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宋婕 陈锋 北京报道
截至4月22日收盘,上证指数报收3086点,涨0.23%。市场持续震荡,财政部公布数据显示,一季度证券交易印花税1067亿元,同比增长21.3%。这意味着,接下来三个季度只要每季度的印花税超过495亿元,将刷新2015年创下的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纪录。
一同增加的还有新股民的入市速度,A股投资者数量已正式突破2亿大关。数据显示,一季度A股总市值下降约10.21万亿元,人均亏损超5万元。
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A股整体的市盈率、市净率等指标已经显示出已在市场大底的位置附近,在市场风险得到释放之后,很多优质股票已经跌出了价值,现在市场并不缺少资金,而是缺少信心。
证券交易印花税大增
今年一季度,上证指数跌10.65%,深成指跌16.29%,创业板指跌18.25%。在三大指数不断下跌的过程中,财政部4月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证券交易印花税达到1067亿元,同比增长21.3%。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财政部此前的数据,2021年全年证券交易印花税为2478亿元,同比增长39.7%。也就是说,今年一个季度的股票印花税已经达到去年的43%。
证券交易印花税取决于A股市场交易额。我国实现的证券交易印花税实行单边征收,即只在卖出时征收,税率为千分之一,基金和债券不征收印花税。
A股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最高的年份是2015年,全年达到2553亿元。假设今年剩下三个季度A股的平均交易额能达到一季度平均额的47%以上,超过495亿元,今年的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将超越2015年,创造历史新高。
某不愿具名证券公司高层人士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证券交易印花税跟交易量相关,又是单边收取的,说明卖出的资金量放大了,市场情绪较为悲观。
伴随证券交易印花税一同增加的还有新股民的入市速度。中国结算发布消息称,自2019年3月突破1.5亿以来,A股投资者开户数量不断增长,到2022年2月25日已达20000.87万。这意味着,A股投资者数量已正式突破2亿大关,相当于每7个人中就有1位是证券市场的投资者。
与此同时,通联数据显示,年初时A股总市值约为96.52万亿元,今年一季度末这一数据降至86.31万亿。若忽略期间新股发行、老股增发等因素,以中国结算近期披露的2亿账户数粗略计算,一季度A股人均亏损达到约5.11万元。
权益平均仓位超80%
从上述数据来看,今年一季度A股的表现让投资者很“受伤”。
杨德龙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近几年来,随着外资流入以及国内机构投资者入场,现在A股的机构投资者占比已经是达到半壁江山。现在由于散户投资者换手率较高,所以从成交量来看,机构投资者的成交量占比依然不及散户投资者,但是随着长线资金入场,特别是一些机构投资者在看到当前很多优质股票跌出价值之后,可能会加大权益配置的比例,从而提升入市的资金量,这是有利于稳定市场表现的。
政策面上,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正式对外发布,对个人养老金的参加范围、制度模式、缴费水平、税收政策等均进行具体规定。个人养老金属于个人自愿缴纳,完全由个人缴付,目前确定的每年缴纳的上限为1.2万元,参加人要通过个人养老金信息平台建立个人养老金账户,个人养老金账户可以在符合规定的商业银行指定或者开立,也可以通过其他符合规定的金融产品销售机构指定。
4月21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召开全国社保基金和部分大型银行保险机构主要负责人座谈会,银保监会副主席曹宇、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出席会议。会议指出,养老金、银行保险机构和各类资管机构要用好用足权益投资额度,进一步扩大权益投资比例,提升长期收益水平。
目前,基金一季报在持续披露中,包括易方达基金、中欧基金、银华基金、中庚基金等在内的多家基金公司旗下产品相继发布了一季报。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一季度基金业绩普遍出现大幅下滑,目前已公布一季报的权益类基金中(A/C类份额合并计算),一季度末平均仓位83.34%,其中仓位最高已至99.85%。
编辑:严晖 主编:夏申茶
中国的股票为什么在这一段时间总是跌???
