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坪 深圳报道
每逢定期报告编制期,A股市场总会掀起一阵审计机构“改聘”潮。
1月12日晚间,又有四家上市公司宣布变更会计师事务所。惠博普的审计机构从中兴华变更为大华,华瑞股份的审计机构从立信变更为大华,当代文体的审计机构拟从中审众环变更为亚太(集团),英飞拓审计机构从大华变更为立信。
对于改聘的原因,这四家上市公司给出的解释主要涉及“公司未来经营发展及审计工作的需要”、“原审计机构考虑自身人员情况和业务量及审计时间安排,不愿续接”、“审计机构业务繁忙以及人员安排等”原因。
这只是当前上市公司“换所”热潮的一角,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wind数据发现,2021年12月以来,截至1月13日,近一个半月时间内已有88家上市公司变更会计师事务所。
“一般审计节点是每年的12月31日,年度审计是以报表期为准的,审计机构审计的都是上一年的报表,在年底,是审计机构入场阶段,所以年底的确是更换审计师和事务所的最佳节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受访表示。
不过,华南一名大型会计师事务所人士也指出,“除上市公司更换控股股东、审计机构服务年限届满、审计机构违规遭处罚等可能导致更换审计机构的情况外,上市公司一般不会轻易变更年报审计机构,一来已有合作经历沟通更顺畅,换所需要磨合,出错的风险较大;二来非特殊原因换所也有一定的成本。”
年末掀起“换所潮”
整体梳理来看,近期上市公司临近年底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的原因五花八门,但正常情况下,换所大致分为三种,一类是上市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到期。
较典型的是如长源电力,其与原审计机构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2019-2020年度财务审计合同期限届满,通过公开招标,拟聘任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公司2021-2022年度财务审计会计师事务所,聘期两年。
其次是会计师事务所人员流动,上市公司业务被团队带入了新公司。如富安娜,公司因原聘任的会计师事务所(立信)负责公司审计工作的项目主要人员流动,拟加入信永中和。综合考虑公司的业务现状和发展需要,以及保障公司2021年审计工作的顺利完成,公司拟聘任信永中和为公司2021年度审计机构。
再者是会计师事务所因工作饱和,或战略发展需要,主动与上市公司“和平分手”,比如英飞拓,其表示因大华业务繁忙以及人员安排等方面的原因,经充分沟通和友好协商,双方同意终止审计合作关系。因时间比较紧迫,又重新聘任了曾承接过公司审计业务的立信,开展2021年年度审计工作。
“确实有很多审计机构因为业务安排或区域限制放弃承接一些上市公司业务,比如之前因为新冠疫情,部分审计机构无法正常跨区域开展审计工作,或者项目人员接连离职、审计机构投入其他项目的精力超出预期等。”前述华南会计师表示。
盘和林也表示:“正常情况下,更换审计机构可能是因为避免连续审计妨害审计机构独立性,比如一般连续审计超过5年,更换审计团队可以提高审计独立性。其二可能是因为审计团队人员跳槽;其三可能是因为旧审计团队发现了财务问题,但是经过沟通,上市公司不配合,于是上市公司更换了审计机构。当然,也有可能是上市公司认为审计团队不够专业等。”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部分上市公司的“换所”也是基于正常工作安排的举措,但作为资本市场的“看门人”,会计师事务所需为上市公司出具审计报告,针对财务报表发表专业意见。审计意见既是上市公司信披环节的组成部分,也是投资者进行投资时的重要参考。因此,上市公司在临近年报披露节点临时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常常会被市场质疑审计工作是否顺畅,甚至是否存在掩饰财务报表瑕疵的“嫌疑”。
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面对上市公司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的情形,投资者多采取较为警惕的态度。
频繁换所、大换小引关注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从现有情况来看,不少企业的“换所”行为确实较为“异常”,尤其是对于上一年度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或是存在风险隐患的企业,其换所行为最易引发市场警觉。
据统计,88家换所上市公司中,有23家2020年年度报告被出具了“非标”意见,占比高达26.14%。包括3家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起家被出具“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10家被出具“保留意见”。此外,88家换所企业中,有21家企业被赋予了风险警示标签(ST/*ST企业)。
“一般以往有’非标财报’的公司也意味着更多的风险,企业换所很可能是因为和原有的审计机构出现了非常大分歧,比如非标意见影响无法消除、审计师无法获得满意的审计证据、对公司财务数据存在严重怀疑等,企业会采取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的方式掩盖问题,甚至花钱买审计意见”。一名前资深投行人士受访表示。
因此,面对高风险企业的换所现象,监管层一直高度关注,尤其是针对“频繁换所”、“大换小”、“突击换所”等现象。
“监管层会对真实变更原因、与前任审计机构是否存在分歧、是否涉嫌审计意见购买等问题展开问题,尤其是对定期报告披露前2个月内突击换所等行为,监管层对后任审计机构是否能够保障审计工作质量、是否对重点审计风险领域有充分了解等颇为关注。”一名接近监管层表示。
根据记者不完全显示,截至目前已有8家“换所”公司收到关注函或问询函。
如频繁换所的ST光一,其三年内两度更换审计机构,还曾连续两年遭审计机构出具非标意见。因此,深交所火速下发关注函,要求其说明“2020年自查发现存在控股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事项后,公司频繁变更年审机构的原因”。
ST星源则是“大所”换“小所”,引发交易所的关注。ST星源在2021年12月14日公告称,原聘任的中审众环所承担审计项目较多,且公司经营项目较分散,基于人员调配原因无法保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审计工作,所以拟改聘中审亚太为2021年度审计机构。
然而,从规模上看,中审亚太明显小于中审众环。中审亚太2020年末的合伙人、注册会计师、签署过证券服务业务审计报告的注册会计师数量,分别为53人、467人、184人,而中审众环分别为185人、1537人、794人。
深交所要求说明中审亚太是否充分了解公司面临的风险,并结合其过往审计业务开展情况、应对重大复杂事项的经验、专业人员配备等因素,以及其业务承接的风险评估程序和结果,说明是否具备承接公司业务的专业胜任能力。
此外,ST星源还被质疑“临近年关换所”太过匆忙。深交所要求其结合2021年公司经营项目变化情况说明以往年度该所按时完成审计工作而2021年度却无法保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审计工作的原因,并说明公司直至2021年12月14日才确定拟聘任的2021年年审机构的原因,是否存在其他导致公司更换审计机构的原因或者事项等。
“匆忙更换审计机构的上市公司往往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或情况,而且这些问题或情况往往都会影响甚至严重影响到年报审计。”前述投行人士表示。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