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和战胜华尔街,彼得林奇的25条投资黄金法则

第1章业余投资者比专业投资者业绩更好

业余选股是一门日渐衰亡的艺术,利用业余时间自己研究选股的投资者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人把资金委托给基金经理等专业投资者进行选股,就好像自己动手做蛋糕的人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人花钱去店里买包装好的现成蛋糕一样。一大批基金经理通过帮投资者管理投资组合获得了高薪,就像萨拉·李公司(Sara Lee)通过帮客户做蛋糕赚了大钱一样。正如人们自己做的蛋糕往往比买来的更加好吃,人们自己选股往往也会比专业投资者业绩更好,那么为什么人们不做本可以自己做的事呢?我对此感到十分困惑。当我本人还是一名基金经理人的时候,这个问题让我困惑;我现在辞去基金经理的职位,成了非专业投资者,只是在业余时间进行投资,这个问题更加让我困惑。

在20世纪80年代的大牛市期间,业余时间自己选股的投资者人数锐减,经过这轮大牛市后就更加稀少。对此我实在是百思不得其解。我想来想去,原因之一可能是,财经传媒的大肆宣传使得我们这些基金经理也成了明星一族,而实际上大部分人是浪得虚名。现在股市投资明星变得像摇滚明星一样声名显赫,给业余投资者一个错觉,自己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业余投资者,怎么可能比得过这些投资天才般的专业投资者呢?这些专业投资者可是有着工商管理硕士(MBA)的光彩学历,穿着世界名牌,西装革履,光彩照人,用着最先进的股票电脑分析系统。

大多数业余投资者根本不敢自己业余选股,和这些投资天才般的专业投资者一比高低,而是决定向专业投资者投降,把自己辛辛苦苦攒的钱用来买股票基金,交给基金经理管理。结果如何呢?75%的基金投资业绩甚至连市场平均水平也达不到,这一事实证明,那些基金经理人也不怎么样,根本不是业余投资者所想象的投资天才。

不过业余投资者锐减的最主要原因肯定是自己选股赔钱。只要干一件事,既能让自己快乐,又能让自己有成就感,人们肯定会一直干下去,要不为什么人类一代又一代养儿育女乐此不疲?

与此类似,为什么人们喜欢收集棒球卡、古董家具、老式鱼饵、邮票和古币?为什么有些人喜欢买下二手房屋重新装潢后再高价出售?都是因为做这些事情既能让人得到快乐又能赚到钱。因此,那些投资者之所以不再继续利用业余时间自己来选股,就是因为赔钱赔怕了。

通常来说,在社会各阶层中,往往是比较富裕、比较成功的人最先把钱投入股市,这些人在学校读书时成绩优异、名列前茅,进入社会工作后也是春风得意,但是这些在学习和工作上非常成功的人士,在股票投资上却经常一败涂地。在学校经常得到优秀成绩的人在股市中却很容易业绩不及格。那些买卖期货和期权及想预测未来走势、判断最佳买卖时机的人,就更亏得一塌糊涂。大多数投资人都是在自己投资亏得很惨后,只好转向投资基金。

是不是从此之后这些人就金盆洗手再也不做股票了呢?那可不是。一旦在路边听到什么小道消息,或者在公交车上听到什么传闻,或者偶然在报纸杂志上看到什么股评,都可能让他们为一个盈利前景十分可疑的机会而心潮澎湃,又会用投资基金之外的闲钱来玩玩,赌上一把。现在的股市投资中,一个最新的现象是,投资人对自己的钱区别对待,投资基金的那些钱是正儿八经的,要严肃认真对待,而另一部分钱则是自己随便选些股票玩玩而已。这种用闲钱来玩玩股票的态度,进一步助长了业余投资人自己选股的轻率。很多投资人找个提供佣金优惠的证券营业部开个股票账户,把老婆或老公不知道的私房钱放进去,抱着玩玩股票的态度,非常轻率地胡选股票乱赌一把。

随着选股作为一项严肃认真的业余爱好日渐消亡,那些重要的选股必备技能,比如如何评估公司的业务、盈利能力、成长性等,如同失传的家传秘方一样也日渐被人遗忘。此外,随着关注公司基本面信息的业余投资者越来越少,证券公司营业部也就越来越不愿主动提供这些信息。至于那些股票分析师则天天忙着为机构投资者提供服务,哪里有空为普通投资大众普及投资知识呢?

但是,证券公司的电脑信息系统却越来越完善,系统收集整理了大量的上市公司信息,可以根据投资者的要求生成各种形式的非常有用的投资分析资料。大概一年前,富达公司研究部主管里克·斯皮兰(Rick Spillane)曾走访了几家最好的证券公司,了解其上市公司信息数据库和电脑股票筛选功能的情况。股票筛选功能(screen)就是电脑自动筛选出一组符合某些共同标准的股票名单,例如过去20年股利持续增加的股票。对于那些想专门研究某一类型股票的投资人来说,这种电脑股票筛选功能非常有用。

史密斯·巴尼证券公司(Smith Barney)的艾伯特·伯纳扎第(Albert Bernazati)介绍说,他们公司的信息数据库可以提供2800家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每家公司的内容都长达8~10页。美林证券的股票筛选指标有10种之多。《价值线投资调查》(Value Line Investment Survey)能够提供基于股票估值的价值筛选(value screen)。嘉信理财(Charles Schwab)所提供的名为“均衡者”(Equalizer)的数据服务也让人印象深刻。然而供给虽然非常丰富,需求却非常不足,所有这些服务很少有投资者使用。美林证券的汤姆·瑞利(Tom Reilly)在一份报告中说,他的客户中只有不到5%的人会在投资中充分利用电脑股票筛选功能的便利。雷曼兄弟公司的乔纳森·史密斯(Jonathan Smith)指出,雷曼公司为普通散户提供的电脑数据库信息服务90%都无人使用。

