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现龙头股「中国股市如何捕捉龙头股龙头股的三个切入点没事多看看」

前言:我们的大脑会通过外界的输入,来“预测”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然后,再通过对外界做出干预,获取反馈,来修正和调整这个预测。

有一些人,当遇到问题和困难时,能很快地看到事物本质并很好地处理解决。他们的聪明并不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特质,它是可习得的,也是可以通过成长来不断强化的。今天的文章,我们将分享一套有效的成长和思维方式,帮助你全方位地巩固自己的思考能力,构建一个让自己能够得到不断提升的“成长系统”。

生活中,我们总是能够看到这样的人:他们看待事物总是更深入,常常能想到我们想不到的东西,对许多话题都能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遇到新的问题总是能灵活地适应和处理。

这种能力是怎么来的呢?是天生的吗,还是能够通过后天的方式训练得到?其实,他们之所以更聪明,很多时候只是因为他们掌握了系统而有效的思维方式,从而使得自己能够不断成长,把生活中的一切经历,内化、吸收成自己的养料。

成长,就是心智世界对现实世界的拟合。

当我们上大学的时候,你会觉得似乎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从没体验过这样的生活方式。当我们从大学毕业,开始寻找第一份工作的时候,你会发现,以往学到的知识,跟现实生活似乎有了一些脱节,你需要重新去适应社会。

这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可以说,成长,就是不断用新的认知,打破旧的认知,重建自己的思考方式。

如果我们把世界看作一个自然演化着的、庞大复杂的系统,把我们的“心智世界”和“现实世界”区分开,那么可以说,一个人成长、变强的过程,其实就是“心智世界”对“现实世界”的拟合。

什么是心智世界?

从我们刚出生的时候起,我们的大脑就在执行一项艰巨的任务:为这个世界建模。

我们的大脑会通过外界的输入,来“预测”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这就是心智世界。然后,再通过对外界做出干预,获取反馈,来修正和调整这个预测,让心智世界更加接近现实世界的真实样貌。

那么,这个心智世界包括什么呢?我们把它分为三部分:概念、规则,框架。

概念,可以被理解为我们对外部世界一切事物的命名。比如:每一只鸟都是不一样的,但都叫作“鸟”;每一本书都是不一样的,但它们都叫作“书”。概念是我们用来认识世界的基础,有了概念,我们才能对外部世界进行思考。

但仅仅有概念是不够的。在现实世界中,不同事物会通过各种各样的关系联系起来,进行互动,这种联系的方式,就叫作规则。比如,我们之所以去上班,是因为我们(和公司)共同接受一套规则:我们完成公司分配的任务,公司给我们发薪水。

最后是框架。它指的是我们的心智世界,由“已知”的部分,向“未知”的部分进行探索时,所遵循的一套思考方式。举个例子:孩子读故事、看电影时,总喜欢问: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这就是一种框架。在孩子的思维里,世界上的人总可以简单地划分为好人和坏人。所以,当一个新的人出现时,他要么是好人、要么就是坏人——这就是一种利用框架对未知的探索。

你的心智世界不断吸收外界的信息,不断拓展自己的边界,试图去拟合外在的现实世界,从中提炼出新的概念、规则和框架,来优化和更新旧的模式——这就是一个成长的循环。

为什么说心智世界是成长的本质呢?因为,一切外部信息的流入,都必须经过心智世界的解读;同样,一切我们对外的行为,也都必须经由心智世界向外传播。所以,如果心智世界跟现实世界不一致,就会使我们陷入困境。

举个例子:许多刚带团队的新手管理者,很难转变自己的角色,遇到问题仍然习惯自己上手,就是因为他们还保持着“执行者”的规则:我要把事情做好。于是,难以忍受转型初期的磨合、授权和“失去控制”的感觉。但实际上,管理并不在于做好手头上一时的事务——事务是永远都做不完的。管理的要义,是你能够培养起一支有力的队伍,来应对新的问题。这就要求你能够调整自己的思考框架,从旧的模式过渡到新的模式。

所以,我们说一个人成长了,这意味着他能够意识到:外部世界已经发生了变化。旧的心智世界、思维模式,也许已经不再适用了。需要通过调整参数,来使心智世界与新的外部世界更好地拟合。这种新的拟合,并不是摧毁重建,而是在旧的模式上进行优化,使心智世界能够适配更多样、更广泛的模式。

什么是思维模型?你可能会在不少文章和课程里面看到“思维模型”一词,它们可能会用非常复杂的语言去描述它。但实际上,用大白话来说,它其实就是每个人认知世界、思考问题的基本模式和习惯。

