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是成年人过好生活最大的自觉
昨天晚上,好友依萍给我打来报喜电话,说自己在天津付了买房的首付款,年过30终于有了自己的家。
依萍是毕业后唯一去北漂的南方人,由于家境一般,没人能帮忙,全靠自己打拼多年。在北京的时候,早早月入过万,而我们这些留在家乡的同学们,家里资助买房买车、结婚生娃,和依萍比起来,我们都太悠闲了。
直到2016年,依萍开始向我询问家乡的就业环境,并且努力了一年,考了老家的公务员。从月入过万,到月薪4000,本以为她的心理落差会比较大,没想到依萍经过4年的努力,攒了30几万,过了年就付了首付,贷款买了房子。
依萍的改变,我是看在眼里的,年轻时北京收入高,加上少年时缺钱,经历了几年的报复性消费,旅游、买高档护肤品、买奢侈品包包,赚得多却也花的多,几年下来也没攒下钱。
依萍从月光到攒钱买房,最重要的是观念发生了转变
回到老家以后,依萍一心想要一套自己的房子,家里帮不上什么忙,便下定决心攒钱。生活上用兼职填补业余时间,赚些生活费,每月的工资和奖金全部攒起来,几年下来,便实现了买房的目标。
其实,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县城,这届年轻人对于理财的需求越来越旺盛。2018年,腾讯理财通和腾讯金融科技智库联合发布《“80、90后”理财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近9成“80、90后”在理财中实现盈利,互联网理财平台成为“80、90后”主要依赖的理财渠道。
对于年轻人来说,如果赚钱是维持生存的唯一手段,那理财就是过好生活最大的自觉。毕竟对于多数人来说,吃饱穿暖已经不是问题,如何吃得更好、穿得更好、玩得更好,才是大多数人要思考的问题。
小白理财捂紧钱包观念先行
几年前,提到理财,多数人想到的都是买股票、买基金,特别是看到身边的人赚到了钱,自己便也跃跃欲试,想要去股市捞一笔。可对于小白来说,追涨杀跌、捂盘不动,几年下来,不仅本钱套牢跑不赢通胀,甚至有人把本钱都赔了个精光。
对于多数人来说,股票和基金都是玄之又玄的奥秘
股神巴菲特曾说过,“我从不做自己不懂的东西”。对于很多小白来说,最大的风险就是自己的侥幸心理,认为别人可以自己也可以,只要站上风口猪也能飞上天。
但资本是残酷的,庄家更不会管你的钱是从牙缝里省出来的,还是用杠杆贷进来的。曾经在我身边,就发生过一件因为炒股,最后搞到家庭破碎的真事。
朋友卓姐是一位大学老师,离婚后认识了在银行做信贷的冰哥,业绩好的时候,一个月赚2-3万没有什么问题。两人结婚以后,赶上了牛市,冰哥想要辞职炒股,还准备成立个工作室,行情好的时候能月入10万。
可到了牛市尾巴上,没看清楚状况,用杠杆一下子赔了200多万,欠了一屁股债,被人告上法院。搞得卓姐的工资账户也被冻结用于强制执行,卓姐为了保护自己的个人财产,和他离了婚。
炒股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搞不好弄到家破人亡也是常有的事
冰哥在银行业从业多年,也有很多年的股市实战经验,都没能及时转身,炒股炒到离婚。更何况是什么也不懂的小白,连K线都看不懂,就想靠所谓的内幕消息去空手套白狼,一旦发生风险,我们连基本的抵御能力都没有。
所以,小白想通过理财赚钱,第一件要做好的,就是捂紧自己的钱包,不要去轻易尝试自己不懂的东西。只有留下本金,我们才有可能通过理财钱生钱。
“钱是赚来的不是攒下的”是我们听过最大的谎言
年轻的时候,我们在消费主义的浸淫下,经常会听到销售、导购、中介所有想要赚我们钱的人,对我们说,钱都是赚来的,不是攒下的,只有舍得为自己投资,才能赚到更多的钱。
在这样的论调下,我们扔掉还能穿的衣服,买最新最贵的电子产品,刷信用透支去旅游,结果发现,钱花没了,可是赚钱能力并没有提升,银行卡里除了负债没有一分存款。
事实上,如果不将攒钱作为财富积累的第一步,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怎么才会有机会去触碰财富开关?怎么才能让我们有投资理财的本钱呢?
