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我们预计随着稳增长政策逐步落地显效,叠加外围扰动边际趋缓和疫情扰动逐步消退,国内经济趋势向好,市场有望延续震荡上行趋势。近期半年报业绩预告陆续披露,A股市场即将进入业绩验证期,建议投资者关注高增长低估值板块的优质标的,重点布局三条主线。
大势研判:业绩窗口期布局三条主线
本周A股市场表现相对分化,大盘蓝筹风格表现占优。后半周A股成交额有所下行,主要受到北向资金缺位影响,但仍保持在万亿级别以上,体现出投资者交投热度较高。
宏观经济层面,PMI重回扩张区间,经济回升趋势明确。我们在之前报告中预计二季度将是全年经济谷底,随后快速恢复。从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来看,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2%,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时隔三个月重回临界点以上,制造业恢复性扩张,经济回升趋势明确。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虽然同比下降6.5%,但降幅较上月收窄2.0个百分点,上游采矿业利润同比继续高增,中游制造业同比下滑但降幅明显收窄,行业利润分化逐步收敛。随着疫情扰动逐步消退,复工复产持续推进,稳增长政策发力显效,企业盈利状况有望逐步改善。
股市资金面来看,6月份以来北上资金流入明显,连续四周净买入,6月净流入超过700亿元,较5月同比增长300%以上。主要由于国内环境相对优势明显,再加上我国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推进,A股备受外资青睐。外资对A股信心不减,反映出我国市场韧性十足,此外,外资的持续流入也为A股提供增量资金,对市场信心有提振效应。
我们预计随着稳增长政策逐步落地显效,叠加外围扰动边际趋缓和疫情扰动逐步消退,国内经济趋势向好,市场有望延续震荡上行,建议重点关注三条主线。
第一,关注中报业绩预告超预期板块投资机会。近期部分中报预期较好的行业表现强势,体现出市场资金对于业绩确定性的追逐。在经历了前期估值修复阶段之后,伴随着业绩窗口期到来,市场将进入业绩验证时期。从目前中报业绩预告披露情况来看,基础化工、电子、机械设备、有色金属等板块的业绩确定性相对更强。后续盈利能力有望成为市场的重要驱动力,建议投资者从业绩表现出发,关注中报业绩超预期,且估值水平处于合理区间的板块。
第二,把握政策发力主线,关注新能源和大消费。近期能源和大消费等行业刺激政策密集发布,汽车产销数据呈现恢复性增长,新能源车渗透率持续提升,后续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相关板块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机会,建议关注政策受益板块优质标的投资机会。
第三,关注高景气度的成长风格配置。在经济持续复苏的背景下,政策支持力度大、发展前景广阔、盈利确定性较强的成长风格具备较强的溢价能力,建议投资者持续关注高景气度的成长风格配置机会。
一、大势研判:业绩窗口期布局三条主线
本周A股市场表现相对分化,大盘蓝筹风格表现占优。本周后半周A股成交额有所下行,主要受到北向资金缺位影响,但仍保持在万亿级别以上,体现出投资者交投热度较高。
股市资金面来看,6月份以来北上资金流入明显,连续四周净买入,6月净流入超过700亿元,较5月增长300%以上。主要由于国内环境相对优势明显,再加上我国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推进,A股备受外资青睐。外资对A股信心不减,反映出我国市场韧性十足,此外,外资的持续流入也为A股提供增量资金,对市场信心有提振效应。
二、A股半年报业绩预告解读:关注超预期优质个股
截至2022年7月1日,A股市场共72家企业披露了半年报业绩预告,其中59家企业预喜,业绩预喜率达81.94%。业绩预喜企业中,电子、基础化工、机械设备、电力设备、医药生物及有色金属行业企业较多,分别为9家、9家、5家、5家、4家和4家。
