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麦郎 股东,今麦郎上市辅导期结束了吗

新京报讯(记者 王子扬)2021年1月1日,有消息称,今麦郎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今麦郎”)已与中信建投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正式向A股发起冲击。新京报记者联系今麦郎相关负责人核实,截至发稿尚未收到相关回复。

据了解,2020年10月20日,今麦郎完成股份制改革,由今麦郎面品有限公司变更为今麦郎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根据2020年10月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发布的“202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和“2020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榜单”显示,今麦郎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股东今麦郎投资有限公司的营收为218.49亿元。

作为方便面食品企业,2020年8月,今麦郎宣布旗下“⼀桶半/⼀袋半”系列产品累计销量超过50亿份。今麦郎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范现国在第二十届中国方便食品大会上表示,今麦郎的创新,擅长抓取市场空白,抢先打造新品类,弥补空缺。

在饮品业务方面,2020年10月,今麦郎饮品也宣布旗下产品“今麦郎凉白开”销售量已超过24亿瓶。据了解,今麦郎与统一企业曾在2006年共同投资18亿元创办“今麦郎饮品”;2016年,今麦郎通过引入第三方资本出资全额收购统一所持股份,即统一不再拥有今麦郎饮品任何股权及权益。

新京报记者 王子扬

编辑 祝凤岚 校对 赵琳

今麦郎 股东,今麦郎上市辅导期结束了吗

柔宇科技VC都不敢接盘了 今麦郎千亿方便面帝国要IPO了

股融易资讯今日话题

柔宇 科技 VC都不敢接盘了

接连两天,知名经济学者、柔宇 科技 独立董事刘姝威在社交媒体等公开渠道接连发文,呼吁各级政府积极帮助柔宇 科技 解决资金短缺,引进战略投资者。

成立近10年,融资近百亿,估值最高达500亿元,曾经投资人眼中“错失它,让我心如刀绞”的项目,曾经喊话要依靠柔性屏技术“将世界掰弯”的天才团队……遇到了成立以来最大的困境。3年半累计亏损31.95亿元;拖欠员工半年薪资;员工从1800人下降到700人;3次寻求上市均以失败告终。

与疫情无关,大多数人认为,柔宇的问题出在商业模式上,决定了柔宇最终无法实现“自我造血”。

曾经活在光环下的柔宇 科技 陷入了负债累累的风波里。员工看不到希望,纷纷辞职,自2022年开年以来,柔宇 科技 OA系统里的员工人数不断的减少,已经从1800人下降到700人左右。

创始人刘自鸿自己就是典型的“学霸”。身披高考理科状元、清华硕士、斯坦福大学毕业用时最短的华人博士等光环,2012年5月,刘自鸿用辛苦筹来的400万人民为启动资金创立了柔宇 科技 ,与他一同创业的是他的清华兼斯坦福校友余晓军和魏鹏。

刚创业的前两年,柔宇 科技 寂寂无名。他们的目标就是做世界上最薄的柔性显示器,这个超前的想法曾让当时的很多人直呼“看不懂”。直到2014年8月,柔宇 科技 发布了其自主研发的全球最薄(厚度为0.01毫米)的可弯曲柔性显示屏。

柔宇 科技 从2012年5月创立至2021年9月近十年期间,共进行8轮融资,获得股权投资约61.97亿元;债权融资约36.53亿元;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入17.17亿元。现金流入合计116.28亿元。

