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月23日)上午9点,央行通过官方网站宣布:传说中的TMLF终于来了!
央行的公告说:
2019年1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了2019年一季度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操作。操作对象为符合相关条件并提出申请的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大型城市商业银行。操作金额根据有关金融机构2018年四季度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贷款增量并结合其需求确定为2575亿元。操作期限为一年,到期可根据金融机构需求续做两次,实际使用期限可达到三年。操作利率为3.15%,比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优惠15个基点。
这个新闻的实质是:央行针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定向印钞”2575亿元,并“定向降息”15个基点。
目前,一年期银行贷款的基准利率是4.35%,但实际上只有信用良好的大型国企才能拿到这个利率。民企、小微企业获得贷款,利率往往要上浮20%、30%,甚至更多。而央行此次给金融机构的一年期贷款利率,只有3.15%,有利于金融机构给实体经济降息!
2014年10月,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标题是《A股一有危险,央行就“说英语”》。那个时候,正是央行集中创造新的“印钞方式”的时候,SLF、MLF、PSL不断涌现。现在的情况,跟那时非常类似,央行给出的新英语缩写是“TMLF”。
TMLF的中文名称是“定向中期借贷便利”,又被金融界戏称为“特麻辣粉”(这四个汉字的拼音字头正好是TMLF)。
从中文名称可以看出,TMLF是“中期借贷便利”的一种,特点是“定向”。
所谓“中期借贷便利(MLF)”,是2014年9月之后,央行最常用的一种“印钞方式。”此前我在专栏里解释过,2014年9月之前,由于中国有显著的贸易顺差,当时央行“印钞方式”主要是“外汇占款”——也就是发行人民币,收购企业个人手里的外汇。
2014年9月以后,央行主要通过“中期借贷便利”额“抵押补充贷款(PSL)”印钞。具体方式是:大型金融机构把购买的债券等(包括国债、地方债、企业债、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贷款等)抵押给央行,获得央行提供的低息资金。
到2018年12月末,“中期借贷便利”的余额为4.9万亿,按照目前的货币乘数,理论上可以衍生出最多26万亿的广义货币M2。
央行通过“中期借贷便利(MLF)”不仅可以定向印钞,还可以通过利率的高低,引导市场利率的方向。说白了,MLF不仅是数量工具,还是“利率工具”。
至于“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则是央行在2018年12月19日创设的,目的就是“改善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环境”,解决这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按照央行的说法,具体操作方式是:
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大型城市商业银行,如符合宏观审慎要求、资本较为充足、资产质量健康、具备进一步增加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贷款的潜力,可向中国人民银行提出申请。
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其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特别是对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贷款情况,确定提供定向中期借贷便利的金额。该操作期限为一年,到期可根据金融机构需求续做两次,这样实际使用期限可达到三年。定向中期借贷便利利率比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优惠15个基点,目前为3.15%。
也就是说,TMLF固定比MLF利率优惠15个基点,如果未来MLF继续降息,则TMLF也会降低。而且,可以延长期限到3年。
下面是我的分析:
第一,TMLF正式问世,是实体经济的大利好。
从央行公告表述看,这2575亿元“定向印钞”是一季度的。这样算来,全年至少有1万亿TMLF驰援小微企业和民企。但这仅仅是国家支持小微企业和民企贷款的措施之一,此前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曾透露:
现在银行业贷款余额中,民营企业贷款占25%,而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超过60%。民营企业从银行得到的贷款和它在经济中的比重还不相匹配、不相适应。初步考虑对民营企业的贷款要实现“一二五”的目标,即在新增的公司类贷款中,大型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不低于1/3,中小型银行不低于2/3,争取3年以后,银行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占新增公司类贷款的比例不低于50%。
由此可见,对民企、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会越来越大。
第二,TMLF透露了2019年宏观调控的方式之变。
2019年和2009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相同点,都面临显著的经济下行压力。2009年的方案是“四万亿”,是大水漫灌,广义货币M2增长了27.7%,引发房价大涨;2019年显然不准备重走老路,M2最多反弹到10%,很难超过11%。采用的是定向精准调控,是“滴灌”。TMLF就是典型的“滴灌”,应该说,通过这种方式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是正确的。
第三,央行未来会继续通过MLF传递重大信号,定向印钞、定向降息。
MLF是一种很好的货币政策工具,“招数”可以变化无穷。从“印钞”的出口看,可以设定利率高低,可以设定把钱给谁不给谁。
从“入口”——也就是抵押物的设定来看,也很有学问。央行可以调整抵押物的风险权重,或者“是否有抵押资格”,来鼓励资金的流向。比如地方债、小微企业贷款就被央行接纳为抵押物(银行申请MLF资金的时候,需要给央行提供抵押品),如果需要,还可以把ETF基金列入抵押物,那么就相当于面向股市印钞,而央行又没有直接购买股市资产。如果抛出这个大招,股市必然大涨。
总之,2019年是货币政策创新的重要年份,大家等着“惊喜”吧!
