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首席评论员 钮文新
今年以来,中国财政政策扩张力度空前,除各类专项投资之外,预计今年政府减税退税规模将达2.5万亿元,留抵退税规模将达1.5万亿元,前不久的国常会又确定了1400亿元的专项支出。如此力度的经济拉动,无疑会对下半年中国经济构成巨大的积极影响。但问题是:货币政策应当怎么办?
比较麻烦的一件事是:因大宗商品价格的暴涨,下半年出现输入性物价上涨的概率很高,而且现在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预期。怎么办?是不是应当停止货币宽松?甚至收紧?其实,相关声音似乎正在隐现。比如,在最近的一个财经年会上,一位前金融高管就在借预期管理问题,主张“中国需要实施更加积极精准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留有余地”。
“留有余地”是指什么?语言含糊。从长期宏观经济政策的实践看,中国各路政策主张中,存在的问题是: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当成“两张皮”,各说各的。以致2010年出现过积极财政政策和紧缩货币政策组合。结果是:民营企业不得不靠高利贷维系资金链,经济脱实向虚。这方面教训可谓深刻。
如何避免宏观经济政策再次出现“一脚踩油门,一脚踩刹车”的情况?我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应当坚持系统观念,以避免出现“两张皮”现象。
实际上,2022年3月16日,国务院金融委召开会议,给出四大政策要点:第一,有关部门要切实承担起自身职责,积极出台对市场有利的政策,慎重出台收缩性政策;第二,凡是对资本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的政策,应事先与金融管理部门协调,保持政策预期的稳定和一致性;第三,国务院金融委将加大协调和沟通力度,必要时进行问责。金融机构必须从大局出发,坚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欢迎长期机构投资者增加持股比例;第四,保持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长期态势,共同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
很显然,上述政策证明决策层对股票市场关切,且已明确“积极出台对市场有利的政策,慎重出台收缩性政策”。
不只是股市,对经济而言,所谓“输入性通胀”并非中国货币出了问题。事实是,过去10年,中国从未过多投放货币,现在的物价上涨也绝不是中国的货币问题,而是美元的货币问题。所以,无论中国货币政策如何紧缩,根本无法消除美元给世界带来的物价后果。如果非要用人民币货币政策去治理美元犯下的错误,那无异于“人家生病我们吃药”。若采用如此张冠李戴的货币政策,很可能导致削足适履的经济后果——物价没管住,反而把稳经济的政策效果破坏了——让中国经济同样遭受“滞胀”威胁。
所以,不能搞大水漫灌,但更不能再搞干旱政策,尤其要坚决防止“以紧缩货币政策去应对输入性物价上涨”。“管理和引导预期作为当前稳增长的重要工具,需要在提振需求预期、改善供给预期、弱化通胀预期、降低贸易环境恶化预期等方面进一步发挥作用。”这是值得赞赏的提法,但我们同时需要注重预期管理的轻重缓急,就目前情况而言,提振需求预期,改善供给预期才是重要的,弱化通胀预期,不是压制需求,而是改善供给。比如,国家发改委最近对煤炭、生猪价格的窗口指导等。
国之大业,治理需要精细。我们要改变过去那种照着书本搞调控的粗放做法,而将建立中国经济自身的逻辑框架当成要务,并付诸实践。
责编:姚坤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钮文新:不要企图废掉货币政策武功——央行讲话需要避免授人以柄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评论员 钮文新
从总体看,央行副行长刘国强给出的货币政策信息是积极的。比如,面对当前经济的“三重压力”,刘国强简要论述了“稳与进”的辩证关系,确立了“以进促稳”的总体思路。在此基础上,刘国强介绍未来的货币政策要“充足发力、精准发力、靠前发力”,并实现“保持总量稳定增长,促进结构稳步优化,推动企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再比如,在谈到“充足发力”的内涵时,刘国强指出:充足发力就是“把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保持总量稳定,避免信贷塌方”。
