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与科研相长,科研与教学如何结合

只要有几年大学从教的经历,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共识:不搞教学,不一定做不好科研;而不搞科研,也不一定做不好教学。

的确,有些老师善于教学,且风格独特,整个课程内容有血有肉,非常吸引学生,但却没有几篇像模像样的论文。

而有些老师科研特别出色,但就是不喜欢带课,或是因为性格比较内向,或是觉得讲课内容简单重复。

当然,也有一些老师,科研与教学都做得非常好。

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教学,这是世界一流名校的主流趋势,也是新时代“双一流”建设的必然选择。

但就教师个人而言,教学却是良心活,科研则是用心活。教师不必强迫自己教学、科研都优秀,要根据自身特点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

教学是良心活,需要长期的磨合与训练。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艺术就要涉及风格的问题,有的老师讲课风格简略冷静,犹如“荷塘月色”;有的老师讲课风格活泼生动,犹如“骄阳似火”。

所以,我们无法用一个标准评判教师的教学风格,但教学会有一个及格线,全凭良心。

但如果一位老师对上课内容不熟悉,照本宣科,读读课件,毫无互动,这基本可以判为不及格。

所以,搞好教学应该在师生长期磨合中不断训练,不断提高。

科研是用心活,需要大量的投入与激情。

搞教学不难,但是搞好教学不易。

同样的道理,搞科研也不难,但搞好科研很难,需要大量的投入与激情,但并不是打两竿子就有枣,有时候,即使你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也无功而返。因为科研存在一定的风险,特别是实验学科。

科研不用心,结果也许就会很扎心。

鉴于此,我们应该用科研的思维去倒逼教学改革创新。

随着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等新教学形式的不断涌现,教学改革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目前,大家的关注点多在教学方式的革新上,却很少有人真正去关注教学内容的更新。

教学内容怎么更新,怎么提高授课内容的前瞻性和趣味性,是照本宣科还是陈词滥调?这显然都不行。

如果一个老师科研很出色,很多学生都会去选他的课,因为他们想听一些差异化的内容。

此外,针对学生上课玩手机、大学四年学习时间碎片化等问题,这就需要用科研的思维、用教学研究的方法去研究探索。

随着国内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持续推进,采用OBE的理念,采用工程认证的思路,推动专业人才的培养已是必然。

除了课堂教学,大学生还需要进行创新训练、参加学科竞赛、开展实习实训等,以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特别是实践创新能力。

我们还应该用教学的耐心去指导学生科研创新。

大学校园流传这么一个段子:“青年老师搞科研,中年老师忙炒股,老年教师照宣科,学生上课看手机,学校领导看排名。”这或许有点偏激,不能代表大多数,但却有趣地反映了大家的关注点。

现在高校的科研真的是今非昔比了,别说研究生发论文,就是本科生发论文都是家常便饭了。

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取得成果本是好事,但是也要防止急功近利,突破教学规律的事情,不能流水线作业,还是要保持教学的耐心,兴趣驱动,逐步引导学生扎实科研基本功,不要竭泽而渔。

学生在创新训练的过程中会学到很多,但老师不要强迫学生人手一篇论文、人手一项专利。

因为教学是一个面的归纳总结,科研是一个点的自我突破。

如果本科生的学习只是窄到了一个点,如何实现宽口径就业呢?所以指导本科生科研创新,还是要定期跟他们科普一下科学研究的背景以及科学问题的来龙去脉。

所以,就教师个人而言,教学和科研的关系既可以很紧密,又可以很松散,相辅相成的背后到底是相得益彰还是相爱相杀?

或许只有他自己知道。

(http://blog.sciencenet.cn/u/Terrace)

《中国科学报》 (2018-08-31 第2版 博客,原题《教学是良心活,科研是用心活》)

