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一季度财报都已经披露,A股一共有4786家上市公司(包含北交所),其中发生亏损的有1023家,占比21%,也就是说A股有21%的上市公司一季度是亏损的。这些亏损的企业或许可以说明当前哪些行业是比较艰难的,本文来对亏损最大的十家上市公司进行分析。
1、一季度亏损第一名:中国国航亏损89亿
中国国航以89亿的亏损成为A股的亏损之王,亏损幅度也比2021年一季度扩大了43%,营收同比也下滑了11%,这说明今年一季度中国国航的业绩比去年同期还要差,行情原本就是受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人口的跨区域流动大幅减少,2020年以来都是如此,但是今年一季度的情况可能更糟糕一些,中国国航作为中国第二大航空公司,他的业绩是有一定代表性的,同时,当前的燃油价格也处于高位,这带来了更高的成本。需求萎靡叠加成本激增,对航空公司是双重打击。
2、一季度亏损第二名:中国东航亏损78亿
东航的亏损比去年同期扩大了一倍,去年全年亏损金额也才122亿,现在一季度就亏损了78亿,东航一季度的营收也同比下滑了5%,疫情已经持续两年了,当前影响更大的还是航空燃油价格处于高位。今年国际原油价格一度超过100美元/桶,是近年来最高水平,这对航空公司的成本是有巨大冲击的。
3、一季度亏损第三名:牧原股份亏损52亿
牧原股份是养猪的,而且是市场老大,养猪行业2019年和2020年是黄金两年,猪肉价格大涨到历史高位,养猪企业赚大发了,但是也吸引了大量的资金进入养殖业,到了2021年供给上来了,猪肉价格又跌回了原位,但是成本却没有回到原位,这导致养猪企业巨额亏损,2021年1-3月牧原商品猪销售均价为26元/公斤,2022年1-3月商品猪销售均价为12元,价格跌了一半多。
牧原是罕见在2021年没有亏损的养猪企业,反而实现了69亿的净利润,要知道市场老二温氏股份去年可是亏损了134亿,再强的企业也逃不过行业的魔咒,牧原终于亏了52亿,今年的亏损总金额应该是惊人的。
4、一季度亏损第四名:南方航空亏损45亿
南方航空是最大的航空公司,今年一季度亏损了45亿,亏损金额同比扩大了12%,营收同比增加了1%,这也说明南方航空的业务需求基本和去年一季度保持一致,但是成本增加了,增加的成本大概率是油价上涨导致的。
5、一季度亏损第五名:温氏股份亏损38亿
温氏股份是仅次于牧原股份的第二大养猪企业,猪肉价格当前处于低位,对养猪企业来说还会持续亏损,2022年的亏损很可能超过2021年,最大的原因是今年的猪肉价格比去年的低,但是明年会好起来,原因是成本也相应下降了,现在亏损的主要原因是终端的猪肉价格下跌了,但是成本却还未同步同比例下跌。
6、一季度亏损第六名:*ST海航亏损36亿
公司曾用名是海南航空,也是一家航空企业,而且还是海航集团下面的航空公司,航空业原本就艰难,海航集团又在破产中,这两年是将大量的不良资产减值了,2020年扣非净利润为亏损557亿,当年营收为294亿 ,2021年营收340亿,扣非净利润亏损107亿,今年一季度继续亏损36亿。2020年都亏得净资产为负了,2021年四季度才将净资产转正。如果后面再这么亏下去,今年净资产又该为负了,原本资产负债率就高达95%,非常堪忧啊。
7、一季度亏损第七名:新希望亏损29亿
新希望是知名度比较高的企业,创始人刘永好曾经是中国首富,主要是做饲料生意,也有部分养猪业务。亏损也主要是因为猪肉价格下跌导致养猪产业亏损所致。
8、一季度亏损第八名:正邦科技亏损24亿
正邦科技也是一家养猪企业,养猪贡献了60%的营收,饲料业务贡献了35%的营收,是仅次于牧原和温氏股份的第三大养猪企业,亏损的原因不用多讲了,都是猪肉价格下跌导致的。
9、一季度亏损第九名:阳光城亏损15亿
这是一家房地产企业,一季度营收19个亿,亏了15个亿,营收同比大幅下滑75%,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的审计报告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保留意见,原因是阳光城存在大额已到期未归 还的借款,并且涉及多起未决事项,公司因子公司未履行还款义务而被列为被执行人。可能导致对阳光城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影响的重大不确定性。而一季度营收同比暴跌75%恰恰印证了这种不确定性。
10、一季度亏损第十名:ST易购亏损10亿
