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1、南京银行近两个交易日大跌近8%,6月30日开盘一度跌停,并冲上微博热搜,引发市场关注。南京银行回应称经营一切正常,没有进一步的信息。
2、市场有传言称,南京银行对公40%左右的贷款都是地产信贷,50%以上的贷款是产业基金政府项目的信贷。但凤凰网财经《银行财眼》梳理南京银行的财报,发现数据并不支持这个说法。
3、南京银行收购苏宁消金股权,持股比例由15%增加至56%,被指“趁火打劫”。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苏宁深陷债务危机,南京银行在收购中一定程度上扮演了趁火打劫的角色。”
4、7月1日晚间,南京银行连发多条公告,先是宣布将于7月1日起更换新公章;随后再发一条澄清公告表示,“近日,网传公司有关不实信息。公司郑重声明:相关信息为恶意造谣,公司已经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将依法追究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
————————————————
凤凰网财经讯 7月1日,南京银行继昨日大跌6.46%之后,再跌1.25%,引发市场持续关注。就在前一日,南京银行开盘一度跌停,并冲上微博热搜。对此,该行回复媒体表示:“我们也在密切关注资本市场最新动向,相关信息请查询我行公告,目前我行经营一切正常,没有进一步的信息。”
6月29日晚,南京银行发布人事变动公告,该行董事、行长林静然因工作需要、另有任用,于2022年6月29日提交辞职报告,辞去南京银行董事、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发展战略委员会委员、行长、财务负责人以及公司授权代表职务。南京银行行长职责暂由董事长胡升荣代为履行。
针对于行长辞任,南京银行在回应媒体时表示,公司现股东实力雄厚,股权结构优异,公司治理规范高效,发展战略坚定清晰。胡升荣董事长作为公司近十年战略发展和经营管理的主要决策领导者,拥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代行行长职责,继续引领公司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7月1日,南京东南国资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官网显示,南京银行原行长林静然任东南集团副董事长、党委委员(保留市管企业正职待遇)。
据南京银行2021年年报显示,原行长林静然任期自2020年9月开始,到换届为止。也就是说,林静然任职尚不满2年,而且任期未到期。
这不免引发市场的诸多猜测,因为无论是林静然“另有任用”,还是南京银行的股价表现,都与此前招行田惠宇被查十分相似。而有媒体的报道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据财新报道,林静然此次辞职,或因其受到南京原市委书记张敬华案的影响,张敬华去年12月落马后林静然曾协助调查过一段时间。据中纪委消息,张敬华于2021年12月1日被查;5月31日,被开除党籍和公职;6月20日,被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决定逮捕。
1、林静然任期内南京银行股价涨40% 多项财务指标两位数增长
受行长林静然辞任影响,南京银行近两个交易日大跌近8%。但据凤凰网财经《银行财眼》统计,林静然近2年的任职时间内,南京银行在股市的总体表现是比较好的。
林静然自2020年9月16日被正式聘任为南京银行行长,2022年6月29日正式辞职。据万得数据统计,在此期间内,南京银行累计涨幅(后复权)高达39.94%;且同期涨幅高居所有A股上市银行第二位,只有成都银行的走势比南京银行更为强劲。
林静然在南京银行的总任职时间不满2年,2021年是他在南京银行任职唯一的一个完整财年。2021年,南京银行的资产总额17489.47亿元,较上年增长15.28%;营业收入为409.25亿元,同比增长18.7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8.57亿元,同比增长21.04%。
据万得数据统计,2021年,南京银行总资产和营业收入在全部42家A股上市银行中均排名第20位,在A股上市城商行中排名第5位,只有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和宁波银行高于南京银行;南京银行的归母净利润位居42家A股上市银行第19位,同样位居城商行第5位,前四位依然是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和宁波银行。