在早些年,当更多的业余投资者自己独立进行投资时,股票经纪人本身充当了这些散户非常有用的信息数据库。许多老式的经纪人对某一行业或者某些公司非常熟悉和了解,能够指导客户正确地买入和卖出股票,深得客户信任。当然有些走极端的人甚至把老式经纪人推崇为相当于随时可以提供出诊服务的医生。现在的情况与过去大不相同了,公众意见调查的结果表明,股票经纪人的受欢迎程度竟然连政客和二手汽车推销商也比不上。过去的经纪人相当注重独立研究,而现在的经纪人则越来越依赖公司统一提供的信息。

新一代的经纪人除了推销股票以外,还要推销很多其他的证券投资产品,包括企业年金、有限合伙人、避税策略、保险、大额定期存单、债券基金和股票基金等。他们必须对所有这些产品都有所了解,最起码要达到能够把它们推销出去的程度。股票经纪人要完成那么多销售任务,本身既没有时间,也没有意愿去深入追踪研究某些行业,如公用事业、零售业或者汽车行业。而且,由于自己独立研究来选股的客户越来越少,因此几乎很少有客户需要经纪人提供选股建议,经纪人乐得轻松,何必自找苦吃呢?事实上,经纪商最主要的佣金收入来源早已不是股票了,而是更多来源于其他地方,比如投资基金、股票承销、期权交易等。

自己进行研究来选股的客户越来越少,提供选股指导服务的经纪人也越来越少,加上用闲钱玩玩股票,像赌博一样投机的气氛越来越浓,再加上财经传媒对基金经理人投资水平的大肆吹捧,难怪投资大众会觉得,想要依靠自己独立研究选股来战胜市场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你可不能对圣阿格尼斯学校的学生们这样说,因为这些学生的选股业绩比专业投资者更出色。

圣阿格尼斯学校学生们的惊人选股业绩

表1-1是一个1990年选出的14只股票组成的投资组合,业绩是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业绩水平的一倍以上。想知道取得如此优秀业绩的投资组合基金经理人是谁吗?你肯定想不到,他们是位于马萨诸塞州的阿灵顿(Arlington,波士顿郊区)的圣阿格尼斯学校的一群充满活力的七年级学生。带领这些学生进行模拟炒股的是他们的老师琼·莫里西(Joan Morrissey),她想要证明一下,不用专门的电脑股票行情报价系统,不需要沃顿商学院的MBA学历,甚至由于年纪太小连驾照也不能考,像七年级学生这样的业余投资者,照样可以在股票投资上比专业投资者做得更出色。

表1-1 圣阿格尼斯学生们的投资组合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和战胜华尔街,彼得林奇的25条投资黄金法则

注:投资组合总投资率对应的期限是1990年1月1日~1991年12月31日。

当然这些学生只是模拟选股,你在理柏(Lipper)报告或《福布斯》杂志上看不到对他们出色投资成绩的报道,但是圣阿格尼斯学生们的模拟投资组合在两年内取得了70%的收益率,远远超过了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26%的收益率水平。同时,圣阿格尼斯学生的投资业绩超过99%的基金经理的业绩,而那些基金经理尽管业绩不高,却由于专业为客户选股能够获得相当可观的职业报酬,这些小孩子们尽管业绩很高,却一分钱也赚不到,唯一的收获是能够和老师一道享用一顿免费的午餐,再看一场免费的电影,不过孩子们已经非常满足了。

我是看了一本送到我办公室的剪贴簿,才知道他们竟然取得了如此优异的选股业绩。在剪贴簿里,这些七年级的学生不但列出了他们选择的股票,而且给每一只股票画了漂亮的插图来分析和解释选择这家公司股票的理由。这使我得出了第3条林奇投资法则:

林奇法则

千万不要对任何无法用蜡笔将公司业务描述清楚的股票进行投资。

所有成年人,不管是业余投资者还是专业投资者,都应该严格遵守这个投资原则。成人投资者习惯于忽视那些业务模式简单清晰、容易理解且盈利较好的公司,而青睐于那些业务复杂难懂、风险很大且亏损的公司。只要遵循投资于业务简单易懂的公司股票这一原则,肯定会让投资者避开很多风险很大的垃圾股,比如登斯-派克公司(Dense-Pac Microsystems),是一家生产内存模块的企业,谁能简单描述清楚这家公司的业务吗?后来它的股价从每股16美元一直跌到每股25美分。

为了表示对圣阿格尼斯学校模拟选股小组优异业绩的祝贺(这个小组的学生人数是莫里西女士社会学选修课班级人数的1倍),也为了学习他们选股的成功秘诀,我邀请他们到富达基金高级经理餐厅共进午餐。这个餐厅还是第一次用比萨饼招待客人。在午餐会上,在圣阿格尼斯学校已经任教25年的莫里西女士介绍了她是如何组织学生模拟选股的。她每年都把全班学生分组,每4人一组,每组拥有25万美元的虚拟资金,然后各小组进行选股比赛,看哪个小组业绩最好。

每个小组都给自己起了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字,比如“金手指”“股神”“股林女侠”“赚钱机器”“股林盟主”,甚至还有个小组叫“林奇帮”。每个小组选出一只最喜欢的股票,然后各个小组的选股集合在一起,汇总到剪贴簿里,这样一个模拟投资组合就形成了。

为了了解有关的基本面信息,学生学会了阅读财经报纸《投资者财经日报》(Investor’s Business Daily)。他们找出一些具有潜在投资吸引力的公司名单,然后逐个进行研究,分析公司的盈利能力,比较不同公司的相对优劣,然后,他们坐在一起,开会讨论,最后决定选择哪些股票。其实学生的选股程序与许多基金经理差不多,事实上他们对这套程序并不比孩子们熟练多少。

莫里西女士说:“我试着向学生强调这样的投资组合原则,每个组合中至少应该分散投资于10家公司,而且其中一两家要能提供相当不错的分红,但是学生决定选择一只股票之前,必须能够清楚解释这家公司的业务是怎么回事。如果他们不能向全班同学说明这家公司提供什么服务或是生产什么产品,他们就不能买入这只股票。只买自己了解的公司股票,不懂不做,这是我们的一个基本选股原则。”对于很多专业人士来说,只买你所了解的公司股票,是一种十分精明的投资策略,可惜他们平时却忽略了认真贯彻这一选股原则。

