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网北京4月13日电(实习记者 李斌)三胎概念持续火热,由此也带火了辅助生殖赛道。
3月26日,根据北京卫健委、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印发的《关于规范调整部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通知》相关条例,北京市正式将门诊治疗中常用的宫腔内人工授精术、胚胎移植术、精子优选处理等16项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甲类报销范围,为各地区开了头。
今年两会以来,三胎概念在资本市场持续火热,获得广大投资者的关注。除了政策层面的利好外,逐步释放的市场需求也给了辅助生殖行业以生存的土壤。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育龄夫妇的不孕不育率已经攀升至约12%-18%。
面对确定性政策趋势、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辅助生殖这个极具潜力的市场缓缓浮出水面。
01|新增人口放缓,“催生”政策应势而生
从鼓励“优生优育”,到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们提出的多项建议,为开启“三胎时代”解决后顾之忧,再到今年三月底北京将“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相关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人口增速放缓是其背后的主要驱动因素。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末,全国人口为141260万人,比2020年末增加4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52‰,比2020年下降1.00个千分点。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20年上升0.2个百分点,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图源:国家统计局
在新生人口增长率持续走低与人口老龄化持续加重的趋势下,国家开始启动“催生”行动,“接二连三”的政策连续出台,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缓解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但人口出生率下滑却仍在继续。
未来网记者抽样调查了20位生活在一二线城市的25至35岁的年轻人,总体来看,他们对于育养孩子的态度基本都是:“生娃难,养娃更难”“别说三胎,二胎也不敢要啊”。
为解决这一问题,今年两会期间,有不少代表委员提出托育优惠、教育费用减免、个税提高免征点等多项配套措施的建议。一时间,从婴幼用品到文化用具、再到娱乐相关标的公司都蹭上三胎概念,成了市场的热门话题。
图源:微博平台截图
然而要提高人口增长率,首先要解决的是想生不能生的问题。对应地,为解决不孕不育而诞生的、极具潜力的辅助生殖领域,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
据未来网记者了解,辅助生殖技术指的是采用医疗辅助手段使不育夫妇妊娠的技术,包括人工授精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以及其衍生技术两大类。
持续暴发的市场需求,给了辅助生殖市场以增长动力。根据国家卫健委及中国人口协会日前发布的数据,中国不孕不育患者人数为5000万人,育龄夫妇的不孕不育也已达到12%-15%,对比20年前的2.5%-3%已翻了近五倍,并预计未来还将持续攀升。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数据测算,预计2023年,这一比例将达到18.2%。
此外,辅助生殖领域权威杂志Reproductive Biology and Endocrinology的研究也显示,2016年国内就有约52%的不孕不育夫妇通过辅助生殖技术解决生娃难题。医学期刊《柳叶刀》报告显示,2017-2020年间,中国每年有30万的试管婴儿新生儿诞生。在庞大的刚需市场下,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普及,未来这一数量还将持续增加。
02|7%的渗透率!资本市场的炒作由头
政策先行,资本市场随风而起。
从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到近来提出的三孩配套政策建议,资本市场的热情将辅助生殖赛道燃起来了。
对比海外市场的低渗透率,我国辅助生殖领域也迎来了更为广阔的市场想象空间。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辅助生殖市场的渗透率为7.9%,而同期美国市场的渗透率为31.2%。开源证券研究院认为,在国家鼓励生育三孩的政策背景下,国内辅助生殖市场渗透率将进一步抬升。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国家频繁发布关于辅助生殖产业相关的利好政策。如在2016年,国家卫健委《人类辅助生殖技术配置规划指导原则(2015版)》,提出合理控制辅助生殖机构数量,原则上每300万人口设置一个机构,以提高相关服务能力与水平。