在安全性指标方面,南京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在2021年和2020年都保持在较低水平,数值均为0.91%。这在全部A股上市银行中都是比较优秀的水平,全部42家A股上市银行中,只有宁波银行、常熟银行、邮储银行、杭州银行4家银行在2021年的不良率低于南京银行。2021年,南京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为397.34% ,较上年末上升5.58个百分点。
南京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在全部A股上市银行中处于中游水平,10.16%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位居第18位,11.07%的一级资本充足率位居第24位,13.54%的资本充足率位居第28位。
今日,市场有传言称,南京银行对公40%左右的贷款都是地产信贷。但凤凰网财经《银行财眼》梳理南京银行的财报,发现数据并不支持这个说法。
据南京银行2021年、2020年年报,房地产贷款金额分别为374.15亿元和266.73亿元,占比分别只有4.73%和3.95%。而2021年南京银行的房地产不良贷款率只有0.08%。
传言同时表示,南京银行“50%以上的贷款是产业基金政府项目的信贷”。但在年报中同样不足以找到数据支撑。南京银行前十名客户贷款占贷款总额合计只有2.57%,占资本净额比例合计为13.66%。最大单一客户贷款金额为31.45亿元,占贷款总额比为0.4%。
7月1日晚间,上述传言信息源发表致歉声明表示,相关群聊记录未征得其本人同意外发传播,内容并非其专业研究范围,也未经证实,与事实相差很大。同时对受此影响的南京银行表示遗憾和歉意。
2、第一大股东巴黎银行持股比例增至16.37%
良好的业绩表现和相对稳健的股价走势也获得了股东的认可。5月19日,南京银行发布《关于5%以上股东增持超过1%的提示性公告》显示,基于对南京银行价值的认可及未来发展的信心,“第一大股东法国巴黎银行及法国巴黎银行(QFII)合计持有公司股份比例从14.04%增加至16.37%,增持比例 2.33%。”
与此同时,据万得数据显示,南京银行的内资股东持股情况也有所变动。
南京银行第二大股东南京紫金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今年的持股出现波动,先是从11.92%增加0.69%至12.61%,后有从12.61%下降0.32%至12.29%;第三大股东“南京高科股份有限公司”今年则连续两次减持,持股从10.01%降至9.75%;第四大股东减持0.25%,持股降至9.73%。其他股东持股较2021年年报数据没有变动。而南京紫金投资集团、南京高科、江苏交通都是位于南京的国有企业。
另外,据万得数据显示,2021年1月1日~2022年7月1日,南京银行共计出现5次董监高成员变化,人员变动次数最多的职务为提名委员会委员、风险管理委员会委员、独立董事,其中2021年人员变动次数同比减少12人。
南京银行最近一次重大人事变动既是6月29日,行长林静然辞任。
值得注意的是,南京银行2021年员工总数和薪酬总额较2020年都有比较明显的增长。其中薪酬总额增幅位居A股17家上市城商行第一,为26.88%。同时,南京银行的人均薪酬也是17家A股上市城商行中最高的,达到了62.8万元。
高管薪酬方面,虽然董事长胡升荣、和原行长林静然年薪分别只有82万元,但其余监事、副行长、董秘等多位高管的年薪均处在200万以上,与统计的其他16家A股上市城商行相比处于较高水平。
凤凰财经《银行财眼》制表(数据来源:Wind)
3、被指“趁火打劫”收购苏宁消金
在林静然任期内,南京银行的另一个重大事件是收购苏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有媒体在报道此事时,曾表示,“苏宁消费金融大败退,南京银行‘趁火打劫’”。据钛媒体报道,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苏宁深陷债务危机,南京银行在收购中一定程度上扮演了趁火打劫的角色。”
本次收购完成后,南京银行持有苏宁消金股权比例由15%增加至56%,投资金额合计3.88亿元。据此计算南京银行收购苏宁消金股权,后者整体估值为9.46亿元。据悉,苏宁消费金融将更名“南银法巴消费金融”,“南银”指代表大股东南京银行,“法巴”则代表第二大股东法国巴黎银行。
因监管要求,城商行未经批准不得跨区域展业。所以,很多城商行解决此问题的普遍做法就是拥有一张消费金融牌照。
在南京银行2021年度暨2022年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该行董事长胡升荣在谈到收购苏宁消金时表示,今年消金公司主要目标是稳定,把基础工作做好,明年要实现一个比较大的发展。他还提到,将研究适时对苏宁消金增加股本,并且对苏宁消金业务模式、业务发展规划、内部机构等方面做出一系列安排,进一步释放南京银行消费金融经营优势。
