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资大鳄「又有连锁巨头冲击IPO创始人曾20万炒股失败第一次创业血本无归」

上世纪90年代初就赚到20万,妥妥的人生赢家,却在股市中赔掉一半,又跨行创业赔掉另一半,随后干回本行,一边打工一边积累资源二次创业,最终大获成功,二十年时间全国开出5000多家“百果园”门店,如今冲刺IPO。

这就是江西老表余惠勇南下闯荡深圳的故事!如果就此打住,这无疑是一个非常鼓舞人心的励志典型。只是现实往往不会如此完美,百果园一波三折,如今已是第三次叩门资本市场,并仍面临不少挑战。

5月2日,百果园在港交所提交招股说明书,引来不少网友围观,大多印象就一个字:贵!但受到疫情等多方面的影响,公司却并不怎么赚钱,2021年其营收过百亿,但毛利率仅11%,净利润为2.35亿元,2020年88亿营收净利润更只有4600万元。

该公司经过了多轮融资,融资估值超100亿,多次变更拟上市地点。

5月2日,港交所挂出了百果园的招股说明书。

这家全国最大的水果连锁企业正第三次冲击IPO,前两次均因种种原因不了了之。一波三折背后,隐藏着一个昔日大A“韭菜”奋力逆袭的励志故事。

百果园由“江西老表”余惠勇一手创办。余惠勇1968年出生于江西德兴一个普通家庭,1991年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园艺系农业蔬菜专业,之后被分配到江西农科院,从事食用菌的研究与开发,端上了世人眼中的“铁饭碗”。科班出身的余惠勇,仅用一年时间,就让这个濒临倒闭的基地焕发出新的生机,经济效益翻了5倍,余惠勇也因此赚到了20万元。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有20万,余惠勇妥妥算得上人生赢家。

彼时,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南方谈话的春风吹拂着神州大地,社会掀起一股下海经商浪潮,浪潮汹涌之下余惠勇也放弃了“铁饭碗”,带着全部身家20万南下深圳闯荡。

那时候,深圳证券交易所刚开业两年,整个城市沉浸在全民炒股论股的氛围中。余惠勇看到大家都赚钱了,被周围人狂热的激情感染,禁不住诱惑将20万元倾囊投入股市。然而没多久,整个股市由高歌猛进转变为节节败退,从1993年3月起,股市一蹶不振。余惠勇的20万元只剩下了一半,眼看无望,他忍痛割肉远离股市。

炒股暴富的幻想破灭后,余惠勇用剩下的一半资金干起了运输,结果竟血本无归,赔光家底的他选择回农科院继续上班。但见过外面世界的精彩,余惠勇已经不再适应家乡循规蹈矩的生活。一年后,余惠勇再次回到深圳,兜里只剩400元的他,一边打工一边寻找出路。余惠勇进入一家生鲜企业,凭借自己的专业特长和超凡能力,从基层销售员一路干到营销部经理。之后,余惠勇跳槽到一家绿色食品公司,在这里发现了水果连锁店隐藏的商机。

就这样,余惠勇再度开启创业之旅,从自己熟悉的水果批发入手。2001年,余惠勇拿出全部家当创办了百果园。第二年,百果园开出第一家水果连锁店,也是中国第一家水果特许连锁专卖店。新店开业当天营业额高达19000元,月销售额高达41万元,创造了深圳水果营销店的纪录。

招股书显示,目前余惠勇、徐艳林夫妇及员工持股平台为百果园的控股股东,其中余惠勇及徐艳林直接、间接持股超35%,为百果园最大股东,而投资方共计持股约43.5%。

疯狂扩店5300家

在资本助力下,百果园疯狂开店。招股书显示,2019年公司门店数达到4307家,2020年尽管疫情肆虐公司门店仍增长至4757家,2021年底再增加至5249家。

而截至招股书定稿最后日期,公司最新线下门店共有5351家,其中5336间为加盟门店,仅15间为自营门店,遍布全国22个省市超过130个城市。按2021年水果零售额计,百果园为中国水果零售行业第一大公司,但也只占1%的市场份额。

但这么多门店,这么迅猛的扩店势头,公司却并不怎么赚钱,盈利能力可以说非常脆弱。

招股书显示,在过去的2019年、2020年、2021年三个财年,百果园的营业收入分别为89.76亿、88.54亿和102.89亿元,相应的净利润分别为2.48亿、0.46亿和 2.26亿元。显然公司营收落到净利润上很少,且净利润高度波动,门店数和营收的增长无法保证有利润。

从招股书看,主要原因一是毛利率比较低;二是门店扩张的边际效益递减。

百果园的收入主要来自产品销售,其他包括特许权使用费及特许经营收入、会员收入等。以2021年数据看,百果园营收高达102.89亿元,但销售成本超91亿元,毛利率仅11.2%,平均单店净利润仅4万元出头,净利润率仅仅2%,还赶不上定期存款利率。

此外,在门店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后,百果园陷入了与海底捞类似的困境:一二线市场渐趋饱和,想要进入三四线城市继续拓展,受到消费力制约,大多下沉市场新增门店盈利能力受到考验。