彭太克(Pentech)国际公司生产彩色笔和记号笔,圣阿格尼斯的学生十分了解这家公司。他们最喜欢用的是彭太克公司生产的一种两用笔,一端是可以用来写字的水笔,另一端是用来做标记的荧光笔。这种笔最早是莫里西女士向班上同学推荐的。这种笔非常受欢迎,有的孩子甚至还用它来标注自己选择的股票。很快学生就决定深入研究分析彭太克公司。

当时这家公司股价只有每股5美元,学生还发现这家公司没有长期债务。同学们印象很深的是,这家公司生产的两用笔是一种非常优秀的产品,从其在本校学生中受欢迎的程度推测,很可能在全美国所有学校里都会非常畅销。从他们的角度来看,这家公司股票的另一个有利因素是,与吉列公司相比,彭太克公司还不那么出名,没有吸引大家的注意。吉列公司大名鼎鼎,生产比克笔和好消息牌剃须刀,孩子们是在父亲的卧室里看到的。

为了得到我这个投资“同行”的帮助,圣阿格尼斯学校这些模拟选股的“基金经理”特意送给我一只彭太克牌的笔,建议我认真研究一下这家优秀的公司。我真希望我当时采纳了孩子们的建议,我真后悔自己听了他们的推荐后却没有采取行动去研究,结果错过了这只几乎翻了一倍的好股票,它从每股5.125美元开始最高上涨到每股9.5美元。

这些在选股上独具慧眼的孩子在1990年还发掘了以下多只大牛股:沃尔特·迪士尼公司、两家生产运动鞋的公司(耐克公司和LA Gear公司)、盖普公司(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买过盖普的衣服)、百事公司(他们从百事可乐、必胜客、肯德基炸鸡和菲多利这4种不同的渠道了解了百事公司)以及托普斯公司(Topps,做棒球卡的公司)。莫里西女士说:“我们学校七个年级的同学之间非常热衷于交换这些棒球卡,因此在买入托普斯公司股票上,没有一个学生提出反对意见,而且托普斯生产的棒球卡,孩子们真的非常喜欢买。孩子们觉得,买托普斯的棒球卡,同时自己也为这家公司贡献了一部分利润。

他们的其他选股还有沃尔玛公司,选股理由是,他们在一盘叫作“富豪们的生活方式”的录像带上看到,沃尔玛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谈到投资有利于发展经济;NYNEX和美孚石油公司,选股理由是分红很高;雄狮食品(Food Lion)公司,选股理由是经营良好,净资产收益率高,并且在那一盘介绍山姆·沃尔顿的录像带上也介绍了这家公司。

莫里西女士说:“最让我们吃惊的是,1957年雄狮食品公司首次发行股票时,在北卡罗来纳州的索尔兹伯里市,有88位居民各自投资1000美元买了10股。这1000美元购买的10股股票现在市值已经增加到1400万美元。你相信吗?那88个人全成了千万富翁。这件事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过了一年后,很多与股票相关的事情他们都忘了,但他们一直记得雄狮食品股票把1000美元变成1400万美元的故事。”

学生模拟投资组合中唯一失败的选股是IBM,我不说你也知道,那些成年的专业基金经理人20年来一直青睐这只著名的大公司股票,当然也包括我在内,成年投资者一直买进IBM股票,但结果却让他们一直后悔买进这只股票。基金经理明知IBM股票不赚钱却买入的原因不难理解:IBM是一只人人皆知且一致认可的著名大公司的股票,即便亏了钱,也没人会责怪基金经理。圣阿格尼斯的孩子们试图模仿华尔街的基金经理,才选了IBM,情有可原,这个错误可以原谅。

我完全预料得到,那些专业投资者肯定会对圣阿格尼斯学生的投资业绩提出种种批评和置疑:①“这只是用虚拟的资金进行摸拟投资,根本不是用真的钱进行真实投资。”的确如此,但是那又怎么样?事实上,那些基金经理应该感到庆幸,幸亏孩子们并没有真的进行投资,否则的话,孩子们的业绩远远超过基金经理,肯定会把他们的饭碗抢了,数十亿的美元也许离开基金转给这些孩子管理了。②“任何人都能选出这些股票。”果真如此,为什么事实上并不是任何人都选了这些股票呢?③“这些孩子不过是运气好而已,他们每组选择的股票乱凑在一起正好整体表现很好而已。”也许他们的运气的确好,但是在莫里西女士的班上,有些小组自己选出的小型投资组合的业绩比全班所有小组选股形成的大组合的业绩更好。

1990年度的选股冠军小组由安德普·卡斯提昂尼、格雷格·拜拉奇、保罗·尼赛尔、马特·基廷4人组成,他们选择的股票及其理由如下:

迪士尼100股(每个孩子都能告诉你为什么要买这只股票。)

凯洛格100股(这家公司的食品我们都喜欢吃。)

托普斯300股(有谁没有交换过这家公司的棒球卡啊?)

麦当劳200股(人人都得吃麦当劳啊!)

沃尔玛100股(发展速度很惊人。)

索万拉(Savannah)食品100股(从《投资者日报》上看到的。)

吉非·鲁伯(jiffy Lube)5000股(当时股价太便宜了。)

哈斯布罗(Hasbro)600股(这可是一家玩具公司啊!)

泰柯(Tyco)玩具1000股(理由同上。)

IBM 100股(大人们都选这只股票。)

国民比萨600股(没有人能拒绝比萨饼的诱惑。)

新英格兰银行1000股(这么低的股价还能再跌到哪儿去?)

