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联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两周(3月14日-3月25日),沪深300指数自2021年高点以来最大回撤幅度达到33.52%,创2015年之后最大回撤纪录。被称为A股投资减震器的权益类基金同样面临大幅回撤。股票型基金指数和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分别自2021年高点至3月15日的最低点,最大回撤幅度分别达到22.87%、22.63%。
伴随市场主要指数的跌跌不休,是主力资金和外资的大举流出。
市场筑底之际,“顶流”基金经理刘格菘在近期的一场直播中发声,要珍惜这个点位的A股资产,这种波动历史上也有,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把握住(机会)。目前更应该思考的是有哪些资产被“错杀”了。
指数跌跌不休,资金持续流出
过去两周市场快速下跌,无论是沪深300还是创业板指数都创出了新低,自高点回调超过了20%,形成了所谓的“技术性熊市”。
星石投资首席研究官方磊表示,虽然指数短期下挫20%左右,但和历史上大的调整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如果分别从国内和海外宏观基本面来看:海外地缘冲突的连锁反应在不断演化,市场也有更糟糕的预期;而本轮国内疫情反复是最严重的一次。
指数方面,以经济关联度最高的沪深300为例,本轮下跌最低点达3942点,相比2020年最低点3503点还要高出10%以上。
“再看估值,总体估值处在较低的区域,很多都是处于历史最低。比如当下银行到了历史最低PB,上市险企PEV都低于1,PB也到了1,这是之前想都不敢想的。唯一估值有点高的是一些景气的赛道股,但PEG也已经降下来了,如果看到明年很多都已经到了合理位置。”方磊表示。
通联数据显示,当周(3月21日-3月25日)A股市场主力资金净卖出472.12亿元。为连续第5周净卖出,当周净卖出较前周增加408.11亿元,其中,净卖出前五大行业是计算机、电力设备、电子、非银金融、公用事业。
北向资金当周(3月21日-3月25日)净卖出125.98亿元,前一周(3月14日-3月18日)净卖出163.58亿元。单周净卖出规模连续两周收窄。其中,沪股通净流出63.31亿元,深股通净流出62.66亿元。
近一周(3月21日-3月25日)资金净流出规模最大的三个行业是计算机、电力设备和电子,分别流出资金规模为270.18亿元、250.62亿元和191.44亿元。
同期股票型ETF场内净赎回金额108.72亿元。结束此前连续4周的净申购,单周净赎回规模创4个月以来最大。
3月25日市场传出消息称,私募大佬但斌(东方港湾董事长)疑似空仓,上百只产品净值几乎零波动。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3月以来,但斌旗下产品均已更新了3次净值,但几乎所有产品的净值波动都趋近于0。
但斌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目前仓位的确比较低,大概在10%。
市场的低迷表现也影响了基金发行数量。
首创证券研报显示,过去两周(3月14日-3月25日)新成立基金数量分别均只有32只。
梳理分析过去30周新成立基金的数据显示,每周成立基金数量的中位数为43.5只,1/4分位数为31 只,3/4分位数为51.75只,32只属于过去这段时间的较低水平。
“部分板块估值已慢慢回归到合理区间”
方磊判断,目前股市继续向下风险不大,至少“很多股票跌不到哪里去了”,而目前这个位置选股持股的空间明显大了。
他表示,类似医药、军工、半导体、可选消费这些行业,估值已经慢慢回落到合理区间。
“大概算了一下,医药里面很多好的公司PEG已经到1了,最好的那些可能还有2左右;军工也类似,有些PEG也接近1了,而有些PEG还相对高一些。”方磊表示。
