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家企业近三年连续亏了50亿元还能上市吗?答案是还是有可能的。6月13日,科创板火速开板,而且一周内已有两批企业上会,依照注册制的原则,审批速度非常快,作为首批申报科创板的企业,和舰芯片离上会又近了一步。
据和舰芯片招股说明书显示,2016—2018年该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1.49亿元、-12.67亿元、-26.02亿元,即连续3年持续亏损,共计亏了50.18亿元。众所周知,亏损企业要想在国内主板上市几乎是不可能的。而科创板却允许亏损甚至没有收入的企业上市融资,旨在扶持那些虽目前亏损但科技创新能力高、发展潜力强的企业。因此,和舰芯片的科技创新含量以及未来是否有希望扭亏为盈,是判断此类亏损是否可以上市标准中最重要的观察角度。
政府重点扶持
和舰芯片的主营业务属于芯片制造中的晶圆代工业务,与台湾著名企业台积电类似。芯片制造是我国重点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的芯片非常依赖进口,特别是从美国进口高端芯片。2018年中国进口芯片总额已经超过了3000亿美元,达到3125亿美元,2017年是2700多亿美元。这个金额已超石油进口额,再加上欧美国家多年的技术出口限制,国家下决心一定要实现芯片国产化,包括成立几千亿元的国家半导体大基金来扶持芯片制造企业,给予各种优待政策。
另外,和舰芯片所制造的晶圆是造芯片的原材料,属于芯片的上游,电子产业有一个特点,越往上游企业相对越少,技术难度越大,晶圆亦如此。正是由于晶圆制造难度大,客户对纯度与尺寸的要求很高,全球主要的15家硅晶圆供应商垄断了95%以上市场,且以中国台湾和日本企业为主,我国在晶圆环节其实是欠缺的。
因此,和舰芯片既属于科技创新含量高的企业,又是我国欠缺和重点扶持的产业,非常契合科创板设立的初衷,从其业务属性来看,上科创板没有问题。
业内前期普亏
对于连续亏损的原因,和舰芯片在招股书中解释称:“主要原因是公司子公司厦门联芯前期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太大导致毛利率为负且需计提存货减值和预计负债所致。芯片制造属于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一条 28nm 工艺集成电路生产线的投资额约 50 亿美元,20nm 工艺生产线高达 100 亿美元。根据行业惯例,设备的折旧年限普遍较短,较高的投资金额和较短的设备折旧年限,导致芯片制造公司在投产初期普遍存在亏损情况。”
时代商学院研究发现,和舰芯片子公司厦门联芯固定资产机器设备账面原值 158.87亿元,无形资产中专有技术使用权账面原值 23.87亿元,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为 6 年,专有技术使用权摊销年限为 5 年。若按平均折旧和摊销法计算,子公司的折旧和摊销使和舰芯片每年减少税前净利润31.26亿元,而和舰芯片2018年的税前净利润为-25.21亿元。这就意味着,2018年若无子公司拖累,和舰芯片本身业务而言是盈利的。
据和舰芯片招股书显示,其母公司2018年净利润为5.09亿元,而其子公司厦门联芯从 2016年11月建成投产,至2018年年末不过一年多,确实属于起步阶段,相信未来随着经营规模的放大,其折旧、摊销等固定成本得到分摊,盈利水平会逐渐好转,最终能像母公司一样实现盈利。
市值营收达标
和舰芯片登陆科创板选用的是第四套上市标准,即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3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3亿元。从营收来看,和舰芯片2018年的营业收入为36.94亿元,已经远超标准。
即便从市值来看,和舰芯片也远远超过上市标准。时代商学院参考其招股书列出的两个竞争对手“中芯国际(港股00981)”和“华虹半导体(港股01347)”的市值情况进行对比:其中,中芯国际2018年收入33.60亿美元,截至6月13日收盘的市值为432亿港元,以最新的汇率换算,市销率为1.49;而华虹半导体2018年收入9.3亿美元,截至6月13日收盘的市值为196亿港元,市销率为2.69。以两者中市销率最低的中芯国际为标准,和舰芯片的市值可达到55.04亿元人民币,也已经远超30亿市值的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和舰芯片还是台资背景企业,其母公司联华电子属于台湾公司,是全球第三大晶圆代工厂。时代商学院认为,同样作为台资背景的工业富联可以登陆A股,和舰芯片登陆大陆资本市场也不算先例,不存在明显障碍。和舰芯片身处大陆重点扶持产业,且母公司盈利水平还不错,这已经证明了和舰芯片有能力在未来扭转子公司的亏损。其成功登陆科创板的可能性很大。
本文源自时代周报
科创板亏损第一股年亏26亿 核心技术依赖母公司
(原标题:科创板亏损第一股年亏26亿背后:核心技术依赖母公司 与台积电相差3代)
芯片产业国产化迫在眉睫!