2019年到2021年,百果园平均每家店铺贡献营收分别为208.41万元、186.12万元和196.03万元。这三年一线城市的门店数量占总门店数量的比例分别为36.8%、35.4%及33.8%,稳步下降,原因就是门店下沉扩张。但就收入贡献而言,一线城市门店分别占同期总门店收入的49%、47.9%及45.7%。

不得不说,百果园毕竟门店数量庞大,不愧是开在家门口的水果店,知名度还是蛮高的,槽点自然也不少。其招股书一发,立马引来网络一片围观,网友吐槽最多的,是其水果的价格贵。

有网友称,“全靠加盟赚钱,昂贵的进价”“太贵了”“太贵了,吃不起”。

除了吐槽价格,也有不少网友投诉果品质量问题、不退款和会员卡不值等问题。比如有网友买到发霉的椰子、长毛的草莓等,有的申请退款却遭遇封号,还有的稀里糊涂花99元办会员发现并非储值卡。

加盟模式为主

先看百果园加盟模式A(加盟商全额投资),加盟费3万元,店面(面积50-100㎡)租金按实际情况计算,店内冰柜、货架、展柜等硬件设施投资约8万元,设计装修等需8-15万元,首批进货约3万元,投资合计28-35万元。对普通老百姓而言,这笔钱不是小数目了。

再看百果园加盟模式B(投资分摊),总体花费与模式A相差无几,但因为百果园提供合计17-22万元,加盟商投资合计10-15万元,与模式A相比前期投入大幅减少。不过,羊毛出在羊身上,店面开张后,加盟商还要“打工还债”。在模式B下,百果园总部会进行抽点,每个月总部以毛利额为基础,进行递增式的抽点。

2019年至2021年,“特许权使用费”分别为1.71亿元、1.31亿元和1.6亿元。需要指出的是,这笔费用没有成本,因此毛利率是100%,全部进入利润环节。卖货给加盟店,因为毛利率低,上百亿的销售毛利也就是大几个亿。相较而言,从盈利能力来讲“特许权使用费”无疑是一本万利的。

除了“特许权使用费”,公司还可以通过贷款给加盟商再赚一道钱,获得不菲的利息收入。截至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底,公司向加盟商和第三方提供贷款的余额分别共计8000万元、1.39亿元和1.85亿元,呈逐年提升状态。截至同日,根据公司与区域代理及供应商的保理安排,融资未偿还金额分别为2.62亿元、2.52亿元及2.38亿元。

然而加盟商也不傻,从近三年的情况看,公司一边继续扩店,但另一边加盟商关店的数量和比例上升的速度更快。2019至2021年,百果园分别关店166家、249家、379家,分别占到新增门店数的17.86%、35.8%和43.8%。也就是说,过去三年百果园每新开100家店,就有约18家、36家和44家加盟商选择关店。

多轮融资

上市之路坎坷

百果园疯狂扩店,一而再再而三冲击上市,给投资人寻求退出渠道无疑是重要考量。但百果园上市道路却并不顺利,上市地点一再变动。最初,百果园选择的上市地是纽交所,随后更换到港交所,2021年又选择了深交所创业板,2022年最终还是回到了港交所。

具体时间线看,百果园曾于2020年6月1日向中国证监会国际部递交《境外首次公开发行股份(包括普通股、优先股等各类股票及股票的派生形式)审批》,拟于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同年11月,百果园又与民生证券签订辅导协议,拟深圳创业板IPO,并在深圳证监局进行了辅导备案,但再无后续。今年3月14日,证监会官方网站显示,中国证监会已接收百果园递交的材料,并已于3月30日完成受理通知,直到5月2日港交所挂出招股书申报稿。

根据招股书,百果园最后一笔股权交易为2021年10月,晨光股权以每股8元的价格从才金涛购买了206.25万股股份,对价1650万元。

而2020年10月至今,百果园总股本为15亿股。这也就意味着,百果园最后一次股权交易时的估值为120亿元,对应2021年的净利润市盈率达到了53倍。

再往前看,2018年4月进入的招商基金、深创投、红土股权等机构也买在了90亿左右的估值位置,对应2021年净利润市盈率也接近40倍。

本文源自中国基金报

股市投资大鳄「又有连锁巨头冲击IPO创始人曾20万炒股失败第一次创业血本无归」

百果园时隔两年将再次赴港IPO

百果园时隔两年将再次赴港IPO

  百果园时隔两年将再次赴港IPO,百果园不是第一次被传出将上市,2020年4月,百果园完成股份制改造,两个月后向中国证监会国际部递交材料,百果园时隔两年将再次赴港IPO。

  百果园时隔两年将再次赴港IPO1

  素有“南百果、北鲜丰、西洪九”之称的水果零售市场,或将迎来“水果第一股”。

  3月16日,有消息称,深圳百果园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果园”)预计将于4月份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对此,《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百果园方面,但是对方未给予回复。

   优势逐渐被抹平

  据了解,在2020年6月份,百果园已向中国证监会国际部递交《境外首次公开发行股份(包括普通股、优先股等各类股票及股票的派生形式)审批》,拟于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从最新进展来看,中国证监会今年3月14日已接收百果园递交的材料。

  公开资料显示,从2015年起,百果园就先后获得大量资本的青睐。2015年9月份,获得天图资本、广发信德、前海互兴合计4亿元的A轮融资;同年12月份,获得A+轮融资。

