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的加息使市场一直跌到了2011年1月25日,然后如常开启了“春季躁动”。一般而言,春季躁动的主线是前一年主线的延生,由于2010年的主线是成长股,所以2011年年初的躁动选择了“一号文件”中的农田水利和刚刚建成的高铁。此外,涨价逻辑是常规的躁动主题,钛白粉、氟化工、甚至扩散到电力和钢铁。
由于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春季躁动”,因此感觉非常困惑,通胀持续超预期,央行也有条不紊的加息加准,为什么市场不跌?周期还躁动?面对躁动,希望眼见为实,发动申万所有的周期研究员去微观调研,光挖掘机就跑了七个省。结果需求仍在、订单不错,应该可持续。虽然在逻辑上我始终想不通,但市场天天涨,于是在3月23日郑州策略会上看多周期股、首推房地产,并且编造了一个伟大的逻辑“长尾效应”。
市场在4月18日见顶,即便数据依然不错,但愈演愈烈的通胀和持续不断的调控让大家相信数据恶化是迟早的事。并且这个时候开始出来一个新的事物—理财产品和高企的无风险利率。其实,2009年7月后高层确有调控的意愿,2010年10月后的通胀使之落实,但“四万亿”早已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和民间投资,一旦启动不会马上停止,整个社会对资金都有强烈的渴求。另外一方面,银行和各种信托也有强烈的投放欲望。因此,关上一道门就打开了一扇窗,表内不行就表外,信贷虽然控制住了,但各种花样百出的融资方式层出不穷。于是乎,传统的信贷无法描述这种现象,社会融资总额应运而生,大量的资金借道理财产品进入房地产和融资平台。此后两年,各金融主体一直和监管层躲猫猫,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资金的错配越来越严重,终于在2013年6月“钱荒”大爆发。此为后话,但当时理财产品收益率的高企确实给资本市场极大的压力。
市场一直下跌,通胀似乎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因为通胀所以加息,因为加息所以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居高不下。所以当6月23日温总理在英国卫报说“通胀可控”时,市场瞬间爆发。通胀最终见高点是8月份公布的7月数据,在这之前,每个基金经理每天早上都要刷一遍全国猪肉的价格。7.19温州动车事故给整个市场蒙上了一层阴影,但直到8月,整个市场在一个狭小的箱体,以2800点为中枢上下200点波动,以致于当时很多人认为A股将摆脱前几年大开大合的格局,螺蛳壳里做道场。
破位源于一个毫不相关的新闻,8月6日周六标准普尔下调了美债的评级,8月8日周一开盘一把就把固守的2600点破掉,全天下跌了3.79%。这根线和今年6月19日破3000的那根线非常类似,雁门一破、后面就是广阔的中原,从此再也无险可守。此后,虽然通胀开始下行、央行停止了加息加准、无风险利率也见顶回落,但市场却进入了主跌。所以,我有时候很反感一些宏大叙事的说辞。比如说2011年上半年,各个机构都对通胀提出说法,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衰竭、上升的地平线、刚性的劳动力成本··· · ·似乎中国的CPI永远摆脱了周期,事后证明通胀只不过是个货币问题,只是“四万亿”的后遗症,随着半年的货币调控,通胀就下来了。而且关键是即便这个因素消失了,市场也并没有停止下跌的步伐。
市场一直跌到了九月底,十一后各种微观数据证明经济下滑似乎有加速的迹象,于是按照习惯大家又开始预期政策放松,市场也开始回升,10月份和11月份市场做了一个小的过山车。11月30日,时隔一年,货币再次放松,降准备金,但12月2日市场画了一个带长上影的十字星然后进入了新一轮的杀跌,直到2012年1月6日。最后一轮杀跌是最惨烈的,小票成为重灾区,这里部分原因是重庆啤酒复牌11个跌停带动小票情绪的崩溃。
2011年是一个比2008年更凶的市场。2008年虽然跌幅更大,但由于之前处于高位,一旦舞蹈停止,大家还是能保持理性,高手还是可以躲避。但2011年总觉得够低了,躲无可躲。其实这就是A浪和C浪的区别,今年也是如此。
在2010年底,曾经有很多人认为中国的经济模式面临转型,周期股风光不再,要寻找伟大的成长股,寻找中国的漂亮50。但一切都是后视镜,2011年最终死拿着最平庸银行铁路的人成为大赢家。2011年底,大家觉得中国的股市有制度性的根源问题,必须推倒重来,这个市场不会再有机会了。但可笑的是,2010年底的预言却真的出现了,2012年市场开始进入成长投资的黄金年代,为期四年。
为什么要复盘?
