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股市有一个诅咒般的数字,叫作三千点。2007年上证指数突破三千点,十五年过去了,到现在居然还是三千点。十五年前,中国的GDP总量二十四万亿,2021年一百一十四万亿,足足增加了九十万亿.但是上证指数就好像中了魔一样,一直被定在三千点。
黄奇帆,1990年上海资本市场创建时候的政策设计人员之一,认为每一年中国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数量和退市公司数量应该大体相当。现在的问题是上市多、退市少, 业绩差的公司变成了壳资源,像一条条烂鱼把整个食堂给污染了。
如果黄奇帆的这个建议被采纳的话,意味着什么呢?2021年,深、沪两市IPO企业是484家。如果有相对数量的退市公司的话,意味着一年需要有四百多家企业退市。这个政策如果实施,那就真的是一个大洗牌了。
你要知道从1999年开始到2021年,整整二十年里面,深沪两市的退市公司还不到一百四十家。如果每年从不到十家退市到三四百家退市,那其背后的制度变革就非常的惊人。5月18日,上交所发布公告宣布有六家上市公司因为经营不善、业绩亏损黯然退市。这六家中有一家很特别,叫作上海游久游戏。这个公司名称你可能很陌生,不过在改名之前他的名气非常大,叫做爱使股份。
一九九零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的时候,一共有八家公司挂牌上市,号称老八股。其中包括申华、延中、豫园旅游、上海真空、飞乐音响、飞乐股份、浙江凤凰以及爱使股份。这八家上海老八股,七家是上海本地的地方国营企业。还有一家是浙江金华地区的一家做肥皂的公司,浙江凤凰。在后来的几十年里,公司业绩沉浮不定,他们的实际控制人一再的轮换,主营业务不断地变,基本上都沦为了壳资源。
其中最早退市的是凤凰化工,它后来不断地更名为华源制药、ST源药、ST博元等等。本月退市的爱使股份最早是做电子产品,在1998年被天津的一家油田公司给收购。到2003年,一家网络系统公司又成了他的实控人。再后来,它被卖给山东一家能源公司,开始做石油液化气和煤炭业务。到2014年,煤炭业务也做不下去了,被卖给了一家游戏公司。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壳资源,爱使股份在二十多年里已经跑马灯般的来了五、六个实控人
如果在一个退市制度健全的股市,他早在二十年前可能就已经退市了。我们再来看,当年跟爱使股份一起是上海老八股。除了飞乐音响一家还保持原来的公司名字以外,其他几家都已经更换了名字和实控人。
黄奇帆的政策建议——每年的上市公司数量和退市公司数量保持动态均衡,并不是他的突发奇想。欧美和日本股市基本遵循这个原则,所以股市的三千点魔咒能不能被破除,需要一系列的制度建设,退市制度恐怕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
中国GDP增长率与股票指数之间的关系
GDP是宏观经济状况的一个常用指标。一般而言,合适而稳定的增长率表明一国的经济状况发展良好,相应的大多数公司业绩也比较看好,股指一般呈上升趋势。
而股市指数的含义是,就是由证券交易所或金融服务机构编制的、表明股票行市变动的一种供参考的数字。
通过查看指数,对于当前各个股票市场的涨跌情况我们将了然于胸。
股票指数的编排原理是比较复杂的,我就不做过多的解释了,点击下方链接,教你快速看懂指数:新手小白必备的股市基础知识大全
一、国内常见的指数有哪些?
会对股票指数的编制方法和它的性质来进行一个分类,股票指数有五种类型:规模指数、行业指数、主题指数、风格指数和策略指数。
在这当中,规模指数是最经常见到的,举个例子,大家都很熟悉的“沪深300”指数,它体现了沪深市场中有300家大型企业的股票代表性和流动性都很好、交易也很活跃的整体情况。
另外,“上证50 ”指数的性质也是规模指数,说的是上证市场规模较大的50只股票的整体情况。
行业指数代表则是某个行业的整体情况。举个例子,“沪深300医药”就是典型的行业指数,由沪深300中的几只医药行业股票组成,反映出了该行业公司股票的整体表现怎么样。
如果想要表示作为人工智能或者新能源汽车这样的那些主题的整体情况的话,就需要用主题指数来表示,相关指数“科技龙头”、“新能源车”等。
想了解更多的指数分类,可以通过下载下方的几个炒股神器来获取详细的分析:炒股的九大神器免费领取(附分享码)
二、股票指数有什么用?