医药板块也吸引了不少顶流基金经理的调研。
ST国医(000516.SZ)披露最新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3月13日晚间,易方达明星基金经理张坤参与了天风证券组织的电话会议交流,参会的还有易方达基金于博,工银瑞信基金王君正、谭冬寒、丁洋,中银基金王帅、白洁,信诚基金胡喆等80多名机构投资者。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公告显示,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基金、易方达优质精选基金每天的限购从1万元提升至5万元。
“易方达蓝筹精选基金过去一年下跌了26.66%,从PE估值看,易方达蓝筹精选的估值基本已经降低到了合理位置。”一位券商分析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3月23日下午,明星私募景林资产举办线上客户沟通会,景林资产总经理高云程认为,今年一季度大概率就是股市最艰难的时间,从流动性和预期的情况看,最困难的恐慌性抛售阶段应该已经在上周发生了。极端预期在边际上扭转,市场即将寻找业绩底部。对于那些经历了周期,且保持或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当下应重仓买入并长期持有。
高云程还特别指出,绝大多数中概股并不存在退市的风险,不存在有些投资者以为的“价格归零”的极端情况。
在近期的一场直播中,刘格菘认为年初以来的市场回撤,反映了市场担忧的几个预期:一是对今年宏观经济增长的预期,市场普遍认为现在还处于宽信用未完全发挥作用的阶段;二是担忧海外尤其美联储加息的影响;三是俄乌冲突导致的国际环境不确定性,以及能源价格快速上升,对未来全球成本上涨的压力比较担忧;四是资金面,当市场出现波动时,部分资金的交易行为加剧了某些交易拥挤板块的回调。
他表示自己比较认同一些策略分析师的观点,就是要珍惜这个位置的A股资产,这种波动历史上也有,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把握住。目前我们应该思考的是有哪些资产被“错杀”了。
张坤、葛兰、朱少醒,最多的一次亏了多少?
01
吃个大瓜
前两天有个大瓜,说某卫视要邀请顶流基金经理上某知名综艺节目,相信大家都吃过了。
传得有鼻子有眼,据说邀请完了还要再筛,选四位组成基金经理团,画风有点像集体出道。
我有点担心,这样真的好吗?
基民里有个说法是“谁敢上就赎回谁”,我觉得还是挺有道理的。
大家把钱给基金经理,是希望他们能理好财,保值增值的。
不是看他们唱、跳、rap的。
展示风采可以理解,但总觉得有点怪怪的。
我理想中的基金经理画像,应该是:
沉稳老练不浮夸,最好是除了投资茶饭不想,每天早到晚退。
每天不是全国各地跑,调研上市公司,就是一个人在办公室发呆,因思考如何提高净值而愁眉苦脸。
还有一点,最好不修边幅,发际线不能太低,白头发多少有一点,很重要。
如果打扮像个精神小伙,我总感觉我的钱不安全。
还好,昨天基金业协会发了个倡议:
“严禁 娱乐 化,不得与国家相关精神、 社会 公序良俗相违背,各机构不得开展、参与 娱乐 性质的相关活动。”
这事就算是结了。
不过,基金经理的饭圈化迹象,最近还是挺明显的。
我觉得吧,粉一个人,最好先了解他最惨的时候,考虑清楚再做决定,免得到时候粉转黑。
赔了感情,又赔钱。
对基金经理来说,最大回撤就算是他们的“黑 历史 ”了,也是他们的至暗时刻。
先了解一下,他们最多的一次亏了多少,是很有必要的。
面对大回撤时,也有个准备。
02
写在前面
首先,明确一点,在不同的熊市里,控制回撤的难度是不同的。
就像判断抗冻能力,也要结合每年冬天的寒冷情况,夏天里做判断,是不靠谱的。
对基金经理来说,一般在2008年前从业的, 历史 最大回撤都很大,而从业一两年的,都很小,但这能说明后者比前者回撤控制得更好吗?