2018年,我国集成电路行业实现销售收入2519.3亿,但其中自给率仅为15.35%。也就是说,85%——超过2000亿元的芯片要依赖于进口。
事实上,我国在核心领域的芯片自给率更低。比如计算机系统、通用电子系统、通信装备、存储等设备中使用的芯片,国产芯片占有率都几乎为零。
但集成电路制造是砸钱的产业,要大力发展,除了国家的支持,更少不了资本市场的帮助。科创板的诞生的初衷,正是支持这些产业发展。
在昨天公布的首批9家企业中,就出现了集成电路制造领域的和舰芯片。招股书显示,其最先进的产品是28nm的晶圆。
这也是9家企业中唯一一家亏损的企业。2018年和舰芯片亏损26亿,大幅亏损的主要原因是资产折旧。没办法,生产线投入大,但芯片更新迭代快,导致生产线折旧率高,这是行业属性决定。一旦资产折旧完成,实现盈利并非难题。
和舰芯片大幅亏损的另一个原因是无形资产摊销。招股书显示,公司的核心技术全部需要取得控股股东联华电子授权。账面原值高达23.87亿元无形资产,主要是技术授权费。技术授权费的摊销,加大了和舰芯片的亏损金额。
与资产折旧不同,巨额无形资产反映出和舰芯片的核心技术能否进步只能取决于母公司联电。目前来看,联电已经放弃7nm晶圆的研发,加上台湾经济部规定在大陆地区投资建厂的晶圆制程工艺需落后公司在台湾制程工艺的一代以上。和舰芯片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能在28nm晶圆的市场中争夺。
一方面,这个市场竞争激烈,另一方面随着三星、台积电10nm晶圆已经进入量产阶段,中芯国际的14nm晶圆也已进入了客户验证阶段。28nm市场的热度还能持续多久是个大问题。
对于即将登陆科创板的和舰芯片来说,前途依然充满挑战。
和舰芯片亏损26亿真相:生产线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
集成电路制造有垂直整合制造(IDM )和晶圆代工(Foundry)两种模式。
IDM指企业业务范围涵盖集成电路设计、晶圆制造、封装及测试等环节的全产业链模式,代表企业有英特尔、三星等;晶圆代工则只是承接其中一个制造环节,代表企业有中芯国际、台积电、联华电子等。
登陆科创板的和舰芯片是联华电子的子公司,同样是一家晶圆代工厂 。
联电成立于1980年,是台湾第一家半导体公司。集团旗下有5家晶圆代工厂,包括联电、联诚、联瑞、联嘉以及合泰半导体,是全球第三大芯片代工厂商,市场占有率在9%。
晶圆指的是硅片,可以理解为制造芯片的“地基”。“英寸”代表硅晶圆的直径。晶圆尺寸半径越大,每片晶圆上可制造的芯片数量就越多,意味着大批量生产成本的降低。目前,主流晶圆代工厂都在从8英寸向12英寸转型。
晶圆的生产中,良品率很重要。当下12寸晶圆生产还在进行良品率的技术爬坡,成本居高不下,而8英寸晶圆已具备了成熟的特种工艺。
和舰芯片原本主要从事8英寸晶圆研发制造,良品率基本上能达到99%;2016年,和舰芯片设立公司子公司厦门联芯,开始从事12 英寸晶圆研发制造业务。
2018年,和舰芯片实现36.94亿元收入,亏损26亿元。实际上,2016年、2017年,和舰芯片亏损额分别为11.49亿元、12.66亿元。
和舰芯片巨额亏损的原因之一,就是转型造成的巨额固定资产折旧 。
