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利空冲击,令国际油价在刚过去的11月遭遇寒流,WTI原油近月合约重挫20.8%直接进入熊市,而布伦特原油期货单月16.4%的跌幅也刷新了去年3月以来的最差表现。
按照日程安排,产油国组织OPEC 将于今天召开月度部长级会议,敲定明年1月份的产量水平。在稍早前媒体吹风会上,该组织推迟了部分会议的时间,并称将认真考虑目前的疫情因素。
原油经纪商PVM Oil Associates高级市场分析师瓦尔加(Tamas Varga)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场正面临两个巨大的未知数,一个是看似无休无止与病毒的战斗,另一个则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博弈。 施瓦茨认为,考虑到脆弱的供需前景,OPEC 宣布暂停释放产能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甚至不排除冻产超过1个月。
抛储、疫情轮番冲击
在上月召开的全体会议上,OPEC 连续第三次顶住了来自美国的压力,继续按照40万桶/日的规模释放产能。时隔四年重返80美元的油价令产油国尝到了限产带来的好处。然而,风险已在酝酿中。
经过数周准备,11月23日白宫方面宣布了有关抛售原油储备的决定,美国能源部将释放5000万桶原油,同时协同印度、日本、韩国和英国等国家一起释放战略储备。居高不下的油价正在持续推高各国民众生活成本,长期处于低通胀泥潭的欧元区CPI正在逼近5%,多个新兴市场国家为应对通胀压力进入加息周期。
对于美国而言,汽油价格上涨可能对即将进入2022年中期选举的民主党产生政治影响。美国汽油价格在全国范围内飙升至七年高点,在内华达州、华盛顿州和俄勒冈州则达到了每加仑4美元。不断走低的民众支持率让明年民主党的中期选举形势严峻。
第一财经记者统计发现,自11月初拜登明确释放抛储信号以来,国际油价区间跌幅逾10%。当外界几乎消化相关影响时,奥密克戎毒株的出现将原油推向了熊市的泥潭。随着包括美国、欧洲、亚太多国宣布实施旅行禁令,恐慌情绪迅速升级,上周五两大原油近月期货合约单日大跌超过10%,不禁让人想起了去年4月原油市场因库存空间耗尽经历的黑暗一刻。
瓦尔加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现在与去年的形势存在不小区别。当时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有不少人试图做空市场,期货各期限合约呈现升水结构,而现在多头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从各合约贴水明显缩小可以看出,原本乐观的经济复苏前景正在面临考验。
瓦尔加认为,相对于各国联合抛储对供应面的影响,投资者显然对需求端面临的冲击更为谨慎。疫苗接种对于赢得这场战役至关重要,然而在现阶段全球疫苗接种推广依然不平衡的背景下,多地疫情反弹和新冠毒株变异的消息正让能源需求前景愈发充满不确定性。
供需失衡风险上升
事实上,在11月中旬欧洲出现新一轮疫情时,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秘书长巴尔金都(Mohammad Barkindo)已经对市场供应过剩发出了警告。衍生品市场上,多头正在迅速退潮,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数据显示,截至11月23日当周原油净多头头寸已经降至30万手左右,较一个月前减少20%。
国际能源署(IEA)在上月发布的市场报告中指出,虽然原油需求依然强劲,但供应正在逐步赶上,10月份,全球石油产量日产量已经达到9770万桶/日,11月和12月的石油产量将继续增加150万桶/日。IEA预测,原本持续下滑的全球石油库存曲线正在出现逆转。
对于OPEC 而言,来自于非OPEC产油国的竞争也需要警惕。第一财经此前曾报道,四季度以来加拿大、巴西和挪威等国正在大幅增产。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11月9日发布的《短期能源展望》预测,高油价将吸引更多产能进入市场,明年初全球可能出现每天50万桶的过剩产能。
而各国联合抛储正在使得形势愈加复杂。OPEC下设经济委员会(Economic Commission Board)上周对此进行了评估。结论是,如果6600万桶战略储备石油按计划流入市场,那么明年1月和2月全球石油盈余将分别增加110万桶/天,达到230万桶/日和370万桶/日。需要注意的是,这份预测发布的时间早于南非报告奥密克戎毒株的时间,现实情况可能会更严峻。
对于今天的会议,瓦尔加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暂缓释放40万桶产能是最可能的结果,甚至不排除延长期限的可能性,当然这取决于组织内部对疫情的评估,一些产油国可能会提出异议。OPEC 目标是确保稳定和平衡的石油市场,因此暂时搁置增产既可以抵消释放战略储备的负面价格影响,也是向外传递维稳信号改善供需形势的必要手段。他认为,短期内油价走势依然与疫情走势密切相关,全球石油需求增长可能在明年初面临压力,但随着春季的临近,有关病毒和疫苗研究的突破或将缓解能源需求端面临的冲击,布伦特原油有望在70美元附近得到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