要知道,2008年是2007年 史诗级牛市 后的 传说级熊市 ,整个一冰河世纪,活下来就不错。
而这两年,没风没雨,即使去年三月的波动,放在 历史 上,也只是小波浪。
所以,考察基金经理的抗冻能力之前,先回顾一下过去发生过的几次严冬。
第一次是,2007.10-2008.10,疯熊。难度 十八层地狱级 ,泥沙俱下,寸草不生。
上证指数从6124点一路俯冲到1664点, 缩水72.81% ,沪深300 缩水72.73% 。
第二次是,2009.07-2013.06,慢熊。难度 困难级 ,但对中小创是 普通级 。
原因是当时行情分化,新成立的创业板表现明显好于大盘。
第三次是,2015.06-2016.02,疯熊。难度 地狱级 ,尤其对中小创,要还债了。
上证指数从5178点一路俯冲到2638点, 缩水49.05% ,沪深300 缩水47.57% 。
第四次是,2018.01-2018.12,普通熊。难度 困难级 ,创业板从2015年一直还债到这里。
也是离我们最近的一次,持续一年,从业三年以上的基金经理都经历了。
03
开始点名
那么,在这些寒冬里,明星基金经理们表现如何呢?
以这五位热门基金经理为例:
(1)朱少醒, 历史 最大回撤发生在2007-2008年, 回撤58.91% ,产品富国天惠成长混合(161005)。
“朱少醒曾经腰斩过”被不少基民记在小本本上,不过,有了前面的铺垫,你是不是有所改观了呢?
沪深300缩水近四分之三的时候,老朱表现还是可以的。
拿经历过冰河世纪的幸存者跟没经过风浪的小年轻比最大回撤,是不公平的。
除此以外:
2009-2013年, 最大回撤34.80% ,沪深300 最大回撤44.89% 。
2015-2016年, 最大回撤45.93% ,沪深300 最大回撤46.70% 。
2018年, 最大回撤33.28% ,沪深300 最大回撤32.46% 。
不难看出,朱少醒在控制回撤方面表现一般,近两次大熊市表现跟指数差不多,马马虎虎,不算差但也不突出。
可以说是控制不住回撤,或者,不喜欢控制回撤的类型。
谈专一、长期收益高,老朱算top,控制回撤方面,老朱实在排不上号。
(2)董承非, 历史 最大回撤发生在2007-2008年, 回撤53.06% ,产品兴全全球视野股票(340006)。
同样是老资格,老革命,从那轮十八层地狱级熊市中活下来的人,老董虽然也被腰斩了,但相比老朱略好一点。
除此以外:
2009-2013年, 最大回撤28.05% ,沪深300 最大回撤44.89% 。
2015-2016年, 最大回撤28.70% ,沪深300 最大回撤46.70% 。
2018年, 最大回撤24.80% ,沪深300 最大回撤32.46% 。
跟老朱我行我素,风格不改不同,老董应该是对“被腰斩”印象深刻,形成了肌肉记忆。
自那次以后,董承非非常注重回撤控制,近十年,最大回撤没再上过30%。
相对沪深300,优势不是一点半点。
而且,数据上的优秀也跟前些天他在内部交流中的观点对上了。
“对我而言朴素的观点是,当市场不被理解时,少赚点不是大的事情。这种牛熊转换的时候是市场 最危险的时候,对我而言,宁愿做在左边,做在前面一些。”
“我这段时间比较轻松,路演也不听,每天就卖点股票。”
“我不对泡沫破灭的时间做判断,也很难判断。我的观点也很明确,心态较好,我宁 愿少赚点,我已经做好这个准备了,反而亏的比较多我会比较难受。”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
老董的兴全趋势 上涨10.47% , 最大回撤4.41% ;沪深300 上涨4.62% , 最大回撤8.11% 。
所以说,在控制回撤方面,老董确实有一手。
(3)张坤, 历史 最大回撤发生在2015-2016年, 回撤42.17% ,产品易方达亚洲精选股票(118001)。