对各晶圆代工厂商来说,竞争力由其制程工艺的水平决定。截至2018 年,具备28nm及以下先进制程技术的纯晶圆代工厂仅剩台积电、格芯、和舰芯片母公司联华电子、中芯国际、发行人、华力微六家,14/16nm以下厂商剩台积电、格芯、 联华电子3家;目前能提供7nm制造服务的纯晶圆代工厂商仅剩台积电。
掌握最先进的制程工艺,除了技术要过关,更要有大规模的资金投入。正常情况,一条28nm工艺集成电路生产线的投资额约50亿美元,20nm工艺生产线高达100亿美元。
去年,联华电子、格芯宣布停止10nm以下技术投资。 这背后,跟需要巨额资金投入以及能否产生的性价比 。
2016年,和舰芯片选择在厦门设立子公司厦门联芯用于生产28nm、40nm、90nm等制程的12英寸晶圆,总投资额高达到62亿美元。但芯片又是一个更迭迅速的产品。
英特尔创始人摩尔在1965年提出,至多在10年内集成电路的集成度会每两年翻一番。后来,大家把这个周期缩短到18个月,即每18个月,集成电路的性能会翻一番,指每代制程工艺都要让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翻一番。
你也可以理解为,性能不变的芯片,每18个月价钱会降一半。这也意味着到第5年的时候,芯片的价格只有5年前的十分之一,基本上不值钱了,需要换代。
对于晶圆制造厂来说,每次换代都需要购置新的制造设备。 理论上,生产线迭代很快,在会计处理上,需要折旧 。
巨额的生产线资产加上大比例的折旧,这就产生了巨大的折旧金额。和舰芯片的会计政策是6年折旧,也就是每年折旧16.67%。
2018年,和舰芯片折旧金额28亿。截至2018年年底,和舰芯片生产设备净值为126亿元。
不过生产线使用期限在5年,只是存在于理论上。虽然芯片迭代很快,但实际应用场景中芯片更新速度并不会这么快,一条生产线的寿命也不只5年。
在折旧期限后,一般这些企业马上会实现盈利。所以生产线折旧造成的亏损,只是会计上的亏损。 据说没有一家晶圆厂能够在头5年在报表上实现盈利,台积电为此花了6年,和舰芯片母公司联电花了9年 。
如果从现金流来看的话,实际上和舰芯片表现非常好。2016年—2018年,和舰芯片经营性现金净流入分别为12.67亿元、29.13亿元以及32.06亿元。
除了巨额资产折旧,和舰芯片亏损的原因还有无形资产摊销,去年无形资产摊销金额大约为4.77亿元。
巨额无形资产摊销背后:
核心技术依赖母公司,与台积电相差3代
和舰芯片巨额无形资产摊销, 主要是给母公司付的“税”费 。
根据招股书显示,生产晶圆的核心技术全部需要取得控股股东联华电子的技术授权。账面原值高达23.87亿元无形资产,主要是技术授权费。这部分费用分为5年均摊,正因如此,每年大概需要摊销4.77亿元。
虽然和舰芯片每年数亿的研发投入, 和舰芯片的研发投入更多应用于具体行业产品的研发和本身制造工艺改良,而非实质性的技术突破 。
实际上,和舰芯片每年数亿的研发投入也只够用于技术改良。过去三年,公司的研发投入分别为1.88亿、2.91亿和3.86亿。反观中芯国际,2016年、2017年其研发投入高达3.18亿美元和4.2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1.3亿和28亿。
如此来看,和舰芯片的核心技术能否进步,只能取决于母公司联电。但从目前来看, 和舰芯片的核心技术已经很难再进一步 。
根据联电所述,公司未来还会投资研发14nm晶圆及改良版的12nm晶圆工艺。不过在更先进的7nm晶圆及未来的5nm晶圆等工艺上,联电已经基本放弃。原因很简单,联电无法像台积电那样持续大规模的投入研发。