最后那只股票——新英格兰银行我也买了,亏了不少钱,所以我完全能够理解他们的这个失误。不过,孩子们选得最好的两只股票国民比萨和泰柯玩具赚了大钱,远远可以弥补在新英格兰银行股票上的损失。有了这两只上涨4倍的大牛股,任何一个投资组合业绩都会大幅提升。安德普·卡斯提昂尼是在浏览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名单时发现的国民比萨公司,然后他接着对这家公司做了一些研究。第一步发现股票十分重要,第二步深入研究则更加关键,很多成年投资者总是漏掉深入研究这关键的一步。

1991年度的选股冠军小组是凯文·斯宾拉里、布里安·胡佛、戴维·卡蒂和特伦斯·凯尔南的4人小组,他们把虚拟资金分配投资到以下股票:菲利普·莫里斯(Philip Morris)、可口可乐、德士古(Texaco)、雷神(Raytheon)、耐克、默克、百视达(Blockbuster)和花花公子。孩子们选择默克和德士古,是因为分红优厚。不过他们选择花花公子的理由和公司基本面情况无关,尽管他们的确注意到,这本杂志发行量很大,并且还有一条有线电视网络。

在海湾战争期间,当时莫里西女士的学生们给驻扎在沙特阿拉伯的美军写信,他们和罗伯特·斯威舍(Robert Swisher)少校建立了固定的通信联系,这让全班的孩子开始关注雷神公司,因为少校向孩子们描述了伊拉克的飞毛腿导弹击中美军部队营地时的恐怖情景。当孩子们得知雷神公司制造的爱国者导弹能够拦截飞毛腿导弹时,他们几乎迫不及待地马上开始研究这只股票。

莫里西女士说:“雷神公司生产能够挽救斯威舍少校生命的导弹,能够了解这样一家公司的财务状况,这让孩子们很得意。”

圣阿格尼斯的学生畅谈选股成功秘诀

圣阿格尼斯的学生参观了富达基金,在经理餐厅吃了比萨,还向我推荐了彭太克这只让我后悔没买的大牛股。他们回去之后,作为回敬,邀请我到他们学校发表演讲,并参观他们的教室,也就是他们进行模拟选股的投资管理部。我参观了这所有百年历史的学校,从幼儿园到八年级一应俱全,他们送了我一盒他们自己录制的录音带。

这盘录音带记录了他们的选股心得和投资策略,其中一些是我曾向他们提出的投资建议,他们之所以重复一次,目的是提醒我自己也要牢记这些建议。其中部分内容如下:

“嗨,我是罗瑞。我记得你告诉过我们,在过去70年里,股市出现过40次大跌,因此投资者一定要做好长期投资的准备……如果我投资,我就会把钱一直投在股市里。”

“嗨,我是费里西提。我还记得你讲的西尔斯百货公司的故事,当美国开始出现第一批购物中心时,西尔斯就已经在其中95%的购物中心开设分店了……现在如果我选股,我已经知道应该把钱投到有巨大增长空间的公司股票上。”

“嗨,我是吉姆。我记得你说过,当凯马特百货公司进军所有大城市的时候,沃尔玛却做出了更好的决定,进入所有小城市,因为在那里根本没有任何竞争对手。我还记得你说过你是山姆·沃尔顿颁奖典礼的演讲嘉宾,我看到昨天沃尔玛股价是每股60美元,他们宣布每10股送10股。”

“嗨,我是威利。我只想说,我们知道中午有比萨饼吃的时候,高兴坏了。”

“嗨,我是斯蒂夫。我想告诉你,是我说服了我们小组购买耐克公司股票。我们以每股56美元买进,现在的股价是每股76美元。我喜欢耐克,我有很多双耐克鞋,穿着舒服极了。”

“嗨,我们是吉姆、马林和杰克。我们记得你告诉过我们,可口可乐一直表现平平,直到5年前他们推出了健怡可乐,成年人从喝咖啡和茶改喝健怡可乐。最近,可口可乐在84美元的价位上进行拆股,现在经营得很不错。”

在录音带的最后,七年级全体参加模拟投资的学生,齐声重复以下投资格言,这些是我们都应该牢记在心的,即使在洗澡时也要念念不忘,因为牢记这些格言能够防止犯下投资错误:

·好公司经常每年提高分红。

·股票投资赔钱只需很短时间,但是赚钱却要花很长时间。

·股票投资并非赌博,但前提是你购买股票的依据是你认为公司经营得很不错,而不是因为股价很不错。

·你能从股市上赚大钱,但也能在股市上赔大钱,这一点我们已经亲身体验。

·买入任何一家公司股票之前,一定要先做好研究。

·投资股票,务必牢记适当分散投资。

·你应该分散投资于几种不同的股票。因为在每5只你买的股票之中,可能会有1只表现非常好,有1只表现非常糟,另外3只表现一般。

·不要对1只股票固执己见,要保持一个开放的心胸。

·不要随便挑一只股票就算了,你得先研究再投资。

·买公用事业股很不错,因为分红相当丰厚,但是成长股才能让你赚大钱。

·仅仅根据一只股票股价已经下跌,并不能判断它不会进一步下跌。

·长期而言,买小公司股票更赚钱。

·不要只图股价便宜就买一只股票,买股票的前提应该是你十分了解这家公司。

莫里西女士下了很大功夫提倡业余投资者独立选股,除了她的学生之外,她还发动她的同事组成了一家投资俱乐部,取名为“华尔街神话投资俱乐部”。这个俱乐部有22名成员,包括我(名誉会员),也包括斯威舍少校。

华尔街神话投资俱乐部已经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投资业绩,但是还比不上学生的业绩。莫里西女士说:“我查看了我们这些大人的投资业绩之后,我不得不向其他老师承认,这些孩子选的股票确实比我们选得好。”

10000个业余投资俱乐部的出色业绩

全国投资者协会的总部坐落在密歇根州的皇家橡树公园(Royal Oak),它们提供的资料证明,只要严格遵守投资纪律,和前面的孩子们一样,成年业余投资者也可以战胜市场。全国投资者协会代表了10000家选股俱乐部,并出版一种投资指南和一份月刊,帮助业余投资者提高投资水平。

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在投资者协会注册登记的大多数俱乐部会员的投资业绩都超过了标准普尔500指数,而同期3/4的股票基金没有跑赢大盘。1991年,61.9%的投资俱乐部超过或与标准普尔500指数持平,1992年69%的投资俱乐部超过或与标准普尔500指数持平。这些俱乐部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它们按照一个固定的时间表定期进行投资,由此避免了对市场是涨是跌的无用猜测,并且杜绝了一时冲动的买入或卖出造成的破坏性后果。投资者通过养老金账户或其他养老计划,每月定期定额投资,这种严格的自我约束会让他们和那些俱乐部一样获益匪浅。

