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业过程中,你有没有碰到股民?每次在和他讲保险的时候,他是不是总会说出这样一句话:“买啥保险啊,我炒股一年赚的钱比你们的分红/收益高多了。”
之后,不管你怎么讲,“保险是防御资产、有保障作用、有法律功用、保险…”,可能把保险的功用和意义全讲完了,对方还是无动于衷。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先不去探究为什么,先来看看2021年投资领域发生的几件事情。
雪球出身的一个大V,因为对互联网行业有深刻研究,过去几年在资本市场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拥趸者众多。他在2021年3月发了一只私募产品,结果平安夜之际,跌破清盘线,亏损超过30%。
一代大V首个私募,终究没有挺过平安夜,清盘了。
你可能以为,大V嘛,终究是野路子。
那我们看个学院派的。著名的经济学家姜超,2021年转型做投资,8个月的时间,亏损仅20%。
专家嘛,总有看走眼的时候,机构的容错率就很高了吧,那再来看下机构。
幻方,知名量化私募基金,被誉为量化私募“天花板”,2021年12月底,发了一封致歉信——《关于幻方近期业绩的说明》,针对业绩回撤达到历史最大值一事,请求浮亏客户的原谅。
那是不是就幻方发了致歉信?还真不是,在幻方之前,就有市场规模仅千亿的明汯投资,因净值大幅回撤公开致歉。
不仅这两家机构,2021年下半年以来,众多公募和私募机构,都遭到了业绩的大幅回撤。
这就是资本市场的规律,有涨有跌,不可捉摸。如果,不能敬畏市场,跌落神坛,就不可避免。
很多时候,能在资本市场赚钱,并不一定是自己能力有多高,有时候,真的是运气使然。如果把时代的馈赠错认为了是自己的能力,对市场缺少敬畏、不懂谦卑,不把风险放在第一位,最终结果,就是白花花的银子东流而去。
其实,真正的有效、合理的投资,应该要做好资产的合理配置,做好攻和守的资产摆布。
而资产配置定律,最有名的是下面这两个。
一个是4321定律。40%的收入用于投资创富;30%的收入用于家庭生活开支;20%的收入用于银行存款,保证流动性;10%的收入用于保险规划进行人生托底,风险管理。
还有一个,是80定律。具体规则就是以80减去目前年龄所得到的数字,即是高风险的投资占总资产的合理比重。
例如,对于一个30岁的人,高风险的投资占总资产的合理比重为50%。而到了60岁时,合理的比重是20%。
高风险资产占比是与年龄成反比的。否则,一旦年龄较大的投资者在高风险上投资较多,投资出现问题,就会严重影响养老生活,翻身,基本无望。
所以,根据家庭的收入情况,在考虑年龄的情况下,配置不同比例的保险资产,对保证家庭财富安全,至关重要。
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是人类一切灾难的前提。没有防火墙,没有退路,最后的结局往往是没路可走,或走上绝路。高估自己的创富能力,高估自己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不管对谁,都是致命的,哪怕你是投资大佬、资本巨鳄。
无风时,一切安好。风起时,才知不胜风力、随风飘摇。
保险,真的是看到才相信,但真的看到了,可能已经太迟了。
最后,想引用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2022年投资策略一文中的一段话:
赛道善变,大趋势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从历史上看,中国没有留存下来多少家百年老店,说明企业都有生命周期,与日美相比,中国企业的生命周期尤其不长,故没有一劳永逸的盈利模式。
欢迎点赞。
我投资一年赚10%,为什么还要买保险
投资和买保险之间,并无必然联系。
越是财富多的人,投资利润何止10%,但是对于保险都是趋之若鹜。
所以,一句话,你再多的财富,没有保险,都不知道是谁的。
我炒股累积赚了一千多万,怎么处理?
首先在市场能累积到千万资产非常非常厉害,能成为金字塔顶端的万分5,很佩服你。
怎么处理?我的意见是保守投资,以保值为第一目的,可以将大部分买入固定收益类产品,最好是国债,长一点的大额存单,非常牛逼的好公司的公司债,其次是可以考虑指数基金,可以适当买一些保险。(房子,车子什么的我想应该有了,不提)
最后,既然来自市场,永远离开也不太好,可以拿个很少一部分(不超过30%吧)继续投资股票,毕竟这个游戏这么有趣,不玩的话,多可惜!
最后,我想说的是股市是生活的一部分,很小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家人和朋友的真诚永远是无价的,珍惜那些为你付出过的人,去发现那些曾经忽略过美,去兑现那些曾经许下的承诺!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