结合估值情况来看,预喜企业较多的行业中绝对估值(市盈率TTM)较低的是基础化工(16.19)、有色金属(22.90)和医药生物(25.76),相对估值(市盈率处于近三年估值分位点)较低的是医药生物(5.62%)和有色金属(6.17%)。从市场表现来看,今年以来涨幅较高的行业是电力设备(60.15%)和有色金属(41.02%)。
从业绩增速来看,我们以业绩预告净利润增速平均值计算,40家企业净利润增速在20%以上,占比较多的行业包括基础化工和电子,分别为9家和7家。25家企业预计净利润增速超过100%,其中基础化工企业数量最多,为7家。
此外,2021年净利润增速以及2022年半年报业绩预告增速均超过20%企业数为34家,基础化工企业最多,占比约1/4,有8家。上述两者业绩增速均超过100%的有十七家企业。随着半年报业绩预告陆续披露,A股市场将进入业绩验证期,建议投资者关注高增长低估值板块的优质标的,尤其是近两年业绩连续增长的优质公司。
我们以公告发布日期一致预期净利润来衡量个股的超预期程度,截至2022年07月01日,业绩预告净利润与wind一致预期净利润都披露的个股共计44家,其中超预期个股(即业绩预告净利润大于一致预期净利润)为35个,占比79.55%。在行业分布上,超预期个股主要分布在基础化工、电子、医药生物及计算机行业,分别有7家、6家、4家和4家,占比分别约为20%、17%、11%和11%。
从目前披露的业绩情况来看,以化工有色为代表的周期板块和医药行业表现亮眼,同时电子、计算机板块也展现出一定增长潜力,主要受到相关行业景气度较高以及外围环境利好的刺激。当然我们也要看到目前披露业绩预告的公司数量相对较少,接下来还应继续关注行业整体业绩披露情况,进一步验证行业增长的真实情况。
三、本周市场回顾
(一)市场表现
本周市场表现相对分化,其中大盘蓝筹风格表现占优,科创风格表现不佳。具体来看,上证50指数领涨,涨幅为2.37%,创业板指和科创50指数领跌,跌幅分别为1.50%和1.13%。其他主要指数均呈现出不同幅度上涨,中小100、沪深300、深证成指、上证指数涨幅分别为2.21%、2.05%、1.37%和1.13%。
成交方面,本周市场继续维持较高的交投活跃度,两市日均成交11956亿元,较上周增加9.1%,连续四周日均成交额维持万亿以上规模。
从风格指数来看,本周市场风格呈现不同幅度上涨,其中消费和稳定风格领涨,涨幅分别为2.53%和2.09%,拉长周期来看,近一个月以来消费和成长风格表现占优,稳定风格表现不佳。
(二)行业表现
行业方面,本周市场主要板块涨多跌少,其中煤炭( 5.85%)、商贸零售( 4.75%)、建筑装饰( 4.36%)、有色金属( 4.28%)、房地产( 4.27%)领涨;汽车(-3.70%)、电力设备(-2.47%)、非银金融(-1.30%)板块领跌。
(三)行业估值
本周家用电器、建筑材料、美容护理估值上升幅度位列前三,电力设备、钢铁、国防军工估值下降幅度位居前三。从当前市盈率在历史近十年的分位数来看,汽车(99.71%)、农林牧渔(99.67%)、公用事业(91.65%)、社会服务(90.68%)、食品饮料(83.17%)排名前五;有色金属(2.30%)、医药生物(3.62%)、通信(3.85%)、交通运输(5.60%)、基础化工(5.76%)估值相对较低。
(四)北上资金动向
本周北上资金只有三个交易日,但净流入额仍超百亿,延续之前较高的交易热度。分行业来看,本周北上资金主要流入食品饮料、银行、电力设备、和非银金融板块,流入金额分别为33亿、31亿、24亿、20亿;主要流出家用电器、有色金属、电子板块,流出金额分别为14亿、12亿、11亿。
四、近期重要事件一览
五、风险提示
政策推进不及预期、外围环境超预期走弱
本文源自金融界
“三条红线”重压 房企还有规模化机会吗
“三条红线”重压 房企还有规模化的机会吗
房地产行业分化整合愈演愈烈,市场表现逐渐向头部汇聚,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强者恒强”局面的出现,促使中小房企快步跟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格局下,或主动或被动,一批地产“黑马”应运而生。然而行业逻辑正在发生变革,房地产行业将加速进入全新的时代。对于行业而言,“唯规模论”早已不再盛行,举债扩张的高风险模式也将退出市场。当“三高”模式步入尾声,面对仅存的窗口期,谁将会是去规模下的最后“黑马”?