举个例子。接收信息时,不盲信,而是先停下,后退一步,去审视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尽可能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这其实就是一种思考的习惯,也就是一种最简单的思维模型。

再比如说,当你跟别人沟通的时候,你站在他的立场上,考虑对方的利益、观点、喜好,再有针对性地去说服他,这也是一种思维模型,它可以有效地帮你提高说服和沟通的效果。

模型,简单来说,就是从一系列元素里面,找出背后的共性,把它们总结、归纳起来,浓缩成一个简单的、可复用和迁移的结构。再把这个结构适配和应用到不同的场景里面,提高我们行动的效率。

所以,为什么思维模型能够帮你洞悉事物本质?就是因为有效的思维模型,都是对这个世界运行规律的一些总结。它本身就蕴含着关于“事物本质”的信息。它未必能帮助你解决问题,但透过思维模型,你能够更好地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也许,能够帮你打破一些以往一直存在着的盲区和障碍。

这里分享四个常用的思维模型。希望能给你一些启发,帮你培养起更有效、更良好的思维习惯。

1. 个体- 整体模型

什么是个体-整体模型呢?它基于两条假设。(1)一切事物在底层上都是互相联系的。(2)整体能提供比个体本身更多的信息。

第一条很好理解,第二条是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你要买一张沙发,除了考虑它的材质、舒适度、耐用性、价格之外,还要考虑什么?它与家里的风格是否搭配。如果你把一张复古的沙发,放进一个现代简约风格的房子里,那显然会非常奇怪。这就是“整体性”。沙发这个个体,放进整体的语境中,就被赋予了新的信息。

我们永远不能孤立地去考虑问题和事物,而应该不断地追问自己,它的背景和场景是什么?它为什么会出现?它的出现带来了什么、导致了什么?也就是把我们研究的对象本身,通过深入挖掘,将它与我们已知的系统、体系,联系起来,从整体去看待问题。

事实上,无论你做何种工作,未来的发展趋势,一定是更加往整体化靠拢。从分工、细化的时代,走向多面、立体的时代。你必须把自己的工作与团队、项目、业务连接起来,从整体的维度去思考,重新审视过往的经验,重新优化、组合,发现新的创新点。这样,才能找到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2. 输入- 输出模型

输入-输出模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系统思维模型。什么是系统?简单来说,系统就是“元素”和“结构”的组合。把一定的元素,通过不同的结构组合起来,使它们具备整体性,这就构成了一个系统。它最关键的一点为系统包含一个“转换”的过程。

什么意思呢?简而言之:系统的存在,一定是因为它达成了一种转换:将某些不够好的、无序的状态,转变成更优的、有序的状态。前者,就叫作输入;后者,就叫作输出。一个系统、一个结构是否高效,是否有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否更好地将前者,转换为后者。

3. 供给- 需求模型

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学里面最基础的概念。它们可以说是商业社会运行的基础,时刻练习用供给-需求模型的视角去看待事物,可以大大敏锐你的商业嗅觉。

举个简单的例子。有朋友问:我想做自由职业,可以做点什么呢?如何才能靠自由职业活下来呢?我们建议要想清楚这三个问题。(1)我有什么?(2)谁需要这些东西?(3)我如何能把我已有的东西,转变为别人需要的东西?

想明白了,基本上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哪怕解决不了,你也有了思考的方向。进一步,我们可以给供给- 需求模型,再加上一个环节“约束”,使之成为“供给-需求-约束”模型。什么是约束呢?它问的是:你的行为会受到什么条件约束?你需要遵从哪些限制、假设和框架?这可以更进一步细化我们的思考。

像这样,在生活中,有许多场景,都可以多问自己:它们是如何连接起来的?它们之间的需求、供给和约束,分别是什么?这可以不断提高你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

4. 动力- 阻力模型

很多问题的本质,其实都是动力与阻力的博弈。动力超过阻力,改变就会发生,行为就会成立,反之,就会停滞——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为什么很多人总是难以“坚持”某个习惯,总是不知不觉就放弃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这些习惯只是来自外部,而不是发自内心地想去做,从而缺乏最根本的“动力”。所以,不要去强迫自己坚持某个习惯,而是要去发现,我不这样做会有什么危害?我这样做了会有什么好处?我可以采取什么简单的步骤,一步步逼近目标?让自己的大脑接受这个理由,慢慢地、一步步地,向设定的目标靠拢。

比如学习,要想坚持学习,最好的方法是应用。只有从应用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它们才会反过来成为你坚持学习的动力。而不是靠“学习有用”“学习是好的”这些别人灌输的理念,去强迫自己每天读1 小时、2 小时的书。

