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走弯路就是捷径。要一方面抓硬科技,一方面抓公司治理和企业合规
文 | 张欣培
编辑 | 王立峰
截至11月18日,科创上市企业数量487家,总市值超过六万亿元,平均市盈率约48倍。三年的时间,科创板从无到有,成为了A股资本市场上最重要的板块之一。
一大批优秀的硬科技企业通过科创板走向资本市场,获得了资金的支持。科创板的推出,有效引导中国科技企业的创新与发展。
成绩的背后离不开中介机构们的努力,正是他们的专业化服务,让这些企业成功走向资本市场。
这些中介机构如何挖掘优秀的硬科技企业?又如何提炼他们的商业价值?中介结构又是如何通过他们的专业能力,推动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的?
11月17日,由《财经》杂志、科创数据研究中心(SMDC)联合主办的“创新驱动发展·中国科创峰会”在上海成功举办。
以“把握历史新机遇,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圆桌在峰会上举行。本次圆桌的主持人是《财经》杂志助理主编陆玲,创投机构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中信建投投行委委员李旭东、兴业证券投行总部TMT总经理齐明、锦天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孙林参与圆桌讨论,并就科创板背后的生态并发表了精彩观点。
硬科技是基础
“我之前在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工作,一直做卡脖子技术的攻关。实际上,在做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整个中国工业虽然看上去都在飞速增长,但有非常多领域的核心材料、芯片大都依赖进口。”米磊在论坛上介绍。
科创板的出现才开始让资本愿意去投芯片这样长周期且研发难度大的产业。科创板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硬科技成色十足。实际上,对于“硬科技”的具体概念,各家机构也有着不同见解。
作为“硬科技”理念的提出者,米磊解释道,硬科技是指基于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之上,经过长期研究积累形成的,具有较高技术门槛和明确的应用场景,能代表世界科技发展最先进水平、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支撑作用的关键核心技术。硬科技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前三次科技革命中中国还没有攻克的关键核心技术;第二类则是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即将出现的前沿科技,他们会带动新的经济高速增长。
中科创星是一家很早就布局硬科技赛道的早期机构。“站在产业的角度,硬科技就是中国未来最短板最需要做的东西。如果不做出来,中国的产业一定会出现巨大的风险。”米磊表示,从国家战略安全的角度、产业发展安全的角度以及产业链的价值链角度分析,都必须要投硬科技。”
“硬科技就是工业基础,工业基础就是树根,没有硬科技的树根就不可能有制造业的树干,没有制造业的树干就不可能有巨额的GDP。”米磊在论坛上表示。
通过各种购买原材料进行组装的产品并不是真正的硬科技。“硬科技是长期积累、长期投入最后才产生的。一个产品的知识含量越高,价值也就越高,原材料占比会非常低。如果净利润率非常薄,产品都是组装而成,这就不是硬科技。”米磊表示。
券商作为中介机构,则更多从企业的核心技术、竞争优势等方面来判断企业的硬科技性质。
“科创板不仅仅要求科技要‘硬’,更要求更全面理解科创属性。这包括两个维度,一个是科技创新实力要足够硬;第二要服务国家重要的战略产业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或者巨大的潜力。”兴业证券投行总部TMT总经理齐明表示。
孙林则介绍,在具体操作中会特别关注硬科技的核心技术来源。“核心技术来源有很多种可能性,自主研发、受让取得还是联合开发?来源是否具备合法性、合规性,是否会产生争议?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尤其在强调科创属性的科创板。”
如何提炼企业的商业价值?
