忘。他说,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时,新华社一篇名为《惊人的跨越——新中国60年经济发展述评》文章中,有整个段落用92个字提到了他。文章说“今年60岁的倪志兵早年在读《子夜》时知道了资本和股票,当时认为都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如今,倪志兵成为中国股民中的一员,他有两个愿望,一是让自己的炒股资金增加,一是出版自己的《股海日记》。”倪志兵告诉记者,他自认为自己成了“新中国股民的代表”。
最后他对记者说,等股市资金到了1000万元,就出版这套全部日记。相信这个日子不会太遥远。
本文源自券商中国
坚持炒股30年的人,后来都怎样了?
要知道a股从1991年成立到现在都只有29年的 历史 ,坚持炒股30年的人,至少在a股成立之前,有外围炒股的经历,很明显这项成就是相当了不起的。如果不是对股市绝对的痴迷,是不可能支撑这么久的。再加上股市向来亏钱效应明显,尤其是a股市场牛短熊长,如果没有悟道成功,本金早就亏完,也不可能支撑这么久。
侯哥身边有一大批坚持炒股10年的人,但是 坚持30年的还真没有,那国内有没有坚持炒股30年的人呢?答案是有的,他就是被誉为“中国第一股民“的杨百万,真名杨怀定。
杨怀定从1989年第一次参与股票交易,到目前正好30年。
虽然a股市场是从1991年成立的,但是早在1989年的时候,杨怀定就参与了股票的交易,我们到知道1998年亚洲爆发了金融危机,当时为了刺激经济发展,央行决定降低利率,鼓励大家投资消费,而向来喜欢捕捉金融市场机会的杨怀定觉得资本市场肯定也会随着利率的降低而迎来较大的发展机会。
于是,在央行公布利息之后的第二天,他就来到了上海唯一的静安证券门市部买了面值100元的真空电子股票2000股(相当于现在的20万股)就走了。那个时候证券交易所还没有成立,买卖股票都是纸质的,类似债券交易,后来市场果然印证了杨怀定的观点,半年以后,股市开始猛涨,100元的"真空电子"涨到2200元,翻了22倍,杨怀定也终于赚取了自己的第一个百万,也被人称为”杨百万“。
尽管近些年杨百万很少出没在公众的视野,最近一次是2006年下半年当股市站上5000点的时候,他接受采访告诫投资者:”股市风险加大,"又到克服贪婪时"。市场泡沫非常大了,特别是中小散户不要盲目理解所谓绩优股的投资价值,而进入"价值投机"的怪圈。而事实证明后来a股达到6124点之后,市场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的确杀跌非常明显。
总结
正是杨百万常怀风险意识以及对市场敏锐的把握,使得20多年a股牛熊转换,当年股市里许多和"杨百万"一样的风云人物或翻身落马,或悄然消失,而杨怀定,仍然活跃在股市的风口浪尖中。
记住炒股的年份不是衡量一个股民成功的关键,很多在资本市场活跃多年的人最终依旧以惨败结局,最典型的就是投资大师–利弗摩尔,甭管你在资本市场多少年,只有常怀风险意识,才能在资本市场永驻。
我身边只有一位29年依然坚持炒股的投资者,那就是我的师傅,我的师傅在当时A股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因为国库券大赚到了第一桶金,于是愤然辞职,进入了股票市场,这一进就会29年!
对于现在的他来说,不仅靠着股票在上海买了两套房产,而且还有这几千万的股票市值,可以说是一个相当厉害的牛散,完全靠股票发家致富!也是他,带我学习了长线价值投资,知道了股票应该投资,而不是投机!
而在我投资的十多年生涯里,加过太多太多的散户进入股市,但是最终都是亏着离开股市的例子!因为每一次散户进入股市都是在一个牛市的中后期,在一个赚钱效应极强的环境里,这时候的大家是兴奋的,自负的,并且贪婪的。
而当牛市结束,熊市刚开始的时候,这种自负的心态会让大家不断抄底,接盘,甚至死扛,一路到熊市的中后期!于是,严重亏损的散户都会萌生同一个念头“再给我一次回本的机会,我就再也不玩股票了!”