攒钱是普通人开始理财最重要的一步
在电视剧《都挺好》中,苏明玉的父亲苏大强就保持着每天记账的习惯,小到一个馒头,大到给苏明成买房子,家里的每一笔花销他都记录在案,清清楚楚一笔账。
尽管苏大强记账的目的并不单纯,但是对于一个养育三个子女的家庭来说,明确家庭的财务状况,未雨绸缪早做打算,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对于老一辈人来说,每家几乎都有一个账本。即使记账并不会立即缩减家庭开支,但一定能够避免非必要的花销,真正让好钢用在刀刃上,花好花对每一笔钱。
所以,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必要养成攒钱的习惯,而记账无疑是督促自己理智消费的最好办法。无论我们月入多少,在保证基本家庭消费的同时,尽量多地存钱会有效提高家庭的抗风险能力,不会让我们在需要钱的时候捉襟见肘。
合理进行保障型、稳健型、激进型财富配置
近几年,随着人口老龄化、医疗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更新进步,人们花在医疗上的费用越来越高。2018年,一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让我们看到了中产阶级脆弱的抗风险能力,那个精致华丽的高收入外衣,在老人病重进到ICU开始,就被彻底撕碎。
很多所谓的中产阶级,在风险面前都不堪一击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在现实生活中也在不时上演。去年,同事小崔就因为媳妇在生二胎时引发子痫,花费了一大笔医疗费用,不仅留下了后遗症,连工作都丢掉了,只能靠小崔一人养家。事后我们询问小崔,才知道,他们一家四口没有买过一份保险。
1、保障型财富配置
当今社会,风险无处不在,小到生病住院,大到失业失婚,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突然遭遇意想不到的困境。而保险,无疑是我们花小钱买大保障最划算的一笔消费。
从近两年的数据来看,我国保险业保费收入增速持续放缓,基本告别高增长时代。这也说明,保险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对于那些有主动给自己及家人配置保险意识的人来说,基本保险已配置到位。
而在各类保险中,最主要的并非理财险,而是重疾险与医疗险。我的同学小张在2016年曾患胸腺瘤,经历了几次大的开胸手术,花费几十万元医疗费,后期还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化疗放疗,负担很重。
保险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至关重要,千万不能忽视
幸好她在大学刚毕业时就给自己买了保险,当时身体状况好,保费低,生命以后赔付费用也高,自己几乎没花什么钱。
有人会认为,自己没什么钱,根本拿不出钱来交保费。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越是没有钱,越应该提前配置保险,在身体健康、年纪轻时配置保险会更划算。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更是如此,配置保险的顺序是先大人后孩子,毕竟大人才是家里主要的经济来源,顶梁柱不倒,什么困难都好克服。
2、稳健型财富配置
每个人对于财富都有天然的渴望,但每个人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都各不相同。高风险高收益是一项最基本的经济学常识,但能够承担高风险的激进型人格,毕竟还是少数。
特别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传统家庭,更是输不起。所以,当我们有了闲钱想要理财的时候,建议大家一定要先配置稳健型的资产,比如大额存单、国债、货币型基金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先进行稳健型投资,之后再慢慢接触其他的激进型
尽管这类理财方式的流通性较差,但收益高于普通的银行存款,而且几年下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通货膨胀带来的货币贬值。最主要的是,资金安全性高,不需要承担较大的风险,也不需要花费额外的精力进行管理,可以说,是非常适合理财新手的。
随着自己理财经验值的上涨,之后,我们再去慢慢接触一些激进型的理财项目,这样,才能确保本金的安全,为之后的高收益打好基础。
3、激进型财富配置
几年前,P2P这类理财方式刚进场时,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收益一度高达15%,导致很多理财小白盲目跟投。但随着多个P2P项目暴雷,多少人的身家一夜蒸发,人们才意识到,高收益高风险并非一句空话。
所以,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来说,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任何收益一定是建立在盈利基础之上的,无论是实业还是互联网经济,只有顺应时代发展,有着创造财富的根基,才能为经营者带来利润。
投资有风险一定要理智对待,不可盲目跟风
投资时,最忌讳的就是空谈概念,看不到未来,或者未来太虚无缥缈,都是不可信的。2018年的时候,我曾跟着家里的亲戚投了2万块钱,直到最后本钱被套才知道,那是一个资金盘。好在投的不多,但毕竟也是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说不心疼都是假的。
从那以后,鼓吹收益超过10%的项目,我都慎之又慎。除了基金定投之外,也没在做过其他风险超出我容忍度的项目。而基金定投会根据你的风险喜好,购买风险承受范围内的基金,我也曾在26个月的时间里,拿到过年收益率5%的利润,这对于我来说,已经足够了。
最后,再提醒大家一句,本篇文章只是我个人的投资理念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务必理智对待,不可盲目跟风。
理财路很难一帆风顺,你曾踩过哪些理财的坑呢?