据天眼查显示,苏宁消金的注册资本只有6亿元。按照目前消费金融公司的杠杆率要求,6亿元仅仅能撬动大约60亿元的信贷资金。所以,南京银行后续若想通过苏宁消金显著拓宽展业空间需要进行大幅增资。
4、南京银行曾因违反反洗钱规定被罚736万元
总体而言,在林静然任期内南京银行的内控情况表现良好。但2020年12月31日,南京银行曾因违反反洗钱相关规定等多项案由被警告,并罚款736万元,没收违法所得人民币208778.02元。
具体为: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照规定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未按照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未按规定报送账户开户资料;未按规定开立账户使用;未按规定加强特约商户与受理终端管理;违规占压财政资金。
高管戚梦然、周猛、陈晓辉等三人因对南京银行反洗钱违规行为负有直接责任而分别被罚款3.5万元。高管文斌因对南京银行未按规定加强特约商户与受理终端管理违规行为负有直接责任被罚款5万元。
目前,市场对于南京银行的关注还在持续发酵中。今日下午,南京银行的一则公告再度引发网友猜测。
7月1日,南京银行在官网发布公告表示,因“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印章使用年限较长、磨损严重,为便于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我行决定更换印章。新印章名称不变,自2022年7月1日起,启用“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新章,原印章于同日作废销毁。
这一举动同样引发了不少猜测和讨论,有网友表示,“看来情况不妙啊,这种时候换印章”。还有网友的态度更为直接,“没故事你都不信。”
不过,凤凰网财经《银行财眼》随后再度去官网核查时,这条公告已经无法找到,疑似被删除。
7月1日晚间,南京银行发布澄清公告表示,“近日,网传公司有关不实信息。公司郑重声明:相关信息为恶意造谣,公司已经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将依法追究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目前,公司经营管理一切正常,经营发展良好。”
南京银行后续是否真如市场猜测一般有重大隐情,凤凰网财经《银行财眼》将持续关注。
“风波”背后的南京银行,行长为何辞职?何时能风平浪静?
风波背后的南京银行,行长突然辞职公司宣称是工作调动,其次是经过经济市场的一段时间调解就能够将对应的股价回升,再者是等到对应行长辞职的热度减退就可以逐渐回升,另外是南京银行会安排回购一部分自身的股票来用于针对性提升对应的股价,南京银行自身的运营恢复正常的时候就可以风平浪静。需要从以下五方面来阐述分析风波背后的南京银行,行长为什么辞职的具体原因以及何时能够风平浪静。
一、行长突然辞职公司宣称是工作调动
首先是行长突然辞职公司宣称是工作调动对于行长而言他有更好的一个职业生涯规划,所以她的目标绝非是南京银行的行长那么简单,而是希望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晋升到一个更加高位的岗位。
二、经过经济市场的一段时间调节就能够将对应的股价回升
其次是经过经济市场的一段时间调节就能够将对应的股价回升,对于南京银行而言如果想要更好地满足一些股价回升的需求还是应该让经济市场进行一个自我调节。
三、等到对应行长辞职的热度减退就可以逐渐回升
再者是等到对应的行长辞职的热度减退就可以逐渐回升,对于行长辞职这件事情而言之所以会引起这么大的风波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对应的行长能力非常突出先前为南京银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四、南京银行会安排回购一部分自身的股票用于针对性提升对应的股价
另外就是南京银行会安排回购一部分自身的股票用于针对性提升对应的股价,对于南京银行而言他们也会采取一些迂回的方式来针对性让对应的股价上涨,这样子对于南京银行是有利的。
五、南京银行自身的运营恢复正常的时候就可以风平浪静
另外就是南京银行自身的运营恢复正常的时候就可以风平浪静,对于南京银行而言自身具有一定的人事结构调节能力,还有外界对于南京银行也具备一定的调节能力,这种情况下后续就恢复正常的经营运作。
南京银行应该做到的注意事项:
南京银行应该委任一个新的有突出能力的行长。
行长突然离职引发连锁反应,漩涡中的南京银行,到底发生了什么?