教学与科研相长,科研与教学如何结合

教学与科研相长,科研与教学如何结合

请按下方二维码3秒识别

教学与科研相长,科研与教学如何结合

中小学教师如何处理教育与科研关系

教学是中小学教师的根本任务,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及教学质量的手段。  第一,教学与科研是“一体化”,而不是“主管” 与“ 兼营” 的关系。如果把科研当作“ 兼营”,则可有可无。持这种看法的人常常表明的态度是“教学是份内的事,科研是专家的事”。其源盖出于把教学仍看成是“传道、授业、解惑”的陈旧教育观,没有确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思想。  第二,科研与教学是可以结合在一起的。实际上,在复杂的教学过程中,有我们认识不够研究不完的规律,种种正常与异常教学现象的表露不乏教学本质性问题的反映。对它的一番认真思考就是研究,思考之后产生自己的观点、看法、评价,写成文章就是学问。一边教学一边研究,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促进。久而久之,就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风格流派,此中毫无神秘可言,也并非可望不可及,需要的是执着追求者的勤奋。  第三,科研与教学相辅相成。现代教育科研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中的实事为对象,运用科学方法揭示其本质和规律的创造性活动。如果作为教师仅仅教书育人而不从事教育科研活动,那么他的教育教学便不会有什么长进。教师只有善于把教育教学工作自觉地纳入研究的轨道,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研究习惯,学会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工作状态下研究,才会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工作与研究的一体,才能发挥其循环加速机制,长此以往,才能超越感性。

