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华尔街公司最大规模重组高盛核心业务被曝将拆成三大部门

作者王衍行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转自2月13日财富中文网。

评华尔街公司最大规模重组高盛核心业务被曝将拆成三大部门

这篇文章的题目匪夷所思。其实,仅仅是高盛集团内部的内设机构的重置,而不是“华尔街公司史上最大规模重组”,如果称其为“这将是高盛集团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重组之一”也算正确。主要的原则及做法。高盛集团计划将其最主要的几项业务重组为三个部门。将投资银行和交易业务合并为第一个部门;将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业务合并为第二个部门;将交易银行业务和银行的金融技术平台将组合成为第三个部门。其中两点需要说明,一是把向个人消费者的借贷平台Marcus并入第二个部门,成为资产和财富管理部门的一部分;二是第三个部门将包括交易银行业务、金融技术平台组合,专业贷款机构GreenSky,以及其与苹果公司、通用汽车公司的合资企业。一是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努力把风险降至最低。包括降低传统的消费者银行业务的份额及比重,同时调整结构,高盛在打造自己的消费者银行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将该部门并入资产和财富管理部门应该会创造更多机会,为富有的个人提供银行服务,这是一个重大转变。扩大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业务的份额及比重。传统的消费者银行业务——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固然更具有可预测性,但管理富人的资金、监管基金比其他金融服务才更加有利可图,而且通常不会给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带来风险。二是顺水推舟,把裁员的优势转化为组织上的竞争优势。上月,高盛宣布全球裁员,裁减规模达到数百个岗位,为新冠疫情以来最大一轮裁员。市场认为,高盛重启裁员,意味着美国金融业也感受到了当前市场的寒意。高盛这次内设机构的重置,可以减少由于其“蓝领”、“白领”、“金领”一起裁员的震荡,并重塑组织优势,形成协同效应,避免由于内部的摩擦及碰撞而产生内耗。三是化危为机。尽管美国经济可能将步入衰退,但美国的企业及个人仍然用于强劲的资产负债表,高盛着当仁不让地继续成为业界领导者,增收节支,譬如,在消费者及财富管理业务上大幅增加收入。又如,实现雄心勃勃的计划,其目标是到2024年实现资产和财富管理费用收入100亿美元。 #华尔街公司史上最大规模重组:高盛核心业务被曝将拆成三大部门#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

美媒:华尔街交易锐减,高盛重启末位淘汰制,数百人将被裁员,透露啥信息?

高盛重启末位淘汰制度裁员,透露出华尔街对未来经济的担忧,表明了交易量的萎缩,为了更好的应对未来需要裁员缩减成本。

高盛一直是华尔街著名的投资银行,国内外有很多投资都有高盛的身影。高盛作为华尔街的代表一直以高薪酬著称,很多人都向往在高盛工作。但是高盛在2022年业绩同比下滑严重,为了解约成本高盛准备控制支出,每个月淘汰一部分业绩不良的员工,以保障公司能够健康运营。

高盛虽然只是裁员了一小部分员工,却透露出华尔街目前的状况。随着美国加息的逐步推进,美国通货膨胀受到了抑制,但是经济发展出现了缓慢的迹象,投资交易量锐减。高盛作为投资银行,公司的盈利主要靠交易量,一旦出现交易量下滑利润就会减少。为此高盛重启了末尾淘汰制,意图通过裁员缩减成本,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避免未来经济减退的时候缺少资金。

高盛裁员还有部分原因是高盛在前几年的时候招聘了大量员工,导致高盛内部人员非常多,为了能够让公司能够更好的运营,公司采取了末尾淘汰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促使公司内部能够良性竞争,让更多优秀的员工能够脱颖而出,淘汰一部分绩效差的员工对公司更加有利。

高盛作为投资银行,对未来经济十分敏感,虽然美国为了应对通胀采取了加息的措施,但是美元的通胀压力未来几年很难降下来。高盛从长远利益出发,选择在交易量出现下滑的时候缩减人力成本,使公司保持了良好的现金流,一旦未来经济出现衰退迹象,高盛手上拥有的资金可以游刃有余的收购资产获利。

华尔街风暴是怎么回事?

