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贬值股市受挫台湾经济发展陷入困境蔡英文还能撑多久

现在距离11月底的台湾地方县市长“九合一”选举日益临近,民进党当局再次祭奠出了自己最熟悉的“抗中保台”的“战术”来向台湾民众催票,可是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却不再吃那一套了,即便是有美国在后面推波助澜,反而起到了副作用。

不仅导致台军招兵困难,甚至现在台湾的外资企业,为了担忧台湾成为“第二个乌克兰”,早早地撤资跑路,导致新台币汇率下跌,股市下挫,台湾经济发展深受打击,如果台湾经济短期内无法恢复的话,势必将会成为摆在民进党当局的一大问题。

货币贬值股市受挫台湾经济发展陷入困境蔡英文还能撑多久

而对于年底的“九合一选举”,摆在民进党当局面前的还有两大难题。

第一个难题是,由于蔡英文不顾党内外反对,坚持提名在应对卫生公共危机方面,率受质疑的原台湾地区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指挥官陈时中,作为民进党当局的台北市长候选人。

早在蔡英文作出这一决定之前,岛内外有关分析人士就断言,蔡英文这一选择无疑是将民进党当局推向崩溃的边缘,因为陈在应对卫生公共危机爆发时,曾经的做法和说法,引起过台湾民众的不少质疑的反对。

现在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借此机会,纷纷质疑民进党当局的一系列政策,所以不会在年底的县市长选举中,选择民进党当局推选出的候选人。

所以,台湾民意基金会负责人游盈隆认为,年底在台湾22个县市长席位中,民进党不会超过4席。

货币贬值股市受挫台湾经济发展陷入困境蔡英文还能撑多久

除了来自民进党当局内部的问题之外,美国“帮倒忙”也是另一大重要的因素。

近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连续发表对台海地区稳定不利的言论,而美国想把台湾变成自己在亚太地区的“武器库”的想法也越来越明显,一系列的做法,向外界表达了美国要比之前更深层次的插手两岸事务的想法。

除了这些之外,台湾的经济也出现了相当大的问题。

根据台湾《今周刊》日前的一篇报道称:美元在台湾的走强,是由于外资在台北股市和汇市炒作,今年新台币汇率降低原因,主要是由于两岸关系急速恶化的结果。

货币贬值股市受挫台湾经济发展陷入困境蔡英文还能撑多久

回顾大陆近几年的对台政策,有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论述没有改变,挑起两岸关系恶化的原因,其实在于美国和民进党当局,除了美国高级官员不断释放“中国大陆加速统一”的讯号给台湾民众,造成恐慌之外,作为美国政府背后的支持者之一,美国军火商也在利用不断恶化的两岸关系来为自己创造财富,而冤大头,只有民进党当局。

根据岛内消息人士透露,“台湾当局”有可能在2024年施行新的服役规定,原本民进党十分期待从年轻人手里获得大量的选票,但是由于这一消息的出现,导致了台湾年轻人和他们的父母,产生了对民进党当局的极度不信任的心理,这样的不信任,也会导致在年底进行的县市长选举中,民进党当局有可能获得大的失败。

货币贬值股市受挫台湾经济发展陷入困境蔡英文还能撑多久

而现在由于两岸关系的不断恶化,美国频频放出要将台积电搬走,甚至传出了“两岸一旦开战,就要派专机将台积电的工程师带走,然后将台积电炸掉”的极端言论,再这样的不利消息下,掀起了一股抛售台积电股票的风潮。

由于台积电是台湾股市最重要的一只股票,如此大规模的抛售行为,也让台湾股市遭到了重创,从而导致了其他股票也受此影响,引发了台湾股市的大幅下跌。

现在更让台湾劳动者焦虑的是,民进党当局怕大规模外资继续流失、股市继续下跌、台积电被搬走,导致台湾民心不稳,影响自己的“执政基础”,所以不断砸钱,企图扭转局势。

货币贬值股市受挫台湾经济发展陷入困境蔡英文还能撑多久

但是,根据相关消息透露,台湾劳动基金在今年1-8月份,已经缩水3200亿元新台币(约合720亿元人民币)平均到每个台湾劳动者身上也有1.7万元新台币(约合3825.58元人民币)。

如果美国继续发表对台海局势的不利言论,内外资继续出逃,经济继续受挫,蔡英文又将如何应对,再加之俄乌战事逐渐陷入僵持,美国又急于开辟新的“战场”,也许台湾民众得越来越不好过了。

货币贬值股市受挫台湾经济发展陷入困境蔡英文还能撑多久

台湾现阶段的经济怎么样,有哪些支柱产业?