来自中登公司的最新数据显示,大量散户已在上周选择了割肉出局,抄底大军也全面出动,这是否预示着底部已并不遥远?
放弃观望散户抛股急!
中登公司自今年以来,每周都要发布证券账户的周交易状况,而最新的数据显示,上周参与交易的证券账户较上上周大增了389万户,达到了1542.12万户,增幅高达33.68%,而上上周参与市场交易的只有1153.56万户。
一位私募基金经理认为该数据是个乐观信号,很可能反映出被套的散户终于放弃了观望,开始选择大量割肉出局。从上证指数上周的走势来看,周一、周二上涨,随后连跌三天,而且呈现放量大跌的状况,下跌时成交量均超过千亿,并在上周五跌破年线,普通投资者在这种跌势中很少敢于买入,理论上多数应以卖出为主,而参与交易账户的大量增加说明前期没有买卖动作的账户也开始行动了,出现股票筹码的交换是底部形成的重要特征之一。
他告诉记者,股市中机构与散户永远都是博弈关系,多数散户的行为都具有羊群效应,所以当多数散户在买入时,往往是高点,远的不说,近期的例子就是去年"5·30",而当多数散户在卖出时,市场真正的低点也就不远了。
散户心理折射市场变化
事实上,通过连续跟踪中登公司的数据,散户投资者的心态与市场的运行状态密切相关,该私募基金经理结合市场走势,勾画出了散户的心理变化过程。
截至上周,中登公司一共发布了6周的账户交易状况数据,个人投资者参与交易最积极的是2008年开市第二周,也就是本轮暴跌的前夜,共有2096.41万账户进行了买卖,显然此时散户心态十分乐观,因此交易积极。
而在1月14日到1月18日这一周,股指正是下跌初期,投资者依然信心较足,因此采取了积极买进、逢低吸纳的手法,参与交易的账户依然保持在2081.8万户的高水平。
随后的一周,股指开始暴跌,一部分投资者明显被套无法动弹,而新资金也开始畏惧市场的调整,所以参与交易的账户降至1866.5万户。
1月28日至2月1日,股指首次跌破年线,大量投资者严重被套,但由于信心尚在,不愿意割肉出局,而抄底资金也不见踪影,因此成交量锐减,参与交易账户大幅减少至1368.27万户。
随后的2月4日,证监会出台开闸新基金的利好,各大股指几乎涨停,但从2月4日开始至2月15日的五个交易日里(中间经历了春节因素),参与交易的账户竟然只剩下1153.56万户,显然多数被套散户没有选择逢高减磅,仍然对市场的反弹心存侥幸,而新资金无法吸纳到廉价筹码,也无法大量入市,所以市场难以出现连续上攻的行情,反弹最终夭折。
而在上周的最新数据中,参与交易账户猛增了33.68%,这一现象显示出,不少散户终于在蓝筹股圈钱潮的打击下信心尽失,选择了止损和割肉,这正好中了抄底资金的下怀,趁机逢低接货,筹码在年线附近的大量换手,为底部的构筑奠定了良好基础!