据媒体报道,柔宇 科技 估值最高达到500亿元。但是,在融资路上一路坦途的柔宇 科技 ,却始终没能圆好自己讲出的资本故事。

在商业模式上,柔宇 科技 采用的是To B和To C双战略,生产的全柔性屏既用于自有品牌消费电子产品,也会对企业合作伙伴供货。

相信在那个时候,柔宇已经抛弃了幻想,清楚想越过至暗时刻的话还得靠自己。如今,这家曾经的明星公司真正地站在了悬崖边上。

今麦郎千亿方便面帝国要IPO了

今麦郎董事长、总裁范现国有一个随身携带笔记本的习惯,想到什么就立马写下来。

范现国未曾考虑过退休,他壮志未酬,声称不会轻易离场。

每个本子上,都记录着他对今麦郎集团细枝末节的思考、规划和布局。

在接受《中国企业家》专访时,今麦郎创始人范现国正处于感冒状态中,在两个多小时的采访中,他始终面带微笑,说话时语调沉稳缓慢,带有明显的河北口音。他这样讲述其重视品牌定位的原因,“快消品的核心及第一生产要素是品牌。”在他看来,品牌强弱与产品数量成反比,产品越多品牌力越弱,“就像吹气球一样,你吹的越大越容易破”。所以,品牌要有分级。他以丰田 汽车 为例,丰田旗下有雷克萨斯这个豪华车品牌,还有皇冠、赛恩、日野等不同定位的子品牌。

这种专注且规律的状态,他将之归结为米哈里《心流》一书中提到的“心流”——在做某些事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他认为在这种状态下进行思考,才能通过不断复盘,明确目标。

范现国颇有感悟:做企业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喜欢钱,但喜欢挣大钱。世界一直在变化,重要的是要看到不变的是什么?人生之路,要与能带来长远利益的人同行,才能走的更远更稳。

范现国对华龙面的定位是物超所值、精品低价,这也是他一直以来坚持的生意理念。因为他深信一句老话,“人叫货,叫也不理。货叫人,不叫自来。”

今麦郎与中信建投证券签署了IPO辅导协议,正式冲击A股;2022年1月29日,今麦郎获得了加华资本6亿元融资。

自1994年成立至今已28年,今麦郎的上市历程也几经坎坷。如今,范现国即将迎来首个IPO。相比早早上市的康师傅和统一,今麦郎在资本市场上迟到太久。对于上市,范现国说,“之前想把流量做上来,想要整体上市,所以相对慢了一点。”

股融易资讯: 科技 、资本与经济动态

360推出元宇宙产品“N世界”

360于近期推出了一款元宇宙产品“N世界”。一位接近360的人士表示,360对于这款产品比较重视,目前已经为“N世界”启用了“n.cn”作为官方网址。一位域名商表示,这类单字母的域名价格在千万级别以上,特别是“n.cn”符合N世界的品牌。

近200家公司一季报大幅预增,三大行业景气高歌猛进

截至4月14日,已有498家公司发布2022年一季度业绩预告。其中,387家公司预计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为77.7%,当中更有190家公司预计净利润最大增幅超过100%。在预增阵营中,与新冠检测相关的生物医药行业、锂电及光伏产业链表现最为抢眼。另外,煤炭化工等周期股业绩增长也令人振奋。

马斯克:若收购推特被拒绝,将动用备用计划

4月14日公布的文件显示,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有意以每股54.20美元的现金收购推社交媒体平台推特公司,交易金额将达到430亿美元。推特的大股东沙特王子Alwaleed bin Talal拒绝了马斯克的报价,他认为这一报价没有接近推特的内在价值。在当天的TED大会上,马斯克本人也针对收购推特做了进一步说明,他坦承,自己不确定能否成功完成收购,但如果推特拒绝他的提议,他有B计划。

消费延迟但需求强劲,家居建材头部企业逆势扩产

业内人士表示,受疫情和地产调控影响,消费者对家居建材的需求出现“延迟消费”现象,但市场需求依旧存在且较为强劲。同时,企业也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表现出强大的适应性和韧劲。受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不少企业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困境,在疫情叠加调控的大环境下,企业的生存发展依然面临不小挑战。尽管经历着疫情这样的“黑天鹅”事件,也同时受到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面对号称有2万亿规模的家居建材市场,头部企业依然鼓足干劲迎难而上。