  2017年,获得中金前海发展基金、招商局资本的战略融资。2018年1月份,获得15亿元B轮融资;同年7月份,获得中金祺智投资的股权融资,以及自贸区基金、阿特列斯资本和中信农业产业基金的战略融资;同年11月份,百果园完成股权融资,投资方为金雅福投资。

  在2015年完成对百果园的A轮领投后,天图资本首席投资官冯卫东曾预计,百果园将在3至5年内上市。如今,5年时间早已过去,这期间,生鲜电商、社区团购发展迅猛,每日优鲜、多多买菜、美团买菜等项目崛起,除了品类齐全外,从成本到配送速度,百果园、鲜丰水果们的优势或逐渐被抹平。

   扩张难,管理更难

  事实上,百果园的门店几乎都是加盟店,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定下的万店目标是:“2020年开1万家店、年销售额达到400亿元的目标。”

  如今,这一目标实现了吗?百果园方面没有给出回应,但是记者在其官网查询发现,目前百果园门店数量显示为5000+,距这一目标甚远。

  然而,跑马圈地的背后,是消费者对加盟商的种种投诉。从2020年至今,关于退货引发的纠纷不断。此前,有消费者投诉称,在百果园购物因为口感不好选择退货,百果园海口青年路店的店长却发短信辱骂恐吓,还要该消费者退回金额。

  《证券日报》记者就此事向百果园相关负责人核实,其称目前已致歉,并得到消费者谅解。

  然而,2022年2月底,仍有消费者遇到相似的问题。

  百果园方面是否对店主有处罚或制约措施,未来该如何约束呢?《证券日报》记者再次就上述问题采访百果园方面,却未收到回复。

  3月16日,《证券日报》记者在黑猫投诉上发现,关于百果园的投诉多达1300余条,包含恶意锁定账户、账户余额无法提现、果品变质等投诉,其中“三无退货”投诉居多。

  “百果园开放加盟后,整个运营规范化有很大压力,因此我并不看好水果零售品牌做加盟。”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百果园开放加盟其实与周黑鸭开放加盟是一样的,希望通过快速的规模化达到较高体量,形成规模化、品牌化。

  不过,鲍姆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鲍跃忠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直营和加盟各有利弊,但是不能否认加盟是一种不好的管理模式,因为加盟店在一定程度上有自管能力。“退货的情况属于个别情况,不会对百果园造成根本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百果园IPO之际,作为对手的鲜丰水果也已完成A股上市的第一期辅导工作。在百果园、鲜丰水果激战正酣之际,2021年10月29日,重庆起家的洪九果品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主板挂牌上市。

  此前,洪九果品曾在2019年与东兴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拟A股IPO,但在2021年9月份,公司终止了A股上市辅导,转战港股。可以预见的是,在水果连锁超市品牌密集奔赴上市的背后,行业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百果园时隔两年将再次赴港IPO2

  时隔两年,百果园再度被传上市。

  3月14日,中国证监会官网显示,深圳百果园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境外首次公开发行股份(包括普通股、优先股等各类股票及股票派生的形式)审批》材料已经被接收。

  市场有进一步消息称,百果园预计于今年4月份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

  百果园不是第一次被传出将上市,2020年4月,百果园完成股份制改造,两个月后向中国证监会国际部递交材料,启动赴港上市流程。

  证监会相关资料显示,2020年9月,百果园境外上市申请就已经被核准,时效期为一年。

  而早在2019年,百果园就谈及过上市问题,现任百果园总裁徐艳林曾表示:“百果园在考虑上市,这是方向。”

  对于上市目的,徐艳林称,资本进入后,让产业能做的更好。

  事实上,头部水果零售商素有“南百果、北鲜丰、西洪九”之称,三家企业的上市步伐也是“你追我赶”,争抢水果连锁第一股。

  目前,鲜丰水果已完成A股上市的第一期辅导工作;重庆起家的洪九果品于去年9月向证监会递交境外上市申请,今年1月13日正式获批(“大路条”),拟主板挂牌上市。

  上市后能广开融资通道,对百果园的发展能起到增益作用。不过,屡次被曝出筹备上市的百果园,是否也有着“难言之隐”。

  新冠疫情发生后,生鲜行业迅速火爆,百果园亦是在此时再曝出实质性的上市进展,但一众互联网巨头在疫情后持续发力社区电商赛道,让竞争环境变得扑朔迷离。

  卖水果起家的百果园,还能靠水果“大盘”走多远?