这家公司就是苏宁易购,因为业绩太差,被ST了,去年巨亏433亿,今年一季度只亏了10亿已经算是进步了。 苏宁去年的巨额亏损主要来自于投资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说直白一点就是过去乱投资乱扩张,导致这些投资失败,最后只能资产减值损失。
总结:一季度亏损最大的十家上市公司主要是来自两个领域,第一是航空业,占了4家公司,这点好理解,疫情导致出行减少,叠加油价上涨;第二是养猪企业,也占了4家公司,原因是猪肉价格上涨。其他的就是房地产企业。
2022年11月份。跌幅最大的股票有哪几只?。
1、2022年跌幅第一名:新光退跌幅93%
原名新光圆成,主营业务是回转支承的生产和地产开发,两个业务各占一半,这只股票比较有意思,估计套牢的人不少,在2021年元旦的时候,股价原本已经跌到1元以下了,如果持续20个交易日就退市了,神奇的是,股价在跌到0.75元之后突然大涨,到去年10月底最高涨到5.68元,用了10个月时间,上涨了657%,堪称一只大牛股。
这种神奇的反转也仅仅持续了一年,到今年,股价开始下跌,尤其是4月22日之后,原因当然是退市越来越确定了,公司2018年和2019年净利润连续为负,从2020年4月29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20年净资产为负,于是2021年继续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21年的财报被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这就完全符合退市条件了。
一旦退市的事情确定,那么股价必然大跌,价值趋于零,市值从年前的104亿跌至如今的6亿,去年的那波大涨现在想起来会是什么感觉?有多少人是去抬轿子的?有多少人是从这波上涨中抽身而出的?
2、跌幅第二名:圣莱退跌幅93%
原名圣莱达,专业从事输配电成套电气设备的生产销售及钢材贸易业务,今年股价虽然大跌93%,但是和之前的高点比也不值一提了。这只股票也非常有意思,和新光圆成一样,去年也大涨了一波,股价涨了2倍多,今年就跌下去了。
圣莱达2020年营收低于1亿且净利润为负,在2021年发布年报后就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了,按理来说这样的股票不应该大涨,但是神奇的地方就是偏偏大涨了,2021年的财报被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按规定就被强制退市了。
3、跌幅第三名:退市环球跌幅93%
原名商赢环球,主营业务为服装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股价在2020年大跌,从16元的高点跌破1元,但是神奇的是2021年又涨了一波,从0.8元涨到4元,股价也大涨400%,但是今年又跌回去了,而且跌得更狠,目前股价仅为0.27元。
公司2020年营收低于1亿且净利润为负,2021年发布年报后就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这家公司的经营情况是非常乱的,2021年的年报都无法按时披露,其他的股票即便财务有问题,好歹还按时发布了财报,这家公司直接都不发布了,按照规定就被强制退市了。消息公布后股价大跌77%。
4、跌幅第四名:退市厦华跌幅92%
原名厦华电子,这家企业其实是老牌电视品牌了,没想到沦落至此,2020年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低于1亿,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21年依然亏损,而且营收低于1亿,虽然营收看起来有1.5亿,但是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或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金额为零元。退市的消息公布之后股价应声大跌90%!
5、跌幅第五名:退市绿庭跌幅91%
原名绿庭投资,主营业务为从事不动产领域的投资管理和资产管理业务,去年也涨了一波,按道理来说是应该涨的,因为公司的业务已经很差了,2020年营收低于1亿且净利润为负,2021年就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在这样的情况下,有理由能够支撑起股价大涨呢?但是神奇的事情是股价就是大涨了。
2021年业绩无改善,营收依然不足1亿,依然亏损,按规定就被强制退市了,消息公布之后股价大跌69%!