教学与科研相长,科研与教学如何结合

教学与科研是一条路,还是两条路

  当然是两条路了,两者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是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附:《战略前沿技术》
  教学与科研是一条路,还是两条路?教学与科研其实是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多年前,高校、研究所就号召广大教职员工要产、学、研齐上,而且这种说法持续了很多年,似乎现在也是这样。想一想,觉得有些可笑。作为一个教授即要科研做得好,又要教学做的好,甚至产业化也要做得更好。你说这对一个教授来说是多么大的挑战!教授得有多大本事。
  之所以会有这种想法和做法,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主管领导大概认为教师是有闲和有知的一类人。有闲就是有时间,一个教授或者教师在课余之后有大量时间,应该有精力来完成其它一些业务。而有知就不用说了,一个教授有足够的领域专业知识,既然都高在教授这个份上了,那么教授就应该有能力利用他的知识和经验将一些所谓的成果或者知识进行研究以及转化,进而能够实现所谓的产业化。一个根据是培根先生说过:知识就是力量!那么,教授就应该将知识转化成力量。如果说让一个教授一边从事科研,同时在一边从事教学还有心可原的话,那么,再让一个教授去搞产品、去闯市场,这简直就是笑谈。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一个人浑身是铁能打几根钉啊!
  现在还有一种观点,似乎认为只有教授才用资格站在讲台上,持这种观点也颇让人哭笑不得、不知所措。姑且不说现在有多少做研究的而评不上教授,而不从事研究的到混得了教授的头衔的一大堆人。让一个科研人员作为教授来讲课,不过是因为他一直在从事科学研究,是他的某些研究经历、资历高些而已,这与他能否把课讲好真没有什么关系。讲课毕竟不是做科普和做报告,可以夸夸其谈。一个科研做得好的人,未必课就上得好;课程上得好的人,科研未必就擅长。从事过科研或一直在做科研只是表示他一直走在研究的前列,只不过是他有条件和机会从而学有专攻,术有所成,不过也是一技之长,所谓的专业罢了。而教学的目的是在于启发学生的思想,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以至于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等,为将来从事某一门心中向往的职业而准备,或者从事自己喜欢领域进行钻研。
  单纯从事研究的人,不用考虑教学问题,只需对问题进行思考或者实验。从事研究就是对某一问题的深入思考,以此获得问题的求解。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研究人员具有一股持久的钻劲、关注和热爱,更要有闲,由此才能深入思考。而作为从事教育的人,不但要有专业,需要懂得心理学,更要有一颗播撒爱的心。一个好的教师不仅要能理解前人留下的经典,不仅要能照本宣科,还要有更多自己的体会、思想和演绎,才能将一门课讲好。一个教师难能可贵的是,他如果能够有目的的和有选择性地,将较新的研究成果注入到教学的课程之中,那么在某种程度上我认为他是成功的,而无疑这是具有挑战性的。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课余花时间阅读和整理较新的科研文献。我感觉这才是现代教师、现代大学所应该做的事情。相反,困于现实和现状,现在的教师有大部分都不敢这样做,或不愿意这样做,或者懒得去做,维持现状或得过且过就是最好的了。说得再远一点,一个与时俱进的教师是在如何即要遵守教学大纲,又要如何超越教学大纲之上下功夫,如何把握一个学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一个大问题,在授课的同时能够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是个问题;同时,教育主管如何评价教师的工作又是一个关键问题。因此,科研和教学是完全两条不同的道路。而现在的大学似乎一直没有找到更好的评价方法,绩效工分制,又红又专的人才机制一直受到人们的诟病。因此,普通的教职员工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大部分的心思都放不知道放在哪儿。当一个人心无定所时,他又如何谈得上一心一意从事教和研。
  我们的大学似乎迷失在前行的道路上。这些年,倒是大学的地盘变得越来越广,院系变得越来越大,人也变得越来越多。大学的整合、各种工程,各种人才计划,层出不穷。大学变得千校一面,大学就是所有专业、部门、大而全的集合,或许一些大学正在失去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大学不是在如何培养学生和提高教育与科研的内在上下功夫,而是以各种考核指标、各种报表为依据和向导。
  无论是做科研还是做教学,都需要一个人全身心的投入。鱼和熊掌岂能兼得!当然个别案例总是有的。我曾经做过一段时间大学里面的讲师,当时接手了一门没有人愿意上的课程。这门课程在大学时我就学过,但是学归学,讲归讲,用归用。我于是尽力把所有的时间都花费到图书馆里去查阅资料学习,几乎把所有相关的书籍都看了个遍,学了个遍。老的书,旧的书,那些名人的书目,凡是有心得、有体会的地方,我都把它们记录在我的备课笔记中,我自己从中也受益匪浅。我虽然不是一个优秀出色的老师,课程讲得也未必生动,学生也未必喜欢,但是我觉得自己问心无愧。后来,我就一边给学生上课,又一边从事科研,身体还真是吃不消,身体曾经一度患病,好在当时就是年青。因此,对于凡夫俗子来说,同时从事教学与科研的确是一个挑战。研究需要一双慧眼,教学又是一个良心活。
  科研是一个追求真理的过程,而教学是一个传播真理的过程。二者都有一个真字,如果没有这个字,科研便是虚无,教学便是误人子弟。
  回头看一下现代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经历,尤其是美国硅谷的传奇,更让我们看到科研和教学根本就不在一条路上。我们可以看到那些重大的发现,晶体二极管、三级管、以及集成电路等都是在一些公司的实验室里面完成。那里的科研人员可以一心一意进行着科学实验。从来就没有什么多管齐下、双丰收的提法和做法。贝尔实验室著名的‘叛逆八人’在感觉到自己难以管理实验室时,便请了一个有管理经验的人来管理实验室,让科研就是科研,管理就是管理。
  从事科学研究本身就是是一件费心费力的事情。而且在这个职业上要取得成绩,要远比其他的职业更难、更艰辛,道路更曲折,能功成名就的则少之又少。研究人员只需要一心一意进行研究就可以吗?显然不行。现在从事科研有更大的难度,不仅要有自己的想法、套路和几亩地,还要能争取经费,不仅要能争取经费,还要能够‘巧言令色’说服上一级主管领导,让领导满意和信服。这样才有可能取得初步的成功和持续性的发展。因此,即要能够把握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还要能够和领导搞好关系,拿到项目,同时自己也要做出一些看起来像样、有显示度的东西,才能为自己挣得一些资本。因此,科研不只是科研的问题,兴趣只是其一。科研的问题是圈子、关系的问题,是利益的问题,也更是个人能力和本事的问题。按照《智取威虎山3D》中座山雕的话来说,一个字:一言难尽。
  以前读到过一篇饶有兴趣的小文章,大意是婚姻只是两个人的故事吗?不。婚姻还包括了两个人的家庭背景、甚至包括经济、政治、历史、文学…….。有一句话叫‘门当户对’,还有一句是‘各取所需’。因此,谁能简单说,婚姻是两个人的故事。那么,科研就只是你和问题之间的故事吗?教育就只是你和学生之间的故事吗?
  大学为了发展,应该找到自己办校的专业、特长和特色,也应该找到适合自己国情、校情的评价体系,不能盲目引用和照搬照抄别人的条例,也不能盲目的搞什么和国际接轨等问题,因为你现在还没有发展到那种成熟程度。
  一所大学之所以众望所归,让人心有希翼,是因为他孕育了那些有思想、有创造力的人,并为社会带来财富的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教学与科研相长,科研与教学如何结合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