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论坛论道a股大趋势分析,a股论道

日前,首期“南方论坛”在南方基金企业文化展厅举办,意为“以荣誉为起点,以思想筑高地”。据悉,“南方论坛”是由南方基金携手媒体打造的精品论坛活动,活动主旨为“共享思想成就价值”。在首期活动中,南方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权益)史博先生带领三大绩优基金经理李振兴、骆帅和章晖进行圆桌对话,参与嘉宾对2019年前三季度行情回顾、未来前瞻等热门话题进行了思想交锋。四大关键词总结A股新趋势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做总结的话,如何看待前三个季度的市场情况呢?史博表示:“如果用一个词来总结今年到目前为止的市场,我看到的是结构性牛市。一般而言,如果在不到一年的阶段,市场上有20%-25%以上的上涨,都可以算作牛市,这是国际通用的准则。今年虽然指数单边上涨幅度没有这么高,但整体而言公募基金股票及偏股型的平均收益远远超过这个水平,也就是说在机构投资者能够把握的市场机会中出现了结构性牛市。”“机构化”是章晖的概括,他指出,今年整个市场中,公司治理比较好的企业走势非常平稳,即使短期出现利空,也不像之前那样股价出现大幅波动。“一些相关概念炒作的公司或小盘的、业绩不好的公司,以前经常有私募、游资、散户不理性参与,今年这种现象非常少,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今年高ROE个股股价走势一直平稳向上,很多绩差股基本没有什么表现,随着MSCI占比提升、外资占比提升以及A股机构投资者趋于成熟,定价能力越来越强,可能是未来几年都能持续的趋势。”2020年转型中寻找拐点展望2020年,史博表示:影响结构变化的因素一定是行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内龙头公司核心竞争力是否能持续。结构性牛市是由机构主导的,机构主导的情况下出现行业龙头强者恒强的特征,在这个特征中,产业趋势上最明显的是新兴产业趋势、科技产业趋势。“这样的市场下,我们需要自下而上地发掘投资机会,在这种结构性市场中,对于公募基金的好处是理性投资的基金经理比较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机会,科技股的龙头公司表现很好,但如果你想有稳健的收益,买消费龙头也不错,这个市场有多种风格,而且多种风格可以共存。如果想要保守一点、达到更确定的收益,买低估值、高分红的股票也可以获取稳定的回报。”史博说。骆帅认为真正的强者是少数,A股就像满天繁星,大家看到的都是明星,既然说强者恒强,这个强者的地位就不会轻易变化。那么,从组合的角度应该配置哪些龙头?他表示,一是从估值上,看估值跟其成长性、盈利的持续性、盈利能力是否匹配。二是从行业的景气度,“我们更希望在底部或市场预期不高的行业,可能过去一段时间表现不太好,在拐点处,能找到这样的龙头是最好的。”三是筛选出龙头之后还要进一步甄别。落实估值回归决策本质李振兴强调,落实到明年的行情,信心来自于几个方面,现阶段有国家政策制定的信心,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信心已经恢复企稳了。另外,还有消费者和企业家的信心,这也是未来经济增长非常重要的,能稳住消费和企业投资、利润增长前景。“如果仅仅展望未来一年,做投资,包括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还是应该落实到估值,回归投资者决策的本质。”对于明年,李振兴还延伸了一个关键词——实干,更多地要求业绩兑现,不可能再要求企业估值在这个水平上大幅提升,而要落实到实干上。“经济增速有可能是下移的过程,结构有待调整,难度有增加,希望寻找到好公司,符合机构投资者要求、业绩强者恒强的公司,成为提供稳健绝对收益和长期良好收益的基础,这也是投资者最关注的点。”他最后说。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关注同花顺财经微信公众号(ths518),获取更多财经资讯

南方论坛论道a股大趋势分析,a股论道

李稻葵对未来10年判断,十分震撼

近两年,局势瞬息万变,人们对未来众说纷纭。

但对企业而言,必须对未来大趋势有清楚的判断,才能找准风向标。

未来趋势究竟该如何界定?