然而当熊市结束,牛市开始的时候,这些散户有的开始割肉离场,有的开始频繁投机,成为了韭菜。最后到了牛市末期,大家又再一次进入股市,重复了上一轮循环的过程。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在每一轮的牛熊市里,散户都是进进出出,带来的是财富,带走的却是悲伤。有些人割肉离开股市,把失败当成了教训,有些人依然留在股市死扛,等待回本的机会。大部的人,从刚进股市的雄心壮志,赚大钱,变为了现在的只想回本和解套!
那么到底是我们在玩股票,还是股票在玩我们呢?真的值得散户好好思考!如果来股市只是为了被套和解套,那还真的不如别来!
所以,一定要懂得潜心打磨自己的交易模式,这才是投资的大道,这个过程时间很长!但对于盈利的关键还是在于建立自己的交易系统和策略,行情的本身只是催化剂,而非能够持续盈利的本质。如果自己没有投资逻辑、模式、纪律等,行情再好也只是气氛比较嗨而已,但这跟你最终是否盈利无关。不然为什么那么多人经历了牛市照样在大跌和熊市中又全部回吐。
在股市里能长期坚持下来不容易,更不要说坚持30年了,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到目前位置也炒股30年了,在前10年的时候他赔了底朝天,最后差点连房子都卖了炒股,最后在家人的帮助和劝说下,才慢慢对股市没有以前那么痴迷了。
但是他并没有放弃每天坚持看股票和自己分析市场,直到第15年的时候,他突然时来运转,也终于从股市里悟出了一些道理,做股票真的不能急功近利,一定要从长远的眼光去看待,如果确定市场是牛市,而且资金的确是进来的时候,一定要坚定持股,在前10年的时候,他赔了差不多了有30万,本金亏损的仅仅剩余2万元,而到第15年的时候,他给股市再次投资了50万,说来也巧,刚好赶上了998点到6000点的行情,他总结过去的经验,只要牛市来了,券商是最赚钱的,于是他把50万资金全部押在了券商,不料券商股果然大涨,就这一把他的资金翻了6倍,一下子赚了300多万,之前亏损的30万翻了10倍。
从正常人的角度讲,突然赚了这么多钱是不是应该继续在股市征战,谁料想在股市处于5500点的时候,他做了一非常的举动,将股票全部卖完,将资金也全部转到了银行卡,然后在证券公司销户了,连他老婆都觉得惊诧。
赚的这300万,他反手在北京买了一套100平米的房子,当时的价格是2万元左右,过了三年这个房子每平米的价格到了7万左右了,他再次反手把房子卖了,又一次赚了500万,如今他的资产已经超过千万了,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真实的例子。 事后我问起这个朋友的时候,你如今还在炒股吗?他说股票依然在关心,只不过里面的钱仅仅有几十万而已,他还告诉我人生一定要学会在大热的时候放弃,最终钱才是你自己的。
真正能够在股市坚守30年的人,大部分也都是赚到钱了,多多少少的事情。实际上炒股是伴随一生的事业,可以兼职,也可以专职,这个完全要看自己的悟性了。一般情况下,还是推荐兼职为好,这样压力没有那么大。
身边一个朋友是从1996年开始入股市的,历经20多年的风风雨雨,也只是通过股市改善了自己的生活,没有很多人说的可以通过炒股轻松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真的很难。下面说一下这个朋友的故事。
1996年开始入市,当年入市的时候,实际上也没有多少钱,也就是从工资里面省出来的几千块钱,好像朋友是买的1000股上海石化,大概3元钱左右的样子,不到一个月涨到了4元,卖了就赚了1000元,后来好像有买的马钢股份,2元钱左右的样子,买后一个多月涨到3元,又赚了一千多元。就这样不断交易,后来有钱也往里面投入,大概前后总共入股市2万元左右的样子,后来到1998年的时候,全仓买了美的股份,成本大概就是3元钱,大概当时有5000股的样子。后来一直持有到2005年的时候,9元左右的样子卖了,这算是赚了有20多倍吧。
2005年的时候,朋友把卖股的钱取出来又添了点,在一线大城市买了一套房子,然后一直兼职保留少量资金炒股,中间用几千块钱做过权证,亏惨了,后来到了2010年的时候,又赚了一些钱,又在大城市买了一套房产,也开始重新投资股市,这中间也走过不少弯路。现在朋友只是坚持价值投资和长期持有,现在主要持有高分红绩优股,减少交易,每年获取分红收益,比较稳健,可以较好地改善生活。
到了2019年,朋友已经持有股票几年了,大概每年分红收益在6%以上了,而且每年股票也会随着净资产的增长而增长,看样子每年收益率不会低于10%。这样不仅稳健,而且也能够较好的改善生活了。
综上所述,股市是可以伴随一生的,如果悟性没有那么好,最好还是兼职做股票,这样压力没有那么大,而且可以价值投资,长期持有高分红绩优股,这样每年分红,风险较小,这样就可以较好地改善生活,让自己过得更好一点了。
感谢阅读!