由于这只是港股基金,如果忽略掉,应该是这样的:
历史 最大回撤发生在2015-2016年, 回撤30.66% ,产品易方达中小盘混合(110011)。
张坤是2012年开始从业的,最刺激的2008没经历过,除了这次,就是:
2018年, 最大回撤29.30% ,沪深300 最大回撤32.46% 。
两次综合来看,还不错,起码都比指数强。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老朱、老董属于风格均衡型的,跟沪深300比就行。
而老张,有明显的行业偏好,那就是白酒。
对这样的基金经理,他的产品波动,不仅取决于大盘,更取决于重仓的行业。
比如近一年,白酒明显走牛,产品赚翻,年后,白酒发生踩踏,回撤速度很快。
张坤的中小盘今年来 最大回撤16.15% ,是沪深300的两倍。
如今,白酒的整体估值依然要比除2007年以外的时间高。
而且,以他目前的基金体量,调仓很难,正所谓船大难掉头。
假如他的一只产品开始抛白酒,他的其他产品,甚至于同事的产品净值都会被砸下来。
之前的停止申购加大额分红,应该是张坤为数不多能做的了。
所以,对张坤来说,回撤控制能力的最大考验就是这次。
(4)刘格菘, 历史 最大回撤发生在2015-2016年, 回撤62.89% ,产品融通领先成长混合A(161610)。
刘格菘的争议性比较大,2013年从业,只经历过两轮大熊市。
2015年,刘格菘在牛市高位接手了几只产品,表现不佳。
前面说过,那轮熊市对中小创是毁灭级的,而当时的刘就是这种风格。
那轮牛市在6月见顶,而刘格菘在4、5、6月分别接手产品,肉没吃到,打一顿没少挨。
尤其是融通新区域新经济(001152)这只产品,牛市顶接手,两年后离职,累计亏了49.50%,基本腰斩。
2018年那次,刘格菘到了广发, 最大回撤45.10% ,沪深300 最大回撤32.46% 。
又一次做得不如指数,而且幅度还挺大,所以刘格菘在控制回撤方面真的很糟糕。
当然,不管是2015-2016年,还是2018年,都是中小创跌最惨的时候,也就是最不适合他风格的环境,这点要强调。
而且,这几年刘格菘的风格也有变化,从中小盘往大盘风格偏移, 科技 底色不变。
(5)葛兰, 历史 最大回撤发生在2015-2016年, 回撤64.70% ,产品中欧明睿新起点混合(001000)。
在中欧医疗成名前,葛兰还曾经做过混合型基金经理,以中小创的风格,在2015-2016年的熊市中被教育得不轻,比刘格菘的回撤还大。
不过,她在2016年开始专攻医疗,取得了辉煌成就,多数基民认识她,也是从中欧医疗开始。所以,我们重点说说她的第二次大回撤。
作为医药行业的基金经理,对2018年应该印象深刻。
那一年,长生生物暴雷,疫苗事件沸沸扬扬。华海药业曝出产品问题,遭到美国市场消费者集体诉讼。
那一年,云南白药“牙膏门”缠身,同仁堂又爆出“蜂蜜门”。
年底,又来了致命一击,带量采购落地,药品降价幅度超出预期,整个医药板块闪崩。
再加上2018持续一年的熊市,葛兰创下了她医疗投资以来的 最大回撤39.24% 。
跟当年沪深300 最大32.46%的回撤 比,虽然多了些,考虑到行业遍地是雷,也还能接受。
跟张坤一样,葛兰这种行业专攻型的基金经理,除了个人能力,行业的牛熊也跟业绩息息相关。
2018年那次,医药行业情况特殊,整个一雷区,葛兰回撤做得还能接受。
而现在她正面临的考验是,如何在行业整体高估、出现一定泡沫时控制回撤。
篇幅起见,本文挑了五个有代表性的基金经理,如果反馈好,后面可以陆续安排,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你想了解的基金经理哦~
最后,我精选了一份从业五年以上,年化20%以上,最大回撤30%以下的基金经理十人名单,是我们会员的专属福利哦~
如果作为一名基民,你所能忍受的最大亏损比是多少?