财政部计划下调印花税救市 已提交调整报告
"快去投票支持全国政协委员贺强关于单边征收印花税的提案吧!关系到我们小散户的切身利益,请您用1分钟时间去投一票",昨日,一条短信在群里"疯狂"传播。
在贺强公开发表关于印花税的异议之前,市场上已经充斥"取消印花税救市"的传言,更有铺天盖地鞭挞"印花税 "的舆论。昨日沪指低开并再度失守4200点后,临近收盘时,坊间突然盛传"3月初财政部或下调印花税",中国石油、万科、中国平安、中国石化等股票闻风而动,快速拉高,最终沪指在收盘前13分钟得以奇迹般翻红,涨幅甚至超过1%。
被调查网民赞成下调印花税
身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的贺强,2月23日在"恩比特经济论坛"上表示,A股现行股票印花税税负过重,去年征收的股票印花税几乎相当于前16年总额,高的印花税率提高了交易成本,降低了交易效率,极大地增加了股民的投资风险。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他正在准备一个关于单边收取印花税的提案。
当天适逢国家税务总局发布消息,去年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高达2005亿元,比2006年增长10.2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去年上市公司分红总额仅1800亿元。
部分网站更开通了网上调查,征求网民对印花税调整的看法。截至昨晚20:00,参与投票的142737名网友中,认为现在应该下调印花税的比例高达98%,赞成"取消印花税"的比例为41.73%,认为应"调整为1‰以下"的达到36.08%,已近八成。
一家权威专业媒体的驻京记者昨天称,从其财政部线口记者掌握的情况看,"3月初财政部或下调印花税"的传言或许不是空穴来风,因为消息来源"相当正面"。另有消息称,财政部其实早就向管理层提交了"择机调整印花税征收方式或幅度"的建议报告,提交时间是在春节前那一轮全球股市暴跌导致各国政府纷纷救市之时。
调高印花税没能抑制投机行为
昨日本报记者试图联系贺强,但不知何故,其办公电话无人接听,手机持续关机。
中央财大的网站公布的资料显示,贺强是国内知名金融证券专家,满族人,1994年创立国内第一家证券期货研究所并担任所长。他的专著《关于法人股市场的调查报告》、《我国股市周期波动研究》、《我国上市公司业绩水平研究》等曾受到管理层高度重视。
不过,耐人寻味的是,去年印花税"5·30"子夜突调,贺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其观点是:"提高股票交易印花税虽然会适当增加交易成本,但不会对投资者的高收益带来实质影响,不算是大的利空消息。"
去年"5·30"股票交易印花税从1‰调高至3‰,管理层曾称目的是"为了减少股市的投机行为,改变之前上市公司股介鸡犬升天的不正常现象"。不过实行高额印花税的结果,没有达到决策者的良好初衷。中国证监会的统计显示,去年A股市场交投活跃,交易量超过2006年的3倍。足见成交量并未因为印花税的提高而下降,印证了投资的一个基本规律,即投资决策依据的大多是风险与收益,而非交易成本.
此方案只要通过了股市就能反转.现在随时可能变盘,在没出实质性利好前,重仓者逢高减仓,轻仓者无须盲目杀跌!08年只要买入一只牛股002097,一年内冲100元.短线买入600438国阳新能.尾市单针探底后收长下影线,下跌无量,明显诱空!长线投资者也可考虑工商银行中国石化!没有实质性利好不要盲目抢反弹.
中石油和中石化奋力拉抬,三大大盘银行股立即呼应,直接使股指由绿变红,收盘上涨45.65点,K线收出一带长下影的阴线。从沪深300指数走势看,昨日最低探至4394点,正好碰到年线,于前期低点4414非常接近,两次均是单针探底,有形成双底的迹象。 2008-02-27 09:10
关于证券交易学资本市场的问题
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研究
[摘要]从世界上许多经济发展比较成功的国家的经验教训看,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本质上是一个资本供给制度的改革和调整问题,也就是构建有利于资本向高效配置方向流动的市场平台,这一任务不能依赖间接融资体系,而只能依靠发达、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因此,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才能提高金融资源的利用效率。
[关键词]资本市场;创业板市场;创业投资;金融体系
一、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才能提高金融资源的利用效率