   守住“水果”基本盘

  2001年,学农业蔬菜专业出身的余惠勇,在深圳开出第一家百果园门店,这是中国第一家水果特许连锁专卖店。

  二十余年来,百果园专攻水果品类,并逐步改造传统产业链。

  针对国内水果产区分散、产品非标化的现状,百果园根据水果肉质、糖度和外观等指标,将产品分为“招牌、A、B、C”、“大、中、小”共12个等级,相当于建立一套果品标准体系。

  同时,百果园将采购渠道分为五大类,头部第一类第二类渠道为百果园自主投资的生产基地,以及百果园合作的’包销果园,而尾部的第五类为传统的批发市场采购。

  2015年,《中国企业家》报道称,百果园前两类采购渠道占比达20%。

  不仅是对水果产品、采购渠道按标准进行分类,百果园还深入到水果原产地,强化建设产地直采链路,进一步降低水果供销的流通成本和损耗率。

  截至去年8月,百果园在全国布局超200个水果种植基地、17个生鲜配送中心,以及大量运输车队资源,这些基础设施也保证百果园能将产区水果,以更低损耗、更高时效送抵门店。

  例如水果的采后处理环节,水果被采摘后需要尽快遇冷处理以保持鲜度,因此百果园在“仓到仓”的干线运输中全程采用冷藏车,且车内配用温湿度仪,仓库能借此及时追踪每一辆车的温、湿度情况。

  供应链优势是百果园发展的地基,亦是其产品定位中高端的关键因素。

  余惠勇曾表示,百果园的最佳目标客群应该是有一定经济能力、对水果有一定辨识能力、对生活品质有追求的女性。

  可见,与一般的水果连锁品牌不同,百果园主打产品品质,即使是最常见的苹果、香蕉、梨,百果园都会按内部标准进行分级,且门店售卖的产品,在品质与价格上不输友商品牌。

  以北京地区为例,百果园上重量600克的A级进口香蕉,售价6.9元;而叮咚买菜上同规格的产品,售价7.9元。

  作为水果连锁品牌的百果园,产品能力自然不遑多让,但现实状况是,各大玩家都在分食百果园存量的水果生意。

  截止2021年8月,百果园在全国拥有超过5000家门店,但水果连锁店品牌依然高度分散、群雄割据,典型如鲜丰水果、洪九果品等。

  即使从2016年起,百果园就相继收购南京鲜时代、一米鲜等地方水果连锁及生鲜品牌,但一批头部“水果店”依然有实力,与百果园共同角逐“水果连锁第一股”的头把交椅。

  更关键的,在消费者没有强品牌认知的基础上,鲜丰水果、洪九果品等都将分流百果园既有的市场份额。

  而一众互联网玩家更是抢食了百果园的增量市场。

  2020年后,前置仓、社区团购等行业异常火热,互联网巨头在不断创新次日自提、即时配送到家的场景,而水果亦是上述场景模式中的主推产品之一。

  在新兴的社区电商领域,互联网巨头皆是携百亿级资本入场,短时间内将业务覆盖到全国,再通过产地直采、社会协作等模式,深入改造产业链。

  巨头来得迅猛且彻底,是百果园所无法比拟的。

  显然,不仅在水果连锁行业,百果园还面临着区域品牌分散的市场竞争业态,而决胜意志强烈的互联网玩家,更是以重塑产业链的思维,将战火烧到了生鲜水果领域。

  如此市场环境下,倘若百果园成功上市,估值又能有多少?

  面对外部竞争,百果园自然不会“坐以待毙”。早在十年前,百果园就开启多元化策略,进军线上化、开售蔬菜产品,但一路行至此,百果园的策略收效几何?

   “多元化”前途未卜

  2008年,在淘宝商城推出“双十一购物节”的前一年,百果园就正式推出网上电子商务销售平台。

  启动线上业务九年后,百果园的线上单月销售额超过1.2亿元。此后,百果园不断试水线上业务。

  2018年,百果园进军无人货架领域,一度在北京、上海投放超200台无人货柜;2019年,百果园上线独立生鲜平台“百果心享”,品类从水果拓展到大生鲜;2020年,百果园推出社区团购平台“熊猫大鲜”……

  在零售业态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百果园的线上业务多端并举,这也实属正常,但擅长建设水果供应链和线下门店运营的百果园,破局线上化的道路并不顺利。

  余惠勇曾认为,水果的特性决定了它只能面销,“直接To C的、直接从大仓到家模式,基本上也无法复制,因为它不是最佳模式,一定是往下滑的趋势。”

  同时,面对社区团购赛道的互联网巨头,百果园很难挡住“群狼围攻”。地歌网发现,在上海,百果园的“熊猫大鲜”平台上,重量400克的西红柿售价11.8元,相同产品在多多买菜上售价为2.39元。

  单一的产品价格对比或许难以说明问题,但另有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百果园的会员数超过8000万,而美团旗下社区团购业务,一个季度就能为平台带来近3000万的新增用户。

  差距不仅出现在价格与用户数据上,更出现在平台思维上。

  永辉超市创始人张轩松就曾表示,不能说弄个App就是新零售。对百果园而言,数字化不仅是多业态、多场景布局,更不是简单地上线多款应用,而是组织能力与管理思维的迭代,最终使整个组织架构更趋近于扁平管理模式。

  新零售是场长线战役,更会成为烧钱的“无底洞”,互联网巨头尚且在不断试错中摸索路径,百果园新零售转型又谈何容易?

