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牛市吸引了一大批“新军”涌入,其中不乏一个特殊群体——“学生军”。导报记者昨日走访厦门多家证券公司发现,近期新开户的炒股大军中,有不少是在校学生。“上课时,同学们一边看老师,一边看手机。”小陈是厦大嘉庚学院一名大四学生,她说她所在班级有1/3学生在炒股。集美另一所高校的一名大三学生也说,他们班上大约有一半同学在炒股。(东南网6月6日)
在牛市疯狂下,硬性限制学生炒股确实很难。因为金钱的吸引力实在是太强大了。大学生作为成人,是否炒股应当有自己的选择。
但可以肯定的是,大学生炒股一定会影响到学业。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这方面投入多了,在另一方面必然会少。像这种上课一边瞄老师一边盯K线图的学习方法,一定是应付差事。
学生上课时“瞄”老师,最终目的是要“盯K线图”。这是典型的人在曹营心在汉。如果连心思都不在课堂上,那么要学好专业课程简直是千方夜谈。因为大学课程并非1 1=2那么简单,上课期间不认真听讲,下课之后又如何能够理解和消化课堂上的内容?
大批“学生军”涌入股市,说明我们的大学考核机制存在问题。如果说大学生在校期间不刻苦学生就很难毕业,这样,就不会出现学生上课时一边瞄老师一边盯K线图的奇葩。
大学教育培训出来的是专业人才,而非“股神”。从这个角度讲,大批“学生军”炒股并非正常现象。因此,所在学校应作更多的反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只有严把大学生的“出口”,他们才会一门心思去学习。
韩国连小学生都在炒股,全民炒股意味着什么?
韩国连小学生都在炒股,全民炒股意味着什么?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吧。
今天,韩国已经成为一个所有人都在股市投机的国家。而且韩国也变成了一个全民炒股的国家, 在股市上,活跃股票账户的数量比总人口多800万。从高级政府官员到小学生,他们都在股市投机,不仅投资国内股市,还进行全球攻击。现在,对于这一群体,韩国政府已经启动了救市计划。而且在韩国股票交易没有年龄限制。未成年人可以在父母或法定代表人同意的情况下开立股票交易账户。在韩国,许多父母为了经济教育的目的,为子女购买了股票。最近,直接投资股票的青少年人数也大幅增加。
在韩国,贫富差距巨大,阶级固化严重,通货膨胀导致物价飞涨,房价高,工资有限,甚至不能满足自己的基本生活需要。这一切都让韩国年轻人放弃了以正常方式改变生活的想法。股票、期货、虚拟货币等低投入、高回报的事业成为了年轻人的命脉,成为了真正的赌徒。在韩国,成都有八九名年轻人或多或少接触过股票、货币、基金或其他投资金融产品。股票市场有风险,所以投资要谨慎。你应该知道股票市场是高度波动和风险的。对趋势的密切关注和跟踪已经给上瘾的韩国人带来了悲伤、疲惫和社会问题。
一个国家的股东过多是不好的,这对一个国家的发展也是不利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韩国人的投机行为。韩国年轻人的就业压力太大。就业门户网站韩国的一项调查显示,韩国大学毕业生第一份工作的平均年龄为30.9岁。除了住房贷款和孩子,负担也很重。因此,许多人开始借贷和投资股票。
大学生开户炒股利大还是弊大?
大学生炒股的利与弊
前言: 中国 A 股市场自 2001 年以来经历了长达近五年的漫漫熊途,后经过股权分置改革及资本市场法制建设的完善, A 股市场终于 在 2005 年 7 月谷底反弹,由此拉开了持续至今的牛市。 2007 年 2 月 16 日 上证指数突破 3000 点达到历史最高位,面对如此火爆的股市,不少学生族尤其是大学生们纷纷开户入市。面对大学生炒股,社会上褒贬不一。我们推出此文就是要探讨一下大学生炒股的利与弊,希望此文能给正在炒股或者准备炒股的学生族们一些指导。
一 诱人的股市
火红的股市早已不再只是吸引老股民了。 事实上,现在 " 股市学生军 " 已经不是新名词, 学生炒股 ,早在上一轮股市走牛的时候,就曾引发过不小的争论。
" 牛市就是(投身股市)最简单的原因。因为牛市,所以参与,所以赚钱。 " 大学生小蔡自信地说。一定程度上,学生们是被股市诱人的行情和全民炒股的热潮裹挟进来的。数据显示, 截至 2007 年 3 月 21 日 , A 股日开户数连续超 10 万的历史新纪录扩大至 8 天。目前,沪深两市账户总数已达到了 8591.53 万户 ,创历史新高。前不久更传出 广州小学生拿利市炒股的新闻,可想而知,作为“专业对口”的广东金融学院的大学生们 , 对股市外汇肯定不陌生,因而可以推测我们学校学生炒股的比例应该不小。
二 股市的陷阱
然而,中外股市历史都告诉我们,即使是牛市,也决不意味着市场不存在风险。一项关于投资者盈亏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 2006 年有 13.78% 的投资者持平,亏损的则高达 20.92% 。很显然,牛市里也有投资者成为 " 牺牲品 " 。
据《广州日报》载: “ 炒股已经深入大学校园,不少学校院系几乎全民皆股 ” 。这说明炒股热已波及宁静的校园,也反映出目前金钱至上以及 “ 吹糠见米 ” 的社会心态。