中国的投融资体制仍然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烙印。在间接融资领域,国有银行占有70%以上的份额,在直接融资领域,以大型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股票市场并没有有效发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功能,广大的中小企业普遍受到了所有制歧视和规模歧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为扩张内需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财政政策以每年1000至1500亿的国债发行规模为基本内容,在国债资金的运用过程中,绝大多数的货币资金都流向了国有大型企业。所谓稳健的货币政策就是一方面要防范金融风险,另一方面用信贷扩张刺激经济。近几年来,银行的增发信贷也绝大部分向大项目、大企业和上市公司倾斜。实践证明,现行宏观经济政策并不具备结构调整功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能够有效地解决总量矛盾,但却无法保证资源从低效产业流向高效产业。
从世界上许多成功发展经济的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教训看,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本质上是一个资本供给制度的改革和调整问题,在这一调整过程中,最基本的任务就是构建有利于资本向高效配置方向流动的市场平台,这个任务一般情况下不能依赖间接融资体系,而只能依靠发达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
在技术革命频繁、技术进步迅速的现代经济中,绝大部分高新科技成果都是由那些风险承受型和成长导向型中小企业吸纳的,尽管这种吸纳和发展具有较高的失败率,但那些成功的中小企业却是各个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的决定性力量。根据一般经验,这类企业的资本支持主要来自创业投资和二板股票市场,而创业投资和二板资本市场正是中国金融体系的主要结构性缺陷之一。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中明确地提出了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改革思路,这一方针理清了中国经济学界有关资本市场模式问题的种种争议,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在总结深圳创业板推动过程教训的基础上探索现实可行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模式和可操作方案。
二、深圳创业板市场无限期推迟的原因
2000年初,中国证监会将深交所定位于创业板股票市场,之后进入紧锣密鼓的准备状态。2000年10月,证监会负责人宣布“创业板市场筹备已进入倒计时”。2001年,出现难以捉摸动向的延期推出态势。时至今日,开设创业板市场的时间仍未定论。对其中的原因,媒体披露了许多说法,种种解释亦不乏一定道理和根据。自1998年国务院决定由科技部牵头设计中国创业投资体系实施方案(当时的文件语言叫“建立科技风险投资机制”)以来,受到了国人的热情关注并成为决策层和经济学界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但有关创业投资体系和创业板市场建设的许多理论问题并没有真正理清,为了尽快促成创业板市场的推出,加速创业投资体系的建设,我们还应该从认识上解决一些不能不解决的问题。
1.决策层对创业板市场的风险判断。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过去,虽然中国由于资本项目管制成功地抵御了危机的直接侵袭,但日本、韩国两个存在大量不良金融资产国家经济在危机中受到的巨大影响已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自从国务院将1998年定为“金融风险年”以来,系统性金融风险始终是决策层在改革和发展决策时重点考虑的因素。在创业板市场的推出时机问题上,尽管有美国NASDAQ行情下泻、香港创业板开办后不甚景气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但实际上,“创业板推出后对全局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却是创业板市场推出时间始终难以确定的根本原因。特别是在近年来的讨论中,经济理论界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即:“创业板市场比主板市场风险更大”,这种观点更加重了决策层面的顾虑,使开办创业板这个关系到中国创业投资体系建设、经济结构调整及总体金融改革进程的关键性举措迟迟不能出台。
2.国外创业板市场普遍低迷的市场行情和欠佳表现。2000年上半年,美国纳斯达克股市暴跌。2002年8月15日,日本纳斯达克公司致信日本大阪证券交易所,宣布于2002年10月15日终止双方早先签署的商业合作协议,撤出“纳斯达克日本”证券交易市场。大阪证券交易所决定将“纳斯达克日本”改名为“日本新市场”,今后由其独自负责经营管理。时隔两月,德国证券交易所宣布,将于2003年年底关闭以吸纳科技股及新经济股为主的德国股票交易创业板市场,对在市场中交易的264只股票将予以重新安排。由此,创业板的辉煌似乎已永远成为了历史,其市场地位和功能也因此受到了连篇累牍的指责和否定,并进而断言“中国没有条件再推出创业板”。有学者撰文指出,“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受到重创之后,在日本与德国都在逐渐地退出创业板市场之后,希望中国建立创业板市场的愿望应该完全降温,甚至于应该熄火了。可是,最近动向好象有逆世界潮流之势,国外不成功的东西,在中国就不可能成功。”该文对中国没有推出创业板市场表示庆幸:“应该是中国的运气,否则只要迈出了第一步是永远无法退回去的。近几年各国创业板市场的发展情况表明,不仅美国创业板市场泡沫被戳穿,纳斯达克股指由5000多点下降到1000多点,跌去3/4.在日本、德国其创业板市场纷纷退出。在香港,创业板市场建立了近3年,指数也由1000多点下跌100多点,大量的纸上财富早已烟消云散。”