无论是从经济的快速发展背后,市场需求被大大激发出来方面,还是从政策引导下未来服务供给将焕发巨大活力方面,中国辅助生殖服务市场都是一片可待发掘的蓝海。
在中国不孕不育率居高不下的背景下,2015年,我国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二孩政策以来,辅助生殖行业投资热度持续高涨,开始成为投资风口。
公开数据显示,嗅觉灵敏的投资公司迅速入局,红杉资本、华平投资等早在2016年就投资了锦欣生殖(01951.HK),高瓴资本投资贝康医疗(02170.HK),幂方资本投资了韦拓生物,随后多家投资机构下场跟随。根据IT桔子数据,2019年投资规模达到近几年峰值为50.7亿元,而2021年发生的投融资案例为25起,投资金额为39.35亿元。
一级市场助力下,辅助生殖机构无论是从量还是质上都跑出了亮眼的成绩。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0年底,全国经批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机构从451家增长到536家,经批准设置人类精子库的医疗机构从23家增加到27家。
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 制表:未来网
其中,锦欣生殖在资本的培植下登陆港股市场并摘得辅助生殖第一股桂冠。一级市场的投资热情也随之延续到了二级市场。
北京医保局2月21日对外公布,将16项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甲类报销范围后,锦欣生殖、倍康医疗(02170.HK)、麦迪科技(603990.SH)、长春高新(000661.SZ)等迎来不同程度上涨,处于开展辅助生殖业务的准备和筹建阶段的达嘉维康(301126.SZ)则在半个月内迎来翻倍行情。
03|百亿蓝海待挖,辅助生殖迎风起
政策引导,资本助力,国内辅助生殖市场迸发活力。Frost & Sullivan数据显示,我国辅助生殖市场规模由2014年的140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291亿元,并预计2023年将增长至496亿元。
在这个百亿蓝海中,国内辅助生殖机构也加快了布局进程,并聚焦到整个产业链。据未来网记者了解,辅助生殖可分为:
产业链上游:药剂、器械供应商。包括检测试剂(孕激素、人绒毛促性腺激素等)、药物(降调节、促排卵、诱发排卵、黄体支持)以及器械(培养液、取卵针、导精冠等)。由于高技术门槛,此部分市场最初被跨国药企垄断,但随着国内政策的引导及市场需求的暴发,国内药企逐渐加大研发力度,价格优势下,上游市场正加速国产替代进程,对应企业也将获得国产替代红利。
目前此部分市场国内龙头为丽珠集团(000513.SZ):根据2021年半年报,其促性激素贡献营收12.58亿元,占总营收的20.18%,为辅助生殖药剂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国内药企。
龙头效应下,丽珠集团仍在持续加速产品落地。根据其公司公告,2021年4月,丽珠集团的注射用重组人绒促性素(丽得宝)获批上市,这是默克雪兰诺重组人绒促性素(艾泽)的国内首仿品种,随着丽得宝上市,丽珠集团成为国内惟一同时拥有重组及尿源产品的企业。
另外,提供国内提供促卵泡产品的企业还包括长春高新,与此同时,奥锐特(605115.SH)也正建设脱氢孕酮生产线项目,致力在行业中分得一杯羹。
而在产业链中游:互联网服务商。此部分参与者为各类经销代理商,主要打法沿用互联网企业通过广覆盖面及渠道优势,推出讨论社区与在线问诊App,通过提供服务来实现精准获客,并进一步将患者向下游服务机构引流。
其中的代表企业有好孕帮、趣孕、爱丁医生、贝贝壳等。此部分市场中虽尚未跑出上市企业,但在一级市场已经获得不少关注度,以上公司分别获得松禾资本、蓝驰创投、顺为资本及微医贝联的战略投资。
在产业链下游:辅助生殖服务机构。目前比部分市场以公立机构为主,私立机构为辅,市场较为分散。虽然机构数量保持有序增长,但由于我国辅助生殖市场的严监管,牌照仍为最稀缺的资源。而获得牌照的企业,在先发优势下持续深耕,增加品牌度,未来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此部分市场参与者代表为锦欣生殖,公开资料显示,其在2018年夺得3.1%的市场份额,并于2019年一举成为“辅助生殖第一股”。据了解,锦欣生殖起家于四川,近几年通过收购、参股等方式持续布局国内、国际市场,产业地图陆续延伸过程中,其盈利模式逐渐得到验证。
根据公司年报,锦欣生殖2016年至2020年,营业收入从3.47亿元增至14.44亿元,对应归母由0.88亿元增至2.35亿元。持续的深耕患者服务后的锦欣生殖获得了品牌优势,开始向产业链下游继续延伸,构建起全生命周期服务网络,包括妇产、儿保、月子中心等等。
辅助生殖赛道中的另一个代表企业为麦迪科技(603990.SH),作为成功转型的互联网医疗企业,凭借治疗不孕症为竞争优势的全资子公司玛丽医院,迅速成为辅助生殖服务机构中的佼佼者。
04|小结
2016年、2021年逐步实施多孩政策,虽发展晚于海外市场,叠加资本市场的扶持,中国辅助生殖市场将迎来大爆发。
奋力在辅助生殖市场分一杯羹的多家企业,未来谁是胜者尚未可知,这与企业获得相关牌照的速度及其辅助生殖技术与企业服务管理是否成熟、销售渠道是否广阔紧密相关,但既为中国辅助生殖市场的先行者,未来更多的辅助生殖技术将助力国家人口增长,为不孕不育家庭带来更多福音。
从放开辅助生殖市场的大闸,到三胎概念成为资本市场的热点,各家企业各尽其能焕发活力,市场一直等待我国辅助生殖市场的大爆发。未来,面对与海外一些国家发展水平的差距,我国辅助生殖企业必将走出千亿市值,引领整个行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