华尔街金融危机的始末可以参见http://bbs.jrqhw.com/showtopic-1542.html。上面有详细的事件及时间列表。
成因及影响
1962年,弗里德曼出版了他的《资本主义与自由》一书,由他所建立起来的华尔街新的自由市场与自由主义经济哲学体系对于美国资本主义不只是经济学理论的支持,在当时的两个超级大国冷战语境之下,弗里德曼这本书几乎成了自由主义的经济哲学大纲,它在第一章中就把经济自由与政治自由之间划上了一种逻辑关系。
再加上金本位制的瓦解和凯恩斯主义的流行,与货币匮乏相适应的低股价时代于是一去不复返了。从那以后,积极投资之风开始盛行,华尔街也进入了大踏步发展的时代。而名目繁多的金融衍生品,正是在这之后开始大量出现的,特别是80年代之后。金融界给这些金融衍生品起了一个很有诱惑力的名字——金融创新!从各种债券、股票、各种各样的指数期货,到类似于“美国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BS)”等等这样的看的人一头雾水的专用名词比比皆是。以至于到今天,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衍生品,多到连华尔街投行里的顶尖分析师都不能完全掌握,更别说美联储里那些有些秃顶的经济学家了。
到底什么是金融衍生品呢?我想给大家举个例子:A自然人想买一幢房子,于是向B公司贷款,B公司觉得A的信用等级并不保险,但又不想丧失这次交易的机会,于是B依然把贷款贷给了A,并把很多很多类似于A这样的情况的贷款债权,集中打包后,全部以比较低的价格卖给了C公司,C是一个上市公司,专门从各个类似于B这样的企业以低价收购债权的,等着A偿还了贷款后赚取其中的差价。D公司是一家投资银行,他对C公司的未来收益情况比较看好,但又不敢冒然投资,于是就以认购权证的方式,购买了C公司发行的权证,也就是说,D投行在今后的某一天,可以以某一个特定的价格,购买C公司的一定数量的股票。但D投行自己也需要流动资金,于是就把这些权证再质押给E银行,套取一定数量的中短期贷款。而E银行为了更多的投资机会,又发明了一种企业债券,并向全社会公开发行。。。
您看懂了吗?如果连这个都没看懂的话,那您就更难理解华尔街实际上在使用的各种“金融衍生品”了,这些“金融衍生品”比我上面讲的要复杂几十倍,并且需要非常复杂的计算公式来计算他们的风险程度、未来收益预期,等等。
很多有识之士学者都认为这种金融创新实际上就是在“击鼓传花”,所有的金融衍生品就像一根长长的链条,并且相互交叉,错综复杂。此外,根据风险与收益成正比的原则,越是风险系数大的金融产品,其未来的收益就越高(在不出现投资失败的情况下)。因而毫不客气地说,华尔街俨然成为了一个大赌场,大家都在赌某一家或一批高风险的企业是不是会最终不倒闭!这样所带来的结果是,金融市场总体的资金数量成十倍几十倍地放大,以雷曼兄弟为例,截至2008年5月31日,雷曼兄弟的总股东权益为263亿美元,其债务总额却竟然高达6130亿美元。
就这样,几乎所有金融类公司(银行、投行、基金、保险公司)都被栓在了一起,一旦某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大家都跟着受损失。我认为,这样的金融创新唯一的好处是有效地吸干了市场上的现金,降低了通货膨胀率,试想,如果人民把股市、基金、多如牛毛的各种公司债券都卖掉,这些钱再回到商品市场上来购买实际的产品的话,物价还不得涨到天上去?!但这样的金融创新,却并没有为市场创造出任何实际的价值,无非是A先生拥有了一套住房而已。
而这一轮的华尔街金融危机,正是从“次级债”开始逐渐发酵的,也就是说,处于“生物链底层”的A先生的财务出现了问题,还不起贷款了!