3.“杀鸡取卵”式的市场取向和功能定位:维系主板行情,筹集社保基金。这些年我们之所以在股市的功能定位上出现偏差,很重要的一点与我们现行干部体制下低效率干部考评制度有关,即把股票市场上每年的融资额当成一个重要考核指标。中国普遍存在用指标评干部,用数字出干部的现象。我们证券市场过去也存在这个问题,不考虑投资者,不考虑这个市场怎么为优化配置资源服务,所以我们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股市的一个重要功能应该是资源配置,在资金稀缺的情况下,首先要考虑的就是那些未来发展前景比较好、有科技含量的、未来股票的附加值可能最快的企业。出于筹集社保基金而不惜代价维系主板行情,阻滞适应市场发展的客观需求和适时改革,当心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不堪后果。
4.来自认识层面的干扰。在理论界,关于设立创业板的不同意见,有“不必要论”、“条件不具备论”、“设附属科技板块论”、“风险过高论”等等,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包括:(1)“三步论”。该说法认为,目前,中国建立创业板市场的条件尚未成熟,应首先在中国主板市场中设立科技板块,以支持科技企业上市融资。创业板市场的建立应分“三步走”:第一步,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建立创业投资公司,推进创业投资事业,这一步我们现在已经做到了;第二步,通过修改法律,建立创业投资基金,实行有限合伙制,这个工作现在正在做;第三步,建立包括创业板市场在内的创业投资体系。(2)“不必要论”或“条件不具备论”。有些学者认为,中国的企业研发水平还没有达到技术的最前端,大量的高技术企业根本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因为前沿技术的开发投入很大,即使该项技术过了关,拿到了专利,产品能够在市场上存活的也就只有十之一二。在美国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应该是已经通过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资金支持,开发出了专利产品,需要融资的是产品市场运作的费用,而中国这样的企业还很少。同时,靠创业板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也不合适。就企业的成本而言,上市是企业最昂贵的一种融资方式。认为“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是要建立民营中小银行”。
三、重新认识创业投资的重大意义
在中国经济的实体部门和金融部门存在一个引人注目的矛盾交汇点,即为潜力型、成长型中小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的制度化平台。经过近10年的宏观调控和产业发展,中国实体经济部门的主要矛盾已由1992年以前的数量型短线制约转变为1998年以来的愈益显现的产业技术升级限制造成的质量型结构矛盾。按照国外的一般经验,在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企业层面吸纳新技术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条是原有的大型企业通过增加研发投入对传统产业进行强制性升级;另一条是鼓励创新型中小企业主动承担风险,在创业资本的支持下吸纳和发展新技术。后一条途径即利用创业资本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已被美国、中国台湾、以色列、英国等经济体的经验证明是一种普遍适用的能够形成良性循环的制度性解决办法。对此,决策层的认识是十分清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发挥创业投资的作用,形成促进科技创新和创业的资本运作和人才汇集机制。”这种高屋建瓴的论断需要我们通过正确理解并将之衍化为有利于“科教兴国”、有利于金融体系改善及资本市场建设的“新经济政策”。而十六大报告中提到的这个“汇集机制”正是中国经济、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缺陷所在,也就是上面所说的实体部门和金融部门的“矛盾交汇点”,它的具体涵义是实体部门结构调整的希望在于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但这些企业却得不到制度化的资本和资金支持。中国的居民储蓄率居世界第二,但大量的金融资源滞留于银行类金融机构系统形成“存差”而不能对实体部门的结构性调整提供有效的支持。怎样改变这样的局面?答案就是加快创业投资体系的培育。