6、跌幅第六名:退市中天跌幅90%
原名中天能源,主营业务是天然气的生产和销售,去年股价也大涨了一波,今年全跌回去了,中天能源怪不得散户了,因为是2021年11月更正的财务数据,更正后的2020年净资产为负数,这才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最后导致股价大跌的。2021年净资产依然为负,且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按照规定就被强制退市,消息公布后股价大跌59%。
7、跌幅第七名:退市中房跌幅87%
原名中房股份,是一家房地产开发企业,位于北京海淀区,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年营收低于1亿且净利润为负,被强制退市,公司业务完全没落了,2021年扣除与主营业务 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仅仅为30.83万。
8、跌幅第八名:退市西水跌幅86%
原名西水股份,这家公司原本就经营不善,后面被天安保险借壳,但是没两年保险业务也做不下去了,巨亏了结,2020年营收低于1亿且净利润为负,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2021年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21年的财报继续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现在被强制退市。
9、跌幅第九名:腾邦退跌幅86%
原名腾邦国际,主营业务是旅游、机票、差旅管理和金融服务,这种所谓多元化的企业,本质是主营业务做得不好,四处开花四处不结果,2020年的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21年继续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而且净资产还亏成负数,被强制退市。
10、跌幅第十名:退市昌鱼跌幅85%
原名武昌鱼,是做淡水养殖的,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年营收低于1亿且净利润为负,被强制退市。
总结:这十只股票是今年到目前为止跌幅最大的,原因都是被强制退市,当然还有些已经退市了,就不列在其中了,这些退市的股票是风险最大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早在一年前就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了,但是去年股价大多涨了一波,这是风险之一,很多散户会成为抬轿子的。第二是一旦确定退市的消息公布之后,那么股价又将迎来大跌,哪怕原来有几块钱的股价,也会瞬间跌到1元以下。
被实施风险警示,原本就是一种警示投资者的手段,但是看起来很多人似乎并不在乎,当然也有可能是无知。每年的4月份是发布上一年年报的最后一个月,也是最容易财务暴雷的一个月,对于此前就已经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股票要尤其小心,对于那些营收低于1亿且净利润为负、净资产为负、被出具非标意见的审计报告等等,这些都说明企业经营出现了巨大的问题,一般是很难有改善的,没有必要去赌。有那么多的股票,为何要在这些充满风险的股票中去搏一搏呢?
京东2022年Q1净亏损30亿
京东2022年Q1净亏损30亿
京东2022年Q1净亏损30亿,本季度营收增速为京东上市以来最低,低于2020年一季度的20.75%。目前,京东业务划分为京东零售、京东物流、达达及新业务四个板块,京东2022年Q1净亏损30亿。
京东2022年Q1净亏损30亿1
2022年5月17日,京东集团发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1-3月实现收入2396.55亿元,同比增长18%,归母净利润-29.91亿元,同比转盈为亏。
事实上,虽然收入方面仍维持增长,但这已经是京东集团净利润连续亏损的第三个季度,更是净利润处于下滑大趋势中的第五个季度。
在此之前,京东集团从2019年第四季到2020年末,基本保持净利润波动增长的趋势,且连续9个季度净利润为正数。
直到2021年第三季度开始,亏损局面一直延续至今。
从利润表来看,成本费用占收入的比重比较稳定,变动相对明显的“其他收益”,2022年1-3月亏损38.98亿元,年报显示是由于京东旗下的达达在收购完成前的股价变动,以及上市公司股权投资的市价波动所致——2021年全年该数值为亏损5.9亿元。
Wind数据显示,美股上市公司达达集团的股价,从2021年6月末的29美元/股一路降至当前的7.81美元/股,跌幅高达74.99%,而京东自2022年初小幅增投达达后,对其持股比例从2021年末的46.79%提高至目前的51.99%。
如果对比2017年以来京东集团的净利润和其他收益两个指标,会发现二者从2019年开始均保持在坐标轴同侧,尤其是2022年一季度,其他收益的亏损成为该季度亏损的主要原因。
