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个“解剖”的走势是:
时间段:2005 – 2009年
上证: 998.23 – 6124.04 – 1664.93
深综指:235.64 – 1584.40 – 452.33
上证的,
998.23 – 6124.04;
涨幅:513%;
6124.04 – 1664.93;
跌幅:72.8%。
6124.04点和 1664.93点,之前的很多帖子都解释过,这里就不再重复。
简单来说就是 6124.04点偏离时间值(t)支持的 2600点太多,市场采取必要的修正,指数被无形的手向正轨拉, 最终在 2008年 10月 28日见 1664.04点止跌。
看图吧:
上证2005-2009年走势
之前没说过深综指的,这次说一下。
深综指,
235.64 – 1584.40;
涨幅:572%,上证是 513%,有点差距;
1584.40 – 452.33;
跌幅: 71.5%,上证是 72.8%;
深综指总体上相对于上证来说就是涨多跌少了。
图:
深综指2005-2009年走势
原来时间值(t)只支持从 235.64点见 480点啊!实际却去到了 1584.40点,难怪管理层介入,其中是多么的疯狂。
最后见 452.33点(2008年 11月 4日)收摊,仅仅是略低于 480点一点点而已,无论怎么说,总算是回归到正常值了。
但是 452.33对于 480点来说,根本算不上调整点位,只能算回调而已。
这种波澜壮阔的走势,就是一个从合理走向不合理,又从不合理回归至合理的过程。
资本虽然能够左右一时,可最终掌控市场的还是那无形的手。
1584.40 – 452.33是一个回调浪,可前一浪的偏离值这么大,造成回调的速度快,妥妥的一个“A”字,市场根本没机会去润物细无声。
看看时间记录下的股市:
2005年 6月 6日,证监会推出《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上证综指应声跌破千点;
2005年 6月 8日,沪指暴涨 8%,股票市场创下了自 2002年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和最大单日成交纪录;
2006年 7月 5日,中国银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掀开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国内上市序幕;
2006年 10月 27日,全球最大 IPO中国工商银行在沪港两地同日上市;
2007年 5月 30日,国家财政部“半夜鸡叫”宣布上调印花税税率,导致“ 530”大跌。印花税由千分之一调整为千分之三,调整幅度超出市场预期,多数股票连续出现了 5个以上的跌停,大多股民不知所措,上交所股票交易再创新异常纪录;
2007年 6月 20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境外证券投资管理试行办法》和相关通知,QDII制度开始实施;
2007年 7月 26日,“带头大哥”王秀杰因非法经营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被捕;
2007年 8月 23日,上证综指达到 5000点,沪深总市值已经超过 20万亿;
2007年 10月 15日,上证综指突破 6000点;
2007年 10月 16日,上证综指收于 6124.04点,这一高点成为市场较长期下拐的转折点,自 2005年悄然启动的、百年不遇的一轮大牛市宣告结束,自此,绝大多数散户股民被牢牢的套住;
2008年 4月 20日,在大小非减持成为众矢之的之际,《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出台,中国证监会规定大小非减持超过总股本 1%的,须通过大宗交易系统转让,大小非减持情况在中登公司网站定期披露;
2008年 4月 24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调印花税税率,由千分之三下调至千分之一;
2008年 6月 20日,最后一只股改权证–南航认沽权证存续期满,自此,股改权证彻底退出资本市场;
2008年 8月 27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了修改后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为大股东增持打开方便之门;
2008年 9月 18日,国资委宣布支持中央企业增持或回购上市公司股份;
2008年 9月 19日,为进一步挽救市场,印花税改为单边征收;
2008年 10月 5日,中国证监会宣布将正式启动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工作。
这时段的沪深有相互制衡吗?各自发展了吗?
表面上沪深两市真的十分联动,没有什么制衡和各自发展。
细看,上证不仅回踩了红线位置,还打穿了,幅度还不小,使得深综指不得不也回踩红线位置,这算不算一种上证对深综指的制衡呢?
回踩红线位置的后续动作,是继续下探还是仅仅回踩而已,算不算各自发展呢?
这回答是不是很勉强?
是吧,但沪深两市相对各自的红线位置的回踩深度确实对各自的后市影响巨大。
仅供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