中国理论界和决策部门的许多人至今仍存在对创业投资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的问题。经考察,美国之所以在与西欧、日本、加拿大等西方国家的经济竞争中处于全面领先地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创业投资活动水平的差异。美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还对日本的竞争威胁状态忧心仲仲,但到了90年代中期,日本威胁论就已成为过时的话题。这种心态的转变是美、日经济发展的强烈反差造成的。美国在发达的创业投资体系支持下,由于科技创新、生产率提升,出现持续10年之久的经济繁荣,而日本在守旧的银行体系的所谓“主办银行制”这一僵化金融平台的作用下,由经济泡沫破灭陷入了持续10多年的经济衰退。
1. 创业投资与经济竞争力。为什么创业投资在各国经济竞争力的打造中会起到这么大的作用?原因就在于创业投资以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为基本使命,而这些创新型中小企业在高成长过程中能在市场销售额、政府税收、出口和研发投入方面比传统企业作出更大的贡献。2002年9月,一家世界著名的咨询公司DRI-WEFA通过对美国数千家接受过创业资本支持的公司的调查发现,在1980至2000年这20年时间里,有创投背景的公司与无创投支持的上市公司相比,前者的产品销售额与出口额是后者的2倍,在为联邦提供的税收及研发支出方面,前者是后者的3倍。
中国之所以走上改革开放道路,原因就在于传统计划体制下的资源浪费已成为一种制度现象。在经济转轨过程中,运用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已成为市场导向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但据有关专家分析,在中国很多部门的市场化程度已达60%以上的情况下,金融部门的市场化程度却只有10%左右。建立股票市场并用以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曾经是政策设计者们的重要目标,但中国A股市场10多年来的运行实践却出现了一个令人遗憾的统计规律,即一个公司上市的时间越长、圈钱越多,效益也往往越差。我们相信,如果将中国上市公司10多年来每千元资产所提供的销售收入、国家税收、出口和研发支出列表,肯定会远远低于上表所列的美国普通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而一旦走上市场经济之路,无论各个国家的国情如何,其基本规律都会毫无二致。现在,美国等一些经济体已经在培育创业投资、用创业投资孵化新经济方面提供了成功的经验,我们只要下决心学习这些先进经验,就能够有效解决“中国实体部门与金融部门矛盾交汇点”的问题。
2.美国新经济的热潮虽然已经消退,但并未因此否定创业投资的重大意义。纵观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一旦出现金融动荡或金融危机,其最终根源都是经济发展基本面中的战略方针偏差及由此造成的结构性矛盾。1997年东南亚国家的金融危机,表面上是这些国家资本流出入管制政策出现失误,实质原因是这些国家在实施赶超战略中只重视吸引外资和助长泡沫经济的短期资本投入,而忽略了产业结构的技术升级和新技术应用,因此,一旦遭受外部金融冲击,经济和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就会立即暴露,并形成对经济和社会安全的致命威胁。1997年,当东南亚金融危机几乎对东南亚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都造成了重创时,但台湾经济只受到了轻微的损害。其原因就在于台湾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创业投资为轴心,在台湾工研院、新竹工业园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支撑下对其产业结构进行了彻底的调整,形成了一个以轻型化、高技术投资为特征的新技术连动体系,因此,具备了较强的抗外部冲击能力。
而美国自2000年4月出现股市狂跌以来至2001年4月就宣称进入战后第10次经济衰退,但仅过了1年,到2002年4月美国就在该月实现了经济增长率增长5.6%、劳动生产率增长8.6%的业绩,这使那些对“新经济”抱怀疑态度的人不得不重新调整思维。追本溯源,美国经济快速复苏及高生产率的背后,起作用的仍然是强大的创业投资体系和金融市场支持的技术进步贡献率。
3.亟待建立为中小企业特别是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体系。对于中国而言,简单地动用现有的金融体系并制定某些一般性的指导性政策措施根本无法完成新时期的经济结构调整任务,原因在于:(1)中国的金融体系仍是一个以传统业务为主、效率低下且存在严重结构性缺陷的资源配置工具。在长期计划主导、行政干预和国有垄断的运行背景下,这个拥有约18万亿资产、近300万员工的资金动员分配系统实际上还带有为国有企业服务的深刻烙印。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虽然市场配置资源的比重在不断加大,虽然资本市场的功能在不断强化,但是间接融资仍居主导地位,间接融资又以国有独资四大银行在资金动员和分配中占绝大比重这一事实并未发生根本变化。从市场功能角度看,现有的金融系统具有一个明显的结构性缺陷,那就是:缺少一个能为中小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中小企业服务的机构或市场体系。