  当然,作为传统的水果连锁品牌,百果园通过线上业务尽可能满足不同消费客群的需求,平台也是在不断挖掘增量市场。

  “找增量”策略是正确的,除线上化之外,百果园还在持续拓宽品类。

  2019年4月,余惠勇就宣布百果园将进军生鲜综合领域,对标亚马逊,从单一品类入手,逐步扩张到全品类商业帝国。

  2020年2月起,百果园率先在华南地区部分城市引入蔬菜品类,目前“熊猫大鲜”上也有蔬菜、海鲜等生鲜品类在售。

  在需求方面,吃饭是刚需,因此蔬菜与肉禽蛋的消费频次明显高于水果,而国内的蔬菜产业链与水果产业链其实面临着相似的问题,百果园还可以复用其在水果领域的供应链经验。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百果园要拓展的生鲜领域,亦是部分电商巨头的主要发力点,例如拼多多提出“百亿农研项目”,淘菜菜、京喜等发力建设产地直采链路。

  包含水果、蔬菜品类在内,中国农业产业链还面临着复杂的问题,在产品供销通道上更是如此。因而,体量、资本实力更为雄厚的电商巨头,在改造产业链上也更有底气、更有实力。

  但对百果园而言,“品类多元化、发力大生鲜”的故事并不好讲。

  在百果园的发展道路上,“上市”会是里程碑的事件,但上市之前,百果园内部业务缺乏多元长板、外部竞争形势激烈的严峻现实,恐难以缓解。

  最关键的,专注水果生鲜零售的百果园,未来想象力又何在?

  百果园时隔两年将再次赴港IPO3

  20岁的百果园,即将赴港上市。

  有报道称,百果园预计4月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

  事实上,这并不是百果园首次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兜兜转转一圈后,百果园似乎放弃了深交所上市计划,回到了最初的赴港上市道路上。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已完成股份制改革的鲜丰水果,于2021年2月传出了上市消息,其目标也是成为“中国水果零售第一股”。

  于是,“水果连锁第一股”的两强争夺战,正式打响。最终花落谁家,仍未可知。

   水果“夫妻店”:收获8000万会员,年销售额超百亿

  百果园始创于1997年,其缔造者是余惠勇。

  直到2001年12月,深圳百果园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方才开启公司化运营。余惠勇的妻子徐艳林选择夫唱妇随,两人现分别担任着董事长和总裁的职务,是名符其实的“夫妻店”。

  如今,这家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的水果连锁企业已经走过20多年的风风雨雨。百果园也发展壮大成为了一家集水果采购、种植支持、采后保鲜、物流仓储、标准分级、营销拓展、品牌运营、门店零售、信息科技、金融资本、科研教育于一体的大型连锁企业。此外,从2019年1月推出第一个自有品牌“红芭蕾草莓”开始,至2021年12月,百果园已总计推出了29个自有品牌。

  翻看百果园的发展历程,“连锁+电商+北上”无疑是关键的三步。

  首先是连锁:百果园是水果连锁经营业态的开创者,早在2001年就开出中国第一家水果特许连锁专卖店。在2002-2009年的八年里,百果园只开设了115家门店。而也正是在慢工出细活的探索中,余惠勇总结出了一套可快速复制的经营模式,为之后快速在全国扩张铺平了道路。

  其次是电商:早在2008年12月,百果园就推出了网上电子商务销售平台。2017年7月,百果园宣布线上单月销售额超过1.2亿元,并且实现规模化盈利。早早触网,也为日后其全渠道销售额破百亿奠定了基础。

  第三则是“北上”:2015年8月初,百果园开始进军北京市场,而这也为三个月后并购果多美埋下了伏笔。

  事实确也证明着余惠勇的这三步,成效显著:

  2015年,百果园已发展超过1000家连锁店,并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100多个水果种植基地;

  2017年,百果园在全国13大省区的43个城市开设超过2800家连锁门店,当年交易次数近2亿,销售额达84亿元;

  2020年,百果园服务人次已超2亿,全渠道销售额已超100亿。

  截至2021年8月,百果园在国内外布局了200多个水果种植基地,建立完善了全球采购系统。拥有覆盖全国90余座城市、超5000家连锁门店,收获了超8000万会员,其中,付费会员超110万。

  目前,百果园也已打造了体验店、高端店、普通店以及简约店四种门店形态。其中,体验店位于写字楼、机场等场景;高端店的选址则在核心商圈、CBD等;而普通店和简约店就是基于城市的划分,前者主要在一、二线城市,后者则以四、五线城市以及城中村为主。

  根据百果园方面透露,2021年新开的三、四线城市区域门店在总体新店数的占比约为30%,而2022年则计划提升至40%。

   “北上”后开启并购模式,先后将果多美等5家企业收入囊中

  2009年6月,果多美果品超市正式开门营业,门店大多选址在居民区和交通枢纽附近。值得一提的是,果多美在生鲜水果经营方面以严格控制损耗成本为盈利法则,其水果损耗被严格控制在1.5%-3%。

  开业近5年,2015年的果多美已成为北京市场规模最大的水果连锁店,门店覆盖北京近百个重点社区和商圈,妥妥的区域龙头。

  正如上面提到的那样,2015年的8月,“外来的和尚”百果园进入了北京。由于未建冷库,百果园店内80%的水果都靠上海和深圳运输,供应链成本极高。对于“北上”,彼时的余惠勇并无必胜的把握,他曾低调地表示:“百果园与北京本地水果连锁超市还谈不上竞争,只是共生共存,把市场做大。”

