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开年,连跌4天,号称景气三兄弟的新能源、半导体和军工都跌得惨不忍睹。平均跌幅都在8%左右!这没什么可说的,成长风格会被价值接力,它们跌本来也在常理之中,未来估计还有一大波跌幅等着呢!不过他们肯定还有一些反弹,但改变不了长期趋势。
抛开这三兄弟不说,其实有很多朋友现在在不断加仓消费行业,也就是白酒、食品和医药。
我观察到大多数人是这样想的:
1.这是长期出牛股的地方,也是增长最为确定的赛道;2.去年白酒、食品和医药最大跌幅都达到了20%以上3.估值在均值附近,比较合理;4.经济衰退,但主要的消费是不会减少,难道饿了能不吃东西,生病了能不治病?
正是基于此,不少网友在去年的下跌行情中,不断买入白酒和医药。新年开年,白酒跌了4.79%,医药跌了4.54%,似乎一点不抗跌。
而另一边,大家对金融三傻,也就是银行、保险和地产则是非常嫌弃。但开年他们却反而大涨了近4%。
实际上,今年这个宏观经济下,银行、保险和基建(不是地产)的确定性比白酒医药高出很多。这可不是马后炮,我很早就写了文章对他们进行了分析,还给出了相关的策略供大家参考。
接下来,我们就看看,为什么银行、保险和基建的确定性比白酒医药高。
一、投资拉动直接作用于金融和基建,间接作用于消费品
已经有很多机构预测2022年的GDP增速在5.5%以下,甚至还有说5%以下的。国家也感受到这种压力,所以去年底就超预期开启了经济刺激的计划。以全面降准为始点!
换句话说,要保证明年的经济不那么难看,得靠政策了。
刺激政策无非就是两个方面:货币和财政。
在货币政策上,央行通常是先宽货币,也就是把钱发到商业银行,然后宽信用,商业银行把钱发到实体经济中。
2021年,十年期国债利率已经降下来了。这个表明市场上的钱比较多,是宽货币的表现。
此时商业银行有了钱,但还没有把钱贷出去。没有贷出去,银行就赚不到钱。
而今年宽信用周期已经开启。比如,社融增速从去年12月开始触底反弹,这就是钱从银行开始流出去的表现。实际上宽信用的开启,从广义上讲,不仅钱从银行里流出去,还包括整个金融系统。
既然放出去的钱多了,金融系统就肯定能受益,人家就是靠放钱出去赚钱的。
有人说,如果贷款利率低了,那也不一定赚钱呀。但问题是,贷出去的量多,以量补价,薄利多销了。
贷出去的钱去哪里了呢?
1.基建
这个是财政政策的着力点。各地方政府已经开始加大力度发债。发债融到的钱就肯定会搞基建。
2.房地产
房地产的至暗时期已过,虽然还是坚持房住不炒,但房地产方面的融资也会适当放松,有利于社融增加。
3.实体企业
把钱发给企业支持他们发展。至于能不能真的做起来,也有不一定。具有不确定性。
4.股市
虽然名义上是不允许流入股市的,但实际上很多企业拿到低息贷款后就是去炒股理财了。这就要看监管的力度了。
把逻辑理顺后,我们就能看到,宽信用最确定能直接利好的就是金融和基建,而且今年已经被数据验证了。只是股市还没有那么快反映,毕竟市场底在政策底之下。
而地产属于衰退行业,所以确定性不强。
社融增加对消费则不同,是属于间接性刺激。
比如,过往十多年,我们是以刺激房地产为主,大家买了房就要装修,买家电,家居和各类消费品。
而大家要消费,就得依赖于收入增加。收入增加依赖于企业盈利增加。如果放出去的钱能让企业盈利,那么收入就会增加,否则也无法刺激消费。比如美国29年大萧条和日本失去的20年中,刺激政策的效果都很不好。
所以消费股是否受益还要看政策是否能刺激消费增长。即便能,也是需要一段时间来反应,毕竟中间有一个过程。
这就是银行、保险和基建比白酒医药确定性更强的第一个原因。
二、2022年,消费充满未知
从下图就能看到,社零增速在不断下滑。2019年下滑到8%左右。
由于2020年上半年低基数的影响,2021年上半年的社零总额增速还比较高,但看单月的同比数据是不断下滑的。11月只有3.9%了,目前看来还没有明显止跌的迹象。
12月由于疫情,很可能比11月还低。
我们看到在10月份,社零增速有一点反弹,这个国庆放假和食品企业涨价有关。但11月又跌回去了,说明涨价在短期还不会很好地给企业带来利润。有可能价格涨了,但销量下降了。
要看消费行业好不好,就得看消费需求旺不旺盛,社零总额增速就是最直观的数据。
基于2021年的高基数,2022年社融增速会不会下降呢?这还真说不准,所以不确定性就很强。
有人可能会说,上市企业的影响力更大,他们会抢占更多的市场。虽然社零总额下降,但他们的利润却可能增长。
请看下图,这是限额以上食品饮料企业的社零总额增速。我们能看到,在2017年初,就出现了拐点。所以即便是上市公司也不容乐观。
有人可能会说,必须消费品不应该受到影响啊。
举个例子,调味料算必选消费了吧。当大家都有消费力时,下馆子就多。
你说是餐饮店做菜用的调味料多还是自己在家做菜用得多?
