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业务”约等于“越做越少的业务”。
三月初,老六曾跟朋友这样感慨。
彼时,我们是在讨论越来越火的“个股场外期权”业务。
对于国内券商而言,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好买卖,从前年中金闷声发大财,到去年广大同业后知后觉开始追赶,到今年一季度遍地开花,一夜之间,哪家券商做不了场外期权业务,都不好意思出门。
对于私募机构来说,能够“以小博大”,“收益无限风险有限”,这不就是又加保险又能出漂亮业绩又能给资金加杠杆的天然良机?
这个一拍即合,自然成就了天作之合。市场火热啊,大家都乐乐呵呵。
然而老六和朋友当时还是担忧:
虽然期权本身无意做杠杆,但由于这个玩法的天然属性,它就是脱不了“加杠杆”的嫌疑。
别说目前还是个股场外期权,不在交易所的鼻子下,10多年前大A股又不是没尝试过“个股场内期权”,那家伙,市场好似一匹脱缰的野马啊,不光监管给吓到了,连股民自己都整懵了,后来渐渐熄火,一直半死不活地延续到2011年,就基本告结了。
没想到老六一语成谶,大监管的确是心都要操碎了,连夜发函,告诉券商:第二天(4月10日发文,4月11日是第二天)就不要再和私募基金开展场外期权业务了。
多少营业部老总,一线业务人员,私募基金经理,一夜无眠。
老六今天无意再就场外期权被叫停这事多费口舌,只简单带大家回顾一下10多年前那场“期权往事”。或许,通过历史,我们能理解到监管的苦心。
准确来说,A股的个股场内期权叫作“权证”,就是参照香港市场的那个权证设计的,跟期权特别相似,有一些差别,但本质上都一样,都是所谓的“Option”。具体差别在哪,不是今天的讨论重点,感兴趣的可以随意度娘。
A股历史上曾有两次推出过权证产品。
一次是1992年,我国历史上第一只真正意义的权证飞乐股份发行的配股权证面市,随后,深宝安发行了我国第一张中长期(一年)认股权证。但是都因为炒作热烈,到1996年6月底,监管层不让搞了。
(那时候股市的方方面面都不怎么健全,可以理解。)
第二次就是9年后的2005年,伴随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股权分置改革,权证——这个既能融资又能锁定资金的衍生品,明显比一般的再融资如定增啥的更保险呢(股权分置改革牵扯到国有资产呀),因此受到了监管的青睐,成为了巨大的香饽饽。
于是乎,大幕拉开,大戏上演。
2005年8月22日,宝钢权证(学名叫“宝钢JTP1”,方便起见我们统一叫XX权证)如约而至。上天当天即封住涨停,吸金1.76亿元!
8月24日,宝钢权证成交额飚至20亿元。
8月25日,宝钢权证涨到了2.09元,创下新高。而它的理论参考价其实才0.688元,暴涨303%!
真的吗,是不是特别美好?
别急,有高潮就有回落,还是特别险的那种。
自8月25日至高点开始,直到10月27日,宝钢权证一路下跌,直到0.68元!
老六边敲字都边为高位杀入的朋友感到肉疼!
但是,这下就完了吗?没有!
从10月28日到11月1日,宝钢权证又一路上涨,再度创出2.11元的新高,一天成交量达到了怂人听闻的41.71亿。
注意,这还只是宝钢权证这一只产品的表现。
其实相信你跟随老六的讲述,也隐约能感受到这股疯狂,这甚至可以说不是在投资,而是在赌-博了。
而说到“赌”,莫过于著名的权证六大金刚一天刷百亿这一光辉“战绩”了。
哪六大金刚?
即钢钒PGP1、万科HRP1、鞍钢JTC1、宝钢JTB1、武钢JTB1和武钢JTP1。
这六大金刚,在2005年12月6日当天,总成交额101.8亿元。什么概念?当天的整个沪深股市A股的成交总额仅为78.9亿元,这可是1300多只股票啊!
也就是说,六只权证就让1300多只股票跪下来叫爸爸。
不光是让国内的股票下跪,我们大A权证的成绩就是拿到国际上,都是一绝。
2007年前5个月,A股市场10多只权证总成交金额达到2200多亿美元,同期香港是多少呢?
1350多亿美元,而香港那个时候共有权证2000多只。完美地以少胜多!
可是这么疯狂真的好吗?大家把权证当什么了?