不仅仅是个人习惯,很多更宏大的问题,本质上都是动力- 阻力的博弈。从这个角度思考,你才能真正发现病根所在。不妨试着用动力- 阻力模型,思考一下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现象。你会更容易发现其中的症结。

敢于介入

炒作龙头股,一定要敢于介入。

一只龙头股从诞生到被确认,其股价一般均已上升30%以上。不要因为该股已有一定的升幅就不敢介入。

只要被认作龙头股,其价位一般至少也含有70%以上的升幅,而且市场主力树立一个龙头股是相当不容易的,必然会竭力呵护,以便推动大盘指数,鼓动人气跟风。主力也会介入与龙头股相关的公司以便获得更大的收益。因此龙头股表面上看升幅已大,但其仍有较大的获利空间,一旦确认了龙头股,就应勇敢介入,而且龙头股往往抗跌性较强,因此,当龙头股升幅达70%左右时,可适当地注意一下相关公司股价的表现及市场状况,如仍有机会,可继续持有,否则先出局观察,再作定夺。

分散资金

炒作龙头股时,资金不必全仓杀入。虽然一轮行情产生后,龙头股表现远远较一般股票出色,但不一定是最出色的。因为一旦行情被龙头股激起,部分市场主力就会找到与此类似的股票介入,趁机狂炒,企图混水摸鱼,有时会出现部分个股乱涨一气的情况。而且龙头股树立之后,部分与之相关的公司会被市场投资者挖掘,也会随后跟上,从而形成板块效应,往往这些个股也有不错机会。因此,可适当分配部分资金参与这些个股的炒作,以取得较佳的收益。所以,留点后备资金是必然的,也是必需的。

捕捉龙头股注意事项

弱市中的机会极难把握,涨停后一般进入整理的居多,若没有明显的把握宁可放弃;

龙头股涨停第2日并非全都涨停,甚至可能留下较长的上影线,这并不一定意味着行情已经结束;

强势市场与弱市或平衡市中龙头股的表现差别较大。弱市或平衡市中,强势股的行情比较短暂,不可有过高预期;

强势股若在3个涨停板后出现长上影线或反复振荡,说明已到行情尾声,这时要掌握好高抛的机会,并严格执行止损(盈)纪律。

龙头股的第一个切入点:高位追涨。

所谓高位追涨,本人的定义是:从龙头股的第二根长阳开始(一般我们大家也都是在第一根涨停后才会注意到该股),每天10点之后,股价在均价线之上,放量拉升过7%且继续领涨时,大胆买入前半仓,一旦股价冲击涨停,果断买入后半仓,如果股价大幅冲高回落,则做好亏5个点以上的心理准备。

之所以选在7%的位置,一是这是个非常接近涨停板的价位,对敢于领涨的龙头股而言,此时攻击涨停的概率非常大;二是在前一天是大阳线的情况下,次日涨幅在7%以下,都属于前一天的上涨惯性,只有股价涨幅突破了7%以上,才算彻底脱离了前一天的束缚,已经脱胎换骨。

高位追涨的案例不胜枚举,以2015年9月18日的暴风科技为例,该股前期2连扳,9月17日复盘时,已经足以让我们看到该股,其已经具备龙头股的基础和可能性。9月18日,该股早盘低位震仓,10点之后股价在均价之上开始放量拉升,在股价过7%时可以大胆买入前半仓,涨停时买后半仓,后市等着收盘价下3日均线卖出就可以了。

龙头股和强势股的第二个切入点:低位追涨。

所谓低位追涨,是指连拉涨停甚至三连板之后的龙头股和强势股,每天上午10点之后,股价大致在-2%到-3%的低位区间开始放量打破之前的多空平衡状态,大单拉升两波以上时(一波拉升其实也可以),可以大胆买入前半仓,成本价浮盈3个点后买入后半仓。低位追涨买点,一般多出现在当日大幅低开洗盘或者股价整理一天(只要收盘涨幅在5个点以下,就视为整理)后的次日。

对于普通的个股而言,低位追涨的意义不大,但对于龙头股和强势股而言,低位追涨的风险,要远远小于打板和高位追涨。更重要的是,既然股价在相对低位不但不跌,反而有大单持续拉升,那么这样的拉升就很有可能是主力当天大幅拉升的前奏和开始,甚至涨停的希望都很大。当然,我们也无法完全排除假升的可能。

