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后期什么原因让如日中天的日本逐渐走向衰败呢,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发生什么

泡沫经济:“上帝欲使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的股票市场和土地市场热得发狂,从1985年年底到1989年年底的4年里,日本股票总市值涨了3倍、土地价格也是接连翻番。到1990年,日本土地总市值是美国土地总市值的5倍,而美国国土面积是日本的25倍!日本的股票和土地市场不断上演着一夜暴富的神话,眼红的人们不断涌进市场,许多企业也无心做实业,纷纷干起了炒股和炒地的行当—整个日本都为之疯狂。

灾难与幸福是如此靠近。正当人们还在陶醉之时,从1990牛开始,股票价格和土地价格像自由落体一般猛跌,许多人的财富一转眼间就成了过眼云烟,上万家企业关门倒闭。土地和股票市场的暴跌带来数千亿美元的坏账,仅1995年1月~ 11月就有56家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闭,爆发了剧烈的挤兑风潮。极度繁荣的市场轰然崩塌人们形象地称其为“泡沫经济”。

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完全是在苦苦挣扎中度过的,不少日本人哀叹那是“失去的十年”。

20世纪后期什么原因让如日中天的日本逐渐走向衰败呢,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发生什么

日本泡沫经济

20世纪后期什么原因让如日中天的日本逐渐走向衰败呢,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发生什么

导致日本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大致说说我对日本这20多年来发展停滞的一些看法。
1.国民投资的提前透支。很多人谈到日本经济这二十年的状况,很自然地就会提到“泡沫经济”与“广场协议”,但是这种看法大体正确但是没有切中问题的要害。“泡沫经济”对日本经济最大的伤害并不是90年代初的不动产价格迅速下降,而是在于之前的房价地价飙升提前透支了大量国民投资。日本的国民储蓄率一直很高,到了20世纪80年末,日本的房地产市场就如同击鼓传花的“博傻游戏”,地价的飙升让当时的日本企业和居民认为与其投资于其他行业,投资于坐地升值的房地产岂不是更好,投资于房地产用于长期对外出租则更受大型企业和金融机构青睐。再加上广场协议和日元升值,大量的外汇占款倒逼流动性,因此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的地价房价很自然就涨上天了。到了泡沫破裂之后问题就来了,林毅夫就说过东京的房子之前公允价值值5000万日元的,泡沫破裂后就只值1000万日元了,通俗点说就是贷款了20年工资的钱去年好不容易买了个房,结果今年这房只要3-5年工资就可以买了,相当于有15-18年的工资收入被提前透支了,日本的银行体系消化了泡沫破裂的冲击,但是代价就是投资的提前透支,日本银行体系的货币派生能力(或者叫再融资能力)受到了限制。
2.日本的主办银行制度与日本特色的流动性陷阱。首先介绍一下日本的主办银行制度,大致来说就是日本各大商业银行由财阀控股,同时财阀又控股实业企业,而财阀间又相互持股,最后日本政府又对财阀入股或者加以实质控制,从而形成一个高度组织化、政策性强的银行体系,其宏观调控的职能和天朝的情况类似。除此以外日本银行体系还有一大特点,就是银行倾向于提供年限长达10年,15年甚至20年的长期贷款,还款方式通常是年金,同时日本的金融体系还衍生出了以这些年金为基础现金流的年金化理财产品或养老保险基金,整个金融体系存在着大量以年金形式支付、以长期贷款为基础资产的衍生工具。日本的主办银行体系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日本快速工业化时期对日本的经济增长起到了很明显的助推作用,那就是为大量企业尤其是新兴产业企业提供长期贷款,减轻企业每一个财年利息支出的负担,有利于制造业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但是到了泡沫破灭后问题来了,那就是日本主办银行制度下的银行体系活力是有限的。通俗的说主办银行制度下银行考虑的是一个贷款项目未来10年,20年的现金流问题,但是到了泡沫经济破灭之后银行找不到其他更合适的能提供长期稳定收益的投资项目了:首先泡沫破裂后大量房产抵给银行,这些资产就是死资产而已,不形成现金流,变现也不容易;另外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传统的制造业已经很难有新的增长点,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又风险较大,前景柳暗花明。因此主办银行制度下的日本金融体系无法如他们以前那样找到能够长期保持稳定现金流的项目,高风险的项目又不敢做(为了作为日本特色的年金化的各种金融工具的基础现金流来源,风险规避是必须的),所以日本的商业银行倾向于大量投资由政府信用为担保的日本本国国债、美国国债与其他固定收益的证券。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日本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多次“放水”“开印钞机“效果都不好了:因为放水根本没有放到企业里去,商业银行并没有积极扩大贷款规模,而是选择了稳妥的投资选择,即持有国债,结果就是央行放出去的水到头来又回到了财政账上。这一次的“安倍经济学”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解决日本商业银行贷款派生能力差的问题,不过这一次安倍“放水”比较彻底,包括负利率政策,加上日本国债发行的收紧,让商业银行体系的活力有所恢复,日本的大型跨国企业近两年的年报比较好看。
3.结构性问题与错失产业转型时机。日本经济的问题,很多人都谈到了人口老龄化,当然老龄化是一个问题,但是并不是主要的问题,实际上日本的人均要素生产率甚至还处于稳步提高的状态。日本经济结构还是高度依赖于传统制造业,比如汽车、电子元器件、钢铁、机械制造这些。但是20时机90年代互联网这波大潮来的时候,日本正好是泡沫破裂的时期,由于刚才我讲到的日本银行体系的僵化,没有能够为新的互联网时代的起步提供充足的投资。我个人认为,对日本来说,泡沫经济破裂真不是时候。
4.经济周期的问题。我认为日本经济目前的情况,从某个角度来说是经济的一个周期走向尾声后长期没有进入下一个周期的表现形式(个人看法)。
总的来说,我觉得日本式的经济停滞应该说更多的和日本的财政金融领域有关,由于财政金融的问题传导到实体经济上的,让日本在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前透支了太多投资。不过日本经济基本面还是不错的,从基础设施、制成品的水平,核心技术来说都还是在世界上有竞争力,如果日本经济走出了这个周期,有可能会有一些新的发展(比如安倍强调的未来日本经济三大支柱产业:机器人、新能源、微电子)。