  此前雄踞南北的两大果业巨头,终于短兵相接,业界一致认为百果园与果多美会激烈“火拼”。

  然而,事态的发展终究是让业内人士大跌眼镜。2015年11月,“北上”仅仅3个月后,百果园就与果多美宣告并购重组。果多美在大店超市运营管理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与百果园的精品小店模式形成差异化和互补,这也是双方彼此看重并走向并购重组的重要原因。

  双方将会以注资、换股等方式进行战略重组,重组后的企业将采取双品牌的运营策略。并购重组后,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将兼任果多美公司董事长,果多美创始人才金涛将出任果多美董事兼百果园首席战略官,此外,全时便利店前总裁张云根出任果多美董事总经理。

  谈及并购重组目的,余惠勇表示:“主要目标是要打造中国水果企业的航空 母舰,进军国际市场”。对于融合后如何运作,张云根表示:“最重要的任务是打通和聚合两家公司的前端和后端,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在前端,首先要打通两个品牌所代表的消费群体,即一卡购物;在后端,对整个供应链进行整合,保证分级、仓储、物流处于最佳状态,以降低运营成本,让更多的人吃上更好的水果。

  此后,百果园在全国各地开启了并购模式:

  2016年4月,百果园并购南京鲜时代;2016年12月,百果园又与生鲜电商一米鲜宣布战略合并;2017年6月,百果园与重庆果业龙头企业超奇达成战略合作关系,超奇终端销售业务并入到百果园重庆区域事业部······

  截至2018年1月,百果园已并购重组了果多美、一米鲜、新时代等5家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左右,百果园同步开启了多元化探索道路,只是大多声名不显:

  2018年,百果园踏足当时火爆的无人货架市场领域,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社区内投放了200多台无人货柜“百果盒子”;2019年4月,百果园上线独立生鲜平台”百果心享”,并于同年下半年在广深地区试水”卖菜”,将销售品类从水果扩展到生鲜;2020年10月,百果园再次发力社区团购推出“熊猫大鲜”, 通过在水果品类积累的供应链运营经验复制到其他品类当中·······

   B轮融资15亿投后估值90亿,冲击国内“水果连锁第一股”

  在百果园20余年的发展道路上,自然也少不了投资方的鼎力相助。天眼查APP信息显示,成立至今,百果园已完成8轮融资,仅有两轮融资有详细报道。

  2015年9月,百果园获得天图资本3.5亿元领投,广发信德、前海母基金等跟投的4亿元资金,估值达50亿元。

  仅仅3年后,百果园宣布完成15亿元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中金智德、中植资本、中金汇融、基石资本、源码资本、越秀产业基金、深创投等。相关信息显示,该轮融资完成后,百果园估值已达90亿元。

  在官宣B轮融资时,余惠勇表示:“百果园拥有渠道、产品和品牌,将以开放赋能的姿态打造果业生态圈,B轮融资有助于百果园向平台型公司发展,2018年的新增门店目标数量是1200家,未来将全部以特许经营的方式进行扩张。”

  百果园的B轮投资方则表示,对比其他零售业态,社区水果生鲜呈现出消费频次高、用户优质稳定且客单价高的特征;像百果园2017年的交易次数已达近2亿次。

  从整个水果生鲜市场来看,水果零售行业平均每年产生的销售额为7000亿,百果园如今市场占有率仅为1%,依托其绝对的龙头地位,至少还有5-10倍的增长空间。同时,非常认同百果园的基业长青之道,愿意陪伴和助力这样的企业共同成长。

  事实上,早在2015年百果园获得首轮融资后,即有投资人预测百果园将于3至5年内完成上市。2019年10月,百果园总裁徐艳林就曾对外表示,“百果园在考虑上市,这是方向,目的是让资本进入后,让产业能做的更好”。

  2020年4月,百果园完成股份制改革,并于6月份向中国证监会国际部递交材料,启动赴港上市流程。仅仅5个月后,百果园又与民生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

  两年间兜兜转转回到原点,百果园若能早于鲜丰水果顺利登陆港交所,则依然有望将国内“水果连锁第一股”收入囊中。

股市投资大鳄「又有连锁巨头冲击IPO创始人曾20万炒股失败第一次创业血本无归」

百度创始人创业历程

  2000年1月,李彦宏创建了百度。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百度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独立搜索引擎和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的成功,也使中国成为美国、俄罗斯和韩国之外,全球仅有的4个拥有搜索引擎核心技术的国家之一。下面我就为大家解开百度创始人创业历程,希望能帮到你。

  百度创始人创业历程

  李彦宏(英文名Robin),1968年出生于山西阳泉,1987年考入北京大学,1991年赴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系就读,1996年开始专注探索搜索引擎产业并获得美国专利,1999年放弃数十万股期权回国创业,2000年1月1日,百度正式成立。

  1968年,李彦宏出生在山西阳泉一个普通的家庭。1987年,勤奋、刻苦的李彦宏以阳泉市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图书情报专业。“北大自由的学术氛围,为我形成独立思考能力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李彦宏说。不过,身处象牙塔,几多欢乐几多愁。“那时候,大学毕业进入机关单位,已经是非常好的选择了。在我看来,选择出国是一条自然而然的道路。”

