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剧照:身披红马甲的方进新和叶天
作者:沈晖
出品:远川资管报道部
1970-1973年,恒指翻了10倍。
股市一夜暴富的传说,吸引了近50万香港人投入其中。此时,达官贵人贩夫走卒都视股市如金矿,交易所抢新股的人拥挤到政府出动消防员疏散,赚了钱的暴发户“拿钞票点烟”,“用白兰地漱口”。
70年代股市的狂热和乱象给予了编剧韦家辉灵感,在《大时代》的片头安排了一场跌宕起伏的世纪对赌:
在早期香港华人交易所,恶霸陈万贤自以为掌控了北极星与英国官司的“内幕消息”,积累了北极星大笔筹码,高位抛空。股坛奇才方进新,不看官司新闻,只信盘口,大举买入。消息远不如股市反应快。当价格出来时,方进新就知道他已经赢了,最后陈万贤输的侵家荡产。
韦家辉塑造的这一经典场景,基本刻画了股票交易所最初的画面,嘈杂的电话、攒动的人潮、错落有致的交易柜,以及玩转消息面和技术面的红马甲。
随着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交易大堂难以重现昔日盛景,偌大的场地,人数寥寥,再也见不到港剧里红马甲们的对决。如今在高效的证券交易体系下,似乎也并不需要红马甲机械重复的报单。
美国量化对冲基金巨头TwoSigma联合创始人DavidSiegel曾认为很多人的从事的工作并没有超高的价值:“他们从事着很常规的工作,而在这些工作上,计算机能做的更好。这就像内燃机取代了马匹以及ATM取代了很多银行柜员一样。”
红马甲的消失,只是科技对金融改变的一个小小缩影。历史的年轮匆匆碾过,爷爷穿着红马甲在内场柜台报单,爸爸坐在电脑前用鼠标交易,我在手机上用鼠标触摸屏幕下单。不经意间,交易从一件琐事变成了一件小事。
隔阂
上世纪80年代后期,交易是一件麻烦的事儿。
当时,邓小平来上海视察,对把上海外滩建成东方华尔街这一构思的产生极大兴趣。随后,在上海黄浦路曾经中国最豪华的浦江饭店,一声锣响,上交所应声成立。自此,饭店门口聚满了各色各样的投资者,烈日下围在一起讨论股票不是一件稀奇事,但这也仅是股民交流投资的唯一途径。
这背后映射了一个问题,早期的证券市场,信息交流十分不畅。
当时中国各地市场因信息的闭塞,投资者市场意识的不同,国库券的价格差异很大,把黑龙江80多元的国库券弄到上海,可以卖到100多元。当时国库券全是实物券,面额最大才10元,2000多万的国库券要装十几个麻袋和箱子,租一节火车火车厢,配上多名经济警察和枪支才能押运{1}。
而这难得机会自然被当时少数聪明的投资者们所捕获,更有散户利用这信息差赚快钱的生意成为那个年代的一方大佬。
1987年国库券海报
1988年,上海国企员工杨怀定,杯水车薪,不得已干起销售铜电线的副业。碰巧厂里丢了铜材,他被列为重点怀疑对象。最后被证实清白的杨怀定一肚子气,随之拍屁股走人。下岗后,杨怀定并不打算坐以待毙,天天蹲图书馆翻阅报纸找商机,翻着翻着,一串“致富代码”映入了眼帘:国家决定开放国库券交易。
那时国库券利息高达15%,这让实施利率开放的温州银行利息也望尘莫及。杨怀定果断拿出积攒的2万块,一波梭哈,一天爆赚800元。第一次“交易”就赚了当时普通国企员工一年的工资。
初尝交易甜头的杨怀定野心开始膨胀。
凭借小时候熟读矛盾《子夜》,对“凡是交易,就有高低价”的道理杨怀定自然了然于胸。寻思这里定有套利空间,杨怀定准备着手大干一场。当时除了上海,开放国库券的有6座城市,距离上海最近是安徽,彼时的国库券价格是98元,而在上海100元面值的国库券可以卖到112元。
如此大好机会岂能放过,杨怀定在《安徽日报》上锁定了价格,和亲友一起凑了的十来万装了整整黑色一麻袋,连夜乘坐13个小时的绿皮火车赶往合肥,来回一趟净赚1000多元。此时杨怀定的眼里满是金钱的味道,既然机会来了,那就狠狠干!