在市场预期管理方面,刘国强罕见强调:要抓紧做事,前瞻操作,走在市场曲线的前面,及时回应市场的普遍关切,不能拖,拖久了,市场关切落空了,落空了就不关切了,不关切就“哀莫大于心死”,后面的事就难办了。所以不能拖,要走在前面,及时回应市场的普遍关切。
这些提法和论述都引起了金融市场人士的高度关注,并给予积极评价。但是,偏偏就有人抓住一句“降准空间变小了”大做文章,说这是央行对未来货币政策空间的表态,说明中国货币政策依然“以稳为主”。一位自称“证券企业证券投资顾问”的人甚至解读说:法定存准率虽然还有下降空间,但恐怕只有在“极端情况”下才会使用。什么是他理解的“极端情况”?大面积的经济危机。
这是否属于“正面信息负面解读”?同样的事情绝非偶然,而是伴随每次货币政策出台。比如降准,立即有人质疑“还有多大降准空间”;降息,立即就有人声称“幅度有限”;只要央行说一句稳健、不搞大水漫灌,立即就有人说“这是收紧信号”。从观察看,这样的说法往往都会对股市产生消极影响,让货币政策大打折扣,很有点“废掉央行武功”的味道。
可以肯定地说:法定存准率越靠近零,降准空间就会越小。对需要保持一定比例法定存款准备金的中国而言,每次降准都将压缩继续降准的空间,这事显而易见。所以关键在于:仍然还有一定的降准空间。正如刘国强所言:“我们可以根据经济金融运行情况以及宏观调控的需要使用。”
为什么不在乎99%的大方向,而只在乎1%的细节?站在股市的角度,我们必须看到中国股市散户为主。多年的主观经验告诉他们,往往因为对貌似小问题(细节)的忽视,而使之损失惨重。所以,他们对政策1%的关注甚至胜过99%,而一些别有用心之人也恰恰是利用这一特点,把自己包装得十分神秘,有时候反而会更加有效地影响股市。
当然,还有个问题不得不提示一下。央行官员面对公众讲话,尤其是在关键时点对重要政策的解释,千万要格外小心,切忌授人以柄,给人留下“负面解读政策”的话茬。比如这次新闻发布会上,央行传达的信号是要“把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在经济下行压力根本缓解之前,进要服务于稳,不利于稳的政策不出台,有利于稳的政策多出台,做到以进促稳”,这是主体,但一句无碍大局的“降准空间变小了”的字眼儿,就让别有用心者有了借题发挥的把柄。
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2020年初。当时,新冠疫情初露肆虐迹象,基于疫情可能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消极影响的判断,央行决定1月6日降准0.5百分点。1月16日,同样是国新办新闻发布会,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对降准给了这样一番解释:发达国家经济体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低,但超额存款准备金率高,所以相比之下,我国总存款准备金率比较低。他还说:存款准备金率具有维护金融稳定、抵御金融风险的作用,当前维持一定水平的存款准备金率是有必要的,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处于适度水平。当然,根据宏观调控需要,进一步降准也存在一定空间,但这个空间是有限的。
孙司长的这番话当时也引起了市场热议,而各路分析中,更是不乏消极解读,认为未来央行不会继续使用降准工具。从股市表现看,这样的说法,确实让政策效果打了一定的折扣。
其实,把“法定存准率”和“超额存准率”混为一谈并不合适。因为,法定存准率高或上升意味着货币紧缩,超额存准率高或上升意味着货币宽松,二者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所以两个国家“法定存准率+超额存准率”——总准备金率大致相等,其货币松紧的内涵可能截然相反。所以,用总准备金率是否大致相等去评价货币收紧程度是否适宜,值得商圈。再有,在强调中国货币政策“以我为主”的独立性时,可能不宜过多强调我们与它国的数据比较,这很容易让我们失去对货币政策是否适宜的独立判断。