拉卡拉的创始人孙陶然说:如果我有所成就的话,一半源于天资,一半即源于复盘。
如今“复盘”这个词,被越来越多的人挂在嘴边。这可不是赶时髦,而是大实话!
为什么要复盘?因为,每个看似完美的计划,都可能隐藏着你未曾注意到的小bug,而这些小bug,很可能让你一败涂地!
“荆轲刺秦”的bug
战国后期,秦国灭赵后,兵锋直指燕国,太子丹震惧,决定行刺秦王。为此,他制定了一个完美的刺杀计划。
计划执行人:荆轲。此人混迹江湖多年,由燕国隐士田光以死力荐。
辅助执行人:秦舞阳。此人凶悍无比,十三岁就杀过人。据说他往那儿一站,别人都不敢正视他。
入秦筹码:秦国叛将樊於期的首级。樊於期从秦国逃至燕国,秦王花重金悬赏其首级,这份厚礼,必定能让秦王喜笑颜开、亲自接见。
刺杀武器:匕首。此匕首乃太子丹花重金购买,号称天下第一利器。后,侵以毒液,保证一刀下去,必死无疑。
刺客有了,助手有了,入场券有了,武器也有了。而且,都是高配。看起来,已是万事俱备。
可是,荆轲却迟迟不肯出发。太子丹以为他是故意拖延时间,怕他临阵反悔,于是再次催请:“荆卿啊,时日不多了,你可有动身的打算啊?要不,我派秦舞阳先走一步?”
荆轲一听,不乐意了,怒斥太子丹:“太子这么安排是几个意思?就这么急于出发吗?!去,不是目的,目的是完成使命回来。秦舞阳那小子,就是个没出息的损色(sǎi)。况且我们对秦国内部情况了解有限,又是拿一把匕首去刺杀,难度系数很高的好不好!我之所以迟迟不动身,其实是想等待一位朋友同行。眼下,既然太子认为我是故意拖延,那我即刻动身就是。”
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着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的首级,出发前往秦国。临行前,许多人来到易水岸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在此,荆轲也留下了壮士赴死前的名句。
不知此时的荆轲,心中几分把握、几分忐忑?因为,这个看似完美的计划,已经有了些许缺憾。
一到秦国,荆轲便带着厚礼,贿赂秦王的宠臣蒙嘉。拿人钱财,替人办事。蒙嘉也很有契约精神地跑到秦王面前去传话,说:“燕国之所以不敢出兵抵抗,就是因为碍于您的威严。燕王现在情愿对咱秦国俯首称臣,只是因为畏惧,所以不敢亲自来面见您。但是,诚意还是很足的。派来的使者给您带了两份厚礼:樊於期的首级和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而且,临行前,燕王还在朝廷上举行了拜送仪式呢!”