台湾现阶段的经济可能还不如广东一个省。我2010年去的台湾,当时已经不如大陆繁荣!比较冷清。现在可能更是倒退了!曾经是当年亚洲四小龙的台湾已经落后。以蔡英文现在的大陆政策,建议大陆用经济制裁台湾的策略!制裁台独!将蔡英文逼下台,将蔡英文的台独之路堵死!

台湾现在经济不错,保持三十前一样(工资没有涨),台湾现在支柱产业蛮多1:民进党就是台湾最大的经济支柱产业,2:民进党爱可以发电(节能,环保产业)3:国库搬私库(创造民进党党产及个人增收)4:民进党可以创造更多的议题(新闻,电影题材)

奴婢的命,二奶的地位,小姐的心,这就是台湾。

论产品的 科技 含量,永远是小日本的跟屁虫,日本发展了新产业,于是就卖次一等的技术给台湾。台湾你就老老实实的好好做,熬一个出头之日也行呀。但是,他们不!

现在的台湾除了台南的农业就剩下 娱乐 和用爱发电了吧。美帝的毛,倒是学的很像,又是劳什子民主自由三权分立,又是劳什子低端产业输出。但是,美帝的精髓一分没有学到,倒是搞了一大堆花样:又是台独,又是神马党产清算……

美帝能够低端产业输出是:人家掌控了世界资源,材料,掌控了国际交易货币,掌控了金融,掌控了高 科技 ,并且有一只强大的反应迅速的军队,他把世界各地变成了他们的加工场而已,大利润都被他们一扫而光。而台湾除了学到了“低端产业输出”以外,其他一条也没有啊。

工农业才是国家(地区)的基石,把产业输出以后,内部一定空心化 ,就算在外面赚回来了钞票,但是失去了制造能力就很难找回来了:技工,工程师,设备……各种产能。

所以,现在台湾的支柱产业就是在台湾以外开公司赚回来的钞票,还可以嘚瑟几下。就跟以前我国著名的“劳务大省”差不多一个性质。

要是没有这些商人在外地赚几个钱弄回去的话,呵呵,用爱都发不出电来了,别说劳什子台独了,奴婢都没得做了。

2015年我去台湾走了一圈,觉得台湾经济受美国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比较大。例如经济相对活跃的高雄,临街一些铺面也歇业。

但是,台湾经济也有亮点,主要是半导体产业基础比较好。台积电可以说是台湾经济一大支柱,就连华为最耀眼的麒麟970芯片,也不得不委托台积电代工。然而,除了台积电之外,台湾的各业都比较暗淡。早前国民党执政时期,大陆释放善意,放开台湾自由行和台南水果等农产品输入大陆,现在受益最多的台湾南部起家的民进党执政,反而让大陆民众赴台 旅游 减少,大陆进口台南农产品的积极性下降。

目前,台湾的国际空间进一步萎缩,国内经济需求严重不足,资本外流,很多资源需要进口,经济总量已经比不上中国深圳一个市,经济增速、民众的创新创业精神更是不能和深圳相提并论。接下来,台湾经济只会比中国广东省深圳市差很多。台湾经济难以乐观。

听说台湾快被“掏空”了,很多企把工厂建在大陆,现在又陆续迁往越南、印度甚至美国,去寻求更低成本或更高端技术。

附图一张,供你参考。

台湾省联系多年实际经济增速都在3%以下,2015-2017年GDP增速分别是0.8%、1.4%和2.8%,和大陆的7%只有的增速相比,低了不少。在2007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前,台湾的年均增速都在5%以上。

要是和曾经的“黄金时代 ”(20实际60-90年代)的年均8%以上的增速相比,台湾现在的经济发展可谓不温不火。“蔡政府”上台以来,两岸经贸关系变差,对于依赖出口的台湾加进来说,打击很大。前段时间,由于大陆削减台湾香蕉的进口,“台独分子”还发明了水煮香蕉皮的吃法呢。

在1994年的台湾黄金年代,其GDP远远超过大陆第一经济大省广东。该年,台湾GDP22098亿元,大陆地区48638亿元,台湾占大陆的比重为45.4%。那是的广东GDP仅有4619亿元,约为台湾的21%。

不到30年的时间,一切天翻地覆。大陆GDP由于1994年的48638亿元飙升到827122亿元,增长了16倍。台湾则由22098亿元增长到38702亿元,仅仅增长了75%。台湾占大陆比重则有1994年的45.4%骤降到2017年的4.7%。

虽然台湾的黄金年代已经过去,但作为曾经的亚洲四小龙,经济实力还是不可小觑。2017年台湾GDP折合美元约为5732亿美元,在全球经济体中排名第22位。排名高于瑞典、挪威等西方工业强国。