以2016年3月23日,创维数字。该股连拉涨停后,足以让我们注意到该股,第三个涨停板我们有机会按高位追涨买进去。3月22日,该股三连板后大幅冲高回落,以上影线的中阴线微涨0.82%,属于第一天休整。3月23日,该股早盘下探后,到10点10分,我们就足以看到该股已经有两波放量拉升,11点前后第二次出现了放量拉升,当时的涨幅都在3%以内,属于典型的低位追涨买点,虽然买入之后并未直接大涨,但日后来看这次算是当天大幅拉升的前奏,而且我们也有足够的机会买入后半仓,次日开盘出局的话也会有5个点以上的获利空间。如果卖技高超,能够经得起次日早盘的大幅下探震仓,则有机会获利10个点以上。

龙头股和强势股的第三个切入点:中午低吸。

所谓中午低吸,是指连拉涨停和三连板以上的龙头股及强势股,当日中午收盘时,股价大致在-2%到-3%的区间处于窄幅横盘整理的多空平衡状态,或者处于均价线之上缓慢爬升的态势时,可以大胆买入前半仓,成本价浮盈3个点以后买入后半仓。

中午低吸的基本原理在于,对于单边上攻的龙头股和强势股而言,普通人之所以不敢买入,无非是担心股价跳水杀跌,但如果经过整整两个小时的交易时间后,股价不但没有跌下去,反而处于一种多空平衡的窄幅整理状态,甚至是缓慢爬升的多头占优态势,那表明该股该跌不跌,理应看涨,而且此时股价处于当天的相对低位,安全性相对较高。本人注意到,龙头股的低位追涨和中午低吸买点,多次出现重合的现象,它们都较多同步出现在龙头股大幅低开洗盘或者股价休整一天后的次日。

先举一个极端的案例,2016年2月2日,深圳国企改革、概念股龙头深深宝A。该股三连板后大幅低开,到中午收盘时股价已经稳定在了均价之上,而且小幅上涨1个多点,既然股价跌不下去,就可以先行买入前半仓,成本价浮盈3个点后买入后半仓,日后来看不但股价当日涨停,日后的获利空间更是极其丰厚。2016年3月7日,赤峰黄金中午收盘也出了低吸买点,当天收盘涨停,次日早盘再次大幅冲高。

卖赢持亏

投资者持有两种股票,一只账面赢利,另一只亏损,该投资者会卖出哪只股票?通常大部分投资者会选择持亏卖盈。这是投资者总是挣小钱赔大钱的原因。这种行为的心理原因是,投资者在面临既得利益时总是很保守。

怎样才能防止过早卖出一只好股票呢?首先是在股票上涨过程中不断加码,而不是反向操作,不断向下加码;其次,要设置止盈点,控制好决策成本。

多个心理账户

“心理账户”是指在进行决策的时候,每个人并不是权衡了全局而进行考虑的,而是在心里无意识地把一项决策分成几个部分来看,也就是说,分成了几个“心理账户”,对于每个“心理账户”人们会有不同的决策。

投资者通常会将投资组合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风险低的安全投资,另一部分是风险较高但可能使自己更富有的投资。但在决策时,投资者往往每次只考虑一个“心理账户”,把目前要决策的问题和其他的决策分离看待。

不管大盘如何变动,不管个别股票的涨跌,最好要从资产总量上来管理自己的资金,进而管理自己的盈亏。

过度自信与事后聪明

投资者自认掌握了一定信息和一定专业知识,因而面对投资决策的时候,便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力。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在市场中会频繁交易,换手率很高,但并不能获得更高的收益。

所谓事后聪明是指人们往往倾向于利用事件发生之后的结果去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及过程。人们往往会忽视事后理解的天然优势,而进一步贬低事前决策的复杂性与难度。

锚定心理

当达到6000点时,不少机构和专家会看到8000点甚至10000点;当股市在2300点时,很多机构和专家又会预测到1800点、1500点或更低。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矛盾,往往是由于“锚定效应”的心理误区。人在做预测的时候,内心往往充满了对不确定性的恐惧和不安,而通过设想一个具体的数字可以明显降低这种不安,并且坚定自己的信念。

了解锚定效应,就要提醒自己下次做决定时要摆脱该效应造成的判断偏差。除此以外,必须有勇气怀疑自己的第一判断,接受新的信息去修正原有的判断。

从众心理

人们的投资行为往往会受到他人的影响,当大多数投资者都因陷入贪婪和疯狂而拼命追涨时,很少有投资者能冷静而理智地抵制购买的诱惑;而当大多数投资者都陷入恐惧之中时,也很少有投资者能抵制抛售的冲动。

明智的投资决策往往是“预料之外、情理之中”,大家都看中的热点板块的投资价值通常已经提前透支了,而聪明的投资者一般会不断观察与跟踪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当它的股价下跌到合理区间内时(被大多数投资者忽视),就会果断吃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如何发现龙头股「中国股市如何捕捉龙头股龙头股的三个切入点没事多看看」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