根据我的要求,富达基金技术部门做了以下统计,结果证实了定期定额投资确实相当有效。如果在1940年1月31日你投资1000美元购买标准普尔指数,52年后你的1000美元投资将会增值到333793.30美元。当然这只是一个理论上的计算而已,因为1940年那时还根本没有指数基金,但这样的理论计算,可以让你明白指数投资的好处有多大。

如果你在这52年期间,每年的1月31日都定期定额追加1000美元,52年后,你所投资的52000美元将会增值到3554227美元。

如果你够有勇气,可以在每次股市下跌超过10%后,再追加1000美元。这52年中股市下跌10%以上共有31次,这样加上每年年初投资的1000美元,你的总投资为83000美元,经过52年后会增值到6295000美元。

由此可见,如果执行一个定期定额投资计划,而且不管股市涨跌如何都始终坚持,你就会得到非常丰厚的回报,而如果在大多数投资者吓得纷纷卖出股票时再追加投资,你就会得到更加丰厚的回报。

投资者协会的10000家俱乐部自始至终严格遵守定期定额投资的铁律,不管是1987年10月股市崩盘之后,还是关于世界末日即将来临以及银行系统即将崩溃的预言铺天盖地的时候,他们完全无视这些恐慌性言论,继续坚持买入股票。

单独进行投资的业余投资者可能会被吓得全部抛出股票,过后则后悔不迭,但是在投资俱乐部里,不经大多数人投票通过,不得进行任何投资操作。委员会集体决策制度往往并非一件好事,但是在这种情形下,集体决策却制止了个人可能恐慌性卖出股票的愚蠢投资行为。投资俱乐部成员共同投资的业绩好于个人账户单独操作,集体决策是一个重要原因。

投资俱乐部每月聚会一次,要么在某个成员的家里,要么在当地旅馆租一间会议室。在聚会上他们互相交换看法,决定下次买什么股票。每个会员负责研究一两家公司,并追踪公司的最新动态,这样可以避免选股时无根无据胡想乱猜。开会时没有人会站起来说:“我们应该买某某公司的股票,因为我坐出租车时听司机说这只股票肯定会赚钱。”当你知道你推荐的股票会影响到你朋友们的钱包的话,你就会认真做好研究。

投资俱乐部取得良好业绩的最主要原因是,他们购买的都是管理良好的成长股,这些公司有着辉煌的经营历史,盈利逐年增长;这类公司里面很容易产生大牛股,过10年涨上10倍、20倍甚至30倍都不稀奇。

经过40年的投资生涯,投资者协会总结出了很多投资经验和教训,就像我在管理麦哲伦基金期间得到很多经验教训一样。其中一个投资经验是,如果你选择5家成长性公司股票,你会发现其中有3家公司的表现和你预想的差不多,有1家公司由于预想不到的麻烦表现非常令人失望,第5家公司却会给你出乎意料的惊喜,创造惊人的丰厚回报。既然你不可能事先知道哪种股票表现比预期的更好,哪种股票会比预想的更糟,所以投资组合中不要少于5种股票。投资者协会称之为“最少5只股票原则”。

投资者协会出版了《全美投资者协会投资手册》,编辑很客气地给我送了一本,其中有几条重要的投资格言,值得所有业余投资者牢记于心。你可以在收拾家务的时候思考这些格言,在你给股票经纪人打电话前再反思一遍,非常有用:

·不要买太多股票,多了你就无法及时了解每一家公司的最新动态。

·定期投资。

·你应该确定两点:第一,公司的每股销售额和每股收益增长率是否令人满意;第二,股价是否合理。

·最好要认真研究分析公司的财务实力和债务结构,以确定万一出现几年经营糟糕的情况是否会妨碍公司的长期发展。

·买入或不买入一只股票的依据应该是,公司成长性是否符合你的要求以及股价是否合理。

·理解创造过去销售增长的因素,有助于你准确判断过去的销售增长率在未来能否继续保持下去。

为了帮助投资人更加深入地学习投资技巧,投资者协会除了提供投资者手册以外,还提供一套家庭投资学习课程,教业余投资者如何计算收益增长率和销售增长率,如何根据收益判断股价过高、过低还是合理,如何阅读财务报表,分析公司是否有足够多的资金熬过困难时期。对于那些喜欢进行数字研究,愿意掌握一些更加复杂的研究方法的投资者来说,这是一套非常有益的入门课程。

投资者协会还出版一种名为《提升投资业绩》(Better Investing)的月刊,推荐一些前景看好的成长性公司,并定期提供有关的最新报告。

留下你的评论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和战胜华尔街,彼得林奇的25条投资黄金法则

最优秀的基金管理人,彼得·林奇是如何找到大牛股的?

彼得.林奇是一富达公司的明星基金经理,掌管基金期间复合收益率达28.9%。他在网络股泡沫破裂之前退休,也是保全了名声,功成身退。

彼得.林奇是如何寻找牛股的呢?在《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一书中其实总结的很完整了。他虽然是机构投资者,但其实一直在教普通投资者发挥自己的特长去挖掘牛股,所以很有意思的是,他在书中告诉读者的第一条投资准则是:千万不要听信任何专业投资者的投资建议!

他认为,任何一位普通业余投资者只要动用3%的智力,所选股票的投资回报就能超过华尔街投资专家的平均业绩水平,即使不能超过,起码也会同样出色。

彼得林奇早年做过球童,热爱 历史 ,大学时代做了一次草率的投资,研究生学习学院派金融学,未阅读格雷尔姆及费雪的著作,工作繁忙无暇阅读书籍。所以更相信实践出真知。

下面举个例子,林奇在1970年代早期做证券分析员时对纺织行业有相当深入的了解,他参观全美的纺织工厂、计算公司销售毛利率、股票市盈率、研究经纱和纬纱的密度,作为专业投资者的他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研究纺织行业上市公司,却没有发现L’eggs这只大牛股。

反而他的妻子作为消费者,却是在超市发现了这家优秀公司,因为L’eggs的生产商之前是在百货商店和专卖店销售产品,他的妻子提醒他留意生产L’eggs的公司,他才因此分析发现这个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非常好的大牛股,L’eggs最终成为全美最畅销的连裤袜,也是1970年代最赚钱的新产品之一。