本文源自刘晓博说财经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定调!四大实质举措 “定向印钞+定向降息”开始了!
11月9日晚上8点,国务院常务会公布了一系列针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金融利好。
自本月民营企业座谈会后,一波利好民企融资的政策密集出台。再到如今国常会出台的诸多举措,可以说, 民企正迎来空前利好的融资环境。
根据新华社通稿,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主要公布了如下措施:
1、将中期借贷便利合格担保品范围, 从“单户授信500万元及以下小微企业贷款”扩至1000万元。
2、力争主要商业银行四季度 新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比一季度下降1个百分点。
3、 激发金融机构内生动力,解决不愿贷、不敢贷问题。 将小微企业贷款业务与内部考核、薪酬等挂钩。
4、整治不合理抽贷断贷,清理融资不必要环节和附加费用,严肃查处存贷挂钩等行为。
5、 清理政府部门和国有大企业拖欠民营企业账款, 凡有此类问题的都要建立台账,对欠款“限时清零”。对地方、部门拖欠不还的,中央财政要采取扣转其在国库存款或相应减少转移支付等措施清欠。
1
“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定向印钞+定向降息” 来了
将中期借贷便利合格担保品范围,从“单户授信500万元及以下小微企业贷款”扩至1000万元。当央行扩大“合格抵押品”范围的时候, 意味着央行准备“扩大印钞规模”了。 而抵押品的范围,决定着“印钞的方向”。
今年以来,央行首先把“小微企业”发行的较低信用等级的债券,列入了“合格抵押品”。这样做之后,小微企业符合条件的债券如果在市场发行,金融机构就会有意愿购买,因为买了之后“有用”,可以抵押给央行换取“便宜的钱”。
后又将“单户授信500万元及以下小微企业贷款”纳入MLF合格抵押品范围。这意味着,如果一家银行给“单户授信500万元及以下小微企业”发放了贷款,可以拿这些贷款凭证,到央行领取“便宜的钱”。
11月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则提出,把“500万”扩大到了“1000万”。这意味着,可以用作MLF抵押品的范围再次扩大。
显然, 仅仅“定向印钞”是不够的,还要“定向降息”。 国务院常务会议还提出,“力争主要商业银行四季度新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比一季度下降1个百分点”。
这对金融机构来说并不难实现,因为今年下半年以来,民企融资成本已经开始逐步下降。
根据郭树清透露的数据显示, 截至三季度末,18家主要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平均利率6.23%,较一季度下降约0.7个百分点。 也就是说,如果按此标准,四季度只要再将小微企业平均贷款利率下降0.3个百分点就能实现上述目标。
2
民企贷款有望每年新增5万亿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银行业贷款余额中,民营企业贷款占25%,而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超过60%。民营企业从银行得到的贷款和它在经济中的比重还不相匹配、不相适应。
从长远来看,银行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支持,应该契合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相应比重。因此, 银保监会初步考虑对民营企业的贷款要实现“一二五”的目标, 即在新增的公司类贷款中,大型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不低于1/3,中小型银行不低于2/3, 争取三年以后,银行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占新增公司类贷款的比例不低于50%。
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贷款占整个贷款的比例不到四分之一,未来三年如果要实现“一二五”的目标,民营企业贷款在银行新增公司类贷款中的占比有望翻倍,根据目前的数据粗略估算, 民营企业每年新增信贷有望达到5万亿以上 ,比目前多出3万亿左右。
3
融资担保基金更多运作信息明确
融资担保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已于今年7月底正式成立,初期注册资本661亿元。财政部持股比例高达45.39%,其余还有20家银行、保险等机构入股。
不过,在此之前,外界一直不太清楚融资担保基金具体运作模式。本次国常会释放了更多具体信息。
会议确定:
一是各级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要以支农支小融资担保为主业, 重点支持单户担保金额500万元及以下的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
二是降低融资成本。 融资担保基金的担保费率不高于省级机构费率水平。中央财政对扩大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规模、降低担保费率等成效明显的地方给予奖补。
三是实行风险分担, 融资担保基金和金融机构承担的风险责任比例原则上均不低于20%,银行不得因此减少实际放款数额。 鼓励各地对支农支小担保业务占比高、增长快的机构给予风险补偿,探索建立以财政出资为主的多元化资金补充机制,确保政府性融资担保可持续经营。
接二连三的政策出台,无疑为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带来了曙光,而今年以来,多个领域的政策开始出现松动,业内普遍预计, 明年政策环境仍会较为宽松 ,我们拭目以待。
(文章来源:机会宝)
央行“定向降息”落地 结构性宽松在路上
从全面降准到“定向降息”,央行货币宽松预期正在陆续兑现。
1月23日,央行开展2575亿元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操作,利率比中期借贷便利(MLF)优惠15基点,此举被市场理解为“定向降息”。分析人士指出,2019年以来,全面降准回归、逆回购加量投放、“定向降息”落地、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候场……这一大波“新年红包”显示货币政策宽松的力度加码。往后看,加强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未来的关键,改善实体经济融资问题将是政策重点。
非传统的“降息”