  1991年,李彦宏再一次挤过了独木桥,收到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系的录取通知书,踏上了人生的第二次征程。“世间总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李彦宏骨子里有着勤奋、执着的精神,这使得他的专业技能得到飞速进步。一年后,他顺利进入日本松下实习。“这三个多月的实习,对我后来职业道路的选择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李彦宏说。

  1994年暑假前,李彦宏收到华尔街一家公司——道·琼斯子公司的聘书。在华尔街的三年半时间里,他先后担任了道·琼斯子公司高级顾问、《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实时金融信息系统设计人员。

  1997年,李彦宏离开了华尔街,前往硅谷著名搜索引擎公司Infoseek(搜信)公司。在硅谷,李彦宏亲见了Infoseek在股市上的无限风光以及后来的惨淡。

  1998年,李彦宏在自己撰写的《硅谷商战》中总结到:“技术本身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商战策略才是决胜千里的关键;要允许失败;让好主意有条件孵化;要容忍有创造性的混乱;要有福同享……”,这些典型的硅谷商战经验,后来被他得心应手地运用到了百度的创业中。

  1999年,李彦宏认定环境成熟,于是启程回国。李彦宏在北大资源宾馆租了两间房,连同1个财会人员5个技术人员,以及合作伙伴徐勇,8人一行,开始筹备创建百度公司。

  接着,李彦宏开始回美国找钱,他整天在旧金山的风险投资商中游说。最后顺利融到第一笔风险投资金120万美金,在百度成立的9个月之后,风险投资商德丰杰联合IDG又向百度投入了1000万美元。

  对于百度为何受风险资本青睐,李彦宏说:“投资者有一种信念,相信百度会越来越好。”事实上,在决定创业时,李彦宏在引擎技术方面已经排在世界前三位,而李彦宏的执着和专业又在业内有口皆碑,加之百度耕织的中国市场潜力巨大,三点因素结合,百度自然对投资者充满了无限诱惑。李彦宏说:“那个时候融资相对容易,但是绝大部分企业还是融不到资。我们选到的这些投资人应该说是非常优秀的,都能够看到长远目标。”

  如今,百度已走过近十年的时光,其间不乏惊心动魄风云变幻——激烈的董事会争辩,合作伙伴徐勇的退出,商场无情的竞争等重重挑战,都在不时的考验和冲击着李彦宏。但李彦宏一直保持淡定、从容,随着资本不断增加,技术的不断成熟,百度有了一日千里的快速发展。2002年百度搜索引擎技术真正成熟。2003年百度流量比上一年增加了7倍。2004年百度品牌得到网民的广泛认可。2005年百度成功上市。

  成功后的道路怎么走?李彦宏说到:“用技术改变生活,仍是我不变的信念。对于百度,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

  2004年,百度搜索流量首次在中国超越Google,而且此后在中国市场上将这个全球巨擘远远甩在了身后;2010年3月15日,百度再次实现超越:在有全球资本市场风向标之称的纳斯达克,百度股价首度超越Google,写下纳斯达克新的传奇。

  百度这家创立仅11年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在李彦宏的带领下,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而42岁的创始人李彦宏目前正在为百度的基业常青和走向世界规划蓝 图。可能很多人看过微软创始人比尔· 盖茨的成功故事,看过苹果CEO史蒂夫·乔布斯的神话传奇,却并不知道百度CEO李彦宏的故事。

  “李彦宏是当今中国年轻企业家的优秀代表,百度在高科技的领域里打出一片天地,很给中国的民族企业提气。”柳传志对李彦宏这样评价。复制李彦宏的成功方程式显然对多数人并不现实,但是人们仍然希望从他光彩熠熠的职业生涯和创业故事中得到启发。

  20岁,做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情

  20多岁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后去企业工作几乎是多数人的职业轨迹。李彦宏的20岁与很多人的20岁并无二致。唯一可能不同的是,李彦宏选择了自己喜欢和擅长的职业,并成为了这个领域中的专家。

  对于90年代留学美国的中国学生来说,大多都是抱着读一个博士学位的目的去的。读了博士学位之后,可以回国做研究,去大学里当教授。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个不 错的选择。但是就读于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系的李彦宏却选择一条与大多数人相反的路,那就是获得博士入学资格之后,却毅然放弃这一机会,选择直接 进入企业工作。

  李彦宏的第一份工作是去华尔街做实时金融信息检索,这份工作让李彦宏获得很高的收入,才26岁就可以租得起一套公寓,并买了属于自己的新汽车。如果换做其 他人,可能就会因此满足了,安安稳稳地在华尔街这个满地是美元的地方过着悠闲的生活。可是李彦宏却在不久之后选择了辞职,但他有着自己的打算。

  在华尔街,李彦宏有两个重大发现,其一,他看到了股票市场上IT企业的火爆,也看到了IT企业中互联网企业的巨大潜力;其二,他结合自己所学习的页面链检 索技术,发现自己有必要发明一种有效的互联网搜索技术,这就是后来李彦宏在美国申请的 “超链分析技术”专利。

  接着,在加拿大的一个互联网技术大会上,李彦宏向Mirosoft、infoseek等硅谷公司的高级技术人员讲解了自己的“超链分析技术”,让这些IT 巨头们看到了李彦宏的价值。最终李彦宏选择去了Infoseek公司,在Infoseek李彦宏受到重用,成为当时硅谷最年轻的产品经理,并获得 Infoseek公司的股票,在30岁那年成了百万富翁。

