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火两重天
周一早晨开盘,因受俄罗斯石油禁运风险以及伊朗核谈判推迟的影响,WTI、布伦特原油期货继续暴涨,布伦特原油期货最高涨至139.13美元/桶,创下2008年以来的新高。
除了原油以外,黄金、白银、铜、铝等商品期货价格继续狂飙,上演大宗商品行情高潮。
与大宗商品市场的狂热相对的是,全球股市出现恐慌式暴跌,市场情绪进入冰点。亚太股市开盘即暴跌,随后单边下行。
截止A股收盘,上证指数跌幅为2.17%,失守3400点;创业板指跌幅为4.30%,失守2700点;港股恒生指数跌幅为3.87%,盘中跌破2020年疫情那波的最低点,恒生科技指数跌幅为4.43%。
周末大家还在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定的5.5%的GDP增速比较积极,后续稳增长政策会继续发力,能够提振市场信心,股市不说反弹,企稳还是有希望的。
但是,谁知道迎来的是黑色星期一,机构仿佛商量好的一致砸盘,基金重仓股跌的稀里哗啦,触目惊心啊。
如果只是A股还好说,全球股市暴跌就值得令人反思和警惕,为何大宗商品市场和股市会出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
之前俄乌冲突对股市的冲击主要体现在风险偏好层面,战争使得市场不确定性急剧上升,市场情绪恐慌,资金出于避险卖出。
而现在已经到了通胀预期的层面,在俄乌冲突之前全球通涨已经高企,俄乌冲突使得大宗商品短期内加速上涨,进一步推高市场通胀预期。
高通胀下,一方面推高企业生产成本,侵蚀利润;
另一方面,政府为了遏制通胀预期不得不采取更为紧缩的政策,全球流动性收紧下股市估值大概率也会下杀,这也是通胀无牛市的由来。
而且本来美联储可能要加息50个基点遏制通胀预期,但由于俄乌冲突给经济复苏增加了不确定性,美联储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不加那么多吧,市场的通胀预期进一步上升;加狠点吧,有可能导致经济步入衰退。
追高原油的风险
对于高潮迭起的大宗商品市场和相关的股票以及仿佛末日降临的股市,很多投资者可能忍受不了股市的折磨,想要去追一波商品期货,或者是石油、有色板块的股票。
跌跌不休的A股可能让你觉得风险很大,但高位狂飙的大宗商品未必风险就不大。
中信证券通过复盘历次与原油供给国相关的地缘政治事件及前后原油价格、通胀环境的变化,发现石油出口国相关地缘政治爆发的时点往往对应国际原油价格加速见顶阶段,之后原油价格便进入下行区间。
资料来源:中信证券
在历史上石油危机发生之前,多数情况全球已经面临高通胀,像今天这种交易通胀股市杀跌在近两年已经发生了数次,去年春节之后全球就有通胀的苗头,这远远不是一个趋势的开始,原油上涨趋势已经持续了两年。
而战争的爆发使得大宗商品加速上涨,通胀一下子成为市场的共识,资金疯狂涌入其中炒作,大幅透支未来涨幅,后来者进场,想要出场的出场,这种非理性上涨往往是风险最大的时刻。
即使大家真的看好原油等大宗商品未来的走势,那也不宜在这种极端事件导致情绪、资金极度亢奋的时候入场,和赌博无异。
周期资源股和商品的逻辑还不一样,驱动周期股股价上涨的逻辑,大体是两类。
一类我们叫贝塔,主要是商品价格上涨推动企业盈利和股价上涨;
另一类我们叫阿尔法,是除了商品价格波动以外的因素,推动企业盈利和股价上升,比如新产品新材料出现、个体企业市占率提高等等(方正证券)。
前者是周期的逻辑,一般短期爆发后从哪儿来回哪儿去,后者是周期转成长的逻辑,理论上具有较好的持续性,但实际上很少有周期真正走成成长的。
当前很多投资能源、周期股的投资者认为过去在碳中和的号召下,传统能源资本开支不足,且叠加新能源转型过程中投资意愿降低,导致能源供给无法大幅扩大,会使得能源价格长期处于高位,相关公司估值得以提升。
这种想法很丰满,但太阳底下没有新鲜,历史上这种故事也是屡见不鲜,但鲜有能真正兑现的。说实话,这种说法和白酒、医药持续高成长没什么本质区别,任何在高位进行线性外推都是危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