这当然是有原因的。对于散户来说,由于权证交易规则不像股票那样,当天买只能翌日卖(也就是T 1),而是当天就可以做多次交易(T 0)。
加上权证走势波段的大涨大跌,权证也没有像股票那么严格的10%涨停板机制,一般测算下来20%、30%是没问题的,存在着多个获利机会,简直是炒家的天堂。
所以你说大家把权证当什么了?就是“过把瘾就跑”啊。
但是权证终归不是股票,很多人连行权是什么都不知道,看到涨就兴奋,一路杀红了眼,到最后,受伤的还是自己。
就拿当年的明星钾肥认沽证(学名叫“钾肥JTP1”)来说吧。
钾肥认沽证的行权价是15.10元,而行权当月——2007年6月——的时候,盐湖钾肥的股价始终在34元以上。
这还了得,这张认沽权证简直就是一文不值。但是,就是在这个月,钾肥认沽证仍被人爆炒,4天内涨了858%!
接下来,“鬼故事”发生了。最后一个交易日,一个神秘大户在网上全程直播出货过程。
10时34分,他以标红的字体发帖,呼吁投资者撤退,并表示用炒作钾肥权证几乎“一半利润”护盘,不会坐视权证的平民炒家们血本无归。
果然,钾肥权证早盘一度冲破1元,让人看不出价格即将归零的迹象。在即将收盘之时,大户再度宣称,“最后一单由我来埋!!!3点吃最后一笔。”
盘面显示,钾肥权证最后一笔成交了1166万股,成交价为0.107元。如果“庄家”真的出手接盘,耗资将达100多万元。
到底是“义庄”还是骗局?老六不得而知。只感觉即便是所谓的“义庄”,他也不过花了100多万元。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2001年到2004年初,德隆系的湘火炬、合金股份和新疆屯河,一直不跌反涨,曾经也被人称为善庄。
不过……这数百亿市值最后还是化作一缕青烟。
有人说,久赌必输,权证自2005年重生,一直到2011年才最终谢幕。何以生命力如此顽强?
老六只能说:我们国家的股民也很不容易,某种程度上他们这种“自发”的行为也延续了权证的生命。
2007年年中,A股遭遇史无前例的巨型股灾。5月30日证券交易印花税上调引爆了此次股灾。
权证因为不交印花税,又本质上是一种期权,突然成为深沪股市“最另类,也是最疯狂的一族”。
受够了股票的“千股跌停”,避个险顺便搏一把行不行?
这便是股民朋友最朴素的想法。只可惜,在这种场合下,朴素几乎等于自杀,无形之中形成踩踏,还可能会“杀”-人。
老六知道的一个朋友,就是在2007年股灾发生后,参与到权证买卖之中的。他买了招商认沽权证和南航认沽权证。
据他自己说:“太刺激了。头一天收盘前两三分钟买入,第二天开盘就涨30%,一天操作得6一些,最多能赚400%。”
但是亏起来也是雪崩一样,“三分钟亏掉80%,最后亏了几十万出来了。”
如果想进天堂,就去炒权证。
如果想进地狱,也请去炒权证。
在A股被玩坏了的权证,其生命力如此顽强,还有一个原因,那便是券商创设机制。说白了就是,权证上市交易后,有资格的机构可以发行与原来权证条款完全一致的权证。
监管让搞这个的目的呢,其实是为了增加市场供给,看能不能起到调节价格的作用。
现在看来,明显是不能。大家都被投机蒙住了眼,有多少货便扫多少货,从不嫌多。
就这么一直爆炒下去,散户中发财的渐渐隐退,亏钱的黯然离场,加上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2007年股灾等有利背景的散去,2008年往后,权证市场开始步入冷落。
直到2011年8月,A股最后一只权证长虹CWB1结束最后一个交易日,A股权证时代正式落幕。
留下一地鸡毛,一声叹息,一个又一个暴富或巨亏的茶馆小故事。
老六把目光拉回到2018年4月份。正是因为监管不放行个股场内期权,头脑灵活的广大金融从业人员才纷纷玩出了个股场外期权,而万事总有利弊,当场外期权沾上“加杠杆”的嫌疑时,它总是逃不过被掐死的命运。
但是按照以往两次经验,短期内谁都不敢保证开放A股的个股场内期权会不会引发狂潮。因此,短期内关于个股的期权,我们国家是玩不转了。
唯一的办法,老六以为,可能还是要加强投资者教育,加强机构的优胜劣汰,完善金融监管机制,投资者有一天能真正区分清楚投机与投资,机构能真正做好“服务”,监管能真正落到细微处,再有潜在爆棚风险的产品,都不怕有人去做。
这条路很长,还好不是没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