总而言之,彼得林奇以调研为主,年报阅读、公司高管、分析师推荐、生活工作中接触、易于受忽视领域发掘为辅。

阅读年报,主要为近三年的年报,同时阅读分析师研报;调研以上市公司高管为主,以消费者及同行为佐证。以标的公司股东中是否有其他优秀投资机构为参考。

盘点全球最伟大的几位投资家,彼得·林奇定能占据一席。

他是很多人眼中财富的化身,《时代》周刊称他为“第一理财家”,《幸福》杂志将他誉为“股票投资领域的最成功者”。他曾是美国最大的投资基金——麦哲伦基金的总经理,凭借杰出的投资才能,一手缔造出令整个华尔街叹为观止的投资业绩:在掌管麦哲伦基金13年(1977~1990年)时间里,该基金资产规模由2000万美元暴涨至140亿美元,其投资配额表上的股票种类由起初的40种一路增加至1400种,并且在13年时间里年复合收益率高达29%,几乎无人能出其右。

有人将他对投资基金的贡献同迈克尔·乔丹对篮球的贡献相媲美,认为他们都是将投资或球赛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境界,变成了一门艺术。虽然为了陪伴家人,彼得·林奇在1990年事业巅峰时期选择了急流勇退,但他并没有闲着,接连出版了《战胜华尔街》、《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等畅销书,将自己的投资理念和选股策略倾囊相授,这些著作也深刻影响了无数后来人。

这个“战胜华尔街”的男人是怎么做投资的?我们不妨从头说起。

1

彼得·林奇于1944年生于波士顿的一个富裕家庭,不幸的是他10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从此全家人的生活开始陷入困境。

为了替母亲分担压力,父亲去世的第二年,正在读中学的彼得·林奇在熟人介绍下,在一家高尔夫球场做起了球童,沿着高尔夫球场四处奔跑,找到球就可以赚钱,这对于一个11岁的孩子来说是一份不错的工作。不过在当时,小彼得·林奇一定不会想到,正是这段球童经历,彻底改变了自己今后的人生走向。

那家高尔夫球俱乐部的成员,很多都是当时一些大公司的董事长和股东,他们经常在打高尔夫球时吹嘘自己最近的成功投资,这就让彼得·林奇接受到了关于股票市场的早期教育。即便后来顺利考入了波士顿学院,他也没有放弃球童的兼职工作,只为了能够继续汲取营养。不仅如此,大学期间的彼得·林奇还花大量时间专门研究了关于股票投资的课程,并重点学习了 历史 学、心理学、政治学等 社会 科学,甚至还学习了玄学、认识论、逻辑学、宗教学和古希腊哲学,这些为他后来从事投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彼得·林奇在大学二年级那年小试牛刀,从自己的积蓄中拿出了1250美元投资于飞虎航空公司的股票(得益于太平洋沿岸国家空中运输的快速发展,不到两年时间,飞虎航空公司的股价从最初的7美元涨到了33美元),收获颇丰。

这笔投资的收益所得,不仅让彼得·林奇顺利完成了学业,还坚定了他的投资信心和信念。于是在读研究生期间,彼得·林奇利用暑假在富达公司找到了一份实习——当时的富达公司被华尔街形容为“投资公司中的圣殿”,这也是彼得·林奇与富达公司结缘的开始。

进入公司,彼得·林奇幸运地被主管分派去做企业调研和报告撰写工作,具体负责对全国造纸业和出版业公司的真实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分析。由于工作表现出色,彼得·林奇在完成学业、服完兵役之后,富达公司再次向他抛出了橄榄枝,邀请他来担任一名企业与商品分析师。如鱼得水的彼得·林奇快速成长,三年之后就被任命为富达旗下麦哲伦基金的主管。

虽然拥有了绝对话语权,但受到美国股市大崩盘的影响,麦哲伦基金的经营正值低谷,规模仅有2000万美元,还不断面临赎回压力,而这也给彼得·林奇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绝佳舞台。凭借一系列漂亮的操作,不仅局面很快被扭转,彼得·林奇还将麦哲伦基金送上了登峰造极的位置,成为了当时全球资产管理金额规模最大的资金,投资效益名列行业榜首。

华尔街算过这样一笔账:如果有人在彼得·林奇出任麦哲伦基金主管的第一年投资1万美元,那么13年之后就能得到28万美元的回报,这一成绩甚至超过了巴菲特和索罗斯同期的投资表现,彼得·林奇这个“股票天使”也彻底引爆了整个投资界。

2

与巴菲特一样,彼得·林奇也是价值投资的拥护者。

价值投资的精髓在于,质好价低的个股内在价值在足够长的时间内总会体现在股价上,利用这种特性使本金稳定地呈现出复利增长之势,而这也是彼得·林奇所崇尚的投资理念。

不同于巴菲特等着眼于实值股和成长股的长期投资家,彼得·林奇属于典型的“现代派”投资大师。“现代派”的表现在于,不管是什么种类的股票,实值股、成长股抑或是绩优股,只要有利可图就可以买,一旦价格超过其价值就卖,如此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错过投资良机。

有人用 “须鲸捕食式”投资法 来形容彼得·林奇的投资风格:

对于其他人来说,像须鲸那样大面积“猎食”股票并不难,难的地方在于吃进去之后“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能力。而这也恰恰是彼得·林奇的高明之处,他特别善于挖掘公司的隐蔽性资产,并发现其潜在价值。在他看来,任何一个产业或者板块,哪怕是所谓“夕阳产业”,都可以从中找出潜在的投资目标,“女士的丝袜不见得比通讯卫星差”,只要公司潜质好,股票价格合理,就可以购买,正应了那句话:“没有好的股票,只有好的价位。”

进一步分析,“须鲸捕食式”投资法还揭示出彼得·林奇的另一个偏好,那就是 构建投资组合。

事实上,彼得·林奇从不将自己的投资局限于某一种股票或者某一个行业上,他想要的是构建一个投资组合以分散那些非系统性风险。如此一来,在投资组合中只要有一两家公司收益率极高,即使其他的股票赔本,也不会影响整个投资组合的业绩。不过他也认为,完全的分散投资组合同样是不合理的,在他的分散投资中更多体现的是集中。他建议,投资时最好选择不同风格、不同类型中排名相对靠前的基金,这对于投资者来说更为保险。“随着市场和环境的变化,具有某种投资风格的基金管理人或一类基金不可能一直保持良好的表现,适用于股票的原则同样适用于共同基金”。

彼得·林奇在构建投资组合时,尤为偏爱两种类型的股票: 一类是中小型的成长股, 他认为中小型公司股价增值要比大公司容易,所以对应的股票配置比例也较高; 另一类则是业务简单的公司, 这与巴菲特的选股理念不谋而合,即业务简单的公司,恰恰就是最容易进行准确分析的公司,投资业绩“并非像奥运跳水比赛的方式来获得评分”。

这种组合分散的投资方式,对于当前国内的大众投资者来说,同样简单实用。

3

彼得·林奇又是如何选股的呢?