7月9日,在诺亚财富第十届私募股权投资高峰论坛上,清华大学中国经济学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发表了《“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机会与挑战》主题演讲,将自己对于未来5-10年中国发展的挑战、目标、改变、风险和机遇的思考进行了慷慨的分享。

以下是李稻葵教授演讲精编,(部分内容有删减),Enjoy。

口 述:李稻葵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编 辑:张启玉

来 源:正和岛

01、未来10年,中国面临3大挑战

首先分享一下我对整个形势的判断,因为没有大形势的判断就不可能看清楚每天要面对的这么多挑战和细节。

未来10年大形势如何?我总结了3个方面的重大挑战,这是我们中国未来整个发展都必须要面对的。

1. 国际形势的挑战

第一个挑战大家其实都很清楚,来自国际。

国际局势越来越复杂,中国可能很难再韬光养晦,以前经济多赢、政治上求同存异的时代可能不复存在。现在他们都知道中国发展潜力巨大,而且中国发展的思路、治理体制与西方国家不同,他们不理解,就很容易起一些摩擦。

这些集中表现于,中美矛盾在未来10年还会不断演化。

如果说之前特朗普是大戏的序曲,我们现在进入到大戏了。 拜登新政府团队非常专业,他们会深层次跟中国方面博弈。怎么博弈呢?我简单总结为:经济、金融、 科技 、军事相对分离,但是协同作战。

1)经济领域: 拜登的团队以及未来下面的总统,我相信经济上还是会和中国保持一定的合作,但重点领域肯定会针对中国采取对抗措施来遏制我们的发展。

2)金融领域: 局势极其复杂,正在博弈, 有一件事我们要牢记在心——金融上务必要做一定的切割。 我们有很多上市公司去了美国,过去20年来中国企业界成长最快的那些明星企业几乎没有例外,都在海外,主要是美国上市。

未来一段时间这方面会有所改变,因为这其中是有风险的,当然也有机遇。风险是之前布局在美国的中概股的股票会受到波折,机遇是未来好企业会回到A股、港股来,估值会高一点。

金融领域中美还在博弈,远远没有定局,我们也不认为美国方面已经考虑好了,因为华尔街的利益和白宫的利益不一定一致。我们这边也在研究,到美国上市对于我们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安全还是不安全,国内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战略。

不过大趋势是,我认为越来越多成长型企业会回来,首先在港股和A股上市,这是金融领域中美博弈的小结果。

4)军事领域: 双方会互探底线,虚虚实实。美国会来挑衅,中国会给一定的回应。

未来是中美多方位、全面、深层次博弈的阶段,我个人观点认为, 中国可以利用这10年打造出一个中美平等合作,或者说平等竞争的新型关系。 但有一个前提,美国人必须接受中国的政治 社会 现实,目前他们对此心理上的冲击很大,是不接受的。

2. 中国经济发展本身的挑战

未来5-10年中国所要面对的经济发展本身的挑战有很多,我今天只讲一个,坦率地说这可能是最关键的一个——地方债。 目前中国地方债的水平是非常高的,为什么说这很关键?我们来剖开分析。

目前影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最直接的因素是什么?投资。这应该是没有争议的,中国消费相对稳定,出口波动占比进出口也有限,主要的影响就在投资。

那影响投资增长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是政府主导的项目,包括各种各样的基建投资。

影响政府投资波动或者限制未来增长的是什么?地方债。

我有一个博士生做博士论文,我们每个星期都会开例会,他最开始研究的是中国债务问题,一点点顺藤摸瓜,最后发现: 中国债务水平高不是因为中国企业,也不是中央政府,根源在于一大批地方政府。 而且这种债务是隐性的,通常以金融服务集团的形式出现,表现为金融服务、商业投资,使得债务水平一直居高不下。

包括我自己去调研,发现不少地方发新债补旧债,利率还很高,我去听了数据都觉得害怕,说他们怎么还睡得着觉。

除了极个别的地区外,中国有大量的地方政府,自身税收的增长有限,收上来的也会大量给中央,另一方面又背了很多债务,这种情况在未来5年一定会调整。

中国经济增长挑战很多,其他先不讲了,未来几年的重中之重就是地方债务问题。

3. 社会 层面上的挑战

现在我们中国 社会 进入了一个 历史 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局面。

4亿人口进入中等收入发展水平,近2亿人口接受过高等教育,18-22岁的国民中有50%上了大学,这是非常好的事情,中国几千年从来没有到过这个程度, 但这背后也有别的含义—— 社会 矛盾多元化了。 举两个例子。