欢迎留言,点赞,关注!
其实坚持炒股30年,一般人很难做到,如果坚持炒股,每天盯盘,估计身体都顶不住。我这个人比较懒,从入市到现在,炒股很少能坚持满勤。如果盯上一天盘,简直累的腰痛背酸。尤其看到那些动不动就好几台电脑,盯一天盘,简直会头晕目眩,眼睛恨不得冒绿光。所以“炒股”30年的不多见。从入市到现在,我还不到30年,可是和我一起入市的现在已经很少见,要不就是发了大财养尊处优,要不就是赔了钱。现在才想明白一件事,就是炒股赚钱实在难。真不如买上股票放到一边,什么都不管,到现在还真能赚大钱。看看深发展“平安银行”,再看看泸州老窖,美的电器,当时就是赚了点零花钱。如果不炒一直拿到现在,赚的钱几年都花不完。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所以想来想去,才知道炒股不是好办法,还是“靠上市公司赚钱”简单。从2012年开始,我基本不再炒股,就是买上股票等着。只要是低点,有钱就买,满仓到今天,可以说,不炒反而能跑赢大盘。其实做投资,一年最少半年闲,越折腾越赔钱。随便亮一下成绩单,省的人家不相信,说我吹牛不着边。
我是新中国第一代股民,看了报纸广告,半夜去买电真空,大飞乐等原始股,四千元起家,一上市身份三万,起先也劝身边朋友去买,没人听。广东路去买深宝安,买卖时间都不定时,想抛时只能雇人值夜班,好在正抛在高位,又赚一笔,再逢买认购证, 认购了一百份,也劝身边同事去买,有的将信将疑买了十份,有的还被老婆骂了,买了五份。我市值一下升至五十多万,于是就到大户室里去炒股,无非是喝喝茶聊聊天,瞎炒炒,2245点心里明白要抛,但鬼迷心窍一直没抛,直跌至998,输得很惨,教训是相信自己!于是998之后坚持做多,直到六千点逃顶!大赢了一笔!直至1664按兵不动,二千点开始介入,……以后基本没犯大错,五千点逃顶休息至今,也不想再炒股了。股市给自己备了一份养老金,如此而已。
A股市场成立至今,已近30年,当年炒原始股的人,现在都已退休了,如今还在二级市场上博弈的人,股龄都不会很长。因为,30年前炒股的人,基本上都是30-40岁的人群,几十年过去了,他们都人近古稀,如果再想不开还在炒股票,那岂不成了股痴了。
我所认识在90年代初就炒股的人有个,他们都有不一样的炒股人生:第一个是高先生,他是我的老同事,A股市场开始时,他就开始炒老八股了。2001年股市站上2245点牛市时,是这位前辈把我引进了股市。由于高先生一边炒股,一边要上班,他没有太多精力去搞股票的事情,平时我经常听他羡慕那些专职股民,可以天天盯着盘面炒股,他说他没那个时间,否则早就发财了。但直到高先生退休回家,他也没有在股市中赚到什么钱。其实,他也明白二级市场的钱不好赚的。
第二个,我有一位企业家朋友,在上海滩比较有名,据他说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单位里面要求职工买认购证,别人都不要,车间主任硬把买认购证指标都给了他,结果他在股市中赚了人生第一桶金。
不过,我与这位老企业家交往二十多年,却很少看他炒股票,唯独在2015年上半年,他看到股市大涨,就组织了一个团队去炒股,先前是在股市中大赚了不少钱。后来2015年下半年股市开始走熊,一直走了4年熊市至今。估计这位企业家朋友肯定又把之前从股市中赚来的钱都还给市场了。炒股30年的人,往往在牛市中达到人生巅峰,却又在熊市中落入谷底。股市如人生,一晃三十年,多少人的命运也在这大喜大悲中度过,最终还是落得个两手空空。