朋友们好,现在许多投资都有基金投资,正如标题所言,这涉及到一个止损的问题。下面就从实践出发,根据不同的基金类型来分享,如果作为一个基民,所能忍受的最大亏损比例。
第一类型:稳健型货币,债券类基金。
所能忍受的亏损比例不超过1%。
这类基金是PR二级低风险。它们投资的产品,信用高,往往有固定收益,因此,出现亏损的概率极小。
一旦出现1%的亏损,也有可能是大问题。
小结:作为货币基金,哪怕是很小的亏损比例,也要高度警惕。
第二类型:中高风险的指数型基金。
所够忍受的亏损比例,在5%-10%。
指数的基金大多属于中高风险,但由于他是追踪资本市场,某一个,或者整体的波动,并且以跑赢为目的,因此他的波动会稍微大一些,长的快,跌得慢。
因此,需要给他留出一个充分的波动余地,以避免过于频繁的操作引起失误。
小结:指数型基金,可以接受的亏损比例可以适当的放宽。
第三类型:股票型,杠杆型,混合型,增强型的基金。
能够忍受的亏损比例,在20%-30%。这一类的基金,属于高风险,波动较大,而且频繁快速。甚至放大市场的波动。
因此,为了适应这种特征,可以接受,较大的亏损比例。
小结:高风险基金,杠杆型基金等,适当的放宽,能够接受的亏损比例,
是有一定依据的。
综上所述:
投资基金,能够接受的亏损比例,还真的需要根据,不同投资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市场状况,基金类型,亏损的因素等进行综合的分析。
本文从普遍性出发,结合市场实践操作,提出了,不同类型基金的,可以接受亏损比例,提供给投资人,分析参考。
友情提示: 基金定投,是一个,分散本金风险的好方法。
投资基金所能忍受的最大亏损,也就是最大回撤的概念。
平均而言,对于一次性投资的基金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要能接受最大亏损-30%以上;对于长期定投的基金投资者,要能承受-15%以上的亏损。
我们以沪深300指数为例,来具体计算一下 历史 最大回撤数据,并绘制成图如下。
如果投资者采用一次性投资的方式,在2005年1月4日以来的任意时间点投资跟踪沪深300指数的基金,那么在一年的时间周期内面临的最大亏损平均值大约是-15%。
观察上图,我们可以发现沪深300指数的最大 历史 回撤值。在2007年大牛市的顶部投资,面临的最大亏损是-71%;在2015年大牛市顶部买入,最大亏损比例为-47%;还有几处回撤比较大的位置,都是在阶段性高位,最大回撤值大约为-30%。
这也就是说,如果投资者的择时技术能力太差,不幸在牛市高位当了接盘侠,又一直不肯割肉出局,坚持持有一年的结果,很可能是面临-30%以上的最大回撤,承担长期亏损所带来的煎熬。
所以,这就引出以下两个话题。
第一个,基金投资也需要择时。
投资基金的择时,不是像短线投资炒股那样精准“抄底”、“逃顶”,而是大致正确地判断牛市、熊市的不同阶段即可。
再详细点讲,基金投资讲究的是逆人性而为,在熊市中后期和牛市前中期布局、在牛市中后期止盈。
基金投资,既不能在熊市中后期因为恐惧而不敢投入,也不能在牛市中后期因为贪婪而不止盈。
第二个,基金投资最恰当的方式是定投。
既然一般投资者做不到精准判断底和顶,那么定投就是比较好的投资基金获利模式。
基金定投,是在市场持续下跌的过程中持续地买入,不断地收集越来越便宜的筹码,达到摊低投资成本的效果,等到市场一旦反转达到一定的高度就会盈利,如果等到大牛市就会获利丰厚。
当然,即使是采取基金定投的方式也无法避免回撤问题,依然有可能在投资周期的前半程面临亏损,只不过亏损的幅度比一次性投资小很多。比如,定投沪深300指数基金的话, 历史 数据回测的最大亏损可能只有-10~30%左右。
但是,采取基金定投的方式,只要是投资时间足够长,跨越一个完整的熊市到牛市循环,也就是经历一个“微笑曲线”,那么投资者一定会苦尽甘来、笑到最后,获得理想的投资收益。
可以忍受30%以上。
这个数据是怎么来?举个例子说一下吧!