1)教育: 越是收入水平高的家庭可能越是重视教育,大家都希望孩子受好教育,这其中就掺杂了竞争的元素。从幼儿园一路到大学,学区房、好学校、课外辅导……政府决策者不希望孩子们的教育完全由一些逐利的机构左右,但这背后是客观存在的难题。

02、“十四五”规划中,非常重要的3个目标

应对挑战的新思路,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长远规划中也可以提炼概括为三个目标。

1. 科技

在这三个目标中,最突出的,要放在第一位的就是“ 科技 ”。 可以说,没有 科技 领域的进步和突破,我们的民族复兴不可能完成,永远都会被别人遏制。 有些地方政府讲要把 科技 作为重点发展的领域,宁可税收少一点、GDP少一点、其他的资源、就业不那么足够,也要发展 科技 ,这其实是很好的。因为这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与各方面环环相扣。

2. 安全

以前我们从来没有把安全和发展统筹起来这个提法,但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发展目标中,一口气讲了很多安全,主要是三个方面: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链安全。

这讲的其实是风险控制,不能盲目追求发展速度而忽视安全。

3. 低碳

低碳在“十四五”规划中很突出,而且在落实的过程中恐怕还要“加码”。之所以把低碳放在这么高的位置,原因很简单: 中国要发展、要成为受全球尊重的大国,必须在全球公共事务中做出自己的贡献。

打一个比方,中国要从一个学习好、进步快的学生成为帮助全班同学复习考试、一起取得好成绩的学生榜样,这才能突破西方对我们的围堵,这是战略高度。

而低/减碳是西方人唯一认可或者说愿意跟中国合作的领域。

“ 科技 ”“安全”“低碳”,三个大原则,非常重要,但其实还是有些空的。它们跟我们具体有什么关系呢?接下来我会说以上一系列挑战与目标引起的,中国经济和金融未来5-10年会产生的格局性、趋势性变化。

变化主要有6条,侧重有所不同,但全部围绕一个主题——有机遇也有风险。

1. 经济增速阶段性下降

未来5年,甚至10年,我们要做好经济增长速度在6%甚至5.5%以下的思想准备。

面对国际围堵、经济上的债务问题、 社会 层面难题的叠加,此时如果经济增长速度太快,非常容易暴露风险点,5.5%左右在我看来是一个比较稳妥的中低速。

不过这样的下降是阶段性的, 我坚定地认为,如果花上5年时间来解决重要问题,尤其是把债务问题等好好化解,中国的增长速度还会回去。 我们必须记住中国还有10亿人没有进入到中等收入发展水平,这其中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在这里有人会提到关于人口老龄化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不认为这是致命的要素。可以计算一下,我国人口增速虽然下降了,但我们的 健康 人口在持续增长,国民受教育水平也在上升,这两个因素结合,能得出的结论是2050年之前,中国的人力资源仍是在上升的。

所以虽然经济增速会放缓,但这样的变化是阶段性的,好好调整当下的问题,日后大有可为。

2. 产业大规模重组

简单来说,就是受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 一些经营不善的企业很可能会关闭、倒闭,而龙头企业会做大。 很多隐形冠军会被打造出来。

隐形冠军指的就是一般老百姓不知道的、消费者不知道的,但是在产业中间地位非常特殊,集中度非常高的企业。比如只有某一个企业生产某一种零部件,他如果出问题,全球产业都会停顿。这种企业江苏很多,非常多都是搞配套的,未来他们的市场地位会被打造出来,这是产业大重组。

这其中的风险很明显,就是企业倒闭,而机遇,在于投资。 举个例子,电梯。2年前调研,数据显示我们国家有800家电梯厂,而在中国之外,全球大电梯厂只有10家。随着未来房地产下降,电梯行业肯定会有一批大重组,这是风险也是机遇,如果能在这个过程中选对企业、投对企业,利润就会上去。

3. 科技 创新链条丰满化

之前反复说过, 科技 是立足之本,国家会花大力气扶持 科技 行业,以后围绕 科技 行业就会产生一个产业链条。

在链条中,有的是基础产业,比如生物原料、基础测验等,有的是给 科技 创新搞投资的,比如私募股权帮助企业上市,这样一来, 科技 创新链条就会带动金融、 科技 测试、原材料等一系列产业大规模发展。