提到台湾的产业,就不得不提它的电子 科技 产业。像台积电、联发科、华硕、宏碁、鸿海精密等台湾电子 科技 企业在国际上有较大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尤其是台积电,作为国际知名的芯片代工企业而闻名。其生产工艺和技术领先全球,因此每年能够按到大量苹果、高通、联发科、海思麒麟等芯片企业的订单。

台湾经济起步较早,也得到美国、日本的帮助,美、日对台湾没有太多的技术限制,市场限制,对大陆则不同。台商在世界各地也很活跃,可谓是基础较好。

支柱产业首先是半导体产业,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不过需要美国的技术支持,包括使用美国的设备;台积电名号称“护岛神山”,还有“联发科”等等,是个芯片生产大户。台湾电子业水平也不低,电脑配件,如主板等,还有屏幕面板,手机摄像头等,很多电子零部件产自台湾;台湾工具机也有一定竞争力。台湾的农业技术也很先进,农、渔产品产量高。另外,服务业也很发达, 旅游 业也不错。

目前,除了半导体产业之外,其它产业与大陆相比,优势不大,很多是旗鼓相当;由于双方产业有一定的互补性,所以台湾产业对大陆市场的依赖性很高。

实际上,目前的台湾几乎完全是在“吃老本”,经济已经长期低迷, 社会 没有生机;与蓬勃发展的大陆相比,除了个别产业外,已经没什么优势了。

北部接近大陆二线城市,新竹台北都市圈还是可以的。但城镇和大陆差不太多。南部是农业区,供应全台农产渔货 旅游 。总体来说,布局比较合理。整体水平越来越落后大陆。

支柱产业,只剩下台积电。其他的都是些不知名的中小企业。 旅游 业和夜市依靠大陆,所以越来越落寞。台湾日子不会好过。

台湾省现阶段的发展情况

现阶段我们先来看看2020年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以人民币计价,2020年台湾名义地区生产总值为45855亿元,同比增长8.6%。按平均汇率计算,台湾省名义GDP折合6648.00亿美元,同比增长8.61%,人均名义GDP折合28180美元。2019年世界经济体GDP排名中,第20位的经济体GDP总量为7030亿美元,而前20的经济体大部分国家或者地区都受到新冠疫情影响较严重,所以台湾极有可能首次挺进世界经济体GDP20强。

我们从台湾省的GDP、人均GDP、月工资中位数、最低工资几个指标进行简单分析:

1、经济总产出:2020年,台湾的GDP总量达到4.58万亿元人民币,在全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中,排名第七,超过湖北、福建,但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湖北、福建经济发展不是很好,相信2021年福建、湖北将重新超越台湾。

2、经济增速:2020年台湾的实际增速为2.98%,表现相对不错,主要由于疫情控制相对较好。

3、人均经济产出:2020年台湾人均名义GDP折合28180美元,排名世界经济体前40位,已经进入初等发达阶段,仅次于港、澳、深三市。

4、人均工资:月工资中位数方面,台湾全时受雇者的含红利奖金月工资中位数为41000台币(9548人民币),纯工资中位数为36000台币(8384人民币),有30.1%的台湾雇员,月工资低于3万台币(6987人民币),79%的台湾雇员月薪中位数低于50000台币(11700人民币)。

5、最低工资:最低工资方面,台湾2020年法定最低月薪为23100台币(5319元人民币)。

应该来说,如果从2020年的经济状况来看,台湾省的发展情况还算是不错的,但主要得利于台湾省新冠疫情控制得相对较好,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台湾省的支柱产业主要有哪一些就可以知晓未来的发展趋势。

台湾省有哪些支柱产业呢?

台湾经济于1960年代开始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体系,后台湾省当局逐步减少对投资和对外贸易的干预,一些大型“国有银行”和“国营企业”陆续被私有化。国际贸易是台湾的经济命脉,中国大陆是台湾最大贸易伙伴、进出口贸易第一地区,其次为美国和日本。

不同于邻近的韩国和日本,台湾经济以中小型企业而非大型企业集团为主。台湾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地位举足轻重,全球大多数电脑电子零组件都在台湾生产。高新技术产业已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农业占GDP的比重从1952年的35%降至2%,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合计比例过半。

我们先来看看台湾省市值较前的公司的名单: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台湾的支柱产业主要是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半导体、IT、通讯、电子精密制造等领域,这些领域可以说是全球领先。这也难怪台湾省经常口出狂言。因此,我们对于台湾的了解不能仅仅只停留在表面上,而是要更为深入的了解。

虽然现在台湾的发展已经被大陆远远甩在后面,大陆也有越来越多的省份赶超台湾,但在高端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半导体、IT、通讯、电子精密制造这些领域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