第三个,老股民杨百万,早年靠买卖国债差价起家,听说也在股票认购证上发过财。不过,杨百万比较有悟性,早就在获得人生第一桶金后,就从此退出股市,但又不是真正离开股市。杨百万现在经常在外面讲课、出股票书籍赚钱,同时,他也不让他儿子炒股票,他儿子如今在做炒股软件生意。真正悟透股市的人,很少轻易进入二级市场博弈,而是赚股市周边股民的钱。
在A股市场中,每一轮牛市起来,都培育出自己的股神,而每一轮熊市的开始,又把股神打成骨灰。股神尚且是如此,拥有二三十年股龄的股民自然金盆洗手。如果他们今天还像三十年前那样在二级市场中拼杀,那就太想不通了,毕竟老股民都年近古稀,岁月不饶人,还是退出股市这个是非之地吧。
我的印象中A股市场从成立到现在好像也没有30年吧?我是1996年进入股市的,我的几个朋友中有1992年进入股市炒股的。估计最早的股民也得1990年才能入市吧?炒股时间最长的人到现在也顶多是炒股29年!
根据我的观察绝大多数坚持炒股近30年的人,都是业余炒股。因为这么多年了,还在炒股说明在炒股方面进步不大啊!这就像一个人当了30年的职员一样。。。。。很难说自己的事业很成功。
炒股很成功的人早就不自己炒股了,不可能坚持30年自己炒股。
好些在炒股方面有所建树的人,绝大多数早就投身于别的事业了。有的炒股十多年以后就因为很擅长基本面分析或擅长炒作短线自己或和别人合伙做私募去了,早就成为拿别人钱炒股的业界精英了。
有的老股民由于口才好,又懂大众心理,早就改行做股评了。炒什么股,炒股多不安全?忽悠别人,自己还能有高收入。不炒而炒才是高境界。
有的老股民曾经名气大,阅历多,于是改为卖交易软件为主业。有的老股民喜欢理论学习,有一定考试能力,就入职证券行业做投资顾问了。证券从业人员是不允许炒股的。
有的老股民文笔好,读书多就转行为 财经 作家了。。。。
只有那些炒股很多年,有一定的炒股经验,在股市上赚的或亏的也不算多的人才会近30年一直坚持炒股,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工作或生意。炒股只是他们的一种爱好罢了。
坚持炒股30年的人,那就是骨灰级的人了。
有些人一进市场天生就是一个赢家,比如网上传的赵老哥,龙飞虎等人。传言,赵老哥在刚进市场的时候还是个学生。经历过短暂的亏损之后,快速起来。当别人毕业在找工作的时候,赵老哥毕业时已经在股市上小有成绩了。之后游资的龙虎榜就经常出现赵老哥的身影。一直坚持到现在,赵老哥估计也炒股十几年了。
当然,我身边现实生活中也有两个靠炒股发家致富的人,一个是价值投资的实践者,炒股超过二十年了,也可以说是炒股坚持了30年。不过,这么多年以来,他基本没有怎么换股。长期持有银行和茅台等个股。基本上从不看盘,只注重基本面的分析。而另一个也是炒股十几年而已,入市时刚好碰上权证好做,赚到了第一笔钱,之后也是很少换股,一般一年一倍,两年换一只个股,也是基本不看盘,现在也不比赵老哥差。
以上是极少数成功的例子。大部分人不管炒股多少年,都很难实现盈利。坚持炒股30年的人,别看经验很丰富,其实,对股票有的也没有怎么入门。更有的明知道股票的一些规律,也是很难做好。我身边就有一个坚持炒股30年的人,也是第一代操盘手,现在还在炒股,都已经快要七十岁的人,真是佩服。每天还是很认真的复盘,是个职业股民。炒股30年,除了牛市赚了几百万之外,大部分时间都是亏损的。只是他已经乐此不疲,离不开股市了。