再加上台湾经济部的规定,在大陆地区投资建厂的晶圆制程工艺需落后公司在台湾制程工艺的一代以上。
这意味着, 如果联电放弃对高端制程的冲击,单凭和舰芯片很难取得更大突破,其制造工艺将在相当长时间内停留在28nm 。
对和舰芯片来说,只能竞争28nm的市场。
现阶段28nm晶圆市场看上去前景依然不错。随着研发难度和生产工序的增加,IC制程演进的性价比提升趋于停滞,20nm和16/14nm制程的成本一度高于28nm。
这是摩尔定律运行60多年来首次遇到制程缩小但成本不降反升的问题。也正是因为如此,28nm作为最具性价比的制程工艺也拥有较长生命周期。
在28nm制程,和舰芯片主要的竞争者有台积电、格芯、联电、三星和中芯国际,以及刚刚宣布量产联发科28nm芯片的华虹旗下的华力微电子。
虽然竞争对手不多,但28nm的竞争却异常激烈。由于台积电技术突破最早,目前凭借较小的折旧压力打低价战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加上整个制程扩产相对激进,供大于求,给其它几家厂商带来很大的压力。
价格竞争的背后是技术实力的沉淀问题 。要知道,能做先进制程了不代表技术实力就过关,其中还涉及到工艺成本、良品率等诸多问题。
以中芯国际为例,其制程工艺技术早早突破28nm,但始终没有产生理想的收益。截至2018年第二季度,28nm收入仍然只占在中芯国际总收入中的8.6%。
从毛利率情况看,不想办法突破更高的制程工艺,很难获得超出同行业的利润水平。
但如果一直停留28nm,对和舰芯片来说,这个市场的热度还能持续多久是个大问题。目前三星、台积电10nm晶圆已经进入量产阶段,中芯国际的14nm晶圆也已进入了客户验证阶段。换句话说,和舰与台积电的差距至少在表面上是28nm对10nm,差距为三代。时代总是会进步的。
据IBS估算,2014年全球28nm晶圆需求量为291万片,2018年将增至430万片,预计2024年将缓减至351万片。
即使和舰芯片成功上市,也掩饰不了联电发展缓慢,日益没落的大趋势。相比于三星、英特尔、台积电、格芯, 联电不仅营收规模小,增幅缓慢, 而且先进制程已经远远落后,短期内都没有追赶的打算 。
而和中芯国际相比, 背后没有海量资本作为靠山,在集成电路这个要依靠大量研发支出和资本支出的行业里面,联电处于不利的地位 。2017年年初,联电传出28nm技术团队被上海华力微电子挖角的消息就是个例证。
早年间,和舰芯片还能依靠国产化率的红利获得可观增长。但随着国内越来越多的晶圆厂落地,行业整体产能释放速度将远远超过下游产业链需求增加速度,产能过剩将不可避免。
根据SEMI的数据统计,预估在2017年至2020年间,全球将有62座新的晶圆厂投入营运,其中中国大陆将有26座新的晶圆厂投入营运,占新增晶圆厂的比重高达42%。
更要命的是,半导体行业景气度可能也将面临拐点。
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宣布,2019年1月的全球半导体市场销售额比2017年1月减少5.7%,减少至355亿美元,创下了自2016年7月以后30个月的首次负增长。 核心原因是,储存芯片价格的回归,AI等增量市场又尚未形成真实的需求 。
核心技术停滞不前,市场竞争加剧,行业又面临产能过剩。不说和舰芯片的处境危机四伏,至少往后的日子也不会太好过。
最高270亿估值!
发行后市值或逼近中芯国际,值不值?