听到这个消息,秦王非常高兴,决定高规格接待燕国使者。秦王沐浴更衣,换上礼服,安排了外交上极为隆重的九宾仪式,在咸阳宫亲自召见。
计划良久的刺杀行动,终于来到了关底,直面大BOSS。
荆轲捧着樊於期的首级,秦舞阳捧着地图,按照正、副使的次序前进。可是,一进大殿,那位勇猛无比的壮汉秦舞阳,居然怂了!他脸色骤变,害怕的瑟瑟发抖。
荆轲回头看着秦舞阳,谜一般的笑了笑。然后上前谢罪说,“北方藩属蛮夷之地的粗野人,没见过天子,所以心惊胆颤。望大王见谅,让他完成使命。”
荆轲圆得还算漂亮。秦王说:“递上舞阳拿的地图。”
荆轲取过地图,送到秦王面前。秦王展开地图,当图卷展到尽头,那把带毒的匕首露了出来。荆轲趁机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抓起匕首,直刺秦王。
可这一刺,未能刺中。秦王大惊,抽身跳起,挣断了衣袖。
秦王惊慌失措,慌忙去拔剑,但只抓住了剑鞘。一时间,局面陷入混乱。秦王跑,荆轲追,秦王绕着柱子转圈,荆轲追着秦王转圈,两个人一度陷入肉搏。僵持中,秦王终于拔出宝剑,刺向荆轲,砍断了他的左腿。无法行动的荆轲,试图完成最后一击,可遗憾,只是刺中了铜柱。
最终,秦王连击,荆轲被刺伤八处。荆轲自知,大事难成,倚在柱子上仰天大笑,骂道:“大事之所以没能成功,是因为我想活捉你,逼你归还土地,以回报太子。”
这时,侍卫们冲上前来杀死了荆轲。而秦王目眩良久。
故事讲完了。
除了悲叹一句“壮士可惜”,你可曾想过,其实这个计划,注定是要失败的!为什么?就因为那些隐藏的小bug!
Bug1:助手人选
关于助手,荆轲心中其实另有人选。虽然那个最佳人选是谁,我们永远不可能知道了。但荆轲迟迟不动身只为等待此人,想必在他心里,此人一定是可以大大增加计划成功的几率。
Bug2:猪队友秦舞阳
果然如荆轲所说,秦舞阳就是个“没出息的小子”。他的面露惊慌,是否已经打草惊蛇?更何况,他们的对手可是疑心病超级重的秦王嬴政!
Bug3:秦王的袖子
左手抓住秦王,右手拿着匕首行刺。这个动作和荆轲设想的一样。但荆轲大概不会想到,秦王一高兴,居然穿了礼服!穿礼服也就罢了,居然袖子还那么大!袖子大也就算了,居然质量还那么差,一扯就断!宝宝心里苦。
Bug4:荆轲微调计划
临死前,荆轲说出了计划失败的又一个原因:我想活捉你。还记得计划最初的样子吗?左手抓秦王,右手拿着匕首行刺,咔嚓,一剑毙命,干净利落。谁要你活捉的?
复盘一下才发现,原来太子丹心中那个完美的刺杀计划,隐藏着如此多的小bug。如果不复盘,你是否也和小编一样,一直以为壮烈的“荆轲刺秦”之所以失败,只是因为——荆轲运气太差?
所以,不要过度自信任何看似完美的计划,不信,复盘一下瞧瞧。
复盘,本是一个围棋术语。指下完棋,棋手重新摆一遍下棋的过程,探讨得失,总结有无更好的应对招数。而现在,这个词已经被泛化,许多企业把它赋予了管理学意义。最为典型的,便是联想。
联想的“复盘”方法论
联想最早引入“复盘”这个概念,是在上世纪80年代。那时候,更多的叫法是“总结”。柳传志正式提出“复盘”这个词,是在2001年联想投资成立的时候。2006年,联想又将“复盘”,明确确立为联想方法论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2011年联想将“复盘”方法论向联想全球推出。这种工作方法,从柳传志时代一直延续至今。
什么是联想式“复盘”?在这里,复盘分为四步:回顾目标、评估结果、分析原因、总结经验。
复盘的过程有四个步骤:简而言之就是,第一,回顾目标,时刻别忘了当初出发的目的,需要一遍一遍的回顾和澄清;第二,对照当初的目标回顾过程、评估结果;第三,剖根问底分析原因;第四,总结规律和反思,并在此制订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柳传志说:“复盘是联想认为最重要的一件事情。联想经常说,对人,用谁不用谁,就看他学习能力怎么样。其实这个学习我自己回顾过来以后,学习无非是:跟书本学;跟自己学,自己做的这个事情,把经验教训进行总结;还有一个就是跟别人做的事情学。最多的,最深刻的还是跟自己学,自己学无非就是‘复盘’。一件事情做完了以后,做成功了,或者没做成功,尤其是没做成功的,坐下来把当时的这个事情,我们预先怎么定的、中间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做不到,要理一遍。理一遍以后,对下次做,自然这次的经验教训他就吸收了。”