发展至当前接近万亿元的收入规模,京东集团的各项收入与成本也基本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增长节奏,而以股价、公允价值计量的“其他收益”科目,成为唯一一个不可控的,也能够影响京东整体盈利的科目。
对达达集团的“上心”,某种程度上也是京东对于自身物流板块日渐重视的体现。
结合最新财报数据,京东集团近几年收入中商品收入的比重不断降低,从2018年的90%降至2022年一季度的’85.3%,平台及广告服务收入占比相对稳定,保持在7%左右,但来自物流业务板块的收入占比不断提高,从2.68%增至当前的7.33%。
除了达达对应的即时配送物流业务之外,京东集团旗下的京东物流,是更为重要的一个业务板块。
从京东自营业务起家,京东物流于2021年5月独立上市,2022年一季度来自京东集团之外的收入占比达到58.4%,同比提高了3.8个百分点,目前主要发展一体化供应链客户,为包括沃尔沃、小米有品这类企业提供一系列的供应链物流服务。
与京东集团同时发布业绩的京东物流,2022年一季度实现收入273.51亿元,同比增长22%,净利润方面亏损13.86亿元,但已经较2021年1-3月110亿元的亏损大幅降低,亏损率也处于2018年以来的相对低位。
2021年京东物流全年收入1046.93亿元,净利润为-158.42亿元,在港股是亏损排名第五的上市公司,身前是快手、美团、商汤和中国国航。
2022年一季度亏损虽然大幅收窄,但收入增幅也有明显降低。
何时能够实现盈利,仍是京东物流面临的问题,而从整个京东集团的层面来看,2022年一季度的大幅亏损,也为全年业绩带来较大的压力。
京东2022年Q1净亏损30亿2
5月17日晚间,京东集团(9618.HK/JD.O)发布一季报,季内营收同比增长18%至2397亿元,略高于市场预期;净亏损30亿元,上年同期为盈利36亿元。本季度营收增速为京东上市以来最低,低于2020年一季度的20.75%。
对于亏损原因,京东解释称,主要由于基础设施、技术研发、员工薪酬福利的持续投入,减少疫情影响和让利给消费者导致。同时,2月京东增持达达集团持股达52%,达达营收在一季度并表,收购达达的股价变动导致确认亏损36亿元。
目前,京东业务划分为京东零售、京东物流、达达及新业务四个板块。核心业务京东零售收入同比增长约17%至2175.24亿元,略低于集团整体增速。其他板块仍处在亏损状态,新业务亏损最为严重,经营亏损为23.86亿元,这部分业务包括京东产发、京喜、海外业务及技术创新。
对于疫情影响,京东CEO徐雷在财报会上表示,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速度更快、更不易发觉,在疫情防控策略不变的情况下,波及的城市和消费者更多,“前两年的疫情对互联网电商应该是利好的,当时受影响面比较小,时间也比较短,线下消费有明显转移到线上来的趋势。但这次的疫情对线上、线下企业来说是一次双杀。”
在消费低迷的宏观环境下,供需两端都受到冲击。徐雷表示,今年初与很多品牌沟通发现,品牌纷纷调低了今年的预算,将保利润作为重点,从上游角度来说不支持高速增长;另外,4月到5月,京东在流量、用户增长的同时,客单价同比却在下降。
财报显示,截至一季度末,京东的年活跃用户数为5.805亿,相比2021年末增加了约1080万。一季度,用户平均购物频次创历史新高,用户平均贡献收入值(ARPU)接近三年来的最高。
物流方面,徐雷介绍称,今年核心区域的仓储风控导致了整体物流履约的困难,商品的入库、出库都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整体履约周期变长了。4月份订单的取消率有明显上升,5月份的情况有所好转,但订单取消率还是高于去年。
京东物流(2618.HK)在同日披露了一季报,季内实现营收274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外部客户收入达160亿元,占比58.4%,来自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收入达179亿元;经调整后净亏损为7.98亿元,去年同期亏损13.66亿元,同比收窄41.6%。
京东物流CEO余睿在财报会上表示,一些客户原有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为“一地发全国”的方式,一旦仓库所在地遭受疫情或是其他突发情况,会面临全网的业务受阻。京东物流通过将客户的货物分别存放在公司运营的多个仓库中,可以实现多个仓库间的紧急调配,在突发情况出现时,最大限度的保证供应链的运转。
二季度京东将迎来重要消费节点“618”。对此,徐雷表示:“由于疫情等原因,品牌商、商家的销售压力非常大,因此我们看到今年品牌商、商家会比往年更积极地参与京东618活动。我们也希望在疫情好转的前提下,京东能利用好这次销售节点,尽可能地提升二季度经营业绩。”
京东物流二季度情况尚不明朗。余睿介绍称,4月是公司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一个月,由于疫情封锁,京东物流在全国曾有700个左右的终端配送站点无法正常运营。5月公司运营能力正在逐步恢复,要根据6月份电商行业、线下零售等相关行业的复苏情况,才能对公司后续业务做出预判。