一季度中国吸收外资增长25.6%,高技术产业亮眼

4月14日,商务部公布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实际使用外资379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6%,实现了“开门稳”,其中高技术产业引资增长较快。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表示,当前多个国际机构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地缘政治风险不确定性较大,在此背景下,中国吸收利用外资一季度保持了两位数的同比快速增长,彰显了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基本面的认可,对中国未来市场潜力的高度重视。这体现了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供应链核心国家组织全球价值链的能力。从领域上来看,现代服务业、高附加值制造业仍将是吸收利用外资的主力部门。

许多上市公司大手笔投资未来,制造业成热点

20亿元、188亿元、208亿元、330亿元……在有市场人士认为,行情低迷之际,涉及电子、新材料、风电、光伏、有色冶炼等各类产业投资的动作却此起彼伏,彰显了各方对相关领域未来发展的信心。与此同时,从财政部、央行到国资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期都在释放稳增长信号。据了解,4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有关情况,预计还会有进一步的举措出台。有专家预计,下一阶段,扎实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加大有效投资,以及加大产业支持性政策等方面均会释放更多利好。

深圳境内外上市公司突破500家

创业板近日迎来又一家深圳本土企业——铭利达,至此,深圳市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已经突破500家。梳理发现,深圳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从0到100家,用了16年;从100家到突破300家,用了10年;从300家到突破500家,仅用了5年时间。数据显示,2021年深圳市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47家,创年新增数量 历史 新高。2021年末,深圳市境内外上市公司为495家。截至目前,深圳500余家境内外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12万亿元,是深圳去年GDP的4倍左右。

以下是【股融易资讯】为您整理的今日股权融资事件

“跑象 科技 ”获得天使+融资

新一代实时数据平台“跑象 科技 ”宣布完成数千万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由九合创投投资,源合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据官方介绍,跑象 科技 瞄准数据处理链路的核心环节切入,通过支持实时数据采集、实时数据处理、实时数据查询和数据应用构建,提供端到端实时数据链路基础能力。

“易咖智车”连续完成两轮融资

智能数字化移动平台“易咖智车”宣布连续完成近亿元的A轮和A+轮融资,分别由奋信投资、硅港资本投资,老股东辰韬资本跟投。势能资本担任两轮的融资独家财务顾问。易咖智车融资负责人蒋志强表示,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加快产品迭代和开发、招募人才,并为未来开拓海外市场做准备。

高 科技 环保技术企业“俱源 科技 ”完成数千万天使轮融资

近期,高 科技 环保技术企业“俱源 科技 ”完成两千万元的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零度资本投资。俱源 科技 创始人周浩表示,本轮资金将用于生产线扩建、市场推广、研发投入及团队建设等业务方面。

“九霄智能”获近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近日“九霄智能”宣布已在今年2月完成近千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本轮由杭州长江创业投资领投,华势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仿真工具的算法开发和工程实现,逐步打造完整的数字IC前端工具链。

今麦郎 股东,今麦郎上市辅导期结束了吗

童年吃过的国民方便面品牌,为何现如今只有康师傅一家独大?

应该没有哪一样食品像方便面那样,承载了如此多的国民记忆和丰富 情感 。

从70后到90后,谁的童年没有过吃方便面的简单快乐?哪个人的加班深夜和匆忙旅途,没有方便面来陪伴灵魂?