招股说明书显示,本次发行不超过4亿股,预计募集资金近30亿。预计发行后,4亿股占比在11.1%。
这意味着,和舰芯片的估值最高能到270亿。从目前科创板的热度来看,270亿并非没有可能。
大家可能并不理解270亿意味着什么。这么说吧,截至本周五,中芯国际的市值在394.72亿港币,换算成人民币337.88亿。2017年中芯国际收入31.01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207.77亿。而2018年和舰芯片的营业收入也仅有36.94亿
不出意外, 和舰芯片的收入应该是中芯国际的六分之一,而市值却到了80% 。这还不算上市后,股价上涨所带来的市值增加。
更重要的是,即使在美股,和舰芯片母公司联电的市值也仅有308亿。从2000年在纽交所上市,初期股价最高达11.73美元,到如今股价仅1.88美元。毫不夸张的说, 在相当长时间,联电都是一家没有给投资人带来回报的公司 。
2017年,联电营业收入1492.85亿台币,净利润却只有66.79亿台币,净利率仅4.5%,表现也完全不像一家高 科技 公司。
核心技术严重依赖的和舰芯片又将表现如何?
近几年,随着摩尔定律的极限在逐渐逼近,先进制程的发展速度在减慢,加上中国本土芯片设计产业蓬勃发展,带来了物联网等巨大的内需市场。中国的芯片产业迎来 历史 机遇。
随着科创板的推出,国家举全国之力支持集成电路、生物医疗、人工智能等重点行业,资金也不用发愁。
所以,读懂君衷心希望,在这个过程中,绝大部分的资源可以用到真正有核心技术的公司上。
当然,考虑到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相对国外发达国家仍有相当差距,和舰芯片在国内仍然是比较优质的集成电路公司,和舰芯片的28nm晶圆甚至好于中芯国际的同类产品。
期待登陆科创板后的和舰芯片,获得更好发展。将来有一天,期待公司不仅仅局限于28nm晶圆产品,不断冲击更高等级的晶圆,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作出贡献。
只要咬着牙,把技术做出来,不愁没有客户和市场,中国集成电路制造产业也会迎来光明的前途。
本文源自读懂新三板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科创板的到来,是不是意味着牛市将不远了?
目前科创板的推进速度非常快,原先市场各方都认为6月份才能够落地。但若以目前这种速度推进,5月份左右科创板就能够实行。而对于科创板的横空出世,很多投资者认为,这是对A股市场构成超级利好,因为政策要为科创板的建立营造大牛市氛围,只有A股持续走牛,科创板推出才能更加接“地气”。
不过,我们认为,科创板的到来,可能在该板块中出现几只明星股,也会让早期尝鲜的投资者获得丰厚利润。但是,科创新不可能给A股市场带来牛市行情,而恰恰相反。科创板的推出反而会加速A股市场的技术性牛市走到尽头。
首先,科创板的推出会分流股市很大一部分资金,对于创业板和中小板形成比较大的影响。本来资金都流向创业板和中小板。但是,由于科创板的推出,其估值更趋合理性,所以更能吸引外围资金的进入。科创板除了对创业板、中小板构成资金分流的作用,还会对主板市场的资金分流作用也是显则易见的。
再者,科创板推出后会挤压同类的中小板、创业板的估值水平。对于科创板来说,企业上市主要是实行注册制,在注册制下的股票,估值普遍不会很高,一般都只有几倍或十几倍的市盈率,而中小板、创业板因长期实施审核制,物以稀为贵,再加上盘子小,所以估值远远高于科创板。
而当科创板推出后,会给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的估值形成下拉效应,并且促使其回归合理估值区间。事实上,推出科创板并没有错,实行注册制也没有错,而问题是,由于 历史 遗留问题,导致中小板、创业板的股票估值明显高于科创板。这肯定会把中小板、创业板的高估值拉下来,股民受到损失在所难免。
再次,科创板将被推出后,将实行注册制,而注册制将会引来其他一些制度的落实,比如退市制度、集体诉讼制度、取消壳资源等。同时,也在倡导投资者价值投资,彻底告别过去在二级市场上短线博弈,而是选好了低估值股票,不离不弃,长期持有。
因为,注册制对投资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你选对了好股票,若长期持有,投资者可通过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股价上涨实现财务自由。而如果你买错了股票,股价就会一跌再跌,直至长期亏损退市。投资者也可能亏得一无所有。