中国目前的企业总数已有900多万家,其中的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而在多年计划经济背景下形成的金融机构体系,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近10年来中国虽然建立了资本市场,但这个市场由于门槛较高且以为国有企业筹资为基本宗旨,因此与中小型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型创新企业基本无缘。从目前的民营银行发展状况来看,无论是其在资本市场的融资份额,还是其自身的竞争实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尚不具备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资金困难的能力。这种现状使得我们不可能指望在现存的金融体系框架内解决服务于经济结构调整目标的资源配置调整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就必须从正视和解决中国金融体系的结构矛盾入手梳理资源分配关系,以金融发展和改革作为解决中国经济结构矛盾的基本手段。
众所周知,近20多年来是全世界范围内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带动经济发展作用最明显的时期。从国外的经验看,新科技成果的绝大部分都是首先被创新型中小企业吸纳的,在承担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上,中小企业已远远超过那些处于成熟阶段并具有相当实力的大型企业。尽管如此,在从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获取资金方面,它们的竞争力却远远不如大型企业。根据国外经济学家的统计,在过去几十年中,科技型中小企业从创业到拓展销售市场实现盈利,一般都要经历5至7年时间。一个企业如果在连续几年的时间没有盈利,形成的稳定现金流,信贷市场上的放款主体——银行肯定不会对之发放信贷,因为信贷资金定期还本付息的特性与创业企业长期成长到一定阶段后才能实现现金回流的规律明显冲突。各个国家的主板股票市场的市场定位就是为已具有相当规模的处于成熟期的企业服务,自然也不适于中小企业的进入。针对这种情况,世界上那些有战略眼光的国家和地区,都以建立创业投资体系的手段着力矫正原有金融体系的结构性弊病,用鼓励和培育创业资本成长的方法促进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从全球情况看,在这方面已取得巨大成功的有美国、以色列及我国台湾省。还有许多发达国家也在培育创业投资体系方面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如英国、德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世界性的推动创业投资热潮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20多年实践的检验,创业投资体系建设对一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得到公认的有以下几点:(1)改善产业结构;(2)强化工业基础;(3)增加就业;(4)提高经济竞争力。当然,在培育本国创业投资体系过程中,也有不少国家走过一些弯路,有的国家甚至还出现政府投入大量的创业资本血本无归、刚刚处于雏形的创业投资体系彻底消亡的现象,如新西兰。
4.创业板市场应尽快推出。首先,在对主板股票市场进行整顿和规范化的同时尽快推出创业板市场,并在适当的时机开放若干个地方性场外交易市场,为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有利于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因为,按照一般的理论逻辑,系统性金融风险最终可归结为国家或政府信用风险,当国有企业的比例已经很低、当国有银行很少再承担变相的企业投资风险、当民间资本成为投资的主体力量时,系统性金融风险所代表的国家信用风险的降低不就成了一个不言自明的问题了吗?其次,中国创业投资体系建设这一事关中国经济发展和总体经济改革的重大决策,是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论证准备的,是有着相当社会基础的制度供给行为,决不是少数人头脑发热的产物。经过1998年以来的酝酿和准备,在国内中小企业特别是有较高成长速度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中,目前已形成了较强烈的制度需求预期,它们盼望创业板能够尽早推出,各类投资者也摩拳擦掌,对这个即将出现的新兴市场板块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种市场需求已代表了公众的改革期望。