除了金融衍生品这种游戏规则的风险之外,还有不太为大家所关注的“委托代理人”的风险。为什么这次高盛公司的损失远比其他投行损失小很多呢?我想事情要从22年前说起:1986年12月6日的早晨,高盛的合伙人们集合在百老汇大街85号二楼宽敞的会议室里正在讨论一件事情——将高盛改组成上市类型的公司。场面非常紧张,有的合伙人之间产生了激烈的争执,还有一些人在声泪俱下的发表动情的演讲,大部分合伙人并不愿意放弃高盛这种独有合伙人制度。这样的场面在高盛将近130年的历史中,已经重复上演了无数次。而这时的高盛也是华尔街唯一保留合伙人制度的投资银行,这让它看上去那么与众不同。
在长达百余年的历史中,高盛管理委员会不断的提议把高盛改组成上市公司类型,然后再不断地被合伙人们予以拒绝。但这种保守的制度,制约了高盛公司的融资能力,限制了高盛的发展。到了1998年的8月,188名高盛公司的合伙人终于通过投票决定将高盛改组成上市公司。然而,高盛的合伙人制度的文化却极大的保留了下来,高盛很大程度上依然延续了紧密结合的合伙人制时代的特质。
虽然高盛已经结束了合伙制经营,但它却将合伙制对于风险的有效控制很好地继承了下来。问责制、风险评估管理等相互监督、相互制衡的决策流程确保了对于潜在风险全面客观的认识。正因为这样,我们看到了2006年年底所发生的那一幕,高盛的首席财务官召集各部门主管,商讨当时尚未浮现的次贷危机,在各位主管报告完毕后,高层当机立断必须第一时间撤离房贷市场。
而类似于刚刚倒闭的雷曼兄弟这样的大多数的公司,他们早就已经成为了上市公司,这使得他们更容易募集到大量的资金。公司的资产都是投资人股东的,而操纵这些资金的人,却都是每年领取上百万美元甚至数百万年薪的专业投资分析师。这些人穿着最高档的阿玛尼西装,开着奔驰汽车去上班。而他们在公司里都是没有股份的,又都是年薪制,没有几个人会想着在这家公司里长期工作下去。他们年终的奖金几乎是以业绩作为唯一的考核条件的,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以便年底能够拿到更丰厚的奖金,他们往往更加激进地参与各种高风险高收益的金融产品,公司的长期利益关他们什么事?最多这家公司倒闭了,再重新换另一家!
这样的双重风险,最终造成了华尔街巨大的金融泡沫,再加上美国人无休止的贷款消费(在美国几乎没有人用现金购物,大家都是用信用卡消费,9月份的工资在8月份就花的差不多了),风险如同不断累加的“沙塔”,现在,这个沙塔出现了裂缝!
在雷曼兄弟宣布破产、AIG获得美联储的拯救之后,华尔街金融风暴是否能够得以最终缓解?现在谁都不敢打包票。我认为一个新的危险时间窗口将出现的10月中旬,华尔街各大金融公司第三季度财务报告出炉之后。如果仍旧有某一家或多家企业出现比较大的亏损,恐怕后果不堪设想。但是,如果华尔街的游戏规则不做出革命性的调整的话,我认为更大的灭顶之灾只是早晚的问题。
而对于中国,损失是肯定要损失的,倾巢之下安有完卵?包括最近公布的多家中国的银行持有雷曼兄弟公司的企业债券。但本轮华尔街金融危机,应该不会对中国金融企业造成致命性的打击,因为在中国比较保守的金融环境下,金融衍生品屈指可数,并且中国的金融企业大都以银行零售业为主,风险要小的多。况且,美国政府处于对本国资产的保护,一直都对来自中国的投资资金敬而远之,今天坏事变成了好事,中国金融业避免了一场更大的风险。
成因部分转自网络,来源于《经济观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评华尔街公司最大规模重组高盛核心业务被曝将拆成三大部门

相关文章

评论 (0)