科创板即将推出,但是这与A股市场的走出大牛市没有必然联系。相反,科创板推出后的赚钱效应,反而会分流股市的资金、拉低A股市场的估值,并且在建立完善退出机制后,还会对于股市投资者,如何鉴别选对好的上市公司,提出更高的要求,因为一旦踩上问题股的地雷,或者买到了业绩变脸上市公司的股票,都会给投资者的财产带来重大损失。所以,科创板的到来,对于A股长期 健康 发展是非常有益的,但是对于A股市场带来短期阵痛恐怕是难以避免的。
随着近期紧锣密鼓的政策性利好,股市定位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这个提升是跨越式的,属于重磅利好的性质。目前源自金融改革开放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均属于制度安排方面的重大改革,也是能引发一轮牛市的因素, 其中制度方面的重点改革当属科创板和注册制。
那么科创板和注册制的推出会有多大的影响?从这点出发,我们不妨参考下台湾股市如何实行注册制及之后市场的表现
回想当年推行股权分置改革时候的情况,当时投资者担心股票全流通后,股价会大幅下跌,但整个股权分置改革下来,股市不仅没有出现暴跌,反而稳步向上,个股更是牛气冲天。
最后牛市是诸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科创板和注册制的到来,只开启了牛市的钥匙,因为推出后被广泛接受成功的标志就是股市涨,但这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而操之不及,一切交时间验证吧!
我是跑赢大盘的王者,打字很累,最近评论点赞很少,希望各位朋友多多动动小手,您的评论点赞就是最大的理解与支持。
首先说一下个人观点,虽然很多人认为目前运行的是牛市行情,但我认为目前只是一个周子浪反弹,而且很有可能科创板的落地,就代表着这波反弹的结束。
首先第一点从技术上来看,上证股指至2440点周背离之后,形成了周子浪反弹,这波周子浪反弹是8~12周,目前来看12周的可能性非常高,虽然最近一段时间上证股指的攻击力度非常猛,但也仅仅是加速赶顶的格局,整体结构上已经进入了末端,并不具备趋势逆转的能力,除非在12周股指冲过了3587点,才能说明趋势发生逆转,但目前来看,这种可能性几乎为0,所以说这里根本没有牛市行情。
第二点,目前科创板的推进速度非常快,原先很多人认为6月份才能够落地,目前以这种推进速度来看,5月份左右科创板就应该能够实行,科创板的落地一定会分流很大一部分资金,对于创业板和中小板形成比较大的影响,一旦创业板和中小板失去资金的关注,加上创业板和中小板自身定位的偏差,将很有可能急转而直下,重新走入下降通道,再次进入反复折返跑的结构中,从这一点上来看,科创板的落地也不会带来牛市行情。
科创板落地和上证股指反弹周期既存在着一定的巧合,也存在着必然联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不能认为科创板落地就是A股市场的牛市,更多的应该是逆向思维,而不能随波逐流。
感谢评论点赞,欢迎留言交流,如果感兴趣点个关注,分享更多市场观点。
首提科创板是在2018年时候,预计在2019年创立成功,而提出要创立科创板的时候股市还处于熊市行情;但股市在2019年1月4日股市开始上涨至今,已经走出了牛市氛围。千万别认为这是由于科创板的创立利好刺激股市来牛市的,如果这样认为大错特错,这纯属巧合而已。 总之可以肯定一点科创板的创立不管股市是处于熊市还是牛市,科创板在今年是肯定会出来的,反之科创板的到来但不能意味着股市牛市不远了,这是两码事不能混淆了 。
其实明确一点就是科创板的创立不但不能催化股市来牛市,反而还会拖累股市来牛市的时间。科创板其实是利空股市的,因为由于科创板的创立会分离股市资金,同时也会影响股民投资者的信心,让部分股民投资者的关注点在科创板身上,直接或者间接性的影响股市行情。
股市是熊市还是牛市是有其自然因素来决定的,主要是受到政策性的影响,已经投资者的气氛,和超大资金的推动等等的共同体合力来决定股市是牛还是熊。并非由于科创板的到来,就意味着股市牛市不远了,两者没有直接关系。
看完点赞,腰缠万贯,感谢阅读与关注。
科创板已经披露“首发”9家受理企业,分别为今晨半导体、睿创微纳、天奈 科技 、江苏北人、利元亨、宁波荣百、和舰芯片、安瀚 科技 、武汉科前生物。
现阶段科创板也处于“热火朝天”之态,更是达到了“科创板IPO”概念,32家概念股,其中的概念股有的三个月上涨幅度达到122%,涨幅超40%的成分股达到19家。足见得“火爆”程度。
那么,科创板的到来,是不是意味着牛市将不远了?