记得深圳发展银行股票内部发行是一九八二还是八三年。我一九八五年九月接手了朋友的二十股,记得一股按当时转让价六十元。一九九二年发展银行一股拆二十股还十送十,一下就成了万元户。
九0年深交所成立,唯一的营业部在宝安路和红荔路交叉路口西边。晚上在营业部前面的空地自觉形成了股票场外交易场所,一张纸质股票,一张身份证复印件就可以交易过户,一手现金一手股票,价格自己定。那时最大面额十元,有时成交几万元,装在塑料袋一大包,晚上走路也不用担心,没有抢劫现象。
几十年来都是业余买卖股票,有赚有亏,总的还是赚的。选股票主要考虑基本面和行业前景,一般不随便更换,只有达到盈利目标或该股基本面变化才会另选。
现在退休了,每天看看股市行情己经成了习惯,也是一种精神寄托。与我同期进入股市的大有人在,不过靠股市发财的只是极少数。
如何投资理财才赚钱?
投资理财要赚钱需要掌握以下几点:一、切忌从众,所有交易均源于客观分析投资理财要产生收益,就少不了要关注市场的行情波动,只有掌握了市场的波动趋势,才能更好地做出正确的交易决策。但多数新手投资者在判断行情趋势时,过分随大流。少数情况下,可能会产生不错的收益,但一旦行情反转而不自知,势必带来巨大亏损。投资者对于市场行情的变化,首先要找到原因,其次要有自己的理解,这样才能将交易的主导权把握在自己手上。比如,进行现货黄金交易,投资者应时刻关注影响现货黄金行情的因素,根据市场信息的重要程度来判断趋势主线,以此指导交易。二、灵活调整资金配置很多投资者都知道不能把全部资金放在同一种理财产品上,只有分散投资,才能更有效地对冲风险,获取更稳健的利润。一方面,投资者确实应该分散配置资金,以分散风险;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不可同时进行种类过多的理财投资,以免精力分散,无法保证交易质量。新手投资者可将大部分资金放在稳健产品中,以产生长期稳定收益,也应分出小部分资金置于现货黄金这类高回报高风险的理财产品上。一是,可以有效锻炼交易能力;二是,稳健和激进的产品组合,可起到有效对冲的作用。此外,新手投资者还应注意,理财产品组合两到三个最佳,且最好选取关联性强的产品,以节省投资精力;资金配置也并非固定不变,若是其中一种理财产品的行情趋势明显且出现短时内难以反转的中长线行情,则可以投入更多的资金,以获得更大收益。三、保持不断学习的势头市场是不断变化的,各类理财产品更新换代也极快。投资者如果一直按照老旧的方法进行市场分析或者交易,则很可能会因思维定势,无法妥善处理突发状况,最终引发亏损。保持不断学习的势头很重要,除了实战摸索之外,投资者还可以寻求优质导师的帮助,好的投资导师从理论基础、实盘操作、技能提升等多个方面,多层次地帮助新手建立起系统的交易体系。学习投资理财可以上陆金所,立足于“信息平台”和“科技赋能”两大功能定位,陆金所致力于结合金融全球化发展与信息技术创新,以健全的风险管控体系为基础,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专业、高效、安全、透明的综合理财信息服务,助大众实现财富的保值与增值。温馨提示: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