硬科技产业更多是一个高度To B的行业,有着各种各样的商业模式。作为中介机构的投行该如何挖掘、提炼、输出硬科技的商业价值?这对投行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李旭东表示,从其服务的企业来看,从科技成果产业化到实现商业落地并非易事。科学家要成为企业家,需要经过艰难的蜕变转型。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家作为技术的发明人或技术的开创者就必须清楚自己的长处和短板,在团队中找到合适的位置,同时要有开放包容的心态。
“从科技成果变成产品和服务,到实现商业价值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综合工程。”李旭东表示。
齐明也表示,要提高服务硬科技能力,投行需要有快速学习和理解的能力。硬科技企业层出不穷,很多概念也十分陌生。作为投行,必须学习、研究且能够理解。只有在自己理解之后才会形成一个良好的信息披露,让市场看得清楚,读得明白。
“对于难懂的技术,我们要通过自己的理解,以普通公众投资者可以接受和理解的语言与文字阐述出来。我们在很多科创板企业第一次问询里面都会看到这个要求。包括中介机构、发行人以及整个市场都在不断学习和提升的过程中。”齐明说。
此外,早期的投入与长期的陪伴对企业十分重要。“新的技术层出不穷,没有长期的积累很少有新的技术和产品。而且,市场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形成认可。所以投行就需要提供更耐心、更向前、更扎实的服务。”齐明在论坛上表示。
律师撰写招股书有优势挑战也不小
今年10月,沈阳富创精密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登陆科创板。值得注意的是,该家公司成为A股历史上首家由律师撰写招股说明书的上市公司,负责撰写招股书的是北京中伦律师事务所。
“这个项目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原来认为技术、业务、财务完全是律师的能力边界以外的部分,但实际上律师在文本的组织和文字表达上具有一定优势。”孙林在论坛上表示。
律师撰写招股书会否会变成常态?从目前来看,还需要更长的路。
孙林介绍,在国外的上市过程中,律师扮演了招股书统稿工作的职能。在他们的沟通体系里包括审核机构都是直接和律师反馈交流,但是在目前国内机制里,暂时做不到这点。
“第一,从机制角度不足以支撑律师统筹各方的工作;第二从自身能力建设看,这对律师的业务能力与经验都提出了比较大的挑战,比如内核流程怎么安排等。”孙林认为。
而随着工作内容的不断延伸,也给律师带来了责任与风险的不断延展。“现在监管层要求中介机构做好资本市场看门人,实际上就是在压实中介各方的责任和义务。随着律师参与招股书的撰写,未来更多的风险会转嫁到律师身上,这是我们不得不面临的问题。”孙林在论坛上表示。
企业要上市业务要过硬
科创板在推动中国硬科技企业发展上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未来整个经济转型的发动机和牵引者,科创板还承担着更大的使命和任务。
对于科创板接下来的发展,孙林认为,目前科创板审核的难点、问题、撤回率都与信息披露的质量、公司的主体质量,以及未来前景有一定相关性。所以要一方面抓硬科技,一方面抓公司治理和企业合规。
“对于科创板的发展,我们要充分总结继往的成功经验,继续秉持市场化和法制化的精神,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理念,坚守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初心,不断创新完善制度体系。”李旭东表示,要继续扩大对前沿科技企业的包容和支持力度,优化信息披露的相关安排,逐渐扩大引进战略投资者的适用范围等。
齐明表示,希望在特定领域,比如软件和信息服务行业等领域的审核政策应更具有包容性。
对于拟冲刺科创板的企业,中介机构们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李旭东表示,企业要上市必须扎实做好规范工作。“注册制不是意味着放松审查,而是对企业的规范性要求更高。因此,建议准备上市的企业家在做好业务经营的同时一定要关注自身的合规性,务必做到提早规范、从严要求。”
“不走弯路就是捷径。踏踏实实,坚持做好自己的技术和产品。只有打磨好,才能得到客户和市场的认可。用同样的思维推动自己的IPO进程结果会更好。”齐明表示。
米磊也表示,科创板反复强调硬科技属性,企业自身科技实力一定要足够硬,并且做好技术和服务,“我们希望未来科创板在培养中国经济发展的标杆性企业和引领性企业上可以做得更好,把更好的企业吸引到资本市场”。
“一手抓科创属性,另一手抓合规建设。把握历史新机遇,推动高质量发展。”孙林在论坛上表示。
“我们对未来科创板的发展充满了信心。但是发展的过程需要所有市场参与人员付出更大的努力。我们也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做一些贡献。”齐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