马云说:“赢的人要反思,一定要想清楚,我们侥幸在哪里;输的人要反思,是哪些事情做好了,我们就会赢。反思的目的是下一场要赢。”
其实,复盘的过程,就是让成功的因素不断重现并放大,把失败的因素找出来第一时间剔除。任务的成功与失败,复盘都有价值。
当然,每一次复盘其实都是一次血淋淋的解剖自己。虽然疼,虽然难为情,但是必须不留情面。因为,于个人、于企业,复盘都是一项自我升级的必备技能。
复盘:个人及组织修炼的利器
原联想学院院长孔庆斌谈“复盘”说:“复盘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个人的自我进化修行的方法论,绝对是建立个人和企业智慧免疫系统的最佳方式。对组织来讲,它也是迅速让组织站到巨人肩膀上的一种进化方式。要想掌握这种进化工具,需要不断修行。” 既然复盘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如何修行并习得这个有效工具呢?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在教育培训行业的实践经验以及领悟,通过系列文章分享给大家。
首先复盘到底是什么呢?复盘是围棋中的一种学习方法,指的是在下完一盘棋之后,再重新摆一遍,看看哪里下得好,哪里下得不好。对下得好和不好的,都要进行分析和推演。
通过分析和推演,我们不仅能知道自己这盘棋胜利和失败的原因,同时推演过程中还能在某些关键节点尝试和原来不同的方法,从而推演出不同的假设带来的不同后果。
这也是总结和复盘最大差别:总结主要基于已发生的事实及结果进行描述、分析和归纳;而复盘除了有总结包含的动作外,还对未发生的行为进行探究和推演,探索其他行为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以找到新的方法和出路。复盘相对来说是动态连续的行为。
用到企业管理中,复盘指的是从过去的经验、实际工作中进行学习,帮助管理者有效地总结经验、提升能力、实现绩效的改善、以及智慧共同体的打造。
复盘其实包含了深厚的智慧,是一种思想和工作方法,复盘的历史也源远流长。中国有很多古谚揭示了类似的道理,像“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吃一堑长一智”“不迁怒,不贰过”三思而后行“”等; 一些古今先贤也通过不断总结、反思、升华提炼来修身,像曾子“吾日三省吾身”,王阳明“悟道之法”也被后人认为是“事上磨练,心中复盘”,稻盛和夫把“每天反省”作为他的六项精进之一,认为反省就是耕耘、整理心灵的庭园。复盘,作为一种管理方法在企业中的应用,在中国最早是由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先生开始的。20世纪90年代末期,柳传志阅读了《曾国藩》一书,书中提到曾国藩有一个习惯,就是做完一件大事之后,点一炷香,把整个过程细细的想一遍。受此启发,柳传志感觉这种做法很符合自己的工作和思考方法,认为这是一种简单有效地从经验中学习的方法。因为他并不是学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在下海创办联想之前,也没有任何在企业工作的经验,都是边学边干,从自己和他人的工作经历中来学习。在思考、总结的基础上,柳传志于2001年,第一次在联想提出了“复盘”这种说法,并开始通过言传身教等途径在公司内部进行推广。在他的亲自指示和领导下,联想管理学院对复盘方法论进行了研究整理,于2011年将复盘方法结构化,形成了一整套规范的流程,并在联想集团全球范围内推广。时至今日,国内企业广泛使用这一方法论。