在《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一书中,他基于多年的分析经验将公司划分为六种类型: 缓慢增长型、稳定增长型、快速增长型、周期型、困境反转型以及隐蔽资产型。 一旦投资者确定了某一特定行业中的一家公司作为潜在的投资对象,接下来就要确定这家公司属于这六种类型中的哪一种,进而制定对应的投资策略。

在彼得·林奇眼里,缓慢增长型公司几乎没有投资价值;稳定增长型公司值得保底持有,原因在于,这类股票能在经济低迷时期对投资组合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周期型公司则是需要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其前提在于投资者能够及时发现公司业务衰退或者繁荣的早期迹象。

能够在投资组合中真正承担赚钱重任的,是另外三类公司:

(1)快速增长型公司

这类公司是彼得·林奇最喜欢的股票类型之一,因为它们普遍“规模小、新成立不久、成长性强、年平均增长率为20%~25%”。他认为,如果投资者能够明智地选择,就会从中发现能够上涨10 40倍甚至200倍的大牛股;而对于规模小的投资组合,只需要寻找到一两只这类股票就可以大幅度提高投资组合的整体业绩水平。

彼得·林奇指出,快速增长型公司并不一定属于快速增长型行业,而且快速增长型公司在给投资者带来高收益的同时,往往也会存在较大的风险:比如规模较小的快速增长型公司增速放缓时,将会面临倒闭的风险;规模较大的快速增长型公司增速放缓时,将引发股票迅速贬值的风险。不过在彼得·林奇看来,只要能够持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快速增长型公司的股票就会一直是股市中的大赢家。

(2)困境反转型公司

这类公司既不属于缓慢增长型公司,也不是业务将会复苏的周期型公司,它们通常都有可能导致公司灭亡的致命伤。虽然很多投资者对这类公司信心不足,但很多人都没想到,危难之中往往也蕴藏着机会,就像克莱斯勒公司、福特公司、佩恩中央铁路公司以及其他许多公司,都证明了自己拥有“股价迅速收复失地”的能力。

投资困境反转型公司的好处在于,在所有类型的股票中,此类股票的涨跌与整个股票市场涨跌的关联程度最小。尽管有些公司没能做到“困境反转”以至于让投资者赔钱,但偶然几次的成功依然非常激动人心,并且总体来说,投资这类公司股票的投资回报非常丰厚。

(3)隐蔽资产型公司

如果一家公司拥有价值非同一般的资产,而这种资产只被极少数人发现,大众投资者却没有注意到,那么这样的公司就叫隐蔽资产型公司。彼得·林奇以佩恩中央铁路公司为例,认为这家公司“什么类型的隐蔽资产都有”:抵扣所得税的巨额亏损、现金、弗罗里达州大量的土地、其他地方的土地、西弗吉尼亚的煤矿、曼哈顿的航空权等等,非常值得购买。而实际上,这只股票后来涨了8倍。

当然,投资隐蔽资产型公司的前提,同样是要对拥有隐蔽资产的公司有着真实的了解,一旦清楚了解了公司隐蔽资产的真正价值,所需要做的只是耐心等待。

彼得·林奇说过:“只要用心对股票做一点点研究,普通投资者也能成为股票投资专家,并且在选股方面的成绩能像华尔街的专家一样出色。”这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无异于极大的鼓励。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快速增长型、困境反转型和隐蔽资产型三类公司固然收益不菲,可是它们的风险往往也相对较大,所以在做决策之前,一定要把功课做到位。

4

比起独到的投资理念和选股策略,彼得·林奇更令人称道的地方在于超出常人的勤奋。

纵观彼得·林奇的投资历程,你一定会发现,他做投资从来不靠市场预测,也不迷信技术分析,既不做期货期权交易,也不做空头买卖,更不会总是像股评家那样对股票市场高谈阔论。他的成功,几乎都是来自于实打实的调查研究,以及严谨周密的分析判断。

执掌麦哲伦基金期间,彼得·林奇以近乎疯狂的热情,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2小时。为了寻找投资机会,他每天要阅读几英尺厚的文件,每年要出行16万公里的路程进行实地考察,甚至陪家人出国 旅游 也去那些有上市公司的城市,常常是到了地方,妻子去逛景点,他去公司调研;此外,他每年要与500多家公司的管理层进行交谈,即便是没在阅读或者访谈,他也会花几个小时不停地打电话……

可以说,整个投资界几乎没有人比他工作更努力,也没有人比他的涉猎范围更广,而这也再度印证了他一贯的投资理念—— 必须要对准备投资的公司有周全的理解。

大师尚且如此,何况普通投资者呢?