如果说方便面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相信没有人会反对。

1956年,一个名叫安藤百福的日本人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一包方便面。

1970年,上海益民四厂生产了第一包“上汤鸡伊面”,标志着中国方便面生产正式起步。

从1990年到2013年,无数方便面品牌如雨后春笋,国内的方便面市场迎来了快速发展。方便面从一定程度的奢侈品,成为了每个家庭的必备食品。

50年来,方便面的江湖不断变迁,来了又走。有的崛起辉煌,有的衰败没落,有的销声匿迹,也有的挺过风雨,重新出发。

今天,我们就来给说说方便面,那些你知道的和不知道的事儿。

华丰——曾经的方便面大王

多数80后和90后最早的方便面启蒙,都来自华丰。

华丰方便面,可以说是方便面的鼻祖。

1986年, 广东农垦办引进了一套日本原装方便面的生产线,准备给珠江农场。谁知珠江农场“不识货”,于是给了珠海华侨农场。

时任农村生活服务站的站长熊毅武带领员工生产出第一包方便面。四四方方的 黄色塑料包装, 取名“华丰”,寓意 “中华丰裕” 。

为了迅速占领全国的空白市场,熊毅武邀请了当红的重量级明星沈殿霞代言,电视上,“肥姐”拿着一包华丰三鲜伊面,“食华丰,路路通”的广告词,一夜之间妇孺皆知。华丰开启了全面开花的节奏,十几个生产工厂遍布全国。

当时的华丰热销到什么程度?除了珠三角,北至黑龙江,西至新疆,无人不食华丰三鲜伊面。

尤其是它的经典干吃法,很多人一定试过。打开塑料袋,把调料包取出来,隔着包装袋,用小锤子锤碎面饼,有时候加调料包摇晃一下再吃,有时候不加。除了干吃,煮着吃非常Q弹爽口。

那时候的华丰三鲜伊面,售价7毛钱一包,后来也只需花1块多钱,就能收获一份快乐。

华丰销量火爆大江南北,华丰的创始人熊毅武被称为“中国方便面大王”。

90年代初,华丰迎来了股份制改革,印度尼西亚著名的造纸业巨头金光集团,成为华丰的第一大股东。

在金光集团的主导下,华丰在管理上摒弃了本土化,撤掉了原有的高管团队,从台湾香港引进专业人才,熊毅武只能黯然退休。但海外部队“水土不服”,在营销策略和应对市场上没有及时把握好,加上康师傅和统一的崛起,使得华丰的销售节节败退。

更重要的是,华丰伊面失去了熟悉的口感和味道。

为了让华丰的味道传承下去,熊毅武另起炉灶,来到陕西宝鸡,创办了以他名字命名的熊毅武公司,生产熊毅武系列方便面。

熊毅武方便面有双块面、单块面、清真和香脆面四大系列,麻辣牛肉面、三鲜伊面、清真麻辣牛肉伊面等十六个品种。

很快,产品以经典的味道拥有了众多消费者的认可,熊毅武方便面还获得了“全国食品行业名牌产品”称号。

令人遗憾的是,熊毅武和妻子在1997年2月因一场意外车祸去世。失去了灵魂人物的熊毅武方便面,子女因财产起纠纷,最后公司解体破产,“熊毅武”这个品牌也逐渐消失不见了。

在2021年中国方便面品牌力指数排行榜上,华丰也只排在了第9名,昔日的“中国方便面大王”风光不再。

在方便食品之集大成的当下,大型商超和高档超市的货架上已经难觅华丰的黄色身影。如果想怀旧一下,只有到某宝和小型超市买上一包,回忆一下嚼干脆面的童年味道。

康师傅与统一——从竞争对手到难兄难弟

90年代初期国内的方便面,都只是四四方方塑料包装的一块面饼+一包调料。康师傅和统一的双双进入,才有了酱料包,推出了碗装面。

中国台湾统一企业集团在1992年1月投资设立了新疆统一企业食品有限公司,第二年,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在天津成立。

统一主打的“小浣熊”干脆面成了学生党的最爱。除了味道,还有集齐随包送的“三国卡”、“西游卡”、“水浒卡”也很有吸引力。

而康师傅红烧牛肉面一经面世,立即成了南漂北上打工人和出国门旅行团行李箱里的必备神器。

那时候的康师傅,下设十几家子公司,114条生产线,生产基地遍布全国13个城市,年销售65亿包,相当于平均每个中国人一年要吃掉5包。以47%的市场占有率,几乎占据了方便面市场的半壁江山。2006年,康师傅在香港上市。