这其中仍然是风险机遇并存,得选对、选好产业,其中涉及很多专业领域的问题。

4. 消费多元化

现在有两类产品卖得不错, 第一类是面对广大消费者的,一般产品卖得很火。

举一个小例子。我们都喜欢吃方便面,但近两年,有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是,广西的螺蛳粉正在部分取代方便面,尤其是在年轻人、大学生群体中。我一开始不懂是怎么回事,就自己去下单买回来,再一看,明白了。

螺蛳粉对比方便面:

5. 金融在升级

未来5年金融行业有大的变化在升级,其中又能分成三点:

1) 非标产品的供给侧转型

现在大量的非标产品,表面上看可能是某一个信托、某一个公司,背后其实是地方债,由地方进行担保。这样的非标产品我相信未来5年会转成公开的、标准化的政府债,因为很多地方的债务本质上讲中央应该承担过来,地方因此做了很多中央政府该干的活,导致目前的一些做法不可持续。

2)上市公司的结构变化

未来,我个人认为大趋势上,中大型的企业和一大批的 科技 型企业主要将在A股和港股上市,而非赴美上市。一方面是美国人有所顾虑,另一方面是这其中有很多细节问题。比如信息披露等,相关法规的问题很复杂。

我昨天跟一个专业人士请教,发现我们国际证监会搞的规则还是太复杂,这方面应该呼吁改革,希望流程上做一些更合理的简化,让更多好企业回来。

3)不同类型的资产,投资回报分化

以后的不同类型的资产,以及每个类型资产内部的投资回报一定是分化的。以固定收益为例子,将来肯定是风险高的一部分地方债利率高,风险低的国债利率低,这样一来,市场定价也一定会拉开。

以后金融投资,我们必须专业化,而不能像过去一样依赖道听途说。 我讲大实话,中国金融未来有机遇,但是会更加复杂,需要专业,专业专业再专业,理性理性再理性。

6. 区域化

我们经济的发展、金融的发展未来还有一个特点——区域化。

总体来看,未来南方和沿海一带,以及几个大的城市群,包括长三角、大湾区,成都、重庆,长沙附近大的区域发展会比较快,同时很多城市的省会地区发展会比较快,人口资源将更加聚集 。

正所谓搞经济地方要选对。

04、结语:长期更有耐心

最后,关于未来10年的发展,我们可以说经济和 社会 的发展还会持续,中国还会往上走。

但是同时,未来的5-10年我们将面临比较复杂的环境,投资的机遇仍然有,但是会变得更加复杂。

这种情况下,我们一定要保持理智、客观,不能像过去一样拍脑袋、拍屁股、拍胸脯来决定事情,要保持专业和理性。

中国的向上发展是未来的一个长期大趋势,尽管这个过程中要克服很多现实难题,但这个过程必定是向上的,企业家们、经济学家们要保有长期的耐心。

南方论坛论道a股大趋势分析,a股论道

A股现14年奇观!6100万空仓者冷冷清清的A股

惊人!A股周二创下14年之最!

周二,A股见证了自2002年来的14年之最!

沪指全天振幅仅0.39%,被调侃为“葛优瘫”的一振幅,为14年之最。比这一振幅还要低,且时间距离最近的发生在2002年9月13日,沪指全天振幅仅0.29%。2002年,对于不少80后来说,对A股怕是都没有太大印象,更别说是90后了。

有网友调侃:近期的股市有点像90岁的老头儿,步伐蹒跚,上不去也下不来,上下10个点能玩1年!

那么,极度窄幅波动意味着什么呢,以历史来看,远的不说,就最近几年。振幅极窄的要数2014年5、6、7这几个月,那是蓝筹牛市起来之前,另外、2013、2012、2011年几年市场低迷时,窄幅波动也是常见。是否能将窄幅波动推导后市走势,看来是难!唯一能说的就是现在3000点这位置,大家大幅买卖的意愿都不高。

A股空仓者高达6100万 千股横盘股民都去干(mai)吗(fang)了?

千股跌停千股涨停已经远去,现在进入千股横盘时代!

强烈建议A股市场晚上开市,这样就不会有失眠了!一位网友这么调侃,最近让人困得不行的市场。

据统计,截止8月底A股空仓者高达6100万,散户持续撤离股市。今年3月份、4月份、5月份、6月份、7月份空仓投资者数占比分别为50.87%、51.39%、52.16%、52.98%、53.58%。这也是空仓投资者数连续第6个月超过50%。

专业人士都这么说现在的股市

A私募老总:美联储要议息,人民币还要贬值的节奏,大家都比较谨慎。市场极度缺乏人气,也就这样了。往后看大趋势可能还要向下,很多股票还是太贵!