估值流血的上市
随着“三条红线”的出台,对于很多负重前行的中小房企而言,如何在降负债与促增长之间寻求平衡,显得尤为迫切。中小房企要实现“逆袭”,阶段表现必为积极扩张与广泛布局,但当前节点这一路径面临巨大压力。
年关将至,港交所还有多家涉房企业在排队等待上市。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截至目前,年内已有包括汇景控股、港龙中国、金辉控股、上坤地产、祥生控股及领地控股等6家房企成功上市,另有大唐地产已通过聆讯。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房企的共同特点在于均有“踩线”多条的情况,祥生、金辉更是TOP50内少数未上市的房企。
A股等待四年未果,金辉控股于年内转战港股,两次递表方才如愿。据招股书披露,金辉控股复合年增长率为48.5%,其中2019年度增幅达62.56%。即便如此,金辉控股并未收获资本市场的热情,开盘首日即破发,表现低迷。
与金辉控股相比,祥生控股虽逃过开盘即破发的命运,但作为千亿房企中的一员,其股价首日表现并不亮眼。不过祥生千亿房企的身份也让其免去了多次递表的波折。
中国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表示,自融资“三条红线”出台后,目前可以说是房企上市最后的“窗口期”,从市场表现来看,地产股已不再受资本青睐,负债规模高、盈利能力偏弱是最直接的原因。尤其是当前节点,中小房企扎堆上市,更压低了这一板块的整体估值。
负债是绕不开的共性问题。招股书显示,2019年祥生控股的净资产负债比率为360%,虽较高点有大幅下降,但依然处于高位。同样的,截至2020年4月30日,金辉控股净资产负债比率为180%,较2019年底的170%有所上升。过往三年的资产负债率也一路走高。
降负债与促增长如今似乎站到了对立面。即将迈入千亿,对于未来规模化的设想,北京商报记者与金辉方面取得联系,但对方并未给出正面回应。
在谢逸枫看来,受传统开发模式影响,“三高”模式仍是房企成长的基础,这样也造成在当前节点并不被追捧,尤其是在物管板块的冲击下,就更显差距。
“即便上市成功,短期的‘输血’并不能取代长期的‘造血’。”贝壳研究院高级分析师潘浩则指出,在2020年突发疫情以及监管新规下,行业逻辑正在发生变革。对于行业整体而言,“唯规模论”早已不再盛行,举债扩张的高风险模式也将退出市场,更加有利于管理红利型房企的规模扩张才是长期趋势。
大湾区红利的机会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融资收紧给房地产带来的影响毋庸置疑,房企拿地也将保持谨慎态度。如果这一条件均等,那么未来区域性成长就显得格外重要。“受益于区域市场的发展,类似于粤港澳大湾区等城市群,这两年呈现爆发式增长,相关房企的项目布局自然有利可图。”
行业内比较一致的判断是,上一轮长三角的爆发,提速了新城、中南两大华东房企规模化的进程,又储备了像祥生这样的新千亿企业,鉴于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冀区域调控力度不减,未来能够借助区域红利做大规模的只有粤港澳大湾区内重仓的企业。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受疫情影响,上半年房地产销售几乎停滞,但大湾区深耕房企普遍表现强劲。以龙光集团为例,今年前11个月,龙光集团已完成了全年销售目标的99%。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龙光集团拥有大湾区土储货值占土储总货值比重82%。下半年可售货值约1340亿元,逾六成位于粤港澳大湾区。
同时,龙光集团于年内不断收割优质地块,并创造了多个“地王”项目。其中,龙光以115.97亿元竞得深圳前海宅地,溢价率高达43.49%。频频出手扩张或是出于“突围”的目的,但如此大的动作,也带来了资金上的压力,未来需要较高的利润去填平。龙光方面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也直言,在行业整体利润率下行的背景下,未来龙光依然有信心保障盈利能力领先。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平均地货比仅为31%,远低于同业。公司有信心未来三年权益销售平均增速不低于20%,增速高于同业。
除龙光集团外,时代中国也已于11月超额完成全年目标,这一方面有年初目标设置的保守性,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区域发展的韧性。
谢逸枫称,目前房地产行业有两个重要标志,一个是由规模转向品质,另一个就是由增量时代进入到存量时代。粤港澳大湾区受政策红利加持,而且拥有丰富的旧改资源,强大的内需正在形成。“目前的土储结构决定未来几年的江湖地位。当规模不再成为硬性指标,未来考核房企的指标将回归基本面。”
事实上,随着大湾区建设提速,越来越多的房企加入到该区域的市场竞争中。同策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前11个月,30家房企在大湾区总计获得173宗涉宅用地,拿地面积达1189.78万平方米,总拿地金额达到3358.28亿元。这之中有龙头房企恒大、保利、碧桂园,亦有“当地”房企时代中国、龙光、佳兆业。
抗风险能力保障
房地产行业分化整合愈演愈烈,一批地产“黑马”应运而生。但对于它们而言,如何在去规模化的环境下实现“突围”,仍是摆在眼前的难题。
多位房企负责人也直言,相比于前些年一味地规模化,目前大家更希望有质量、安全地规模化。“比如,能不能抵抗突然收紧的融资环境、能不能在天灾人祸中生存下去,都远比单一规模化要重要。”一位重仓大湾区的千亿规模房企副总裁如此表示。