截止发稿,京东集团港股跌2.51%,报每股209.4港元;京东物流跌6.9%,报每股14.84港元。
京东2022年Q1净亏损30亿3
京东集团(Nasdaq:JD)率先交出一季报。
5月17日京东发布的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京东总营收为2397亿元,同比增长18%,市场预期为2367亿元。经营利润为24亿元,而去年同期为17亿元。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30亿元,而去年同期的净利润为36亿元。
对于亏损原因,京东解释称,主要由于基础设施、技术研发、员工薪酬福利的持续投入,减少疫情影响和让利给消费者导致。同时,由于2月份京东完成认购达达集团发行普通股的交易,达达的营收也并表京东一季度财报。
截至美股5月17日收盘,京东涨4.15%,报收53.67美元。
徐雷:疫情使零售业务承压,4月订单取消量提升
从细分数据来看,京东的总营收主要分为零售、物流、达达、新业务四大部分。财报显示,在疫情影响下,京东的核心业务零售依然较为稳健,总营收达到2175.24亿元,同比增长17.07%,其经营利润为78.91亿元,同比增长7.5%。
在电话会议中,京东CEO徐雷也被追问到疫情带来的具体影响,他坦言4月份的订单取消量明显提升,到5月已经有所好转。同时,北上广深在内的大城市均受到疫情影响,通讯电子、服装等库存销售有所放缓。
徐雷表示,奥密克戎对线上线下消费是双重影响。他认为,疫情的考验,让京东的供应链能力和组织调度能力得到压测和迭代的机会。“在疫情影响下不确定性加重的大环境里,京东在更加严格地控制投入节奏、注重效率的同时,也在更好地降本增效、抵御外界因素的冲击。”
对于即将到来的618,徐雷表示,受到线下消费的冲击,品牌和商家可能会更加积极地投入线上电商购物节,这也将尽可能地提升二季度业绩。
值得注意的是,京东的整体活跃用户数量有所提升:财报显示,京东过去12个月的活跃购买用户数较2021年同期的4.998亿增长16.2%至5.805亿。特别是今年一季度的用户平均购物频次创历史新高,用户平均贡献收入值(ARPU)接近三年最高。
财报显示,除之前提到的疫情和研发投入影响,京东一季度亏损还有其他原因。其中部分是投资亏损导致:一季度京东以权益法核算投资亏损11亿元,去年同期为盈利7亿元。京东称,主要是由于分担权益法核算的若干被投资方损失所致。
还有合并达达带来的影响:一季度其他非经营亏损39亿元,去年同期为盈利20亿元。京东称,损失主要是由于收购达达的股价变动导致确认亏损36亿元及由于上市公司股权投资的市价波动导致的投资证券的公允价值变动。
社区团购亏损环比下降,已采取“关停并转”
京东的另一亏损原因来自于新业务,其中主要包括京喜、京喜拼拼等社区团购业务。
财报显示,新业务板块的亏损幅度环比有所下降。一季度录得营业亏损23.9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22.8亿元,相比上季度巨亏32.2亿元,亏损幅度有所收窄。
“一季度,京喜拼拼的运营效率有所提升。”徐雷在电话会议中表示,由于从去年年底开始用户增长持续承压,新业务板块在一季度进行调整,对短期商业化不利的项目进行关停并转,未来会持续聚焦重点业务。京东CFO许冉也表示,京东已经从3月份开始采取新的成本控制措施。
此前澎湃新闻记者曾获悉,京喜事业部已进行部分地区的撤裁和优化,比例约为10-15%,主要集中在京喜拼拼业务。
京东物流亏损同比下滑,除上海之外京东订单履约率基本正常
另一“烧钱大户”京东物流本季度的表现较为亮眼。
财报显示,一季度京东物流总营收274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外部客户收入达160亿元,占比58.4%,来自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收入达179亿元;经调整后净亏损为7.98亿元,去年同期亏损13.66亿元,同比收窄41.6%。
“除了上海地区之外,目前京东订单的履约率基本正常。”徐雷表示,未来会持续加强京东的供应链、仓储、配送、履约、算法能力以满足宏观环境需求。
对于在上海抗疫中发挥的作用,京东物流称,已通过航空、海运、铁路、公路等方式,将包括米面粮油、药品、母婴用品等超过8万吨物资运抵上海;在全国调集超过4000位快递小哥、分拣员等一线员工,支援上海的运营和物资配送。
同时,京东物流还落地超1600个无接触社区保供站,部署100多台智能快递车、数十台室内配送机器人,为封闭社区、方舱医院等地进行物资的无接触配送。
到5月初,京东物流已对上海、吉林等地商家恢复全国物流,基本实现全面正常营业,上海商家在京东的订单量已恢复到疫情封闭前的6成以上。此外,京东通过降低“三费”等多项扶持措施,帮助商家降低运营成本,截至五月初已为入驻商家减免费用超2亿元。
截至今年3月31日,京东物流运营约1400个仓库,包含京东物流管理的云仓面积在内,仓储总面积超过2500万平方米。与2021年第四季度相比,京东物流在一个季度内新增了100个仓库,仓储总面积增加了100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