23日,央行开展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操作2575亿元,操作利率为3.15%,比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优惠15基点。在当日有3500亿元逆回购到期,同时央行不开展逆回购操作的情况下,此次操作未超出市场预期。
上月19日,央行已宣布TMLF,定向支持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发放贷款。央行当时已明确,定向中期借贷便利资金可使用三年,操作利率比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优惠15基点,即3.15%。
这一操作被业内视为“定向降息”或“结构性降息”。一方面,TMLF成本较MLF优惠15基点,有助于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另一方面,此举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降息,而是以定向激励引导为主。
中信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明明表示,“虽然TMLF期限为1年,但可续作两次成为3年期流动性投放,如此看来,3年期TMLF操作利率仅3.15%,降息力度不可谓不大。”
TMLF利率虽相对优惠,但也非传统意义上的降息。光大证券固收研究张旭团队分析称,TMLF仅仅设定了其与MLF之间的利差(即15bp),并没有对当前的任何利率进行调整,因此不是传统意义的“降息”。
另外,TMLF操作对象为符合相关条件并提出申请的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大型城市商业银行,定向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贷款的意图非常明确。如广发证券宏观研究郭磊团队所言,TMLF可以算作一种“定向降息”,要点在于更长期限、更低利率和更倾斜的实体信贷引导。
定向激励旨在滴灌
从落地时机来看,此次TMLF被视为央行发放“新年红包”的一部分,同时秉持了央行“锁短放长”支持实体经济的操作思路。
2019年以来,为呵护春节前流动性,央行“降准+逆回购+TMLF”三管齐下,月内第二次降准、普惠金融定向降准也已候场。市场人士普遍认为,这表明货币政策边际宽松的力度正在加码。
近期公布的数据证实当前经济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数据显示,2018年第四季度GDP同比增长6.4%,较第三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央行行长易纲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期,央行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推进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完善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考核口径,新年伊始宣布降准释放流动性1.5万亿元,1月下旬实施首次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操作等。这些措施都有利于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金融市场利率合理稳定,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并没有随着经济增速下行而减弱,反而是加大支持力度,体现了逆周期的调节。
同时,央行需要避免信用过快收缩冲击实体经济,也要避免“大水漫灌”影响结构性去杠杆,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由此,精准把握流动性的投向、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精准滴灌的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中信建投证券宏观固收首席分析师黄文涛指出,此次TMLF操作更多地是通过定向激励,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发挥其定向调控、精准滴灌功能。
政策重点在于疏导
站在当下,多数机构认为,经济尚未见底,出于稳增长的需要,宽货币仍将继续,央行后续大概率还会选择降准或降息,但货币政策的重点不在于宽松,而在于疏导,央行多次带有定向意味的操作也表明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维持松紧适度,不搞“大水漫灌”。
“在经济下行处于缓慢和可控的状态下,央行更多的采取定向宽松政策;相比直接降低MLF利率甚至全面降息,‘结构性货币政策’具有更大的灵活度。”一位分析人士表示。
郭磊团队进一步指出,当前货币政策的重点一是疏通货币传导机制,二是利率市场化“两轨并一轨”。在货币传导机制通畅的前提下,降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进而引导信贷利率下行,可以刺激信贷总量增长,但是不改善信贷结构。在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深化前,央行将更加侧重结构性货币政策和货币传导机制的疏通,而非全面降息。
事实上,央行近期已经采取多项措施缓解银行信贷供给端的约束。比如,在资本方面,央行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推进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在流动性方面,央行刚刚宣布降低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并通过创设TMLF提供长期低成本资金;同时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等。央行方面表示,将和相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综合施策,通过“几家抬”,从供需两端共同夯实疏通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基础。
“未来央行将继续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单靠结构性的货币政策达到托底经济的效果恐怕有限。为了改善结构性的问题,还需要减税、基建等财政政策予以配合,不能仅仅指望货币政策来完成结构性功能。”明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