潘浩称,“黑马”型房企普遍源于早期对于趋势的预判以及优势区域的货值储备。行业新逻辑之下,对于行业新机遇的洞察预判以及提早布局仍是其快速成长的保障。而想获得长期的成长性,则要考验房企整体的抗风险能力。从行业长期发展的角度看,当“黑马”型房企实现一定的规模后,将进入控速发展的平台期。在高速冲击规模效益后,将面临后续资金、债务、流动性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人、财、物以及时间上的修复。“因此,预判是前提,储备是基础,抗风险能力是保障,这才是‘黑马’房企成长的关键。”
就未来而言,房企将从规模发展到有质量发展,这里的有质量不仅是成长的稳定性,还包含企业经营的安全性。对于资金密集型的房地产行业,主要是金融安全性。“三条红线”影响下,房企短期以“降负债”为首要目标,在目标之下,房企在规模、土储、融资等多方面都将作出适当的策略调整。
严跃进则指出,虽然目前都在谈去规模化,但只是把这一指标弱化,并非全面掩盖。实际上对规模来说还是需要看好,并不存在顶部的概念,目前改善型需求被广泛挖掘,“住得更好”本身也没问题,所以未来做规模依然还是有机会的。融资“三条红线”确实产生了约束作用,从后续发展看,资金面确实需要把握,这一点需要房企自己的努力。而土地储备则需要更为谨慎,跟着政策大方针走,不能一味追求“便宜”,而忽视了区域未来的成长价值。
rcep对a股的影响
rcep对股市的影响有哪些
兴业证券:股市最受益,有望迎来历史上第一次“长牛”
兴业证券认为,借鉴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以及印度、巴西、南非等新兴经济体的经验,开放的红利,将使股、债、汇、房等优质资产价值长期得到支撑,其中最为受益的是股市,有望迎来历史上第一次“长牛”。在当下短期市场横盘整理,持久战下把握年末年初行情布局窗口期。
华福证券:利好外向经济、外贸概念及港口航运板块
华福证券表示,RCEP将是一个亚洲经济体再循环战略,将制造留在亚洲的同时,也将提升亚洲科技研发能力,逐渐形成以亚洲为主的产业链。短期来看,这是后疫情时代亚洲率先走出经济危机的重大机遇;长期来看,将整体提升亚洲制造能力及经济一体化融合,是继欧盟之后,全球又一个区域融合的里程碑。RCEP签署有利于国内丰富消费市场选择,降低企业贸易成本,A股利好外向经济、外贸概念及港口航运板块。
粤开证券:沪指有望再度冲击3400点
粤开证券指出,相关主题迎来投资机会,有助于提振市场人气。若题材类板块能够延续活跃,将有助于市场人气的整体修复,对沪指也能够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如果量能同时配合有效放大,短期震荡整理之后沪指有望再度冲击3400点阻力区域。
哪些行业最受益?
国盛证券:对我国优势行业是机遇,对薄弱行业是挑战
由于RCEP是双边减税,对我国的优势行业是机遇,对我国的薄弱行业是挑战。据国盛证券测算,RCEP协定下,受益较大的行业,包括纺织服装、轻工、建材、农产品、采掘业、电子商务等;受冲击较大的行业,包括汽车及零部件、石油化工等等。
此外,RCEP签订标志着东亚自贸区建设启动,随着关税减免、跨境物流效率提升、汇率稳定等政策红利逐步释放,出口跨境电商等相关行业有望显著受益。
中金公司:纺织服装、轻工最为受益
中金公司表示,RCEP将促进区域内贸易,对中国GDP有所提升,纺织服装、轻工最为受益。
中金公司指出,鉴于成本及外贸等因素,长期产业链转移至东南亚国家的趋势仍将延续,但是中国作为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及出口国,纺织制衣产业链在全球纺织出口国中最为完善,上游纤维、中游面料辅料和下游服装产业均有集群布局;受本次新冠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催化,中国供应链的高稳定性也将被全球品牌客户日益重视。
华泰证券:建议关注三条主线
华泰证券认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签署对A股市场的影响短期更多是市场情绪的提振,中长期看有助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尤其是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全球竞争力的提升,龙头公司有望获得更高的估值溢价,后续建议继续关注关税等落地情况、印度是否回归、更多经济体的融入等。配置方面,建议关注三条主线:
一是受益于国际经贸往来更加活跃的交运,如港口航运、物流等;二是中国向其余十四国出口规模占比高的行业,电气设备、机械、纺服、家具等;三是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国,加入RCEP有望降低制造成本(如铁矿石)并扩大市场空间,制造产业链或将受益。
粤开证券:关注这些主题投资机会
粤开证券表示,RCEP涉及电子商务、中小企业、投资、经济技术合作、货物和服务贸易等领域,被视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自贸协定。货物贸易零关税产品数整体上超过90%,相关外贸企业的经营成本有所降低,消费者的市场选择更加丰富,同时有利于先进技术出口抢占市场份额。
在资金方面,投资准入相关政策的落实有助于吸引投资,重点关注跨境电子商务、出口产业链、金融科技、物流、先进制造等相关领域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