在美国,最早采用复盘的是美国军队,他们将其称为“行动后反思”(after action review, AAR),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被引入美国军队。由于成功的应用AAR,美军的执行力、领导力和作战能力得以持续提升,开始受到许多企业的重视。向美军学习,一时间成为一种潮流。
事实上,复盘之所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从经验中学习的方法,是因为符合人们的学习机理,而且与工作/行动相结合。接下来我们通过复盘学习的三种典型实操形式来了解复盘的底层诉求及实际意义。
( 1 )复制成功或避免重复犯错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句话强调了犯错客观存在的概率,要求人们容错,特别是组织中防止僵化和刻板,需要有鼓励冒险的精神及容错机制。但另一方面,面对错误和失败,我们要降低概率,及时察觉,并采取纠偏行为;如果错误和失败不可避免,我们也要“吃一堑,长一智”,从错误和失败中学习,汲取教训和经验。那么在组织中,如果不能对这种他人/其他部门错误和失败的经验及教训进行及时分享及传播,其实是组织资源的巨大浪费。华为轮值主席徐直军就说过:“经验是华为最大的浪费。”一个错误和失败教训在组织中再犯或重复犯的成本是较大的。我们熟知的三大学习方式分别是理论学习(向书本学),社会化学习(向他人学习)以及实践学习(向内的经验学习),复盘恰好是典型的实践学习方式。当然我们所学的书本,课程(以及上面的知识和规律),向他人交流的经验也不过是他人“复盘”得出的结论。
通过复盘,可以直接找出在当时的场景之下,哪些做法有效,哪些做法值得改进,因而,通过复盘进行知识萃取的第一种途径就是,提炼出一系列规则:在某些情境下,采取某些做法,可以取得某些成功或错误的结果。若这些成果符合预期或目标(通常被定义为“成功”),说明在行动与结果之间可能存在关联,因而可以考虑在另外的情境之中,欲取得相应的结果,可以复制这些做法,以取得成功;或者,某些做法未取得相应的效果或目标,则说明这些做法不奏效,为此,应努力避免或者加以修正,以防重复犯错。
( 2 )总结规律,优化流程及决策;强化认知,改善心智模式
IBM曾今给华为做咨询的时候,反馈华为的流程体系存在较大的优化空间,后来引入IBM系统后,任正非规定了”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的套路。联想在早期规章制度与流程也很大健全,即使已有的制度与流程也需要快速的迭代优化以适应业务的快速发展。为此,他们用复盘的理念,快速建立并更新各项制度,系统性流程。
运用上图的逻辑,就可以快速总结出规律,固化形成相应的制度、流程和规范,并持续更新、改善,提高组织效率。
复盘就是有意识地对过往的经历和经验加以审查,其目的还可以是优化决策和选择,例如某人可以对自己的闺蜜谈恋爱的失败经历进行复盘,发现在某些情境下哪几种恋爱行为是非常有效的,哪几种恋爱行为可能导致恋爱走向失败。在这个恋爱复盘中,让当事人形成在某种情境下固有的恋爱认知,强化这个决策/选择的反应度和敏感度,提高恋爱的质量和成功概率。那么在组织中,也是一样的道理,通过复盘能够让我们面向未来遇到类似的情境能做出正确/更好的选择,而这个正确/更好的选择就是基于过去形成的“认知”,也可以说是受到刺激后强化形成的“价值观”。 在复盘时如实还原过去的决策,通过决策和结果之间的对比,找出提升策略。现实中很多无效复盘的原因在于当初决策时并没有留下关键信息,导致事后的复盘很容易变成一个对过去的决策文过饰非的合理化过程。
( 3 )知识的传承和创造:萃取提炼故事、工具、模型或理论
著名的管理大师詹姆斯·马奇看来, “一方面复制成功无所不在;另一方面,人类试图理解深层次的因果结构,并用叙事(自然语言)、模型(符号语言)或理论的形式阐述出来”。因此,在复盘时,许多人并不满足于简单地发现成功或失败的做法,而是希望深入分析、反思、发现其根因,并继而通过“举一反三”或其他方法,试图将其“抽象概念化”,整理出一般性的方法或规律。这无论是在大卫·库伯的“经验学习圈”模型,还是在荀子倡导的“闻-见-知-行”之“U型学习法”中,均有所体现。当然,复制成功已属非常不易,提炼为故事、模型或理论更加具有挑战难度。