^在货币超发、资产价格飞涨的时代,投资理财对一个人的财富地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投资理财的致富之路上,陷阱和馅饼一样多,如果没有专业理财人士指导、没有基本的风险识别能力和资金管理能力,落入投资陷阱的可能性也许更大。
作为在投资市场侵淫多年的老司机,大师兄深知市场的水之深、坑之多,只有加强认识,把风险之坑一一填上,才能为真正实现财务自由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个坑:不懂投资理财的重要性,落入消费主义陷阱。
当年张子强绑架了李嘉诚的儿子,后来李嘉诚遵守承诺,用了10亿多港元赎回自己的儿子,并且让他去买长江实业的股票,但是这个悍匪不听,认为钱不能用于消费,就没有价值。结果,钱很快就败光了,最终踏入不归之路。
第二个坑:迷信理财的所谓金科玉律,落入教条主义陷阱。
在理财方面有8个传播很广的定律:1)墨菲定律;2)72法则;3)4321定律;4)双十定律;5)31定律;6)80定律;7)30定律;8)1:1定律。
很多投资小白将这些定律奉为金科玉律,其实大可不必。投资理财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但是绝不能过于教条。
比如从房贷收入比不能超过30%的30定律来讲,如果房子本身用来投资,租金收益覆盖了还贷压力,自然不用受30定律的限制;如果个人未来现金流能够稳定增长,还完房贷后日常生活不受影响,而且房价正处于初期上涨周期,这个时候更不应该局限于30定律而错失买房的良机。
第三个坑:轻信理财承诺,落入高收益陷阱。
e租宝当年的急速扩张,正是利用了投资者对高收益的极度渴求,对外承诺的年化收益高达9%-14.6%,几乎是行业平均水平7%-8%的2倍。眼见有利可图,全国各地投资者蜂拥而至。更有疯狂的“大爷大妈”,提着现金直接杀往e租宝当地分公司。
事实上,金融公司在对外推销自己理财产品时,可能只谈收益避谈风险,而高收益背后的高风险,成为普通投资者难以识别的陷阱。
第四个坑:缺乏独立思考,盲目效仿他人,落入从众心理的陷阱。
投资市场上,看到别人投资赚钱,盲目跟风者何其多。每到牛市末期爆棚的成交量,就是韭菜们交给市场的巨额学费。
2007年10月上证6000点上方、2015年6月上证5000点上方,在巨大的赚钱示范效应下,无数对市场一无所知的新股民冲进市场,期望分到一杯羹。但是,除了贡献出全球第一的巨额成交量、获得浮盈带来的短暂快感之外,面临的是长期难言的痛楚。
第五个坑:追求一夜暴富,落入频繁买卖的流动性陷阱。
比如投资股票,很多人追求动辄每年翻倍的收益,殊不知过高的预期收益,必定导致过于频繁的交易,最终陷入流动性带来的亏损陷阱。事实上,股票市场的长期走势是向上的,正是过高的收益预期和频繁交易,才是导致大部分人亏损的根源。
^巴菲特说,我们不要追求主动的暴富,但也不要拒绝被动的暴富,当机会真正来临时,我们不要因为获得一点小利而提早下车。事实上,如果我们耐心持有优质标的,长期下来,收益远远高于频繁的高抛低吸,甚至有可能实现财富自由的梦想。
▲上市13年来,腾讯控股涨幅超过500倍,20万的投资持股至今,轻松实现人生小目标!
第六个坑:缺少发展眼光,完全排斥杠杆,落入保守主义陷阱。
加杠杆就是借钱投资或者购买某类资产。按照“无债一身轻”的传统观念,很多人都无法接受加杠杆的行为,但是,正是这种缺少发展眼光和投资意识的观念,使大部分人和致富机会擦肩而过。
2000年的时候,北京中关村附近的房子每平米只有3000块,完全没有限购限贷。一套100平的房子,只卖30万,却能租到每月2000块,房子产生的现金流覆盖房贷之后尚有节余。虽然那时的人均2000块左右的收入相对房价也比较吃力,但是从收益风险比的角度出发,考虑到未来收入的成长性,考虑到房改、城镇化和货币超发对房价的刺激因素,那个时候,实在是贷款买房的绝佳时期。
事实上,经过时间的洗礼,十几年前在北、上、深贷款买房的人,和一直持币观望的人,如今的财富等级,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了。
^第七个坑:忽视市场风险,盲目使用杠杆,落入激进主义的陷阱。
杠杆是把双刃剑,既可以放大收益,也可以放大风险,如果只看到暴利,而忽视了安全边际和资金管理,杠杆投资可能给人带来致命的伤害。