还应该提及的是,近几年来,国际市场上的创业资本也已看好中国市场,不少创业投资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已经登陆中国或准备参与中国创业企业的投资活动,它们对资本撤出的市场条件和政策的稳定性有着强烈的心理期望。这是一种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我们说,中国推出创业板市场的时机已经成熟,主要理由有五:(1)国内外投资者有旺盛的投资需求;(2)经济结构调整需要这样一种投融资制度安排;(3)理论界、决策层在创业投资体系建设重要性、必要性问题上已基本达成共识;(4)以证监会和深交所为代表的监管机构已进行了充分的技术准备和相当水平的法则准备;(5)创业板上市公司资源也比较充裕。当然,按照一个完善、成熟的市场标准来要求和看待创业板市场的现有法规制度条件,可能还有一些距离,但若非等到一切条件具备才可以开设某一市场那么可以认定,中国目前所有的市场可能都不应该诞生,这当然也包括已发挥了巨大作用的中国主板股票市场。作为一个制度转型国家和实施赶超战略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最佳选择就是在发展和改革中推进发展和改革,许多事情都可以采取先干起来再说的策略而不必求全责备。
四、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基本轮廓
1.现有的资本市场层次架构:(1)设立于1992年的深圳与上海股票交易所市场,亦即所谓主板市场。(2)为非上市股份公司和退市公司服务的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为妥善解决原STAQ、NET系统挂牌公司流通股的转让问题,2001年6月12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服务业务试点办法》,代办股份转让工作正式启动,7月16日第一家股份转让公司挂牌。该系统由中国证券业协会履行自律性管理职责,委托深圳证券交易所对股份转让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对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业务实施监督管理,由证券公司以其自有或租用的业务设施,为非上市股份公司提供股份转让服务。为解决退市公司股份转让问题,2002年8月29日起退市公司也纳入代办股份转让试点范围。截至2002年底,在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的公司有12家,股票14只,投资者开户数12万人,市值83亿元人民币其中A类股份流通市值为35亿元人民币,B类股份流通市值为2500万美元。(3)拟于深圳开办的创业板市场。也称为二板市场、另类股票市场、增长型股票市场等。它与大型成熟上市公司的主板市场不同,是一个前瞻性市场,注重于公司的发展前景与增长潜力。其上市标准低于主板市场。一般地,创业板市场的作用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为有前景的中小创新企业的持续发展筹集资金;为创业投资提供退出机制;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4)散建于各地的产权交易市场。以上海、深圳及北京等地为代表,一般定位于高新技术企业股权融资、国有资产产权交易、未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托管等业务,对企业提供信息、咨询、策划等服务,采用以经纪商制度为核心的交易运营体系。
2.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的“多层次”构想。NASDAQ的运行出现了种种不尽人意之处,虽然与市场本身的行为惯性和监管质量有一定关系,但绝对不能因此否定市场本身的功能和贡献。NASDAQ是一个伟大的创造,一个了不起的典范,因为它培育了数以千计的伟大企业。仅仅因为出现过股市泡沫及2年多的行情下跌就否定这样一个世界最优秀的融资平台,是一种短视的表现。如果我们能尽快推出创业板市场,那将是一种最佳的改革政策选择。但是,即使深圳创业板已经开业,它也远远不能满足全国近千万家中小企业巨大融资需求,因此,应当在这个市场发挥巨大的经济效应的同时,还应当考虑建立地方性的场外交易市场。这类市场可以制定统一规则,严格监管并定位于为当地的高成长型企业服务。这样既可解决市场平台不足问题,又能克服全国集中市场由于地域广大这一空间条件特点所产生的信息不充分、不对称等问题。这样,包括主板市场、深圳创业板、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和区域性的场外交易市场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将得以逐步完善。可以认为,用增设市场,即先立后破,先进行增量改革,为实体部门的结构调整和储蓄投资的良性循环创造资本供给制度,要比冒风险地触动主板市场现存的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更容易见成效,社会成本会更低。当然,关键在于决策层的认识和决心。
如果还需要可以去我空间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