比如,我花10万块钱买了一只基金,本来想买了放长期的,结果亏了。短期小小亏一点,一般都不会急着去补,因为已经做好了放长线的心理准备。
但是,如果是因为遇到市场的大跌引起了基金的下跌,比如市场从3300点跌到3000多,跌了快10个点了,那么虽然放长线,我还是需要定投来摊薄亏损的比例。这时候会根据个人对大盘走势的判断,看是否大盘还有进一步大跌的空间,如果是感觉市场还有一定的下跌空间,那么我会开启少量定投,来摊薄亏损,如果是感觉市场空间不会太大,定投的量可以比前面提到的要多一些。
具体到多少没有一个具体的数字,因为这跟每个人对大盘的判断能力有关,但是模糊说一个数字的话,至少要确保资金能定投3个月。
如果,前面说到的判断失误,比如本来认为下跌空间不大的,结果突破了更低,那就停止定投再等等,等到新的横盘阶段再开启定投。
那么这个过程就可以忍受这只基金的跌幅在30%以上。
当然,如果达到40%多的亏损幅度,压力就很大了。而且基金自身可能问题也是非常严重。即使跟投进去,能亏这么多的基金自身肯定也是有点问题。那这种本身就不值得买了。
这算是我的操作策略。所以常年即使是买基金也只是保持在60%左右的仓位,不会满仓干的,永远不会。只有遇到大盘急剧暴跌才会动用最后的仓位,否则永远留着最后一手。
如果投资的是指数基金,能忍受多大的亏损决定于我手中有多少子弹,我的子弹越多我越乐意亏损的更多,这也意味着能更低成本的买入更多的资产。
我们作为基金投资的小散怎么样才能获得更多的回报而承受更小的风。
基金的回报率是属于一个长期的投资行为,这一点在买基金的时候就应该有一个很清醒的认识。基金是在不停的定投,或者是在不断地买入之中,我们期待基金净值的增长,从而获取收益,所以基金是属于个人理财中的一个长线投资。那么您在投资基金过程中所认为的一个亏损幅度是多少,而是自己的承受风险呢,
我认为你在定投基金的时候,首先您的一个收益指的是多少,俗话常说收益跟风险成正比,如果说您投资基金一年的一个年化收益是20%那您的一个风险可接受程度的话就是在20%到15%之间,只要摆正心态做长线投资随着股市的好转,基金的收益也会跟着好转了,获取比银行定期存款更高的收益,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买入基金在合适的点位买入,然后长期持有。
我觉得只要分清每种基金的特性,针对每种基金制定相对应的投资策略。就不需要考虑所能忍受的最大亏损比。
如果我们把在股市里亏钱的那一套追涨杀跌、止损割肉的模式,照搬到基金市场里来,必定会跟在股市炒股票一样,会亏损累累的。
如果我们在基金市场里买基金没有分清买的是啥基金,稍微一回调就跑路,那你如何能够赚到钱呢?