所以,社零总额增速没有转好的迹象,消费行业的股价就会受到抑制。
那么2022年,消费股(包括白酒和医药)的不确定性就很高。
三、安全边际的强弱不同
很多网友都说白酒,医药的估值合理,咱们就对比一下。
上图可以看到,白酒的PE是44倍,中位数是25倍,很明显处于高估区域;
而医药的PE是33倍,很多基金平台都很亮眼的显示出:低估。
然后引诱基民购买。
医药真的低估吗?
PE=股价/每股盈利。
很多基民认为,去年股价不是跌了吗,所以估值合理。但是他们忽视了去年的利润增速是虚假的。2020年上半年由于疫情,营收和利润的基数都很低,这就造成2021年PE的分母被夸大,显得PE变小了。
再看看医药各板块三季度累计营收和利润增速,看上去很亮眼。但仔细看看三季度单季度的营收和利润增速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甚至连好几个子行业都出现了利润负增长。
从下图能看到,医药基金从8月的半年报出来后就开始杀估值。因为大家已经从半年报中看到利润增速不及预期,并且也预测到了三季度和四季度肯定更差。
基于去年的高基数,2022年,医药行业的增速还能有多高呢?这要打很大一个问号。毕竟2021年的集采和内卷已经大幅削减了医药行业的利润,整个行业的蛋糕都变小了,而且未来会变小多少,还是未知数。所以不确定性非常大。
另外,既然已经不及预期了,那么上市公司就有动力把年报做得更难看,以便把利润留到第二年来提升股价。所以年报还很可能是个大雷,这要三个多月后才知道。
总之,白酒的估值太高,医药的估值被严重错误低估,所以没有太强的安全边际。
反观银行、保险和基建,估值都在地板上了。几乎都是历史最低位。
但消费股里也有超跌反弹的机会。比如家电的估值就很低了,给点阳光就会灿烂。但白酒和医药得给很多阳光才会灿烂。
四、总结
我认为今年银行、保险和基建的确定性比白酒和医药高,原因是:
1.2022年的经济要靠投资拉动(出口会熄火),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刺激,直接有利于金融和基建,间接有利于消费,能否在短时间拉动消费是充满未知的。
2.社零增速不断降低,短期内能否好转充满不确定性。
3.白酒医药的估值均不低,没有安全边际;银行保险和基建的估值几乎都达到了历史最低位,没有下跌空间。
最后要说明的是,这里说的是确定性,也就是胜算。并非100%说白酒医药不会涨。但明明有更确定的投资机会,干嘛非盯着上涨和下跌概率各一半的行业呢?
投资是要不断进行资产间对比的,比的是概率和赔率。
等社零数据有所好转,白酒医药估值到合理范围后,再看要不要投资,可能更稳妥一点。
喜欢我文章的朋友欢迎关注我的同名公众号:睿知睿见!
上面的内容更丰富,一起看财经,学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