相信随着我们不断地加大对半导体、高端制造业、通讯行业的投入,特别是我们大陆的企业近几年的超高速发展,台湾省的很多产业和领域将毫无优势。只有投入到大陆的整个经济体系中,台湾经济才能焕发更大的光彩,不然将会再次黯淡无光。

以上是我对台湾经济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台湾的地理位置是位于我国的东南沿海,也是我国的第一大岛屿,包含钓鱼岛、澎湖列岛等在内的多个附属岛屿,是我国在海上交通枢纽的重要位置。早在上个世纪,台湾在世界上被称为亚洲四小龙,早在多年之前,台湾就达到了发达经济体的水平。人均GDP在当时也是很可观的,当然了那里的房价也很高,所以经济发展水平是相对内地来说比较高的。近几年,由于岛内政治因素的影响,经济下滑比较严重,整体的经济水平相当于大陆的四川省。 台湾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半导体、IT、通讯、电子精密制造等领域全球领先。再加上它的海外贸易非常发达,也造就了台湾经济在上个世纪末,出现的经济腾飞的繁荣景象。

货币贬值股市受挫台湾经济发展陷入困境蔡英文还能撑多久

东南亚经济危机始末如何?

http://bbs.icxo.com/dispbbs.asp?boardID=1799&ID=90491
97东南亚金融危机
东南亚金融危机始于泰国货币危机,而泰国货币危机早在1996年已经开始酝酿。当年,泰国经常贸易项目赤字高达国内生产总值的8.2%,为了弥补大量的经常项目赤字和满足国内过度投资的需要,外国短期资本大量流入房地产、股票市场,泡沫经济膨胀,银行呆账增加,泰国经济已显示出危机的征兆。1997年以来,由于房地产市场不景气、未偿还债务急剧上升,泰国金融机构出现资金周转困难,并且发生了银行挤兑的事件。5月中旬,以美国大投机家乔治·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为首的国际投资者对泰铢发动猛烈冲击,更加剧了泰国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7月2日,泰国货币危机终于全面爆发,并由此揭开了时至今日尚未平息的亚洲金融危机的序幕。
(一) 7月2日,泰国货币危机全面爆发并迅速波及整个东南亚金融市场
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自1984年以来一直实施的固定汇率制度安排,改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天泰铢即贬值20%,这标志着泰国货币危机全面爆发。由于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周边国家也面临着与泰国相似的一些问题,再加上所谓的“接触传染”效应以及国际投机者的不断狙击,泰铢的暴跌在东南亚各国形成了“多米诺骨牌效应”,货币风潮迅速波及到整个东南亚市场。
7月11日,菲律宾首先步泰国后尘,宣布货币自由浮动。菲律宾比索当天贬值11.5%,利率一夜之间猛升到25%;印尼则宣布印尼盾汇率的波幅由8%扩大到12%;一向稳健的新加坡元也于7月18日跌至30个月以来的最低点1.4683新元兑换1美元;8月14日,印尼宣布汇率自由浮动,当天印尼盾再次贬值5%;8月16日,马来西亚林吉特暴跌了6%,跌至24年来的最低点。东南亚外汇市场的震荡,使投资者信心受挫,外资大量撤离,东南亚股市也因此低迷,泰国货币危机由此逐步发展成为更为广泛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港元联系汇率制也接受了严峻的挑战,香港特区政府采取果断对策,成功地捍卫了港币联系汇率制度,但是,由于利率飙升,香港股市为此受到较大冲击。
为了帮助东南亚国家早日摆脱危机,国际社会伸出了援助之手。7月份在上海召开了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中央银行行长会议,8月份又在东京举行了由IMF主持的有关对泰国提供经济援助的会议。为了协助泰国走出困境,IMF等国际组织和包括中国及中国香港在内的亚太一些国家和地区共同承诺向泰国提供172亿美元的经济援助。面对泰国银行高达1万亿泰铢的呆账以及900亿美元的外债,国际社会的172亿美元贷款援助显然不能从根本上挽救泰国的经济、金融危机,但至少增强了泰国人民以及国际社会战胜金融危机的信心。
(二)10月17日,台湾货币当局主动贬值,香港股市暴跌,并引发全球股市大幅下滑,东南亚金融市场再度动荡.
10月17日,台湾货币当局在经济状况良好,经济项目盈余,外汇储备充足,有能力维护新台币稳定的情况下,突然主动放弃了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当日,新台币兑美元的汇价即跌至29.5,为10年来的最低水平。新台币主动贬值,从经济上讲是竞争性贬值,从政治上讲是别有用心的政治预谋,它不仅进一步动摇了投资者对东南亚的信心,加剧了东南亚金融市场的混乱,并且在心理上进一步孤立了香港,使得投机者再次将目光转向香港。为了维持港元联系汇率制,维护香港及整个东南亚地区的稳定,香港政府和金融管理局一方面动用外汇储备在外汇市场进行积极干预,另一方面只得提高银行间市场短期利率。10月23日,同业隔夜拆借利率一度由7%上升至300%,港元兑美元汇价也一度升至联系汇率制实施14年来最高水平(7.6150)。而香港股市在汇价和银行短期利率高企的影响下,受投机沽售力量冲击大幅滑落。