被康师傅红烧牛肉面压制的统一,直到2008年推出了老坛酸菜牛肉面后,才打了翻身仗。从那时起,统一的年销售额连续四年蹭蹭往上增长,从1.5亿直线上升到40亿,增长率高达2500%,终于扭亏为盈。

不过,统一的高光时刻没持续多久,康师傅推出了同款酸菜牛肉面,“康统”销售大战开始了。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康师傅和统一开展买赠活动,光是火腿肠就一共送出了40亿根。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争夺战推动下,中国方便面市场实现了连续19年的高速增长,白象、福满多、五谷道场等方便面生产厂家,如雨后春笋涌现,方便面市场如火如荼。2013年462亿的销售纪录,让中国一举成为全球第一大方便面市场。

这一年的康师傅和统一都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康师傅营业额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大关,达到109.4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57.95亿元)。统一营业额实现233.3亿元。

但是也恰好从这一年开始,外卖行业爆发性生长,从4亿单猛增到55亿单;方便面销量同期下降了55亿包。

数据显示,中国的方便面需求市场从2013年开始逐年下降。

2017年开始到2020年,方便面的产量也在逐年下降,从1103.2万吨下降至556.8万吨。去年疫情以来,全国方便面市场略有好转。

但根据2021年上半年财报显示,方便面整体销售额下滑7.3%。其中康师傅下滑14.67%,统一下滑12.2%,康师傅和统一方便面业务首次出现下滑远高于行业整体的情况。

其实从2018年开始 ,康师傅积极寻求突破,加强新品研发, 布局高端方便面市场。推出了“汤大师”、“Express速达面馆”等系列产品,在2020年, 高价袋面、中价袋面的销售额均实现增长,其中高价袋面销售额为130.66亿元,同比增长28.12%。

在网上曾有人编段子调侃“康师傅红烧牛肉面一年用不了一头牛”。如今康师傅让消费者吃上了大块牛肉,据说“Express速达面馆”里有7-8块大肉块。凭借着汤汁与肉块的多项技术突破,产品还摘取了最佳创新产品奖。

同样一直呈下降趋势的统一,在2018年也开始止跌并上涨。打出“生活面”概念,在高端产品上推出“满汉全席”、“汤达人”等等,想吸引年轻消费群体和高端目标客群的需求。在2019年上半年,“汤达人”也有了两位数的增长。前不久,统一还官宣去重庆寻味,据猜测,很有可能会推出一款重庆小面方便面。

后疫情时代速食品大热的市场环境下,“康统”两位老大能否成功拓展空间,还需市场的检验。

今麦郎——有望成为“康统”双雄争霸终结者

在康师傅统一两个老大哥深陷困局的时候,排名老三的今麦郎却实现了逆势增长。

在行业回暖的2018年,实现了20%的涨幅。

如果没有创始人范现国当年极具魄力战略决策,今麦郎走不到今天。

今麦郎在1994年才进入市场,晚于统一和康师傅。今麦郎的前身是华龙。

当时的方便面市场是“康统”的天下,想分一杯羹谈何容易?

范现国把目光投向了统一和康师傅暂时无暇顾及的农村市场。

依靠河北靠近原料产地节省运输费用和调料深加工一条龙,主打低价,推出5毛5一包的“华龙小仔”。

2001年,华龙总产量达到30亿,销售额超15亿。在农村市场占据了绝对优势。

不久以后,统一和康师傅两大巨头也开始拓展下沉市场,面对强大的对手,范现国果断抛掉华龙品牌,开创新品牌“今麦郎”,将产品升级,以“弹”为特色,进军城市市场。

“弹得好,弹得秒,谈得味道呱呱叫”的烧脑广告,“中国南极科考队员食用骨汤弹面,相当于喝了6000克鲜骨汤”的成功背书,让今麦郎成功收获一大批的方便面爱好者。

正所谓不破不立,今麦郎大胆走产品差异化之路,硬是从两位老大哥的手里抢下了30%的市场份额,在2004年实现营收超20亿。

企业做大做强总会遭遇诸多问题,今麦郎也不例外。

在与日清合资的十年期间,今麦郎在世界领先的研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方面获得了成长,但因为今麦郎的低端形象,最终日清还是选择了分手。

