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gdp出炉,上海、北京、深圳三大直辖市表现抢眼,分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700.58亿元、38701.05亿元、38701.45亿元,同比增长6.7%、6.7、6.7%、6.7%,两年平均增长5.0%。
4月18日,一季度经济“成绩单”出炉。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今年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28499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5%,比2022年四季度环比增长2.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1575亿元,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07947亿元,增长3.3%;第三产业增加值165475亿元,增长5.4%。
数据显示,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922亿元,同比增长5.8%;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25974亿元,同比下降5.8%;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7282亿元,同比增长5.1%。
两大动力推动经济回升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总的来看,一季度随着疫情防控较快平稳转段,各项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政策举措靠前发力,积极因素累积增多,国民经济企稳回升,开局良好。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仍然复杂多变,国内需求不足制约明显,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牢固。
中金公司分析称,目前的复苏源于两大驱动力:一是2022年政策的滞后作用;二是疫情影响大幅消退后内生动力的释放。目前经济增长动能仍较强,经济内生恢复仍有一定空间。
具体来看,供需两端同步回暖,一季度经济实现稳步回升。从供给端来看,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比上年四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比1-2月份加快1.5个百分点。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也认为,一季度推动经济回升的主要动力有两个,一是消费场景打开后,居民消费回升较快,其次是政策保持稳增长取向,基建延续高增长,制造业投资韧性较强,地产投资拖累效应也在减弱。
“尽管3月的出口表现较为亮眼,但今年外贸形势仍然严峻,5月后出口可能再度转为同比下滑,这意味着为了推动经济较快复苏,当前要更倚重内需,宏观政策要在促消费、稳投资、提振市场信心等方面持续加码。”王青说。
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曹啸表示,一季度的经济数据说明中国宏观经济有很强的韧性。这个韧性一方面是由于宏观经济对于经济政策的敏感度比较高,另一方面说明中国的经济有很强的复苏能力和活力。
全年经济形势会怎么走?
对于下阶段走势,付凌晖表示,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在逐步增强,宏观政策显效发力,经济运行有望整体好转。考虑到上年二季度受疫情影响基数比较低,今年二季度经济增速可能比一季度明显加快。三、四季度随着基数的升高,增速会比二季度有所回落。如果不考虑基数影响,总的来看全年经济增长有望呈现逐步回升态势。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表示,一季度经济恢复态势良好,基建投资保持较高增速,房地产市场总体向好,二季度进一步企稳回升的态势明朗,增速或超6%,甚至更高。
此外,付凌晖表示,物价会稳步恢复,价格带动会逐步增强,不会出现所谓的通货紧缩情况。从价格表现来看,由于去年基数较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涨幅较高,再加上国内受疫情影响供给偏紧,导致去年二季度CPI涨幅都比较高,这样影响今年二季度CPI涨幅可能保持低位,但这不说明通货紧缩。随着下半年影响因素逐步消除,价格会回到一个合理水平。
那么,下阶段哪些行业恢复能力会更快?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任兴洲认为,快变量因素影响的一些行业恢复的更快,比如接触性消费,包括餐饮、旅游、零售、批发、住宿、院线等等。“还有一些智能设备制造、通讯设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数字技术应用行业,以及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