从10月20日起,香港股市连续4个交易日大幅下滑,恒生指数前后共计跌去3000点。10月23日,港股曾两度跌破1万点关口,恒生指数跌幅高达10.4%,亚太股市、欧美股市受其牵累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到10月26日,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股市跌幅已达到30%以上。由于东南亚与日本、美国和欧盟有紧密的经贸合作关系,东南亚金融动荡对日美欧的对外贸易、投资、经济形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香港股市的深幅下跌再次挫伤了全球投者的信心,加上市场对美联储加息的担忧,27日,全球股市同时发生大幅下跌,各主要股票指数日跌幅少则2%,高的竟达15%,其中纽约道·琼斯指数暴泻了554.26点,创下历史上最大的日跌点数。受此影响,28日,香港恒生指数再次下探,自1996年来首次跌破1万点,最低见到8775.88点,跌幅达13.7%。至此,与8月份最高点相比,香港股市跌幅几乎过半。
全球股市在经历了这次激烈调整之后,由于人们对世界经济形势仍然看好,许多股市在大跌之后都有回升现象,亚洲市场也一度呈现出向好的趋势。可是,韩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却再次将东南亚卷入了第三轮金融风波之中。
(三)11月20日,韩国金融再起风波,金融风潮袭卷韩国、日本
自1997年初起,韩国许多大财团先后陷入了破产倒闭的绝境,经济受到极大的冲击,加上东南亚金融动荡的影响,韩国经济负增长跌至多年来的最低点。进入11月,韩国金融形势继续急剧恶化,股市持续低迷,韩圆汇价创新低。11月17日,由于政府金融改革法案未获通过,韩圆兑美元的比价突破1000:1大关,股票综合指数跌至500点以下。
11月20日,韩国中央银行决定将韩圆汇率浮动范围由2.25%扩大到10%,至此韩国开始成为亚洲金融风波的新热点。
进入12月份以后,在人们认为东南亚金融危机最危险的时刻已经过去,金融风暴渐趋平息之际,韩国金融危机愈演愈烈。截至12月11日,韩国已有14家商业银行和商人银行被政府宣布停业。12月15日,韩国宣布韩圆自由浮动。12月22日,美国信用等级评定机构标准普尔公司将韩国外汇债务的信用等级下降了4个等级。12月23日,韩国政府公布,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标准,截至9月底止,韩国外债总额已达1197亿美元,其中约800亿美元为1年内到期的短期货款,而外汇储备不足又超出预想,致使当天韩圆汇率又暴跌16.4%,较之7月1日,韩圆已经贬值了54.8%;当日韩国股票市场综合股票价格指数也下滑了7.5%,下浮幅度之大创下历史之最。
东南亚及韩国金融风潮对于日本经济及金融无疑是雪上加霜。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济便陷入了停滞状态,股市低迷,房地产市场大幅萎缩,银行呆账、坏账剧增。1997年以来,证券公司违规交易事件迭出,日本四大证券公司相继爆出行贿黑社会的丑闻。进入11月,又连续发生了日本第10大银行——北海道拓殖银行和日本第四大证券公司山一证券公司倒闭事件。大型金融机构的连续倒闭严重影响了人们对日本经济的信心,日元与美元汇率由此跌破128日元大关。由于日本经济基础良好,外汇储备充裕,不会像泰国、韩国那样全面爆发严重的经济金融危机,但是,日本金融体系存在的种种问题却因此再次引起了世人的注意。
(四)进入1998年,亚洲汇市和股市连连走低,全球金融市场依旧跌宕不已,亚洲金融危机仍在持续
新年伊始,由于市场信心危机,亚洲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行情继续双双下跌:1月5日,泰国汇率首次跌破50铢兑1美元大关,创历史最低记录,也是泰国自1997年7月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以来,泰铢汇率跌幅最大的一天;韩圆则由1997年最后一个交易日1695兑1美元的水平再次探低到1780韩圆兑1美元;印尼盾与美元的汇价也下跌11.6%。1月6日,菲律宾比索兑美元汇率首次一度跌破45比索兑1美元大关,日跌幅达6%。1月7日,日元对美元的比价跌至134.8日元,创下近6年来的最低点,日经指数也跌破15000点大关,1月9日,纽约道·琼斯指数急挫222.2点,跌幅达2.85%,欧洲主要股市纷纷告跌。1月12日亚洲股市再次出现较大跌幅,其中新加坡和香港跌幅最大,分别下跌了104.51点和773.58点,跌幅为8.88%和8.70%,泰国股市、汇市也再创历史新低。
(五)危机的严重后果
(1) 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剧烈动荡,以1998年3月底与1997年7月初的汇率比较。各国股市都缩水三分之一以上。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跌幅在10%~70%以上,受打击最大的是泰铢、韩圆、印尼盾和新元,分别贬值39%、36%、72%和61%。
(2) 危机导致大批企业、金融机构破产和倒闭。例如,泰国和印尼分别关闭了56家和17家金融机构,韩国排名居前的20家企业集团中已有4家破产,日本则有包括山一证券在内的多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出现大量亏损和破产倒闭,信用等级普遍下降。泰国发生危机一年后,破产停业公司、企业超过万家,失业人数达270万,印尼失业人数达2000万。