随后的一个月里,杨怀定日夜风雨兼程,把上海之外的其他六个开放城市统统跑了一个遍,当时上海银行国库券日成交额约70万元,他一人就占去1/7。“钱包”从小包换成大包,继而用旅行箱携现款{2}。这种蚂蚁搬家赚钱的方式,让今日任何海外代购、跨境电商都要甘拜下风。
随着本金越来越多,杨怀定每一个往返所赚的钱也越来越多,每次一回到家,就是和老婆头对着头数钞票,哗啦哗啦的10元面值人民币落一地,没有点钞机,那就用手点到抽筋。暴富的滋味,让杨怀定兴奋又惶恐,一天吃四片安眠药也睡不着。{3}
那个年代,证券市场还处于萌芽阶段。异地坐火车背麻袋套利,证券公司门口大排长龙交流股票,报单员喊叫比划…汇聚成了那一代投资者独有的记忆。交易繁琐,信息闭塞成为阻碍投资者交易的两座大山。
少数翻越两座大山的先驱者实现了财富自由。彼时的杨怀定江湖人称杨百万,订了70多份报纸坐在沙发上寻找机会,电话遥控几个雇员全国交易,资金每天都在滚动复利。不过,信息错配带来的暴富效应注定是要消失于历史长河,证券无纸化、信息化的大潮正已汹涌而来。
风口
上世纪90年代,世界刮起了互联网的旋风,电脑开始进入千家万户,也改变了证券交易的方式。
当时坐落在深圳的黎明网络是南方技术水平最高的科技公司。在这里,年仅22岁的马化腾开发出了人生第一款产品。这是一款股票分析软件,马化腾在里面加入了各种函数算法,甚至融入了神经元知识来分析市场情绪。软件超前的图形化设计即便放在高手如云的黎明网络也非常出众。
后来公司找到小马,想要购买这款软件。马化腾卖出了5万的价格,这相当于当年大学毕业生3年的工资。随后,马化腾与同窗开发了股票接纳软件,又赚了5万元。
年轻的马化腾
此时恰逢中国的大牛市,沪指从1996年的500点拉到了2001年的2200点,最疯狂的是“519”行情启动,指数翻了个跟头。概念小王子亿安科技更是开启了A股炒妖的先河,短短17个月涨了23倍。
坊间传言年轻的马化腾从这波牛市里赚了第一桶金。同样在这波牛市中受益的还有年轻的刑明,几十万滚成了两千多万{4}。
随着行情的暴涨,证券公司并不希望杀红眼的股民们一窝蜂聚集到营业厅,而大佬也希望自己能和杨百万一样吹着电扇,躺在沙发遥控下单。营业厅开始豪掷数十万外包柜台和行情系统,甚至孕育出恒生电子和顶点软件这样的金融IT服务商。
于是,营业部的大户室应运而生,与营业部熙熙攘攘的散户大厅相比,大户室显得清净了许多,横竖摆满了操盘软件齐全的电脑,甚至营业部会提供免费的午餐。2003年,中证报头版发布《涨停板敢死队》一文,银河证券宁波解放南路营业部大户头一次进入了公众的视野。
早期鱼龙混杂的交易软件
随着炒股软件完善,人们再也不用跑去营业厅排队交易,在家坐在电脑前就能在股市翻云覆雨。轻松点开“F10”,就能看到公司的详细资料;付费购买“Level2”,就能跟踪10档交易行情;设定价格,不用看盘系统也能自动成交。
证券市场交易繁琐的诟病似乎就此解决,那么信息闭塞的问题呢?
在传统的证券交易世界里,受制于信息的不对称,投资者处于一个弱势环境中。而互联网的出现使投资者获得了随时随地获取平等信息的机会。很多互联网创业者看到了这里的机遇,而90年代凭炒股实现财富自由的刑明就是其中一位。
2000年,刚赚了2000万的刑明辞职创立了“海南在线”,并在上面成立了股票论坛,自己率先注册了“968”的ID,参与网民们的股市话题。这个论坛日后成为了全国最大的社区网站天涯。这打破了原来股民只能跑去营业部交流行情的局限,人们打开电脑即可发表对股市的看法,优质的内容会引来吃瓜群众的评论。
天涯引领了风潮之后,凌通价值投资、淘股吧、雪球…各种股票论坛开始不断涌现。高毅冯柳曾用“茅台03”的ID,记录了对贵州茅台、山西汾酒的完整操作过程。这一条条记录与观点,不管对于当时还是现在新入市的股民都是一份宝贵的学习材料。
除了股票论坛,财经网站也建立了起来,更有前卫的软件开始尝试将交易和资讯而二为一,这使得过去大户依靠信息差赚快钱愈发困难。但任何事物诞生都是双面的。互联网也交易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例如频飞的假消息、满是“李鬼”的炒股群、天价交易软件…
随着PC时代进入下半场。无论是股票、基金、衍生品…甚至是交易工具都因互联网而放在同一个比较体系里面,信息的隔阂被逐渐打通,投资者也培养起了评判产品优劣的能力。面对泛滥的供给,产品体验的好坏,决定了谁能逐鹿下一个时代。
赋能
2015年之后,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随时随地交易的愿望成了现实。
在进入移动互联网之后,“Fintech(金融科技)”这一时髦的词汇逐渐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并实现了爆发式的增长。新诞生的互联网交易平台公司,以及券商们都被卷入这场革新的洪流之中。Fintech并不只是“金融”和科技的结合,更强调技术赋能传统金融,产生的一系列商业模式、业务等创新。在科技赋能下,传统券商展现了崛起的势头。
时代机遇之下,不管是券商还是传统的互联网交易平台都开始加大了科技投入,如何通过科技赋能,抢占技术的高点成为了大家思考的问题。部分券商融入互联网推出自己APP的过程中,逐渐转变了原来依赖佣金收入的通道模式,开始立足于价值投资理念,站在买方角度,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