香港著名影星钟镇涛就曾因杠杆炒楼导致破产。当时,香港楼价大幅上涨,钟镇涛把几乎所有的钱加上高倍的杠杆,全部投入楼市,期望大赚一笔。但是,由于房子每月产生的租金收益远远不够还贷支出,背后的资金压力可想而知。随着房价泡沫破裂,手头房产很快成为负资产,钟镇涛资金链断裂,最后只能宣布破产。
即使是专业投资人,在非理性情绪支配下,也难以避免杠杆的陷阱。
今年9月28日凌晨3:30的上海,一位有着20多年投资经验的老期货人因橡胶爆仓跳楼身亡!经过确认,逝者名叫付晓军,是橡胶圈的资深人士。
下面这张截图,就是他去世前十几天里的账户情况。
^上面的截图显示,在加了杠杆的期货交易中,由于全仓橡胶,付晓军在10个交易日亏损的金额高达1.1亿。
作为曾经创造过辉煌的期货大佬,付晓军不可能不知道满仓的风险,但是,在巨幅亏损的压力下,他最终还是败给了人性。
正所谓,成也杠杆,败也杠杆。
第八个坑:缺乏周期观念和投资逻辑,资产配置不合理,落入结构性陷阱。
所谓资产配置,就是把资金分散在不同的资产中,通过合理的资产组合,规避市场风险、实现收益最大化,并保持充分的流动性。
▲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被认为是家庭资产配置的一般原则。
▲美林投资时钟,是全球公认的资产配置重要参考指标
从当前中国家庭的资产配置来讲,显然是不够合理的。房价大涨的时代背景下,国民绝大部分资产都配置在房产上,甚至出现了住着1000万的房子、月供超过收入80%、家庭日常开支捉襟见肘、流动资产几乎为零的极端案例。
今年年初,一篇微信公众号文章《深圳两套房,面临失业,中年财务危机引发家庭悲剧》在网上疯传。主人公迷信房价只涨不跌的神话,没考虑个人未来财务变化,把几乎所有的钱都用在了买房和还房贷上,然而,一旦出现房价下跌或者个人财务危机,家庭生活悲剧就难以避免。
第九个坑:过于尊重亲朋好友的意见,落入身边人的陷阱。
比如,你现在30岁,单身,有50万元。对于这50万元该怎么办?你的家庭成员肯定会根据传统观念这么建议你:拿这50万元做首付,买套房子,然后找个对象结婚。但是专业的理财师会根据你的真实想法和财务状况、更多地从各个资产的风险收益角度上来建议你做资产配置。
说了这么多,大师兄只想告诉各位,投资理财是专业度极高的行业,对于缺乏相关知识和经验的普通投资者来讲,寻求专业理财师的帮助,避免盲目入市,才是实现投资目标、防范投资风险的理性选择。
股票这东西能让你倾家荡产吗?有多少朋友在股市里吃了大亏的?
股票市场确实可以让你倾家荡产,相信很多股民投资者都会在股票市场吃多大亏,最起码有95%的股民投资在股票市场吃过大亏。
也许有些股市小白不明白炒股为什么会让你倾家荡产呢?真正把炒股当作投资,也就是理性投资股票的,这类人是不可能倾家荡产的;反之只有在股票市场当作赌博的,比如借钱炒股的人就会出现倾家荡产。
经历过a股上一轮股灾的老股民,相信都会听说过,或者遇到过由于炒股倾家荡产,最悲剧的由于炒股自寻短见的,最终把人的生命都亏在股市的;也许有些投资者觉得这种说法太夸张地,炒股怎么会倾家荡产,更好奇的是怎么会把生命都亏在股市呢?
其实炒股出现倾家荡产,或者生命都亏在股市的,这类人都是把炒股当作赌博的,也就是出现借钱炒股的现象;而借钱炒股包括融资融券、场外配资,俗称放大杠杆,以小资金博弈大收益,最终由于偷袭失败,导致倾家荡产,自寻短见。
出现这种情况在a股上一轮股灾就还会发生不生,由于当时股市鼓励大家放大杠杆炒股,比如放大5倍,或者10倍的时候,股市发生系统性风险之时,股价连续跌停板,根本没有出逃的机会,等割肉出局之后已经出现负债累累了。
部分股民投资者就是把资金放大杠杆炒股,遇到系统性风险之时,由于出现负债,负债太高只能买卖房卖车,变卖其他个人资产来还债,最终还是还不上债务,头脑发热出现自寻短见的现象,这种事发现在A股上一轮股灾之时,倾家荡产的股民投资不在少数。
另外一个问题,至于有多少朋友在股票市场吃过大亏?可以肯定的说最起码有95%的人在股票市场都是吃亏大亏,在股票市场吃过大亏的,主要包括股票踩雷,股票踩雷吃大亏的不在少数。
其次就是买入股票后,这只股票出现重大利空,导致股价连续大跌;买到退市股票,股价连续跌停板,类似有40多个跌停板的,买到这种股票欲哭无泪,这个亏吃得太大了。
总之永远明白一句话“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意思就是只要你在股票市场炒股,在股市吃大亏是非常正常的事,碰到踩雷股、买到重大利空的股票,最可怕的是退市股,这些都会让持有的股民投资者资产大幅缩水,这种亏损是巨大的,只能吃个哑巴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