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投资圈,有这样一位大人物,他曾经如同巴菲特在炒股圈的地位一样崇高,被当时的投资圈称之为“教父”。
他就是曾经的中国资本高手第一人范日旭。放至今日,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他当年在资本运作上的“丰功伟绩”。除了因为他本人超级低调外,更是因为早在2007年他就因为经济问题被抓后便无人提及。
这个曾经在中国资本市场呼风唤雨的超级大鳄,昔日的“东北首富”,曾因为超群的投资实力被推上神坛,最终却被自己建设的资本帝国圈进了牢笼里。
靠30个朋友筹借2万元,开启创业第一步
1951年,范日旭出生在长春市的一个普通家庭。初中时赶上“上山下乡”运动被迫辍学,随后通过参军入伍换来了回城机会,在长春一家缝纫机厂干起了“翻砂工”。在经历几年没日没夜的繁重体力劳动后,范日旭意识到他不能一辈子都这样。
于是,1978年,向身边的30多个好友筹借了2万元,范日旭开启了他的第一次创业,开了一家小餐馆。
可是,很快餐馆就因为经营不善被迫倒闭。
无奈之下,他只能另谋出路,开录像厅是他的第二次尝试,录像厅开店门槛低、成本少,不需要太多经验便可以快速上手。
那个年代,开录像厅的满街都是,要想在市场上脱颖而出只能另辟蹊径,找一些“动作爱情片”夹杂在其中播放。很快,这个骚操作让范日旭的录像厅火了起来。
当然,同时伴随而来的还有涉黄调查带来的罚款和每日提心吊胆的烦躁情绪。为了不再这样寝食难安下去,想要出去闯一闯的想法开始在范日旭的脑海里萌生。
抓住风口,空手套白狼打开海南市场
1989年,范日旭听说了海南开发建省的消息。此时已经38岁的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个风口,于是毅然南下。
到了海南后,范日旭被眼前破旧的模样惊呆了,大街上坑坑洼洼,满眼都是破旧的民房,可即便如此,所有的招待所都住满了客人,很多南下淘金的生意人都不得不露宿街头。
这么多人找不到房子住,让范日旭陷入了沉思,这里面一定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于是,范日旭便开启了他空手套白狼的骚操作。
他租住在一个老太太的家里,凭借着东北人特有的幽默和热情,没几天就跟老太太相处得非常融洽了,于是他劝说老太太以极低的价格把家里的3间平方都租给他,租期十年,房租还是分期付款,承诺到期后还给老太太9间房。然后他就把老太太的3间房加盖了2层,变成了9间,再出租给那些外来者赚差价。
这个商业模式跑通以后,他就去结识更多的当地人,以同样的模式当起了“二房东”。这一套操作让范日旭很快便积累了上百万的资金。
但他并不满足于此,他知道海南市场上的居住问题只是一部分,还有一个更大的痛点是交通出行,这也是当地政府最为头疼的。慢慢地,范日旭便把爪牙伸向了出租车市场,继续他的空手套白狼的做法。
他先是向当地政府申请了一个正式批文,有了运营出租车的资格,然后找到了北方的一个汽车制造厂,厂商因为产品滞销问题正需要出路,便与范日旭一拍即合。将汽车赊给范日旭,待盈利后分期偿还车款。
自此,范日旭便建立了海南出租车公司。自运营后,范日旭算是挖到资本市场的“第一桶金”,开始在海南陆续成立了海南顺丰联合等一批公司,准备正式进军资本市场。
如果说,这是范日旭在资本市场的一次试水,那回乡后的各种动作才是他驰骋资本市场的原始根本。
衣锦还乡,大刀阔斧构建资本帝国
1992年,41岁的范日旭选择回东北发展。不仅仅是因为自己今非昔比,衣锦还乡,更多的是他在海南时就嗅到国家刚推出的股份制和上市概念,感觉这其中的油水更大。
特别是当时东北很多企业对股改、上市的概念陌生又害怕,急需一位实力行家来带领他们一同探索。手握上亿资金,又是家乡人的范日旭自然成了座上宾。
当时,吉林轻工进行改革上市,范日旭的公司就参与其中。随后他通过关联公司背后的操作,成为了这家上市公司的实际控股人。
有了这个基础,范日旭开始在资本市场大刀阔斧。先是通过旗下几家公司买入了壳公司厦门国泰,另外一家公司也成功上市集资。
1997年,国有信托公司转制,范日旭再次盯上了这块“肥肉”。
此时,吉林国投转制为有限责任公司,范日旭以旗下的厦门国泰、北方五环等几家公司出资7000万元,占吉林国投2亿元股本中的35%;借助吉林国投和新华证券,范日旭又入主长春市农行信托公司,并将其改制为泛亚信托。
有了信托机构背书,范日旭越发大胆,他开始自己做庄。
2000年,将收购的厦门国泰转手,800万的资产转卖了8700万,获利10倍;随后又将北方五环的壳资源出手圈了二级市场不少钱。之后吉林轻工也成功脱手,他甩掉了上亿的债务。
这种明显的圈钱行为却一次次逃过了监管,使范日旭安然无恙。妥妥地成为了手握千亿资产的吉林首富。
非法集资、资金链断裂,底裤扒掉后是一地鸡毛
1993年,范日旭投资5500万建设长春市体育馆,作为交换,长春市政府则向范日旭麾下的长顺体育转让了周边的五个地块进行配套开发。这对于当时的范日旭而言,看似是一笔亏钱的买卖,却是为了自己能够收购几家上市公司做背书。而体育馆项目能给他带来巨大的声誉,成为资本运作的重要证明。
但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买卖给自己留下了隐患。
1998年,范日旭当时看中的五块地因为规划原因不能交付,只能置换成其它地皮。可到了2000年,又被告知其中三块地20年内不能被开发。这对于范日旭而言,无疑是当头一棒,因为当时资本玩得有点忘乎所以,把手上的10多亿资金全都抽调到了这三块地的运作上,一时资金非常吃紧。
2003年,证券行业开始大力整顿。当时有人就建议范日旭出售证券业务以此减轻压力,可是范日旭并不听劝,还开始通过整合中兴信托与焦作信托设立了银通证券以此开启新一轮的资本征程。
银通证券成立不久,范日旭便开始大肆地以各种金融手段来套现资金,这也成为了后来他的罪证之一。
2005年,经过近3年的努力,银通证券依然重组失败,原本就岌岌可危的“泛亚系”资金链条彻底断裂。最终无法兑现的债券项目,成为了压倒范日旭的“最后一根稻草”。
2007年,范日旭在北京的别墅里被正式逮捕,这个曾经的一代神话、资本第一高手因为诈骗、欺诈发行债券、非法吸取公众存款、虚报注册资本等罪证被判无期。
写在最后:
在一次次的资本运作里,范日旭都展现出超高的野心和胆量。从借款2万元创业到后来的超级富豪,他本可以功成名就,却被欲望占满了心智,长期游走在灰色边缘的他,以为自己掌握了财富的密码,殊不知他才是被财富玩弄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