B私募大佬:看资金不断南下,大家还是愿意去做更便宜的港股,人民币存在贬值预期,A股市场只能是弱势震荡,一方面股票估值不低,一方面市场流动性依然充裕,上有顶下有底的震荡格局,优质股票会走出结构性行情!

C基金经理:存量资金的博弈行情,缺乏挣钱效应,参与者交易意愿很低,只能找结构性机会。

虽然我A形势很弱,但是一河之隔长年低估洼地的港股,9月以来每天几十亿几十亿的资金南下。“资产荒”下,资金都跑去港股寻找安全边际了。今年以来,港股呈现小牛特征,明显跑赢大A股。

兴业证券(601377)的张忆东老师最新的研报叫《港股开启新牛市》,提到港股牛市有几个基础:

1、港股新牛市的宏观基础:中国经济转型至中段,增速低位徘徊趋稳、结构调整有进展。

2、港股新牛市的资金基础:低收益率时代,中国财富全球化配置的需求强烈。

3、港股新牛市的制度基础:“沪港通”是人民币国际化及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成功创举,伴随着沪港通和深港通总额度取消、基金互认等质的飞跃,中国财富全球配置步入加速期,庞大的内资无缝对接地拥抱港股。

4、港股新牛市的市场基础:最便宜定价+最强势货币+最强的资产。

5、港股新牛市的投资者基础:港股生态环境正改变,中资逐渐有主导权。 (1)内地的投资者比例从1996年的1.0%大幅提升到2015年的21.9%,仅次于欧洲(34.2%)和美国(22.5%).

6、港股新牛市的海外基础:全球资产配置的钟摆已经开始摆向新兴市场,港股最受益。

张忆东老师给的建议是:这个阶段最核心策略是寻找优质资产,逢低买买买。不过可能遇到的惊扰是四季度美联储加息和美国大选。

A股冷清到没朋友外资却来抄底了 这次是台湾同胞!

“多条腿走路”成为基金公司布局要点,现在A股和债市在全球范围内仍具有较高吸引力,外资布局步伐仍持续,qfii投顾业务也成了基金竭力拓展的领域。

据悉,9月19日中国台湾日盛投信首只聚焦A股中小及新兴战略股票型基金——日盛中国战略A股基金正式公开发行,募集上限150亿新台币(约合32亿人民币),招商基金正是作为日盛投信在境内唯一QFII投资顾问,为该基金供应咨询服务。据悉,此前招商基金曾为欧洲金融巨头ING公司(荷兰投资公司)担任QFII投资顾问。

实际上,不少基金公司近年都在积极布局QFII投顾业务,以及拓展海外各项业务。南方一位基金经理表示,现在不少QFII机构都在寻找国内专业投资机构来做投资顾问。“自去年以来这块业务需求就非常大,我们也在积极布局,积极参与各种招标。”

“我们公司基本每年都会去海外路演,主要路演地包括美国、欧洲、东亚、日本、韩国等地。”一家基金公司人士介绍,此前在日本运行路演收到很大反响。该公司海外业务战略中,QFII投顾业务也是其中一个重点发展方向。“现在国内债券市场收益率较高,A股市场不少优质个股的估值水平并不高,外资兴趣浓厚,但一些国外资管机构往往覆盖市场不全,多数都找投资顾问运行管理。”

还有人士表示,相对来说,做QFII投顾业务的获利能力要高于公募业务,属于高毛利业务。不过这块业务竞争也很激烈,一般大型基金公司或者外资基金公司在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特别一些公募基金公司旗下的产品存续时间长,投资能力有历史业绩可考,同时运营规范,更能符合QFII作为长期投资者的要求。

据悉,有外资机构表示,中国经济转型正在发酵,创新产业撑起一片天,A股中小盘将有机会开创出全新格局。另外,若深港通将于11月中下旬开通,A股中白酒股、中药股等低估值特色板块都是香港或其他国际市场所缺少的标的。

此外,QFII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为基金业带来更多市场蛋糕。根据外管局公开信息,截至8月底,现在已经有270家QFII机构获得814.78亿美元的额度,最近8月份就有第一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工银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获得相关额度,而且QFII在A股开户数一直持续增加,显示其布局意图明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南方论坛论道a股大趋势分析,a股论道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