撰文 / 周梦婷
编辑 / 孙月
从行长林静然突然离职,次日股价闪崩,到西部证券首席对其判断的发酵,南京银行陷入了一波又一波的舆论漩涡。在向媒体澄清了两次“公司经营管理一切正常”之后,7月1日晚间,南京银行再次发公告表示,“公司经营管理一切正常”,相关信息为恶意造谣,并表示,已经向公安机关报了案,将依法追究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
然而,在这舆论漩涡背后,投资者也嗅到了某种意外或者反常的气息。首先林静然辞任南京银行行长后的就职走向,从一位万亿银行的正职行长职务,被安排至规模仅千亿的集团副职,这一人事调整,颇显意外。
紧随而来的还有南京银行突然更换公章,以及随后又删除的更换公章公告,再加上林静然辞职当天,出身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之一的邓智毅被任命为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挂职),同时协助负责处置金融风险以及分管南京银行,这一系列事件的相继发生,也让投资者产生了某种不安的情绪,并反映到了资本市场。6月30日,南京银行的股价盘中一度逼近跌停。
而西部证券首席在微信群发表的关于南京银行的一些判断与风险提示的观点,给风声鹤唳的投资者更增加了一些恐慌心理,以致南京银行报案,西部证券开除涉事人员。
但是,受传言困扰的南京银行,会安然走出旋涡吗?
蝴蝶抖动的翅膀,掀起了一场风暴。此次风暴的源头,正是南京银行行长的突然离职。
6月29日,南京银行发布公告称,董事、行长林静然因工作需要、另有任用,向该行董事会提交了辞职报告,辞去南京银行董事、行长、财务负责人等一系列职务,南京银行行长职责暂由董事长胡升荣代为履行。
然而,林静然辞职南京银行之后的职务走向,颇令人意外。7月1日,南京东南国资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东南集团”)领导一栏,林静然赫然在列,显示他为东南集团副董事长、党委委员(保留市管企业正职待遇)。
(图源/东南集团官网)
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南京银行的总资产规模已达到1.88万亿元;东南集团官网显示,截至2021年末,其集团总资产仅为1896亿元,与南京银行的资产规模相差了近10倍。
从一位万亿银行行长的正职职务,再到规模仅千亿元的集团副董事长的职务,林静然的这一职务调整,着实让投资者感到疑惑不解。
东南集团官网显示,东南集团成立于2014年,是南京市委市政府为加快河西新城、 南部新城、仙林大学城、麒麟科创园等江南功能区发展设立的市属国有独资公司。旗下业务板块包括公寓租赁、基金投资及工程建设。
公开资料显示,林静然出生于1974年,工商管理硕士,正高级经济师,曾在中国银行、民生银行等多家银行担任过重要职务,拥有丰富的银行管理经验。
从南京银行辞职前,林静然在该行的职务包括党委副书记、行长、执行董事、财务负责人,同时还担任江苏省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江苏省银行业协会理事、常务理事、副会长,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等多个职务。
林静然的“意外”离职,也引发了投资者对南京银行“用脚投票”。林静然公开离职次日,也就是6月30日,南京银行的股价在早盘一度逼近跌停,截至当日收盘,南京银行最终跌幅为6.46%,报价10.42元/股,74亿元市值灰飞烟灭。
然而,事情的走向却出乎南京银行的意料,行长的离职,仅仅是南京银行陷入舆论风波的起点,此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再次将南京银行推向舆论的聚光灯下。
巧合的是,在南京银行行长林静然辞职当天,南京市突然任命了一位来自资产管理公司的副市长。
6月29日,“南京人大”微信公众号显示,邓智毅被任命为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挂职),协助负责处置金融风险,同时还协助分管南京银行等,这也为南京银行陷入舆论漩涡再添了“一把火”。
邓智毅履历显示,他于1988年参加工作,曾在央行资金管理司、计划资金司、货币政策司等部门任职,后来又在原银监会银行监管部门担任过诸多重要职务。
2018年8月,邓智毅出任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资产”)执行董事、总裁,今年4月还代为履行东方资产董事长职责两月余。从其履历看,邓智毅是处理银行“坏账”的专家。
东方资产是财政部、社保基金理事会共同发起设立的中央金融企业,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之一。截至2021年末,东方资产合并总资产达12057.93亿元,所有者权益为1574.49亿元。