  从华尔街到硅谷,李彦宏都是职场中的优胜者,原因在于李彦宏始终都没有离开过自己所喜爱和擅长的搜索行业。他这种选择职业的方法让很多正准备参加工作的大 学生和正在工作的职场人都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为了爱好而工作是幸福的,为了工作而工作是机械的、枯燥的。只要你找到了自己的爱好,并知道你所擅长的事 情,就会精神百倍地投入工作,创造出别人无法创造的价值。

  当20多岁的大学毕业生和职场人们在为找工作而烦恼的时候,大家不妨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的爱好和擅长是什么?或许在你冷静地思考之后,你会更有信心地去面对工作,更有激情的投入工作,最后获得应有的回报和成就感。

  30岁,创业者要专注和坚持

  三十而立,对于80后来说,已经步入而立之年的前夜,弹指一挥间,时间飞快流逝,在而立之年的前一夜,很多人也正走在创业的路上,而立之年我们应该立什么呢?或许李彦宏的30而立可以给很多人带来启示。

  已经成为百万富翁的李彦宏,本应该继续留在硅谷,进入IT公司做一名高级工程师,然而,他在30而立之年再次选择了离开。在李彦宏正在硅谷 infoseek公司利用自己的互联网搜索技术成为百万富翁的时候,中国互联网也在蓬勃发展。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已经成立,搜狐张朝阳也在国内大红大 紫。但是中国互联网市场仍没有一家像样的搜索引擎公司,甚至很多人不知道搜索引擎为何物。

  李彦宏看到了国内互联网发展的机会,他要利用自己的“超链分析技术”在中国做中文互联网搜索。李彦宏毅然放弃了美国的安逸生活,开始了创业之路,这一年李彦宏刚好31岁。

  1999年,李彦宏怀揣着120万美元风险投资和一个中文搜索梦想回到了中国。1999—2003年的互联网正在演绎着互联网泡沫来临前的狂欢,门户网站、网络游戏、SP公司等各种互联网形式在中国百花齐放,众多互联网公司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快速捞钱。

  曾有人给李彦宏投资让百度做无线增值业务,李彦宏拒绝了。有员工建议李彦宏做网络游戏,李彦宏也拒绝了。他总是冷静地说:“搜索要做的事情还很多,我们应该专注于互联网搜索领域,我看好它未来的增长。”当时李彦宏的决定被很多人认为是“傻子”,不懂得尽快捞钱。

  然而几年过后,当中国互联网用户猛然增加到3亿,百度成功超越了谷歌成为中文搜索第一品牌的时候。曾经在无线增值业务上叱咤风云,日进斗金的“大佬”却无声无息了。李彦宏对互联网搜索的专注如一和坚持,让百度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2005年8月5日,百度成功登陆纳斯达克股票交易市场,上市目标发行价27美元,当日便直线冲破150美元,最后落定于122.56美元收盘,成为美国证券历史上IPO首日表现最佳的十大股票之一,百度的数百名员工也随之成为“百万富翁”,时年李彦宏37岁。

  在30而立之年,李彦宏毅然选择回国创业,并将自己的所有精力都专注如一地投在了自己所爱好和擅长的互联网搜索行业,也因此将百度公司从7个人发展到 7000人。虽然而立之年的李彦宏获得成功有很多“天时地利人和”的成分,很多80后创业者们也可能会抱怨现在 “时过境迁”。

  但是有一点是非常值得创业者们学习的,那就是时间已经容不得我们再继续为自己的创业选择而徘徊不定,应该在现有的创业经验积累下,专注如一,激情百倍地将手头的事情做到极致。或许我们无法获得李彦宏这样巨大的成功和回报,但是也是值得自己骄傲和满足的。

  李彦宏的管理经验

  李彦宏在公司提出了“五级领导力”管理模式——将管理层划分为仅有的五个层级,使得公司在不断壮大的过程中仍然保持扁平化的高效管理模式,并创造性的运用柔性和刚性相结合的公司管理艺术,对于从最低的团队领导到最高管理层,每一层级均有明确的能力素质评价指标。包括业务推动能力、专注专业精神、任务分解能力、沟通和跨部门协作能力、人才培养能力等五个维度。

  李彦宏表示,第五级领导必须能够做到以下四点:首先,洞察行业趋势,“要能看到一到两年后的市场变化,并不断问自己同样的问题,一旦答案相同,说明你已经落后了”;第二,果断把握市场机会,“一旦得出了推论就要立刻着手解决,而且要比其他所有人都做得好”;第三,极强的沟通技巧,“善于影响、发展、推动、改变、激励他人,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第四,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通过一系列综合思考的决策技巧,应变式地找出或开发新的解决方案。

  李彦宏的创业七招

  1.向前看两年;

  2.少许诺,多兑现;

  3.在不需要钱的时候借钱;

  4.分散客户;

  5.不要过早地追求盈利;

  6.专注自己的领域;

  7.保持激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股市投资大鳄「又有连锁巨头冲击IPO创始人曾20万炒股失败第一次创业血本无归」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