在投资者们交易日趋便捷的当下,对于证券APP来说,科技不是赋能交易,而是赋能服务。而平安证券则深谙其中的门道,通过搭建买方投顾服务体系和打造平安证券APP超级服务平台,真正科技赋能服务,实现与客户利益价值的一致,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初心:
1)“买方投顾”三部曲:第一步是联合公司研究所力量,研究整个市场的走势,对整个经济周期和整体市场走势做出研判。平安证券不局限于股票,而是综合研究,并且发现各种金融资产之间的联动关系,根据变化所反映出的利率和通胀的真实属性,来刻画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力求实现前瞻性的预判。第二步是在研判的基础之上,选到合适的股票池和优质的管理人变成配置策略,力争实现从“看对到做对”。第三步是落到与客户相关,将策略研究成果向下传导,围绕客户的实际需求,给到客户合适的资产配置方案,与客户“同向而行”。
2)针对投资者们受困于移动互联网垃圾信息轰炸的痛点,平安证券APP实现了“千人千面”的行情资讯。在采购权威媒体版权内容保证信息来源专业可靠的同时,自主打造差异化精品内容,将专业内容和投教内容咀嚼消化成图文、视频、直播、专题等用户喜闻乐见的形式,并结合用户的阅读习惯和持仓、自选个股紧贴用户真实需求,打造多层次、差异化、精准化的信息流资讯服务。“千人千面”的信息流上线后,用户在APP首页的停留时长提升200%。
3)针对投资者在互联网时代资金快速周转的需求和非交易时间急用钱的痛点,平安证券真正从客户需求视角出发,努力克服技术难题,在业内首创唯一的7*24小时银证转账服务,满足客户的全天候资金需求,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服务上线以来,已有一百余万客户通过非交易时间银证转账超120亿元。
4)针对投资者受困于交易决策,缺少投顾服务以及对专业投顾的需求,平安证券APP上线了7*24小时机器人客服小安助理,具备全方位智能化分析和选股诊股能力,全方位智能化分析和选股诊股能力。还通过线上线下的打通融合,实现了投顾服务的全面线上化,用户可以通过平安证券APP的图文直播间、视频直播间、即时通讯工具随时随地的获取专家投顾、私人投顾全方位的交流和服务。线上化投顾直接可覆盖1800万客户,真正实现普惠金融。
同质化严重一直都是券商APP的弊病,平安证券APP做出了自己的特点,为投资者们提供了“有AI(爱),懂你”全场景更智能的普惠性服务与陪伴式专业服务。现在的平安证券APP,不仅是一个交易APP,更是打造成了券商界的“今日头条”。——基于金融行业独特属性,提供有价值、有逻辑、有温度的信息服务。相比纯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金融平台直接链接客户的投资交易,平安证券在科技的基础上加上基于用户价值的考虑,人工把控调性,确保推送给客户的内容真正产生价值,陪伴客户成长。
目前我国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投资者对于金融产品的个性化需求也日益彰显,交易这件事也逐渐成为了定制化的项目。谁最懂投资者,谁就能占领市场。
革命
过去30年,沉舟侧畔千帆过,我国的资本市场从稚嫩到成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信息错配异地套利,龙头战法十板接力,万千股民押宝科技…各种疯狂汇聚成了交易者们酸甜苦辣的股市记忆。身经百战的股民们,用一个个血的教训得出了一个结论:自己炒股不赚钱。
在市场愈发成熟的趋势下,机构也一改过去依靠传统经纪生存的粗放模式,逐渐从交易、销售驱动走向服务、价值驱动,从依托佣金收入走向依托费用收入,这一系列变化都归因于买方投顾理念被机构的践行。在买方投顾的理念驱动下,机构携带更为丰富的定制化产品进入了千家万户,投资者资产配置理念也逐渐形成。
而这一细微的转变也反过来影响了市场的风格,不断引导市场的短期交易资金转变为中长期配置资金。2019-2020年,在机构价投风格带动下,整个市场形成了投资者财富增值与股市慢牛稳定向上的共赢局面。
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和不断宽松的环境,各类产品的收益率大幅下降,要找到优质的投机机会越来越难,权益市场似乎成为了高净值人群选择的唯一的蓝海。投资者与其绞尽脑汁在来势凶猛的外资、日趋头部化的国内机构面前寻找机会,不如找个贴心的好帮手,让专业的机构和平台陪伴你一起成长,最终实现价值共赢!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参考资料:
[1] 书籍《中国股市17年》
[2] 传奇故事:1988年杨百万倒卖国库券的“百万”成名
[3] 酣战通胀四十年:中国人财富观的变迁
[4]天涯创始人刑明,用17年将天涯发展成为市值22亿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