(3) 资本大量外逃,据估计,印尼、马来西亚、韩国、泰国和菲律宾私人资本净流入由1996年的938亿美元转为1998年的净流出246亿美元,仅私人资本一项的资金逆转就超过1000亿美元。
(4) 受东南亚危机影响,1998年日元剧烈动荡,6月和8月日元兑美元两度跌至146.64日元,为近年来的最低点,造成西方外汇市场的动荡。
(5)东南亚金融危机演变成经济衰退并向世界各地区蔓延。在金融危机冲击下,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四国经济增长速度从危机前几年的8%左右下降到1997年的3.9%,1998年上述四国和香港、韩国甚至日本经济都呈负增长。东亚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引发了俄罗斯的金融危机并波及其他国家。巴西资金大量外逃,哥伦比亚货币大幅贬值,进而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剧烈震荡,西欧美国股市大幅波动,经济增长速度放慢。
97东南亚金融危机原因分析
东南亚金融危机与1994年底至1995年春的墨西哥金融危机的表象特征十分相似。一是进口增长过快,出口上升缓慢,经常项目逆差扩大;二是汇率贬值,资金外流,外汇储备锐减;三是金融机构经营困难,大批企业破产倒闭;四是利率上升,物价上涨、工人失业、经济下滑。但是,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远非墨西哥金融危机所可比拟。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前后两次震荡全球的金融危机居然都在发展中国家脱贫致富的部分“龙”“虎”国发生,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多年来,国内外学者都在探索这两场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从表面看,这些国家发生金融风波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国际资本大规模进入,国际投机资本肆意破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伴随着科技和信息革命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进入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上。其突出表现:
一是国际资本流动规模越来越大。跨国资本从1990年的4400亿美元增至1999年15700亿美元。1996年西方主要国家的跨国股票和债券累计额占有GDP的比重超过了100%,美国就高达10万亿美元。
二是国际资本流动速度加快。最典型的是跨国外汇交易急剧增加。1986——1995年,扣除重复计算,国际外汇交易的日交易额从1880亿美元猛增至12000亿美元,它占世界全部外汇储备的比重从37%增加到84%。
三是金融市场波动更为剧烈。集中表现于利率波动和汇率变动大。1993——1996年,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变动幅度高达3%。1991——1999年3月,日元汇率变动幅度高达70%,美元、马克、加拿大元的汇率变动幅度也达20%~30%。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发展中国家在加速融入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表现之一是90年代以来,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私人资本猛增,而且主要集中于经济增长快、开放程度高的东亚和拉美国家。1991——1996年,发展中国家每年引进的外资净额从1000亿美元增至3000亿美元,其中私人资本从440亿美元增至2400亿美元,东亚从190亿美元增至1100亿美元,占流入发展中国家总数的40%。墨西哥和泰国在危机爆发之前,外资流入的规模都是很大的。
墨西哥1994年底外债余额854亿美元,占GDP的50%多,另有国际直接投资近200亿美元;泰国1996年9月外债余额771亿美元,占GDP的45%,另有国际直接投资200亿美元。外资大规模流入东亚和拉美发展中国家,不仅给这些国家解决了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而且带来了技术和市场,促成了这些国家经济的高速度增长。但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国际化程度不同。发达国家金融一体化程度高,主要发达国家之间的实际利率差逐步缩小。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程度较低,与发达国家的利率差较大,为赚取利差和汇差,国际短期资本频繁地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流出和流入。这就给利用利率差和汇率差赚取收益的国际金融投机商以机会。事实上,在国际资本流动中,也不乏专门的国际金融炒家。据海外舆论报道,1997年5月泰国汇率开始贬值后,美国金融投机商索罗斯就在泰国外汇市场投放了60亿美元,进行外汇炒作,把泰铢逼上绝路。1992年欧洲汇率体系不稳时,此人利用英镑汇率的变动在外汇市场上买进卖出,赚取了10亿美元,并迫使英镑退出欧洲汇率体系。但我们在讨论这方面的原因时有两个问题需要弄清楚。