专家称,十人炒股二赚一平七亏是普遍规律。有报道说的珠海某高校金融系小潘先赔 5000 元后赚 50 万元只是个例,不足为据。另一位同学倒是说出了实情: “ 周围的同学都是有赚有亏,几乎打平手 ” 。
或许 2001 年 7 月末那次的 “ 黑色星期周 ” 能给我们一些启发,那一周的持续下跌结束了持续了几年的牛市行情,上证指数转入了长达五年的跳水期。而之前因为股市走牛而入市的许多大学生股民不得不 “ 喋血股市 ” 。在这次 “ 黑色星期周 ” 中,大多数学生赔了,有的甚至血本无归。
三 学生现身说法
在网上,时有“大学生股神”出现。最传神的故事之一来自复旦大学 — 该校学生周强,靠着 3000 元资金起家,现在已经是一个私募基金的 " 头头 " 。
" 我是 2004 年股市在 1700 多点的时候入市的。 " 周强说,之后遭受股指一路下跌,虽然资金量小,也还是亏多赚少。 " 吃了很多亏之后,慢慢摸索出了一套选股的方法。比方我现在喜欢选择各个板块的龙头,或者业绩不错的二线龙头。 " 两年左右的股市历练,已经让周强颇有心得。
去年 11 月买入陆家嘴股份,被周强称为自己的 " 成名战 " 。当时他由 7.8 元 / 股买入,两周内飙升了 70% 。他当即卖出,再全部买入长安汽车,又在中途涨停的时候做了一次差价。这一系列操作让周强获利丰厚,整个去年,其收益率超过了 300 %。以至于现在已经有不少人找他推荐股票、委托理财,合作者也远不止身边的同学了。
“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 ,大学生炒股在某种程度上走一个比较冷静、理智的路子,即先模拟炒股,后进入股市搞金钱实战。对于已入市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大多都炒一些中线,因为大部分时间我们还得看书,他们认为炒股对自己有益的是,炒股使学生对经济形势的关注度大为增加。大部分学生股民 表现得比较理性,一夜暴富并不是他们的目标,他们希望通过股市操作,能够更多了解利率、汇率走势等等。
四 家长的态度:支持的声音越来越多
在大学生小蔡的爸爸看来,支持儿子炒股不是希望他能赚钱,他说 " 也许亏点钱对他更好,年轻人,心态不免浮躁,人生第一笔钱赚得太顺绝对不是好事,股市如人生,有起有落,这是对他们的额外历练。
一位姓伍的家长则称:我支持儿子炒股,通过炒股让他明白赚钱的艰辛,从而达到教育儿子用钱有度的目的 , 同时又教会他如何理财,增强了投资意识。
但有家长则表态,反对大学生炒股,因为他们心智不稳定,又没有经济基础,用父母的血汗钱去做摸不着边际的事,既影响学业,又加重父母的负担。
在大多数情况下,子女如果选择炒股,父母都会理解甚至是支持。毕竟对大学生来说,这是他们的自由了,但通常父母会要求子女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进行。
五 专家 观点 股市有风险不鼓励学生炒股
对大学生炒股一事,人们有赞有弹, 赞者认为炒股可以培养财商,使其更适应社会发展 。反对者认为,沉迷股市必然会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荒废了学业,如果要做到炒股学习两不误可不太容易,对于应以学习为重的青年学子来说,如此心有旁骛将会得不偿失。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林木西教授在谈到大学生炒股时认为,大学生炒股行为显然是弊大于利,高校和家长不应该支持。 他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炒股一方面固然可以使大学生得到锻炼,但毕竟是一项风险较大的投资。再者,一些大学生之所以投身炒股,大多是出于利益驱动,想通过炒股取得一定的经济利益。正因为炒股具投机性质,大学生即使能够在炒股中获得一定经济利益,也将不利于大学生人生观的形成和塑造。很多刚入市的投资者在对待亏钱的问题上,也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盲目跟风的入市很可能放大这些风险。但无论是学生还是其他人,以平常心对待股市,不激进,也不恐惧,才是最重要的。
青年发展和成才研究专家、中国青年研究杂志社社长刘俊彦认为,对于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和有志将来从事经济类工作的学生来说,如果家庭经济能力允许,在不至于影响到正常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下,炒股是一种实践。 但如果不顾自己的经济能力,耽误了学习,得不偿失。所以大学生炒股还是要自己把握好 “ 度 ” 。
总结 大学生炒股要把握 “ 度 ”
看过本文后,我想同学们都对炒股有了更理性的认识,在此本刊小编给本校的学生股民们一些建议:首先学习是天职,炒股只能是学习活动,而不是赚钱手段;其次,炒股金额不能过多,否则会造成难以承受的压力;最后,每个星期用来炒股的时间不应超过 7 个小时,即每天 1 个小时,大学时代不应该让自己成为 “ 炒股专业户 ” ,而是应该珍惜大学这段美 好时 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