而南京银行更换公章,以及离奇消失的更换公章公告,则将南京银行进一步推向了舆论旋涡的中心。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7月1日,南京银行官网发布关于启用“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新公章的公告,据公告,因“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印章使用年限较长、磨损严重,为便于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决定更换印章。自2022年7月1日起,启用“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新章,原印章于同日作废销毁。新印章名称不变,并已在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完成备案登记。
据银行业人士和律师说法,企业更换印章一般与旧章出现问题或内控管理有关,但并不能以此作为判断企业现状的依据。
离奇的是,当前《 财经 天下》周刊在南京银行官网已无法找到这条公告,疑似被删除。
祸不单行,围绕着南京银行的离奇事件一件接着一件。7月1日,西部证券通信首席傅鸣非发表的关于南京银行的观点,彻底“激怒”了处在舆论旋涡中的南京银行。
7月1日,一则涉及南京银行的群聊记录在社交媒体快速发酵,交流内容为西部证券通信首席傅鸣非关于南京银行的一些判断与风险提示。
(图源/网络)
再加上近两日南京银行行长辞任、启用新章,以及邓智毅的走马上任等等事件结合在一起,也似乎为傅鸣非的上述言论提供了“佐证”。
一时间舆论哗然,又将南京银行推上了风口浪尖。7月1日,“南京银行行长林静然辞任”、“南京银行启用新章”、“南京银行”等词条纷纷登上微博热搜,一时间关于南京银行被引发了众多猜测和联想,傅明非本人也陷入舆论漩涡。
(图源/网络)
资料显示,傅明非学历为硕士研究生,现为西部证券通信行业分析师。2020年8月至2021年11月,曾任职于民生证券,于今年2月份才加入西部证券,此前也未专注于银行业研究。
据悉,傅鸣非系西部证券研发中心试用期员工,并非银行行业研究员,也未经授权对银行行业进行研究。
傅明非本人也为自己的言论付出了代价。针对通信首席傅鸣对南京银行的不当言论,西部证券已对傅明鸣非进行合规问责,并已解除公司与其在2022年2月18日签订的劳动合同。
公开资料显示,南京银行成立于1996年2月8日,是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实行一级法人体制。南京银行历经两次更名,先后于2001年、2005年引入国际金融公司和法国巴黎银行入股,于2007年成功上市,是首家在上交所主板上市的城商行,同时也是A股六大万亿城商行之一。
南京银行作为城商行龙头,发展势头一直较猛,但伴随而至的还有资金管控方面存在的问题。
业绩方面,南京银行近年来业绩稳健增长。2019年至2021年,南京银行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24.42亿元、344.65亿元、409.2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24.53亿元、131.01亿元、158.57亿元。
最重要的是,作为衡量银行资产质量重要指标的不良贷款率,南京银行多年以来也一直保持在1%以下。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南京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分别为0.89%、0.90%、0.91%。
在业绩亮丽的背后,南京银行因为贷款资金用途监管不严等原因,屡收罚单。
根据银保监官网信息,2017年至今,南京银行及分行共受到41次行政处罚,其中贷款及同业资金管控问题占五成,明确写明资金违规流向房产、地产、证券等限制性领域的处罚次数达12次。
而南京银行的住房抵押贷款占个贷的比例一直较高,2018年至2020年,皆在37%以上。到了2021年,这一数据即使有所下滑,但依旧达到了35%以上。截至2021年末,南京银行住房抵押贷款余额为835.40亿元,占个人贷款余额的35.8%。从对公贷款来看,南京银行2021年的对公贷款合计5439.43亿元,投向房地产的贷款占比达到了6.88%。
此次陷入舆论风波的南京银行,到底是银行经营出了问题,还是投资者虚惊一场,也许不久就会水落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