第一个问题是,发展中国家放松对外资流动的控制,大量引进外资是否对头?
第二个问题是国际金融投机商利用的机会来自哪里?
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的今天,国际资本流动已经成为驱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有效配置的杠杆。在当代,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引进外资作为加快本国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东亚和拉美国家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跻身新兴工业化国家前列,在相当程度上是得益于这些国家能适应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以积极态度对待外资,并有效利用了国际资本带来的好处。
第二个问题的答案也很清楚,国际金融投机商利用的机会不是他们自己创造的,而是他们发现的。显然,如果一个国家的利率和汇率比较稳定,他们就没有投机的机会。换句话说,是他们看准了一国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才利用金融市场的动荡机会来发财的。例如,墨西哥发生金融危机之前,最先感觉到危机威胁从而转移资本的是本国居民。当时,墨国居民得知出口增长下降,国际收支逆差增大,外汇储备减少,本国货币将贬值,从而大量购入美元,加速外汇储备减少,引起汇率波动,然后,外资才开始抽逃。可见,发生金融危机是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系统出了问题,内因起决定性作用,国际金融投机商只起了一种外部推动作用。
(二) 金融自由化、国际化改革过快。
应当肯定,80年代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东亚和拉美地区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在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放松银行业务限制,取消外汇管制,开放证券市场,鼓励本国金融机构对外扩张,等等,加快了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的步伐。担是,把其中一些国家发生金融危机的原因归结为对外开放金融市场是不准确的。当然,如果这些国家继续实行金融抑制政策,金融市场不开放,国际资本不能自由流出或流入,投机商也无计可施,危机自然不会发生。但国际资本不是随意流动的,其流动的目的是赚取更大的收益和分散风险,决定国际资本投资者手中的钱流向的基本要素取决于受资国的金融开放程度和经济前景。如果一个国家实行金融开放后,经济高速度增长,资本收益率也高,外资流入增加是自然现象。但是,外资大量进出和金融投机商得手不能归罪于经济金融的开放,而应从受资国的内部因素寻找原因。墨西哥、泰国等实行金融市场自由化、国际化,是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但并不构成这些国家发生金融危机的必然,而它们的经济政策、经济体制和结构与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特别是与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要求的下述种种脱节之处,才是金融危机生成的原因。
经济政策不适应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在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幅度增大的条件下,墨西哥和东南亚国家仍对汇率和利率变化实行限制,对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反映滞后。
例如,墨西哥90年代初实行比索对美元的固定汇率,而90年代前四年累计下来的通货膨胀达53%,外贸逆差870亿美元,在汇率没有反映这种情况的条件下,比索贬值是必然的。但是当时的墨西哥政府面对比索高估迟迟不采取适时贬值的措施,以致出口受阻,外贸逆差逐年扩大,给金融危机埋下了祸根。同时,当时的墨西哥政府为了治理通胀,提高国内储蓄率,吸收外资以支持进口商品的外汇需求,实行了高利率政策。1990-1992年墨西哥实际利率高达20%-25%,1993年略有下降,但仍达14%左右,大大高于国际市场利率,而国内企业贷款的实际利率比这还高。这种高利率政策既使墨西哥企业无法承受利息成本而无力归还银行贷款,造成银行坏账问题严重,又使墨西哥对外支付高额利息,造成国际收支恶化,货币贬值压力加大。
又如泰国,长期实行泰铢与美元联系汇率制,14年来,一直保持在25铢左右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当美元贬值时,它对西方主要货币的汇率也随之贬值,增强了出口竞争力。当美元升值时,泰铢随之升值,出口竞争力下降。1996年以后,美元对日元持续升值,泰铢随之升值,出中竞争力下降。1996年以后,美元对日元持续升值,泰铢对日元也不断升值,成为进口增长过快和出口增长率降低,以及国际收支恶化的重要原因。