在大卫·库伯的“经验学习圈”理论模型里,详细阐述了学习过程中一个是领悟程度,一个是改造维度。通过领悟具体亲历的经验、通过间接看到的经验都是领悟的程度;通过内在的反思、通过外在的行动则是改造维度。经验学习其实就是不断地经验领悟和经验改造的过程。
复盘其实也是基于过去实践经验的总结反思,并将其最佳实践抽象概念化(萃取提炼)的过程,以高效指导未来类似的实践行为。从这里看,可以看出复盘本身也是萃取的典型方法(对于“萃取”这里不做具体阐述)。现实中,通过复盘能萃取“高智”的组织经验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前用友大学校长,现易明教育创始人田俊国说过:“虽然经验萃取有很多种方式,但最让我兴奋的是:收集不同个体做同类事情的经验碎片,积累了足够多的碎片后寻找这些碎片的内在关联性。当足够多的碎片和关联被找到后,试图归纳和架构一个能够整合所有已知发现的框架,毫无疑问,这个框架才是揭示事物更本质规律的深层结构。最后,依据框架按图索骥,框架反过来能够指导人们去发现那些没有被发现的元素,去解决新的问题。总结起来就是收集碎片找规律,利用规律解难题。”这句话说明了经验“抽象概念化”后的作用,也体现了“抽象概念化”的复杂性。
在《复盘+把经验转化为能力》这本书中就重点讲述了“U”型学习法及“U”型理论相关内容。《荀子·儒效篇》中关于学习讲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 “闻-见-知-行”是学习四步骤,从“闻”到“见”是由表及里的过程,要求用心、洞悉本质,把握关键;从“见”到“知”是由此及彼的过程,要求归纳总结,提炼一般规律;从“知”到“行”是从理论到实践,学以致用的过程。这个类似于“U”型结构的学习法给我们启示:要想真正的从复盘中学习,必须遵循特定的程序、逻辑及步骤。即:1、回顾、评估;2、分析、反思;3、萃取、提炼、4、转化、应用。在萃取及提炼环节,我们应注意“适度抽象”,除了该事件基础的经验教训外,还要将更具价值或代表性的实践经验,比如思考什么是这类事件的一般规律,概括为高度凝练或普适性的“理论”、“模型”或“工具”。
以上通过多个学习的机理及主实操步骤全面解析了复盘无论对于个人学习与成长,还是对于团队与组织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接下来我们还重点讲述下复盘对于组织更深层次的价值。复盘是全方位提升组织能力及集体品性的核心修炼。在组织修炼中最知名的行动框架就是彼得·圣吉提出的“五项修炼”。包括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团队学习、共同愿景以及系统思考,以激活全体组织成员的热情、提升团队协作以及应对复杂性挑战,成为学习型组织。复盘有助于团队协助与知识共享以及组织变革,同时也是企业知识管理运营与组织发展的核心机制。其次,复盘的互动体验过程有助于厘清组织或团队共同的愿景、激发自我超越、促进个人和集体心智模式的改善。事实上,团队复盘也是一次团队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沉淀优秀经验,还可以找到问题和行动方向等。长期的团队复盘还能让集体养成踏实、求真、创新的品性,避免浮躁、冒进、自满的作风。
简言之,复盘可以全方位打造组织能力,修炼组织品性,也是提升组织学习敏感度,推动组织持续发展,打造学习型组织的重要基石。
最后,谈一谈想学好复盘,重点在于什么?在于“明道”,懂得“复盘之道”的基本原理和底层的要求。复盘说到底,需要理解复盘对个体及群体的要求:转念、思量、内求、觉察、反省、利他、学习、分享。复盘在事上的作为:不贰过、固化规律、校验方向、认清问题背后的问题,发现新知识新方向。“人”和“事”共同作用于复盘时将发挥巨大的能量,既成事,也成人,也进一步升维复盘非“术”的层面那么简单。
善复盘者强,善复盘者胜。让复盘成为我们的优势本能、习惯以及文化。
(敬请关注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