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发布会。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峰做出了两点重要表示。
一、当前,我国仍然面临境外疫情输入和本土疫情传播扩散的双重风险,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决落实“四早”,做到早发现、快处置、防外溢。
二、要严格执行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九不准”要求。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切实保障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防止简单化、“一刀切”,坚决整治层层加码。对于典型案例,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将加大通报和曝光力度。
感觉低于谣传的适度放开哈,但不是很正常吗?在当前局势下,上述两点原则没毛病。比原来的政策严了吗?没有!有什么新的动向吗?
看第二点,好像原来也提,但这次比较严肃的提了出来。通报批评了郑州“随意静默、封城代替管控”,还有个别地区以赋码弹窗的形式限制出行。
国家疾控局监督一司巡视员妥佳指出“防控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严重违反了科学精准防控、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要求,是严重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请注意,“严重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个定性是很严重的!
那么这传递了一个什么信号?非常明确,不能随意扩大防控范围,不能随意静默、封城,不能随意限制人员出行!
再从另外方面来看:10月30日以来,越南、坦桑尼亚、巴基斯坦、德国领导人相继访华;11月5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正常举办;11月6日,北京马拉松开跑;国际航班陆续增加。
这一切反映着正常的秩序在有序恢复,防疫“精准化”而非“一刀切”。
回首看一下今年的A股,今年4月份的持续下跌,主要原因是俄乌战争和上海疫情;4月27日开始V型反弹到6月底,主要是上海疫情尽于尾声;7月初又开始下跌,主要受美联储持续强势加息。11月1日开门红,连涨四天,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是A股处在底部,有反弹需求,降息等促增长政策持续发力,四季度经济增长,资本市场扩大开放。但11月4日的大涨很可能是受到谣传疫情防控政策适度放开的影响。基本的逻辑并没有发生反转。
所以脆弱心态的股民发现政策不如预期,心态要崩。但,不管是俄乌战争、美国加息还是疫情防控,更为恶化了吗?没有!又趋于尾声或变好的趋势吗?有!那么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周一割肉跑,然后反弹再进场,那么要问一句哪天反弹?就比如:10月31日时,依然是“哀鸿遍野”,谁料到了11月1日开始的反弹?依然是惯见的“追涨杀跌”。
A股持续下跌,与哪些因素有关?股民们该何去何从?
A股市场的资产价格持续下跌和以下三个方面是有关系的:公司的业绩增长存在着压力、大公司普遍存在着观望的态度以及市场的恐慌情绪普遍存在。
这一段时间A股市场的下跌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A股市场的下跌时间已经超过了一个月,而且在这一个月的时间之内的下跌幅度基本上已经超过了13%。对于A股市场的投资者来说,在这一段时间卖出手中所持有的股票是最好的一个选择,因为这一段时间上涨的概率是比较低的。
很多大的公司都面临着业绩增长方面的压力
大公司普遍面临着业绩增长方面的压力,因为这一段时间我们国家的经济已经遇到了一些麻烦,疫情是非常严重的,所以才会导致很多公司的业绩增长乏力,在没有业绩支撑的情况之下,A股市场的股票的下跌自然而然也会出现的。
投资方面的大公司普遍持有观望的态度
A股市场当中的散户的数量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而且散户所占据的资金的权重也是比较低的,对于那些投资的大公司来说,在这一段时间的投资也是非常谨慎的普遍持有观望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之下资金是不会进入到A股市场的,在没有资金支持的情况之下,A股市场的上涨是没有希望的。
市场的恐慌情绪是比较严重的
市场方面的恐慌情绪其实是非常容易影响到投资者的投资决策的,因为这一段时间所有的投资者的预期都是悲观的,所以在卖出的时候中所持有的资产之后,A股市场的下跌自然而然也会出现的。想要扭转A股市场投资者卖出股票的趋势,就必须要让投资者看到希望,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出相反的决策的。
A股市场确实让很多的投资者面临着非常大的亏损,但是我们国家在未来肯定是会进行投资的,绝对不可能会让A股市场无休无止的下跌。
为什么大多数股民喜欢操作频繁?
频繁操作都是源自内心的不甘,或者贪婪。漂浮不定的心态随着价格波动、浮亏浮盈变得更加敏感和脆弱。
在没有纪律和规则的制约下,无法客观地辨识自己的行为究竟会把自己拖向何处,更无法认清自己的行为将带来多大的风险敞口。
股票价格的涨跌,长期来说是由上市公司为股东创造的利润决定的,而短期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而影响供求关系的因素则包括人们对该公司的盈利预期、大户的人为炒作、市场资金的多少、政策性因素等。价值投资取决于投资者认为一只股票是被低估或高估,或者整个市场是被低估或高估。
温馨提示:
1、以上解释仅供参考,不作任何建议。相关产品由对应平台或公司发行与管理,我行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等责任;
2、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您在做任何投资之前,应确保自己完全明白该产品的投资性质和所涉及的风险,详细了解和谨慎评估产品后,再自身判断是否参与交易。
应答时间:2021-12-16,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