诚恳地提些意见,绝非否定功绩。这些年,央行为支持实体经济创建了许多新工具,比如基础货币的定向投放,以MLF管理一年期利率,而且坚持“收短放长”的货币操作,倡导更加从善如流的工作作风等等,这些全都可圈可点。但是,我们确需更多放弃一点“学究气”。货币政策制定与实施的过程是一个“艺术”的过程,它的重点并不只是在于“降准释放多少长期流动性”的计算,也不只是在于“降息减少多少融资成本”的算计,而更在于我们必须借助这样的表达引导市场预期,引导 社会 资金更多流向股权投资、流向实体经济。
我们一直在说:中国货币政策空间远远大于世界其它主要国家,事实也是如此。所以,面对未来“降准”空间的提问,我们完全可以用“中国货币政策空间很大,完全有能力促进经济 健康 发展“这样的表达加以应对,而没必要只是纠结于具体数据是多是少。
责编:姚坤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钮文新是什么东西
钮文新,满族,满洲八旗钮古录氏,1985年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中学教了两年书;1987年进入中国摄影报社工作;1988年调入《学习》杂志任摄影科科长,从此与新闻工作结缘,其论著和发言在网络上颇受争议。
言论风波
这两天钮文新很火。2月21日,这位央视证券资讯频道执行总编、首席新闻评论员发表博文称“余额宝是金融寄生虫,应取缔”。一言激起千层浪,支付宝连夜回应称自己利润并不多。
钮文新的理由是,余额宝并未创造价值,而是通过拉高全社会的经济成本并从中渔利,推高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取缔余额宝”一说遭到网民炮轰。钮文新24日再度发声。他认为,余额宝们构建很高的收益预期,从银行把存款吸出来,制造流动性紧张,拉高存款利率,引发贷款利率上涨,推高企业生产成本,像男性房事常用的APHNFIC研发企业已经出现了融资困难的情况,最终将反映到商品价格上。[1]
2从业经历
钮文新
1990年进入《中华工商时报》做文字记者同时兼职摄影,1992年开始专业从事证券金融报道至1994年,此间获全国、地方性新闻奖各两次。1994年至1996年任《中国市场经济报》编委、副总编辑;1996年至2001年在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做编导,并作为总编导制作大型系列片《走进国债》、《金融风暴》和《资本市[1]场》。2001年进《财经》任金融首席编辑;2002年5月进《财经时报》任副总编辑,主持金融报道。后担任《财经时报》总编辑。现为CCTV证券资讯频道执行总编辑。
钮文新发表博客指出,毁掉股市是犯罪。他说,我们必须意识到:任由股市如此下跌,不仅意味着资本定价的严重失败,而且必将使中国资本市场蜕变为国际金融列强手中的玩偶,变成洗劫中国国民财富的工具。
2014年2月21日钮文新发表了博文 《取缔余额宝!》,文章指出:余额宝的出现确实给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是,当老百姓沾沾自喜于手机账户中又多了几块钱利润的时候,我们是不是想过,自己所在的企业融资成本正在面临大幅上涨的风险。这事跟你没关系吗?我想,至少你的加薪机会已经被吞噬了,而你的工作机会恐怕也会更加风雨飘摇……………….余额宝是趴在银行身上的“吸血鬼”,典型的“金融寄生虫”。
有网友指出:“余额宝是吸血鬼那银行是什么”“余额宝只是中国众多基金里一个而已””更有网友说出,由于看到他的文章,导致惊吓过度,必须再存几万到余额宝压压惊“等等………..钮文新发表了博文导致网友的围攻。
3个人作品
《股票市场的前世今生》各集主要内容:
一、对抗风险的骄子
二、有限责任的生产
三、现代企业的标志
四、交易所的变迁
五、做市商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六、交易制度八仙过海
七、纳斯达克的骄傲(上)
八、纳斯达克的骄傲(下)
九、股票定价原理
十、泡沫的功罪(上)
十一、泡沫的功罪(中)
十二、泡沫的功罪(下)
十三、基金内幕(上)
十四、基金内幕(下)
十五、监管误区(上)
十六、监管误区(下)
十七、中国股市最大操纵
十八、慎用股指期货
十九、对货币政策的误解
二十、对通货膨胀的误解
4网络评价
钮文新1985年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中学教了两年书;1987年进入中国摄影报社工作;1988年调入《学习》杂志任摄影科科长,从此与新闻工作结缘,在其论著和网络上多有奇葩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