基金分为货币基金、债券基金、指数基金、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
货币基金的年化收益率在1~3%之间。债券基金的年化收益率7~8%之间。可转债债券基金的年化收益率在15~30%之间。这几种基金我们买入以后,不需要一有回调就跑路,拿够一年,妥妥的能够赚到自己该赚的钱。
混合型基金包括偏股型基金,偏债型基金,股债平衡型基金。这种基金的特性就是,股票涨高了,会卖出部分股票,买入部分债券,债券涨高了,会卖出部分债券,买入部分股票。这种基金本身就会利用股票、债券进行调节,这是一种比较神奇的高抛低吸的基金。
我觉得无论是一把梭哈的买入这种基金,或者是利用定期定投的方式买入这种基金,你只需要稳稳的拿住,不需要管短期的波动,从中长期来看是赚钱的,这就够了。
风险最大的就是指数型基金以及跟指数密切关联的股票型基金。这类基金的特性就是跟指数关系密切,指数涨它就涨,指数跌它就跌,指数长期不涨,它就长期不涨。
2007年指数6124点买入的股票型基金或者指数型基金,拿到现在盈利不多,有的还是亏损的,更谈不上年化收益率,其原因还是因为指数长期不上涨造成的。如果牛市的末期买入这种基金,在熊市里会亏损得你怀疑人生(亏损60~70%也是很正常的)。
我觉得对付指数型基金或者股票型基金,特别是与指数关系密切的股票型基金的办法就是定期定投。一把梭哈地买入这种基金的模式不可取,因为我们多数时候是不具备择时能力的。如果跟炒股票一个模式,追涨杀跌,止损割肉,最终的结果与炒股票的结果是一样的,必定会以失败而告终。
你只需要把自己的资金分成36份或者48份或者60份,每个月买入一份的模式,能够让自己的资金坚持3~5年,在3~5年的时间内,如果有一波牛市行情,你就赚钱了。
我觉得指数型基金或者与指数关系密切的股票型基金,做到能不碰就不要碰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惹不起躲得起。他牛市能够带你飞起来,熊市也会一泻千里的,带着你向下跑。这种坐过山车的基金不是一般人能够驾驭的。
股神巴菲特极力推崇的指数型基金,可能不符合中国的国情,中国股市历来都是牛市的时间非常短暂,熊市和震荡市非常漫长,如果相信了巴菲特推荐的指数型基金,可能就把我们带到坑里去了,让我们长期赚不到钱,还会亏损不少钱。换句话来说,投资指数型基金只适合美国的国情。
真正能够让你赚到钱的还是混合型基金,因为混合型基金从中长期来看是可以赚钱的,只要买上了,拿住不动,赚钱是大概率事件。
2007年上证指数6124点的时候,我们傻傻的分不清基金的类型,就冲进去买了大量的基金,最终的结果是好多基金亏损到60~70%,1元钱买的基金跌到了3、4毛钱,只有混合型基金一枝独秀,让我赚到钱了。
最近美国股市狂跌,8天内出现3次溶断,数十日内道指狂泻近万点,全球股市也应声开启暴跌模式。A股虽然跌幅相对没那么多,但近日很多基金回撒幅度也很大,不少基金已近半年收益为负了,很多基民也是损失了不少,估计今年以来赚钱的基民为数已经不多了,辛辛苦苦投资数月不赚反亏,心里都不舒服。
那么投资基金,你能接受的亏损为多少?这个问题也许每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同、投资资金大小和仓位不同应该有不同的答案。对于基金的回撒幅度,正常情况下个人一般可以接受20-30%的亏损。当然如果仓位较轻,亏损超过30%也可以接受。
当然如果购买的基金经理已被市场证明是比较优秀的经理,个人一般不是非常担忧,一旦大盘反弹,这些基金很快可以回本,甚至净值再创新高。
最后,还是那句老话: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因为我是基金定投的, 只要自己的投资方向是对的, 基金下跌意味着我们可以花更少的钱买入更多的份额啦, 可以进一步的摊低自己的成本啦, 有啥不好啊。
加上中国的A股市场从来都是牛短熊长, 作为一名成熟的投资者, 一定要学会忍受长时间的亏损, 坚持定投, 一定会迎来自己开心的那一天。
投资基金一定要秉承长期投资理念,这玩意快进快出死得快。要找一个市场低点默默的把钱投进去,然后就当做这钱丢了,以时间换收益,中间不用想,不要看,若干年后找个市场高点捡回来。这其实是人性的博弈,不要妄想战胜人性,可以试着忘掉人性。
根据本人2008年从6000点到2000点的情况,百分之三十亏损就差不多了!盈利百分之三十
也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