个人认为:科创板的到来,不能说明牛市要来了,股市也有自身的运营规律。
一、类比创业板当年登陆。
2009年9月13日,召开首次创业板发审会,首批7家企业上会。2009年10月23日,首批上市28家创业板公司,10月30日,创业板正式上市。创业板指数2010年6月1日正式编制与发布。
从当年的创业板上市情况类比现在的科创板,情况还是有着一定的相似。
2009年科创板首批上会7家,首批上市28家。现在“首发”9家受理企业,未来几个月内预计有着更多的企业“冲击”科创板。
2009年9月13日之后的股市走势是如何的呢?
2009年8月4日至9月1日出现的阶段下跌,之后便是回涨走势,9月中下旬出现了短线回调,回调之后继续出现上涨,直到2009年11月末才出现了阶段下跌。
那么,再来看现阶段的行情:
2019年1月4日出现低点以后便是开始上涨,至今仍旧处于上涨趋势之中,热度未曾下降。
也就是说,两种情况有些相反,一个是之前下跌,一个是之前上涨。那么,存在“登陆”以后的情况可能也就不相同。
再就是,创业板登陆之后的行情,并没有进入股市的牛市行情。
那么,我们再来看股市当时的走势方面,当时创业板登陆的时候,股市出现了一波急速下跌,有着回涨的需求,且上证指数MACD周线级别处于绿柱区间。
现在科创板上市的时候呢?股市出现了一波急速上涨,且上证指数MACD指标处于周线级别的红柱区间。
个人认为,类比创业板登陆时间,现在科创板登陆股市,可能会出现短线的回调。
二、股市自有运行规律,是“经济的晴雨表”,一个板块的上市,有促进作用,但不主导市场。
从现在的股市来看,仍旧处于相对底部,并且股市的牛熊市有着自身的走势规律。
A股具有明显的走势特征,个人总结为“大起大落,久盘于底”。也就是说,呈现的单边大幅上涨,单边大幅下跌,更长时间的底部横盘震荡。
2005年至2007年,股市走出了一波单边式大幅上涨,“ 历史 强牛”。
2008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世界爆发经济危机,A股也受到波及,进入大幅下跌,熊市。
2009年虽然有着股市的“大反弹”,但从阶段上看,2009年至2013年呈现的是阶段底部。
2014年至2015年6月,股市再一次进入单边式上涨阶段,“杠杆牛”。
2015年6月至12月,“股灾”发生,单边式下跌,熊市。
2016年之后呢?股市有没有再一次的出现大幅上涨?并没有。也就是说现在2019年,仍旧处于相对底部区间。
而现在处于的相对底部区间,下一阶段又是单边式上涨,也就具有一定的牛市底部的潜力。
总结来讲:科创板的登陆,并不能意味着牛市的到来。股市,也有着自身的规律、运行。一个板块的到来,只能是影响行情,却不能成为一个行情的主导。
作者不易,多多点赞,十分感谢!