根据前文内容可得,指数实际上就是选择了市场上有代表性的股票,因此通过指数,我们可以快速了解市场整体涨跌情况,进而了解市场的热度,甚至预测未来的走势。具体则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获取专业报告,学习分析的思路:最新行业研报免费分享
应答时间:2021-09-24,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中国股票发展史?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1、1990年-1991年是股市的初创阶段。
1990年12月和1991年7月沪、深证券交易所的相继挂牌营业,股票集中交易市场正式宣布成立,中国股市由此第一次具备了资源配置的功能。这一阶段是中国股份制改革起步初期,各项基本制度在探索中逐步建立,资本市场大多处于自我演进发展状态,资本市场体系初步搭建,整个市场规模较小,并以分隔的区域性试点为主,股票市场的发行和交易缺乏全国统一的法律法规,缺乏统一规范和集中监管。同时,对资本市场的发展在思想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分歧。
2、1992年-1997年是股市的试验阶段。
此时股市能否长期存在仍然受到所有制问题的困扰,姓资还是姓社,成为影响股市存活最重要的话题。1992年1、2月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视察时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1]此后,中国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股份制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更多的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并开始在资本市场发行上市。1993年,股票发行试点正式由上海、深圳推广至全国,打开了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的空间。由此中国股市也于1996年5月迎来了大牛市行情。由于尚未形成完善的供求机制和市场监控机制,高速发展的股市立即出现了许多问题,股市价格暴涨暴跌,投资者尚未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投机之风盛行,黑市行为大量滋生等。打压整顿股市也因此成为接下来的宏观调控的内容之一。从证券监管的角度来看,1992-1997年是由中央与地方、中央各部门共同参与管理向集中统一管理的过渡阶段。股市的监管机制开始形成,监管体系初具雏形,并规定了涨跌幅及交易量限制。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第一次从宪法的层次上承认“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一个特殊形式”,至此,股票市场的地位正式确立。
3、1998年-2001年是股市的规范阶段。
从1998年开始,中国开始正式启用法律法规手段规范管理股票市场。1998年4月起建立了全国集中统一的证券监管体制,国务院确定中国证监会作为国务院直属单位,成为全国证券期货市场的主管部门,同时其职能得到了加强。1999年股市又一次出现牛市行情高潮,一直持续到2001年。然而,太过火爆的股市已经严重脱离了基本面的支持,市盈率奇高,大量违规行为也不断被暴露出来,银广夏、蓝田等上市公司事件的发生就是当时股市混乱的缩影。同时股市的作用被定义为“国企解困”的一个重要途径,大量国企进入股市寻找资金,其上市公司质量参差不齐。以1999年7月《证券法》的颁布实施为标志,中国股票市场步入了以“规范与发展”为主题的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中国股票市场的制度建设也逐步走向成熟。经过几年的法制建设,中国证券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到2001年底,中国证券期货市场初步形成了以《公司法》、《证券法》为核心,以行政法规为补充,以部门规章为主体的系统的证券期货市场法律法规体系。
4、2002年-2004年是股市的转轨阶段。
随着中国股票市场制度建设步入法制化、规范化发展阶段,随着国内宏观经济矛盾的转移,对股票市场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化——它不仅是筹资的工具,而且股指的上涨还能带来财富效应,刺激消费增长,有助于改善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等。股票市场的地位被提升到改革与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考虑。中国股票市场被赋予了新的功能,中央高层领导提出股票市场不仅要为国有经济改革服务,而且要为国家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服务。但是,由于此阶段股票市场的制度安排、制度建设不尽合理,再加上盲目借用外国(主要是美国)的经验,对中国股票市场的特殊性认识不够,使得中国股票市场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高层次、综合性功能的发挥仍不理想,社会各界对中国股票市场功能发挥的现状有颇多不满。新一届的中国证监会开始着手完善监管体制。然而在股权分置问题没有彻底解决的前提下,国家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改革并没有收到预期的结果。这一阶段股票价值被严重低估,价格甚至一度低于面值,股市不仅没有达到资源优化配置功能要求,甚至连最基础的筹资功能也无法实现。2003年底至2004年上半年,南方、闽发、“德隆系”等证券公司长期积累的问题和风险集中爆发,是中国股票市场运行中不健康因素的集中反应。2004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国九条”),表明了政府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决心,以促使资本市场的运行更加符合市场化规律。
5、2005年至今是股市的重塑阶段。
2005年5月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股市重塑的一个过程。作为历史遗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权分置在诸多方面制约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截至2007年底,沪、深两市98%的应股改公司完成或者已进入股改程序,股权分置改革在两年的时间里基本完成。自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中国股市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正在承担分流银行资金和加快直接融资步伐的功能。尤为重要的是,股权分置改革以后,资本市场的融资和资源配置功能得以实现,中国一大批公司成功上市。特别是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中国国航等超级大盘股的顺利发行,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后的中国股票市场已经完全恢复了首发融资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使中国资本市场进入了蓝筹时代。此外,中国股票市场还进行了包括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改革发行制度等一系列改革。经过这些改革,投资者信心得到恢复,资本市场出现转折性变化,沪、深股指纷纷创出历史新高。人民币不断升值这一重大货币、汇率政策,也是造就中国股市2005-2007年大牛市行情的基本背景之一。截至2007年底,中国沪、深两市共有上市公司1550家,总市值达32.71万亿,相当于GDP 的132.6%,位列全球资本市场第三,新兴市场第一。2007年的IPO融资4595.79亿元,位列全球第一。日均交易量1903亿,成为全球最为活跃的市场之一。[2]由于股票市场的改革和创新,资本市场由此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全社会开始重新认识和审视资本市场的功能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