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坪 实习生黎雨辰、王如妍 深圳报道 在注册制的持续推进之下,2022年上半年仍是IPO大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2022年1至6月,共有176家IPO企业完成发行(按发行日期统计,下同),其中沪市主板上市15家、深市主板上市13家,科创板、创业板上市企业分别为53家和72家,北交所上市企业23家。
整体来看,IPO项目较2021年同期的266家出现下滑,但IPO募资规模却显著提升。今年上半年IPO募资总规模达2601.86亿元,同比增长19%,平均每家企业募资14.78亿元。
其中,上半年还出现了两个百亿级的IPO项目,中国海油、晶科能源分别IPO募资322.92亿元和100亿元。
普华永道中国北部审计主管合伙人王崧指出:“上半年得益于多个大型上市项目的支持,上交所和深交所的总融资额占全球近一半。鼓励红筹回归及注册制改革的深入将持续利好A股市场,在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市主力板块的推动下,下半年新股发行有望提速,我们预计2022全年A股市场IPO企业数量将达330-380家,全年融资额有望再创新高,达到5600-6350亿元人民币。”
科创板募资规模首次超过主板
从地域看,广东延续了往年IPO大省的地位,176家上市企业中共有35家来自广东省,占比20%。江苏省则以29家上市企业位列第二,浙江省以22家位列第三,分别占比16%、12%。来自北京、上海的上市企业分别有17家和14家,占比分别为10%、8%。
从募资金额看,A股市场2022上半年最大一单IPO募资为中国海油,其是国内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运营商,于今年4月21日在上证主板上市,发行29.9亿股,募资总额高达322.92亿。该IPO项目由中信证券保荐、中信与中金证券联合承销;排名第二的企业晶科能源,募资100亿元,亦由中信建投与中信证券联合承销,中信建投保荐。
作为注册制下最为受益的领域之一,头部机构仍是上半年最大“赢家”,中信证券、中信建投、海通证券分别有22家、20家和13家企业成功上市,募集资金总规模分别为671.20亿元、402.85亿元和219.82亿元。
分板块来看,注册制下双创企业募资金额维持高位。创业板和科创板IPO企业共125家,占上半年A股总IPO项目的七成以上,两大版块分别募集资金901.27亿元和1114.42亿元。科创板募资规模首次超过主板。
北交所作为主攻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后起之秀,成立虽仍未满一年,却也正引导券商资源布局发生倾斜,其“存在感”不断提升。2022年上半年,北交所募资总金额为41亿元,占比2%,不过在IPO发行数量上已达到23起。
针对相关市场表现,安永北京主管合伙人杨淑娟分析称,2022上半年,以半导体、芯片为代表的硬科技企业上市活跃,或成为推高相关板块筹资额的主要原因。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2022年A股上市企业也注意到,IPO企业多以科技企业为主,其中战略新兴产业更是IPO“主力军”。
从行业分布来看,上市数量最多的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合计有27家企业上市;其次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合计20家企业上市;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分别都有15家企业上市。
A股IPO募资额居全球之首
如果以新股上市日测算,今年上半年A股上市新股达到169只,总募资额将达到3119亿人民币(约合400亿美元),占全球IPO募资总额的一半有余。
根据安永统计,受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地缘政治及疫情等因素冲击,全球上半年IPO数量和筹资额锐减,共630家企业全球上市,筹资额954亿美元。A股市场的IPO不论数量还是募资额均超过全球其他资本市场。
随着注册制的持续推进,A股市场新股首日破发已经较为普遍,今年上半年合计有40只新股首日破发,占上市新股总数的24%,超过去年全年。2021年全年,首日破发的新股总数为22只,占当年新股总数的比例仅4.2%。
不过,进入5月以来,随着市场行情逐渐好转,新股首日破发情况有所缓解,2022年5月以来仅4只新股首日破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新股发行估值偏高以及企业本身质地是引起新股首日破发的重要因素。
根据Wind数据整理,剔除15只存在未弥补亏损和无(可比)市盈率数据的新股,在剩下的152只新股中,有88只新股发行市盈率高于首发时行业平均市盈率,占比超过一半。生物科技与健康、材料与科技、传媒和通信IPO以高市盈率发行的现象较为严重。此外,由于发行市盈率较高,97只新股出现超募。
根据统计,40只首日破发新股中,有9家属于亏损企业,28家企业上市时超募,其中今年超募比例最高的新股莱特光电,其主营业务为OLED终端材料和OLED中间体,下游客户主要为国内主流OLED面板厂商。
该公司在科创板上市时,原计划募资1.42亿元,最终募资8.87亿元,最终上市首日公司即破发,股价下跌13.83%。
上半年IPO申报企业突破557家
除了新股数量和募资额维持高位外,今年以来企业的IPO积极性依旧不减。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2022年1月至6月,共有557家企业申报IPO,截至2022年6月30日,A股IPO在审企业共计1083家。其中,沪主板168家,深主板148家,科创板187家,创业板445家,北证135家。
面对企业高涨的上市热情,监管层仍“严把入口关”。根据统计,2022年上半年A股IPO发审委/上市委共计审核257家企业,其中,228家通过,15家未通过,6家暂缓,1家暂缓后撤回材料,7家取消审核,A股IPO整体通过率为91.20%。
具体来看,上半年被否的15家企业中,主板8家,创业板7家,被否原因主要集中在财务数据真实性、持续盈利能力、同业竞争、关联交易等数个方面。此外,上半年还有135家IPO撤回材料,创业板占比48.89%。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注册制改革不断推进,2021年以来各政策的持续传导让资本市场层次结构更加多元,也在利好创新型企业的同时,推动券商工作重点由量转质。
“在上市公司质量方面,近期有很多政策规则出台,包括招股书质量的新批指导意见、保荐机构净值调查质量和内控现场检查工作的监督规范等。在市场化和多层次资本市场上,主要事项则包括了科创板引入做市商制度,以及北交所整转板制度的修订。”杨淑娟表示。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