近几年来,为了摘掉低端低价的标签,今麦郎从生产线开始进行改革创新,产能从每分钟160包提升到330包。在产品创新方面,采用航天领域的冷冻干燥技术、加入大豆卵磷脂、增加蔬菜包含量、瓦楞纸隔热等等。

另外针对不同的用户需求,还推出了“一桶半”的单品,打造“0油炸”的单品“老范家”,在今年7月份刚一上市,就成了网红。

这些突破性改革,带动了销售的两位数增长。

今年初,今麦郎已经和中信建投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向A股发起冲击,有望成为“方便面第一股”,终结“康统”双雄称霸的市场格局。

五谷道场——从辉煌到落幕再盘活

说到五谷道场,它成就过打败过康师傅和统一的神话,也曾两度破产。发展之路可谓是大起大落。

2005年,有营养学家提出了“油炸方便面致癌”的说法,让方便面被贴上了“垃圾食品”的标签 。几大方便面巨头联合举办“方便面安全问题高层论坛”,辟谣“方便面致癌说”,声称“不论是油炸还是非油炸方便面,其丙烯酰胺平均含量仅为15~80微克/千克,不会致癌。”

五谷道场的创始人王中旺分析了市场行情,立即以“非油炸方便面”为卖点,请陈宝国权威代言“我不吃油炸食品,非油炸,更 健康 ”,凸显 健康 口号。刚上市第一个月就有了600万的销售业绩。根据官方数据,五谷道场在巅峰时期曾达到了20亿的销售额,在各大超市供不应求,在方便面市场成功分走蛋糕。

其实,关于非油炸和油炸方便面,本质上相差并不大。渐渐地,非油炸的卖点不再被市场广泛认同。

而五谷道场也因规模扩大,推广中低端产品,出现了多条业务线的入不敷出,资金断裂,不得不申请破产重组。2009年中粮集团以1.09的低价收购了五谷道场,然后又因为销售没有起色,负债高达9.27亿元,被迫停产。2017年,五谷道场再被卖给了克明面业。

在超市货架上消失了许久的五谷道场,在新媒体上进行了相对低调的推广。在去年3月份,五谷道场和薇娅合作,在26秒钟售出26万袋方便面。

几番波折的五谷道场,终于迎来行业复苏,在克明面业对其成本的严格管控下,2019年终于扭亏,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10.54亿元。

五谷道场是盘活了,但想要重返第一梯队,仍然任重道远。

从第一包方便面的诞生,到今天已经半个世纪了。

中国人一年吃掉的方便面是1000亿包。它并没有被时代抛弃。

据世界方便面协会的最新数据,2020年全球方便面消费量为1166亿份,而我国方便面消费量达463.5亿份,约占全球方便面消费量的40%,位居首位。预计到2023年,全球方便面市场将超过550亿美元。

面对庞大的市场潜力,方便速食领域将迎来新的蓝海。

各大传统方便面品牌在重新调整产品策略,加速调整步伐,而众多新兴速食品牌已经崛起,加速分流方便面市场份额。

今年以来,拉面说完成最新一轮融资, 劲面堂完成今年的第三轮融资,瓷面江湖连续完成两轮千万美金融资。

方便食品市场新旧交替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参考资料:

《康师傅真的变了:一年方便面销售额超250亿,牛肉面终于放大块肉》

砺石商业评论《今麦郎:方便面困局下的逆市上扬》

农业行业观察《五谷道场经历的大起大落》

第一 财经 《方便面行业热度回落,谁在抢生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今麦郎 股东,今麦郎上市辅导期结束了吗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