确切的说,注册制带来了牛市,而不是科创板,和2005-2007牛市股权分置改革一样,这将带来一波牛市。
股权分置改革类似于融资,注册制也是融资,新投资人讨厌被圈钱,因为他们觉得这是向投资人索取。然而A股事实证明,A股没有索取的功能,比如不能发IPO的那些年,一直是熊市。市场只有被需要,市场才会活跃,才能有大把资金进来,才会吸引人气。
科创板能不能盘活注册制,要看其吸引的企业是否是好企业,有好企业,就有投资人,就有成交量。比如蚂蚁金服如果能在科创板上市,必然能吸引很多人去科创板开户。实际上这种引力并非是因为股价,而是因为好企业天然吸引投资人。
同样的,如果科创板成功实施了注册制,这个制度又会回到主板,逐步改造主板结构,牛市伴随大型企业上市,以前的主板巨无霸大多数是国企。然而当年腾讯去港股,阿里百度去了美股,大家发现,A股天然缺陷让A股投资人措施了BAT,而BAT即使是早期的投资人,大多数也是国外的资本。我们白白将机会拱手让出,资本市场没有给投资人提供价值,资本市场也逐渐变得无足轻重,反而楼市,越来越成为经济的支柱。
长此以往,必然是不对的。注册制让A股重新变得重要,并且再次和实体经济链接,这种链接未来必然需要实体经济提供回报的。但在此之前,必然是先要让资金进来。
牛市需要的好公司,政策支持,外资进入。在注册制推进下,几乎都可以达到,所以注册制是本轮牛市的基础,可以说并不夸张。
科创板的到来,并不是意味着牛市就不远了。为什么呢?
首先,科创板的开设是为了解决 科技 类型的中小企业发展融资的难题,目的是支持科创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为未来的中国经济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其次,科创板的开设可能在未来会分流一定的资金。
其三,我国股市的牛市与科创板并没有关系,我国股市的牛市过去主要取决于政策,现在主要取决于上市公司质量的提高,取决于有多少上市公司能成长,能发展壮大。目前看来我国证券市场大部分上市公司并不具备这个条件,我国目前的上市公司大部分质量低下,没有成长性,也没有竞争力,当大量的上市公司质量不高的情况下,市场机构庄家只能是短期炒各种概念和题材,这种短线的投资炒概念和炒题材的偷袭行为成就不了牛市,也很难产生牛市,牛市需要一大批股票能持续上涨,需要大部分股票的持续上涨建立在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基础之上。
其四,现在股指期货对外开放后,国内外的机构可以通过做空股指期货获利,在这种情况下,当股指涨幅较大时,国内外的机构就有了做空的空间,就会选择做空股指期货获利。因此,目前的条件下,指数也不可能持续大幅上涨。
其五,我国的牛市是在政策的支持下,运用具体的政策工具和措施发动的,目前还没有这个迹象。
综上所述,目前谈我国股市的牛市还太早。
科创版跟牛市有关系。逻辑思维出问题了吧 科创版与牛市风马牛不相及。
股市涨不涨跟投资者信心有关系。投资者信心来自哪里。来自于对资本市场改革的认可。现在投资者担忧什么。担忧IPO和减持。科创版来了IPO和减持担忧就消除了。担忧经济下滑和贸易摩擦。科创版来了。经济就好了贸易摩擦就烟消云散了。
笔者不知道楼主是不是想多了。竟然有这样的结论。能够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理由吗。
科创版是支持 科技 创新企业的。有利于 科技 创新企业融资做大的。但是也会对市场资金造成分流。也会对原来 科技 创新企业估值构成影响。主要拖累估值水平降低。
这样的科创版跟牛市关系联系何在
科创板上市对A股来说:短、中期就是利空,科创板分流了市场上的资金,挤压了市场上的估值水平,但就中、长期而言,科创板注册制的实施反而倒逼了A股的改革。是否重现A股在股权分置改革后所带来的6124点的大牛市,还很难说。但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就是科创板的注册制也是为A股实行注册制改革所进行的一次尝试,当然这只是一次尝试,成功与否暂且不说,注册制是否适应A股市场还有待商榷。16年的熔断机制就不适应A股市场,所以在实质性的利好没有兑现前,我们并不能单凭是改革试点和我们认为的利好,就判断A股牛市要来了,这是一种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但是股市变革的曙光己经显现,这是一个有着确定性的机会,目前我们要做的就是提高自己在各方面的技能,做好准备,分享下一个时代的改革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