然而放眼当下,绝大多数人在选股时根本不会对股票背后的公司进行如此细致详尽的分析,他们很可能只是看到了身边的亲朋好友在买股票,听到了网上不少“股神”或是“KOL”的召唤,感受到了整个股市行情的火热,就不由自主地成为了跟风者,看别人买什么就跟着买什么,即便是花了时间去选股,所投入的精力也往往“不如购买一台微波炉的时间多”。如此一来,结果很可能就是赚少亏多,或者干脆就像赌徒一般在股市里碰运气。

此时再来看彼得·林奇为了发掘一家好的公司而做出的种种努力,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感悟,而以下两则轶事,同样能够说明问题:

“多辛苦一点,你将会得到丰厚的报偿。”或许,这才是彼得·林奇与其他投资大师们如此成功的最根本原因。

昨天在回复《彼得·林奇是怎样选股票的?( https://wukong.toutiao.com/answer/7016335548894019876/ )》的最后提到,光从数据上看的话,彼得·林奇确实很喜欢分散投资,而且股票换手率很快,是当时美国市场平均换手率的3倍。但是,如果你把数据仔细进行细致的拆解,就会发现他的分散策略可不是那种平均主义的分散。他主持的基金金额非常大,所以他把自己的所有资金分成两个池子,90%和10% —— 90%的资金是放在最多几十个重仓股上面,这一部分资金,他并没有经常换手,持仓是非常非常稳定的。另外10%的资金,放在几百只他在调研中发觉的“可能的潜力股”上。那么这个10%的资金池,其实相当于一个“人才库”,便于他进行长期的观察。过了几个月、几个季度,如果这里面有一些股票不符合他的要求,就换一批新血进来,然后再经过一长段的检验,如果某些股票稳定了,就可能会进入重仓股。

就再借用香帅在得到上《投资大师顶级智慧五:彼得·林奇——像正常人一样投资》中的部分内容,再接着谈。

所以你看,这样的分散投资,其实相当于一种皇帝选秀似的分散——小池子是大面积“选秀”,真正到稳定的“嫔妃”级别,得经过重重考验。所以这种有限的分散就既保证了他的投资的稳定性,又保证了他的投资风险可以进行有效的对冲。

三、逆向选股

彼得·林奇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选股策略,叫做逆向选股。彼得·林奇不喜欢那些太热的行业,比如在当时的 科技 、医疗行业,原因是他觉得这些行业都有估值过高的风险,而且因为一个行业在上行的时候,想进入的竞争者会特别地多。竞争者一多,一个企业就很难赚钱。所以,他反而会偏好一些低迷行业的领头羊。因为在低迷行业中,弱者更容易被淘汰出局,幸存者的市场份额会随之扩大,反而赚钱。

比如说白色家电企业,在八、九十年代的美国,绝对是一个下行的行业,而当时的计算机是一个上行行业。他却不选这种计算机股,反其道行之,选择了几个优秀的白色家电行业的企业进行重仓,然后在中短期的时候取得了非常好的收益率。

香帅认为这一点,对我们中国的投资者也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中国的市场大,收入的分布是非常不均衡的,所以一个产业在这里是下行的,在另外一个区域未必是下行的。也就是说,产业和行业转移的空间很大,所以看似下行的行业,未必不是赚钱的行业。

四、彼得·林奇对投资的看法

你会发现,彼得·林奇的这三个原则,即蜡笔原则、有限分散原则和逆向选股原则,都是非常实用,非常有启发性的,都是普通投资者可以拿来用的原则。

这也就回到了彼得·林奇对投资的根本看法——投资是一门艺术加科学再乘经验的学科。

艺术的意思就是不能死板地静态分析,当时有很多人对量化分析太过迷恋,总是想回去搞一个模型,就陷入了静态分析的框架里面。但是,没有这种科学精神也不行,搞投资也不是什么天马行空的印象派做法,以为投资真的可以像大猩猩选股一样,其实很多时候基本面的分析读是必不可少的。投资是一个非常实践性的行业,不是说你坐在这儿看两本书,然后背下两条原则,你就真的成为投资大师了。所谓的大师,都是不断地淬炼自己而形成的,这也就是所谓的投资是艺术加科学再乘经验的一门学科。

这句话对我们普通投资者也是非常适用的,我们要学习金融知识,但是不要静态、固化地去理解知识,而且一定要自己动手,不断地实践,这样才可能在投资上取得真正好的成绩。

总结,彼得·林奇的投资经验分为三条原则: 1.蜡笔理论。要投资那些直观的,我们可以理解的企业。 2.有限分散。不能无目的地平均主义分散,而是把重头的资金集中在那些你真正有把握的投资上。选择一些可能的潜力股,经过长期的观察和考验,看它们是否能够成为真正的重仓标的。 3.逆向选股。有的时候不一定要去追高,反而在低迷的行业里面选取龙头股,可能是赚钱的机会。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和战胜华尔街,彼得林奇的25条投资黄金法则

《战胜华尔街(典藏版)》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战胜华尔街(典藏版)》(彼得·林奇)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OHr6Pqe18z0LGWAewXuEcA 密码:bciz

书名:战胜华尔街(典藏版)

作者:彼得·林奇

译者:刘建位

豆瓣评分:7.7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3

页数:381

内容简介:

林奇用自己一生的选股经历,手把手教读者如何正确选股,如何避免选股陷阱,如何选出涨幅又大又安全的大牛股。

作者简介:

彼得林奇

(Peter Lynch)

在世人的眼中,他就是财富的化身,他的著作是所有股民的宝典,他手上的基金是有史以来最赚钱的,他被誉为“全球*选股者”。

他就是彼得林奇——历*伟大的投资人之一。他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全球*基金经理”,被美国基金评级公司评为“历*传奇的基金经理”。他对共同基金的贡献,就像是乔丹之于篮球,邓肯之于现代舞蹈。他让投资变成了一种艺术。

1977~1990年,他一直担任富达公司旗下麦哲伦基金的经理人。在这13年间,他使麦哲伦基金的管理资产从1800万美元增至140亿美元,年平均复利报酬率高达29%,几乎无人能出其右,基金持有人超过100万人,麦哲伦基金也由此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基金,投资绩效名列第一。由于资产规模巨大,林奇13年间买过15 000多只股票。

1990年,彼得林奇在事业*急流勇退,开始总结自己的投资经验,陆续写出《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战胜华尔街》《彼得林奇教你理财》三部畅销书,轰动华尔街。

退休后,彼得林奇投身慈善事业。虽然他是亿万富翁,也让别人成为亿万富翁,但他却不是金钱的奴隶,而是主人。

约翰罗瑟查尔德

(John Rothchild)

与彼得林奇合著《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战胜华尔街》《彼得林奇教你理财》,在《时代》《财富》《价值》等刊物上均发表过文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和战胜华尔街,彼得林奇的25条投资黄金法则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