经济体制不适应对外开放。一国经济开放之后,外资流入增加,本应加强金融体制建设。但是,东南亚国家和墨西哥对金融市场开放的准备不充分,国内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市场的基础设施不足,监管措施和机构不完备,盲目向外资开放。例如,在本国银行体系风险过大的情况下,泰国主动向外商提供低息美元贷款,为房地产投资热火上浇油。国际资本自由流动必然导致本币和外币的频繁交易,采用中央银行控制汇率的方法与巨额外汇交易相矛盾,当资本外流增大时,对外汇的需求增加,本币贬值受到压力。为了捍卫联系汇率,泰国在一个月内就动用了4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仍杯水车薪无济于事,给国际金融投机商炒作外汇以可乘之机。1994年12月20日,墨西哥中央银行曾经一天之内抛售几十亿美元,企图把比索兑美元的比价稳定在政府设置的指标范围内,结果仍抑制不住比索跌势,外汇储备锐减到无法保持经济正常运转的60亿美元,次日不得不宣布中央银行不再干预外汇市场。这些事实说明,政府行为与市场对抗,难以成功。只有适应市场规律,实行浮动汇率才是出路。
1、金融体系不适应金融市场的发展,长期资本市场发展滞后。经济过热导致“泡沫经济”,形成脱离实体经济的虚假繁荣,只是金融动荡的表层原因。长期资本市场建设滞后造成金融市场结构不合理才是深层次原因。具体包括:一是资本结构不合理,投资者较少用中长期债券筹资,而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而且往往是短期资金,不适应长期投资项目的需要。二是信贷投向结构不合理。银行倾向于提供非生产性用途的贷款。例如,泰国的银行贷款有1/4是消费性贷款,1/4是房地产贷款,这类贷款难以产生收益,银行坏帐增加。据世界银行断定,1996年泰国放款机构的不良贷款占其贷款规模的10%,达155亿美元,1997年银行的坏账相当于泰国GDP的9%。三是外资结构不合理。由于中长期资本市场不发达,外资多以短期资本形式流入。1994年进入墨西哥的700多亿美元外资中,3/4属于短期证券资本,美国互助基金一类的短期投资比重很大,其中进入股市的有330多亿美元。1995年流入泰国的6466亿泰铢外资中,直接投资仅上中5.5%,商业银行贷款占51.1%,且大部分是短期贷款,投机性和流动性最大的非居民泰铢存款和证券投资占30.7%。由于金融市场结构不合理,当宏观经济不稳定时,外资抽逃,引发股价下跌,金融机构瘫痪,本币贬值,是不足为怪的。
2、产业结构调整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一是东南亚国家和墨西哥的产业结构调整片面迎合外资投向,不但彼此之间及其与后起的工业化国家的产业结构趋同,而且过分集中技术含量不高的一般加工工业。二是这些国家的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能力较低,国内科技水平不高,对进口技术和设备的依赖过大。三是劳动成本上升过快,不利于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出口,国际竞争能力被削弱,出口增长速度下降,造成国际收支巨额逆差,导致宏观经济不稳定。例如,墨西哥和泰国的出口产业面对来自后起的工业化国家低成本同类产品的竞争,未能升级换代,以致竞争力减弱,出口增长缓慢,国际收支逆差扩大,两国在危机爆发之前,外贸逆差占GDP的比例分别接近和超过了8%,大大高于国际公认的安全线5%,成为金融危机爆发的直接推动因素。
3、贻误时机,调整不及时。当出现金融动荡之后,政府出于种种原因,对经济政策,经济体制和结构不及时调整,以致贻误时机,激化矛盾。墨西哥和泰国的情况都是这样。1968—1988年墨西哥先后有4届总统因经济危机而下台。1994年西方经济复苏,利率随之上扬,加上当时墨西哥政局不稳,一些外国投资者便开始抽走资金,货币危机苗头已经出现。此时,本应果断采取调整措施,但当时的萨利纳斯总统为了赢得年底的总统选举连任,不但不及时调整货币政策,改革汇制,反而动用了上百亿美元的国际储备弥补亏空,极力制造繁荣假象。结果等到当年12月1日新总统塞迪略就职时,国库剩下的国际储备已经不多,12月19日晚遂决定通过比索一次性贬值15%,来促进出口,减少进口,阻止资金外流,稳定外汇市场,结果引起始料不及的比索汇价暴跌,最终酿成了严重的金融危机。1997年2月,泰国金融形势开始恶化,政府未采取拯救措施。5月,泰铢贬值到14年的最低点,政府仍坚持对汇率的控制。对应该倒闭的金融机构,政府仍实行注资的做法,白白花费了大量资金。7月,被迫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之后,泰铢继续贬值,外汇储备持续下降,但政府仍背着多年经济高速度增长和“虎”国的美誉包袱,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计划犹豫不决,以致矛盾越积越多,一发难以收拾。此外,墨西哥、泰国等政局不稳,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矛盾加深,也是金融危机爆发的一个促成因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货币贬值股市受挫台湾经济发展陷入困境蔡英文还能撑多久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