20世纪后期什么原因让如日中天的日本逐渐走向衰败呢,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发生什么

日本经济衰退的原因

日本经济衰退主要有二层原因:一方面,自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日本房地产泡沫的破裂,日本经济再也没能高速增长,始终在原地踏步不前。另一方面,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中国早已在2010年GDP规模超过日本,夺得了世界GDP第二的位置。中国等新兴国家相比,日本经济增长显得比较颓废,给人一种上涨乏力,止步不前的味道。
现在很多人觉得奇怪,日本国内经济这二十多年来,始终原地踏步,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第一,日本国内人口的老龄化与少子化,毕竟人力是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日本现在有3400万老人,其中65岁以上者相对贫困率为18.1%,75岁以上者为25.2%。而庞大的老年团体带来的是社保成本的增加。2016年日本社保支出达到32兆亿日元,占到了国家总预算的33%。也就是说日本每年要拿出三分之一的预算来应付养老问题。

而另一边,年轻人口不足,2017年日本平均初婚年龄,男性升至31.1岁,女性达到29.4岁,平均每1000位居民日本只出生8.4个孩子。这样使得日本社会长期的少子化。长此以往,社保缺口会越来越大,参保人员越来越少,显然这对于日本经济发展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负担。

日本经济衰退的原因
第二,社会结构固化,年轻人没有向上的空间。日本社会阶级固化是各个领域都有的,不论是政府议员,还是企业高管,都由中老年人把持着,而且还要论资排辈,这意味着年轻人上升空间几乎没有。此外,由于日本经历过90年代房地产泡沫破裂的冲击,使得很多年轻人也追求稳定和体制内的工作,本身也不愿意去冒险创新创业,这意味着日本社会通过自我奋斗向上的渠道也被封堵。
而社会结构固化导致市场活力的缺失,创新度的衰退,这也间接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由于日本国内缺乏创新,使得消费增长乏力,创造不出多少财富,同时也消耗不掉多少财富。推动一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是人力资本,而不是资产,即便是资产被炒得再高,缺少人力资本创造和消耗财富,经济还会长期处地停滞状态。

日本经济衰退的原因第三,产业结构转型不力,早在20世纪60-80年代,日本制造业快速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社会转变,从而完成了第三产业为主的经济架构。而到了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日本也认识到发展房地产已经不行了,就逐步向高端制造业转型,主要是以提升GDP的质量为目标,而非数量。
不过,日本政府这二十多年频繁调换首相内阁,导致日本的对外经济政策摇摆不定,这既影响了外部资金对日本的投资,也使得低端产业无法向外转移的重重困难。此外,日本国内工商业财团常常是互相持股、报团取暖,攻守同盟,而只要一发生国际金融危机,一些企业抵挡不住就纷纷倒闭,这又带来持股的财团危机四伏,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产业链缺失。

很多人喜欢说日本经济出现了衰退二十年,其实也就是GDP长期原地踏步,经济停滞增长,与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出现了鲜明对比。日本经济的停滞不前,这主要是日本国内老龄化、少子化现象严重、社会结构固化、产业转型不力等原因。这些问题如果短期内无法得到解决,那日本经济增长还将一直停滞下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20世纪后期什么原因让如日中天的日本逐渐走向衰败呢,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发生什么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